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录》450字的,有关于读书笔记450的,采...

访谈录怎么写400字_百度作业帮
访谈录怎么写400字
访谈录怎么写400字
访谈录,顾名思义就是对访问谈话的记录.它是一种常见的新闻文体,在当今的各种新闻媒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香港凤凰卫视的王牌栏目之一——“杨澜工作室”,本质上就是访谈录的一种,其文字结集出版,名之曰《我问故我在》.而国内所有高品位的报纸,也都有这种文体.下边就以我校高一(2)班吴芸芸同学发表在《碧桂学子报》总第七期第八版的《林文韬同学访谈录》为例,谈一谈访谈录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访谈录通常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访问对象、访谈内容、时间背景等的介绍;第二部分是访者与谈者的对话.前者相当于小序,后者则是全文的主体.如《林文韬同学访谈录》一文,开端先介绍了访问对象林文韬,然后点出采访的时间(中考前夕)和访谈内容(对高中生活的感受等),这是本文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作者向林提出四个问题,林分别作答,构成了本文的主体.最后一次问答则是访谈结束时的礼节性语言.至此,一篇完整的访谈录就成型了.以上介绍了访谈录的基本结构格式.写好访谈录的关键是什么呢?如果说写诗“功夫在诗外”的话,那么,写访谈录,成败的关键也在“写”外——那就是“访问”.而成功的访问,首先要有一个中心话题,它是和读者关心的焦点问题、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目的等分不开的.仍以《林》文为例,其中心话题是“对高中生活的感受”.之所以以此为中心话题,是因为很多同学及家长对高中生活非常关心又缺乏了解,而本文的写作目的正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因此四次问答都围绕这一中心展开,这样就抓住了关键,重点突出,访谈不枝不蔓,记录成文自然就紧凑严整.其次,提出的问题要按一定的次序展开,或时间,或空间,或逻辑(由主到次、由此及彼等)等,这样才利于访问的顺利进行,形成文字也才能脉络清晰,条理分明.切忌东拉西扯,乱问一气.《林》文就主要是以时间先后为序展开提问的.再次,提的问题要内容具体,让访问对象有话可说,切忌空泛.更不要提假大空的问题,否则被访者要么不愿配合,要么胡乱应付,都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形诸文字,读者也会望而生厌.另外,还可以在每次提问新的话题前,适当的接过对方的话,延说几句,然后再转换到新的问题上,这样可以缓和采访现场的气氛,使文章过度自然,前后连贯.如《林》文的第四问,作者就先接着林谈的游戏机大赛的话题延说一句:“对,我也现场观看了比赛,对了,你还是参赛选手之一呢!”一句话拉近了采访者和受访者之间的距离,然后话题一转,过渡到下一个问题.总之,访谈录的写作难度并不大,关键是要做好写前的访问.愿同学们,尤其是小记者同学们能利用好这个工具,将身边有价值的信息记录下来,及时向家长,向社会作出报道.浅谈采访工作--《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年01期
浅谈采访工作
【摘要】:在图书馆各项工作中,书刊文献采访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有关专家称它为“图书馆业务的第一站”。它作为图书馆藏书建设的重要部分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1采访工作的现状(1)出版的无序对采访工作的影响出版界以利润为目的,大量热门书刊充斥市场。常常是不同出版社...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253.1【正文快照】:
在图书馆各项工作中,书刊文献采访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有关专家称它为“图书馆业务的第一站”。它作为图书馆藏书建设的重要部分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1采访工作的现状(1)出版的无序对采访工作的影响出版界以利润为目的,大量热门书刊充斥市场。常常是不同出版社出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军;[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年03期
何媛钦;[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2年01期
刘贵富,龚旭,周萤;[J];长春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蔡丽萍,陈柯明;[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1年03期
黄海燕;[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3年04期
王胜利;[J];情报杂志;2002年04期
郭明蓉;[J];情报资料工作;2005年01期
王颖;[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苏景乃;[J];图书情报知识;2000年02期
苏开颜;[J];图书馆学研究;2002年04期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家清;[J];国家图书馆学刊;1997年03期
卢松苗;[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2年04期
夏佩福;[J];大学图书馆学报;1999年04期
王春生;[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年01期
