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业大学主页材料转成建筑行吗?

您现在的位置 >>&&
辽宁工业大学系部介绍
日 点击数: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简介
机械工程系成立于 1953年,1998年更名为机械汽车工程系,2001年为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2003年 成立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学院目前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业工程等三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下设机械电子工程、数控加工及信息处理技术、机械设计及信息处理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方向。学院有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和化工过程机械四个硕士点,以上各专业具有同等学力研究生和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资格。
学院共培养大学毕业生 4000多名。目前在在校学生近1700人,其中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540人,全日制硕士、工程硕士、同等学力研究生100余人。
学院设有 数控技术、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软件、工业工程等 6个专业教研室和 机械学、工程图学两个基础研究室。此外,学院还设有计算机中心、机械基础实验中心、机械实验中心、 辽宁工学院现代加工实训中心、辽宁工学 CAD中心及10余个校外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机械学院目前实验室占地面积 3406平方米,实验室设备总值1000余万元。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现有教职工 72人,其中专任教师48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0人,副教授(含相当职称)30人,硕士生导师13人。教师中在读及已获得博士学位6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34人。有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2人,辽宁工学院学科带头人2人,学术带头人3人,青年骨干教师4人,课程负责人2人。
机械学院以教学为中心,以科技和科技产业支撑学院的教学工作。学院开设工程技术基础课、专业课近 100门;每年有2000余名学生参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等课程设计环节;分别有400余名学生参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实验中心开设实验项目322个,配有100余台计算机及国内外先进CAD/CAM/CAE/CAPP/PDM软件的计算机中心承担学生上机实验、各类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上机教学任务。学院认真推行学分制,本科课程由具有主讲教师资格的教师授课,坚持博士、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注意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科研方面,近三年来主持或参加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重大专项课题、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及辽宁省重大科技项目等项目,年均科研经费100余万元。取得了一批理论成果和技术成果,共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奖、辽宁省教育厅、锦州市政府等科技奖8项。 “九五”以来,先后完成的各类科研项目百余项,获国家专利4项。一些研究项目填补了我省的空白或被企业采用,有的科研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全国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76篇(核心86篇),出版专著、教材8部,为辽宁地方经济建设和科技创新做出了贡献。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管理规范, 5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他们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特别是在省内各城市都有该系毕业生,他们中的不少佼佼者已经成为单位的领导者和骨干力量。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的学术交流活动十分丰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曾派优秀教师到英国、日本、意大利、德国、美国、南朝鲜等国家做访问学者。分别接待了德国的克劳斯塔尔大学、澳大利亚的伍伦贡大学等十余所大学的来访。并分别派教师到德国的克劳斯塔尔大学、澳大利亚的伍伦贡大学和韩国的蔚山大学访问或做访问学者,派本科生、研究生到德国的克劳斯塔尔大学、美国的东肯塔基大学和韩国的蔚山大学等大学学习。与澳大利亚的伍伦贡大学实施了的“ 2+2”联合办学。通过广泛的国际交流,使师生的教学科研水平得到了提高,促进了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的教学、科研得到全面提高。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将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硕士点学科及研究方向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01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02机械加工过程监控及检测技术
03现代加工与虚拟制造技术
04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
机械电子工程
01 运动控制及工业自动化
02 自动化测试与控制
03 CAD/CAE/CAM 集成技术
04 伺服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机械设计及理论
01机械动态设计及机械振动
02 机械现代设计理论及数字化设计
03 机器人与新型传动技术
化工过程机械
01过程装备技术及优化
02过程检测及自动控制技术
03流体机械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简介
学院设有车辆工程、交通运输、物流工程、交通工程 4 个本科专业。车辆工程专业具有工学硕士和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交通运输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车辆学科有省高校汽车材料与工程重点实验室、省高校汽车工程研究中心为支撑,在省内具有一定的优势与影响。经过多年的发展,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已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和稳定的办学方向。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 37 人,其中教授 7 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 人,副教授 8 人,讲师 7 人。具有博士学位 6 人,具有硕士学位 13 人。硕士研究生导师 13 人。校学科带头人 1 人,校学术带头人 2 人,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1 人。校青年骨干教师 1 人。
汽车实验中心使用面积 3700 平方米,下设“汽车性能实验室”、“汽车电子实验室”、“汽车检测诊断”、“汽车车身实验室”、“汽车维护与修理实验室”、“交通工程实验室”和“物流工程实验室” 、“计算中心”。实验中心有汽车底盘测功机、三座标测量仪、先进的汽车动力学分析和汽车碰撞分析软件等设备 110 台套,设备总值 610 万元。
