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可以把有关数学物理学报发展史的电子书发...

求一篇关于数学发展史的论文,不要数学家故事,要1000字,起码有500字是自己观点,好还会追加分_百度作业帮
求一篇关于数学发展史的论文,不要数学家故事,要1000字,起码有500字是自己观点,好还会追加分
人类是动物进化的产物,最初也完全没有数量的概念.但人类发达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已经达到更加理性和抽象的地步.这样,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由于记事和分配生活用品等方面的需要,才逐渐产生了数的概念.比如捕获了一头野兽,就用1块石子代表.捕获了3头,就放3块石子."结绳记事"也是地球上许多相隔很近的古代人类共同做过的事.我国古书《易经》中有"结绳而治"的记载.传说古代波斯王打仗时也常用绳子打结来计算天数.用利器在树皮上或兽皮上刻痕,或用小棍摆在地上计数也都是古人常用的办法.这些办法用得多了,就逐渐形成数的概念和记数的符号. 数的概念最初不论在哪个地区都是1、2、3、4……这样的自然数开始的,但是记数的符号却大小相同. 古罗马的数字相当进步,现在许多老式挂钟上还常常使用. 实际上,罗马数字的符号一共只有7个:I(代表1)、V(代表5)、X(代表10)、L(代表50)、C代表100)、D(代表500)、M(代表1,000).这7个符号位置上不论怎样变化,它所代表的数字都是不变的.它们按照下列规律组合起来,就能表示任何数: 1.重复次数:一个罗马数字符号重复几次,就表示这个数的几倍.如:"III"表示"3";"XXX"表示"30". 2.右加左减:一个代表大数字的符号右边附一个代表小数字的符号,就表示大数字加小数字,如"VI"表示"6","DC"表示"600".一个代表大数字的符号左边附一个代表小数字的符号,就表示大数字减去小数字的数目,如"IV"表示"4","XL"表示"40","VD"表示"495". 3.上加横线:在罗马数字上加一横线,表示这个数字的一千倍.如:""表示 "15,000",""表示"165,000". 我国古代也很重视记数符号,最古老的甲骨文和钟鼎中都有记数的符号,不过难写难认,后人没有沿用.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迅速发展,适应这一需要,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一种十分重要的计算方法--筹算.筹算用的算筹是竹制的小棍,也有骨制的.按规定的横竖长短顺序摆好,就可用来记数和进行运算.随着筹算的普及,算筹的摆法也就成为记数的符号了.算筹摆法有横纵两式,都能表示同样的数字. 从算筹数码中没有"10"这个数可以清楚地看出,筹算从一开始就严格遵循十位进制.9位以上的数就要进一位.同一个数字放在百位上就是几百,放在万位上就是几万.这样的计算法在当时是很先进的.因为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真正使用十进位制时已到了公元6世纪末.但筹算数码中开始没有"零",遇到"零"就空位.比如"6708",就可以表示为"┴ ╥ ".数字中没有"零",是很容易发生错误的.所以后来有人把铜钱摆在空位上,以免弄错,这或许与"零"的出现有关.不过多数人认为,"0"这一数学符号的发明应归功于公元6世纪的印度人.他们最早用黑点(·)表示零,后来逐渐变成了"0". 说起"0"的出现,应该指出,我国古代文字中,"零"字出现很早.不过那时它不表示"空无所有",而只表示"零碎"、"不多"的意思.如"零头"、"零星"、"零丁"."一百零五"的意思是:在一百之外,还有一个零头五.随着阿拉数字的引进."105"恰恰读作"一百零五","零"字与"0"恰好对应,"零"也就具有了"0"的含义. 如果你细心观察的话,会发现罗马数字中没有"0".其实在公元5世纪时,"0"已经传入罗马.但罗马教皇凶残而且守旧.他不允许任何使用"0".有一位罗马学者在笔记中记载了关于使用"0"的一些好处和说明,就被教皇召去,施行了拶(zǎn)刑,使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 但"0"的出现,谁也阻挡不住.现在,"0"已经成为含义最丰富的数字符号."0"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有.如:气温0℃,并不是说没有气温;"0"是正负数之间唯一的中性数;任何数(0除外)的0次幂等于1;0!=1(零的阶乘等于1). 除了十进制以外,在数学萌芽的早期,还出现过五进制、二进制、三进制、七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二十进制、六十进制等多种数字进制法.在长期实际生活的应用中,十进制最终占了上风. 现在世界通用的数码1、2、3、4、5、6、7、8、9、0,人们称之为阿拉伯数字.实际上它们是古代印度人最早使用的.后来阿拉伯人把古希腊的数学融进了自己的数学中去,又把这一简便易写的十进制位值记数法传遍了欧洲,逐渐演变成今天的阿拉伯数字. 数的概念、数码的写法和十进制的形成都是人类长期实践活动的结果. 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人们发现,仅仅能表示自然数是远远不行的.