张军;[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1年02期
方琼;[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4年02期
桂林;[J];晋图学刊;2000年01期
杨肥生;[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9年02期
王晶;[J];情报科学;2003年02期
许斌;[J];情报资料工作;2000年06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潘杏仙,刘和文;[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胡玉霞,王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费勤龙;[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龙世谱;[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1年02期
李宪华;[J];长春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涂海青;[J];常熟高专学报;2001年01期
柳夏;[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5年01期
柯平;[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年05期
刘 蓬;[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年03期
张美萍;[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邓香莲;[D];湘潭大学;2003年
杨利清;[D];西北大学;2008年
唐小荃;[D];武汉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白丁;[J];华夏文化;1996年03期
周盛泉;[J];江苏图书馆学报;2000年04期
邱然安;[J];山东图书馆季刊;1997年01期
周苏阳;[J];图书馆学刊;1998年01期
李少华;[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王雪凤,王兴玲,李悦,崔茂生;[J];山东图书馆季刊;1995年02期
花明;[J];图书馆学研究;1999年04期
郑晞涛;[J];图书馆建设;2004年05期
,薛淑莲;[J];图书馆学研究;1995年05期
刘豫生;[J];江淮文史;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肖文珠;;[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姜冬云;;[A];黑龙江省图书馆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田平安;冯亚琴;;[A];图书馆改革与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杨雪琴;;[A];向数字化转型的图书馆工作[C];2004年
毛亚菲;;[A];向数字化转型的图书馆工作[C];2004年
王红会;;[A];图书馆改革与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辛水田;柳较乾;;[A];图书馆改革与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郭玥;;[A];图书馆改革与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孙爱琴;;[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董继红;;[A];文化大省建设中的图书馆现代化——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中;[N];通信信息报;2004年
梁 靖;[N];楚雄日报(汉);2005年
本报记者 邢宇皓;[N];光明日报;2004年
李峻;[N];宜春日报;2005年
江宗俊;[N];联合时报;2000年
李化民 苗壮 张占兵;[N];山西日报;2004年
姜荣文;[N];云南日报;2001年
;[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本报驻日内瓦记者 刘军;[N];光明日报;2004年
蒲利宏;[N];宁夏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4年
张福学;[D];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2000年
初景利;[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3年
石祥;[D];复旦大学;2006年
孙坦;[D];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2000年
石宝军;[D];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2001年
潘淑春;[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苏薇;[D];吉林大学;2004年
林刚敏;[D];吉林大学;2006年
彭凤;[D];四川大学;2007年
梁丽;[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王素梅;[D];河北大学;2005年
朱萍;[D];郑州大学;2005年
李莉;[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姜燕;[D];郑州大学;2006年
