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初中化学方程式实验中,U型管可用什么代替

物化第十二章+胶体化学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61页1下载券76页1下载券47页7下载券70页1下载券2页4下载券 36页免费61页2下载券3页免费73页1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112页免费71页免费107页免费58页免费67页免费
物化第十二章+胶体化学|选​填​,​简​要​介​绍​文​档​的​主​要​内​容​,​方​便​文​档​被​更​多​人​浏​览​和​下​载​。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5.32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U型管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妙用--《成功(教育)》2013年05期
U型管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妙用
【摘要】:初中化学对比性的实验较多,U型管的结构很适合作对比实验。如果把能产生压强差、颜色改变等现象的实验放到U型管中进行,既能节约实验时间和药品,又对比鲜明。本文将U型管引入初中化学几个演示实验中,起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33.8【正文快照】:
U型管结构特殊,初中化学实验中常用作干燥管,这是因为它弯曲的构造,能增加气体与干燥剂的接触时间,使水蒸气被干燥剂充分地吸收。U型管也可以看作是由两个相互连通的试管,这种结构如果融合到初中化学一些实验中,将对实验过程作细微的改进,起到更好的演示效果。一、利用U型管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化学教育;1989年04期
杨天明;[J];生物学教学;1993年04期
周春生;[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4期
黄东海;[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陈永明;[J];数学教育学报;1998年02期
朱勤,黄汉尧;[J];学科教育;1999年11期
史毅华;[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S1期
孔爱萍;[J];龙岩师专学报;1999年03期
李裕红;[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郝立新;[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廖文燕;;[A];中国化学会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王桂花;;[A];中国化学会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刘永军;;[A];中国化学会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张雅韵;;[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李启文;石廷军;;[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朱晓迎;;[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李成军;;[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吴卫南;;[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钱连英;;[A];探索科技创新人才成才之路[C];2010年
范志鹏;赵二劳;闫怀义;范建凤;;[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教育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杨居平 杨倩;[N];安康日报;2008年
李炳亭 特约记者
洪湖;[N];中国教师报;2010年
孙鹏飞;[N];平顶山日报;2008年
宗巍 褚晓亮;[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司徒漪 吴森林;[N];中山日报;2009年
苏军;[N];文汇报;2009年
周凤林 上海市嘉定区第二中学校长;[N];中国教育报;2010年
山东省利津县陈庄镇中心学校
李玉锋;[N];学知报;2010年
五十七中学 刘春晖;[N];天津教育报;2010年
吴森林;[N];中山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天明;[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振强;[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蔡婧;[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卫彩霞;[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邱义平;[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廖列宏;[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刘兴云;[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刘丽红;[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冯秀丽;[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陈振英;[D];鲁东大学;2006年
周萍;[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如图所示,U型管的左端被水和胶塞封闭有甲烷和氯气(体积比为1:4)的混和气体,假定氯气在水中溶解度可以忽略.将该装置放置在有光亮的地方,让混和气体缓慢地反应一段时间.(1)假设甲烷与氯气充分反应,且只产生一种有机物,请写出化学方程式.(2)经过几个小时的反应后,U型管左端产生的现象是:、、右端的玻璃管中水柱变化是.(3)试解释U型管右端的玻璃管中水柱变化的原因.(4)在反应生成物中:常用作有机溶剂的是、,常用作灭火剂的是;分子只有一种结构的事实能有效证明CH4是&&&&&&&&结构而非平面正方形结构.(5)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甲烷的一种同系物的结构简式A.氢原子数为十二&&B.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结构.&推荐试卷&
解析质量好解析质量中解析质量差载人航天工程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舱内气体净化就是其中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准备探究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的方法.【查阅资料】超氧化钾固体(化学式KO2)可作氧气源,用于呼吸面罩,供水下、矿井、高山、高空作业时使用.利用它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放出氧气的原理,可作为密闭系统(如潜艇、宇宙太空舱等)的氧气再生剂.【提出问题】超氧化钾与二氧化碳反应除了生成氧气以外,还生成什么?【猜想与假设】(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超氧化钾与二氧化碳反应的产物是氧气和化合物X,X中一定含碳和钾元素.【实验验证】(2)兴趣小组同学设法排尽A中的原有空气后依次连接装置A、B、C进行实验(仪器b为U型管,超氧化钾).装置A的作用是获得二氧化碳;按装置A,B,C依次连接,在C装置的后面连接一个量筒,收集氧气所排出的水,可以粗略测量氧气体积,但小敏经过多次实验发现,利用该装置测得生成氧气体积偏大的最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中水蒸气和超氧化钾反应生成氧气.(3)小米同学在B装置和C装置之间连接一个与装置C相同洗气瓶,瓶中放半瓶澄清石灰水,反应刚开始瓶中出现很多气泡但石灰水几乎没有浑浊,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石灰水出现较大量的浑浊,这现象说明什么开始逸出的是氧气,待U型管中超氧化钾反应完后,有未反应的二氧化碳逸出.
