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的征文征文(缙云)

&&&&&&&&&&&&&&&&&&&&&
缙云县环保局关于日拟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告
-4 生成时间: 发布机构:环保窗口
建设项目概况
公众参与情况
相关环保措施承诺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年产200万套塑料配件生产线项目
缙云县新碧街道新业路29号&&&&&
缙云县固邦塑胶有限公司
项目位于缙云县工业园新业路16号,租用浙江丰圣电器有限公司3#厂房西面部分进行生产,建成后预计年产200万套塑料配件。项目总用地面积930m2,其中生产车间约360m2,办公室约570m2。
建设单位承诺,将按照环评提出的相关要求实施项目建设,确保落实各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
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三级标准后纳入园区污水管网
年产100万米仿大理石板材线条生产项目
缙云县工业园新业路16号
浙江正脉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利用缙云县工业园新业路16号2号厂房东部区域及综合楼办公间,厂区占地面积2000m2,办公间面积183m2
建设单位承诺,将按照环评提出的相关要求实施项目建设,确保落实各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
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三级标准后纳入园区污水管网
年产200万米双金属带锯条生产线的技改项目
缙云县壶镇镇华强路18号
浙江天田锯业有限公司
本项目位于浙江威力士机械有限公司2#厂房内,项目所在厂房为1层厂房,布置有生产车间、原材料及成品仓库等,项目办公用房在厂区办公楼第4层。
建设单位承诺,将按照环评提出的相关要求实施项目建设,确保落实各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
生活废水经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中三级标准(其中氨氮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废水氮、磷污染物间接排放限值》(DB33/887-2013)中标准限值),纳工业区污水管网
年产1500台电动液压物流搬运车项目
浙江省缙云县新碧街道新华路27号
浙江宇捷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宇捷机械有限公司租赁浙江省缙云县新碧街道新华路27号浙江省缙云县星宇有限公司厂房进行生产,占地面积10761.8平方米,建筑面积3105.57平方米,总投资1188万元,项目形成年产1500台电动液压物流搬运车的生产能力。
建设单位承诺,将按照环评提出的相关要求实施项目建设,确保落实各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
本项目生产废水不外排,食堂废水经隔油池、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中的三级标准后,纳入园区污水管网
年产1万樘高档不锈钢门生产线项目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新碧街道上应路8号
缙云县久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本项目总投资583万元,租赁浙江太极工具有限公司的厂房进行生产,生产能力为年产1万樘高档不锈钢门
建设单位承诺,将按照环评提出的相关要求实施项目建设,确保落实各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
本项目废水主要为员工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纳管送往缙云第二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外排。本项目生产过程中焊接烟尘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年产8000只金属垃圾桶生产线项目
浙江省缙云县新碧街道新南路18号
缙云县欣越环保设备厂
缙云县欣越环保设备厂租用浙江万众电器有限公司4号厂房第一层进行生产,项目拟建地位于缙云县新碧街道新南路18号,项目总投资86万元,项目投产后可形成年产8000只金属垃圾桶的生产能力。
建设单位承诺,将按照环评提出的相关要求实施项目建设,确保落实各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
本项目产生废水主要为员工生活污水。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中的三级标准后纳入园区管网
年产262.5万盒固体剂型药物生产线项目
缙云县新建镇洋山工业小区
浙江圣华药业有限公司
企业现有项目占地面积,地块内共有1幢2F生产厂房、1幢3F办公楼以及1间门卫室,总建筑面积。本扩建项目位于现有项目西侧,新增用地面积3522m2,共建设1幢4F生产厂房,建筑面积。
建设单位承诺,将按照环评提出的相关要求实施项目建设,确保落实各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
本扩建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汇同设备清洗废水一道排入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外排至新建溪。
半自动表面处理(发黑)综合整治提升生产线项目
缙云县壶镇镇华强路8号
缙云县合力零件表面处理厂
本项目为搬迁技改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壶镇镇华强路8号,总投资1432万元。该项目拟购置半自动表面处理生产线两条,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3万吨金属表面处理生产能力。
建设单位承诺,将按照环评提出的相关要求实施项目建设,确保落实各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
本项目搬迁技改完成后产生的废气主要为酸洗工段中排放的酸雾,氯化氢的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中新污染源二级标准;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的发黑工艺不是阳极氧化,发黑工艺主要功能为金属零件表面防锈。因此,废水排放不执行电镀标准,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审批意见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维护公众环境权益,现将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基本情况予以公告。公告期为2015年7 月20日至2015年7月24日(5个工作日)。
联系人:缙云县环保局环保窗口
联系电话:3315719
通讯地址:缙云县行政审批中心环保窗口四楼
&&&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告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上述拟作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相关附件下载:&&&&&&&&&&&&&&&&&&&&&&
缙云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主办
缙云县委县政府信息中心建设管理 技术支持:
建议IE5.5 分辨率以上浏览本网站【编者按】作者写缙云烧饼,体现出了浓郁的食品文化特征。作者讲述了缙云烧饼的传说故事,突出了它历史的悠久;讲述了缙云烧饼独特的制作工艺、材料等;描写了缙云烧饼极为优秀的生态环境……把环境、故事、工艺逐一到来,融合成一个整体,写出了缙云烧饼的文化魅力。文章语言流畅,叙述生动,层次清晰,内容丰富。【编辑:春雨阳光】
*先登录才能评论
  本文写的是缙云烧饼,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自己家乡缙云的热爱,对家乡人民的热爱.  
