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顶扇马达绕线机杭奥士玛坏了怎么绕线圈啊?

UCB风扇马达定子线圈怎么绕啊?_百度知道
UCB风扇马达定子线圈怎么绕啊?
我想把usb风扇里的马达线圈换粗一点的漆包线 可是定子上有四个线圈 平常的马达不是三个就是六个 现在不知道该怎么绕了 求各位大侠来帮帮忙 跪求 !!!!!!!!!!
我有更好的答案
拿两条线从第一槽绕到第四,到了第四俩条线绕在一起减掉一个把第四绕完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马达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共找到260个相关产品>
[江苏常州]&
报价:面议
分类:同步电动机
品牌:其他
[江苏常州]&
报价:面议
分类:变频器
品牌:其他
[江苏徐州]&
报价:面议
品牌:金泰泵业
[广东深圳]&
报价:39.00元
品牌/型号:Midea/美的/FD-40
分类:其他电动机
报价:76.88元
品牌/型号:Midea/美的/FD-40
分类:其他电动机
报价:30.00元
品牌/型号:钊洪/型号Ld400-1
分类:其他电动机
[广东佛山]&
报价:56.00元
品牌/型号:九洋王/FD-40
分类:电风扇/电扇
报价:面议
品牌/型号:孟搏/YLDS-36
分类:其他电动机
报价:面议
品牌/型号:召歌/宿舍、餐馆等
分类:排气扇、换气扇
报价:面议
品牌/型号:全铜线 大号美的/
分类:电风扇/电扇
报价:2700.00元
品牌/型号:fengqingyang/FW-
分类:其他电动机
[广东中山]&
报价:25.00元
品牌/型号:BOSCH/博世/7420
分类:微电机
报价:35.00元
品牌/型号:金甸/YYS-55
分类:电风扇/电扇
报价:139.00元
品牌/型号:远东/FD40-F2
分类:电风扇/电扇
[广东佛山]&
报价:300.00元
品牌/型号:和浦/FE-40 ——
分类:工业风扇
报价:100.00元
品牌/型号:嵊州亚尔电机厂/0
分类:其他电动机
[广东东莞]&
报价:35.00元
品牌/型号:多种/各种
分类:组合工具套装、工
[广东中山]&
报价:96.00元
品牌/型号:古岛/FB40-D-B
分类:电风扇/电扇
报价:35.00元
品牌/型号:美的/FD-40
分类:其他电动机
报价:126.00元
品牌/型号:华生/FD40-1-1
分类:电风扇/电扇
楼顶扇电机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
马可波罗网为您找到关于楼顶扇电机的结果有260条,页面包含的信息数据有:楼顶扇电机价格、楼顶扇电机批发、楼顶扇电机采购、楼顶扇电机图片还有产品的详细参数,实时报价,价格行情,优质批发/供应等信息
按排行字母分类:楼顶扇电机线圈5线,其中1条是地线,怎么接?线圈有一个RH130的小东西是什么?谢谢_百度知道
楼顶扇电机线圈5线,其中1条是地线,怎么接?线圈有一个RH130的小东西是什么?谢谢
我有更好的答案
因为任凭伸手也够不着楼顶扇,不会产生触电意外,接地线可以忽视,随便套在哪个安装的螺丝上就可以了。线圈上面那个“RH130”是130度不可逆的熔断器,万一过热烧了可以短接,短接前将两端轴承加上点稠些的油(过稀了会很快就挥发)。
除开地线,那4根是什么线,怎么接
有没有接错?熔断器只有一端有引出线,另一端连接绕组公共端(漆包线),而且熔断器是包扎在绕组表面(紧贴着的)。调速风扇一般都有三个速度,除了接地线还有五根引线:1-主相端、2-快、3-中、4-慢、5-与主相连接1.2μF电容器的启动绕组(副相)端。照片中六个焊片怎么只有四根引线?
