社区公共事业管理知识管理基本知识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2015年事业单位社区工作者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管理】讲义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2:24:4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2015年事业单位社区工作者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管理】讲义.PDF
官方公共微信客服热线:400-700-9270
您现在的位置: &
> 2014陕西社区:公共管理与社会工作基础知识(二)
公共基础知识
2014陕西社区:公共管理与社会工作基础知识(二)
作者: 陕西京佳&&&&添加时间:
分享给小伙伴:
  关注更多2014年陕西社区考试资讯,及时了解陕西社区考试最新动态,欢迎添加京佳教育微信:sxjingjia,QQ群:,易信:sxjingjia
  2014陕西社区:公共管理与社会工作基础知识(二)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构成要素
  一、社会工作的含义
  (一)社会工作的定义:是一种助人的实践活动。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的服务活动。
  (二)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
  二、社会工作的目标:
  (一)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
  1、解救危难:面对危难,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就是寻求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社会资源)支持受助者,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2、缓解困难:为困难群体解决困难,是他们恢复正常的生活。
  3、促进发展:帮助服务对象实现自身发展。社会工作坚持&助人自助&理念。
  (二)社会层面的目标:
  1、解决社会问题:既要增强服务对象的能力,也要解决社会制度安排方面的问题。
  2、促进社会公正:最求和实现社会公正是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为困难群众提供帮助,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不公正制度的改变,为困难群体参与社会生活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制度保障。
  三、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社会工作者,服务对象,价值观念,助人活动和专业方法。
  第三节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涵
  一、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正义、平等、责任、自我实现、自我决定、知会同意、诚信。
  1、国际社会工作价值观:服务大众、践行社会公正、强调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和价值、注重服务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待人诚信和守信、注重能力培养和再学习。
  2、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以人为本、回应需要;注重和谐,促进发展;平等待人、注重参与;道德与责任并举;个人潜能提升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
  1、服务对象的接纳
  2、对服务对象的尊重与包容
  3、注重个别化原则
  4、自我决定与知情同意
  5、强调为服务对象保密
  编辑推荐:
分享给小伙伴:
你可能感兴趣的课程
基础精讲班
突破强化班
过关协议班
专项强化班
你可能感兴趣的课程
基础精讲班
科目:行测、申论
课时:5天4晚(99课时)
开课时间:4期 3月28日-4月3日
学费:6888元
在线预约,立减50元
通关协议班
科目:行测、申论
课时:5天4晚(99课时)
开课时间:4期 3月28日-4月3日
学费:6888元
在线预约,立减50元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每晚7点半 不见不散我系举办新生入党基本知识讲座_最新动态_公共管理系(社区管理系)
公共管理系(社区管理系)
版权所有:星海音乐学院
我系举办新生入党基本知识讲座
为增强我系2013级新生对党的基本知识和发展程序的认识,更好地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由我系学生党支部主办、学生党员社区知行社承办的新生入党知识讲座于10月18日晚,在南校区S401举行。知行社12级干部及13级新社员共1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我系学生党支部副书记兼知行社会长黄裕作为主讲人,围绕“信仰的力量,筑梦青春”的主题,首先介绍了学习党史的意义,要求全体社员学习党史,进一步了解党的历史,对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然后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讲解,分别是第一阶段“闹革命”28年,第二阶段“搞建设”29年,第三阶段“改革开放”35年。讲座所摘取的材料比较贴近广州本土的历史,并且结合一些纪录写实的电视剧片段和时事视频,提高同学对了解党史的兴致,提供动力。
希望此次讲座,能够坚定同学们的入党决心,首先做到从思想上入党,进而在组织上入党;剔除思想上的糟粕,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树立群众意识,服务人民,提升自我,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 公管系学生党员社区知行社宣传部 文:梁珊珊/图:刘德根
&&&&&&&&&&&&
&&&&&&&&&&&&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营养教育和社区营养管理基础试卷基本信息
卷面总分:149分
试卷类型:
所需点数:2 点
是否有答案:有
阅卷费用:自动阅卷(免费)
上传时间: / 上传者:ppkao
在线考试交流QQ群:<font color="#FF1&&&&
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营养教育和社区营养管理基础试卷简介
(2011年营养师基础知识模拟试题题库,试卷总分:149分,)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营养教育和社区营养管理基础判断题:&一、判断题(1)营养教育的主要对象共有3个,分别为:个体、各类组织机构、社区。(
)(2)营养教育是以改善人们营养状况为目标,通过营养科学的信息交流,帮助个体和群体获得食物与营养知识,形成科学合理饮食习惯的教育活动和过程,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营养教育工作者为了能够胜任工作,需要掌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了解社会以及文化因素对膳食营养状况的影响,具有社会心理学的科学基础,并有传播营养知识和现场组织协调研究的能力。(