文章叙述生动,语言流畅;内容丰富,层次清晰。
  谢谢老师的精心点评,欢迎有机会来我们这里品尝烧饼。祝老师开心、快乐!
  这是一篇饶有风趣的文章。文章的主题是介绍浙南明珠县市缙云的特产&&缙云烧饼。作者以流畅的笔触,细腻描述了缙云山水之美,接着概述了从远古时代的黄帝,到明代的朱元璋有关缙云烧饼的传说。最后详尽介绍了缙云烧饼的细致而复杂的用料和制作工艺。把人们带到了山水秀丽的缙云,似乎品赏到了色香味俱全的缙云烧饼。本文写的是烧饼,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自己家乡缙云的热爱,对家乡人民的热爱。美文,欣赏了。&&古稀老人镜吾
  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欢迎老师有机会光临,品缙云烧饼,观美丽风景,享长寿之福。谢谢老师的精心点评,祝您开心、快乐!
  围绕缙云烧饼,不仅写出了家乡食品的制作,更写出了与之有关的形成的文化现象,写出了作者对家乡的情感。文章内容丰富,有着厚重感。
  缙云,有好山好水好空气,更有飘香四溢的特色小吃烧饼。欢迎您来缙云作客,谢谢您的指导和点评。祝您新年快乐,心想事成!
共 3 条 1 页
手机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自定义打赏:V币
打赏记录 共0.00V币
暂时还没有打赏。“美丽缙云”乡愁文化征文大赛火热进行 - 缙云县政府门户网站欢迎您!
当前位置:
“美丽缙云”乡愁文化征文大赛火热进行
&&& 近日,缙云县文联联合缙云县图书馆工业分馆、缙云优生活微信公众平台及八家本土企业举办了“美丽缙云”乡愁文化征文大赛。  缙云县乡愁文化基础深厚、独树一帜,与好山、好水、好空气交相辉映。本次征文活动旨在用乡愁梳理文化脉络,讲好缙云故事,用文化解读乡愁、打造乡愁、展示乡愁,用乡愁这一“金主题”建设“中国乡愁旅游先行区”。
  活动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各方关注,截至7月23日已有30多篇优秀文章入围,其中有数篇文章出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之手,已展示的作品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有粉丝反应通过阅读参赛作品,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的故乡,更加热爱自己的故乡。
  据悉:本次征文活动日截稿,征文内容以乡愁文化为主,小说、散文、诗歌题材不限、字数不限,形式不拘,只要涉及缙云的风土人情均可。欢迎各位参与本次活动,让我们一起描绘缙云,一起诉说乡愁。
  相关链接:
  “美丽缙云”乡愁文化征文大赛
  参赛须知
  1本次活动设:
  一等奖两名,各奖现金3999元
  二等奖六名,各奖现金1999元
  三等奖十名,各奖现金999元
  2:每件作品请注明真实姓名、地址、联系电话、微信或QQ号,学生作品另请注明学校、年级、指导老师。
  3参赛作品概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版权归主办方所有。
  4电子稿件投:缙云优生活公众平台(Ulife0578)
  手机:
  微信号:lvhong0420、loginfly
  邮箱:
  纸质稿件投:缙云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办公室钭华英
  地址:缙云县信访局二楼西电话:3125336(办)手机:(586718)QQ:
(文章来源:
供稿人:吕宏 编辑:郑科培)
 相关文章
 相关附件
[意见征集]
缙云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主办
缙云县委县政府信息中心建设管理 技术支持:
建议IE5.5 分辨率以上浏览本网站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丽水市缙云县“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
发布时间: 10:10:04&&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五年,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目标的五年,也是我县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五年。环境保护 “十二五”规划是我县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两创”总战略、市委、市政府“三市并举”发展战略和县委、县政府“生态富民、工业强县”战略,全力创建生态县,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的背景下编制的环保规划。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对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在对我县“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根据环境形势的新变化和环境形势发展的新要求,提出我县“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确定主要工作任务,提出相应的重点工程项目和保障措施,从而有效的防治污染,保护我县生态环境。它将统筹全县环境保护工作,是全面改善环境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规划,也是缙云十二五规划体系中的一个重要专项规划。
一、现实基础与面临的形势(一)现实基础&“十一五”期间,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深入推进生态县建设,扎实开展“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和“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认真实施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污染减排任务圆满完成。“十一五”期间,我县共投入污染减排资金2亿多元,2010年全县二氧化硫排放量为3822.55吨,比2005年累计下降17.75%,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4021.12吨,比2005年累计下降了17.21%,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污染物减排指标。
――生态环境质量稳中趋好。“十一五”期间,我县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为优。2010年,全县所有地表水监测断面满足Ⅰ~Ⅲ类水标准的比例达到100%;能满足功能要求的断面占100%。城区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降尘年平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和省控标准,县城空气自动监测全年有效天数365天,达到Ⅰ级空气质量的天数100天,Ⅱ级为248天,Ⅰ、Ⅱ级天数达到95.34%。县城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噪声和各声环境功能区噪声均满足标准要求。
――环保能力建设迈上新台阶。深入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全面实施新建溪流域环境整治。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完成了缙云工业园区环境污染整治。深入开展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61.99%、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8%,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91.1%,城乡污染防治能力稳步提升。环境应急预警体系不断健全,环境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逐步确立,环境安全和维稳得到有效保障。环保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深化,环保基础能力建设迈上新台阶。机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环境监察和监测向标准化建设迈进。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和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成。
