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湖北大学排名材料化学是哪年开办的。...

第三讲 国立武汉大学的创办和发展国立武汉大学的创办 王世杰治校 王星拱接任武大校长??? 国立武汉大学创办的社会背景?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及形式上统一中国 后,将一部分精力用于国家建设,同 时,一些知识分子痛感国家贫弱,极 力呼吁教育救国; 1928年5
月15-28日,中华民国大学 院(后改为教育部)举行第一次全国 教育会议,讨论了学制改革问题,通 过《整理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案》(即 “戊辰学制”); 原国立武昌中山大学被桂系军阀勒令 解散后,整个武汉地区出现了大学的 “真空”;???1928年2月上任的湖北省教育厅厅长 刘树杞提议在武昌重新办一所大学。刘树杞(),字 楚青,湖北蒲圻(今赤壁市) 人,1928年8月至1929年3月 任国立武汉大学代理校长。 国立武汉大学的创办暨选址武昌珞珈山的经过?日,湖北教育厅长刘树杞拟就武昌中山大学原有基础改组 为湖北大学,呈送筹备委员会简章,于当日经大学院批准;大学院院长 蔡元培主张新建大学“必须避免地域性而明定为国立”。??成就一件事业不是很简单容易的事,就是现在武汉大学这个小局 面,这个还有许多缺点的小局面,都是经过许多曲折才成就的;如上回校 长所告诉我们的,我们得着上述几位先生的帮助很大。但是此外除了,校 内的各同事,从开办以来经数年不断的努力,冒许多的困难,对于本校现 在局面的造就,其功绩都不可否认外,就是在校外人士,也尚有许多在实 际上精神上给了我们的帮助也很大。例如蔡先生这回来到本校,各位才从 校长听到他对于本校帮忙的情形;现在特别要注意的就是蔡先生把我们大 学决定为国立大学那点;那足见他对于本校很费苦心。武汉大学初提议设 立的时候,究竟是省立或国立性质并没确定,实则名称也没定。而蔡先生 在裁可这个议案的时候,即时决定为国立大学,与北大中大等并重。这虽 然是形式问题,而究竟是很重要的。鉴于湖北省政府变动之频繁,湖北教 潮这样纷扰,我们试想,假使武大是省立的,便很难平和发展到现在局面; 而且有许多教授们也不会来教书,有许多同学也不会来读书。不但外省同 学有许多不会来,就是湖北同学也必然有很多不会来的。这一点可说是蔡 先生对于本校的最大的功绩。――周鲠生:《大学之目的》(日在总理纪念周上的演讲) (《国立武汉大学周刊》第130期) 至于校外的人,对本校创建最有帮助的,第一要推故蔡元培先 生。蔡先生当时任大学院长,(后改为教育部),对于我们筹备武 汉大学,异常有兴趣,凡我们所提议或请求,几乎无不答应。并且 自己积极负责办通。尤其值得记忆的,最初湖北教育当局提议改建 大学,对于新大学的性质,颇偏于省办,然而首先决定必须避免地 域性而明定为国立的,是蔡先生。这一着十分表显蔡先生在教育上 眼光远大,而其对于本校基础的确定及其前途发展,关系再大没有 的了。 ――周鲠生(日在国立武汉大学十九周年校庆暨三十六年度开学典礼上的报告) (《国立武汉大学周刊》第374期)靠了蔡元培的一锤定音,敲定了武汉大学 的大盘。没有“国立”二字,以动荡不宁的、 不时由军人当政的湖北省府的水准和眼光,武 汉大学又何曾会有今天的发展规模?能熬到今 天都不是件易事。其他至于选择新校址,建设 新校舍也都只会成为一句空话。所以,我一直 都觉得是蔡元培为武汉大学的今天提供了最大 的前提,整个华中地区都应该感谢蔡元培这定 音的一锤。 ――方方:《汉口的沧桑往事》, “依山傍水的大学” ?1928年7月,中华民国大学院正式决定彻底改组武昌中山大学, 在此基础上筹建国立武汉大学,蔡元培指派刘树杞、王星拱、 李四光、周览(周鲠生)、麦焕章、黄建中、涂允檀、曾昭安、 任凯南等9人组成国立武汉大学筹备委员会,以刘树杞为主任委 员,筹委会于7月24日正式宣告成立,并以武昌东厂口前武昌中 山大学第一院为校址,开始组建工作。??? ?国立武汉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刘树杞(主任委员):湖北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化学家)王星拱:中央大学教授(化学家) 李四光: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地质学家)?? ?周览(周鲠生):中央大学教授(法学家,政治学家)麦焕章:汉口特别市党部委员(辛亥革命志士,社会活动家) 黄建中:湖北省民政厅秘书(教育学家,教育家)?? ?涂允檀:汉口特别市党部常务委员兼组织部长(政治学家,外交家)曾昭安:原武昌中山大学教授(数学家) 任凯南:省立湖南大学校长(经济学家) ?日,蔡元培发布大学院院令,任命刘树杞为国立武 汉大学代理校长。 9月,大学院指聘闻一多为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筹备主任,王 星拱为理工学院筹备主任,皮宗石为社会科学院筹备主任,梁 明致为预科筹备主任。 9月14日,国立武汉大学临时校务会正式成立,并宣告筹备委 员会解除责任。???9月19日,大学院颁发木质镶锡“国立武汉大学”关防一枚和 牙质“代理校长刘树杞”官章一枚。在此前后,国立武汉大学还接收了原国立武昌中山大学的校产 及部分学生,并从北平、南京、上海等地招收了一批新生。 10月31日,国立武汉大学正式开学上课。1929年10月,校务会 议议决以每年10月31日为本大学成立纪念日(校庆日)。 1928年底,国立武汉大学第一批200余名学生毕业(主要是前 国立武昌中山大学的学生)。???
老中 武华 大人 校民 门共 和 国 成 立 后 经 改 造 过 的
?李四光在国立武汉大学筹备委员会上提 议在武昌郊外另选新校址,建设新校舍, 得到其他筹备委员的一致赞同和大学院 院长蔡元培的大力支持。奉大学院令, 武汉大学组织了建筑设备委员会,并指 定李四光为委员长,麦焕章、王星拱、 叶雅各(兼秘书,湖北省建设厅农业专 家)、刘树杞为委员,负责在武昌郊外 勘查新校址,建设新校舍;后又奉武汉 政治分会指令,加派张知本、胡宗铎、 白志鲲、张难先(湖北省财政厅长)、 石瑛(湖北省建设厅长)、王世杰为委 员。特别有理想贡献的则是李四光先生。李先生在武汉大学筹备委员会首先 提议以一百五十万元巨款于武昌郊外另建新校舍,改造环境。在当时一般人 看来,那个计划过于理想。假设没有李先生那个理想,恐怕武汉大学不会有 珞珈山壮丽的校舍,今天的校庆还要在东厂口旧校舍举行。 ――周鲠生(日在国立武汉大学十九周年校庆暨三十六年度开学典礼上的报告) ?叶雅各、李四光骑驴选校址自从中央决定改武昌中山大学为武汉大学以后,各筹备委 员都充满了一个新的好的大学的希望。在某一次开筹备会的时 候,李四光先生把提出建设一个新校舍的主张。那时,适逢叶 雅各先生――前金陵大学森林系主任:后受聘于湖北省政府计 划改进农业事务者――于武昌东湖一带考察农林状况之后,对 大家说武昌东湖一带是最适宜的大学校址,其天然风景不唯国 内各校舍所无,即国外大学亦所罕有;于是李先生等亲去该地 察看??――王世杰(日在总理纪念周上的演讲)(《国立武汉大学周刊》第36期)我写的这座滨临湖边的大学当然是武汉大学。这是世界上 最美丽的大学。 谈到武汉大学的风景,我想,无论如何,应该从叶雅各这 个人写起。他虽然不是武汉大学最重要的人物,但却是确定校 址的关键人物,否则武汉大学的美景无从谈起。――方方:《汉口的沧桑往事》,“依山傍水的大学”
以叶雅各、李四光为首的武大先贤们,就这样以科学家的严 谨、教育家的谋略和艺术家的浪漫,为正在起步建设的国立武汉 大学,选定了山青水秀的武昌落驾山这块风水宝地作为新校址; 后来,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首任院长闻一多先生,又以诗人的情 怀,出神入化地将落驾山改名为刚柔相济、意蕴悠长的珞珈山。闻一多(),湖北浠水 人,1928年9月至1930年6月任国立 武汉大学文学院首任院长。一多先生学贯中西,淹博古今, 长文学院老少咸服,政通人和。――黄焯他那眼光的犀利,考索的赅博, 立说的新颖而翔实,不仅是前无古人, 恐怕还要后无来者的。――郭沫若 珞珈山原名的几种说法(民间传说)? ? ?落驾山:楚庄王为平叛曾在此安营扎寨(落驾) 落袈山:观音掉落袈裟于此 逻迦山: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江夏县志》记 载:逻迦山在县东北二十里湖滨。“逻迦”名字的 来源似与佛教寺庙有关。14-15世纪尚未有此地名, 明代杨士厅游东湖(原名沙湖)时,由洪山穿过此 山,记有松林、清涧而未提出山名。 罗家山:据《江夏县志》记载,唐代开国元勋、鄂 国公尉迟恭在洪山读书时,名将罗成曾访尉迟恭于 罗家山。?