李旭芳;[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潘菊英;[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采访是信息的传递过程——《创造性的采访》读书笔记
初读此书,浮现在脑海的是:倾听、真诚、准备、细节、思考这几个词。
其中分章节阐述了各种类型采访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主要章节有:
采访的十个步骤、提问、采访中对话的延伸、采访策划、学会倾听、新闻观察、引语与轶事、电话采访、采访记录和采访录音、特殊问题、多重采访原则、人物采访、特定新闻领域采访、采访的伦理道德问题、通向事实的十个步骤等。
通过每章的分类讲解将新闻采访的要点。将案例与实践相结合,并归纳为几大步骤、建议等,个人认为它的条理清晰、方法实用,比国内许多过于学术化的教材和以讲案例为主的采访书籍相比更有实用性和系统性。下面通过具体摘录阐述一下对本书的感悟。
如果用两个字来说明《创造性的采访》第三版与前两版的区别,那就应该是——“真实”。再多一些字眼,那就是“力求真实”。(作者肯·梅兹勒在前言中说明了这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真实。这也是每一个采访要做到的。采访是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活动。而新闻采访是一种人际间的交流,是被采访者与采访者之间面对面的一种思想与个性的交流。这些都说明了它要求任何采访都要建立在真实的传递客观信息的基础之上)
采访的本质为我们提供了多种视角。采访仅仅就是有问有答的对话,而为了使其成为新闻,只需在加上“代表背后的观众”这样的字眼。于是,采访就是“代表背后的观众”,为了获取信息或者交换信息而设定的对话。(我认为,新闻记者的职责,最根本的就是及时提供事实的报告,即通过采访,尽快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我们无产阶级记者肩负着党的使命,其职责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当好党的耳目、喉舌,当然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因此,采访不仅仅是简单的有问有答的对话,这种对话需要加一些形容词,例如:诚实,准确,客观,真实等。采访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交流方式的一种,用柴静的一句话来说:“做新闻,就是和这个时代的疾病打交道,我们都是时代的患者,采访在很大程度是病友之间的相互探问。”因此,采访是一次双方的完成。)
采访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不带个人评价的倾听。让采访对象说出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感受,而不是让他们反复思量自己的谈话内容……如果采访的唯一目的就是现实采访者身上的道德高尚,这样的采访又有什么意义呢?一次好的采访的目的应该定位在从采访中获取一些值得和观众分享的东西。如果把理解而不是指责和评判作为采访目的的话,我们甚至可以从社会的最底层那里有所收获。一位精神治疗家曾经说过,优秀的记者一定要满足采访双方的自尊心上的努力。(“采访能做什么,什么也做不了,它只能是一种共同的负担,真相才因此得以承受。”柴静在做完胡文传的《为了安息的纪念》的采访后在她的博客中谈到了这句话。但不论是何种题材的采访,客观,不带个人评价都是一条基本的原则。我们说新闻采访是“代表背后的观众,我为收集信息而进行的谈话。”这种观点更具体的说明我们不可以带出个人情绪,客观冷静的最为事件的第三方正确的评价某一事件,给观众以交代。新闻采访的另一原则是一种相互的平等采访,也就是说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一定是以一种平等关系进行采访。这也体现了我们应该用事实说话,而非带出个人情绪的区判断某事,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旁观者清”。)
具体的提问过程也包含着创造的成分,他的潜在目的就是使你的知识从已知向未知延伸。孕育问题的温床是知的欲望和知的无限。假设采访前的调查不能帮助我们弄清楚事情的真相——我们进行这样的调查是为了在接近采访对象是有所准备。准备的越充分,就越能扩展我们的所知。于是,问题帮助扩展你的知识,从已知但未知。有人觉得这很可怕,但也有人发现,从回答中有所收获,在替儿女的牵引下走向越来越奇异的未知世界,实在是件令人兴奋的事情。方法越大胆,收获就越大。(这段话的意味着在进行一段采访前,我们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做好采访的准备,是接近采访对象的第一步,能尽快拉近与采访对象的感情距离,会使记者成为一个采访的快手,将增强记者的新闻敏感,更好地发现和抓住新闻,有助于开拓采访的深度和广度。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的提问。也就意味着我们要进行背景调查。)
进行背景调查,首先要查阅相关一切资料——简报,资料库,文档,杂志上的文章等,带你回顾以前发生的事,才能找到带你走向新领域的问题。“新”是关键词。没有相关背景,最后形成的报道内容就会使别人早就报道过的。其次,报道的性质决定了所需调查的类型。不过,并不是所有的采访都要求大量的访前调查。经验丰富的记者在采访时更多的以来回忆,或者是过去写过的类似报道的片段。(而背景的寻找也应注重全面,客观,真实的原则。以下是在一些资料中找取的关于新闻背景的相关内容:
新闻背景的分类:历史背景、地理背景、人物背景、事物背景、知识背景、社会背景
背景的功能:
1. 构成显现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
2. 说明新闻事实发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3. 分析新闻现象与本质、局部与全局等关系
4. 对比映衬新闻事实和主题思想
5. 巧妙地表明记者的观点、倾向
6. 注释事物的特征以及某些专有名词、术语
怎样恰到好处的运用背景材料?