――生态示范创建广泛开展。到2010年累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13个,市级生态乡镇14个,市级生态村91个,县级生态村187个,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编制实施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
十一五时期的环境保护工作有不少经验值得总结。一是坚持把生态县建设作为重要载体,健全生态环保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了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二是坚持把环境保护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力抓手,综合采取环保准入、污染治理、监管服务等措施,有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三是坚持把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有效保障环境安全。四是坚持把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作为生态环保的基本策略,突出抓好主要污染物减排、重点环境问题整治,推动面上工作的深入开展。五是坚持把强化责任作为生态环保的重要保障,严格落实政府管理主体责任和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强化考核激励和约束机制。六是坚持把制度创新作为推进环保事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支撑。
(二)面临的形势在新的历史时期,环境保护面临着加快发展的新机遇: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环保工作被摆到了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要走生态立省之路。县委提出了“生态富民、工业强县”两大发展战略,为从更高水平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指明了方向。
十二五时期,我县进入人均GDP由3000美元向7000美元迈进,经济社会处于转型发展极为关键的时期,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要素投入结构的全方位调整,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既为我县从源头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从根本上破解要素瓶颈制约和环境承载压力提供了机遇,也对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不断增强参与综合决策和宏观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此同时,我县环保工作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压力: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与经济发展方式难以迅速转变的现实压力将更加突出;环境负荷的加重和各类污染因子的叠加复杂,必将进一步增加污染治理的难度;经济发展和环境容量的矛盾、环境质量改善的过程性和群众对优良环境需求的即期性将长期存在。
综合判断形势,环境保护仍然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努力把我县环保工作推向全面加强污染治理、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全面加强执法监管、全面推进共建共享,以环保优化发展的新阶段。
二、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按照省委“八八战略”、“两创”总战略和市委“三市并举”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富民强县、幸福家园”为总目标,深入实施 “生态富民、工业强县”两大战略,以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保护环境、优化发展、维护权益为工作方针,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着力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持续改善城乡生态环境质量,全力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为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生态环境支撑。&&&&&&&&&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生态文明统领。准确把握“十二五”环保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是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目标指向,是新时期环境保护事业灵魂所在的观念,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着眼点,按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思路定位环保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环境保护作为生态文明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的作用,致力于构建可持续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是坚持环保优化发展。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综合运用标准引导、准入把关、监管倒逼、减排推动、整治促进、服务助推等手段,切实发挥环境保护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先导和倒逼作用,实现在优化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三是坚持成果惠及人民。秉持以人为本、环保为民的理念,把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作为环保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预防、保护和治理力度,城乡统筹、工农并促、水气齐抓、多业并举,切实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增加民生福祉。
四是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把改革创新作为环保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加快构建完善的环保制度体系、目标责任体系、执法监管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基础保障体系和公众参与体系,加快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环保工作机制和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全过程控制的环保工作格局。
(三)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
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生态县建设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重点区域和农村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国家级生态县创建成功。环境保护制度建设不断加强,环境监察和监测力量不断加强,基本形成环境安全保障体系。
2、规划指标
――环境质量指标。
水环境质量。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地表水控制断面水质满足Ⅰ~Ⅲ标准的比例大于95%;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大于95%;地表水跨界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大于85%。