闻一多改“落驾山”为“珞珈山”在确定校址时,著名诗人且又是武大文学院院长的闻一多 建议将山名改为“珞珈山”,一是与原名谐音,二是取它字形 的华丽漂亮,三是以坚硬玉饰之意来象征新的大学。――方方:《汉口的沧桑往事》,“依山傍水的大学”山色峥嵘、秀美,有如仙家之首饰项珠。――《武汉市地名志》珞,石头坚硬之意,《老子》一书中有“不欲录录如玉, 珞珞如石”的句子;珈,古代楚国贵族妇女的美丽首饰。“珞 珈”与“落驾”二字谐音,寓意当年在落驾山筚路蓝缕、辟山 建校的艰难和对武大美好明天的希冀。珞珈山的名字,一如它 本身的性格,剑胆琴心,刚柔相济,珠联璧合,给人以一种硬 骨铮铮同时又情谊绵绵的感觉!以此与武汉大学恢宏壮丽的建 筑群相称,实在是文雅而贴切!
??我在庐山的时候,就听说这里武汉大学新校址风景很 好;所以我一到这里来以后,就巴巴的要去看一下。果然我看 了以后,觉得他虽不能算世界第一,也要算中国的第一了,不 过现在,树木少一点,但三五年后,只要大家努力也可以繁殖 起来。旁边有一个湖也很好,水底里望去极美,据王先生告诉 我是因为天上的云霞反映成趣的,我看号称风景极佳的瑞士也 不过如是,就是那里有一个湖也没有这样美。??现在这个学 校已经是很好了,但是要择新地方做新房子的缘故,就是因为 求舒服求好:而且于不知不觉之中可从山水风景的环境中使学 问更加进步,精神更清爽,胸襟更阔朗。――吴稚晖:(日在武大的演讲)(《国立武汉大学周刊》第80、81期) 珞珈山去城十余里,是一座荒山。直至学校迁山,我亲眼看 见,只有南山腰有一个小尼姑庙,西山脚有一个小居民点(名杨 家湾),余处则杂草丛生,冢墓累累,十分荒凉。关于这一点, 老校长解释说,荒凉就意味着安静,而学校是需要一个安静环境 的,珞珈山之所以被选为校址,荒凉就是条件之一。――杨鸿年:《珞珈琐忆》 庙 )珞 。珈 八山 十上 年最 代早 在的 此人 修工 建建 天筑 空物 电 离 层彤 观云 测阁 站( 。曹 操 ―― 武汉大学珞珈山新校舍选址的 科学性与合理性?参照了国外著名大学校园的理想模式;?遵循了中国古代书院选址、相地的优良传统以及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传统理念;远离城区,三面环水,地势开阔,环境清幽,风景 优美; 地价便宜,临湖通江,建筑材料运输通畅、便利、 经济; 偏离而又不远离城市向东扩展的交通主干道。???
?李四光和叶雅各前往上海邀请美国著名建筑工程师开尔斯(F. H. Kales)来武昌珞珈山考察。当年建校,有一位美国人,不可不提。他就是开而士先生(Kales), 为建筑专家,其夫人是日本人。所有设计图样均出之于他的大手笔。他是 李四光先生所推荐。李先生是名地质学家,本人因经常奔走于北平与武汉 之间,未能专心留鄂工作,他特别向我推介此一适当人选,成就不凡。――殷正慈:《记王雪艇先生谈珞珈建校》??以后,李先生到上海找到一个有名的建筑工程师开尔斯君,同来 武昌,请他到该地视察;时候在去年十一月间。他察看后,亦力称该地为 极好的校址,因为在建筑上说,那一带都是些不甚高峻的山,山石可以利 用,水的供给亦好,泉水湖水都可用。――王世杰(日在总理纪念周上的演讲)在这么美的地方建大学,是我早就有的愿望。我是要反复思量的。在 山上建大学,就要推平一些山坡,才能有地方盖那么多的校舍,推下来的 土会很多,找地方存放是很麻烦的事,运走也是很费钱的一桩事,我们把 推下来的土就近推到山谷,又省事,又省钱,土就会在谷里堆出一个很大 的操场,在操场四周是美丽的校舍,一个很美、很好、很有气魄的大学就 在你的面前。――开尔斯 ?日,国立武汉大学建筑设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决定,以武昌城外、东湖附近落驾山一带地基为新校舍建筑 地址,并向中央申请150万元作为建筑设备费。 国立武汉大学建筑设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纪事录时间 十七.十一.廿八 地点 建设厅 出席人 李四光 张难先 胡宗铎 叶雅各 石瑛 主席 委员长李四光 报告事项 一 主席报告上次委员会谈话会情形 讨论事项 一 建筑计划大纲 (1)地点 卓刀泉东湖嘴一带 (2)建筑物 以宏伟坚牢适用为原则不求华美 (3)建筑内容 (子)教室房屋二座 (丑)实验室房屋二座 (寅)寄宿舍三座 学生二座 教职员一座 (卯)教职员住宅以新村形式组织之 刘树杞 (辰)发动机厂 (巳)小机器厂 (午)自来水 (未)煤气厂 (申)图书馆 (酉)演讲厅 (戌)办公处 (亥)陈列所 二 设备问题 由 各学院按照另条议决比例造具详细预算再行审定 三 经费问题 甲 经费支配 (1)建筑费壹百万元 (2)设备费五十万元其中分为图书仪器两项每项约各占一半其详细分 配比例由本委员会按照实际需要规定之 乙 经费筹集方法 (1)由国税项下支给但在中央国家费支绌时暂由湖北省库借拨半数 (2)于建筑设备委员会成立后一月内尽先共拨出四十万元第二月内共 拨二十万元嗣后每月共拨十万元按照前条分担比例拨付 决议省库分担E项由本委员会函请省政府核定 四 建筑进行程序 甲 第一步建筑进行 教室房屋二座 实验室房屋二座 寄宿舍三座 学生二座 教职员一座 教职员住宅 以新村形式组织之 发动机厂 小机器厂 自来水 煤气厂 乙 第二步建筑进行 图书馆 演讲厅 办公处 陈列所 印刷所 五 地点 由委员会函请省政府圈定卓刀泉东湖嘴 六 由洪山至新校地马路 请建设厅修筑由洪山至新校舍之马路 七 秘书会计工程师人选 李委员长提出 甲 秘书傅永芝 通过 乙 会计唐有壬 通过 丙 工程师 由委员长负责聘定 电文(武大筹备建筑资金)汉口:武汉大学建筑设备会,分呈政分会及省府,请第 一期建筑费各二十元。李主席准十七日提出常会公决。(十 七日下午一钟)《申报》 日 民国十七年秋间,李四光、王 世杰、彭学沛等鄂籍知名教授回到 武汉,和我磋商,拨款兴建武汉大 学于珞珈山,我亦深觉建国之道, 首需人才,故在军费极其支绌之时, 慨然先拨二十万元,以资提倡。省 府不甘落后,也筹拨相同之数。后 来该大学的校舍竟成为全国最壮丽 的学府建筑。 ――《李宗仁回忆录》,第39章, “重建中枢、绥靖两湖” 一年前饫闻整理湖北财政之成绩,始信廉洁与认真,无事不可奏效。 十力先生到鄂后来函,尚感念先生之成绩不Z也。??社会本不能有完全 满意之状况,能全部较为清明,自是美事。必不得已,有一部分清明,亦 可差强人意矣。 ――蔡元培致张难先最初,湖北省财政厅长张难先先生, 首允拨款二十万元建校。张先生虽然热心, 但对我的建校规模,未有概念。因数目太 小,不敷甚巨。 ?? 办学校大抵开头很困难,有许多意想 不到的麻烦小事。二三年后,一切上了轨 道,顺理成章,便可以得心应手。民国二 十一年,张难先先生来珞珈山参观。惊异 于学校规模如此之大。我对他说:“你到 此刻,才知道你当年所拨的建校款项二十 万元,数目是如何的小吧!” 除初期各项奔走筹款外,此后办学有 了成绩,声名好了,各方慷慨捐助也多了。 到了抗战初期,建校费用,约已用去四至 五百万元。 ――殷正慈:《记王雪艇先生谈珞珈建校》 ?日,国立武汉大学补行开学典礼,代理校长、湖北省 教育厅厅长刘树杞致开幕词,教育部代表王世杰致祝词。今天是国立武汉大学正式开学的日期,在这天有教育部的代表,武汉 政治分会,省政府,省市党部也各派代表来参加;这是值得感谢的。本来 这开学礼是应该在开学时候举行的;我们为甚在这学期终了的时候举行呢? 因为:第一,本校过去都忙于积极的筹备;第二,我们把武汉大学郑重的 开始。虽然是过了几十天才开学的武汉大学,但比之于去岁开学而不上课 的中山大学总有霄壤之别了。我们知道武汉在过去是中国经济和政治的中 心,但文化则瞠乎其后;武汉大学在全国统一后的中国,不客气的说,是 应该继起文化中心的责任。但社会也许说我们是夸诞吧?在这里我应该报 告出武汉大学的特点: 第一,武汉大学是特别注重党义的。因为 总理遗下的党是建设新中 国的支柱;而党义,不用说,是指导中国前进的灯。