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报志愿的时候填的是吉林师范大学分院...

求救啊!!填报志愿了!!谢谢_吉林师范大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8,856贴子:
求救啊!!填报志愿了!!谢谢
我是四川的考生,文科,高出2本线6分,第一志愿想填贵校的英语专业,不知道被录取得希望大不大啊!!
希望大家帮帮忙
谢谢!!!
深夜福利!这是一个免费...
第一男女比例!第二学校...
高考第三批上线考生要开...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对...
大专的 填报志愿的时候...
好快好快,都已经是老人...
记住啦报志愿按专业的去...
征集志愿填报了这里虽然...
内&&容: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你妹(以前评论从不说这两字,实在LZ编的太假了),又说以为分低报了2本,后又说连志愿都木有填!究竟肿么回事?还是我语文水平太低,不能理解外星人的文字?*_*
现在的大学生一百个有99个是高学历低素质。原因懂的。 不怕跨省。
上了,你的铁布衫功夫就会不存在。
楼主傻吧b鉴定完毕
你妹,95年那会不叫一本二本!叫重点非重点!
后才能发表评论我是甘肃的,我报的吉林师范大学的征集志愿,不知道 吉林省二批A段 是什么意思 征集志愿又是什么段??_百度知道
我是甘肃的,我报的吉林师范大学的征集志愿,不知道 吉林省二批A段 是什么意思 征集志愿又是什么段??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我是16号补报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现在网上查不到被录取..可我的分应该够难,据说今年师院投档线511或513,理科还是文科我就不知道了 ,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吉林师范大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您现在的位置:&&>>&&>>&&>>&平行志愿填报了吉林师范大学没有被录取,网上征集志愿时.正文
平行志愿填报了吉林师范大学没有被录取,网上征集志愿时.
平行志愿填报了吉林师范大学没有被录取,网上征集志愿时.
作者/编辑:2010高考
更新时间:
  []平行填报了师范没有被录取,网上征集志愿时.(大学网 )
出现这种,我估计原因可能有二:一是你的分数太低,不够他们的投档线;二是你填平行志愿时没填服从调剂,,《》()。 ◆分享好文◆如果是第一种情况,估计征集志愿你填不填都无所谓,反正不可能录取;如果是第二种情况,你可以填征集志愿,但一定要服从专业调剂。
平行志愿填报了吉林师范大学没有被录取,网上征集志愿时可以再报她吗吉林师范大学为什么平行志愿不录学生,还要到网上去征集志愿呢,难到他只要第一志愿生吗你可能没有填服从志愿调剂吧可以再报只要过了它要求的投档线我们今年有很多学生因为不服从调剂被退档了中国大学网2010录取查询,高考,2010成绩查询,中考录取  〔平行志愿填报了吉林师范大学没有被录取,网上征集志愿时.〕随文赠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
  平行志愿填报了吉林师范大学没有被录取,网上征集志愿时.所属栏目:〖 尚无数据〗
  “平行志愿填报了吉林师范大学没有被录取,网上征集志愿时.”相关:
  〖〗链接地址:
  2010高考提供的平行志愿填报了吉林师范大学没有被录取,网上征集志愿时.由网友原创或转发,若平行志愿填报了吉林师范大学没有被录取,网上征集志愿时.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本站联系,谢谢!