学院所属专业共培养本科毕业生约 2300 人,硕士研究生 41 人。为我省汽车工业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很大贡献。目前共有在读本科学生 880 人,硕士研究生 54 人,工程硕士 15 人。学院以为辽宁省地方汽车工业、交通行业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主,逐步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能力和规模。
近几年,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的科研有了很大的进展,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 150 多篇,其中被 SCI 、 EI 收录 9 篇;出版专著 2 部;完成省、市各类课题 28 项,其中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2 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3 项,省发明一等奖 2 项。鉴定成果 5 项,技术转让 2 项,申请专利 3 项。在研课题 31 项,其中省部委 2 项,科研经费总额 150 多万元。
学院十分重视对外技术交流。先后有 2 名教授、 3 名硕士研究生、 2 名本科生分别在美国、德国、英国、韩国进行合作交流和学习。邀请英国龙比亚大学迪克森教授、国内著名学者庄继德教授、林逸教授作为客座教授。
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
1 车辆工程(080204)
( 1)培养目标:
具备车辆工程方面的扎实的基础理论,掌握车辆整车及零部件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方法以及现代开发手段。能够运用现代科技知识和研究手段分析和解决车辆工程中的设计、分析、检测、试验、开发等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良好的协作能力。
( 2)研究方向
研究范围及特点概述
车辆系统动力学及控制
以车辆的振动、操纵等性能的理论、实验研究为主,并结合现代仿真技术研究车辆系统和部件动态特性以及控制技术,重点研究非线性、非平稳行驶工况。
车辆现代检测技术
研究车辆及其零部件测试理论方法,以计算机测试理论与技术为主,结合现代控制理论,开发各种自动化、智能化的测试系统及虚拟仪器系统 .。
车辆 CAD/CAM/CAE技术
以车辆及其零部件 CAD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为主,开发参数、智能化车辆零部件的CAD系统软件;进行车辆结构和安全分析。
车辆电传动技术
研究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设计理论和方法,系统参数匹配、控制策略研究及仿真分析。
2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082304)
( 1)培养目标:
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思想品质,有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载运工具与运用工程方面的扎实的基础理论,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掌握现代车辆检测与诊断理论及检测设备开发技术、汽车售后服务系统理论及营销理论、车保险及理赔技术、研究运输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现代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研究物流技术及现代物流管理。
( 2)研究方向
研究范围及特点概述
车辆检测与诊断技术
研究现代车辆检测与诊断理论及检测设备开发,研究车辆故障产生机理及故障诊断技术,开发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汽车交通安全
研究汽车售后服务系统理论及营销理论,研究汽车保险及理赔技术。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
研究运输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及优化技术。
研究现代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研究物流技术及现代物流管理。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简介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的前身是材料工程系和化学工程系,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材料物理、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六个本科专业。有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一个,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和冶金物理化学四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材料物理与化学为辽宁省重点学科。以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和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为依托, 2004 年被批准成立了汽车材料与工程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我学院也是辽宁省研究生培养基地。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是我校师资力量最为雄厚的学院,学院现有教授 20 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 16 人。有博士生导师一人,博士生副导师两人,硕士生导师 20 人。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与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上海大学等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10 余人,目前已有 6 人毕业并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已经毕业并获得工学硕士学位研究生 60 余人,目前在读研究生 68 人。以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为契机,学院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到目前为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九项,国家“ 973 ”、“ 863 ”子课题各一项,省部级项目三十余项,出版专著五部,教材一部,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国家机械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各一项,其他 奖励六项。目前,已经形成了以 合金电子结构与成分设计 、 金属熔体的控制理论与应用为代表的若干个稳定的科研梯队和研究方向。
学院共有四个实验室和一个计算机中心,实验室使用面积 3300 平方米,设备总值 900 余万元。所拥有的部分精密大型设备包括:日本产 S-3000N扫描电子显微镜、美国产QUESTⅡ能谱仪、法国产SETARAM-Labsys高温热分析仪、 真空热压炉、 YA32--315A四柱液压机、真空感应加热炉、WDW4500型微机控制电子万能拉伸试验机、德国产 倒置式蔡司高级金相显微镜、 ASAP2002M物理吸附仪、HVS-1000型数显显微硬度计、AA 320 CRT原子吸收光谱仪、MRH-01A环块摩擦试验机、我院自行设计的多功能连续定向凝固炉和有色金属桶类铸件连铸炉。
硕士点学科及研究方向
材料物理与化学
01 合金电子结构计算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02 环境材料化学
03 纳米材料与催化
01 先进结构材料
02 功能材料
03 无机非金属材料
04 材料表面技术
材料加工工程
01 金属凝固原理与控制技术
02 液态金属结构与外场处理技术
03 材料近终成型新工艺
04 非平衡凝固材料与技术
冶金物理化学
