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为1kg的物体动摩擦因数的符号为0.5,...

质量为1kg的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在水平面上滑行,由于摩擦阻力的作用,其动能随位移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g取10m/s2,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B.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域名:学优高考网,每年帮助百万名学子考取名校!问题人评价,难度:0%质量为1 kg的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在水平面上滑行,由于摩擦阻力的作用,其动能随位移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g取10 m/s2,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B.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C.物体滑行的总时间为4 sD.物体滑行的总时间为2.5 s马上分享给朋友:答案C点击查看答案解释本题暂无同学作出解析,期待您来作答点击查看解释相关试题质量为m=1kg的小球,放在倾角θ=37°的固定斜面底端,在斜面右侧放置有块竖直挡板,现对小球施加一个大小为22.5N、方向平行斜面向上的推力F,使其由静止从底端沿斜面向上运动,0.8s后撤去外力F,此时小球恰好到达斜面顶端.已知小球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可视为质点.要使小球在下落之前击中挡板,挡板距离斜面底端的距离应满足什么条件.(sin37°=0.6,cos37°=0.8,取g=10m/s2)-乐乐题库
& 牛顿第二定律知识点 & “质量为m=1kg的小球,放在倾角θ=37...”习题详情
148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2.8%
质量为m=1kg的小球,放在倾角θ=37°的固定斜面底端,在斜面右侧放置有块竖直挡板,现对小球施加一个大小为22.5N、方向平行斜面向上的推力F,使其由静止从底端沿斜面向上运动,0.8s后撤去外力F,此时小球恰好到达斜面顶端.已知小球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可视为质点.要使小球在下落之前击中挡板,挡板距离斜面底端的距离应满足什么条件.(sin37°=0.6,cos37°=0.8,取g=10m/s2)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质量为m=1kg的小球,放在倾角θ=37°的固定斜面底端,在斜面右侧放置有块竖直挡板,现对小球施加一个大小为22.5N、方向平行斜面向上的推力F,使其由静止从底端沿斜面向上运动,0.8s后撤去外力F,此时小球恰...”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小球在拉力F作用下在斜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撤掉力后左斜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运用两个方向的运动规律求解即可.
解:小球在斜面受力如图,加速上滑的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mgsinθ=ma,f=μN=μmgcosθ代入解得a=12.5m/s2,0.8s后撤去外力时,小球获得的速度v=at1=10m/s加速阶段物体运动的位移x1=v2t1=102×0.8m=4m要使小球在下落之前击中挡板,则d>x1cos37°=3.2m物体离开斜面的竖直分速度&vy=vsin37°,小球下落之前所用时间为:t2=vyg=10×0.610s=0.6s水平分速度vx=vcos37°=8m/s,则水平位移为:x2=vxt2=1.6m物体的水平总位移为:x=x1+x2=4.8m挡板距离斜面底端的距离应满足3.2m<d≤4.8m.答:要使小球在下落之前击中挡板,挡板距离斜面底端的距离应满足3.2m<d≤4.8m.
本题是多运动过程问题,关键是分清运动过程,利用牛顿第二定律以及运动学公式联合求解即可.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质量为m=1kg的小球,放在倾角θ=37°的固定斜面底端,在斜面右侧放置有块竖直挡板,现对小球施加一个大小为22.5N、方向平行斜面向上的推力F,使其由静止从底端沿斜面向上运动,0.8s后撤去外力F,...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质量为m=1kg的小球,放在倾角θ=37°的固定斜面底端,在斜面右侧放置有块竖直挡板,现对小球施加一个大小为22.5N、方向平行斜面向上的推力F,使其由静止从底端沿斜面向上运动,0.8s后撤去外力F,此时小球恰...”主要考察你对“牛顿第二定律”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牛顿第二定律
与“质量为m=1kg的小球,放在倾角θ=37°的固定斜面底端,在斜面右侧放置有块竖直挡板,现对小球施加一个大小为22.5N、方向平行斜面向上的推力F,使其由静止从底端沿斜面向上运动,0.8s后撤去外力F,此时小球恰...”相似的题目:
一辆汽车在路面相同的公路上直线行驶,下面讨论正确的是(  )速度越大,它的惯性越大车的质量越大,它的惯性越大车速越大,关闭油门后,车滑行的路程越长车速越大,关闭油门后,车滑行的路程越长,所以惯性越大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中F=kma中的k值是由实验测得的.库仑通过多次实验研究点电荷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并最早提出电场的概念.焦耳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定量给出了电能和热能之间的关系.