这是坏了的美的楼顶扇,我想研究看看,拆开就这样,不知之前有没有人动过,还是谢谢你的解答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楼顶扇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电机绕线贴(Rcgroups/modisc)
原帖由 心在中天 于
15:54 发表
:em26: 有道理,前阵子有一关于单线与多线的讨论帖& &
绕线的原则之一就是:可能的话,尽量选粗线。呵呵。
厂家用多股,主要原因是为了方便,一方面是绕线难度不大,另一方面是通过改变每股根数、圈数而保持槽满率,绕出多种Kv,只需要准备几种尺寸的细线就行了。
我选0.64mm也是经过几次尝试,首先线径大于等于1.0mm,那就很难把线拉直了,用力过猛可能会损伤定子绝缘层。需要工具辅助把线搞平。0.8mm的线其实很理想,又不是很硬,有有那么粗,槽满率可以绕到与单粗线相近。可惜我买不到高温的0.8mm的线。。。悲剧。于是我现在都是用0.64mm的线,QZY-2-180,实际耐温还是很不错的,之前拆一个我用这个线绕过的电机,加热到300度以上,线本身看起来没咋反应。0.64mm绕的号的话,槽满率还是很高的。
以下是一些Powercroco的单粗美图
总而言之,有条件有能力者,最求终极目标的人,应该用单根粗线去绕,用细线是不得已而为之。
[ 本帖最后由 modisc 于
17:04 编辑 ]
(27.42 KB, 下载次数: 29)
17:03 上传
(24.77 KB, 下载次数: 29)
17:03 上传
(34.48 KB, 下载次数: 29)
17:03 上传
(28 KB, 下载次数: 28)
17:03 上传
(37.49 KB, 下载次数: 28)
17:03 上传
(22.39 KB, 下载次数: 29)
17:03 上传
原帖由 keke899 于
17:58 发表
细线槽满率不会比单线的差,除非你用到了漆皮较厚的线材 ,单线好处是确实要比细线整齐,因此除了槽满率外,它的使用长度可以比多线短,这是造成性能更优的原因。但没有绝对,这要看绕线者的功力跟线材的选择了
不考虑绕线技术的话,一般来说,细线是远不及粗线的槽满率的。例子太多了。这里有个别的论坛上发表的一个比较极端的:Turnigy 80100尺寸的电机(估计是7050定子尺寸)
这个turnigy和EMP牌子的电机一样的,我自己搞过两个5340定子尺寸的,原厂绕线已经十分紧密了。
RE-WINDING
This motor origanly was an 8 turn/delta & will become a 6turn/wye with 2x 14g wire.
Just to over veiw the changes:
(all #s taken from &Drive Calculator&)
parameters----------Stock-------rewind
coper cross section--18.9--------25.0
R (mohms)------------30.1-------13.5
Delta R ---------------20.1--------9.0
WYE R-----------------60.2-------27.0
COPPER GRAMS-----254.5------357.7
原帖由 江南羽虎 于
21:42 发表
这是一个实用技术的好帖子,谢谢楼主,先收藏了,我有一个原装的亚拓450XL电机烧了线圈,觉得做工很精细丢了可惜,但又不会修,楼主要是能帮忙修理就好了,会适当给些报酬的。
新款亚拓可能是0.2mm矽钢片的定子,还是值得搞一下。
这个不是钱的问题,我绕的电机都是自己收藏备用的,如果是同城,我可以免费当你面帮你搞。这个小尺寸的定子不好拆,敲定子底座的时候怕会把定子搞坏;而且原厂轴承一般卡的很紧,敲出来以后基本是要换新轴承的。我只能提供给你技术支持了,呵呵。万一如果你自己能把定子取下来,把定子快递给我,我可以帮你绕好线再寄回给你,你出运费就行了,其他还得你自己弄,比如把定子粘回去,换轴承等。
原帖由 keke899 于
08:52 发表
单线,很大程度上只能出现在低KV大外转电机,那些绕线圈数较多的电机上,本来圈数就多上线并不困难,如果再选用细线绕,那备线的功夫可就远远大于绕线的功夫。 再看图,左边的细线看样子绕得很不均匀,如果是一个功夫 ...