)(4)应将营养知识纳入小学的教育内容,使学生懂得平衡膳食的原则,从幼年开始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5)现代社会居民的大多数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其不良生活方式有关。(
)(6)无论作为独立的健康问题,还是作为其他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运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理论和方法改变人们的膳食行为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有效的。(
)(7)营养教育的实施步骤包括:制订营养教育计划,确定营养教育途径和资料,教育前期准备,实施营养教育计划.教育效果评价。(
)(8)营养教育的效果可通过近期、中期和远期的效果评价来说明。(
)(9)营养教育的近期效果主要指行为和相关危险因素的变化。(
)(10)营养教育的远期效果指人们营养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变化。(
)单项选择题:&二、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有多个选项,其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1)营养教育是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2)健康信念模式是运用______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理论模式。(3)社区营养工作的具体执行者是______。(4)单向交流的过程为______。(5)营养教育的近期效果是指______。(6)下列哪个属于营养改善项目中的营养分析______。(7)下列属于营养改善措施投入项目的是______。(8)社区按功能可划分为______。(9)推动______的参与是社区营养工作的社会基础。(10)国际上以______为主要干预手段的健康教育及作为采用综合策略的健康促进项目的一个部分而开展的传播活动被称为健康传播活动或项目。多选题:&三、多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中的多个选项中,有2个以上是正确的。(1)营养教育的对象包括______。(2)营养改善项目评价主要围绕______等方面进行。(3)属于社区营养教育评价的内容为______。(4)社区动员主要涉及______。(5)社区营养教育程序有______。(6)制定营养改善项目计划的要求包括______。(7)营养教育是______。(8)健康信念模式中是否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与______等因素有关。(9)一个完善的营养教育项目应该包括下述______方面的内容。(10)营养教育的主要工作领域包括______。
最近更新试卷
本类热门试卷第四章:公共管理与社会工作基础知识。 第一节: 公共管理概述。 公共管理从产生意义上讲,是公共组织的一种职能,包括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组织,和以公 共利益为指向的非政府组织,为实现公共利益,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一、公共管理的概念。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 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
而实现公共的 福利与公共利益。 二、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 (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社会公共组织和社会其他组织两大类。 (2)作为公共管理客体的社会公共事务显现不断扩展的趋势。 (3)公共管理的目的是推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实现。 (4)公共管理的职能是调节和控制。 (5)公共管理体制和手段面临创新的迫切任务。 三、公共管理的性质和特点。 (1)公共管理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 (2)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 (3)公共管理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 负。 (4)公共管理强调多元价值。 (5)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 (6)公共管理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 (7)公共管理以公共福利和公共利益围目标。 (8)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 四、公共管理的主体和对象。 (一)公共管理的主体。 公共管理主体可以分为政府和其他公共管理主体两个部分。 所谓其他公共管理主体是指: 在 为实现公共利益围目标而存在的一些组织,一般可称围非营利组织,或者第三部门。 (二)公共管理的对象。 公共管理以社会公共事务作为管理对象。 社会公共事务的具体内容分为: 公共资源和公共项 目、社会问题等。 1、公共资源。 (a)公共设施、产品。即:特定社区所有人们都可能享用和受益的物质性存在,且它们本 身必须是劳动产品,如能源、城市道路、路灯、桥梁、交通标志等。 (b)公共信息资源。即:一定社区的人们共同拥有和可能享用的各种精神产品,包括文化 产品、科技成果、经济信息,等等。 (c)人力资源。社会人力资源,也就是一定社区的劳动力、人才方面所形成的社会资源, 它是人的因素。在各种社会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活跃和最宝贵的财富。 (d)自然资源。即:一定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各种自然性物质条件,如矿产资源、水资 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等。 2、公共项目。 公共管理的主要任务集中于:将有关的政策变成现实,这些政策通常是由公共管理机构,根 据社会问题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因此,政策还不是行为,仅仅是行为 的指导原则,有时候也成为行为的标准。而把政策具体化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公共项目,公共 项目是依据政策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及其过程。 于是, 公共项目成为公共管理中最直接的对 象。 3、社会问题。 在任何社会和任何时代,都要面临着这样或那样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如公共交通、公共 安全、公共设施等,这些就是社会问题。但是,社会问题又是多种多样的,而且不断得到解 决的同时,又不断发生新的问题,因此,公共管理不可能去解决所有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只 有在属于公共管理机构职责范围内、 与其公共目的相符合的情况下, 才成为公共管理的对象。 尽管如此,公共管理面对的社会问题仍然是相当广泛的,诸如文化、教育、福利、市政、公 共卫生、交通、能源、住宅、生活方式,等等。 五、公共管理的目的。 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所谓的公共利益是:为社会成员共享的资源与条件。