上一篇高考信息: 下一篇高考信息:
平行志愿填报了吉林师范大学没有被录取,网上征集志愿时.相关高考信息北大孙东东教授详解高考报志愿技巧
大燕网综合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孙东东北京大学校园开放日暨本科招生信息发布会于5月16日举行。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孙东东,在北京大学参与招生工作近30年,在全国多个省做过招生组长,对北京今年改变之后的知分、知位填报志愿和大平行志愿下,学生怎么进行志愿填报,有自己深刻的解读。以下是孙东东教授的发言内容。孙东东:各位家长、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志愿年年报,年年不知怎么报,但是最后也没落空,也都报上来了。但是报得合理不合理,不好说。现在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入学以后不爱学,说这个专业当初不是我报的。北大还好一点,有些学校非常明显。后来我就问他,谁给你报的志愿?有的是我爸、我妈报的。有的是中学老师给报的、中学校长给报的。这两年北京还有一个现象,舅舅给报的。去年我对这个问题深度做了研究,为什么舅舅报志愿,后来找到原因了。小孩的父亲很优秀,在学业上、工作岗位上非常杰出,知名学者,甚至当了大官。但是他多数都是从外地考到北京来的,娶了北京的媳妇儿,生了孩子,在丈母娘家没地位,就属于虎妈猫爸那一类的。娘家舅舅是至高无上的,找到原因了。先谈一下今年的形势。刚才许院长讲了今年考生人数减少,但是今年两个改变,实际上加大了考生的难度。一个是试题,市里面一再说考题要容易,理由是考题容易,学生负担减轻。这是一个伪命题、谬论。考题越容易,考生的负担越重。为什么?区分度小了。前年开始北京市考题容易,去年继续容易。我们去年跟考试院的有关专家做了一个测算,在650分这一档上,大概1分有500人左右,竞争压力非常大。所以,提醒各位考生和家长,特别是我很高兴今天有很多高二的学生,对你们来说太重要了。这个时候一定要抓基本概念。刚才有一个家长还问我,说最后这段时间怎么办,我说这个时候一定要把错题弄对了,千万也别再出错。特别是那些脑子很聪明,老师一讲就明白,爱玩电脑的男生,考试成绩忽高忽低的,考顺了年级前三,考不顺一百二十名。这样的学生非常有潜力,但就是因为不求甚解,马马虎虎,所以分上不去。高考[微博]还是认分的,一分差好几百人,尤其是现在考题容易的情况下,区分度小了,学生的竞争压力会更大。北京今年还好,还没有试行减少考试门数,如果减少考试门数,考生的压力会更大。比如像江苏、上海那种,压力更大。因为高考算总分,语文不行数学好,数学可以帮着补过来。如果减少考生门数,可补不过来了,每一项都掉下来了。所以,提醒各位考生,一定要适应现在的形势,没办法。特别是家长,要督促您的孩子,每次测验完了,学校考试完了,月考、各种考试完了,一定要让他认认真真地听老师的试卷讲题,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去明白错在哪儿。高考不怕学生说难,就怕学生说不难。我曾经被教育部抓差,连续好几年高考期间当巡视员,到省里去。散场的时候我到中学门口拽着考生问,难不难?难,哪儿难,好,告诉我哪个中学,我把考号记下来。这样的考生,我说你不会低于6百多少分,估计到了。为什么?因为他知道错在哪儿。如果抓住这个学生,问他难不难?不难,还没有我们测验难。告诉我哪个中学的,年级大概3、4百名,这样的学生能考300分就不错了,因为不知道错在哪儿?这时一定要督促您的孩子长分。特别是高二,这一年时间,无论如何要抓这件事。考题容易,以后不会出偏题、怪题了。但是考基本概念,特别适合女生,就是林黛玉型的,一点一点细抠的,对这样的学生比较有利。对比较大块的,逻辑思维比较强的男生,不是太有利。这也算是性别歧视,妇联的同志也应该管管这件事。第二,我今年说的不乐观,出分报志愿。