这点,在武汉大学是 真确知道而努力的,所以,无论是大学部预科或是补习班每年级每个学生 都是必修的,课程在二小时以上。所以,武汉大学是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之 下而发荣扩展,并去指导社会。 第二,武汉大学注重质而不注重量的。普通的说一个大学应该完全具 有工科,医科?。但本校现在仅设文学院,理工学院,及社会科学院。 (文学院仅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理工学院仅数学系,化学系,社会 科学院仅政治经济系)这不是说医科,工科不需要,而是,先缩小范围, 集中精力,一科一科的作好;不是挂了某一系的空名,滥竽充数的,而是 使各科简练精求。这样,才可挽救过去湖北“小学般”的中学程度,“中 学般”的大学程度的恶症! 第三,武汉大学的学术是向深邃处研究的:过去中国学术界 的肤浅是无可讳言的事实。这种最大的症结,根本是因为大学课 程浅薄的缘故。所以,在新产生的武汉大学,它的研究的道路是 注重向深邃处走的。 第四,武汉大学是追求更伟大的建筑,更新鲜的外表的,那 就是新校址的建筑。我们知道学校学术的勃兴,大半系乎教授; 而教授的聚集,也大半看学校的精神。校址―伟大的建筑可以说 是学校发扬的处所吧,本校在中央教育部,湖北政治分会和省政 府的指导之下,新校址已经测绘了,并且将开始建筑。所以新校 址的建筑在武汉大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前途上是具有无限曙光的。 第五,武汉大学的课程及造出来的人材是实用的。这不用说: 在建设开始的中国,人材是异常缺乏;社会才安定的现在,指导 者要异常亟切;以此,本校在学术上要养出适合于中国的建设人 材;同时,在精神上也要养出健全而高尚的人格,以领导民众。 今天是开学的时候,我仅仅报告一部分要说的话;其余留待 各委员各代表赐教。――刘树杞(日在国立武汉大学补行开学典礼上的开会词) (《国立武汉大学周刊》第6期) 各位同学:今天兄弟能代表教育部来参加武汉大学的开学典礼觉得 很愉快的。关于武汉大学的基本精神,和武汉大学的使命,已经由刘校 长和各位代表讲过了,我现在只谈几项关于武汉大学怎样去履行它的使 命――A传播高深的知识;B提高深邃的学术,我觉得武汉大学要履行 它的使命,名符其实,必须: 第一,经费独立。我们已经知道在经济拮据的武汉政治分会的财政 委员会下已拨给武汉大学的经常月费五万元了,这桩事是很能鼓舞于新 的武汉大学的前途的。但是,为着真正能够把武汉大学办好必须要经费 独立。那末,也许有人说“教育经费独立岂不紊乱财政行政吗?”不是 的。我们知道教育经费的独立,是办理教育减少建设上阻碍的一种,这 种制度,在外国有许多大学已经采用了,并且用了有极好的效果,在中 国为什么不能采用?中山先生也说过:“要保障教育经费的独立。”但 为统一行政计征收机关仍由财政机关管理,也未尝不可;不过,每月的 经费总要直接缴到学校内,支配的权限自然也归学校。 第二,完成新武汉大学的建筑。刚才刘校长和翁先生都曾讲过,因 为一个大学设备的简陋,不易聘到好的教授,因而造出人材亦就不能美 满,在社会生出好的影响就少,而被社会藐视的成分就多。这种情形在 四五年前的北京,产生四五十个私立大学可为证明的。武汉大学固然有 他的基础,但是,为着更适用,更容易发展,实在能担起中国文化中枢 的责任来,新的武汉大学的建筑是不可不于最近时间内完成的。可喜的 是在武汉政分会和省政府的襄助指导之下,新的校址已在卓刀泉划好, 并且快要动工了。我希望武汉大学的新建筑在一年之内完成,我愿看完 成后的新气象! 第三,要实行“教授治校”的原则。 这个原则的意思是:教授对内,能自由的,无碍的,敏捷的,处理校 内一切教务和教育行政上的事宜;对外,要不受政治上的限制,(必须受 限制者在外)这样才能把学校治得突飞进展;才能在社会上取得尊严的地 位。 第四,要严格的选择教授,并把教授的待遇提高。中国现代的人材本 来太少,而以教授为职业的尤其不多;狠显明的理由是:(一)政治机关上 的待遇好,有高深学识而不愿苦的待遇的,都走向政治的路上去了。(二) 或者也有一些人在政治行动之余,也兼教学校的功课的,但成绩是被分心 占去了。所以,武汉大学要履行他的新使命必须(一)对教授要抱有“宁缺 毋滥”的精神;(二)要“提高教授的待遇”前者是要得真正有学识的好教 授,后者是要使教授不得兼职以集中其精力。 武汉大学要能履行新的使命,担起文化的中枢时,我再总结的说,必 须: 一,经费独立 二,完成新建筑 三,实行教授治校 四,教授的严格选择并提高其待遇。――王世杰(日在国立武汉大学 补行开学典礼上的演讲) (《国立武汉大学周刊》第6期) ?1929年2月,代理校长刘树杞向教育部提出辞呈,并推荐李 四光为继任人选。随后,教育部任命王世杰为国立武汉大学 首任校长,在王世杰未到任前由理工学院院长王星拱代理。 (三)学校负责人选问题 因为兄弟任教育厅的事务,不 能两兼的关系,已呈请教部准辞代理校长兼职。在代理校长 的半年中,对于本校一切事务应该促进和发展的地方,俱多 未得实行,这都是因为教育厅事务太繁,无力兼顾,兄弟深 为抱歉的地方。好在,国府政治会议已准兄弟辞职,而另委 王世杰先生为本校校长了,在王世杰先生未到校以前,由王 星拱先生代理。二位王先生知识的优越,道德的高尚,和经 验的丰富,都是兄弟素所深悉而敬佩的。此后武汉大学的发 达,是可以预祝的。但是,兄弟虽然不在校内,而仍为学校 建筑委员之一,倘有帮助的地方,仍是愿为本校效力的。况 且,在地方的教育上,兄弟职务所在,也应极力为本校帮助 的。从今日起,本校由王星拱先生负责了。 ――刘树杞(日在国立武汉大学 第12次总理纪念周上的报告) (《国立武汉大学周刊》第13期) 我们的武汉大学,若是没有刘校长的努力,决不能达 到现在稳固的地步,并且,若是没有刘校长的努力,我们 的武汉大学并不能够产生。这是无论何人所公认的。 ――王星拱(日在国立武汉大学第12次总理纪念周上的演讲) (《国立武汉大学周刊》第13期)关于学校人事方面,也有些不能尽如人意的问题。譬 如在我尚未到校之初,曾经聘请刘树杞先生代理校长职务, 他是留美的化学博士,学养均优。因我自身留英,所聘请 的教授,多为当时闻名已久的英国留学生。如王星拱(抚 五)先生、周鲠生先生、邵逸周先生、杨端六先生、陈源 (通伯)先生??等。但我也很希望能请到几位美国留学 的学者,彼此互助合作,各展所长。不料刘树杞先生来校 后,人事关系方面,未能协调。刘先生那时又患心脏重病, 足肿难行。旋即自请转入北京大学任教,不久在平逝世, 至为可惜。 ――殷正慈:《记王雪艇先生谈珞珈建校》 武汉大学在国内是一个新兴的学府,大家都知道创业艰难。凡 属一种新事业的成功,总有许多因素,而人的因素则确是其中最重 要的一种。本校创办,至有今日之规模成效,得力于不少的人的工 作或帮助。有的人已经作古,值得我们永久纪念;有的尚在世,我 们要承认他们的贡献,并且尚希望他们继续帮助。我是自始即参加 本校创办的一人,对于这些人过去对本校的功劳或帮助知道比较清 楚。现在举出几位特别关系重要的:第一是故刘树杞先生。他在民 十七年长湖北教育厅的时候,首先提议在武昌从新办大学而得到当 地政治分会及省政府的热心赞助。刘先生亲自主持,筹备武汉大学, 并在短时期内兼代校长,本校之初基于以树立。――周鲠生(日在国立武汉大学 19周年校庆典礼上的演讲)每当我合上眼睛,往事就历历在目,楚青教授的确是一位才华 出众、学识渊博、勤奋而谦逊的科学家。他总是想用他的知识和辛 勤劳动来改变中国科学和教育的落后面貌,真可称得上“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在我们共事的日子里,他曾给予我不少鼓励和支持, 他是我毕生难忘的知己。他的早逝,是我国科学教育界的巨大损失。 他要是现在还活着,将更能发挥他那卓越的才能。――李四光 王世杰时代的国立武汉大学现在刘校长因为厅务太忙,辞 去校长职务,已由中央任命王雪艇 先生为校长了。王雪艇先生有精博 的学问,高尚的道德,与宏毅的能 力,他来做我们学校的校长,我们 的学校必定有一日千里的发展。但 是,他因为在中央方面一时摆脱不 开,所以暂时不能到校,并且叫兄 弟暂行代理。兄弟力薄学浅,只能 够做到暂时承乏的限度罢了。现在 我们同人尽力敦促王先生早日来校, 我希望同学诸君,对于王先生有同 样的敦促。王世杰(), ――王星拱(日在国立武 字雪艇,湖北崇阳人,1929 汉大学第12次总理纪念周上的演讲) 年2月至1933年5月任国立武 (《国立武汉大学周刊》第13期) 汉大学首任校长。