(1)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2)装置A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中水蒸气和超氧化钾反应生成氧气;(3)开始逸出的是氧气,待U型管中超氧化钾反应完后,有未反应的二氧化碳逸出.(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种类反应前后不改变,反应物超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含有钾、碳、氧三种元素,生成氧气和化合物X,故X中一定含有碳和钾两种元素;(2)该反应的反应原理为超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反应,装置A可以获得二氧化碳;A中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二氧化碳含有水蒸气,水蒸气可和超氧化钾反应生成氧气,导致生成氧气的体积偏大;(3)反应刚开始瓶中出现很多气泡但石灰水几乎没有浑浊,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石灰水出现较大量的浑浊,这说明开始溢出的是氧气,待U型管中超氧化钾反应完后,有未反应的二氧化碳逸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1)碳和钾;(2)获得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中水蒸气和超氧化钾反应生成氧气;(3)开始逸出的是氧气,待U型管中超氧化钾反应完后,有未反应的二氧化碳逸出.高初中化学方程式实验中,U型管可用什么代替 - 叫阿莫西中心 - 中国网络使得骄傲马戏中心!
高初中化学方程式实验中,U型管可用什么代替
U型管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实验教学与仪器》2002年12期
U型管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
【摘要】: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33.8【正文快照】:
U型管是中学化学实验中使用频率不太高的一种仪器,在教学中若能在其常规用途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则可以挖掘出很多有价值的用法,现总结如下。1简单使用a.做干燥装置。在U型管里装入固体干燥剂,如碱石灰、无水氯化钙等,可以对气体进行干燥。1996年高考化学第2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仲崇晶;[J];化学教学;2004年12期
张撵;[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05年01期
孙向曙;[J];化学教学;1993年02期
詹可义;[J];中学生数理化(初一版);2003年Z4期
徐欣芬;[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年Z2期
刘勋;[J];考试(中考版);2004年11期
陈岳廷;;[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6年12期
杜社教;;[J];高中数理化;2009年12期
;[J];中考金刊;2010年Z1期
高文会;;[J];化学教育;198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卢木娇;马超平;沈戮;;[A];微型化学实验专辑论文集[C];2004年
曾森;康宁;付祥钊;;[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C];1998年
甘肖玲;;[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4年
程志翠;;[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4年
张登堃;;[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漆仲权;;[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4年
阮邦球;刘静文;;[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魏学强;;[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暨第九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杨树安;;[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杨土美;;[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淑伟三河市第一实验中学;[N];廊坊日报;2009年
泰兴市济川实验初中 黄礼平;[N];江苏教育报;2008年
黄平县民族中学 陈金大;[N];贵州民族报;2010年
黄建龙;[N];学知报;2010年
昌邑市文山中学
李爱芹 韩爱玲;[N];学知报;2010年
山东省泰安市英雄山中学
程世瑞;[N];学知报;2011年
九江县一中
吴赣章;[N];九江日报;2009年
江苏省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
郭勤;[N];学知报;2010年
武山县第二高级中学
朱子强;[N];甘肃日报;2010年
宋礼晓;[N];学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曲云霞;[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裴新宁;[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董素静;[D];西南大学;2010年
杨玉琴;[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启东;[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胡彦辉;[D];重庆大学;2003年
崔巧生;[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陈利娟;[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刘琦;[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张万琼;[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程群英;[D];重庆大学;2004年
李志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朱瑞华;[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李桂双;[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氧气是人体生命所必需的,在一般情况下,人可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但在特殊情况下,如在核潜艇里工作的人员,如何获得氧气呢?研究表明用“金属过氧化物处理系统”使氧“再生”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已知:淡黄色的过氧化钠固体在常温下即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1)你认为用这种方法制氧气的优点是____;(2)小明欲探究过氧化钠吸收和释放的气体之间体积关系以及反应的热效应,设计实验如下,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①简述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____;②向U形管内盛装过量的Na2O2药品,注射器中为二氧化碳气体,连接好装置.药品为什么需过量____;③缓缓推动注射器A活塞,片刻,可以观察到温度计液柱明显上升,说明反应____(填“吸热”或“放热”),同时还可以观察到固体粉末发生变化的现象是____;(3)小红同学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Na2O2还能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于是她根据这一原理设计了一种测定Na2O2的纯度的方法:①称取20g样品于一只质量为45g的锥形瓶中;②一次性加入20mL蒸馏水后将锥形瓶放置在电子天平上,观察显示数字的变化,并记录(数据见下表);③进行计算.