高考报志愿,全国去年还有3个模式,北京、上海的考前报,新疆的估分报,其它省的出分报。在这三种报志愿的模式当中,最合理的、考生压力最小的是考前报,就像以前北京5月份就报了,报完该完了,完全凭实力,而且还可以彰显考生的个性。我想学什么,我想做什么。次之不合理的就是估分报,像新疆那种,考完了以后,他估个大概分数报。估分确实不太好估。最不合理的是出分报,扎堆,然后学生不知道该怎么报。这三种模式,北京都试过,99年试了一次估分报,当时我记得在北大我们的咨询会上,一上午一直讲到三点,讲了七场半,怎么估分,结果估得家长还一头雾水,我们弄不出来。2000年试了一次出分报,出得家长们要死要活的,痛哭流涕的,最后没办法,扎堆,不知道该怎么报,风险太大。后来家长们哭着闹着要求改成考前报,这样2001年又改成考前报。2003年因为非典,考前不能集中,最后没办法,试了一次出分报,后来2004年又改回来了。出分报为什么说不合理呢?一般人理解出了分以后有的放矢,恰恰相反。为什么呢?因为你不知道有多少人都报这个学校,很难控制。你比如说过去考前报,我们可以估摸出来大概海淀区多少名,你就可以报北大、清华[微博],哪个中学大[微博]概多少名,就能报。我现在不敢说这个话了。比如人大[微博]附中,我以前就可以说理科大概前60名,你报北大、清华就应该问题不大。现在我不敢说这个话。万一这前60都报了北大或者都报清华了,你可能就上不上了,这是很难判断的。我在全国多个省担任过招生组组长,考前出分、估分都做过,做下来发现,最难报的是出分报,不好掌握。家长给我们的信息就是虚假的,他在清华也登记,在北大也登记,然后问我,我在你这儿排多少名,我说你在这儿排50名,我有戏还是没有戏,我说不知道。他说你为什么这么说?我说你给我的信息就是假的,在清华也登记,在我这儿也登记,最后就会出现在我这儿登的和在清华登的,基本上重合的超过80%。我如果给你的名次排名信息肯定也是假的,因为你给我的是假的,我给你的是建立在你给我的基础上,所以很难。考前报,我们可以凭年级大排行就可以准确定位,非常准。比如说人大附中,我可以告诉你年级多少名肯定进来,没问题。现在我可不敢说这个话,因为还有极少数异军突起上来的。当然这种人很少,我们做过长期的跟踪调查,每年高考成绩出来之后,跟学习成绩在中学一贯年级大排行完全吻合的超过95%,意外失常发挥掉下去的超不过5%,意外超常发挥升上去的,超不过0.5%。我有一次在中央电视台,跟原来中科院的校长朱清时院士做节目的时候,他说主张一年高考5次,我说意义是什么?不把学生折腾死了?我们一年一千万考生,背后至少两个家长,再加上中学、社会各界每年为高考服务的人和涉及高考的人是一亿人,就为这不到5%的人,一亿人都在这儿折腾5遍,有意义吗?他当时不同意,我说五中校长在,他做的统计是什么?他说我的统计跟他做的统计是一样的,客观摆在这儿。所以,实际上是很难的。今年各位家长,你们要有思想准备,我相信最后还会有大批家长痛哭流涕地坐在这儿,你到底给我一个准确数,我说我没法给你准确数,你先把别的学校排除了,实事求是地跟我讲,你都报了哪些学校,我来跟你谈。所以,很难。出分报志愿怎么来的呢?1996年从山东开始。山东别看每年的生源人数非常多,但是它里面假考生非常多,让高二的参加高考实战演练,考上北大清华的走,考不上北大清华的继续读高三。结果就发现什么呢?像北航、北邮[微博]这样的学校,每年录取了以后,有大量的学生不来报到。北航、北邮就开始做调查,什么原因不来报到?最后找到原因了,假考生太多。后来北航、北邮这些学校联合起来给山东减计划,然后山东急了,说这样不成,最后山东就提出来这么一个方案,出分报志愿。这样走不了的,干脆就别报了,招办的工作量也减少了。但是对外不说假考生多,对外说这样让学生有的放矢。没办法,决策者不懂教育,我们也没辙。怎么办?面对今年这两种形势,我给大家讲,怎么样报志愿,科学、合理地报志愿。我经常讲一句,只有知己知彼才能报得好,报得巧。第一,知己。简单只谈两个问题:1.高考[微博]成绩的定位。对于出分报志愿,高考成绩的定位非常重要。以前考前报志愿,年级大排行最重要。但是出分报志愿就不是了,高考成绩最重要。你拿到23号出分,大概24号或25号,大家就能拿到成绩单。给你一个小条,前面先是编号,你的考号,然后给你数字,理科写一个L,比如5000,后面是你的具体成绩。L5000是什么意思呢?理科北京市第5000名。如果是文科,给你一个W5000,那就是文科北京市第5000名。你要根据那个成绩来定位,找学校。你说我说得太邪乎了,我上哪儿找5000名,前4999都去哪儿,我哪知道?就难在这儿了。这时候怎么办呢?你拿着这个成绩去找相对应的大学去咨询。你说我怎么着对应的大学呢?北京考试院会通过中学给大家发一个大本子,文科一大本,理科一大本,专科一大本,你先到大本上找三年来这个学校大概在北京招生的分数段,大概在什么位置上,应该差不多。