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荷量为何不用电子数或质子电荷量数来度量,而...

β衰变时,一个中子变成质子,放出一个电子.那质子数加一,为什么说核电荷数不变呢核反应方程遵循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守恒,核反应中有一种是β衰变,原子核打出电子,则是一个中子变成质子,放出一个电子.为什么说核_百度作业帮
β衰变时,一个中子变成质子,放出一个电子.那质子数加一,为什么说核电荷数不变呢核反应方程遵循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守恒,核反应中有一种是β衰变,原子核打出电子,则是一个中子变成质子,放出一个电子.为什么说核电荷数守恒
中子电荷=0,质子电荷=+1,电子电荷=-1初态电荷=中子电荷=0;末态电荷=质子电荷+电子电荷=1-1=0电荷守恒
中子不带电 质子带正电 电子带负电
反应后,在原有电荷数基础上,加了一个正电荷(+1)和一个电子(-1)所以核电荷数依然守恒。
守恒并不是不变,中子不带电,变成的质子带正电,放出的电子带负电,质子的正电荷和电子的负电荷相抵消,因此电荷守恒,但核电荷数加一 ,但仍守恒。恩我个人认为是这样
中子不带电,β衰变后电子(负电)被发射,虽然被发射电子云中还会增加一个电子的,质子(正电)留在原子核中。由于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质子质量约等于中子),所以质量守恒。O(填元素符号),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原子X的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H原子组成HmX分子,在b克Hm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mol.(3)已知:碳元素有12C、13C、14C;氧元素有16O、17O、18O,则它们能够形成18种CO2分子,它们所形成的CO2分子其相对分子质量有7种.
分析:(1)核电荷数小于18的2种元素A、B,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a,次外层电子数为b;B元素原子第3层电子数为a-b,第2层电子数为a+b,则a+b=8,故A有2个电子层,所以b=2,a=8-2=6,所以A为氧元素,B元素原子第3层电子数为a-b=6-2=4,故B为硅元素.(2)同位素原子X的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质子数为a-N,HmX中质子数为m+a-N,b克HmX的物质的量为bm+amol,据此计算.(3)碳元素有12C、13C、14C;氧元素有16O、17O、18O,选任意的两种O原子与C原子组合,根据数学组合可知,它们能够形成3×C32种CO2分子,列出可能的CO2分子计算相对分子质量.解答:解:(1)核电荷数小于18的2种元素A、B,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a,次外层电子数为b;B元素原子第3层电子数为a-b,第2层电子数为a+b,则a+b=8,故A有2个电子层,所以b=2,a=8-2=6,所以A为氧元素,B元素原子第3层电子数为a-b=6-2=4,故B为硅元素,硅原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O;.(2)同位素原子X的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质子数为a-N,HmX中质子数为m+a-N,b克HmX的物质的量为bg(m+a)g/mol=bm+amol,所以含有的质子的物质的量是b(m+a-N)m+amol.故答案为:b(m+a-N)m+a.(3)碳元素有12C、13C、14C;氧元素有16O、17O、18O,选任意的两种O原子与C原子组合,根据数学组合可知,它们能够形成3×3×(3-1)=18种CO2分子,由12C、13C、14C、16O、17O、18O组成的CO2分子有:12C16O2,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2=44;12C17O2,相对分子质量为12+17×2=46;12C18O2,相对分子质量为12+18×2=48;13C16O2,相对分子质量为13+16×2=45;13C17O2,相对分子质量为13+17×2=47;13C18O2,相对分子质量为13+18×2=49;14C16O2,相对分子质量为14+16×2=46;14C17O2,相对分子质量为14+17×2=48;14C18O2,相对分子质量为14+18×2=50;12C16O17O,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7=45;12C16O18O,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8=46;12C17O18O,相对分子质量为12+17+18=47;13C16O17O,相对分子质量为13+16+17=46;13C16O18O,相对分子质量为13+16+18=47;13C17O18O,相对分子质量为13+17+18=48;14C16O17O,相对分子质量为14+16+17=47;14C16O18O,相对分子质量为14+16+18=48;14C17O18O,相对分子质量为14+17+18=49;所以由12C、13C、14C、16O、17O、18O组成的CO2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有:44、45、46、47、48、49、50,共7种.故答案为:18;7.点评:考查原子结构与位置关系、常用化学用语、常用化学计量计算、同位素、分子的概念、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等,比较基础,(3)中关键在于组合出可能的二氧化碳分子.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化学
已知X、Y和Z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48。X的一种1:1型氢化物分子中既有σ键又有π键。Z是金属元素,Z的单质和化合物有广泛的用途。已知Z的核电荷数小于28,且次外层有2个未成对电子。工业上利用ZO2和碳酸钡在熔融状态下制取化合物M(M可看做一种含氧酸盐)。M有显著的“压电性能”,应用于超声波的发生装置。经X射线分析,M晶体的最小重复单位为正方体(如右图),边长为4.03×10-10 m,顶点位置为Z4+所占,体心位置为Ba2+所占,所有棱心位置为O2-所占。