01冶金熔体控制理论与技术
02资源与环境物理化学
03冶金过程和材料制备物理化学理论及应用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 95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2人、讲师27人、高级实验师6人、实验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在读博士研究生9人,硕士学位36人,在读硕士研究生9人。校学术带头人2人,青年骨干教师2人。现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4个硕士点。有自动化、测控技术及仪器、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5个本科专业。设有自动化、测控技术及仪器、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电工6个教研室。现有信息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和电工电子实训中心,设有电工技术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EDA/DSP实验室、单片机技术实验室、测控技术实验室、自动化技术实验室、电气自动化技术实验室、通信技术实验室等21个实验室。学院还设有《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工学院--美国TI公司DSP联合实验室。2005年信息学院教师共发表科技论文46篇,其中核心9篇,三大检索3篇,出版教材3部。科研课题13项,其中纵向课题4项,横向课题9项,累计科研进款52万。
硕士点学科及研究方向
通信与信息系统
01 现代通信网络技术
02 信息编码理论与技术
03 图像处理与多媒体技术
04 信息处理与人工智能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1 现代控制理论及应用
02 非线性及复杂系统控制理论
03 智能控制与智能信息处理
04 工业控制网络技术
05 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01 新型电力电子器件
02 电力电子技术与电磁兼容
03 数字功率处理
04 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稳定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01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
0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03电力系统自动化
计算机学院简介
我校计算机专业创办于 1986 年, 2000 年与计算中心合并成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目前拥有一个硕士点:计算机应用技术,三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四个教研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软件工程教研室、网络工程教研室,计算机基础教研室;一个学生辅导室;一个实验中心,下设计算机基础实验室、计算机应用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室、计算机软件实验室和计算机实训中心,配有各类型微机 700 余台。其中,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配置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现有教职工 64 人,其中教授 5 人(其中内聘 1 人,外聘 1 人)、副教授(含副高职) 23 人,博士 1 人、在读博士 6 人、硕士 28 人。硕士生导师 9 人。 各级学科学术带头人及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5人。
计算机专业成立近 20 年来,已为国家培养出 1400 多名计算机专业人才,桃李满天下,目前在校硕士研究生 30 人,本科生 684 人。
学院发展十分迅速,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几年承担了 40 多项纵横向科研课题,其中获市机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10 项,科研经费近 5000 万元。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 200 篇,出版教材 7 部。已 经形成了智能控制系统、知识发现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网络与信息系统、计算机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等学术研究方向。
硕士点学科及研究方向
计算机应用技术
01 智能控制系统
02 知识发现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03 网络与信息系统
04 计算机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
土木建筑系简介
土木建筑系始建于1987年,原名建筑工程系,现为土木建筑系。设有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 3 个本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专业设有建筑工程、道桥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具有工程力学、结构工程 2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目前土木建筑系有力学、土木工程结构、土木工程施工、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五个教研室和一个实验中心。
土木建筑系共有教职工 54 人 , 其中教授 5 人、副教授 19 人、高级工程师 2 人、讲师 16 人、助教 5 人、高级实验师 1 人、 助理工程师 3 人、见习 1 人、行政 2 人。在教师队伍中有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 26 人、在读博士4人、在读硕士3人。院学术带头人1 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1 人,硕士研究生导师 10 人。
土木建筑系现有在校本科生 863 人,硕士研究生38人。连续 3 年土木建筑系的本科生就业率超过90%,95 年至今培养的44 名硕士研究生中有 27人考取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院校的博士生。
近三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100 余篇,其中 SCI 检索2篇 ,EI 检索 15篇;出版专著、教材 10 部;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 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 项、省教委基金项目10 项和多项横向课题。
硕士点学科及研究方向
01 结构优化设计与计算智能
02 转子动力学与非线性分析
03 结构分析的数值方法
01 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及应用
02 结构损伤诊断与评估
03 组合结构设计理论及应用
04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研究与应用
05 结构耐久性与维修加固
06 结构可靠性理论与应用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点简介