今年可能出分报会出现一些问题,但不会跳得太大,当然也不除外,一些名校最后没人报,某些学校爆棚,这个可能性有。2008年广东市第一次实行出分报志愿,结果出现复旦大学[微博]在广东省一本线上计划不满,中山大学[微博]报了17000,结果家长[微博]们闹、游行、抗议,当年又开奥运会,又是紧张时刻,教育部又跟我说你协助帮忙处理这个事,我说凭什么这个事我去。他说你作为家长,我们聘你帮忙出主意怎么办。你要先找到对应的学校,差不多的,然后跟他去联系咨询,你去哪个位置。这是第一个参考的很重要的出分报。另外还用年级大排行找。看看年级位置去哪个学校。我教你一个笨办法,问问中学班主任,我们家小孩学习成绩在这个位置的,三年来都被哪些大学录走了,他的师哥、师姐,照葫芦画瓢不会有太大出入。这两种办法结合去找,这是定位。这是定位,非常难,但是没办法。另外,要报志愿知己要注意的,一定要充分了解考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简单地说,就是他想学什么,他能学什么。如果他有明确的志向,没问题,你就尽量尊重他的意见,他想当医生,他想当科学家,他想当工程师,可以,尽量尊重他的意见。如果他没有明确的志向,怎么办?现在有一个特点,学生没志向。上哪儿去,完全家长说了算,跟当年77、78我恢复高考我考大学完全不一样,我志向很明确,我想干什么,现在没有。怎么办?帮他分析,理工类的考生,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小,做数学物理难题做得比较好,这样的学生适合学理科,学数理化。动手能力比较强,家里的小修小补都能做,平时修个自行车、电灯,这样的学生适合学工科、机械、自动化。对形态学观念比较强,对自然观察得比较细,突然跟你讲,你看今年咱们小区里的树叶跟以前不一样,今年绿得早、快,一周时间就全绿了,往年一般要两周。这样的学生适合学生物、学医。文科也一样,能够静下心来思考问题,有的想的还挺深,阅读量比较大,喜欢文史哲这样的学生,适合学人文学科,学文史哲。对社会比较敏感,关注社会,在学校是学生会主席,上窜下跳的,在家能给你辅导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叙利亚局势,这样的学生适合学社会科学,学政、经、法。人尽其才,千万别走错门。你说我还分不清楚,再退一步,在语数外三科不变的情况下,理工类的学生相对物理比化学好的,就偏固体类的学科,物理、力学、无线电、机械、自动化。相对来说化学比物理好的,就往液体类的学科上偏,化学、化工、生物、医学。文科的也一样,在语数外不变的情况下,相对来说历史好的就问文史哲上偏。政治好的,就往社会科学上偏。你说还分不清,再退一步,跟他的中学班主任联系,我们家小孩,您认为相对来说哪方面更强一点?因为在学科发展的问题上,中学班主任往往比家长了解得多,因为接触时间长。班主任也分不清楚,我们家的孩子就没个性,整个一个软体动物,那你爱往哪儿拎往哪儿拎。这一点北京学生没有,北京学生都比较有个性。哪儿地方这样的学生最多?就是生源大省。出分报志愿之后,这样的学生会多起来,因为唯分数论,完全追分,中学应试教育会更加加强,以后北京可能会受一些影响。特别是这段时间,你要跟孩子交流交流,跟他沟通沟通。如果您的想法跟您的孩子的想法不一样,只要他的想法不是很荒谬、不是原则错误,你尽量遵从他的想法。什么荒谬?就是站的高度不够,很幼稚,你要纠正。07年我在五中咨询的时候有一个男生,小帅哥,个子高高的,用现在时髦话说是小鲜肉型的。他学习成绩很好,但是在北大、清华[微博]的边上,还有物理竞赛省级竞赛一等奖。我说你将来想学什么专业,他说我想学物理,我很喜欢物理。我说你这个成绩进北大挺困难,我建议你去中国科技大学或南京大学[微博],这两个学校的物理仅次于北大,排在前三,你可以考虑。他说我要留北京。我说你留北京可就困难了,你到北师大了。他母亲在旁边跟我说,老师,你快说说,把我气死了。他说我跟他北京都主张让他上外[微博]地,但是他非要被人留北京,他说为什么要留北京,就是明年要开奥运会,要当志愿者。我说你荒谬到极点,奥运会几天就结束,你干什么去?这就是幼稚,分不清楚孰种孰轻,本末倒置,这时候你要纠正。大前年我在哈尔滨第三中学,也是中国最好的中学之一,在咨询会上,一个女生提了一个问题,她说我想学点前沿的学科,比如说经济、金融。