公共 利益的实现主要表现围公共物品的提供与服务。 公共物品的含义非常广泛, 既可指有形的物 品,如:公共场所、公共设施、公共道路交通;也可指无形的产品和服务,如:社会治安、 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构成要素。 社会工作首先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起来, 成为一种应对社会问题的制度化的方法。 我国正处 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快速变迁的过程中,加快发展我国的社会工作已成围当务之急。 一、社会工作的含义。 (一)社会社会工作的定义。 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实践活动。 为了阐述和理解上的方便, 我们尝试对社会工作给出一个 一般性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 人的、职业化的服务活动。 (二)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 当前,我国对社会工作有三种不同的理解: 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社会工作,和专业社会 工作。 普通社会工作是人们在本职工作之外承担的, 不计报酬的、 思想政治教育性或公益服务性的 活动。 行政性社会工作是指:在政府部门和群众团体中,专门从事职工福利、社会救助、思想工作 等类型的助人活动。 专业社会工作是由受过社会工作专业训练的人开展的助人活动。 这些活动主要针对困难人群 的专业化服务, 较多的秉持了国际上通行的社会工作理念, 并运用了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 方法。 2006 年 10 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 大问题的决定》 ,提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 “助人自助”宗旨, 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 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 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二、社会工作的目标。 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应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而形成的职业活动。 在世界各国, 不但民间组 织, 而且政府也积极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 以下从服务对象和社会两个层面来分析社会工作 的目标。 (一)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 1、解救危难。 危难是因社会或个人原因,个体的身体受到严重损伤、个人的基本生活能力受到严重削弱, 致使其自身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以至生命遭遇危机的状态。当个体的生命受到威胁、个人的 基本生活受到严重伤害时,政府和社会有责任帮助他们解除危机,帮助他们生存下来、生活 下去。在这方面,社会工作者负有的责任。面对危难,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就是寻求资源, (包括物质资源和社会资源) ,支持受助者,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2. 缓解困难。 人类所遇到的困难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这里把困难视为人们的正常生活受到比较严重影响, 但尚未达到危及生命的状况。有些困难是一般性的,这些困难常常由当事人及其家庭、亲友 自己解决。但是,也有一些困难比较严重,由于当事人应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所以需 要别人帮助才能解决。它们既包括物质方面的困难,也包括精神方面的压力。由于社会工作 机构的专业性,及其对受助者的尊重、保密等承诺,所以它在解决有关个人困境,特别是不 希望他人知晓的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引发了诸多社会 问题,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困难群体解决困难,使他们恢复正常的生活。 3. 促进发展。 帮助服务对象实现自身发展, 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 社会工作尊重人, 认为人是有潜能的, 并把充分挖掘个人潜能、解决个人生活困难,增进个人幸福,当作自己的工作目标。社会工 作坚持“助人自助”的理念,而这一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向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和 帮助,促进其潜能的发挥和能力的增长,逐渐达到自己能应对困难、面对生活困难,以至预 防新问题出现的状态。在这里,个人潜能的发挥和能力的增长,都属于人的发展范畴。社会 工作者相信, 人们都有一定能力在某种程序上去应对他遇到的困难, 而社会工作的目的之一 就是发现和强化这种能力,使服务对象在得到帮助时,也增加自己面对困难的能力和勇气。 可以说,帮助个人、社会群体、乃至社区更好的发展,是社会工作的广阔活动空间,实现发 展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目标。 (二)社会层面的目标。 社会工作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它在社会层面的目标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等。 1. 解决社会问题。 社会工作者相信社会问题的产生有个体方面的原因, 但更重要的是社会方面的原因, 社会资 源有限、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社会制度不健全等原因造成社会问题。所以,社会工作者在解 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既要增强服务对象的能力,也要解决社会制度安排方面的问题。 2. 促进社会公正。 社会公正也称社会正义,是指一个社会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在经济、政治等资源分配方面 所具有的, 正当性的状态。 社会公正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 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 追求和实现社会公正也是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 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社会公正并没有得到充分保障。社会工作者相信人是有 尊严的,不论年龄、性别、种族、职业,人们之间是平等的,人们应该公平地享受社会发展、 社会进步的成果。为了促进社会公正,社会工作者从多个方面介入社会生活,对不公正现象 进行干预,这包括:为困难群众提供帮助,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不公正制度 的改变,为困难群体参与社会生活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制度保障。 