王世杰校长复武大学生函 在建校之初,真是困难重重。幸赖校内校外,均各有二三 位最得力人士相助,化解艰窘,卒底于成。必须特别提到。 ?? 其次说到在校外方面,有两位先生帮助最大: 第一位为谭组庵先生,其人其事,历久而弥新。 最初,湖北省财政厅长张难先先生,首允拨款二十万元建 校。张先生虽然热心,但对我的建校规模,未有概念。因数目 太小,不敷甚巨。 民国十八年,经中央政治会议通过,拨款一百五十万元建 校。计划中央与省府各半――各筹款七十五万元。时全国财政 大权在财政部长宋子文先生手中,我遂亲赴上海见宋,请他照 案拨款。事先约定下午五时会谈,一直等到七点钟才得见到, 其时他已经要离去了。仓卒间宋仅立谈片语:“目前中央方面, 一个钱都没有。”宋态度如此冷漠,毫不热心。我只得再度赴 京,求见行政院长谭组庵先生,向他说明此校对将来湖湘子弟, 影响最大,而筹款却困难如此。 谭先生闻言,立即热忱地说:“你放心,此事全部交给我 办好了。”果然不久,宋即答应每月筹款五万元,分十五个月 付清,成为定案。才算是解决了经费上二分之一的难题。 谭先生时住南京成贤街,患高血压症,行动已感艰难。一年 后(民国十九年),即因脑溢血中风去世,国葬于中山陵。我以 后每次到南京去,一定上谭先生的坟,并到成贤街去探视他的夫 人。我对他伉俪终身感激,如果不是谭先生恳切帮忙,一切辛勤, 恐将付之东流。 另一位为何雪竹先生(名成F,时任湖北省政府主席兼武汉 行营主任)。我返武昌后,亲自去见何先生,对他说:“我是一 介书生,本无勇气来创办这所规模宏大的大学。如果一定要我办 的话,省府方面,必须遵案筹款,一文钱都不可少,一天也不可 拖延。”何先生听了,倒很痛快,立即找来当时的财政厅长童贯 时先生,吩咐他按月支付五万元给我。他说:“无论省政经费如 何困难,此款必须优先筹措。”――此七十五万元,后亦分十五 个月拨清。 何雪竹先生对建校十分热心,帮忙很大,对我个人感情亦好。 例如后来有人诬告周鲠生、皮宗石两先生为共产党员(此事外人 不知,你们事后看来,当知为不可思议的事。),南京已有令下 达,命何雪竹先生将之就地收押。经我向他婉转解说后,周、皮 二位得以平安无事。可见他对我个人之友谊与信任。 尽管雪竹先生为政方面,也许有些弱点,但对国立武汉大学 建校计划,确是非常热忱赞助的。对他,也使我终身为之感激。――殷正慈:《记王雪艇先生谈珞珈建校》 由于此次走谒雪公校长,细谈珞珈山建校经过,才领回到当年他的处境, 艰困重重,建校是何等之不易。 以下是雪公口述,我的笔录:(如有遗漏疏误之处,文责概由录者自 负。) “关于武汉大学建校的经过,事隔多年,记忆有些模糊。详切的日期, 已不能确定。但大概的情形,仍然印象深刻。 武大的前身,你们想必都已知道,最早是由方言学堂、而武昌高师、而 师范大学、而武昌大学、然后改为中山大学。校址原在武昌城内阅马厂旁的 东厂口。 民国十八年五月,我(雪公自称,以下均同。)从南京到了武汉,筹划 在武汉创建一所大学。经深思熟虑后,认为不办则已,要办就当办一所有崇 高理想、一流水准的大学。而阅马厂的原来校址太小,无法发展。于是选择 了珞珈山和东湖,作为新校基地。在我心目中,认为武汉市处九省之中央, 等于是中国的芝加哥大都市。应当办一所有六个学院――文、法、理、工、 农、医,规模宏大的大学。希望十年之后,学生数目可达万人。届时如能力 许可,当陆续再添办其他学院。――殷正慈:《记王雪艇先生谈珞珈建校》午后参加武汉大学在渝毕业同学会午餐,到者百余人。予对同学言:十 年前予计划武汉大学时,预定本校规模可应武汉未来工商业发达后之伟大需 要;假定学生可达一万人;学院之数为八个;即文、理、法、工之外更设农、 商、医及艺术学院。予并谓甚望此一理想能观其成。(王世杰日记,) 王校长莅校欢迎会学生代表汪守宗致欢迎词 (日) 今天是国立武汉大学全体同学欢 迎王先生到校视事的一天;王先生的 道德,学识,及在党国的成绩,是早 被称颂于全国,不待我们去欢迎的; 我们今天欢迎王先生,乃有我们欢迎 的特别的几点: 第一,是以“学术为中心”来欢 迎王先生。我们知道:大学教育,必 须以学术为中心,这事无可否认的。 可是就教育界以往的情形看来,似不 尽然。所以中国数十年来的大学教育, 多半是政治附庸,能负提高或传播社 会文化的责任的很少,这种情形,是 现在国内学校亟应注意而且亟应改革 的一点,也就是王先生很多年来所努 力纠正的一点。所以,我们今天欢迎 王先生的第一个口号,是“欢迎以学 术为中心的王校长!”汪守宗 第二,是以“文化演进”的原则来欢迎王先生。本来,一国文化的 枢纽,是站在一国的大学的基础上。换句话讲,大学是站在时代的前面, 负有领导社会的使命的。所以,我们第二个口号是“欢迎以‘文化演进’ 的原则来领导学生作社会的前驱者的王校长!” 第三,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准则来欢迎王先生。我们知道:一个 学校的设备和教学的心理,都要看清学生的需要与兴趣而定。因为看清 了学生的需要与兴趣,才能使其个性发展,努力学问,将来才能尽其所 学,以应社会的需要,才能在社会上做人。关于这一点,我们知道王先 生要应用他的政治原理,如林肯所讲的“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应用到学校来,成为“of the students, by the students, and for the students”的!所以我们的第三个口号是“欢迎‘以学生为中心’ 的王校长!” 第四,是以“宁缺毋滥”的主张来欢迎王先生。这一点是王先生参 与本校开学典礼时已经讲过的。我们仍盼望王先生坚持并扩大这种主张。 但是,“宁缺毋滥”,我觉得不仅是对教材方面而言,就是对学生也是 一样的。换句话说,没有讲授某种科目能力的教授,固然不能让其滥竽; 就是不能领受某种科学的学生,也是不要他滥听的。所以,我们的第四 个口号是“欢迎实行‘宁缺毋滥’的主张的王校长!” 上述几点,是王先生主张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在今天欢迎大会上诚 诚恳恳特别提出来请王先生严厉执行的;所以这几点,可作我们全体同 学欢迎王校长一致的呼声!也就是创造新的武汉大学唯一的途径! (《国立武汉大学周刊》第23期) 去年本校开学,兄弟曾参加过开学典礼,并在旁观的地位讲 了一些不负责的话。今日再来,已经是见过一次面的了,觉得许 多客气话不必说。对于刚才各同学所讲的话,在可能的范围内我 总得努力去做,以期不负全校的期望。现在要先讲的是我此次冒 昧到校的原因;为什么我冒昧来到武大呢?根本的原因有两种: 第一,从本校成立以后,这十个月中间,在教授方面是努力 教课,在同学方面是努力向学,这两种不断的努力,是能使我有 极大感动的。燕先生月前给我的来信说“就是在军事变动,人心 不安的时候我们学校不曾停过一天课”,只看到这一点,我自己 就觉得有一分力量该尽一分力的。这是我来武昌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是兄弟感到文化建设的要求。过去国民革命的结果, 对内的政治虽尚未能完全修明,但已经造成一个政治改善的基础; 对外的不平等条约虽尚未完全废除,但以后短期中总可以实现, 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可是一面虽然得到这种政治的成绩,一面 却牺牲了无数青年,无数学校。