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型号的什么是无碳复写纸纸对折后宽与长的比值是不...

1.把一个矩形折成两个相同的矩形后,与原来的矩形相似,则原矩形长与宽的比值为( ) A.根号2+1 B.根号2-1 C.根号2 D.根号32在位于O处某海防哨所的北偏东75°相距6海里的A处,有一艘快艇正向西南_百度作业帮
1.把一个矩形折成两个相同的矩形后,与原来的矩形相似,则原矩形长与宽的比值为( ) A.根号2+1 B.根号2-1 C.根号2 D.根号32在位于O处某海防哨所的北偏东75°相距6海里的A处,有一艘快艇正向西南
1.把一个矩形折成两个相同的矩形后,与原来的矩形相似,则原矩形长与宽的比值为( ) A.根号2+1 B.根号2-1 C.根号2 D.根号32在位于O处某海防哨所的北偏东75°相距6海里的A处,有一艘快艇正向西南方向航行,经过一段时间快艇到达哨所东南方向的B处,则A,B之间的距离是--------海里(精确到0.1海里) 【本题无图】
无限出品0674
C因为 相似 所以 原长/原宽 =原宽/(1/2 原长) 得到 原长的平方/原宽的平方 = 2 开方 得根号25.2 因为没有图 所以 重点就是 三角形 ABO 是直角三角形 角BAO=30 所以 AB/AO=根号3/2 AO=6 所以 AD=3根号3=5.2
1、新长:新宽=原长:原宽
新长=原宽=x,新宽=原长/2=y/2
则:x:(y/2)=y:x
y/x=跟号22、所以 重点就是
三角形 ABO 是直角三角形
所以 AB/AO=根号3/2
AO=6 所以 AD=3根号3=5.2
设该矩形的宽为X,长为Y。有题可知:Y²:X²=2
so选C2)AB=3√3
画图,连结AB。可证∠ABO=90°,∠OAB=30°。
1.因为对折后的矩形与原来矩形相似,且角都为直角,所以对折后对应边成比例.设原矩形的长为x,宽为y,折叠后的矩形的长应为y,宽变为&,∴有&,得x:y=&:1.∴原矩形长与宽之比为为&:1,故选C.2.如图,∠EOA=60°,∠FOB=45°,OA=6.过点O作OD⊥AB于点D.∵∠EOA=60°,∴∠AOD=30°.∴AD=3,OD=3&.∵∠FOB=45°,∴∠BOD=45°.∴OD=BD=3&.∴AB=AD+BD=3+3&≈8.2.∴A、B间的距离是8.2海里.
扫描下载二维码;②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条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中心对齐,手轮上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相邻亮纹的间距△x为mm.③为增加相邻亮纹(暗纹)间的距离,可采取或的方法.(2)用半径相同的小球1和小球2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槽与水平槽圆滑连接.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记下重锤线所指的位置O.接下来的实验步骤如下:步骤1: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认为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步骤2: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的C点,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步骤1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步骤3: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M、P、N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①在上述实验操作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1的质量一定大于球2的质量,小球1的半径可以大于小球2的半径&&& B.将小球静止放置在轨道末端看小球是否滚动来检测斜槽轨道末端是否水平&&& C.小球在斜槽上的释放点应该越高越好,可样碰前的速度大,测量误差会小&&& D.复写纸铺在白纸的上面,实验过程中复写纸可以随时拿起看印迹是否清晰并进行移动②以下提供的器材中,本实验必需的有&&& A.刻度尺&&&&&& B.游标卡尺&&&&&&&&& &&C.天平&&&&&&& &&D.秒表③设球1的质量为m1,球2的质量为m2,MP的长度为l1,ON的长度为l2,则本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为,即说明两球碰撞遵守动量守恒定律.④完成实验后,实验小组对上述装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改变:(I)在木板表面先后钉上白纸和复写纸,并将木板竖直立于靠近槽口处,使小球A从斜槽轨道上某固定点C由静止释放,撞到木板并在白纸上留下痕迹O;(II)将木板向右平移适当的距离固定,再使小球A从原固定点C由静止释放,撞到木板上得到痕迹P;(III)把半径相同的小球B&静止放在斜槽轨道水平段的最右端,让小球A仍从原固定点由静止开始滚下,与小球B&相碰后,两球撞在木板上得到痕迹&M和&N;(IV)用刻度尺测量纸上O点到M、P、N&三点的距离分别为y1、y2、y3.请你写出用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来验证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小球A、B的质量分别为m1、m2)
(1)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请按照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①图1甲、乙两图都是光的条纹形状示意图,其中干涉图样是&&& .②将下表中的光学元件放在图1丙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装置,并用此装置测量红光的波长.元件代号ABCDE元件名称光屏双缝白光光源单缝透红光的滤光片将白光光源C放在光具座最左端,依次放置其他光学元件,由左至右,表示各光学元件的排列顺序应为&&& .(填写元件代号)③已知该装置中双缝间距d=0.50mm,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0.50m,在光屏上得到的干涉图样如图7甲所示,分划板在图中A位置时游标卡尺如图2乙所示,则其示数为&&& mm;在B位置时游标卡尺如图2丙所示.由以上所测数据可以得出形成此干涉图样的单色光的波长为&&& m.(2)用半径相同的小球1和小球2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斜槽与水平槽圆滑连接.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记下重锤线所指的位置O.接下来的实验步骤如下:步骤1: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步骤2: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位置B,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步骤1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步骤3: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M、P、N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①对于上述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滚下B.