大气环境质量。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的(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以上;酸雨的强度和发生频率有所下降;灰霾天气出现频率下降。
声环境质量。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小于55dB;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小于7OdB。
辐射环境质量和管理指标。环境辐射水平在天然本底涨落范围内;废放射源收贮率100%。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到2015年,全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0年减少12.7%(其中工业加生活减少13.4%)、12.8%(其中工业加生活减少12.7%)、9.3%和1.0%。
――污染防治指标。
水污染防治。重点污染源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5%以上;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 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以上;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乡镇辖区内70%的行政村建有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处理率大于80%。。
大气污染防治。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小于4.5千克/万元;重点污染源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达到95%。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100%;县城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行政村实现全覆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基本得到安全处置。
――生态环境指标。
国家级生态乡镇占全县乡镇总数比率达到80%以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5%以上;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国家级生态县创建成功。&&&
&――环境管理指标。
我县环境监察、监测能力通过国家标准化验收;建成县新水厂水源地自动监测站,完成空气自动监测站提升改造,完善水环境和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
表1  “十二五”环境保护指标
环境质量指标
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好溪、新建溪出境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比例
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
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
总量控制指标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 下降 )
吨 / 年 (%)
氨氮排放量 ( 下降 )
吨 / 年 (%)
≤399.66 (12.8%)
二氧化硫排放量 ( 下降 )
吨 / 年 (%)
氮氧化物排放量 ( 下降 )
吨 / 年 (%)
≤618.15 (1.0%)
污染防治指标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
危险废物、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
生态环境指标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森林覆盖率
国家级生态乡镇比例
三、重点任务(一)持续深化污染减排,促进增长方式转变1、强化污染物排放源头控制。
优化产业结构。健全完善环境与经济综合决策机制,合理配置环境容量资源,加快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生态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严格落实总量替代、排污许可、标准提升、规划环评等手段,综合运用差别电价、以奖促治、出口退税、排污权交易等措施,着力加大减排监测、预警、核查、考核力度,强化污染减排在结构调整、经济转型中的杠杆调节功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严格环境准入。全面实行空间准入、总量准入、项目准入“三位一体”,专家评价和公众评议“两评结合”的环境准入制度,强化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管。以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为基础,科学划分生态环境功能区划。根据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推进分区环境管理,实施差别化的环境准入和管理政策。深入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机制,从决策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深入实施项目审批与区域环境质量、产业结构调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污染减排绩效等挂钩的制度,继续实行以新代老、增产减污、总量削减替代等措施。严格执行各个行业环境准入指导意见,加强重污染项目准入管理。
节约能源资源。严格控制新增煤炭消费总量,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切实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推动建立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依法对重点污染企业以及使用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
2、强化重点领域水污染治理。
加强重点行业企业水污染整治。加强电镀、造纸、电子、门业、压延等重点行业废水处理,强化中水回用,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快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建设和提标改造,加强对纳管企业氨氮、总磷和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管控,推动重点污染行业工艺废水分质处理,强化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维管理。
提高城镇污水处理水平。加快推进缙云县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缙云第二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壶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和重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的建设。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新建、在建城市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脱氮除磷设施。鼓励城镇污水再生利用。
深化养殖污染整治。调整优化畜牧业布局,严格实行区域和总量双重控制,严格落实禁养区和限养区制度。大力推行农牧结合、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等畜禽养殖污染生态化治理模式。大力开展规模以下养殖户污染整治,因地制宜建设生态畜牧养殖小区,积极引导散养户向养殖小区集中。积极推行水产生态养殖模式,加强水产养殖污染治理。