三、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 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互动过程, 作为一种专业助人活动, 社会工作由社会工 作者、服务对象、价值观念、助人活动和专业方法等几个基本要素构成。 (一)服务对象。 服务对象, (也称受助者、案主,或工作对象) ,是社会工作者直接服务或帮助的对象,是生 活遇到困难,需要别人提供帮助的个人或人群。服务对象或受助者的存在,是社会工作得以 发生的基本前提。 所以, 服务对象是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 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不只是个人, 还可能是家庭、群体和社区。 从理念上来说,任何生活上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的人和群体都可以成为社会工作的服务对 象,但是,实际上真正的服务对象,是要通过社会工作者的评估才能确定的。 (二)社会工作者。 没有社会工作者就没有社会工作, 所以社会工作者是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 在社会工作过程 中,社会工作者通过了解、评估服务对象的困难与需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通过与对 方的相互配合与合作,达到助人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是助人行动的主体,他 设计并引导助人过程的进行。 (三)社会工作价值观。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它包括:社会工作者对助人活动的看法、 对自己和服务对象的看法。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即:以帮助他人、服务他人、促 进社会福利和社会公正围自己行动的目标。 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 只有在牢固地为他人 服务的价值观的指导下, 社会工作者才会自觉地、 持久地开展工作, 才会尽可能去帮助他人。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通过专业教育形成的,是在服务实践中养成的。 (四)专业助人方法。 社会工作是专业的助人活动, 助人方法作为达到助人目的的手段和措施, 在服务过程中占有 十分重要的地位。 科学的助人方法是现代社会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 以至于有相当多的社会 工作者认为, 社会工作最重要的就是一整套助人的方法。 专业助人方法是社会工作者的基本 功, 也是社会工作者区别于一般助人者的明显之处。 社会工作的助人方法不只是指在实际工 作中所使用的一般方法, 而且指社会工作者群体在长期的助人实践中形成的、 经过实践检验、 行之有效的做法,它们作为一种知识,被社会工作者共享,并有效地支持着社会工作者的实 践。 (五)助人活动。 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者依据其价值观, 向服务对象提供帮助或服务的行动, 也是社会工作者 与服务对象的互动及合作的过程, 它是社会工作的外在表现。 助人或服务活动将受助者的需 要与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活动连接起来,并通过连续的活动,去实现社会工作的目标。因此, 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最核心的部分, 没有助人活动将各种要素连接起来, 就没有社会工作。 助人活动反映了价值观和工作方法, 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实践活动。 由于助人活动包含了社会 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相互理解和互动, 他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比较复杂的, 所以助人活动 也是复杂多样的。 第三节: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涵。 一、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 所谓“专业价值” ,是针对“个人价值”而言,它是指一整套指导专业行为和认知活动的思 想、观念、和基本原则。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专业共同体内部的一种总体的价值偏好, 代表着整个专业团体 内部对社会正义、服务、个人价值与尊严、人类关系重要性、社会团结等的一般看法,以及 对专业活动标准的认定。专业价值观的建立与履行,是社会工作专业化的重要前提。对社会 工作来说,重要的专业价值包括:正义、平等、责任、自我实现、自我决定、知会同意、诚 信等。 目前,国际社会工作界把社会工作价值观归纳为六个方面:服务大众、践行社会公正、强调 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和价值、注重服务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待人诚信和守信、注重 能力培养和再学习。 在我国,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确立, 不仅应该借鉴国际上的经验, 更要考虑具体的国情、 社情、 和民情。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实践体现的价值观是:以人为本、回应需要;注重和谐、促进发 展;平等待人、注重参与;道德与责任并举;个人潜能提升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 社会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实践专业价值观。 1. 对服务对象的接纳。 在专业服务过程中, 社会工作者要从内心接纳服务对象, 将他们卸任是工作过程中的重要伙 伴,对服务对象的价值偏好、习惯、信仰等,都应保持宽容与尊重的态度。在这里,接纳还 等于认同, 它是指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价值观与个人背景特征等的一种包容, 也是专业 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大众统一的服务态度。 2. 对服务对象的尊重与包容。 在这里, 尊重是要认识服务对象自身的生命价值和其他基本权利, 充分保障他们获得基本的 资源,和可靠的专业服务的权利。社会工作者不应该将自身的价值观强加于服务对象,更不 应该指责和批判服务对象的言行和价值观,也不能向服务对象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3. 注重个别化的原则。 社会工作者应当尊重服务对象的个体差异, 不应当使用一般或统一的服务方法回应他们的独 特需要,要充分考虑到服务对象的价值差异,及其与社会主流价值之间可能存在的冲突。 4. 自我决定与知情同意。 社会工作者有义务向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信息, 服务对象有权利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选择服 务的内容、方式,并在事关自身利益的决策中起主导作用。如何服务对象没有能力进行选择 和决策,社会工作者应根据法律,或有关规定,由他人代行选择和决策权利。