1. 不同类型消息区别对待
2. 因时因地因读者对象制宜
3. 服从新闻主题表达的需要,不柯喧宾夺主
4. 要少而精,简明扼要
5. 要灵活穿插,但不要牵强附会 )
在一系列预约策划之后,我们便要进行这是的采访环节。
首先与采访对象见面之后,最重要的一步则是怎样合适恰当的开始这次采访,打破僵局。初次见面和陌生人,通常使用一些社交中经常应用的打破僵局的技巧。仔细观察对方的工作环境会帮助你制造一些现场感。谈论一些小话题能使谈话具有人性化的特点而不仅仅局限于机械化的提问——回答模式,但是,有些工作繁忙的采访对象能马上谈到正题,不喜欢在小事上浪费时间。另一些人似乎需要谈论些小话题以建立信任和安全感。应该对这两种情况都要做好充足准备。陌生人则在见面后的前四分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所以好的开端非常重要。这些早期的谈话能使有好的,平易敬人的气氛弥漫开来。而幽默是谈话的润滑剂。尤其是在提第一个问题的时候。优秀的采访者能在对方意识不到的情况下,把最初的小话题顺利引向第一个严肃的问题。也就是把谈话的小事导向正题。并且,在采访过程中,始终不能忘记表明你的采访目的。(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有开好头,一件事做好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采访开始是准备的某些提问在后来可能要被删去,而很多记者认为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本次采访的顺利进行。其实他也可以帮助采访很快进去正规。使采访开始的提问有两类,一类适用于打破僵局,另一类帮助迈出采访的第一步。谈论两人共同的熟人,凉热都感兴趣的话题,这样还能引出第一个正式的提问。不管第一个严肃的问题是什么,它都必须具备四个特性:
1. 比较好的回答,电视采访更应如此。
2. 能增加采访对象自尊心,敏感问题稍后再问
3. 现实出采访者微词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
4. 在逻辑上符合采访者已经阐释的采访目的
接下来就进入正式提问阶段。到底该提什么问题呢?利用这类的好奇心。刺激采访对象提问做出回答的往往不是问题的本身,而是问题背后的提问者的好奇心。提问仅仅是导火线,好奇心是它的燃料库。采访大致分为以下几类:过滤型问题,探究型问题,与实施有关的5W,概念界定型提问,数字问题,评论性问题,创造型问题,诱导型问题,内容过剩问题和垃圾问题。这些所有问题都可以分为两类: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是比较宽泛的问题,为答案留有足够的余地。而封闭式问题通常都很具体,当然也需要对方的回答足够具体。(我觉得,封闭式提问的答案是唯一的,是有限制的,是在提问时给对方一个框架,让对方只能在框架里选择回答的。开放式提问的答案是多样的,是没有限制的,是没有框架的,可以让对方自由发挥的。以下是某网站对于封闭式提问和开放式提问的叙述,个人认为比较客观使用,因此摘抄在此:(源:中华考试网)
开放式询问通常使用“什么”、“如何”、“为什么”、“能不能”、“愿不愿意”等词来发问,让求助者就有关问题、思想、情感给予详细的说明。
一般,带“什么”的询问往往能获得一些事实、资料,如,“你为解决这个问题做了些什么呢?”带“如何”的询问往往牵涉到某一件事的过程、次序或情绪性的事物,如:“你是如何看待这件事?”而“为什么”的询问则可引出一些对原因的探讨,如:“你为什么不喜欢在寝室里了?”有时用“愿不愿”、“能不能”起始的询问句,以促进求助者作自我剖析,如“你能不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这么害怕黑夜?”从中可见,不同的询问用词可导致不同的结果。
若固定于某一种方式询问求助者,就会失去了解求助者各个方面的机会,例如,仅仅用“什么”引导的询问句,则咨询的重心就可能仅限于事实与资料的获得上,而只用“为什么”起始的问句,则往往使求助者把注意力集中于挖掘过去的经验来解释自己的行为。
如何使用开放式询问,这与咨询师对问题的需要以及所接受的理论基础有关。有些咨询师不喜欢用“为什么”式的询问以避免用情绪性的问题来讨论过去的事物。然而理性情绪学派以及精神分析学派的咨询师则十分注重“为什么”的句子,因此,这类句子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是适宜的。至于罗杰斯求助者中心理论流派则反对使用询问的方式,他们认为这种方式是咨询师凭着自己的感受,而侵犯了求助者的隐私。他们更倾向于运用鼓励、释义、情感反应等技巧来了解求助者,促进求助者自我分析。源:中华考试网