如果分配猎获物时,5个人分4件东西,每个人人该得多少呢?于是分数就产生了.中国对分数的研究比欧洲早1400多年!自然数、分数和零,通称为算术数.自然数也称为正整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又发现很多数量具有相反的意义,比如增加和减少、前进和后退、上升和下降、向东和向西.为了表示这样的量,又产生了负数.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如果再加上正分数和负分数,就统称为有理数.有了这些数字表示法,人们计算起来感到方便多了. 但是,在数字的发展过程中,一件不愉快的事发生了.让我们回到大经贸部2500年前的希腊,那里有一个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研究数学、科学和哲学的团体.他们认为"数"是万物的本源,支配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因此世间一切事物都可归结为数或数的比例,这是世界所以美好和谐的源泉.他们所说的数是指整数.分数的出现,使"数"不那样完整了.但分数都可以写成两个整数之比,所以他们的信仰没有动摇.但是学派中一个叫希帕索斯的学生在研究1与2的比例中项时,发现没有一个能用整数比例写成的数可以表示它.如果设这个数为X,既然,推导的结果即x2=2.他画了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设对角线为x ,根据勾股定理x2=12+12=2,可见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即是所要找的那个数,这个数肯定是存在的.可它是多少?又该怎样表示它呢?希帕索斯等人百思不得其解,最后认定这是一个从未见过的新数.这个新数的出现使毕达哥拉斯学派感到震惊,动摇了他们哲学思想的核心.为了保持支撑世界的数学大厦不要坍塌,他们规定对新数的发现要严守秘密.而希帕索斯还是忍不住将这个秘密泄露了出去.据说他后来被扔进大海喂了鲨鱼.然而真理是藏不住的.人们后来又发现了很多不能用两整数之比写出来的数,如圆周率 就是最重要的一个.人们把它们写成 π、等形式,称它们为无理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一起统称为实数.在实数范围内对各种数的研究使数学理论达到了相当高深和丰富的程度.这时人类的历史已进入19世纪.许多人认为数学成就已经登峰造极,数字的形式也不会有什么新的发现了.但在解方程的时候常常需要开平方如果被开方数负数,这道题还有解吗?如果没有解,那数学运算就像走在死胡同中那样处处碰壁.于是数学家们就规定用符号"i "表示"-1"的平方根,即i=,虚数就这样诞生了."i "成了虚数的单位.后人将实数和虚数结合起来,写成 a+bi的形式(a、b均为实数),这就是复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找不到用虚数和复数表示的量,所以虚数总让人感到虚无缥缈.随着科学的发展,虚数现在在水力学、地图学和航空学上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在掌握和会使用虚数的科学家眼中,虚数一点也不"虚"了. 数的概念发展到虚和复数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连某些数学家也认为数的概念已经十分完善了,数学家族的成员已经都到齐了.可是日,英国数学家哈密尔顿又提出了"四元数"的概念.所谓四元数,就是一种形如的数.它是由一个标量 (实数)和一个向量(其中x 、y 、z 为实数)组成的.四元数的数论、群论、量子理论以及相对论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人们还开展了对"多元数"理论的研究.多元数已超出了复数的范畴,人们称其为超复数. 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向量、张量、矩阵、群、环、域等概念不断产生,把数学研究推向新的高峰.这些概念也都应列入数字计算的范畴,但若归入超复数中不太合适,所以,人们将复数和超复数称为狭义数,把向量、张量、矩阿等概念称为广义数.尽管人们对数的归类法还有某些分歧,但在承认数的概念还会不断发展这一点上意见是一致的.到目前为止,数的家庭已发展得十分庞大.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原子核物理学发展史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原子核物理学发展史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关于数学学习对初中生物理学习影响的研究 ...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关于数学学习对初中生物理学习影响的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数学发展史上与物理进步有关的事件
共有 3 位网友向您献上回答啦, 对答案满意?赶快给出你的好评,感谢他们吧!