辽宁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从 1982 年成立管理工程系起,至今已有 25 年的管理学科高等教育的办学历史。现横跨经济与管理两大学科,具有企业管理硕士点和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 6 个本科专业。在校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近 1500 人。学院现有教职员工 80 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 50 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 41 人,省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1 人,校级学科带头人 1 人,学术带头人 3 人及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3 人,已形成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充满朝气与活力,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的师资队伍。学院设 7 个教研室、 1 个实验中心, 1 个图书资料室以及创新教育中心和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
企业管理专业以管理学、经济学等理论为基础,结合计算机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进行企业管理方面的理论与实务研究。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 WTO 的机遇与挑战,企业管理硕士点注重将本学科的基本理论、最新发展趋势与我国企业管理实践紧密结合,突出理论的应用性、创新性研究,坚持理论和应用相结合,学习和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法,为各类组织培养企业管理专业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有一支由 5 名教授和 3 名副教授组成的结构合理且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硕导队伍。近年来,已先后主持完成省部级及企业委托的各项科研项目 50 余项,在国内出版专著近 10 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百余篇。此外,还获得教学、科研等各种奖项多项。另外,本专业建立了研究生实验室,为培养研究生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本 专业 自 2003 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 2004 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本 专业 在读研究生共 25 名。
本 专业 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管理学科坚实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企业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相当的科学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学术水平,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作风,能够从事企业管理专业科学研究、教学和实务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硕士点学科及研究方向
01 企业战略与运营管理
02 企业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03 统计与质量管理
04 企业经济系统评价理论与应用
05 营销管理
06 创业与企业成长
07 公司理财
数理科学系简介
数理科学系设有高等数学教研室、工程数学教研室、大学物理教研室、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研室、大学物理实验室、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验室等机构,主要负责全校数理类基础课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和应用数学硕士点教学与建设工作。 教职工 57 人,其中教师 55 人,教师中有教授 8 人,副高职 19 人,拥有博士学位的 2 人,在读博士 3 人,拥有硕士学位的 29 人。 数理科学系的实验室(大学物理实验室、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实验室)面积 1100 平方米,配有 54 台计算机和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满足学生的计算机训练、编程训练、数值分析实验、信息采集与处理实验、软件开发与设计实验等需要。系资料室有专业图书资料 1500 余册,期刊 20 多种,基本满足该专业教师和学生查阅需要。
应用数学硕士点简介
应用数学硕士点从 2004 年开始招生,现有智能控制理论及其方法、非线性微分方程及应用、数据分析与统计推断等 6 个研究方向,硕士生导师 8 人,研究生 24 人。近几年来共发表论文二百多篇。被三大检索收录 55 篇。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省级科研基金项目 5 项, 2003 年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出版专著一部。目前正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国家 973 子课题一项,省级基金两项。
主要 培养在应用数学学科内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研究方向简介
研究方向概述
智能控制理论及其方法
研究 多变量非线性系统的模糊自适应控制、状态变量不可测非线性系统、结构不确定,未建模动态的非线性系统的模糊状态反馈控制和输出反馈控制及性能分析。
非线性微分方程及应用
非线性微分方程及其应用就是研究工程实践中遇到的非线性微分方程解的存在性及数值求解等问题。其研究范围包括:非线性偏微分方程解的适定性,数值计算方法及误差估计等,研究的 焦点是非线性问题的处理。
研究统计推断的理论及应用。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及应用、非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及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及应用。
图的理论及应用,组合理论及应用, 研究领域如下:代数与图,组合优化与算法复杂性,网络流与优化,图着色,匹配,图与计算机编码 等。
特色:图论与计算机相结合,图论与代数理论相结合。
粗糙集理论与应用
粗糙集理论与应用
模糊推理及其控制
模糊推理及控制应用、二型模糊逻辑系统的研究。
社会科学部简介
辽宁工学院社会科学部承担着全院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大学语文及部分人文社会科学课的教学任务,同时负责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工作。设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思想品德、人文素质 6个教研室。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4人,博士3人,硕士14人,在读硕士研究生1人, ,双学位1人,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人,入选辽宁省中青年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工程3人,入选辽宁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多年来承担国家、省、市各类科研课题50多项,发表论文390多篇,科研、论文和教学获奖近百项。
硕士点学科及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02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0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
04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
01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02先进文化与青年价值观
03青年伦理与心理
上一篇:下一篇: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和辽宁工业大学哪个艺术系好阿?哪个专业强?_百度知道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和辽宁工业大学哪个艺术系好阿?哪个专业强?