天平示数/g
81.80a.从上表数据判断,____秒时已经反应完全;b.请你帮小红同学计算此样品中Na2O2的纯度为____(不需要写出计算过程).(4)Na2O2露置在空气中容易发生变质,如何检验已经变质,简述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____.-乐乐题库
&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知识点 & “氧气是人体生命所必需的,在一般情况下,人...”习题详情
105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8.5%
氧气是人体生命所必需的,在一般情况下,人可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但在特殊情况下,如在核潜艇里工作的人员,如何获得氧气呢?研究表明用“金属过氧化物处理系统”使氧“再生”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已知:淡黄色的过氧化钠固体在常温下即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1)你认为用这种方法制氧气的优点是常温下进行,节约能源、消耗人呼出的二氧化碳;(2)小明欲探究过氧化钠吸收和释放的气体之间体积关系以及反应的热效应,设计实验如下,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①简述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推动A注射器的活塞,则B中活塞向右移动则气密性良好;②向U形管内盛装过量的Na2O2药品,注射器中为二氧化碳气体,连接好装置.药品为什么需过量确保二氧化碳完全反应,得到纯净的氧气;③缓缓推动注射器A活塞,片刻,可以观察到温度计液柱明显上升,说明反应放热(填“吸热”或“放热”),同时还可以观察到固体粉末发生变化的现象是黄色变白;(3)小红同学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Na2O2还能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于是她根据这一原理设计了一种测定Na2O2的纯度的方法:①称取20g样品于一只质量为45g的锥形瓶中;②一次性加入20mL蒸馏水后将锥形瓶放置在电子天平上,观察显示数字的变化,并记录(数据见下表);③进行计算.
天平示数/g
81.80a.从上表数据判断,240秒时已经反应完全;b.请你帮小红同学计算此样品中Na2O2的纯度为78%(不需要写出计算过程).(4)Na2O2露置在空气中容易发生变质,如何检验已经变质,简述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取样品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若产生气体,通入石灰水,石灰石变浑浊,说明已变质.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氧气是人体生命所必需的,在一般情况下,人可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但在特殊情况下,如在核潜艇里工作的人员,如何获得氧气呢?研究表明用“金属过氧化物处理系统”使氧“再生”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已知:淡黄色的过氧化钠...”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在特殊情况下,核潜艇里工作的人员利用淡黄色的过氧化钠固体在常温下即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这也体现出此方法制氧气的优点;(2)①根据装置特点探究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②向U形管内盛装过量的Na2O2药品,注射器中为二氧化碳气体,连接好装置,根据特殊情况下,核潜艇里工作的人员生活情况探究药品为什么需过量;③由温度计显示此反应放出热量,同时还可以观察到淡黄色的固体粉末逐渐变为白色.(3)a.仔细观察上表数据即可判断20gNa2O2与20mL水反应的时间;b.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再根据Na2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此样品中Na2O2的纯度为;(4)根据Na2O2露置在空气中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发生变质,设计实验,验证Na2O2是否变质.