自决权是个人 尊严的体现,除万不得已,即便是社会工作者出于好意,一般也不主张由社会工作者代替服 务对象作决定,因为这样做可能不利于服务对象发展自尊和挖掘潜能。 5. 强调为服务对象保密。 社会工作者应当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 未经服务对象同意或允许, 社会工作者不得向第三方 透露涉及服务对象个人身份资料、 和其他可能危害服务对象权益的隐私信息。 在特别情况下, 必须透露有关信息时,社会工作者应向机构或有关部门报告 ,并告知服务对象有限度公开 隐私信息的必要性,及采取的相关保护措施。如果在紧急情形下,必须打破保密原则,而来 不及提出报告, 社会工作者事后应当提供相关的证据, 并补办手续, 以记录必要的工作程序。 第四节: 社会工作法。 第五节 社会工作方法分围:直接方法和间接方法 两大类。 一、直接方法。 (一)个案工作方法。 1. 个案工作的含义。 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 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感情方 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小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 利状态。在个案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在与案主彼此信任合作和和谐关系下,充分调动案主本 身的潜能与积极性,共同探讨、研究案主的问题、家庭、及社会环境,运用案主本身、及其 外部资源,增强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帮助案主成长的目的。 2. 个案工作过程。 (1)接案与建立专业关系。当案主前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求助,并已经使用社会工作服务 时,即成为“现有案主” 。当案主并没有要求求助,但可能需要个案工作者的协助,或者是 虽然还没有求助,但妨碍他人或社会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时,他即成为“潜在案主” 。社会 工作者的任务不仅是要与“现有案主”工作,同时不要与“潜在案主”建立联系,使其了解 接受社会工作服务对他的意义,使“潜在案主”也成为“现有案主” 。 (2)对案主的需要和问题进行评估。包括收集相应的案主个人和家庭资料,然后对他们的 问题进行评估,以决定帮助的介入点。需要了解的案主个人的资料包括:个人资料、身体状 况、心理情况、价值观、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案主所处环境方面的资料包括:家庭 环境和延伸的环境系统,如案主的朋辈环境、社区环境、工作环境等,以及案主与环境的交 互作用。 (3)制订计划、介入干预与总结检讨。在制订帮助案主的目标和工作计划时,要遵循一定 的原则,包括:工作目标要与社会工作者的专长,以及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致,防止目标 不切实际,动摇案主解决问题的信心。目标应与机构的功能一致,以便取得机构资源对社会 工作者的配合,更好地服务案主。目标应是案主和社会工作者共同协商的结果,最大限度地 调动案主的积极性。目标制订后,社会工作者要与案主订立工作契约,确认双方所认可的目 标和计划,促使双方承担各自的责任,以便达到最终目标。 个案工作的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每一个步骤中都包含对案主和工作过程的不断评估 与总结。社会工作者应根据对案主动态的发现、案主的进步和社会资源的实际状况,而不断 调整工作和帮助的策略,以维护案主的最大利益。 3. 个案工作技巧。 (1) 沟通技巧。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无时不与案主沟通,这压根熟练掌握沟通 技巧,运用好语言符号、身体符号和环境符号。 语言符号的运用:即,社会工作者在与案主过程中,要力求把话说得悦耳、清楚、准确、恰 当、巧妙。 身体符号的使用:即,将眼神、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动作、及仪表等与语言搭配使用。 环境符号的动作:即,包括时间观念、交流中的说话时机、沟通场所、交流时身体距离的把 握等。 (2)关系技巧。这是社会个案工作助人的核心要义。如果社会工作者不能同案主建立起信 任关系,就不可能帮助他。这一技巧包括:真诚和有同理心地回应技巧,表现温暖和翔的技 巧,表明尊重案主的技巧。 (3)过程技巧。包括接案和约定技巧、评估技巧、签证契约技巧、介入技巧和检讨及总结 技巧等。 4. 个案工作理论模式。 (1)危机介入模式。危机介入时,引起危机的事件或原因具体化、清晰化。在危机介入模 式中,工作者的角色是提供信息和建议,需要时可以积极、主动、直接并系统化地介入。介 入要限定时间,要鼓励案主面对未来。而且,社会工作者在特定阶段还要做案主的榜样,让 案主知道怎么样做才是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2)任务中心模式。任务中心模式主要应用于八类问题,即:人际冲突、不满意的社会关 系、正式组织中的问题、角色困难、社会转型中的问题、情绪问题、资源不足问题和行为问 题。该模式的优点在于:在问题探索、协议和确定任务阶段,任务不仅是对案主的,也是对 案主有关系统的。问题不仅来自案主自身,也要注意外部因素对案主问题的影响。社会工作 者的角色是一个资源顾问。该模式的对象可以是个人、夫妇或家庭。任务中心模式强调案主 的优点与优势, 以及他们的网络资源的重要性。 任务中心模式将社会工作者和案主置于同样 重要的地位,而不是单向地由案主向社会工作者倾诉。 (3)社会心理模式。这是一种将案主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同他生活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 考虑并进行工作的方法。它帮助社会工作者整体地去了解、认识案主,从而既提供增加案主 自我认识的服务,又针对案主所处的社会环境开展工作。该模式将有关意识、潜意识、人格 功能、 人类行为、 情绪的知识结合在一起, 帮助社会工作者制订个别化的 “诊断与治疗计划” 。 它的主要措施是通过认识和理解个人,及其心理的发展过程,来认识案主问题的根源,以对 症下药,帮助案主解决问题和个人成长。 (4)行为治疗模式。该模式的基础是:人的行为主要取决于外部环境的行为主义理论。行 为治疗模式以反应学习、操作学习、观察学习、认知学习四种学习形态为指导原理,运用奖 罚分明的工作方式,在社会工作者的指导下让案主不断重复期望行为,渐渐消除问题行为, 同时树立一个榜样,让案主学习正确的行为模式等,达到案主问题的解决,该模式主要使用 于恐惧症、焦虑、抑郁症、社交困难及问题行为等。 (5)叙事治疗模式。也称为叙说治疗。它以日常对话为基础,从多向价值视角出发,重新 审视社会工作辅导过程, 以及由此带来的, 在辅导关系和辅导技巧上的一些变化。 它透过 “故 事叙说”使人变得更自主、更有动力。与传统个人工作模式相比,叙事治疗不仅是一套治疗 “工具”或“技术” ,更重要的是能令社会工作者和案主反思、调整对生命的态度,明确生 命的抉择,重定生命故事。 (二)小组工作方法。 小组工作又称为团体工作,它是以小组为单位,两个或者更多的人的助人工作方法,是社会 工作方法在群体情境中的应用,是群体与社会工作方法的结合。 1. 小组工作的类型与特点: (1)小组工作的类型。 1) 教育小组。它是帮助小组成员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或补充相关知识之不足,促使成员 能够改变自己原本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的方式,来达到改变成员的目标。 2) 成长小组。它的目标是帮助组员了解、认识和探索自己,帮助成员最大限度地启动和运 用自己的内存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解决问题,并促进个人正常健康地发展。 