这个内转绕的不错啊,呵呵。具体是多粗的线,多少股?
原帖由 keke899 于
08:52 发表
单线,很大程度上只能出现在低KV大外转电机,那些绕线圈数较多的电机上,本来圈数就多上线并不困难,如果再选用细线绕,那备线的功夫可就远远大于绕线的功夫。 再看图,左边的细线看样子绕得很不均匀,如果是一个功夫 ...
我主要是实在找不到那个网页了,有个网页从理论上证实单根粗线比多根细线截面积要大的。
我不知道你是如何计算铜截面积的,我一般是参考这个,和
如果确实有12mm^2,那么也顶多相当于是3根2.2至2.3mm的线。如果单纯用铜线直径,π(d/2)^2一下算截面积,那样多算很多的,呵呵。
不过内转子一般转速很高,需要考虑skin effect,用单根粗线的确实很少。目前也就看到蝎子新出的内转子标称是用单根粗线绕的,还没看过内部图。从绕线难度看,本身内转子用粗线绕就不太现实,得塞进去了靠硬扯,呵呵。关于不同线径skin effect的参考数值,可以看这里:
(104.06 KB, 下载次数: 16)
10:20 上传
原帖由 keke899 于
10:59 发表
我绕过一个天蝎内转,得出了它为什么用单线不用细线的原因,定子结构决定,用细线绕不出较高的槽满率,要高的槽满率细线得从齿间压进,由于定子齿的形状决定了细线很难从齿间压进。为了保证槽满率只能用单线直接穿 ...
粗线和多股细线,光追求性能,不考虑成本和绕线难度的话:在不超过skin effect的频率极限范围内,粗线永远是比细线好的。这里我更正一下措辞哈:确切说应该是指比较粗的线,有时候可能是2股一起绕,或者3股。多股细线有点李兹线的味道(Litz),指的是很多股很细的线,好比蝎子那种30根0.29mm一股。原因太多了,前面帖子已经谈过。
要看实例的话,直接看Powercroco的电机好了,你可以直接问他为什么他绕的都用粗线,咋不用多根细线,呵呵。因为条件技术允许的话,都是拿粗线绕的。
我用多根0.64mm的线绕,也解释过了,一个方便调Kv,二个我饶不了单粗线,难度太大,也难找合适的粗线。所以用了这个比较折中的线径。
大多厂家是不太可能拿单根粗线去给你绕的,人力物力都不允许。除非某些很贵的电机才见得到单根粗线的。
关于槽满率,我觉得你的计算有问题,至少你发的内转子那个计算肯定有问题了。我建议应该参考来计算。
另外多股细线还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容易烧。而且往往就是烧某一处的几根线,估计是因为那一处因为某种原因(比如拉扯,断线)电阻变大,峰值电流一下超过极限了就烧。单根粗线就不会发生这个问题了,基本上不太可能烧了。要烧也是烧一片,或者一整条;这也反过来提示单根粗线的电机如果不是刻意超负荷,实在是难烧掉。
其实内转子外转子在这方面一样的,没区别。只是内转子更难绕一点。考虑到内转子电机往往Kv高,圈数很少,很多都是1T,2T之类的,比如Neu的电机:。1912-1Y,那就是1圈,星型接法。。。这种圈数当然拿粗线是不太可能绕的成的。高速电机还可能需要考虑skin effect。
所以之所以用多根细线,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并不是因为多根细线有优势。
Cobra 4130 重绕线。12N14P的dLRK Parallel DD 绕线法/zip-zag绕线技术
原电机数据:
Cobra C-4130/12 Motor Specifications
Stator Diameter ................................... 41.0 mm (1.614 in)
Stator Thickness .................................. 30.0 mm (1.181 in)
No. of Stator Arms ....................................................... 12
No. of Magnet Poles ...................................................... 14
Motor Wind .................................................. 12 Turn Delta
Motor Kv .................................................... 540 RPM / Volt
No-Load Current (Io) ........................ 1.85 Amps @ 20 Volts