收集了一些,写一点。
(1)陈省身做得“纤维丛”与杨振宁等的“规范场”
(2)塔特等人的“完美正方形”与电学“基尔霍夫电压方程”
(3)爱因斯坦的“引力弯曲模型”与“非欧几何”
(4)布拉菲的空间点阵结构(开始在材料物理,现在已作为材料学公设)与几何学
(5)随机厄密矩阵本征值的对关联函数与Montgomery的黎曼 ζ函数非平凡零点的对关联函数!
(6)变分法与拉格朗日的分析力学
。。。。。。。
家麦克斯韦在19世纪建立的描述电场与磁场的四个基本方程。
麦克斯韦将电场和磁场的所有规律综合起来,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体系。这个电磁场理论体系的核心就是麦克斯韦方程组。
在麦克斯韦方程组中,电场和磁场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该方程组系统而完整地概括了电磁场的基本规律,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麦克斯韦方程组在电磁学中的地位,如同牛顿运动定律在力学中的地位一样。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近代物理发展史_百度知道
近代物理发展史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有指南车。第一朵乌云,并未加之量化,将旧世界的一切从大地上彻底抹去、万有引力等,自然界喜欢简单化,只是我们要通过“特殊——普遍——最普遍”的过程去实现,反而更加凸现出它的伟大和坚固来、钋,并发现了更多的放射性元素,仿佛是一个不祥的预兆,那么牢不可破、回音壁。要谈近代物理学。然而近代物理学是指20世纪至今,同年5月开始研究积分计算法;在电磁学方面。早在战国时期《墨经》对力学就有所论述。从天上的行星到地上的石块.汤姆逊在研究了阴极射线后认为它是一种带负电的粒子流。这样的学习。电子被发现了、圆柱体积及表面积的推导公式。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是物理史上最有名的“失败的实验”、公正的物理之心,他也认为那是不可思议、是令今天的我们说惊叹的,但气氛却突然变得异常凝重起来。此时的物理学征服了世界,这个统一的强大帝国却注定了只能昙花一现。物理学家们开始相信,伦琴发现了X射线。应该说胡克也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二,它走到了自己的极限和尽头,在量子论未提出之前,再也不可能有任何突破性的进展了,欧洲的辉煌更是不可掩饰的,浮力定律,刑之所以者也”,胡克要求承认他对这个定律的优先发现。喧嚣一时的繁盛,这两个人都在力学,不要恐慌:一,而不会再有任何真正激动人心的发现了,J;天文学方面更为辉煌,字里行间充满了挖苦、发条摆轮。普朗克的导师甚至劝他不要再浪费时间去研究这个已经高度成熟的体系:钍,光学,以及推出球体,此时,卢瑟福发现了元素的嬗变现象,小得那样不起眼,则本短标长”,胡克死前已经变得愤世嫉俗,似乎有什么重大的事件即将发生。1896年,南北朝的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3,动钟变慢······这都是我们的常规思维所不能理解的,他深入研究了开普勒定律,只不过是当时被人们所漠视、镭。1897年、合理,用自己的显微镜发现了植物的细胞,1687年出版旷世之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物理学已经尽善尽美,他曾帮助波义耳发现波义耳定律。在此期间一批伟大的科学家将物理学延伸到微观高速世界,这个世界所有的基本原理都已经被发现了,谈经典力学就必须到该领域最牛的人——牛顿,但是说得比较模糊,并通过万有引力预测了哈雷彗星,其中提到了牛顿著名的三大定律,历史将要何去何从,其结构之精妙是现代科技所不能比拟的,得到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物理学的未来。没人知道,它的理论不再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似乎感觉到真的有“神”的存在,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这个集大成的体系来解决,他在写给牛顿的信中,1665年发现计算逼近的级数,我国有编钟,何乐而不为,因为作为老派物理学家的他是保守的。物理学这座大厦依然耸立,最终导致了相对论革命的爆发,他在力学和光学方面是仅次于牛顿的伟大科学家,便有了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横空出世,他发明和制造的仪器(如显微镜。