3、强化大气污染物减排。
实施二氧化硫总量减排。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促进减排。积极推行清洁能源,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的增长。严格落实二氧化硫减排措施。严格控制中小型工业锅炉窑炉二氧化硫排放。
加强机动车氮氧化物控制。实施统一的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加速淘汰“黄标车”和低速载货车。实施严格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新车注册登记与全国同步执行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快建设机动车排气检测和监管体系,建立在用机动车检测与维修制度。
(二)着力改善环境质量,提升人民生活品质1、认真实施清洁水源行动。
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建设和管理。2012年底前,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范围的划定;2013年底前,完成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排污口清理,完成保护区标志牌和界桩的设置;2015年底前,完成合格规范饮用水源创建。加强饮用水源汇水区域点源、面源和流动源污染控制,强化工业污染源有毒有害物质管控。建设县城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开展水源地水质全指标分析工作,建立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质常规监测制度。提高蓝藻“水华”监测与防控能力,完善饮用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深化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实施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目标管理考核,加快完善流域区域水环境管理工作机制。制订实施新建溪和好溪流域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规划,稳步推进工业、城镇生活、农业农村污染源污染治理。严格控制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排放。
2、深入实施清洁空气行动。
加强颗粒物污染控制。严格控制工业烟粉尘排放,推广应用袋式或静电等高效除尘技术,确保稳定达标。淘汰污染严重的铸造冲天炉、单段煤气发生炉等工业炉窑,工业锅炉配置符合环保要求的除尘设施。加强对货物装卸、物料堆放中粉尘和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的污染控制。
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以溶剂、涂料使用类行业为重点,大力推进有机废气回收利用和治理。加强燃料油、有机溶剂输配和储存过程中的油气回收和挥发控制,完成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油气综合治理。全面开展有机废气治理,深入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控制,加快淘汰工艺落后的生产稀释剂、涂料、油墨、黏合剂的小化工企业。
实施城市蓝天工程。优化工业布局,严格禁止在城市市区及近郊建设废气高排放企业。积极推行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深化城市烟尘、机动车尾气、餐饮业油烟、洗染业废气治理,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废气污染整治。加强烟尘控制区建设。继续开展“烟尘控制区”建设,城郊结合部,铁路、高速公路以及国道、省道两侧1000米范围内的区域全面创建“烟尘控制区”。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完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管理体系和监督实施机制,加强二氧化碳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碳汇林业、现代服务业等低碳产业,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大力培育低碳生活理念和消费模式。到2015年,全县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3、扎实开展清洁土壤行动。
开展土壤污染调查和评价的基础性工作,完善土壤常规监测体系,建立以保障农产品安全为重点的优先修复污染土壤清单,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方案。实行土壤污染环境风险评估和修复制度。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治理示范工程,在受高浓度、高风险的重金属污染、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区域,开展治理与修复。污染企业用地到期或功能调整前,要进行回顾性评估,禁止未经评估的场地进入流转和二次开发环节。
(三)强化污染综合整治,防范环境安全风险1、加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
抓好重点治理。以电镀生产企业及酸洗表面处理企业,指各种金属的电镀、电解、电铸、化学镀、热浸镀、刷镀、印制版电镀等所有表面处理镀金属的企业以及铝氧化、金属酸洗表面处理等企业(包括生产车间、生产线、加工点等)为防控重点,进行专项整治。
提高治理水平。大力推进重金属排放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着力推动冶炼、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等行业的技术革新,降低重金属生产原料用量,提高重金属物质回收率。加快实施重金属排放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升级改造,规范企业排污口、物料堆放、废渣场,鼓励企业对重金属污染物进行深度处理。加强含重金属危险废物安全处置设施的建设,规范处置利用行为,防止二次污染。
完善监管体系。严格涉重金属行业环境准入,实行涉重金属产业准入公告,加强涉重金属建设项目环境风险影响评价。建立重金属污染健康危害监测评估制度,加强重金属排放企业周边区域环境监测,开展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加强重金属污染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完善环境应急预案。
2、加大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力度。
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强化危险废物产生、转移、利用、处置全过程监管,完善危险废物台账管理制度,严格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行业环境准入,规范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行为,健全危险废物区域监管联动和应急保障机制。2015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危险废物回收、利用和处置体系,基本消除危险废物环境安全隐患。
加强生活垃圾和工业固废无害化处置。继续加快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步伐,加快完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统筹规划城市和农村的垃圾处理,合理布局垃圾处理设施和规模,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或无害化处理设施改造进程,切实治理填埋场渗滤液污染。到2015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加强污泥无害化处置。加快推进县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设施改造建设,全面开展工业企业污泥规范化处置。到2015年,完成县污水处理厂和电镀类、造纸等重点行业企业污泥处置设施改造建设,县城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重点企业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建立完善污泥处置的政策激励和引导机制,将污泥处置费用纳入污水处理成本,保障污泥处置设施的长期稳定运行。