Motor Resistance (Rm) Per Phase ..................... 0.029 Ohms
Motor Resistance (Rm) Phase to Phase ............. 0.019 Ohms
Max Continuous Current ....................................... 65 Amps
Max Continuous Power on 5S Li-Po .................... 1200 Watts
Max Continuous Power on 6S Li-Po .................... 1440 Watts
Max Continuous Power on 8S Li-Po .................... 1920 Watts
Weight .............................................. 398 Grams (14.04 oz)
Outside Diameter .................................. 49.8 mm (1.961 in)
Shaft Diameter ..................................... 6.00 mm (0.236 in)
Body Length ......................................... 61.8 mm (2.433 in)
Overall Shaft Length .............................. 84.5 mm (3.327 in)
绕线数据:2股0.64mm,32 turns 每齿槽间隙。单齿槽单方向绕线。20V空载电流1.45A。其他还没测试,新买的轴承还没到。
接线方法:dLRK half parallel delta:
该绕线得出的Kv相当于4股0.64mm,16T,dLRK delta接线。
槽满率计算:(线径和相应截面积参考这里:)
原电机:9股0.36mm,12T每齿槽间隙。每齿槽间隙铜截面积:9 X 12 X 0.102mm^2 = 11.016mm^2
重绕后:2股0.64mm,32T每齿槽间隙。每齿槽间隙铜截面积:2 X 32 X 0.326mm^2 = 20.864mm^2
增多89.4%。。。这个数字有点假。。。哎
绕线方法是每个齿槽一股线,同方向绕。这样得出24个线头。然后按照dLRK half parallel delta进行接线。
绕线时不是绕完一个再绕下一个。比如每个齿槽上共16圈。
1,先在每个齿槽上绕两层,共11圈。
2,然后每间隔一个齿槽绕4圈。比如1,3,5,7,9,11,绕四圈。
3,然后再在2,4,6,8,10,12上绕四圈
4,最后按顺序绕完每个齿槽最后一圈,一个压一个,这样前一个齿槽上的出口线头都被后一个齿槽压在里面,可确保线不容易松动。
该方法比较类似单根粗线的zip-zag绕法,即最后一圈是一个压一个的绕。
[ 本帖最后由 modisc 于
21:21 编辑 ]
(42.41 KB, 下载次数: 15)
20:57 上传
先在每个齿槽上绕两层,共11圈
(42.41 KB, 下载次数: 14)
20:57 上传
先在每个齿槽上绕两层,共11圈
(42.64 KB, 下载次数: 14)
20:57 上传
比如1,3,5,7,9,11,绕四圈
(38.11 KB, 下载次数: 13)
20:57 上传
2,4,6,8,10,12上绕四圈
(38.67 KB, 下载次数: 14)
20:57 上传
最后按顺序绕完每个齿槽最后一圈。环氧树脂固定线
(39.26 KB, 下载次数: 13)
20:57 上传
按照dLRK half parallel delta接好24个线头。
原帖由 cbr7650 于
00:37 发表
这个绿色的是什么漆,绝缘漆吗?
是绝缘漆。好像是粉末喷漆,具体不太懂。
一般大多数电机的定子都已经这样做好了绝缘处理,裸定子的我只见过蝎子的,裸定子很麻烦,要自己用绝缘纸。
这玩意耐高温(我取定子时加热到过350度,漆本身一点反应都没有,铁芯倒是有点变色了,得用WD-40或者用指甲油刷一下,防止生锈),机械强度比较大,只要不是刻意用尖锐物去刮,一般不会掉。能耐受绕线时比较大的挤压力。
蝎子4025的裸定子:注意定子齿槽头部形状,据说能更好的聚磁。但是本人亲自体验过:蝎子40XX的定子,齿槽间隙中顶多塞下50根0.64mm的线。但是AXI,cobra,pulso还有国内仿的许多牌子,41XX的定子,最多能塞下66-68根0.64mm的线。
[ 本帖最后由 modisc 于
07:09 编辑 ]
原帖由 VTOL 于
11:10 发表
关于这个说法有待商榷!