斜槽轨道必须光滑C.斜槽轨道末端必须水平D.实验过程中,白纸可以移动,复写纸不能移动E.小球1的质量应大于小球2的质量②本实验除需测量线段OM、OP、ON的长度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A.A、B两点间的高度差h1&&&&&&&&&&B.B点离地面的高度h2C.小球1和小球2的质量m1、m2&&&&D.小球1和小球2的半径r③当所测物理量满足表达式&&& (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时,即说明两球碰撞遵守动量守恒定律.如果还满足表达式&&& (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时,即说明两球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④完成上述实验后,某实验小组对上述装置进行了改造,如图4所示.在水平槽末端与水平地面间放置了一个斜面,斜面的顶点与水平槽等高且无缝连接.使小球1仍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重复实验步骤1和2的操作,得到两球落在斜面上的平均落点M′、P′、N′.用刻度尺测量斜面顶点到M′、P′、N′三点的距离分别为l1、l2、l3.则验证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 (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1)在用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请完成下列问题:①除已选有电磁打点计时器(包括复写纸片)、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导线外.还应在如下的器材中选用BEA、电压为4~6V的直流电源;B、电压为4~6V的交流电源;C、220V的直流电源;D.220V的交流电源;E.毫米刻度尺;F、天平;G、秒表.②如图是某同学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s=0.70cm;C点对应的速度是0.100&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0.200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某探究小组设计了“用一把尺子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方案.如图甲所示,将一个小球和一个滑块用细绳连接,跨在斜面上端.开始时小球和滑块均静止,剪短细绳后,小球自由下落,滑块沿斜面下滑,可先后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保持小球和滑块释放的位置不变,调整挡板位置,重复以上操作,直到能同时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用刻度尺测出小球下落的高度H、滑块释放点与挡板处的高度差h和沿斜面运动的位移L(空气阻力对本实验的影响可以忽略)①滑块沿斜面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为.②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L2-h22HL2-h2.③小组成员在分析实验误差的时认为除空气阻力外,小球的大小也会引起实验的误差,因此,该小组同学用10分度的游标尺测出其直径,游标尺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球的直径为9.7×10-3m;他们的分析是否正确?不正确(只答正确与否,不说原因).
(1)在用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请完成下列问题:①除已选有电磁打点计时器(包括复写纸片)、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导线外.还应在如下的器材中选用______A、电压为4~6V的直流电源;B、电压为4~6V的交流电源;C、220V的直流电源;D.220V的交流电源;E.毫米刻度尺;F、天平;G、秒表.②如图是某同学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s.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s=______cm;C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某探究小组设计了“用一把尺子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方案.如图甲所示,将一个小球和一个滑块用细绳连接,跨在斜面上端.开始时小球和滑块均静止,剪短细绳后,小球自由下落,滑块沿斜面下滑,可先后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保持小球和滑块释放的位置不变,调整挡板位置,重复以上操作,直到能同时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用刻度尺测出小球下落的高度H、滑块释放点与挡板处的高度差h和沿斜面运动的位移L(空气阻力对本实验的影响可以忽略)①滑块沿斜面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为______.②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③小组成员在分析实验误差的时认为除空气阻力外,小球的大小也会引起实验的误差,因此,该小组同学用10分度的游标尺测出其直径,游标尺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球的直径为______m;他们的分析是否正确?______(只答正确与否,不说原因).某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平抛运动中机械能是否守恒.在斜槽轨道的末端安装一个光电门B,调节激光束与球心等高,斜槽末端水平.地面上依次铺有白纸、复写纸,让小球从斜槽上固定位置A点无初速释放,通过光电门后落在地面的复写纸上,在白纸上留下打击印.重复实验多次,测得小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时间为2.50ms.当地重力加速度为9.8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①用游标卡尺测得小球直径如图乙所示,则小球直径为d=0.50cm,由此可知小球通过光电门的速度vB=2.00m/s;②实验测得轨道离地面的高度h=0.441m,小球的平均落点P到轨道末端正下方O点的距离x=0.591m,则由平抛运动规律解得小球平抛的初速度v0=1.97m/s;③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实验结果满足小球通过光电门的速度vB与由平抛运动规律求解的平抛初速度v0满足v0=vB关系,就可以认为平抛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守恒的.