解:(1)在特殊情况下,核潜艇里工作的人员利用淡黄色的过氧化钠固体在常温下即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用这种方法制氧气的优点是:常温下进行,节约能源、消耗人呼出的二氧化碳;(2)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推动A注射器的活塞,则B中活塞向右移动则气密性良好;②向U形管内盛装过量的Na2O2药品,注射器中为二氧化碳气体,连接好装置,根据特殊情况下,核潜艇里工作的人员生活情况分析药品过量的原因:确保二氧化碳完全反应,得到纯净的氧气;③由温度计显示此反应放出热量,说明此反应为放热反应,同时还可以观察到淡黄色的固体粉末逐渐变为白色的现象.(3)a.仔细观察上表数据即可判断20gNa2O2与20mL水完全反应的时间是240秒;b.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生成的氧气的质量是85g-81.8g=3.2g,再根据Na2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计算此样品中Na2O2的纯度为:78%.(4)Na2O2露置在空气中容易发生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简述用实验方法检验其变质的过程:取样品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若产生气体,通入石灰水,石灰石变浑浊,说明已变质.故答案为:(1)常温下进行,节约能源、消耗人呼出的二氧化碳;(2)①推动A注射器的活塞,则B中活塞向右移动则气密性良好;②确保二氧化碳完全反应,得到纯净的氧气;③放热,淡黄色变为白色.(3)240,78%;(4)取样品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若产生气体,通入石灰水,石灰石变浑浊,说明已变质.
此题探究过氧化钠固体在常温下与二氧化碳反应原理、现象、用途等知识点,涉及知识面很广,探究问题较多,是锻炼学生能力的一道不可多得的好题.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氧气是人体生命所必需的,在一般情况下,人可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但在特殊情况下,如在核潜艇里工作的人员,如何获得氧气呢?研究表明用“金属过氧化物处理系统”使氧“再生”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已知:淡黄色...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氧气是人体生命所必需的,在一般情况下,人可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但在特殊情况下,如在核潜艇里工作的人员,如何获得氧气呢?研究表明用“金属过氧化物处理系统”使氧“再生”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已知:淡黄色的过氧化钠...”主要考察你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知识点的认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就是指实验室用什么物质,在什么条件下,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氧气.一般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过氧化氢→MnO2水+氧气、氯酸钾MnO2?△氯化钾+氧气或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O2MnO2?2H2O+O2↑、2KClO3MnO2?△2KCl+3O2↑或2KMnO4△?K2MnO4+MnO2+O2↑.其反应类型都是分解反应.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特别是结合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来考查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的表达能力(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能力),各物质的颜色、状态,反应的条件、类型,以及对催化剂、催化作用的理解.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和化学方程式),各物质的颜色、状态,反应的条件、类型,以及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发生装置的相互联系;并且,一定要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催化作用;等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及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与“氧气是人体生命所必需的,在一般情况下,人可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但在特殊情况下,如在核潜艇里工作的人员,如何获得氧气呢?研究表明用“金属过氧化物处理系统”使氧“再生”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已知:淡黄色的过氧化钠...”相似的题目:
下列物质中一定属于氧化物的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能分解出氧气的化合物氧气跟某种物质反应的生成物
从安全、环保、节能、筒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通电使水分解:水通电&通电过氧化氢催化分解:过氧化氢&二氧化锰高锰酸钾加热分解: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加热分解: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
加热氯酸钾和高锰酸钾混合物片刻,试管里最多可能含有几种固体物质&&&&五种四种三种二种
“氧气是人体生命所必需的,在一般情况下,人...”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医务人员用3%的过过氧化氢溶液为伤者处理伤口时,伤口上会看到大量的气泡.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3若某小组的液体为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溶液,加入少量MnO2后产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该知识点易错题
1医务人员用3%的过过氧化氢溶液为伤者处理伤口时,伤口上会看到大量的气泡.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2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能缓慢分解成水和氧气.在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分解成水和氧气的过程中,下列有关量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3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下列各图象正确的是&&&&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氧气是人体生命所必需的,在一般情况下,人可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但在特殊情况下,如在核潜艇里工作的人员,如何获得氧气呢?研究表明用“金属过氧化物处理系统”使氧“再生”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已知:淡黄色的过氧化钠固体在常温下即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1)你认为用这种方法制氧气的优点是____;(2)小明欲探究过氧化钠吸收和释放的气体之间体积关系以及反应的热效应,设计实验如下,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①简述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____;②向U形管内盛装过量的Na2O2药品,注射器中为二氧化碳气体,连接好装置.药品为什么需过量____;③缓缓推动注射器A活塞,片刻,可以观察到温度计液柱明显上升,说明反应____(填“吸热”或“放热”),同时还可以观察到固体粉末发生变化的现象是____;(3)小红同学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Na2O2还能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于是她根据这一原理设计了一种测定Na2O2的纯度的方法:①称取20g样品于一只质量为45g的锥形瓶中;②一次性加入20mL蒸馏水后将锥形瓶放置在电子天平上,观察显示数字的变化,并记录(数据见下表);③进行计算.