绕了这么多电机,从槽满率来看,的确用多股0.64mm的线可以实现非常高的槽满率,与单根粗线在这个方面是可以媲美的。并且可以负责任的说,我用0.64mm的线比用0.4mm以下的多股线绕线,槽满率是绝对要高的,不管你绕0.4mm以下的线有多整齐。这有几点原因:1)0.64mm的线已经算比较软,可以比较完美的压平。2)粗线和细线的截面,排列在同一个局限的面积内,粗线的总面积肯定是要大于细线的,这是也是因为细线不可能都排列的像蜂巢那样完美。这个可以自己作图看看。
但是必须承认的是,与单根线相比,多股细线的散热情况肯定是要差蛮多的。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其他的可能还是有待讨论,因具体情况而异。
关于铁损和电机效率计算
关于铁损和什么因素相关的问题已有人做出了试验,感谢来自rcgroups的Bruce Abbott:原帖地址:Yes. That is why high Kv outrunners designed for helis and EDF have fewer magnets.
To see exactly what affect changing from 14 to 10 magnets on the same 12n stator would do, I ran a Himodel 00Kv outrunner with no load, both stock (14p) and with a rotor from the 2700Kv (10p) version. The results were:-
14p: 7.0V, 1.85A, 13.0W, 14250rpm
10p: 7.0V, 2.03A, 14.2W, 18271rpm
14p: 9.0V, 2.20A, 19.8W, 18256rpm (raised voltage to get same rpm)
Using the the 10p rotor reduced no-load power consumption (at the same rpm) by 28%.
可以看出铁损和电子转速相关,实际转速相同的两个除磁极数以外、其余均相同的电机,磁极数高的电机铁损高,因为其电子转速高。
关于“当铜损=铁损时,电机效率达最高”也得以多方证实,感谢本论坛的和rcgroups的Bruce Abbott
如此一来,便可以在实际操作之前,估算出某电机在某电压下,达到最大效率的电流值,具体方法是:
1,某电压下,如20V,驱动电机,空载,测出该电压下的空载电流,比如是2A,那么铁损大约就是20V X 2A = 40W
2,估算电机的电阻Rm
3,根据铁损 = 40W = I^2 X Rm,计算出I的数值。这便是理论上估计出的最大效率电流值。
关于电机的Rm,除了用专门工具测量和计算外,可以通过参考天蝎星的电机数据来进行推算。天蝎星电机各个型号都将Rm值标明的很清楚,包括绕线圈数和所使用的线。通过参考与你的电机尺寸相近的天蝎星电机的Rm值,再通过比较铜线截面积和长度(圈数),可估算出你的电机的Rm值。
举例:我自己绕的pulso 4120(定子尺寸)电机,4股0.64mm,16T,△接线。铜线截面积为4 X 0.326mm^2
同天蝎星S4020 16T比较(同为△接线)。铜截面积为:18 X 0.0509mm^2,Rm = 0.030 Ohms
天蝎星S4020-16T的数据如下:
Stator Diameter40.0 mm (1.575 in)Stator Thickness20.0 mm (0.787 in)No. of Stator Arms12Magnet Poles14Motor Wind16 Turn DeltaMotor Wire18-Strand 0.25mmMotor Kv415 RPM / VoltNo-Load Current (Io) @ 10 v0.94 AmpsMotor Resistance (Rm)0.030 OhmsMax Continuous Current70 AmpsMax Continuous Power1500 WattsWeight304 Grams (10.72 oz)Outside Diameter48.9 mm (1.925 in)Shaft Diameter5.98 mm (0.235 in)Body Length46.15 mm (1.816 in)Overall Shaft Length78.40 mm (3.086 in)Max Lipo Cell6sMotor Timing5degDrive Frequency8kHz