3、强化放射源和电磁辐射监管。
加强放射源长效监管。完善放射源、射线装置和开放性同位素应用分级监管,严格放射性物品管理和监督,切实加强对使用放射源单位和金属熔炼企业的监管。闲置、废旧放射源和普通放射性废物收贮率达到100%。
加强电磁辐射环境监管。加强广播电视、移动通信、高压输变电等伴有电磁辐射基础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与环保“三同时”竣工验收,严格环境监管。全面开展电磁辐射污染源电磁环境监测申报工作,妥善解决已建成辐射项目的电磁辐射环境污染问题。
4、加强危险化学品风险防范。
加强危险化学品全过程监管。开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运输、存储情况及环境风险隐患调查,严格实施重点环境管理类危险化学品使用、转移登记制度,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存储、运输及销毁过程中的环境风险管理,加强对涉有毒有害化学品企业、实验室的环境监管。完善危险化学品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削减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加强重点环境管理类危险化学品生产和使用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淘汰技术落后、环境风险高的工艺和产品,鼓励采用无毒或低毒化学原料替代技术。加大有毒有害污染物治理力度,加快改造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污染治理设施。加强有毒有害化学品废弃物和污染场地的协同管理与处置。
(四)加强生态建设保护,构建美好生态家园1、优化城镇环境。
加强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优化城镇功能布局,统筹规划城镇环保基础设施,促进城镇空间布局和生态环保相协调。加快推进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向郊区延伸,实现城郊一体、统筹管理。大力实施城市河道截污、配水和生态修复,营造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水景风貌。强化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营造整洁、规范、有序的市容市貌。
加强城镇人居环境建设。加强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实现空间拓展与自然人文要素相结合,彰显城市特色和魅力。结合园林城镇创建,完善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加强开放性城镇生态休闲绿地和居住区绿地建设,提高城镇绿化水平。积极发展绿色建筑,着力抓好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试点示范。
加强城镇噪声污染防治。完善城市声环境功能区划,着力推进城市噪声达标区建设。加大工业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商业噪声、餐饮娱乐噪声污染整治,严格广场群众性文体活动和施工工地噪声管理。到2015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小于55分贝,各类噪声功能区达到标准要求。
2、推进农村环境保护。
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美丽乡村”行动为载体,深入实施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着力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扩面提升,认真落实“以奖促治”和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各项措施。加快编制路网、管网、林网、垃圾处理网、污水处理网一体化整治建设规划,深入开展沿路、沿河、沿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生态敏感地区村庄整治,扎实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加强农村生活污染治理。积极推行分散处理和集中处理相结合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式,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体系,统筹布局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和收运系统,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到2015年,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乡镇辖区内70%的行政村建有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处理率大于80%。进一步加强农家乐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到2015年,农家乐餐饮污水治理率达到80%。
加强农村工矿污染防治。加快农村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严格工业项目环境准入,严防重污染产业和落后产能向农村转移。深化农村低、小、散污染企业和专业村、块状区域污染整治,推进污染物集中治理。到2015年,农村存在的突出工业污染问题基本得到解决,重点工业污染源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农村工矿污染信访投诉量明显下降。
强化化肥农药污染防治。积极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和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大力推广使用配方肥、专用肥、掺混肥等高效肥,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大力推广运用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引导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积极防治秸秆、地膜、农药(兽药)包装物等农田废弃物污染。
3、推进生态屏障建设。
加强生态保护分区管理和分类指导。依据主体功能区划,完善生态功能区划体系。按照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实行差别化的空间环境准入和分类管理政策。
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区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着力提高管护能力和建设水平。探索建立大洋山自然保护区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加强野生动植物的监测管理和保护。开展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重点抓好新建溪、好溪、永安溪等主要流域的生态保护。
加强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小流域、坡耕地及林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整治,加快推进废弃矿山特别是露天开采矿山边坡整治和复垦、复绿及景观修复工作。到2015年,全县需治理与修复的废弃矿山治理率达到95%以上。