使用开放式询问时,应重视把它建立在良好的咨询关系基础上,离开了这一点,就可能使求助者产生一种被询问、被窥探、被剖析的感觉,从而产生阻抗。同一句话,因咨询关系不同,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有些询问尤其要注意问句的方式,询问的语气语调,不能轻浮,不能咄咄逼人或指责,尤其是涉及一些敏感的隐私问题。询问是咨询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或窥探隐私的欲望。封闭式询问通常使用“是不是”、“对不对”、“要不要”、“有没有”等词,而回答也是“是”“否”式的简单答案。这种询问常用来收集资料并加以条理化,澄清事实,获取重点,缩小讨论范围。当求助者的叙述偏离正题时,用来适当地中止其叙述,并避免会谈过分个人化。
若过多地使用封闭式询问,就会使求助者陷入被动回答之中,其自我表达的愿望和积极性就会受到压制,使之沉默甚至有压抑感和被讯问一样的感觉。面谈应使求助者有机会充分地表达自己,而封闭性询问则剥夺了求助者这种机会。有时,咨询师再三地用封闭式询问,而不是开放性询问,会花费时间而且不得要领,因为有时求助者更清楚问题是什么,原因何在。咨询中,通常把封闭性询问与开放性询问结合起来,效果更好。
在采访中,我们同样要注意:
1提问的方法与技艺
(1). 问法要多样,开放式闭合式问题要结合使用
(2). 抓住疑问点
(3). 尽量具体
(4). 提倡讨论式,赢造双方交流的气氛
2访问的要领
(1). 因人而异,灵活对待
(2). 把握重点,启发诱导
(3). 沟通思想,见机行事
(4). 少讲多听,广采博纳
(5). 求同存异,心理共鸣
3访问的“心理控制”:
访问这种交往过程,在心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过程。记者是相互影响的主导方,不仅要对被访问者的心理活动做出正确的判断,随之做出的相应的心理应变,还要善于使对方的心理状态为记者所影响和制约,这就是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心里控制”;“心理控制”,并不是说记者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而是应当让对方保留不同意见并表示理解,只有求同存异,才能取得共鸣。
之后,书写采访报道意味着:深,细,透。
对于双学位的学习已经有大半个学期了,我对当初自己选了新闻学这门课并没有后悔。尤其是在吴水平老师的课上,收获的确颇丰。之后又品读了《创造性的采访》一书,让我对这个专业更加喜爱。11月8日是记者节,我自觉只上了几堂新闻课不能将自己作为一名记者来要求,但是我会以一名记者的评价标准来努力提高自己。
就像我题目中讲的一样,我认为,采访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必须建立在真实,客观,完整。作为记者一定要确立一种人格平等,人权平等的意识。不论是在调查性采访还是其他任何采访中,记者都不应该有过度的感情倾向,而应该以一个对事态未知的角色,在采访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组织问题,挖掘出被采访者更多的真相和一些问题的实质。王利芬说:“记者不凌驾于任何人智商,并力求客观公正……让大家非常直观的,深度的认识,也让观众明白为什么会这样……记者不能喜形于色,从你脸上不应该让你看出你对某个问题观点上的倾向,这样你才能真正对事实负责,或者才能挖出你真正想要的事实。因为有些人会根据你眼中流露出来的,对事情的判断,然后跟着你的判断走。”
采访是社会中一种通过人与人交流建立起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它会被优秀的记者得以逐步完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关于读书的采访录_百度作业帮
关于读书的采访录
关于读书的采访录
  吴:2009年过去了,跟大家分享一下您这一年读过的书吧.  李:牛年上半年我被抽到市委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办公室从事有关单位的指导工作.读的书本主要是科学发展观方面的,有汇编成册的理论著作,有中央、省、市领导的讲话,还有数以百计的相关文件.一个作家的思想也有发展观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对我的影响很大.一是要据此树立核心的创作价值观;二是科学发展的博弈思想对文学创作很有启发,最直接的启发就是前面有了一盏指引明灯,创作思想境界一下子打开了.我还学习了很多领导的单篇文章,比如我们市委书记的《坚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抓落实》.胡书记在这篇文章中提到的观点,不仅对我们的工作有指导意义,还对我们做人有借鉴作用,是《人民日报》发表的一篇好文章.另外,杂书看得比较多,如《常识》、《孔子》等.《常识》牛年很火,上了搜狐读书排行榜.《孔子》算是重读,获益匪浅,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感悟与收获文学方面的书,读的主要是《小说选刊》与《人民文学》杂志.这是领中国文坛风向标的杂志.在上面读到了很多好的中篇,也在人民文学上读到了张翎的《金山》与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另外还读了贾平凹的随笔集《浑沌》、米兰.