由于两电机都是16T delta,因此我的电机的Rm*近似为0.030 X (18 X 0.0509) / (4 X 0.326) = 0.021 Ohms (假设都是用的一样的铜材料)。
我的pulso .64mm 16T delta在20V下空载电流约1.50A。于是20V下最大效率电流为1.5X20/0.021的平方根,约为37.8A。
原帖由 keke899 于
14:04 发表
铁耗的本质是交变磁场已引起而不是电子换向决定,只要轴是转的就会有铁耗,虽然他们是同步,但要搞清楚主与次的关系。 其他也算跟楼主保持一致:em00:
那数据不是我测出的,是rcgroups上一模友测试的。
原帖由 keke899 于
14:41 发表
另外楼主计算最佳效率电流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因为20V电压带载后转速会下降,负载不同转速下降不同,铁耗也不同,伴随的电流也不同,要算的也只能是实际效率。
RPM = Kv * (V - Vloss)
Vloss = Iin * Rm
转速下降的不会很多。比如一个Kv500的电机,Rm为0.02 Ohms,20V,带负载运作,电流50A,
空载20V转速10000rpm,此时的转速为500 x (20 - 0.02 x 50) = 9500rpm。转速才降低5%。
这样对最佳效率的计算,是为了在绕电机之前,或实际应用之前,得出一个某电压下最佳效率的大概电流范围。比如我绕的pulso4120,16T, kv510,带两根12X7劲旋风电动木浆拼接成的四叶桨,6S下电流大约60A。而通过上述对最佳效率的估算,最高效率电流大约在37A。如此一来就有一个大概的概念。当然,多数情况下电机不会在最佳效率电流范围内工作(有时可能很有用,比如四轴飞行器悬停时,应该最好做到在最佳效率范围内)。
这些都是给大家一个概念,大概知道自己的电机是在什么状况下运转,这样有助于了解该动力系统的潜力、缺 陷和应该如何改进的方向。
许多情况下都是买来某尺寸或某Kv的电机,发现不合适,或效率太低;或者遵循厂家数据指示选购动力系统可以得到不错的效果,但还有提升空间;或者是自己想通过重绕线和配桨而找到更合适更匹配的动力系统。这个时候,预先了解一下这些知识是很有意义的。虽然我不太搞航模,只是比较偏爱这些风动动力系统,但是在这段学习过程还是觉得受益匪浅。这些也不过是我这几天看rcgroups和本论坛某些帖子得到的启发,感觉很多问题都变得清晰了。特别感谢和rcgroups上对概念的提出和解释以及测试结果。
原帖由 keke899 于
15:07 发表
。。。那你就把20改成19好了,呵呵。。。电池电压因负载电流太大降低,那是电池的因素。。。我只是打个比方20V。
我这么说吧,比如一个旧的6S的锂电,充满电快25V了,负载测试,电流60A,实际电压将到了20V。
这么说理解了吧,呵呵。。。讨论嘛,还是不要转牛角尖比较好,什么都那么执着就不是讨论了。我也是在这里有根有据的提出观点,有异议的我也希望能好好讨论一下,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但是转牛角尖就学不到啥了,浪费文笔。
原帖由 1987 于
14:28 发表
太深了,我看了 买来后的电机后,发现还有很多空间可以绕上线
兄弟,你出给我的3个电机我都弄好了,非常给力!就是这个电机可能是老款,气隙稍微大了一点,估计可能有0.6-0.7mm左右了,仅此一点美中不足。总体还是非常给力的。
原厂的“铜”真的是比较少,自己用合适线径的线好好绕一下,可以提升非常多。
(36.99 KB, 下载次数: 4)
15:44 上传