近年来各种学校不管是公立的或 私立的,中国的或外国的,中小学或大学,都不免感觉着维持不 易,发展的不可能。假如这种情形延长下去,再过几年,全国之 中必致无有健全青年可以担任各种建设事业的工作,必致无一学 校,可以担任训练青年的责任。兄弟因此感觉着文化的建设比任 何事件都急迫。这是我冒昧来校的第二个原因。 因为以上所说的两种原因,我到武昌来了。在未来以前我曾经对教育 部说过,我不是来维持武汉大学的,此行目的是要创造一个新的武汉大学。 新的大学的创造,在中国现状下,需要五种条件: (一)巨大的新校舍。就中国现时的各大学来说,没有一个大学可以说 是有了一个有系统的建筑。如北大是先前京师大学堂和别种学校改建的, 如中央大学,广州中山大学都是先前高师改成的。但是所谓京师大学堂, 高师等等,实在不过是中等学堂的形式,一个办中学的校舍如何能办一个 真正的大学呢?武大也是高师改成的,所以要想将武大造成一个真正的大 学,第一个条件,便是完成新校舍的建筑。关于新校舍的建筑,本校预备 在洪山附近卓刀泉湖滨开始工作,由李四光先生和一位美工程师正在积极 设计进行中。至于建筑经费,已经通过是一百五十万,由湖北省政府和中 央拨付,除省政府所担任经费,本校已收到一部分外,其余的已经由蒋主 席电湖北省政府继续拨付,并已由行政院训令财政部筹拨中央应拨建筑费。 假若在最近二三月内能把经费领到,则最近一年左右可把新校舍完成了。 (二)良好设备。武汉大学的设备先前是一点也没有的;最近数月内的 设备已经有七八万元的数目,暑假后我们总可有十五万元的图书仪器,到 新校舍成立的明年,至少有三十万元的设备。这种设备,和别的学校不一 样的,因为他们的图书仪器,纵然耗费较巨,都往往过于陈腐而无系统, 而我们的则经过专家考订且是最新的形式。 (三)经费独立。现在国立大学中,经费独立的学校,只是一个清华学 校,那是靠着庚子赔款;其次半独立的,是中央大学,他们有一定的税源; 我们现在要努力的,是使经费完全独立;因为经费不独立,学校不能有长 远计划,而良好教员亦罗致不来。 (四)良好教授。关于教授之选聘,我已经对各位讲过,“宁缺 毋滥”。我想这不是兄弟个人的主张,全校中负有延聘教员责任的 同事,亦皆如是主张。不过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大学的使命, 一在教授高深学术,一在促进高深学术。有些学者是兼具研究能力 与教授能力的,有些学者虽具特殊的研究的能力,却不善讲授的。 大学既有上述的两种使命,延聘教授的时候,自然不能只聘前一种 人材,而Z后一种人材于不顾。 (五)严整的纪律。所谓纪律,是全校学生和全校教职员共同遵 守的秩序。任何大学,如果没有严整的纪律,学校的发展是不可能 的。 以上五个条件,本来无可轩轾,但就学校现时的环境及学校内 部状况而言,兄弟甚愿全校学生和教职员,特别注重最后所说的这 个条件。因为本校的前身是第三中山大学,曾经腐化恶化分子把持, 久为全国唾弃,如果本校从今以后不能造成一个严整的纪律,必不 能取得社会的同情与信任,而使新校舍的建筑,设备的改良,经费 的独立,良好教授的罗致,等等条件,都不易成为事实。所以严整 的纪律,实在是目前武大改造过程中最急迫的需要。 ――王世杰(日在国立武汉大学全体学生 “王校长莅校欢迎会”上的训词) (《国立武汉大学周刊》第23期) 兄弟到校已一周;因经费须向外接洽,且须乘此时机, 对校中各事予以冷静考虑;所以今天才能到校工作。本校成 立不到一年,由各方考察,基础实在薄弱。所以今天到校工 作,有如重担加身。学校应即办的事如新校舍建筑,教授的 添聘,经费的筹画,都是困难而不容缓办的事。希望各同学 要信任学校,尊重学校,使学校内各教授和兄弟能共同把一 切责任负起。兄弟留校一天,当努力尽自己的力量,决不敷 衍苟且,空占位Z;要是兄弟不能执行学校使命,不能副各 同学的信托,兄弟决不留此以贻误学校。 记得西方有两句谚语。一个谚语说:“罗马城不是一日 造成的”“Rome is not built in a day”,那就是说,永久的 伟大的事业不是最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又一个谚语说: “有决心就有方法”“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那 就是说,只要坚决的前进,总会有达到目的的一日。兄弟愿 以第一个谚语,勉励我们忍耐;以第二个谚语,勉励我们前 进。这是我今天到校要向诸位说的几句话。――王世杰(日在国立武汉大学 第22次总理纪念周上的演讲词) (《国立武汉大学周刊》第24期) 大学教育的目的过去的一周,是奉安 总理的几日,在这一周内,政治,党务,没 有许多需要特别报告的地方。姑以今日时间来谈谈大学教育的目的,这 是临时的感想,无系统的谈话,不能算是正式的演讲。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在理论上固然有种种议论,在实例上各国 大学教育的目的,似乎也彼此狠不一致。有的人说:大学教育的目的是 灌输高深知识,是要把学生造成一种学者Scholar。侧重这种智育的训 练的,在东方如日本的大学;在西方如德法诸国大学都是。又有些人说: 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养成健全人格,是要把学生造成一个“上等 人”Gentleman。 英美的大学大都倾向这种理论。我个人觉得,在大学教育的计划上, 人格的训练纵不能较重于知识的灌输,至少,也应该与知识灌输占同等 的地位。 人格训练的方法,在大学内应怎样? 英美的大学,对于学生人格的训练,在设立种种制度,使学生不知 不觉之中,养成了许多优美的习惯。我姑且随便举几个例子来说说。 就体育而言,他们学校里的足球,网球,篮球,等等游戏,不只在 锻炼学生的身体,并且含着道德的训练的意义。譬如将游戏者分为若干 队,使各队的队员,对于本队的成败处处负责,便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合 作的习惯。而队与队之间,各须依照一定的规律以争胜负――这就是英 美人之所谓Fair Play――更是养成学生们的公正勇迈的习惯。 再就图书馆的管理来说。记得美国有一个大学,它每年在图书馆 阅览室职员上要费去很大一项经费。后来,那校内当局经过考虑之后, 毅然把图书馆阅览室管理员废除。固然,在最初,图书是有些损失; 但久而久之,结果甚佳,卒至图书馆每年因是而被损毁的书籍,其价 值竟不逮雇用管理员所需要的费用。这种废除阅览室的管理,其目的 一半固然是为着学生阅览的自由,一半却是有意养成学生们的自尊心。 再说到考试制度。美国大学中,近来颇多采用宣誓制度以代替监 督制度的。在所谓宣誓制度(这个名词也许译得不大确切)之下,学 生们只要在举行考试之前,向学校填一种誓书或愿书,声明不愿受人 监考,亦决不违反考试规则,学校便让他们到试场内去应试,不派任 何人监考。这种制度对于初入学校内一二年级生固然有时失败,可是 施诸三四年级生,成效大都很好。这也是有意养成学生们的自尊心, 与诚实的习惯。 像以上所述的例子,还有很多,一时不能缕述。 不幸中国的大学,对于人格的训练,均不甚注重。所以学校造出 的人才,仍然不能负社会改造的任务。本校还在一个草创时期,但从 今后起,应该把高尚人格的训练和高深知识的灌输一样的看作本校教 育努力的目标。 ――王世杰(日在国立武汉大学第23次总理纪念周上的演讲词) (《国立武汉大学周刊》第26期) 珞珈山新校舍建设的艰难起步?日,国立武汉大学珞珈山新校舍一期工 程正式动工,开始修筑马路。 同时,开尔斯开始进行新校舍的设计工作,由监造 工程师缪恩钊及其助手沈中清负责测量规划工作。为了集中精力设计各项具体工程,开尔斯还聘请了 两位助手,一位是波兰人亚伯拉罕?列文斯比尔 (Abraham Levenspiel),他担任结构工程师,负责 新校舍的结构设计,一位是德国人理查德?萨克瑟 (Richard Sachse),他是开尔斯在珞珈山的全权代表, 开尔斯不在珞珈山时就由萨克瑟代理,主要是解释 图纸、检查施工、处理各种问题,等等。?? 缪恩钊 亚伯拉罕?列文斯比尔 亚伯拉罕?列文斯比尔在工作中