3) 支持小组。它是把具有同质性的人聚集在一起,其组员一般都是有相同的问题、经历或 经验,通过相互支持的方式,达到解决问题和成员改变的效果。 4) 心理治疗小组。其组员通常都是曾经在生命中有过创伤的人。治疗性小组就是希望能缓 解症状及其影响力,帮助组员通过治疗创伤,复原并康复,降低不良症状,促进价格改变。 (2)小组工作的特点。 1) 在功能上的特点: 1&影响个人转变。通过小组过程,让组员在价值观、态度及行为方面发生转变和改善,促 进人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2& 社会控制。小组工作过程可以使小组组员学习、遵从、适应社会需要的行为规范,培养 其社会责任心。 3& 形成群体力量解决问题。小组组员必须学习共同思考、团结协作、彼此支持,共同面对 环境和问题。 4& 再社会化。小组工作过程可以帮助组员改变以往那些不适应社会生活的观念和行为,解 决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5& 预防。通过小组组员之间的积极互动,他们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的关系,为他 们提供支持和帮助,以解决问题和预防问题的发生。 2) 在成效上的特点: 1& 促进人际交往。小组工作方法可以给人们提供一种进行群体生活,以及人际互动的体验 环境,通过个人在群体中的互动,实现其社会功能的变化和增强,达到个人的发展与成长。 2& 运用团体动力。小组过程能够影响个人的价值观念、态度及行为,通过相互影响发生积 极的变化,使他们能够在家庭及社会中承担积极的,和创造性的角色。 3& 促进经验分享和经验选择。人与人能够通过分享经验而产生相互影响。小组工作都能够 有目的地选择小组工作的过程和方案,让小组组员去经历,从而产生所希望的特殊转变,帮 助个人适应生活环境,增加处理个人问题的能力和知识。 4& 带来的转变更为持久。通过小组组员之间、组员与社会工作者之间经验的互动分享,在 每一个人周围也会形成一定的相互支持网络, 对人的影响和由此带来的转变, 会比其他社会 工作方法更为持久。 5& 在时间和人力资源等方面更经济。由于是用群体性的方法去集中解决问题,小组工作比 较节省时间和人力资源。 2. 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 小组工作自创立以来,形成了许多工作模式。其中,互动模式和发展模式是两种最基本的工 作模式。 (1) 互动模式。也称作交互模式或互惠模式,它关注小组中组员与小组和社会环境间的关 系,希望通过个人、小组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开放和相互影响,达到增强个人和社会功能的目 的。 互动模式将小组工作的重点集中于组员与组员之间, 为满足共同需要所产生的互动过程。 1)基本假设:个人与社会系统之间存在依赖关系,小组为个人的社会功能发挥提供了有效 场所, 小组带领者在这里通过组织小组组员互动, 使组员发掘自身潜能, 增加社会交往信心、 知识和技巧,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2)互动模式的特点: ①互动模式的小组,目标是使组员在社会归属和相互依存中等到满足。 ②互动模式要求组员在团体中有平等互惠的动机和能力。 ③互动模式中的小组工作者扮演的角色是中介者、使能者。 3)实施原则:互动模式下的小组以组员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来实现小组目标,组员之 间的“面对面” ,和密切的互动关系,是小组存在和发展的动力。小组工作者扮演着协调者 的角色。 (2)发展模式。也称为过程模式,它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关注人的社会功能的恢复、 预防人的社会功能的缺失、发展人的社会功能为目标。 1)基本假设:人的潜力做到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实现;能够意识到他人的价值、评 价他人,并与他人形成互动;能够意识到小组的情景,评估小组的情景,并在小组中采取行 动。 2)发展模式的特点: ①发展模式的小组目标是:促进小组组员和小组的共同成长。 ②发展模式中小组组员通过互动、学习和经验分享获得自我成长。 ③发展模式中小组工作者扮演着协调者和使能者的角色。 3)发展模式的实施:一是发展成员的认知,形成小组共识;二是建立小组目标,形成小组 动力;三是激发小组成员的能力。 3. 小组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 小组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它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工作重点。 (1)小组准备期。它是在小组工作正式开始之前,社会工作者对组成小组进行的全面而充 分的工作准备阶段。 1)组员的状况:组员通常有两种,即:已经明确希望进入小组的人,和潜在的组员。 2)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和角色: ①明确工作目标; ②制订工作方案; ③选择(招募)组员; ④申报并协调资源; ⑤物质准备。包括:选择小组场地,相关设施的准备,以及发出活动通知;落实 资金的支持;对小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要有所估计,并做出充分的应急准备。 (2)小组初期。从第一次聚会起,小组工作就进入 了小组初期,也是小组的正式开始。 1)组员特点:小组初期的最开始阶段,组员心理与行为是比较矛盾的。主要表现: ①两极情感困境。对他人有既想接近,又想回避的戒备心理。 ②以往经验的影响。 组员以往的经历会被自然地带进小级, 从而影响他们在新小 组中与人的相处。 ③试探。组员对于小组、其他组员、工作者都会有不同的试探。 2)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在小组工作初期,社会工作者处于小组的核心位置,工作角 色如下: ①领导的角色。 社会工作者要计划与引导发展小组的活动, 对所有的具体程序和 细节做出安排。 ②鼓励的角色。 社会工作者要鼓励组员接纳小组的内部和外部条件, 鼓励每个组 员介绍自己,尽量放松地表达自己对小组和其他组员的各种期望,尽快适应小组环境。 ③组织者的角色。社会工作者要组织一些能够有助于成员之间相互了解的活动, 打破僵局,帮助和促进他们尽快成为熟人。 ④统筹的角色。 社会工作者要有目的地设计并引导小组按照特定的路径与方向发 展。 3)社会工作者的任务: ①充分理解组员进入小组初期时矛盾的两极心理状态; ②把工作焦点集中在如何帮助组员建立相互信任上; ③创造可信赖的环境, 促进组员间相互了解, 澄清小组目标并促进与目标相一致 的小组规范和小组结构; ④承担好组织者、鼓励者和统筹者的角色。 (3)小组中期。这是小组组员之间形成亲密关系的阶段,也是开始出现小组的权力竞争和 控制的阶段。小组中期的工作重点,就是围绕着冲突的处理,来实现小组目标和控制小组进 展度。 1)组员的特点: ①关系亲密。 组员之间的熟悉程度增加了, 相互之间更开放, 关心其他成员增强。 ②认同小组。 心里承认自己是这个小组的一员, 也愿意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③权利竞争与控制。组员之间与其他人慢慢熟悉之后,可能会出现竞争,以确立 自己在小级别的角色与位置。 ④组员在冲突中的特殊表现。 在小组为权力竞争出现冲突时, 有些人的语言和行 为会出现攻击性,有些会表现出沉默不语,还有一些人成为小组中不满情绪的发泄对象。 2)小组工作者的角色:这时,组员的能力不断增强,社会工作者在其中的作用是协 助者和引导者。 3)社会工作者的任务:社会工作者是以协助组员处理好冲突为重心。以焦点回归的 方式,把问题抛回组员,同他们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4)小组后期。