天平示数/g
81.80a.从上表数据判断,____秒时已经反应完全;b.请你帮小红同学计算此样品中Na2O2的纯度为____(不需要写出计算过程).(4)Na2O2露置在空气中容易发生变质,如何检验已经变质,简述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氧气是人体生命所必需的,在一般情况下,人可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但在特殊情况下,如在核潜艇里工作的人员,如何获得氧气呢?研究表明用“金属过氧化物处理系统”使氧“再生”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已知:淡黄色的过氧化钠固体在常温下即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1)你认为用这种方法制氧气的优点是____;(2)小明欲探究过氧化钠吸收和释放的气体之间体积关系以及反应的热效应,设计实验如下,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①简述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____;②向U形管内盛装过量的Na2O2药品,注射器中为二氧化碳气体,连接好装置.药品为什么需过量____;③缓缓推动注射器A活塞,片刻,可以观察到温度计液柱明显上升,说明反应____(填“吸热”或“放热”),同时还可以观察到固体粉末发生变化的现象是____;(3)小红同学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Na2O2还能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于是她根据这一原理设计了一种测定Na2O2的纯度的方法:①称取20g样品于一只质量为45g的锥形瓶中;②一次性加入20mL蒸馏水后将锥形瓶放置在电子天平上,观察显示数字的变化,并记录(数据见下表);③进行计算.
天平示数/g
81.80a.从上表数据判断,____秒时已经反应完全;b.请你帮小红同学计算此样品中Na2O2的纯度为____(不需要写出计算过程).(4)Na2O2露置在空气中容易发生变质,如何检验已经变质,简述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____.”相似的习题。金华化学工作室
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上传: 徐艳 &&&&更新时间: 10:55:24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验在化学中的地位逐渐提高,教师对实验也相应地重视起来。但仍然存在实验教学低效或无效的行为,针对这种行为,笔者对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认真的调查与分析,并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化学实验 有效性 新课程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课本中有大量的实验,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曾说过:&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的法庭&。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事情,这关系到实验的真正教学效果,同时,也是对学生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体验等方面进行教育的良好机会。然而,在实验的教学中,目前存在的一些与新课程不协调的低效或无效的行为,导致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下降。基于此,笔者对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认真的调查与分析,并在新课程教学中也对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尝试。 一、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实验教学中低效或无效的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1、部分教师对照考纲的必做实验,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从目的、原理、步骤、实验的注意事项等在黑板上画实验、讲实验,学生听实验、背实验。意识滞后是根本原因,有些教师认为中学阶段,不是搞科学研究,学生做不做实验妨碍不了多大事情,只要不影响考试成绩就行,他们对学生实验不予重视,带有应付心理;2、部分教师做实验时按课本照方抓药,缺少趣味性;3、部分教师对某些实验采取回避的方式。是由于有些实验对试剂浓度、用量、滴加顺序、温度等要求严格,不易成功,或是由于反应物有毒或实验过程产生较多的有害、有毒物质;4、实验成功率不高,就拿进课堂里去做。由于教师没有预先多做几次,以取得成功经验,就匆忙拿进课堂去演示,在学生面前出现失败的尴尬局面,只好东拼西凑地找些原因解释;5、实验与生活脱节,缺乏学习的价值体验;6、完全用计算机演示代替化学实验,一张接一张的投影片和动画播放,进行&电灌&,化学实验中的多种新鲜感觉只剩下视觉和听觉,实验的真实性大大打了折扣,学生对实验本身的体验几乎相当苍白;7、在分组实验教学时,只管让学生信马由缰地实验,而没有指导、交流、反馈和总结,绝大多数教师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却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了学生的过程学习却忽视了方法的指导,这就使实验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对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探索 (一)更新思想观念,提高自觉执行新课程实验的意识 首先,加强对新课标、新理念、新方法的学习,了解新课程对实验教学的新要求,提高对实验教学的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在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刻苦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实验技术水平。