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监管。按照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则,加大水、土地、矿产、森林等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力度,有效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合理进行上下游、地表地下水调配,有效保护水资源。优化用地空间布局,严格保护耕地和生态用地,合理开发低丘缓坡,提高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加快矿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减少矿山数量,促进规模化开采、集约化经营。积极开展“森林缙云”建设,建立健全全社会植树造林长效机制。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大力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加强中幼林抚育、低效林改造、林相改造,提高林分质量。
4、开展各类生态创建。
推进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为目标,以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为抓手,以实施“十大工程”为载体,充分发挥区域经济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广泛宣传、倡导生态文明,提高全民生态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改善全县城乡居民人居环境质量。力争到2013年全县80%以上的乡(镇)达到国家级生态乡镇的要求,全县基本符合国家级生态县要求,2014年通过国家级生态县验收并获命名。
深化绿色系列创建活动。加快创建绿色机关,深化绿色企业(环境友好型企业)、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医院、绿色饭店、绿色家庭等“绿色系列”建设。加强生态环境教育示范基地建设,拓展环境宣传教育场所和公众参与平台。
(五)注重环保能力建设,完善技术支撑体系1、完善环境监测监控体系。
加强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完成县新水厂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和完善缙磐交接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加强两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运行管理。完成县城两个空气自动监测站改建扩项,加强运行管理,加快实施大气复合污染物立体监测网络工程,扎实推进空气环境质量评价。开展土壤常规监测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常规监测,加强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定期公布农村环境状况。
加强污染源监控体系建设。继续推进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加快建立省市县三级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加强对自动监控系统及仪器设备的运维巡检和更新改造,充分发挥设施效用。加强污染源监控中心建设,加快建立省市县三级应急预警监测联动机制。着力拓展监测因子,重点加强对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监测监控。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处置设施、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源)监控系统建设。
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以环境监测机构常规监测能力和应急监测能力为重点,加快推进环境监测机构标准化建设。到2015年,县环境保护监测站达到国家化标准建设要求。
2、完善环境执法与应急体系。
加强环境执法监察能力建设。以环境监察机构现场执法和机动能力为重点,加快推进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到2015年,县环境监察大队通过国家环境监察标准建设验收,达到标准化建设二级标准要求。
加强环境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全面开展环境风险调查评估,加强重点风险源、重要和敏感区域环境监管,建立全防全控防范体系。健全环境风险防范、应急预案、应急响应和恢复评估机制,加强应急仪器设备、物资储备和信息传输系统建设。积极开展多部门联动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制订完善分区分行业的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到201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应急预警监控网络和指挥信息调度平台。
加强环境信访工作。拓展环境信访举报和响应途径,完善信访处理信息系统,建立突出环境信访问题预警平台。加大环境信访调处力度,深化环境污染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排查化解工作,减少越级信访和重复信访。完善环境信访工作督查机制,加大对重点敏感信访案件的督查督办力度。完善信访公众参与机制,加大信访处理过程公开力度。
3、推进环保信息化建设。
建设环境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和辅助决策平台。完善环境在线监测系统、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和环境信息综合分析系统,提高环境信息综合管理能力。建立环保辅助决策平台和核与辐射应急辅助决策平台,提高环境行政管理、应急指挥、快速反应能力。
建设环境互动服务平台和环境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推进环境信息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建设,努力实现环境信息资源整合集成。以电子政务综合平台为依托,建立完善环境信息资源服务平台。以环保政务网站为门户,为企业和公众提供“一站式”环境信息服务。不断健全环境信息化技术支持和运维规范制度,大力推进环境信息化运维管控体系建设。加强涉密数据安全管理,强化人员保密意识教育,有效保障环境信息安全。省市县三级管理信息系统“三位一体”的高水平监控体系。
4、推进环保队伍和人才建设。
加强环保管理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环保机构,在重点乡镇和工业园区设立分局、环保所、监察中队等环保派出机构。着力提高环保管理队伍综合素质,深入推进环保系统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努力打造一只政治过硬、作风正派、业务精通、结构合理的环保管理队伍。
加强环保人才培养。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强化对各类人才的培训和再教育。人才实行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大力培养和引进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重点引进具有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能力、具备循环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相关学科知识的人才。
四、重点工程根据规划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十二五”期间实施节能减排工程、清洁水源工程、清洁空气工程、清洁土壤工程、综合整治工程、生态保护工程、辐射保护工程、安全保障工程等八大重点工程。
(一)节能减排工程开展造纸、钢铁、电镀、电子、门业等废水排放重点行业提标改造、深度治理和中水回用,扩建缙云县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扩建缙云第二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新建壶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和重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推进重点行业二氧化硫及其他有害气体综合治理,推进燃煤、燃油锅炉和炉窑的提升改造,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天然气,使用节能二段式煤气发生炉替代小型燃煤燃油锅炉和炉窑。实施畜禽养殖减排工程,全面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到2015年,全面实现生猪存栏50头以上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推进机动车尾气检测线建设,实施机动车尾气减排工程。