也称作是小组的工作阶段,是形成良好小组状态,小组可以依靠自己的动 力发展动作的时期。组员们更联合、更客观、更合作,以至能提出更现实的建议或计划,并 实施大型的方案、项目。 1)组员的特点: ①小组成员彼此熟识和聚合,能接纳其他成员的个性、实力、态度和需要;能够 相互支持,自由地沟通。 ②对小组有较高的认同,开始经常用“我们” ,而不是小组。 ③家庭式的情感减弱,次小组出现。 ④成员之间权力的竞争和情感波动趋于缩小, 组员会以不同的方式塑造小组的权 力结构。 2)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①资源提供者。 ②能力的促进者。 ③引导者和支持者。 3)社会工作者的工作重点: ①关注小组目标的转化与追求。有些组员可能会对小组目标提出新的要求和需 要,可以自己决定调整转换目标。 ②要关注小组凝聚力的状况。 鼓励正面意义的凝聚力, 抑制会导致一些组员有从 众行为,而放弃个人的不同意见的负面凝聚力。 (5)小组的结束期:小组进行到终结,并且小组 目标已经实现。 1)组员的特性: ①离别情绪。小组结束时,组员可能同时有下面和负面两种情绪感受,否认小组 应该结束。 ②情绪转移。组员们正面临分离,开始在其他地方寻找新资源,以满足他们自己 的需要。 ③两极行为。组员因为对于结束期的无可奈何,由焦虑到出现逃避行为,不参加 活动、逃避现实。 2)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①引导的角色。面对组员的离别情绪,工作者要予以适应当的接纳与支持,引导 他们做好情绪表达,和学习处理离别。 ②领导的角色。 工作者以领导的角色和专业职责, 协助小组成员完成理想的结束 过程。 3)社会工作者的任务: ①认识小组组员以离别情绪为主的心理行为特点。 ②要以帮助组员处理离别情绪,和维持小组经验为介入的焦点。 ③做好结束期的工作和小组评估。 ④担当好小组领导和引导的角色。 4. 小组工作的常用技巧。 小组工作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主要有:沟通和互动的技巧、控制小组进程的技巧、掌 握小组会议技巧,和策划小组活动的技巧等。 (1)沟通和互动技巧。 ①全神贯注倾听;②积极给予回应;③适当帮助梳理;④及时进行小结;⑤表达鼓励 支持;⑥促进互动交流。 (2)控制小组进程技巧。 ①适当给出解释;②提供精神支持;③促使承担责任;④避免行为失当;⑤连接集体 和个人;⑥严格设定界限;⑦适当挑战内心;⑧分类妥善处理;⑨整合小组行动。 (3)小组会议技巧。 ①做好开场讲演;②设定会议基调;③把握中心话题;④播种未来希望;⑤善于等待 求变;⑥真诚流露自我;⑦告知可选方案;⑧灵活运用眼神;⑨订立行动同盟。 (4)策划小组活动技巧。 1)小组活动的设计:由于小组活动过程是动态的,因此,小组活动的设计一定要与 小组的发展阶段和态势相适应。 ①小组初期活动的主要任务是: 要促使组员相互熟识。 主要是创造轻松和谐的小 组气氛,以利于组员相识。 ②小组中期的活动在于巩固组员已经形成的共识, 进一步消除分歧, 促进小组整 合, 及使组员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 这一时期的活动设计也包括两个部分: 其一是增加信任、 促进合作;其二是自我探索、发掘潜能。 ③小组结束期活动设计的重点应该放在两个方面:巩固组员在小组中的学习成 果,和准备小组正式结束。 ④巩固学习成果。常用的方式有:通过角色扮演,回顾小组历程中的重要事件, 和分享自己的收获;组员间彼此介绍对方在小组过程中的变化与成长,并进行讨论等。 ⑤着手小组结束工作。 目的是为了帮助小组顺利地告一段落, 减轻或消除组员由 于小组即将结束可能产生的不安,或抗拒的情绪和行为。 2)设计小组活动需要考虑的因素: ①小组的最终目标。 ②小组组员的特征及能力。 ③物质环境及资源提供的状况。当然,小组活动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它是为实现 小组目标、完成小组工作任务服务的。因此,在开展活动时要注意分寸,适度控制。只有能 够实现小组目标的活动,才会对小组工作有帮助。 (三)社区的工作方法 1. 社区工作的特点与目标。 社区工作是心社区为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 它通过组织社区成员参与集体行动去界定社 区需要,全力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在参与的过程中,让社区成员建立 对社区的归属感,培养自助、互助与自决的精神,加强他们在社区参与,及影响决策方面的 能力和意识,发挥其潜能,以实现更和谐的社区。 (1)社区工作的特点。作为一种工作方法,社区工作与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相比有其独特 性。 首先, 分析问题的视角注重结构取向。 社区工作认为问题的产生并不是个人自身的原因, 而是与社区周围的环境,及社会结构有密切的关系。其次,介入问题的层面更为宏观。社区 工作较多涉及社会层面,牵涉社会政策分析,以及政策的改变,注重资源和权利的分配。再 次, 具有一定政治性。 社区工作者有些时候会采取多种行动为社区居民争取合理的资源分配。 最后, 富有批判和反思精神。 社区工作总是在关注问题, 并且试图从根本上找出问题的症结, 由此引发出对现存社会结构和政策的反思。 (2)社区工作的具体目标。 1)推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工作者相信,社区居民有能力解决影响其生活的各种问 题,现在只是缺乏一些知识和技巧,因此,鼓励居民参与。 2)提高社区居民的社会意识:让社区居民认识到,反映和表达自己的意见,是其拥 有的权利,而个人也有责任去履行公民的义务,关心社区问题,改善社区关系,使社区资源 和权利能够平等分配。 3)善用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求:使社区资源能有效地回应社区需求。 4)培养相关怀和社区照顾的美德:社区工作可以促进社会的互相关怀,达到社区照 顾的目的。 2. 社区工作的主要模式。 这里介绍的是目前在国内外应用较普遍,并取得了良好成效的地区发展、社会策划、和社区 照顾三个实施模式。 (1)地区发展模式。是社区工作者协助社区成员分析问题,发挥其自主性的工作过程,目 的是提高他们及地区团体对社区的认同,鼓励他们通过自助和互助解决社区问题。 1)地区发展模式的特点: ①较多关注社区共同性问题。 共同性问题是指: 对社区中绝大部分居民的生活造 成影响的问题。 ②注意通过建立社区自主能力来实现社区的重新整合。 ③过程目标的地位和重要性超过任务目标。 任务目标是完成实际的工作, 或解决 一些特定的社区问题,过程目标是指,通过社会工作过程希望达到目标。当然,重视过程目 标并不等于排除任务目标,两方面的目标是相辅相成,且互相促进的。 ④特别重视居民的参与。 居民是组成社区的分子, 是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对象或服 务对象。居民的参与 ,是应对和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方法。 2)地区发展模式所采用的策略:主要集中于推动社区成员的参与和互助合作,改善 沟通和合作的渠道,更好地运用地区资源,解决现存的社区问题。 ①促进居民的个人发展。通过一些有目的性的活动,让居民相互熟悉、交往、沟 通,并让部分有积极性的居民承担一些任务,或参与活动的策划与管理,以增强居民处理事 务的能力和责任感。 ②团结邻里。 社区工作者一般会组织多元化的活动鼓励居民参与, 推动建立社区 归属感和认同感。 ③社区教育。它主要解决的是居民对社区资源不熟悉、社区认同感不强的问题。 ④提供服务和发展资源。主要针对的是社区服务和社区资源缺乏的问题。 ⑤社区参与。主要是处理社区面对的部分共同问题。 3)地区发展模式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由于地区发展模式注重居民参与,并强调参 与者的自立、自助和成长,因此,社区工作者主要扮演的角色是: ①使能者,协助居民表达对社区问题的诉求和意见,鼓励和协助居民组织起来, 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人际关系,促进共同目标的产生,促成共同目标的实现。 ②教育者,社会工作者要通过培训,帮助居民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和组织技巧, 培养他们积极参与和自助互助的精神。 ③中介者,协调各方面的社区团体和个人,促进他们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调动社 区资源,解决社区的问题。 (2)社会策划模式。是在了解社区问题的基础上,依靠专家的意见和知识,通过理性、客 观和系统化的分析,对解决社区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进行计划的工作模式。 1)社会策划模式的特点: ①注重任务目标的实现。 社会策划模式所关注的社区存在着多重问题, 它以解决 实质社会问题为主要工作取向。 ②强调运用理性原则处理问题。 一方面强调过程的理性化, 另一方面强调运用科 学方法。 ③注重由上而下的改变。社区工作者扮演专家的角色,运用知识、科学的决策能 力及其权威,推动其策划改变。 ④指向社区未来变化。目的是尽量降低将来的不稳定性,及变化无常程度。 2)社会策划模式的实施策略:主要是完整地执行一个策划的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①了解组织的使命和目标。 ②分析环境和形势。 ③自我评估。 ④界定和分析问题。 ⑤确定需要。 ⑥确定目标和达成目标的标准。 ⑦寻找、比较并选择好的方案。 ⑧测试方案。 ⑨执行方案。 10. 评估结果。 (3)社区照顾模式。是社会工作者动员社区资源,运用非正规支援网络,联合正规服务, 所提供的支援服务与设施,让有需要照顾的人士,在家里或社区中得到照顾,过正常的生活 活动。 1)社区照顾模式的特点: ① 协助服务对象正常地融入社区, ②强调社区责任, ③非正规照顾是重要因素。 ④提倡建立相互关怀的社区。 2)社区照顾模式的实施策略: ①在社区照顾,是指将一些服务对象留在社区内,并向其提供服务。可以采取以 下的形式:一是照顾者迁回他们熟悉的社区中家庭里生活,并辅以社区支援性服务;二是将 社区内的大型机构改造为更接近社区的小型机构;三是将远离市区的大型机构迁回社区内, 使服务对象有机会接触社区。 ②由社区照顾,是指由家庭、亲友、邻里、志愿者等所提供的照顾和服务。其重 点是积极协助弱势群体和有需要的人士, 在社区中建立支持网络: 一是提供直接服务的网络; 二是服务对象自身的互助网络;三是社区紧急支援网络。 ③对社区照顾,着重是指社区照顾过程中的支援性社区辅助服务。 3)社会工作者在社区照顾中的角色: ①治疗者。 ②辅导者和教育者。 ③经纪人; ④倡议者; ⑤顾问。 3. 社区工作各阶段的重点。 社区工作是一个解决社区问题, 满足社区需求的过程, 一般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准备阶段、 启动阶段、巩固阶段、和评估阶段。在不同的阶段都有其工作的重点。 (1)准备阶段。 1)了解社区状况、进行社区分析。 ①社区基本情况分析,包括:社区的地理环境;社区内的人口状况;社区内的资 源;社区内的权力结构;社区的文化特色。 ②社区需要分析,包括:a. 规范性需求,是专业人员、行政人员或专家学者, 依据专业知识和现有的规定或规范,指出在特定情况下所需的标准; b. 感觉性需求, 当个人被问及是否需要某一特 定服务时,其反应就是感觉性需求; c. 表达性需求,当个人把自身的感觉性需求, 通过行动来表达和展现时,即成为表达性需求; d. 比较性需求, 是指与其他个人和社区比较而 得出的需求。 了解社区居民对社区的看法和需求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访问法。 通过与各类社区居民面对 面的谈话,能深入了解社区的需要,而且, 在访问过程中也较容易与社区居民建立关系。 二是社区普查。通过问卷或访问,对社区中的每一家庭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社区需要的想 法。 2)准备阶段的工作重点: ①确定主要任务和行动方案。 ②确定介入策略和工作方法。 ③社会服务机构做好自己的准备。 (2)启动阶段。 1)行动方针是:发动资源、成立社区小组、训练社区居民带头人、巩固社区居民的 参与。 2)主要任务是:寻找和发现社区居民中的带头人,并进行培训工作,提高其对参与 社区事务意义的认识;确定工作目标的优先次序,加强社区中的互助合作气氛。 3)介入策略: ①发掘资源和进行社区教育,通过社区服务和活动,发现居民中有影响力,权威 性和号召力的居民带头人。 ②开展互助合作,通过组织社区内的资源,共同解决社区问题。 ③推动成立居民小组,社会工作者可以根据居民的兴趣、爱好,组成自娱自乐的 自助性小组。 ④提供服务,社会工作者要能够创造互动机会,让居民通过服务过程相互认识。 4)阶段性工作目标的实现:当社区内组成了不同性质的小组,培养了一批社区带头 人群体,并能够协助社区解决一些问题时,这一阶段的工作目标就实现了。 (3)巩固阶段。这一阶段,社区中新组成的各类小组朝气蓬勃,居民带头人各级努力并充 满理想,但是他们的工作兴趣也会因为工作压力大,一些居民有过高期望、社区普通居民仍 然不太支持社区的工作、 也不愿意承担监督责任、 只乐于享用更多的社区服务和设施而降低。 1)行动方针和主要任务:社区工作者的任务是让居民支持社区居委会的工作。 2)介入策略和工作方法:一是互助合作,用不同的策略服务于居民带头人和普通居 民,帮助小组成员建立对小组的归属感;二是社区教育,继续培养居民带头人,并提高居民 带头人的办事能力;三是行动竞争,用行动争取更多的外来的资源。 3)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当社区居委会得到大部分居民的支持,社区小组的居民带头 人能够系统化地组织工作, 并得到辖区内有资源单位的支持时, 这一阶段的工作目标就实现 了。 (4)评估阶段。随着工作的推进,社区需要和问题发生了改变,居民参与的意识和观念得 到提升,同时居民对社会工作者和居民组织的期望也很高。社区工作进入评估阶段。 1)主要任务:根据社区的变迁,重新评估社区需要和问题;社会工作者对专业工作 过程进行总结,决定未来专业工作方向;社区居委会对工作进行经验总结,重新界定组织的 方向,对未来发展安排。 2)介入策略和工作方法:这一阶段的主要介入策略是:策划和倡导。社会工作者要 利用科学和客观的标准衡量社区居委会的独立办事能力, 协助界定未来工作方向。 在需要的 时候,也可以邀请义务的专业人士做顾问,降低社会工作者对决策的影响。 3)阶段性工作目标的实现:当社区工作者专业小组和社区居委会能够用客观方法总 结以往的工作,并有系统地计划未来时,这一阶段的目标就实现了。 二、间接方法。 (一)社会工作行政。 通过政府的社会行政机构,和各种社会事业机构的行政工作,贯彻执行国家与地方社会工 作的方针、政策、发挥行政功能,促进社会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二)社会工作督导。 通过规定的程序, 对社会工作及其专业教育的计划方案的实施进行评估, 传授社会工作专业 的理论、知识、经验和方法,提高社会工作和教育的质量,保障服务对象的权益。它是社会 工作行政的重要辅助形式。 (三)社会工作咨询。 为社会工作者或服务对象提供有关的信息、情报、资料和技术,以提高有关人员的素质与服 务能力,或解决困难问题的能力。 (四)社会工作研究。 通过对社会工作的科学研究,包括对社会福利政策、各种社会服务项目、社会工作实践、社 会工作评价等的研究,提高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技能、及其服务水平。
2013陕西社区招聘考试:第四章 公共管理与社会工作基础知识―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pe="text/javascript">
var cpro_id = "u185718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共事业管理知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