她说可是我的父母非让我学数理化、学医,我说不服他们怎么办。我说你父母做什么工作?说哈工大的老师。我说难怪,你父母真有水平,高瞻远瞩。你想过没有,学经济、学金融,你永远跟着西方人的屁股后面跑,你提出的任何理论、任何方法都是西方人玩剩的,包括马克思主义也是西方传来的,老马也不是中国人,老马是德国人。但是你学数理化,学医,你有可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这就是站的高度不够。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尽量尊重他的意见,毕竟是他上大学,不要强扭他。第二,知彼。你怎么了解大学。每年在北京招生的大学有800多,不到900所,五花八门。你怎么了解它呢?1,你要对大学有一个基本的分类,这个分类不是211、985的分类,那是国家重点建设投资的专项。说实话,那个跟本科教育关系不是太密切。有些学校某一个专业办得很好,但是就不是211、985,你不能说它不好。比如中国政法大学[微博],法学教育在全国排在前三,但是它一开始就不是211,后来弄了一个地方粮票,变成211了,到现在也不是985,能说它不好吗?南京有一个审计学院,原来是国家审计署直属的,现在划归江苏省了。审计学院的审计专业在全国排第一。但是它是二本。你能说它不好吗?大家不要去光眼睛看着211和985,还是看这个学校的办学特点,它的学科设置、培养目标。大致分五大类:第一大类是综合类大学,学科齐全、文理渗透,文科、理科、现代工学为主,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有11所,北京大学[微博]、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微博]、南开大学[微博]、吉林大学[微博]、武汉大学[微博]、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微博]、兰州大学[微博]。文理渗透,办学层次很高。办学模式与世界最优秀的大学哈佛、耶鲁实际上是一样的。这是第一大类。小孩想当科学家,想学一点基础性的学科,就上这样的学校。第二大类是以工科为主的综合类大学。这样学校的专业是以传统的工科为主。机械、自动化这些专业。最有代表性的清华大学[微博]、上海交通大学[微博]、西安交通大学[微博]、同济大学[微博]、浙江大学[微博]、哈尔滨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微博]。这些学校的强项是传统工科,比如你去清华我一点没意见,但是你去学什么?你得学它最好的,机械、自动化、材料,这是它的强项。你说不都是理工科吗?我到清华学数学、物理,你看看国际排行就知道了,谁家最好,肯定不是它的强项。实话实说,各个大学都有自己的短板,不要去它的那个短板,去它最强的学科。它的传统工科绝对是最好的。第三大类是六大师范大学为代表的师范类院校。像北京师范大学[微博]、华东师范大学[微博]、东北师范大学[微博]、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微博]、陕西师范大学[微博]。师范大学办学层次很高,综合类大学,教学水平也很高。但是很遗憾,它有一个师字,很多人不爱去。全世界没有第二个国家像我们国家一样,最优秀的知识分子不在两个行业,一个医疗、一个教育。一个管生存,一个管发展,没有第二。诸位,将来你们的生命可能要交给二流、三流的专业人才,北京还好一点,有北大医学部,到外地我可不敢说,很麻烦。师范也是。当个老师有什么不好?挺好。诸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碰到一个好老师,但是自己的孩子就不去上师范,很荒谬。我们现在考不上好高中的上师范学校,出来教小学、教幼儿园。考不上好大学的,提前录取上师范大学,出来教中学。能好得了吗?我在日本就看到,一个小学老师的岗位,7、8个博士争,而且还有东京大学。另外,这些学校现在已经不分师资和非师资专业,关键看你学得好不好。学得好,干什么都可以。学不好,你想当老师,中学还不要你。这个观点要变了。老师这个职业很稳定,工作稳定、收入稳定、个性张扬,一年还至少有9个星期的带薪休假。