提问者采纳
安徽建筑工业院艺术院挺错北区离合肥市区近师获奖作品都我觉安徽建筑工业院强点看看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都马鞍山市安徽工业安徽工业文理科都本招安工艺术、设计专业实力强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现将辽宁工业大学2014年公开招聘第一批拟聘人员信息公示如下,公示时间为7个工作日。公示期间对拟聘人员如有疑义,请与用人单位或主管部门联系。
辽宁工业大学组织人事部联系电话:
辽宁省教育厅人事处联系电话:024-
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监督电话:024-
辽宁工业大学
附件:辽宁工业大学2014年公开招聘公示信息表(第一批)名单详情请参考:/HtmlNews/kstz/sydwzpks/.html
参加工作时间
职称/资质及取得时间
辽宁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师二
专业技术岗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机械设计及理论
辽宁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师二
专业技术岗位
机械设计及理论
辽宁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师三
专业技术岗位
北京邮电大学
机械电子工程
辽宁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师六
专业技术岗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
辽宁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一
专业技术岗位
大连理工大学
材料加工工程
辽宁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一
专业技术岗位
材料物理与化学
辽宁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一
专业技术岗位
大连理工大学
材料连接技术
辽宁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三
专业技术岗位
北京工业大学
辽宁工业大学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师一
专业技术岗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辽宁工业大学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师二
专业技术岗位
大连理工大学
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
辽宁工业大学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师三
专业技术岗位
中国科学院大学
辽宁工业大学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师四
专业技术岗位
香港城市大学
物理及材料科学
辽宁工业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四
专业技术岗位
辽宁工业大学
经济学院教师二
专业技术岗位
国际贸易学
辽宁工业大学
理学院教师一
专业技术岗位
辽宁工业大学
理学院教师二
专业技术岗位
中国科学院大学
辽宁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教师
专业技术岗位
中国矿业大学
辽宁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教师
专业技术岗位
辽宁工业大学
经济学院教师一
专业技术岗位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
辽宁工业大学
经济学院教师三
专业技术岗位
哈尔滨工程大学
技术经济及管理
辽宁工业大学
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教师一
专业技术岗位
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工业大学
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教师二
专业技术岗位
沈阳建筑大学
设计艺术学
辽宁工业大学
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教师二
专业技术岗位
广东工业大学
辽宁工业大学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师
专业技术岗位
道路与铁道工程
辽宁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专业技术
专业技术岗位
沈阳工业大学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辽宁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专业技术一
专业技术岗位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辽宁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专业技术二
专业技术岗位
辽宁工业大学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辽宁工业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技术
专业技术岗位
辽宁工业大学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辽宁工业大学
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专业技术
专业技术岗位
大连工业大学
填表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
更多信息请查看
【】&&&&&【】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易贤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 (昨 16:30)
& (昨 16:04)
& (昨 15:53)
& (昨 15:29)
& (昨 15:26)
& (昨 14:41)
& (昨 09:38)
& (昨 08:57)
& (01月21日)
& (05月12日)& (05月12日)& (02月19日)& (02月19日)& (02月19日)& (02月19日)& (02月19日)& (02月19日)& (09月09日)& (02月19日)
热门培训课程
云南各地招聘
&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会员注册
本站不参与评论,(&&点此深度交流 )
自觉遵守:爱国、守法、自律、真实、文明的原则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国家宗教政策和社会稳定,含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您在本站发表的评论,本站有权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将该文分享到: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