理查德?萨克瑟故居(Hantian Road)
?武汉大学珞珈山新校舍一期工程动工不久,湖北省政府以占用民地过多为由,要武 大停止建设。1929年6月,王世杰经与省政府交涉,省政府决定再派省府股长何膺 恒及教育厅科员王炎与武大教授叶雅各、事务主任熊国藻去察看,何股长和王科员 察看后认为珞珈山一带多属荒山旷地,不存在占用民地过多之虞,因此“占用民地 过多”纯属无稽之谈。8月,王世杰又特邀省政府代主席方本仁及省府全体委员第 二次到珞珈山察看,亦均无异议。不久,省政府召开的1929年第十七次政务会议正 式决定圈定珞珈山一带的土地3000余亩作为武大的新校址,红线范围为:东以东湖 滨为界,西以茶叶港为界,北以郭郑湖为界,南面自东湖滨至茶叶港桥头止。当看定建校新址后,湖北省政府当局,恐占用民地过多,有所未便。不很表示 同意和同情。 同年秋,我特地邀约省府当局人士,同赴珞珈山现场研究。一致认为该处之优 点有三:一、风景优美,有山有水。二、当地农田有限,不至占去很多耕地。三、 在此建校,启发文化,为天下先,对武汉居民,特别有利。――殷正慈:《记王雪艇先生谈珞珈建校》不过,那时尚未确定校址的范围。自我到校以后,才进行圈定校址的步骤。因 为校址在武昌,须得地方行政官署依法协定公告;于是请湖北省政府派员去查看, 回报是很好:但省府为避免一切纠葛计,更议决由省政府主席,及省府全体委员会 同本校校长亲去覆勘。在他们看过以后,因为风景很好,不需拆民房,不含甚多之 水田,坟墓亦不多,都很赞成于此设校址,于是省府会议时,便把此案通过;并正 式公告,张贴各处;这是诸位都曾看到的。省府公告以后,本校为慎重起见,特再 呈报教育部;接着教育部也用指令核准了,并促本校从速进行。所以本校的新校址 的圈定,在法律上手续已绝对完成,不唯湖北省政府方面不能改变,即本校或教育 部亦不能单方主张更移。――王世杰(日在总理纪念周上的演讲)
?1929年8月,缪恩钊、沈中清完成校园地形图。稍后,开尔斯完成 新校舍总设计图。1929年10月,国立武汉大学建筑设备委员会讨论 通过了新校舍总设计图及建筑图案,圈定地基、修筑马路各要案, 并正式聘开尔斯为新校舍建筑工程师。同时,学校与湖北建设厅合 修之自武昌宾阳门至珞珈山东湖湖滨马路开始兴工。 ??关于设计方面,是由李仲揆先生和美工程师开尔思先生负 责,叶雅各先生也尽力不少。在这里,我们最要感谢的是开尔思先 生。他可以说是一个艺术家。他不计较报酬,而完全把兴趣寄托在 艺术方面。他每每为了图样的设计,站在这个冷峭的山头上一两点 钟之久。在从事于理学院建筑的一月之前,他因为过度辛苦的工作, 竟然在上海病了。这一病下来就有两年之久,到现在还未完全痊可。 病中几乎危急不起,可是我每回到上海去看他的病的时候,他的病 室里总是满满的陈列着关于武大校舍的图案。最近他在上海听说武 大全体迁到了新校舍,他竟又扶病到汉口来了。我们到汉口去会他, 他的房里依然是满陈着武大校舍的图案,并且同时还在力疾从事图 书馆建筑的设计。他给予我们的帮助实在大得很!假使像平常一般 市侩式的工程师,专门计较报酬的厚薄,那末我们的建筑也许更要 发生许多困难了吧!在这个星期内,他或者会到我们这里来一次的。――王世杰(日在总理纪念周上的演讲)(《国立武汉大学周刊》第119期) 新校舍全部工程设计包含着: (一)文、理、法、工、医、农六学院、大礼堂、总图书 馆、体育馆、总办公厅、饭厅等巨大建筑物十余栋; (二)学生寄宿舍六大栋; (三)电气厂、煤气场、工场各一栋; (四)教职员住宅大小约数十栋; (五)其他零星房屋若干栋; (六)运动场; (七)自来水及林园设备; (八)校址内及其旁近纵横马路约四十华里。 (以上参看本校新校舍设计平面总图)――《本校新校舍建筑设备概况》 ,《国立武汉大学一览》(中华民国十九年度) 舍绘美 设制国 计的建 平国筑 面立工 总武程 图汉师 大开 学尔 珞斯 珈于 山 新 校年1929 ?为感谢和纪念开尔斯对珞珈山新校舍建设的贡献,武 汉大学授予他名誉工程师称号,在武大历史上,曾经 获得过此项荣誉的,仅美国建筑师开尔斯一人。 2005年9月,理查德?萨克瑟的外孙女和她的丈夫来 到武汉,实地感受了一番外祖父当年工作和生活过的 地方,并向武汉大学赠送了一批珍贵而精美的武大早 期建筑历史照片。??2005年11月,亚伯拉罕?列文斯比尔之子,美国工程 院院士、俄勒冈州立大学化学系教授、武汉大学客座 教授屋大维?列文斯比尔(Octave Levenspiel)先 生,又专程来到武大,将先父生前珍藏了数十年之久 的150余幅武大早期建筑工程结构图纸及数张建筑群 全景照片,全部捐献给武汉大学。
一经议定后,势在实行。但仍然有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当时风气未开,民间思想顽固。二、无公路可通,交通十 分不便。而此二者,实相关联。因为既然大规模建校,必须 有营造厂汽车运输各项器材;必须交通便捷,汽车可以直接 通达。而当时由武昌中和门外经洪山至珞珈山,无公路可通。 其间有许许多多坟墓,因之发生许许多多纠纷。 当时民间风俗,认为迁徙祖坟,是件大事。可是校方建 设,认为交通第一,绝不可任坟墓阻碍交通。于是问题变得 复杂。虽经使用种种方法与当地大族磋商,但始终说理不通。 在建校之初,真是困难重重。幸赖校内校外,均各有二 三位最得力人士相助,化解艰窘,卒底于成。必须特别提到。 首先说在校内方面。 第一位是叶雅各先生――他原在金陵大学任教,是我从 南京至武汉时,特地请来。他是美国留学生,小我十余岁, 以后在校担任农学院院长多年,不幸于数年前病逝,至为悼 惜。他当时为交涉迁移坟茔奔走人之一。当地居民,为组织 迁坟,已联合起来向政府请愿。叶先生少年气盛,加上满脑 子美国式思想,竟于一夜之间,率领工人数十名,移起挡路 诸坟,妥盛棺木,以备坟主人搬运他处。 第二位是熊鲁馨先生(国藻),他时任校方总务长,是一位心性 极为宽厚和平的君子。见叶先生闯了大祸,甚为着急,赶来报告。叶 先生则慷慨陈辞,认为棺木可由公费全部更新,坟墓则必须彻底迁移。 当地居民愤而上诉,事情闹到中央了。其时政府已很开明,故总统蒋 公,和当时行政院院长谭组庵先生(延]),均予校方以大力支持, 且各坟既已迁动,已无法将风水还原,事属无可奈何。经熊先生奔走 调停,群争渐息,开始修筑公路。 迁坟、修路、建校,皆为极其繁琐的事。而叶、熊两先生自始至 终,担任实际工作,任劳任怨,使公路及校舍,均能按期完成,厥功 甚伟。二先生实为当时幕后工作的最主要人物。 ?? 建校时是首先从宿舍造起,然后才推及于各院系、办公厅和图书 馆等等。因为珞珈山际,一片荒芜,如无宿舍可住,学生即无法上学。 为了领取建校经费,熊国藻先生也不知跑了多少遍。熊先生是最 好的总务人才,他不但能干负责,而且廉洁无私。与他共事的数十年 中,他个人从未动用过公家一分钱,家中也从未私用过一个校方工友。 在大陆时期,有两位总务人才,我永不能忘,一即熊国藻先生,一为 陈英竞先生(按陈学长为经济系民二十一级级友,现住美国首都华 府。)他俩均克苦勤劳,清廉正直,从未占过公家一丝便宜。有了这 样得力的帮手,我才能放心大胆地办事。――殷正慈:《记王雪艇先生谈珞珈建校》 为肃函请求事,窃查国立武汉大学圈围省治东、狮子山南、珞珈山北为 校址,冢墓累累,以数千计,乃谕限启迁。有墓者闻之,莫不泫然流涕: 我祖我宗,何辜而罹此翻尸倒骨之惨事!外者闻之,亦莫不黯然长嘘: 以一大学之建设,重增人民之痛苦,此果何为耶?如谓狮珞之间,山水 名胜,钟灵毓秀,莫之与京,独不观东门之内,自城垣以达曾公祠三、 五里间厥地,据全城之胜:北俯长江,斜阳渡鸟;南瞰重湖,叠嶂层峦; 东柏浮屠,西挹晴川;森林翳障,蔽日撑天;远势雄阔,近处幽间;构 造楼阁,肄业其间,潇洒出尘,仙境可攀。何不改辙,人鬼相安。