分析:①游标卡尺的读数等于主尺读数加游标读数,不需估读.利用小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②利用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特点,可正确解答;③若球通过光电门的速度vB与由平抛运动规律求解的平抛初速度v0相等,则说明没有能量损失,机械能守恒.解答:解:①游标卡尺主尺读数为:0.5cm=5mm,游标尺上第0个刻度与上面对齐,故读数为:0×0.1=0.0mm,故最终读数为:5mm+0.0mm=5.0mm=0.50cm;利用小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因此有:vB=dt=0.=2.00m/s②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h=12gt2x=v0t联立解得:v0=1.97m/s.③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测量出的速度vB与由平抛运动规律求解的理论平抛初速度v0相等,则说明没有能量损失,机械能守恒.故答案为:①0.50; 2.00&②1.97;③v0=vB.点评:该题从新的角度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在原来问题上有所创新,无论怎么变化,明确实验原理是解答实验问题的根本.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物理
(1)如图所示,甲图中游标卡尺的读数为cm.(2)如图乙所示,在探究“共点力合成”的实验中,橡皮条一端固定于P点,另一端连接两个弹簧秤,分别用F1与F2拉两个弹簧秤,将结点拉至O点.现让F2大小增大,方向不变,要使结点仍位于O点,则F1的大小及图中β(β>90°)角的变化可能是A、增大F1的同时增大β角&&&&&&&&&&&B、减小F1的同时减小β角C、增大F1的同时减小β角&&&&&&&&&&&D、减小F1的同时增大β角(3)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当合外力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其质量之间的关系.①由图甲中刻度尺读出两个光电门中心之间的距离S,由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的宽度d,由数字计时器可以读出遮光条通过电门1的时间△t1和遮光条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t2,滑块的加速度的表达式为.(以上表达式均用字母表示)②在本次实验中,实验小组通过改变滑块质量做了6组实验,得到如下表的实验数据,
0.56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a与的图线如图乙所示,该图线有一段是弯曲的,试分析图线弯曲的原因.
科目:高中物理
(2009?建湖县模拟)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钩码和滑块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1)实验前需要调整气垫导轨底座使之水平,利用现有器材如何判断导轨是否水平?接通气源,将滑块静置于气垫导轨上,若滑块基本保持静止,则说明导轨是水平的.(2)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图乙)的宽度d=5.2mm;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遮光条(图丙)的宽度为6.702mm;(3)实验时将滑块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1.3×10-2s,则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用游标卡尺的测量结果计算)0.40m/s.在本次实验中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钩码的质量m、滑块上的遮光条初始位置到光电门的距离s和滑块的质量M.(文字说明并(用相应的字母表示).(4)本实验通过比较mgs和2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从而验证了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科目:高中物理
题型:阅读理解
(2009?广东模拟)(1)甲乙两位同学做“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①他们选取了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测量,甲认为应该把刻度尺的零刻线与第一个计数点0对齐,然后依次读取每个计数点对应的刻度值,再求得各段的长度;乙认为应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各段的长度,直接记录数据,可以省去计算的麻烦.那么,关于他们的做法有以下三种认识:A.两种方法各有利弊,都可以;B.甲的方法的更符合试验要求;C.乙的方法的更符合试验要求.你认为正确的方法是B.②下面是一条他们选好的纸带,并已测出了各个计数点的间距是s1、s2、s3、s4、s5、s6,如图:甲、乙同学各自想出了一种求加速度的方法:甲:根据s2-s1=a1T2,s3-s2=a2T2,s4-s3=a3T2,s5-s4=a4T2,s6-s5=a5T2,分别求出a1、a2、a3、a4、a5,再求平均值=1+a2+a3+a4+a55;乙:根据(s4+s5+s6)-(s1+s2+s3)=a(3T)2,求得a=4+s5+s6)-(s1+s2+s3)9T2.你认为应采用同学乙的方法更好.(2)(10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钩码和滑块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①实验前需要调整气垫导轨底座使之水平,利用现有器材如何判断导轨是否水平?接通气源,将滑块静置于气垫导轨上,若滑块基本保持静止,则说明导轨是水平的.②如图乙所示,用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的宽度d=0.52cm;实验时将滑块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1.2×10-2s,则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0.43m/s.在本次实验中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钩码的质量m、滑块上的遮光条初始位置到光电门的距离s和滑块的质量M(文字说明并用相应的字母表示).③本实验通过比较mgs和2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从而验证了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科目:高中物理
某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气垫导轨装置来探究合力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 量之间的关系。
(1) 实验时,将滑块从图甲所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图中未画出)可读出遮 光条通过光电门1、2的时间分别为;用刻度尺测得两个光电门中心之间的距离为x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______mm .滑块加速度的表达式a=_____ (用已知字母表示)。
(2) 为了保持滑块所受的合力的大小不变,可改变滑块质量M和气垫导轨右端高度h. 关于“改变滑块质量M和气垫导轨右端高度h”的正确操作方法是_____ (不计阻力)。
A. M增大时,h增大,以保持二者比值不变
B. M增大时,h减小,以保持二者乘积不变
C. M减小时,h增大,以保持二者乘积不变
D. M减小时,h减小,以保持二者比值不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无碳复写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