如果省属的师范院校,分就更低了,山西师范大学[微博]、山东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低分的可以考虑。第四类多学科大学。都是1952年院系调整以来,学苏联学来的,北航、北邮[微博]这些学校。强项都是跟原来的传统专业有关。比如像北航学什么?学跟航空有关的,发动机、金属材料、陀螺仪表、导航、计算机。你说我到北航学会计,也不是不可以,但说实话那个会计不是它的强项。第五大类,专业学院。医学院校、农业院校、林业院校。对大学一定有一个分类,千万别走错门。你看到招生简章上大学的招生名称都一样,但是校园文化和氛围是截然不同的。所以,一定走对门,千万别走错门。2.报志愿的时候,一定要处理好学校和专业的关系。什么意思呢?你首选学校还是首选专业。我前段时间去中学做报告,问学生首选专业还是首选学校。这些孩子异口同声说专业。我说你们都是90后,这么年轻,你们的思想怎么还停留在上世纪70年代末?我考大学的时候选专业,一定要选一个实用的专业。为什么?再来文化大革命,不至于喂猪去。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更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厚基础、宽口径,首选学校,次选专业,以学校带专业。我们有一个原则,叫本科挑学校,硕士挑专业,博士挑导师。本科首先挑个好学校,办学层次高的,尽可能地高。首选名校,名校的机会多。本科挑一个好学校,特别是好学生,本科选一个相对基础点的专业。研究生的时候,你再去挑具体专业。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好学生四年毕业之后不会直接就业,还要继续读研[微博]究生,出国深造,好学校的机会就多。硕士要选专业,没有专业没法做论文。博士一定要跟名师。为什么要跟名师呢?名师很多思想、理念并没有写在文章、书里。生活当中可能不经意的一句话,影响你一辈子。名师在哪儿呢?多数都在名校。所以,首选学校,次选专业,不要把专业看得太重。我经常碰到家长问我这个问题,我的这个孩子在什么什么边上,是上北大去一个不好的专业,还是上一个什么什么学校学一个好专业。我说首先告诉你,北京大学135个本科专业,没有差的,都是好的。他说如果是你儿子怎么办?我说首选学校,哪个学校好就去哪个学校,进去再说,以学校带专业,不要把专业看得太重。在座的诸位都是成功人士,成功人士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学哪行不干哪行。用他所学的专业作为一个平台、一个支撑,去做另外一个专业的工作,反而更加有效。3.报志愿的时候要正确处理好学校与地理位置的关系。大家要踊跃地报考外地院校。今年北京市实行大平行,7个学校,7个学校之间是要有梯度的。当然你也可以A报的北京大学,B报的清华大学,C报复旦大学,D报南京大学,我也挺欢迎,这样的学生有个性。但是你要做好思想准备,北大不录,后面几个今年可能都录不了。不像以前实行志愿有梯度的时候,二志愿还给你兜着。平行志愿以后,二志愿可兜不住了,没有二志愿了。大平行的结果就是,落榜的可能要多了。怎么保证你不落榜呢?这几个之间要有梯度,7个学校当中你要有外地院校。怎么考虑梯度呢?其中就有外地院校摆在里边,相对可能落榜的机会就会少。北京人不愿意去外地,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怕回不来,一个怕孩子吃苦。这两个都不存在。改革开放30多年了,现在恰恰这些二三线城市的生活质量比北京好得多,拥挤程度没这么高,幸福指数很高,物价指数也低,PM2.5浓度也没这么高,生活质量会好。怕回不来,这个也不存在。2005年的时候教育部和公安部联合发了一个文件,只要大学部要求迁户口,你可以不迁。现在高校要求必须迁户口的,除了军校和部分公安院校,绝大部分都可以不迁。即便迁了,也不用担心,你是北京生源,将来回北京就业,不存在进京指标问题。北京人报志愿有一个特点,不去新、西、兰。我说的新西兰不是澳洲的新西兰,新疆、西安、兰州。新疆太远不去,有情可缘。兰州为什么不去?西安为什么不去?西安这个城市有大学37所,在全国排第三,仅次于上海,而且都是好学校,为什么不去?办学层次很高。兰州大学在全国的招分底线基本就在一本线上,高不了多少分。