如谓 大学高尚,城市嚣喧,贩竖所集,学子避焉。伟人起于草泽,俊杰来自 田间,则北门外尚有琴园,无翁仲之竖,侧有耕钓之盘桓,白水青山, 亦可藏焉、修焉、息焉、游焉。若一望平垣,近有夏口之西园,若岩壑 幽栖;远有八分之名山,处处皆可立校,胡不效周文之泽及枯骨,为万 世所流传。谁无父母,谁无祖先,设身处地,情何以堪!且进而言之, 既非全国铁轨所必经,又非与敌作战垣,建设校址,何地不可!卜迁改 弦更张,庶生者不致饮恨吞声,死者当亦戴德于九泉下矣!黄雀虽微, 尚知衔环,我独何心,岂有人不如鸟者乎!青天白日之下,数千民众延 颈待命,哀痛迫切,冒死陈词,理合函肯 贵校长大发婆心,迁地为良,俾安骸骨,以顺舆情,存殁均感曷其有极, 谨致 武汉大学校长 代表数千坟户人民 艾炜 桂子馨 夏治安 姚少泉 葛伯禹 吴琴襄 刘贻b 姚在仁 蔡瑞堂 民国十八年十月卅一日 (F)意外的事。不料湖北省政府因徇二三豪强坟主的请求,日前竟有一 个决议,函请本校避免迁坟,重行规划。本校为应付此事,决定下列步骤: (一)向湖北省政府严重磋商,请其变更上述决议案; (二)呈报中央声明原校址范围绝不可变更; (三)工事仍照预定计划进行。――王世杰(日在总理纪念周上的演讲)现在训政伊始,重在建设,故中央所颁《土地征收法》第三十三条特别 规定,凡在圈定范围内之坟墓应全迁移。贵省政府修治省道,鄂东、鄂西、 鄂北沿道旁迁坟墓者何止千数?首都建修中山马路,远在明宋之坟,亦有迁 移者。岂他人之坟则可迁,独陈云五等之坟独不可迁乎?又谓无地无资者力 不能迁,敝校通告载有“贫苦坟主当酌予资助”,该陈云五等独未闻乎?――王世杰致湖北省政府南京教育部蒋部长均鉴:我校落驾山新校舍久经均部暨鄂省政府核准在 案,一载以来,绘图、设计、修路、种树、购地并建筑监工房屋,所费已达 数万元,乃正拟开工,竟有豪绅陈云五、程桂生等,以自己祖坟各有一冢在 新建筑范围地段之内,一再捏词呈诉。经湖北省政府议决,函我校另觅无坟 地点再行规画等。因职校建筑计画,几费经营,倘中途变更,物质、精神将 两受巨大损失,而工事更不知何日开始。职校全体教职员学生以新校舍之建 筑关系武大生死,群情愤激,莫可过止。除另批皮宗石教授赴京面陈外,将 先电闻。武大校长王世杰叩齐 本校全体教职员电呈中央力争维持建筑原案南京行政院谭院长、教育部蒋部长均鉴:武汉大学现有校舍过于湫隘, 不敷展布,业于去冬指定武昌郊外珞珈山一带为新校舍建筑基地,并于本年 八月经鄂省政府代主席方本仁及全体委员亲往踏勘,咸认为地点适宜,各无 异议,八月内遂由省府公告征收,并经呈请教部核准在卷。惟以校址地段内 杂有坟墓百余冢须另迁移,亦经布告给资招迁,一切合法手续均完备无缺。 正拟本月内兴工建筑,讵突有该地坟主陈云五等三数豪绅,受人蛊惑,一再 构词四控,意图抗阻,而鄂省政府不察,始则函请武大妥慎办理,继竟议决 函请武大另觅无坟地点重新计划等语。同人等闻讯之下,愤骇莫名,佥以新 校址之指定,早经中央核准,鄂省府各委员除亲往勘定外,并依法公告征收, 何事不旋踵,竟徇少数私人之请,悍然推翻前议,甘为豪绅张目?试问武昌 郊外,安有无坟之旷地可供大规模建筑之用?若必如省府议决,另觅地址, 重新规划,实同根本破坏新校舍之计划。自新校舍建筑筹备以来,阅时已一 载,其间测地、绘图、筑路、植树等所费已巨万,且本校将来一切设施,悉 已按照新校舍规模规划。新校舍计划不成,不但物质、精神两受损失,且将 危及本校前途之发展与生命。同人等不忍目击此长江中部之惟一文化建设事 业功败垂成,爰召集全体大会,一致议决誓死力争原案,贯彻初衷,用特电 呈公,恳钧院立予电饬鄂省政府撤消最近决议,仍照原案切实奉行,并将该 肆行纠众阻挠建设之豪绅陈云五等依法严办,以维教育,而惩奸邪,不胜迫 切待命之至。武昌武汉大学王校长暨教职员公览:巧电及元代电均悉,该校建 筑新校舍案经呈奉行政院指令,已如请令饬湖北省政府剀切晓谕,并 令该大学按照定案进行工事,特电知照。蒋梦麟效(十九日)印 ?在王世杰的多方斡旋下,11月18日,行政院院长谭延]以行政院第 4087号训令令饬湖北省政府“剀切晓谕,勿任阻挠”,令武汉大学 “遵照定案进行工事”;11月24日,行政院又电令武汉大学“遵照 定案进行工事”,令湖北省政府“对于不肯迁坟之陈云五等剀切开 导,勿许抗阻”。至此,这场反对迁坟的闹剧终告结束。同时,对 于校区内坟墓的处理形成如下意见:(一)校区内之坟墓与本校建筑计划无妨碍者不迁,其有妨碍者应 于建筑物动工之前,由校方通知坟主定期迁移。 (二)校区内原有之坟墓既决定分期迁移,无论有任何特殊情形不 得再葬新坟。 (三)迁坟费应依照坟墓之大小酌给,不能按规定每冢支给五元。 在民十八年王世杰先生由京赴武昌,就本校校长职的时候,湖北 政局已变,学校建设经费根本发生问题,谭先生当时长行政院。很热 心的协助我们,令省政府继续担任拨款。而且中间因珞珈山新校舍圈 地问题,学校与地方发生争执,谭先生在行政院亦完全支持学校,致 圈地之事能如原定计划完成。这些都是于本校创建成功最关重要之事, 谭先生在这一方面对于我们帮助之大,很少人能想到的。――周鲠生(日在国立武汉大学十九周年校庆暨三十六年度开学典礼上的报告) ?1930年1月,建筑设备委员会发表新校舍第一期工事投标结果,决定以 汉协盛营造厂承包。1930年3月,新校舍工程全面开工,缪恩钊邀请 10余名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工程处,负责施工技术监督、质量检查及部 分设计工作。 再则,承包主要建筑物的是汉协盛营造厂,老板是沈祝三先生。 他的出身原很微贱,在汉口经营建筑事业有数十年之久,汉口的大部 份的主要建筑如汇丰银行等都是他造的。可是现在他的目盲已有十多 年了。他每天自早至晚,都坐在他的小办公室的桌边接应电话,指挥 珞珈山及其他部分的工人从事工作。我们真抱歉得很!在他投标之后, 金价大涨,而他所用的材料中,外货又甚多;因此,据他交工的时候 的估计,亏本有二十四万元之多。他的估计是不是十分精,我们虽不 得而知;而他的亏累却是无可Z疑的事实。可惜本校的经费也在十分 困难中,无法补偿他。可是无论如何我们应该感谢他,当时肯以比较 低廉的标价,担任这个巨大的而且困难的工事。 ――王世杰(日在总理纪念周上的演讲)时汉口市有一营造厂商,名“汉协盛”,以修建汉口汇丰银行而 著名。该老板为力求建筑物之完美,曾不惜贴钱一二万元,完成此一 华屋巨厦。因此,我特地请他前来主持珞珈山建校工程。时厂主已双 目失明,他的太太精明干练,多方协助,并聘用宁波籍工人多人合作, 数年之间,奠定初基。 ――殷正慈:《记王雪艇先生谈珞珈建校》 今天兄弟所讲的,是关于新校舍的问题。新校舍的建筑,经校 长悉心筹划,第一期,已开始动工,第二期也就要招标承办了:这 是何等值得庆幸的事情!可是,我尝遇着人对于新校舍发生两种疑 问。固然,他们的疑问不能阻止我们的进行,但是我们总也要有一 个合理的答复才好。 他们的疑问是: 一? 现在物质艰难,我们有一个校舍就够了为什么要费许多金钱 去造新校舍? 二? 纵然要造新校舍,在城里造就好了,为什么要跑到乡下去? 我今天把我所用来答复这两个疑问的理由说一说,或者也可以 帮助诸同学共同作一个关于校舍的“答客难”。 答复第一个问题有三层理由 A关于学术设备方面的:学术是随时代而变迁的。古代所讲的 学术,是偏重性理,近代所讲的学术,是偏重事物。前者是心理的, 后者是物理的;前者是真心诚意,后者是格物致知。古代的学者, 不妨独坐山洞之中,也可以立言万卷。在现在的时候,若要研究物 有本来事有终始的至理,必定要物质方面有许多工具的帮助。没有 完备的天文台,如何能够测订星球的位Z和行动?没有发动机和工 作厂,如何能够考较能力的应用和变迁?就是图书馆的储藏和阅览, 也必定要有合宜的建筑,才可以防危险而收利用。所以新校舍的建 筑,是极端需要的。 B关于卫生设备方面的:卫生,在个人身体的发展,和民族健康的维系, 都有重要的关系,那是不待言的。但是有人说,我们对于无论那件事,只要 刻苦就够了,何必要良好的校舍?我们承认:刻苦是极其重要;然而刻苦和 卫生,是互相为用而不相冲突的。