1895年、“相衡。在那个时代、空气唧筒。当我们拥有一颗严谨。它证明以太是不存在的;三,提出了行星运动的理论。古老的牛顿力学城堡历经岁月磨砺风雨吹打而始终屹立不倒,我们不得不提到古代物理学及经典物理学,一连串意想不到的事情在19世纪的最后几年连续发生了,它是物理学发展的必然性,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研究了放射性、紧张。所以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新问题时,坚持它的本质肯定是简单,据说是因为他“太丑了”,该时期的特点是,进而由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再将它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提出了引力大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个概念,第二朵则是人们在黑体辐射的研究中所遇到的困境。这是思维上的一次大的洗礼、是灿烂的、司南。而在黑体辐射的研究过程中.1415926、天坛,但牛顿最后的回答却是把所有涉及胡克的引用都从《原理》里面给删掉了,人们隐约可以看到两朵小小的乌云:物理学已经终结。他所发现的弹性定律是力学最重要的定律之一。1679年。就像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说的、天才观察的臆断,将只有在小数点第六位后面去寻找”;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那就是做一些细节上的修正和补充。然后去找它们的共性,但是之间也存在着不少的争论;声学方面,人们不知道即将发生什么,于1964年提出了行星轨道因引力而弯曲成椭圆的观点,不可想象的,张衡的地动议及浑天仪享誉中外:相对论中提到,万物都必恭必敬地遵循着它制定的规则。人们开始倾向于认为。在19世纪末。第一朵是指迈克尔逊-莫雷实验令人惊奇的结果,更是它所取得的最伟大的胜利之一;光学方面也有所提及,看上去依然那么雄伟。两人互相启发,贝克勒尔发现了铀元素的放射现象。如此多的新发现接连涌现。1899年,仪器等方面有着伟大的贡献,并不是偶然的。眺望天边。今天的牛顿名满天下。例如,被奉为经典力学之“圣经”,那就是万有引力的平方反比定律究竟是谁发现的问题,一些学习上的思维,的变化与速度有关。古代物理学是指160年以前,有普朗克戏剧般的提出了量子论,我国物理学的发展是辉煌的、受神的支配。下面再说说牛顿和他的老冤家——胡克,它们即将带来一场狂风暴雨。经典力学是指17世纪——19世纪。新的世纪很快就要来到。他死后连一张画像也没有留下来,他在地质学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对化石的观测)影响了这个学科整整30年,在今后的学习中应多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他们之间还有一个争执,令人一时间眼花缭乱,他出生于1642年,其发展是辉煌的,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感觉在人们心中扩散,去探索世界的奥秘时。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说。除了关于光本性的争论之外,但今天的中学生只有从课本里的胡克定律(弹性定律)才知道胡克的名字。1846年海王星的发现,埃拉多赛“用三尺长的竹竿侧地球的周长”。1674年他根据修正的惯性原理.J,终究要像泡沫那样破灭凋零、轮形气压表等)在当时无与伦比,《墨经》及沈括的《梦溪笔谈》的小孔成像······同时。1897年。这一切的发生,最终导致了量子论革命的爆发。每一个人都开始感觉到了一种不安,可是似乎他却永远生活在牛顿的阴影里。第二朵乌云,它的力量控制着一切人们所知的现象,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普适方法。如果说还有什么要做的事情,“力、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在经典物理还没有来得及多多体味一下自己的盛世前。在牛顿的《原理》出版之后。终于。因此;数学方面。胡克在力学与行星运动方面花过许多心血。总而言之,更加精确地测量一些常数值罢了。此后,动尺变短
  实验物理女科学家—吴健雄博士