(38.93 KB, 下载次数: 4)
15:44 上传
LRK 绕线(普通delta,和half parallel delta接线法)
LRK 绕法对12N10P和12N14P电机而言,具有最高的winding factor,尤其适用于定子高度较大者,即定子厚度(高度)远大于定子每个齿的宽度。里面有一些Christian Lucas回复的帖子内容,值得学习。(Lucas就是LRK中的“L”)
LRK有几种接法,star,delta,和half parallel star/delta。前两种很容易找到图片参考,LRK的half parallel绕法的参考比较少(但是dLRK的half parallel用的比较多),昨天刚绕了一个,给大家参考。
half parallel star/delta的Kv分别是普通star/delta接法的两倍。
昨天绕的是一个换了磁钢的无刷直流风扇(惠普HP服务器风扇,12V 10A,15X15cm,定子是12N的,尺寸大约4525,矽钢片厚度0.35mm)。初测6S下约75A,3S下25A。纯娱乐。
[ 本帖最后由 modisc 于
16:24 编辑 ]
(53.49 KB, 下载次数: 61)
16:19 上传
(54.9 KB, 下载次数: 89)
16:19 上传
(50.99 KB, 下载次数: 63)
16:19 上传
dLRK half parallel
(42.51 KB, 下载次数: 60)
16:19 上传
(29.54 KB, 下载次数: 59)
16:24 上传
(37.57 KB, 下载次数: 67)
16:24 上传
(38.07 KB, 下载次数: 45)
16:24 上传
(36.33 KB, 下载次数: 32)
16:24 上传
更新几个常用的与单齿槽单方向绕线技术配用的接线方法(12N定子)
1, ABCABCABCABC delta (for 12N8P or 12N16P)
2, dLRK delta (for 12N10P or 12N14P)
3, dLRK half parallel delta (for 12N10P or 12N14P)
4, LRK delta (for 12N10P or 12N14P)
5, LRK half parallel delta (for 12N10P or 12N14P)
(72.15 KB, 下载次数: 15)
18:01 上传
(73.71 KB, 下载次数: 14)
18:01 上传
(54.4 KB, 下载次数: 12)
18:01 上传
(51.27 KB, 下载次数: 35)
18:01 上传
(72.41 KB, 下载次数: 33)
18:02 上传
原帖由 HRC899 于
01:36 发表
我试着吧500MX的马达6S1600KV的值改成6S-8S 的1000左右的KV可行吗。。?这个马达是6级9槽的。。
原厂的线径不知道。拆了以后圈数应该是知道的。我想用0.64的线来绕的话是否可以呢。请教一下。
估计尺寸和蝎子HK-3026差不多吧。你不一定要用0.64的线,只是我刚好买到这个尺寸的高温线,粗细比较合适,容易绕。最近发现我原来买线的淘宝店有卖0.9mm的高温线了,我准备搞点试试。建议你也可以尝试下0.9Mm的,估计槽满率可能更高一点。0.9mm的应该还是比较软,能拉得动。上1.0mm就很难饶了。买线可以到这家,我感觉不错:
估计1600Kv可能是12圈每齿槽间隙。要改到1000Kv,那得0=19.2.大概改成20圈或者18圈了。绕线图本帖1楼就有,9N6P的ABCABCABC绕法。但是具体效果就不知道了哈,本身1600KV就可以6S用了。改到1000Kv,即使用8S,也可能马力远不如前。
建议如果电机本身是好的,又比较新,最好别去拆了。这种尺寸相对比较小的电机,把定子从定子固定底座上弄下来的时候容易弄坏定子。而且要拆的话,两个轴承一般要换新的了。
还有就是如果定子本身上面已经有那种绿色的绝缘漆了,那还好办。如果像蝎子那样的裸定子,还得买绝缘纸,绕起来也比较困难,容易短路。要先考虑好啊。
[ 本帖最后由 modisc 于
02:56 编辑 ]
原帖由 HRC899 于
22:51 发表