⑴Y在周期表中位于______________;Z4+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
⑵X的该种氢化物分子构型为___________,X在该氢化物中以_____________方式杂化。X和Y
形成的化合物的熔点应该____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X氢化物的熔点。
⑶①制备M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M晶体中,若将Z4+置于立方体的体心,Ba2+置于立方体的顶点,则O2-处于立方体的______;
③在M晶体中,Z4+的氧配位数为________;
④已知O2-半径为1.40×10-10 m,则Z4+半径为___________m。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高中化学
已知X、Y和Z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48。X的一种1:1型氢化物分子中既有σ键又有π键。Z是金属元素,Z的单质和化合物有广泛的用途。已知Z的核电荷数小于28,且次外层有2个未成对电子。工业上利用ZO2和碳酸钡在熔融状态下制取化合物M(M可看做一种含氧酸盐)。M有显著的“压电性能”,应用于超声波的发生装置。经X射线分析,M晶体的最小重复单位为正方体(如右图),边长为4.03×10-10 m,顶点位置为Z4+所占,体心位置为Ba2+所占,所有棱心位置为O2-所占。⑴Y在周期表中位于______________;Z4+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⑵X的该种氢化物分子构型为___________,X在该氢化物中以_____________方式杂化。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熔点应该____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X氢化物的熔点。⑶①制备M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M晶体中,若将Z4+置于立方体的体心,Ba2+置于立方体的顶点,则O2-处于立方体的______;③在M晶体中,Z4+的氧配位数为________;④已知O2-半径为1.40×10-10 m,则Z4+半径为___________m。&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1届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化学部分
题型:填空题
已知X、Y和Z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48。X的一种1:1型氢化物分子中既有σ键又有π键。Z是金属元素,Z的单质和化合物有广泛的用途。已知Z的核电荷数小于28,且次外层有2个未成对电子。工业上利用ZO2和碳酸钡在熔融状态下制取化合物M(M可看做一种含氧酸盐)。M有显著的“压电性能”,应用于超声波的发生装置。经X射线分析,M晶体的最小重复单位为正方体(如右图),边长为4.03×10-10 m,顶点位置为Z4+所占,体心位置为Ba2+所占,所有棱心位置为O2-所占。⑴Y在周期表中位于______________;Z4+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⑵X的该种氢化物分子构型为___________,X在该氢化物中以_____________方式杂化。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熔点应该____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X氢化物的熔点。⑶①制备M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M晶体中,若将Z4+置于立方体的体心,Ba2+置于立方体的顶点,则O2-处于立方体的______;③在M晶体中,Z4+的氧配位数为________;④已知O2-半径为1.40×10-10 m,则Z4+半径为___________m。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学年江西省协作体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化学部分
题型:填空题
已知X、Y和Z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48。X的一种1:1型氢化物分子中既有σ键又有π键。Z是金属元素,Z的单质和化合物有广泛的用途。已知Z的核电荷数小于28,且次外层有2个未成对电子。工业上利用ZO2和碳酸钡在熔融状态下制取化合物M(M可看做一种含氧酸盐)。M有显著的“压电性能”,应用于超声波的发生装置。经X射线分析,M晶体的最小重复单位为正方体(如右图),边长为4.03×10-10 m,顶点位置为Z4+所占,体心位置为Ba2+所占,所有棱心位置为O2-所占。
⑴Y在周期表中位于______________;Z4+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
⑵X的该种氢化物分子构型为___________,X在该氢化物中以_____________方式杂化。X和Y
形成的化合物的熔点应该____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X氢化物的熔点。
⑶①制备M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M晶体中,若将Z4+置于立方体的体心,Ba2+置于立方体的顶点,则O2-处于立方体的______;
③在M晶体中,Z4+的氧配位数为________;
④已知O2-半径为1.40×10-10 m,则Z4+半径为___________m。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当前位置:
>>>关于铁原子(Fe)和铁离子(Fe3+)、亚铁离子(Fe2+)的判断中,不正确..