如图所示为一风洞实验装置示意图,一质量为1kg的小球套在一根固定的直杆上,直杆与水平面夹角θ为37°.现小球在F=20N的竖直向上的风力作用下,从A点静止出发向上运动,已知杆与球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试求:(sin37°=0.6,con37°=0.8g=10m/s2)(1)小球运动的加速度a1;(2)若F作用3s后小球到达B点,此时使风力大小不变,方向立即改为水平向左.则从改变风力F开始计时,小球经多长时间将回到B点
“质量为m=1kg的小球,放在倾角θ=37...”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2013o浙江)如图所示,水平板上有质量m=1.0kg的物块,受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用力传感器测出相应时刻物块所受摩擦力Ff的大小.取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2一质点受多个力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现使其中一个力的大小逐渐减小到零,再沿原方向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在此过程中,其它力保持不变,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a和速度大小v的变化情况是(  )
3(2013o安徽)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顶端,细线与斜面平行.在斜面体以加速度a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始终静止在斜面上,小球受到细线的拉力T和斜面的支持力为FN分别为(重力加速度为g)(  )
该知识点易错题
1(2012o上海)如图,质量分别为mA和mB的两小球带有同种电荷,电荷量分别为qA和qB,用绝缘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平衡时,两小球恰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细线与竖直方向间夹角分别为θ1与θ2(θ1>θ2).两小球突然失去各自所带电荷后开始摆动,最大速度分别为vA和vB,最大动能分别为EkA和EkB.则(  )
2(2012o安徽)如图所示,放在固定斜面上的物块以加速度a沿斜面匀加速下滑,若在物块上再施加一竖直向下的恒力F,则(  )
3(2012o安徽)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个半径为R的圆弧轨道.半径OA水平、OB竖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自A正上方P点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小球沿轨道到达最高点B时恰好对轨道没有压力,已知AP=2R,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从P到B的运动过程中(  )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质量为m=1kg的小球,放在倾角θ=37°的固定斜面底端,在斜面右侧放置有块竖直挡板,现对小球施加一个大小为22.5N、方向平行斜面向上的推力F,使其由静止从底端沿斜面向上运动,0.8s后撤去外力F,此时小球恰好到达斜面顶端.已知小球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可视为质点.要使小球在下落之前击中挡板,挡板距离斜面底端的距离应满足什么条件.(sin37°=0.6,cos37°=0.8,取g=10m/s2)”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质量为m=1kg的小球,放在倾角θ=37°的固定斜面底端,在斜面右侧放置有块竖直挡板,现对小球施加一个大小为22.5N、方向平行斜面向上的推力F,使其由静止从底端沿斜面向上运动,0.8s后撤去外力F,此时小球恰好到达斜面顶端.已知小球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可视为质点.要使小球在下落之前击中挡板,挡板距离斜面底端的距离应满足什么条件.(sin37°=0.6,cos37°=0.8,取g=10m/s2)”相似的习题。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足够长,质量为M=1kg的木块随传送带一起以v 1 =2m/s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传送带的速度恒定),木块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μ=0.5,当木块运动到最左端A点时,一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足够长,质量为M=1kg的木块随传送带一起以v 1 =2m/s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传送带的速度恒定),木块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μ=0.5,当木块运动到最左端A点时,一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足够长,质量为M=1kg的木块随传送带一起以v 1 =2m/s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传送带的速度恒定),木块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μ=0.5,当木块运动到最左端A点时,一颗质量为m=20g的子弹,以v 0 =300m/s的水平向右的速度,正对射入木块并穿出,穿出速度v=50m/s,设子弹射穿木块的时间极短,(g取10m/s 2 )求:(1)木块遭射击后远离A的最大距离;(2)木块遭击后到相对传送带静止所经历的时间.
(1)设木块遭射击后的速度瞬间变为V,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v 0 -Mv 1 =mv+MV则 V=
,代入数据解得V=3m/s,方向向右.木块遭击后沿传送带向右匀减速滑动.摩擦力f=μF N =μMg=5N设木块远离A点的最大距离为S,此时木块的末速度为0.根据动能定理得,-fs= 0-
m=0.9m .(2)木块遭击后沿传送带向右匀减速滑动,加速度
=μg =5m/s 2 经历时间
=0.6s&&&&&&&&&&&&&&木块在传送带上向左加速运动一段时间t 2 之后速度达到2m/s,与传送带相对静止.