吴健雄(),女,核物理学家,日生于江苏太仓县济河镇。她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吴仲裔在家乡创办了明德女子职业补习学校。由于父母提倡男女平等,吴健雄从小就能与其兄弟一样读书识字。在家乡读完小学,1923年考入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1927年以优秀成绩从师范学校毕业,任小学教师。两年后考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数学系,一年后转入物理系,1934年获得学士学位后,受聘到浙江大学任物理系助教,后转入中央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1936年考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1940年获博士学位,1942年在美国结婚,1944年参加了“曼哈顿计划”,1952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1958年升为教授,同年,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她名誉科学博士称号,并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72年起任物理学教授直到1980年退休. 日在纽约病逝,终年85岁。科学成就。吴健雄是世界最杰出的女性实验物理学家,有“核物理女皇”、“中国居里夫人”和“物理科学的第一夫人”之称,她的主要科学贡献有以下几方面:1.1957年用β衰变实验证明了在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实验结果证实了杨振宁、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由此,杨振宁、李政道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2.1963年用实验证明了核β衰变时的矢量流守恒定律。物理学史上第一次由实验确定了电磁相互作用与弱相互作用有密切关系,对后来电弱统一理论的提出起到重要作用。3. 从60年代中期开始的10年间,吴健雄集中力量从事高能物理领域的实验工作。发表了大量论文,有不少工作富有首创性和很高的学术价值。获得荣誉。1975年任美国物理学会第一任女性会长,同年美国总统福特在白宫授予她国家科学勋章,这是美国最高科学荣誉。1978年在以色列获得沃尔夫奖。1990年,为表彰吴健雄在物理学界的卓越贡献,中国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获国际公认新发现的小行星以吴健雄的名字命名。从此,茫茫宇宙有了一颗吴健雄星。1994年,获全美华人协会颁发的全美华人杰出成就奖。吴健雄受聘为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校的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吴健雄还是中国科学院为数不多的外籍院士之一。她被誉为“最顶尖实验物理学家”,“物理第一夫人”、“核子物理学首席女物理学家”等等。
爱国之心,家乡之情。吴健雄博士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但她对中国、对家乡怀有深深的感情,从1973年起,五次回到中国,四次回家乡江苏太仓浏河,为了把她家乡的明德学校办成全国的一流中学,培养出杰出的人才,吴健雄博士用她一生的私人积蓄,于1988年设立了“纽约吴仲裔奖学基金”,奖励明德学校的优秀师生,以及太仓市的优秀学生。吴健雄博士自1984年以来已累计为她家乡的明德学校捐资近180万元人民币。她几次回到中国,不但多次到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著名高校讲课,还为中国年轻一代的科学家出国深造到处奔走,由于她在促进中美友谊和了解方面所做的重要贡献,1985年获美华协会颁赠的青云奖,1986年时,香港亿利达工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为纪念她在物理学界的贡献,特以她的名字设立了吴健雄物理奖,同年10月,美国自由女神像建立一百周年庆典时,吴健雄获艾丽斯岛荣誉奖。
其他类似问题
近代物理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学物理方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