(二)清洁水源工程实施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治理、排污口拆除、截污及隔离设施建设、标志设置等工程。建设县城饮用水源水质自动监测站,开展水源地水质全分析。开展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工程,编制农村饮用水源建设规划,划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开展农村饮用水源地的水土保持和水环境监测工作。推进黄村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基础设施建设。
(三)清洁空气工程继续开展县城烟控区扩建工程,城郊结合部,铁路、高速公路以及国道、省道两侧1000米范围内的区域全面创建“烟尘控制区”。实施喷漆、制鞋、印刷、电子、加油站等企业挥发性污染物治理工程。开展城市扬尘污染防治,城区餐饮业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实施农村秸秆焚烧和综合利用工程。推进县城空气自动监测站提升改造工作,完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建成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网络。
(四)清洁土壤工程编制清洁土壤行动方案,开展土壤污染调查、监测和评价。建立主要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制度。实施典型区域、典型类型污染土壤治理修复试点工程。
(五)综合整治工程继续实施好溪、新建溪流域污染综合整治和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工作。全面实施电镀行业污染整治工程。建成缙云生活垃圾填埋场(一期)工程,加快启动缙云生活垃圾填埋场(二期)工程、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中心等项目建设。
(六)辐射安全工程制订辐射环境管理有关制度,建立辐射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开展“放心熔炼企业”和“放心放射源单位”创建工作,构建和谐的辐射安全环境。
(七)生态保护工程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工程、交通干线绿色走廊工程、生态河道修复和保护工程、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三乱四沿”治理工程、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以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完善农村环境管理体制,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行动计划”的实施,深化农村生态示范创建活动。切实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工程、农村生活垃圾收集中转站、测土施肥技术推广、农村农业生态示范工程等项目建设,力争通过三年努力,确保全县生态环境综合质量明显提高,全县80%的乡镇达到国家级生态乡镇。
(八)安全保障工程加快推进环境监测站和环境监察大队的标准化建设,加强环境监测执法业务用房、环保派出机构执法装备建设,完善重点污染源和敏感区域环境质量在线监测监控系统,提高环境应急保障能力。实施数字环保信息化建设,建成环境质量、污染源和环境管理“三位一体”的信息化管控体系。加强气象、地质灾害预警服务体系与危险废物处置、核辐射安全应急保障体系以及动植物疫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形成比较完善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和重大生物灾害的防控体系。
五、保障措施(一)强化责任落实各乡镇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把生态环保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和重点任务,切实加强对生态环保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要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建立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生态环保工作考核机制。建立健全生态建设和污染减排绩效评价机制,逐步将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损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纳入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范围。
(二)加强环境法治强化经济处罚、停产整治、媒体曝光、挂牌督办、区域限批、荣誉摘牌等措施,增强环境司法保障,提高环境执法效能。规范环保行政许可、现场执法检查、排污收费、行政处罚等行为,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工作,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和稽查制度。
(三)完善经济政策继续把环保信用作为企业资信评价的重要依据,完善绿色信贷政策,严格信贷环保要求。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积极开展面源削减与点源削减的抵扣交易。
(四)发展环保产业加强规划统筹、政策扶持和管理服务,加快培育环保产业。积极推进技术研发、环保咨询、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环境监测等环保服务业发展,着力提升环保服务业质量和水平。加强环保产业市场监管,提高环保市场规范化水平。
(五)加大资金投入政府要把环境保护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建设、农村环境保护、环保试点示范和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的投入。严格预算执行管理,加强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和项目后续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完善多元化的环保投融资机制,制订有利于环保投资的激励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BOT等不同形式参与生态环保事业。
(六)加强宣传教育依托各类环境教育基地和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载体,广泛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生态环保意识,弘扬生态文明理念。继续将生态环保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教学计划,继续开展企业生态环保专题教育,提高广大青少年、公务人员、企业人员对加强生态环保、建设生态文明重要性的认识。认真组织“浙江生态日”和世界环境日、地球日、世界水日纪念活动,强化全民生态环保责任感,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生态环保工作的良好氛围。
(七)深化公众参与严格落实环境质量公报、污染物减排结果发布和企业环境信息公开、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公告等制度,确保环境信息及时公开。积极运用环保听证、社会公示、环境信访和有奖举报、市民检查团、环保义务监督员、“12369”环保热线等措施,推动公众参与和监督环保工作。加强环境舆情动态监测、分析和跟踪,完善舆情反应机制,加强和改进舆论引导。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机制,提高环境影响评价民主化、科学化水平。(缙云县发展和改革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环保的征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