譬如说:洁净的水,和充足的日光,都是 卫生上必需的条件。水必须洁净,才能防止病菌之侵入,日光必须充足,才 能维护血轮的生机。这两个条件,都必待有适宜的房屋,才能够满足。我们 何能因为要刻苦而不讲求这两件事情呢?有一位日本人写一本书,叫做“硬 教育”。他说:我们文明人类,因为舒适的日子过多了,组织都变得脆弱了。 我们应当吃不易消化的东西,受大家所不能受的苦,以期增加抵抗困难的能 力。他自己便以身作则,天天吃不易消化的东西,结果是送到肠胃病院去了。 一班人说中国,人抵抗病霉的力量,比西洋人强,因为中国人是在病霉紧殖 的环境之中,经过天择而遗留下来的。但是我们可能因为这个缘故,而不讲 求卫生吗?抵抗困难的能力,固然是可以增加,但是也有限制。从这一点着 想,适当的校舍,不是奢侈,乃是必需。 C关于团体观瞻方面的:我们先说中国古代对于学校的重视。凡是一个 酋长或皇帝攻克一个城池的时候,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造圣庙,即是所谓 辟雍泮宫。这些辟雍泮宫并且占据一个城池里顶好的地方,这是封建时代的 事体,我们且不必说。我们试看看近代兴盛的国家,那一国不是有一些规模 宏大的大学呢?再以本国而论,武汉为全国的中心,为工业上商业上政治上 重要的地点,为全国四大学区之一,难道不需要一个宏伟美丽的大学,替我 们国家一壮观瞻吗?所以,即便不从实质上讲而从形式讲武汉大学也应该有 一个很好的新校舍。况且在此四大学区之中,北平因为旧首都的关系,南京 因为新首都的关系,广州因为纪念革命策源地的关系,这几区的大学,或者 是已有相当的建筑,或者是在建筑方面积极进行;那么,武汉大学,更应当 有同样的发展了。 答复第二个问题也有三层理由 A在乡村里面我们能够领略自然的美。这一点是大家都知道的――花 开遍地,鸟声满林,云霞蒸蔚,湖光明灭:这些自然界的美丽,不是城市 里所能领略得到的。并且在自然怀抱的乡村里,可以使文学修养者另外得 一个泉源。所谓文学的泉源,本来有二种:一是社会的,(即人文的)一 是自然的。前者是要到人群里面,体会过经验过人间的悲苦辛酸和快乐, 通过艺术的道路,而宣发为各种作品,使赏鉴的人们发生共感。至于后者 便是庄子所谓神游,苏子瞻所谓游于物外,柳子厚所谓与天地为一的意思。 前者是世间的,后者是超世间的。在苦乐上讲,前者往往是使人觉得很苦, 后者则可以使人得着高尚的愉快。假如文艺是站在个人主义上面,到自然 界那是再好没有的了,效用是另外一回事。所以为享受自然,养成文艺家 的自然趣味,学校是建筑在乡村里最好。 B在乡村里可以观察自然的秩序,这一点是大家所不十分注意的。因 为中国科学不发达,一般人对于秩序的观念都很薄弱,――不知道尊重秩 序,所谓尊重秩序者,就是相信宇宙间各种现象,都有因果的关系。而且 要把这些关系研求出来。我们要养成这一种习惯,最好自然是要在试验室 里学习实验的科学。水到零度必结冰,到百度必沸腾,有此为因,必有彼 为果,是容易看得到的。其次就是观察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云腾致雨,露 结为霜,气候的变迁,是有一定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农夫的工作, 也是有把握的。至于社会里边各种复杂的现象,往往不能把因果的关系, 明白底表现出来。我们因为不能明晰这些关系,往往就轻视了,忽略了, 而不去研究,其结果不是武断,就是无所适从。所以为养成尊重秩序的思 想习惯,最好是就表现因果关系较为明显,而又不是与日用常识相距太远 的自然界里的现象,随时做做观察的工夫。就这一点来讲,学校是建筑在 乡村里好。 C在乡村里可以领受自然界的清洁。物质上的清洁,自然 是乡村比城市好,尤其是市政未曾完美的城市,更不能和乡村 相比较。还有精神上的清洁,也不是在城市里所能领受得着的。 我们试看看骄奢淫逸的风俗,欺哄吓诈的行为,以及政治上社 会上一些不正当的运动,都是发生于城市之中。我们在这种环 境里面,受了耳濡目染的影响,渐渐是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 闻其臭了。学校若是建筑在乡村里边,那么,我们天天所接触 的,是非世情的白云,无恶意的流水,和视挚的师友,悠韵的 图书,以及天真烂漫忠实诚恳的乡下人,到是有益于我们的身 心的修养,人格的培植。当然,也有许多人说:我们负着改革 社会的责任,我们是不应该离开社会的。佛家说,我不入地狱, 谁入地狱?这个道理,自然是对的。但是要入地狱,先要成佛。 不是佛而入地狱,恐怕要混入魔鬼一道而不自知。我们也是一 样的,要改革社会,先要立定脚跟。不然不但改革(不了)不 良的社会,反来与不良的社会同化了。所以就修养身心培养人 格讲起来,也是把学校建筑在乡村里是好得多。 这是我所用以答复朋友们的问难的内涵,已于此讲过。我 希望这几层意思,或者可以给予同学答复同样疑问的时候一点 帮助。 ――王星拱(日在总理纪念周上的演讲)(《国立武汉大学周刊》第53期) 讲到坚固,房子是用水泥和钢骨及坚固材料所造成,工程师并且 指出何处应植能经数百年的百果树,那一处又要植那一种树,总求要 能与房屋一样的耐久,这就是求坚固的明证。 ――王世杰(日在国立武汉大学 新校舍落成典礼上的报告) (《国立武汉大学周刊》第129期) (C)林树种植。因为东湖一带树木很少,必须另外种植;应种的 树木有二种,(一)大树,植道旁;(二)小树,植校林。小树已种五十 万株,活者约百分之六十,即三十万株。大树拟于道路修竣时种植。――王世杰(日在总理纪念周上的演讲)十三日上午十时,本校在珞珈山新校址补行植树式。珞珈山距城 甚远,学校因特备汽车数辆,分载师生。然以是日参加者极形踊跃, 以致向隅者多,校长乃亲率四百余同学徒步前往。师生郊叙,乐也融 融,诚本校空前未有之盛况。计自午前十时起,至下午四时止,共植 树二万株以上。记者甚望:今日在该处树木,明春即能在该处树人也。――《本校植树盛况》,《国立武汉大学周刊》 第50期() 王世杰校长带领武大师生从东厂口徒步到珞珈山植树 八? 种树 此地多属童山濯濯毫无林木点缀风景,自经本校勘定为新校 址后,即于春间遍植林木,现计植成者,有松苗五十万株,柏树三万五千株, 梧桐五百株,洋槐五百株,苦栋五万株,公孙树一百株,棕树二百五十株, 楸树一百株针叶杉五百株,榆树一百株,白杨一百二十株,广叶杉一百株, 石楠五十株,柳条五千株,千头柏二百五十株,喜树二百四十株。复于扁扁 山之南,辟地二十五亩,为苗圃,栽植花卉树苗,预计明春可植之山植松苗 二百万株,林园树苗如紫荆山茶银杏之类四十五种约二十五万株,花卉七十 五种,(为采集种子之用)其他如直接造林者,计有乌桕二百五十亩,麻栎 六百亩,樟树三百亩,苦栋一百亩。――《珞珈山新校舍工程近况》,《国立武汉大学周刊》 第64期()珞珈山之所以成为林木葱郁的大花园,全国最美丽的校园,功劳首 推王世杰校长。他对校园建设有远大理想,不惜工本在校内广为植树。 珞珈山的第一代孩子,就在树影婆娑鸟语花香的环境中长大,享受着大 自然的慷慨赐予,也养成了对一草一木的怜惜。至今我看见花木被折损, 就像折我的手指一样心疼。――杨静远:《一个小女孩眼中的珞珈山》栽植森林,固一永久之事业,收效之日过远,非本人一生所及见。――叶雅各
第三讲 国立武汉大学的创办和发展(上)―汇集和整理大量word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考试资料,教学教材,办公文档,教程攻略,文档搜索下载下载,拥有海量中文文档库,关注高价值的实用信息,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提供更多下载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北大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