关于铁原子(Fe)和铁离子(Fe3+)、亚铁离子(Fe2+)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相等B.核外电子数相等C.质量几乎相等D.核内质子数相等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A、由于三者是同种元素形成的微粒,故其核电荷数相同,故A正确;B、因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变为金属阳离子,且Fe2+、Fe3+带电荷不同,则原子变为离子失去的电子数不同,则三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故B错误;C、Fe、Fe2+、Fe3+ 三种粒子的原子和结构完全相同,不同的是核外的电子数,而原子的质量主要是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三者的质量几乎相等,故C正确;D、由于三者是同种元素形成的微粒,故其核电荷数相同,同理其质子数也一定相等,故D正确.故选:B.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关于铁原子(Fe)和铁离子(Fe3+)、亚铁离子(Fe2+)的判断中,不正确..”主要考查你对&&原子结构,离子符号的意义及写法&&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原子结构离子符号的意义及写法
原子的构成:原子核的构成:原子核相对原子来说,体积很小,但质量却很大,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质子的质量为:1.6726×10-27kg 中子的质量为:1.6749×10-27kg 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对原子构成的正确理解: (1)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绝大多数由质子和中构成 (有一种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含有1个质子,无中子),体积极小,密度极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核外电子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2)每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多少,决定了原了的种类。 (3)在原子中:核电荷数二质子数二核外电子数。 (4)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干中子数,如钠原子中,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 (5)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就没有中子。 (6)在原子中,由于质子(原子核)与电子所带电荷数相等,且电性相反,因而原子中虽然存在带电的粒子,但原子在整体上不显电性。核外电子的排布:①电子层核外电子运动有自己的特点,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有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有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科学家形象地将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 ②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通常用电子层来形象地表示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离核越近,电子能量越低;离核越远,电子能量越高。电子层数、离核远近、能量高低的关系如下所示:电子层数 1 2 3 4 5 6 7 离核远近 近→&&&&&&& 远能量高低 低→&&&&&&& 高 ③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了解一些核外电子排布的简单规律对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情况有很重要的作川,核外电子排布的简单规律主要有: a.每层上的电子数最多不超过2n2(n为电子层数),如第一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可能为1,也可能为2,但最多为2。 b.核外电子排布时先排第一层,排满第一层后,再排第二层,依次类推。 c.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不超过8;当只有一个电子层时,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不超过2。原子的不可再分与原子的结构:化学变化中原子不会由一种原子变成另外一种原子,即化学变化中原了的种类不变,其原因是化学变化中原子核没有发生变化。如硫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硫和氧气中分别含有硫原子和氧原子,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硫中仍然含硫原子和氧原子。原子不是最小粒子,只是在化学变化的范围内为“最小粒子”,它还可再分,如原子弹爆炸时的核裂变,就是原子发生了变化。原子尽管很小,但具有一定的构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离子的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离子的分类: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如:K+、NH4+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如:Cl-、SO42-。 &离子的形成(以Na+、Cl-的形成为例) :①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2Na+Cl22NaCl。钠与氯气反应时,每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Na+),每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Na+与Cl-由于静电作用而结合成化合物氯化钠(NaCl)②从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符号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用“+”,“-”号表示离子的电性,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先写数字后写正负号,当数字为1 时,省略不谢。如Na+,Cl-,Mg2+,O2-。原子团: ①有一些物质如Ca(OH)2,CaCO3等,它们中的一些原子集团如OH-、CO32-,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这样的原子集团,叫做原子团,又叫做根。 ②命名:原子团不能独立稳定地存在,它是物质 “分子”组成的一部分。初中化学中的原子团除铵根 (NH4+)在化学式前面部分外,其他原子团在化学式的后一部分一般命名“xx根”,如下面画线部分为原子团: NH4Cl(铵根)Na2CO3(碳酸根)K2SO4(硫酸根)NaOH(氢氧根)KNO3(硝酸根)KMnO4(高锰酸根)K2MnO4(锰酸根)KClO3(氯酸根) NH4NO3(铵根,硝酸根) 其他原子团有:SO32-(亚硫酸根)、NO2-(亚硝酸根),HSO3-(亚硫酸氢根),H2PO4-(磷酸二氢根)等。关系式: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数=原子失去电子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数=原子得到电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发现相似题
与“关于铁原子(Fe)和铁离子(Fe3+)、亚铁离子(Fe2+)的判断中,不正确..”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511711776803297812603124003722092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为什么?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为什么?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的带正电荷数,所以二者相等,而原子是电中性,所以需要电子带的负电来中和质子的正电,所以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相等关系,核电荷数表示的是质子所带正电荷数,而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所以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又因为原子为中性,所以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因此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理工学科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质子电荷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