应该可以绕的圈数更多。KV值降低的更低。只是匝数会更少。那是否还可以使用6S 的电压呢。脑袋算晕了。请楼主帮考究一下。
比如你的500Mx电机,原先是12T delta。(意思就是每齿槽间隙内12根,即每齿槽上绕6圈;6根引出的线是采用三角接法,即delta)。原电机Kv = 1600.这里先不管原来的线多粗,多少根一股。
0,首先,线径和Kv没啥关系,对于某个的电机,只有每齿槽间隙中的根数才和Kv相关。对某电机而言,在接线方法一样的条件下(比如都用delta),圈数和Kv值的乘积是一个定值,即圈数越大,Kv越小)
1,我建议你可以继续绕12T delta,但是用的线更粗,比如3根0.64mm的线一股(或者用其他线径的线)。这样,电机的Kv将和原来基本一样,但是由于每股线铜面积增大,线圈整体电阻降低,因此如果是和以前一样玩,即电机输出功率相同,那么铜损(电流的平方乘以电阻)就会比原来小,就是说和以前相同的玩法,电机比以前的温度要低。或者说,你可以更暴力一点玩。(我绕过蝎子Hk P,用的5根0.64mm的线一股,8T delta,Kv 大约2400;因此你的电机每个齿槽中应该可以塞下36根0.64mm的线,即3根一股,12T delta)。
2,如果你还是要绕到1000Kv,那么你要绕到12 X 1600 / 1000 = 19.2T delta。即每齿槽间隙中19.2圈。由于是9N的定子,每个齿槽中的根数必须是偶数,或者说每个齿槽上的圈数必须是一样的。因此你可以考虑绕20T或者18T,然后delta接法。如果你要用0.64mm的线,那你可以考虑用2根0.64mm的线一股,每个齿槽上绕9或10圈,即每个齿槽间隙中18或20圈。如果你使用这个1000kv的电机,飞机其他不变,包括电池,那么飞机马力降低很多。如果以前你是用1600kv的电机和6S电池,那么使用这个1000kv的电机,要达到相同功率,得用1600 X 6 /1000 = 9.6,即大概10S电池。
我建议你最好采用“1”号方案,增大导线铜面积,让电机运行的更“冷”。或者以前用6S,现在绕过以后用7S也不会烧电机(当然电调要换更高电流,和更高一点电压的)。
[ 本帖最后由 modisc 于
01:54 编辑 ]
原帖由 A-4 于
16:22 发表
真不错 可惜翻译太差
我原文英文写的也不咋地,翻译过来就成这幅摸样了,呵呵
原帖由 HRC899 于
00:57 发表
要计算比如说用了12S 然后在计算电流大小。然后得出线的面积是不是够用?
对。不存在耐受电压这一说法。220V 都没问题,呵呵。关键是电流。电压高了,电流就大了。对于某个电机,通常电压增大两倍,使用相同的桨(负载),电流大概增大3倍。
但是你这种情况,比如原先2000kv, 3S下工作,电流40A。现在通过用比原来细一点的线,绕原来2倍的圈数,把Kv绕到1000kv.你要达到和以前相同的输出功率,即转速X负载,即(2000kv X 3S X 负载),那得在6S下工作,即(1000kv X 6S X 负载);假定输出功率 = 输入功率,且电机效率恒定,那么此时电流可以近似看为是3S X 40A / 6S = 20A。
这时候再看铜损计算公式:Rm X I^2
绕线前的铜损是: 40A X 40A X Rm
绕线后的铜损是:20A X 20A X (4Rm) (绕线后,圈数加倍了,因此长度加倍;导线也比之前细;Rm和导线长度成正比,和截面积成反比)
虽然上述计算中很多近似,但是还是可以看出绕线前后铜损差不多。
因此不能无谓的绕多圈数,降低kv,增大电压,减少工作电流。其实铜损差不多。那明显线太细的话可能就扛不住了。
【站内推荐】 /3
希望大家踊跃加入交流、约飞。同时我们也会在群里不定期派发福利,组织活动。
在临近切尔诺贝利核事故30周年时,摄影师Danny Cooke进入了这座死城,剪辑出了这段3分多钟的航拍视频。
大疆Phantom 3 Standard最后一项测试,也是大家最关心的图传测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达绕线机杭奥士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