前几年分稍微高了一点,今年出分报志愿,可能又回到一本线上去了。大伙一听兰州?春风不度玉门关,一想兰州、甘肃,茫茫的沙漠,一个阿拉伯人领着一堆骆驼过来了。不是那回事了。兰州那个城市很漂亮,黄河从中间穿过,兰州大学在全国是进前30名,办学层次很高。你如果死守着北京,你的录取档次,同样分数会降档次。外地人一直攻击北京人,说北京高考容易,诸位家长,容易吗?不容易,我特理解大家。为什么会这么认识?有一个错觉。在北京我们做过一个长期的跟踪调查,北大、清华在全国的录取底线差不多,基本都在680上下。大概上下20分左右。不是教育质量的差,是试题难度系数之差。北京人占什么便宜呢?谁出去谁就占便宜。比如武汉大学在北京招生,理科分是590,在武汉怎么也不会这么低的分,得640。一个宿舍里,三个640,一个590,北京人真混蛋,占据着优质资源。但是没看到北京一些很烂的大学,也都招到600人。谁出去,谁占便宜。建议大家不要死守着北京。北京的大学有问题,84所高校,结构有问题,中国最好的大学在北京,北大、清华。中国最烂的大学也在北京,不说谁家,伤感情。我们没有中间这部分好的,就没有像复旦、交大、南开这一级,一下子就弱下去了。这是简单地说处理好学校和地理位置的问题。4,报志愿的时候正确处理好冷门专业和热门专业的关系。大学设专业没有冷热之分,都是国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但是招分有高有低。这个高低不是我们能控制的,是考生和家长抬起来的。热门专业往往跟当前的社会需求关系比较大,但是这种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性很差。比如说经济、贸易、金融这类专业,受政府政策的影响也很大,国家一紧缩银根,宏观调控,这些专业立刻就受影响。比如像金融这个专业,金融本身是不产生价值的,它是低投高收,挣差价的。蛋糕就这么大,你多挣一块,别人就少挣一块。金融必须跟实体经济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我们现在老过分强调流通领域,但实体经济整个上不去。所以,现在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我们实体经济这些年忽视了。要加强这方面。这一类的专业,这两年已经开始降温了。比如小孩想学金融,我没意见,可以学,但是本科我建议学数学、学物理,甚至学地球物理都可以。大家去关注一下中国股市的变化,我不炒股票,但我有时看看那个变化,很有意思。中国的股市从来就没有过真正意义上的熊市和牛市,叫什么市呢?猴市。什么人去研究它呢?经济学家不行,你听股评师,一派胡言。什么人去研究?数学家、物理学家。这叫什么呢?特别是研究空间物理的研究这个。因为空间有很多现象,跟经济领域非常相似,规律性不强。中学讲过一个概念,叫布朗运动,离子不规则地碰撞,就研究这个。我们对华尔街做过调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华尔街裁了30万员,这30万当中没有学数学、物理,他不裁,那是他的宝贝,裁的都是穿着黄马甲上撺下跳,拿簸箕搓都搓不玩。比如学生想学计算机,大学学什么呢?计算机这个专业早就应该寿终正寝。北京大学是中国高校第一个涉及计算机专业,也是中国高校第一个把计算机撤了,并到信息科学历。真正计算机发展到今天,你要想学计算机,软件学数学,硬件学物理。计算机系培养不出学问家。我碰到好多这样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一看专业,哪个学校有计算机操作与应用就往哪个学校跑,最后去了发现不是那回事,出来之后根本什么也做不了。你到中关村的海龙大厦里看,计算机操作拿簸箕搓都搓不完。可是你看北京市人事局公布的稀缺人才,仍然把IT产业放在前面。缺什么?高级研发人员,就像王选那样能搞出激光照排的,缺这样的人。王选学什么?基础数学。所以,你要学这个。现在大学的咨询会已经开始了,大家来干什么?一定要问清楚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做什么。拿到招生简章,千万别望文生义。现在有的大学不厚道,为了招生而招生,骗考生。他把招生的专业名称起得特别动听,骗人,千万别上当。曾经有一个轻工学院,有一个专业叫食品酿造,挺好,真菌发酵。