昆德垃的《小说的艺术》和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等.这几部书都值得一读.  吴:通过读书对您的人生或写作影响最深的是什么?  李:要说书对我的影响,40岁以前有些影响,影响最大的方面是书中的语言、语气,还有语言负载的一个个精神世界.影响我的作家有沈从文、孙犁、鲁讯、川端康成、卡夫卡、泰戈尔、梅里美、卡耐基等,影响我的作品有中国的四大名著,一些名人传记,《易经》和《圣经》等.40岁以后,书对我的有形影响很小了.我对很多书或书中的篇章都有重读的习惯,主要是读书中的情绪、精神与思考方式.那些读书的过程,我有时仿佛是在做精神体操,有时又仿佛躺在阳光下与阳光对话.读的都是一种心境,一种精神境界,要说影响,也是无形的.  吴:听说您一直保持着作文学笔记的习惯,那么您认为自己读书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李:是的,我很爱写读书笔记.用三种方式记笔记,已成习惯.一是翻开书的同时,翻开笔记本,拧开自来水笔帽,读到有体会的地方,在书边写下我的思考,然后再搬到笔记本上去;二是直接摘录好的句子、段子;三是读完一本书,往回翻看,再整理出读书心得.我从1993年开始写固定的文学笔记直今,没有断过一天,共有二十大本了.这是我的一大笔财富.最初几年的文学笔记,记的别人的东西多,现在记的自己的东西多,稍加整理,就是好的文艺随笔.我读书的最大收获是在不断地获得一种解读世界信息的能力.而读书笔记既是对所读之书信息的延伸又是对解读信息能力的一种强化.前不久,我参加了市委召开的一次全市林业工作大会,在大会上我聆听了市委胡书记对张家界林业工作重要性的一些微弱信息的解读,漫谈式的,通过他的解读,让我明白了森林与张家界旅游的生死关系,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我觉得他的解读,进入到了一种生命的意识层面,对指导我们的工作,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催化作用.我举这个感触很深的例子,就是想证明解读信息的能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是极其重要的.这种能力只有通过不断地读书与实践才能获得.  吴:您是一位勤于读书又善于读书的人,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是最想向读者推荐的?  李:世界之大,书籍之多,就是一个人什么事也不干,天天读书,你算一算,人的一生又能读上多少本书呢?所以说,读书最大的方法,就是要知道选择.我读书的座右铭是,读很多书的办法就是一次读很少的书.我曾经自我限定了一些读书类别.一是常识类,二是工作类,三是时尚类,四是爱好类,五是经典类.这些类别,构成了一个人的知识骨架,知识血肉的“肥、瘦”,就全靠读书人的志趣与勤奋了.  吴:在您读过的书中,有没有什么书感觉是很烂的?您怎么看待“烂书”?  李:严格的说起来,只要是正规出版社经过严格把关了的书,是不存在“烂”与“不烂”的.这里的“烂”我理解的是一些问题书.这类书,目前我还没有读到过.要是遇见了,我想只要翻一两页,就会闻出异味.非法出版物,“扫黄打非”查得很严,在张家界很难有市场.  吴:您作为“读书月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您认为怎样才能把“书香张家界”活动引向深入?  李:“书香张家界”活动,市委市政府很重视,启动仪式去年11月份搞得很隆重.报纸、电视、网站都开了宣传专栏.能否把活动引向深入,这是检验读书月活动成果的重要环节.我作为“读书月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认为必须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抓领导带头读书,抓活动推动读书,抓上门宣讲读书,抓优质服务读书,才能逐步培养全民读书的好习惯.有了好习惯,就像天天需要洗脸、吃饭一样的需要读书,那么这个深入的话题,就落到了实处.  吴:新的一年,关于阅读,有没有什么计划?您最希望能读到什么样的书?  李:虎年我主要想重温《红楼梦》、《周易》等古典文化方面的书.我也希望读到好的中长篇小说、好的文学评论、好的报告文学、好的本土作家的书.如果有时间,还想系统读读获“诺奖”的一些作品.  吴:新的一年,有什么可以跟大家分享的心愿或希望?  李:我虎年的心愿就是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全民读书”的宁静与快乐.祝各位读者虎年多读书,读好书.把读书当做人生的最大乐趣.  (李文锋,市文化局副调研员,湖南省作协会员,搜狐原创高级作家,新浪、17K文学网、书香世界等网站签约作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读书笔记450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