=μg t 2 ═
=0.4&&&&&&&&&&&&所求时间&&t=t 1 +t 2 =0.6+0.4=1.0s答:(1)木块遭射击后远离A的最大距离为0.9m.(2)木块遭击后到相对传送带静止所经历的时间为1.0s.(2007o淮安模拟)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长l=8.3m,质量为M=1kg的木块随传送带一起以v1=2m/s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传送带的传送速度恒定),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当木块运动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2007o淮安模拟)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长l=8.3m,质量为M=1kg的木块随传送带一起以v1=2m/s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传送带的传送速度恒定),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当木块运动
(2007o淮安模拟)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长l=8.3m,质量为M=1kg的木块随传送带一起以v1=2m/s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传送带的传送速度恒定),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当木块运动至最左端A点时,一颗质量为m=20g的子弹以v0=300m/s水平向右的速度正对射入木块并穿出,穿出速度v=50m/s,以后每隔1s就有一颗子弹射向木块,设子弹射穿木块的时间极短,且每次射入点各不相同,g取10m/s2.求:(1)在被第二颗子弹击中前,木块向右运动离A点的最大距离?(2)木块在传达带上最多能被多少颗子弹击中?(3)从第一颗子弹射中木块到木块最终离开传送带的过程中,子弹、木块和传送带这一系统产生的热能是多少?
(1)第一颗子弹射入木块过程中动量守恒mv0-Mv1=mv+Mv1′…①解得:v1′=3m/s…②木块向右作减速运动加速度:a=μg=5&m/s2…③木块速度减小为零所用时间:1=v1′a…④解得:t1=0.6s<1s…⑤所以木块在被第二颗子弹击中前向右运动离A点最远时,速度为零,移动距离为解得:s1=1′22a=910m=0.9m…⑥(2)在第二颗子弹射中木块前,木块再向左作加速运动,时间t2=1s-0.6s=0.4s&&&⑦速度增大为:v2=at2=2m/s(恰与传送带同速)…⑧向左移动的位移为:2=12at22=12×5×0.16m=0.4m…⑨所以两颗子弹射中木块的时间间隔内,木块总位移:s0=s1-s2=0.5m方向向右第16颗子弹击中前,木块向右移动的位移为:s=15×0.5m=7.5m第16颗子弹击中后,木块将会再向右先移动0.9m,总位移为0.9m+7.5=8.4m>8.3m木块将从B端落下.所以木块在传送带上最多能被16颗子弹击中.(3)第一颗子弹击穿木块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为:Q1=02+12Mv12-12mv2-12Mv1′2=647.5J.木块向右减速运动过程中板对传送带的位移为:s′=v1t1+s1产生的热量为:Q2=μMgs′木块向左加速运动过程中相对传送带的位移为:s″=v1t2-s2产生的热量为:Q3=μMgs″第16颗子弹射入后木块滑行时间为t3有:1′t3-12at32=0.8解得:t3=0.4s&木块与传送带的相对位移为:s=v1t3+0.8&产生的热量为:Q4=μMgs.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为:Q=15(Q1+Q2+Q3)+Q1+Q4 解得:Q=14155.5J.答:(1)在被第二颗子弹击中前,木块向右运动离A点的最大距离为0.9m.(2)木块在传达带上最多能被16颗子弹击中.(3)子弹、木块和传送带这一系统产生的热能是14155.5J.
本题考点:
动量守恒定律;功能关系.
问题解析:
(1)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求出子弹穿过木块的瞬间,木块的速度,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出在被第二颗子弹击中前,木块向右运动离A点的最大距离.(2)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子弹被一颗子弹击中到下一颗子弹击中,这段时间内的位移,从而确定最多能被多少颗子弹击中.(3)根据功能关系求出被一颗子弹击中到下一颗子弹击中这段时间内所产生的热量,包括子弹击穿木块的过程中产生的内能,与传送带发生相对滑动产生的内能,从而得出子弹、木块和传送带这一系统产生的总热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动摩擦因数的符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