招不上人,改一个名,叫遗传工程,生源质量一下子上去了,后来根本没得教,国务院学科评估组强行让它改,现在叫食品工程。叫食品工程没意见,凭什么叫遗传工程。遗传工程是利用遗传学的原理进行食品生产,只有农业大学的种子和畜牧才敢叫遗传工程。做酱豆腐的凭什么叫遗传工程?上当了。一个大学锅炉系招不上人,改了一个名,叫“热能与动力工程”,生源质量一下子上去了。现在所有大学的锅炉系都叫热能与动力工程。我研究过那个招生简章,前面花了很大篇幅讲燃料的热效应,其实就是过去的燃料化学效应。中间用了两三行字讲动力工程,讲压力容器及锅炉的设计与制造。然后最后还有一行字,本系还有流体机械专业。我一直搞不明白,流体机械是干什么的?机械都是固体,怎么是流体。我派我的研究生,问流体机械是干什么的。他问了半天回来跟我说,是水泵专业。当然国家建设需要搞水泵的人才。这个学校机械学院还有一个专业,叫液体基础成型专业。我第一反应是牙科补牙,钻个洞,引个合金钻进去,后来明白了就是过去的铸造专业。我们伟大祖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各位家长千万别上当,这些大学不厚道,骗人家干什么?所以,咨询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有多少教授,有重点学科没有?开什么课,一定要问清楚,千万别盲目往上冲。不要盲目地追热门,追热门大家可能觉得将来好就业,恰恰相反,今年热的四年以后不一定热,热门专业不等于热门职业,热门职业不等于热门就业。因为热门专业往往用人是有限的。前段时间有人找我,你给预测未来的热门专业。我说热门专业应该跟中国制造2025结合起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国制造2025。我前段时间应国家一个重要部门的要求,说写一篇文章,谈谈2025现在面临的挑战在哪里。我说很简单,没有人才。我们现在缺少工科的操作层面的优秀工程师和优秀的技术工人。因为这些传统的工科院校办学思想混乱,拼命往综合大学跑,把重点放在办理科、办文科,但是短时间内理科和文科是上不去的,没有文化底蕴,结果把传统工科丢了。最后出来的学生科研干不过理科,耍嘴皮子斗不过转同文科的,动手干不过中技的,要他干什么?我们现在2025面临的就是这个问题,没有人才。现在媒体也诱导,老说互联网+什么,其实2025中国制造,最核心的不是互联网,是它要加的那个基础工业上来,再加上互联网,才能够发展,否则上不去。德国是最好的例子。我前一段时间在《环球时报》写了一篇文章,就举了德国的例子,就谈这个问题。所以,家长有眼光,学习成绩又不是很好,可以考虑这些。这些将来会非常有发展。现在我们这个社会会说的多,会干的少,能干好的更少。所以,这时谁能干,谁就走在最前边。理科的学点基础的学科,有十类专业在北京招分一直降分录取,低分段的同学可以考虑。哪十类:农、林、牧、渔、煤、铁、油、地、矿、师。西北农林科技仅次于中国农业大学[微博],基本分就在一本线,去年还降了20分,很好的一个学校,大家可以考虑。林业,城市楼有盖完的时候,树没有种完的时候。野生动物保护,永远需要。大家一定要考虑一下,不要太追时髦,追时髦的后果就是很难就业。比如前一两年管理类的专业很热,这两年降下来了,因为本科生毕业哪有企业敢让你管?管理类专业严格意义上应该招研究生。管得再好,管不过中央党校出来的。人家是当领导,你得给人家当兵。我去年在上海咨询的时候碰到一个上海中学的学生,很有思想,他说老师我要学考古。我说你为什么要学考古?你是不是想以考古为跳板进来转系?他说不是,我真的。一个是我喜欢,我爷爷原来就是捣腾字画的。另外,我将来考古可以办一个公司,文物鉴定或者是文物什么的,然后我在上学的时候要到光华,到经济学招点同学,将来帮我打工,将来帮我管这个企业。我说真有思想。你看当大老板的没有学经济学的,学经济学都是给别人干活的。大家一定要注意。时间关系,我只能讲这么多,还留点时间大家出去咨询。我们会在报志愿期间,还会有报告会进中学,现在也有一些部门约我,我说可以,我们会在媒体上给大家讲怎么报志愿。祝大家都有一个理想的归宿,谢谢各位。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taozzhang]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