在实验教学中,对于新课程中规定要开设的实验应该进行合理地划分:明确哪些实验利用现成器材是可以开设的;哪些需要适当的改进等,并按照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实验器材获得的难易程度,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确保实验教学顺利和有效地进行。 (二)做好典型实验的分析,让学生触类旁通。 根据新课程标准,化学就实验内容来说可归为以下几种类型:有关制取实验、性质实验、生活实验、阐明概念定律实验、定量计算实验等。而每类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都有规律可循,因而应做好典型实验,实验后注意实验的归纳反思,使实验目的更清晰,效果更优化,再由典型实验引导、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将知识技能内化。如在学习实验室里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混和加热制取氯气时,我先让学生回忆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实验,归纳总结出下述操作内容:仪器的选择、连接和固定、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药品的取用、加热方法、气体的收集和放置等。对这些操作的知识,理论根据尤为强调。然后引导学生得出制取氯气的发生装置、收集方法等。在学习《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乙烯的实验室制法》时进一步巩固气体制取实验的有关设计思路、操作等。 (三)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培养动手及参与探究的意识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更是化学实验中的主角,他不应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应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而作为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其中课堂上让学生大胆的动手做演示实验是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前提是课前在老师指导下反复练习,确保实验成功。由于学生参与课堂演示实验,课堂气氛变得宽松、活跃,学生观察实验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同时也关心着同伴实验成功与否,哪些学生能荣幸上台演示?教师可根据实验类型与难度挑选学生,既可以作为对学习上有明显进步学生的奖励;也可以作为成绩欠佳而动手能力较强学生的鼓励;更可以推选优秀学生作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此方法的优点是比较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利于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地发展,尤其是后进生,当他们被鼓舞、被信任、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时,他们才有更大的积极性,才有可能学得更好。事实上多数的教师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来做,如:盐溶液的酸碱性、金属与酸或碱的反应、镁带在二氧化碳中的燃烧等。 (四)合理改进和设计实验,激活学生的思维。 由于种种原因,教材中的部分实验效果不尽人意,如有些实验现象不明显或反应过程中有害、有毒气体泄漏等。为此,我以这一点作为突破口,对实验进行合理的改进和设计。 1、实验的简单化 教材中的有些实验,操作复杂,实验不宜成功,只要稍作分析,略加改进,就能达到化繁为简且实验现象明显的效果。如关于氨气易溶于水的 &喷泉&实验,若按教材中的实验要求,先用氢氧化钙与铵盐反应制取氨气,用干燥的烧瓶收集,再按教材中&喷泉&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特点是:一是反应速率较慢,二是操作较麻烦,所以实验效果往往不理想。为此我分析了实验失败的原因,又重新研究了该实验的要求,所用药品的性质,提出了简捷有效的改进方法:即先在圆底烧瓶中加入2~3毫升浓氨水,然后摇晃烧瓶并加热烧瓶收集氨气,立即演示&喷泉&实验,实验效果比按教材中提出的实验方法好得多。 2、实验的趣味化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大动机,是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课本上的一些演示实验往往现象不明显或缺少趣味性,若稍动一下脑筋,就可以搞出与书上的实验相近,但又不同于它的非常有趣的一种新式实验结果,学生通过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形象生动的演示结果,会产生强烈的认识冲动,并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这时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学习的积极性都会有明显地提高,就会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再经过教师的讲解和自身的积极思考,能很快掌握有关的知识内容。如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实验,在小U型管里放入2小块石灰石,滴加2毫升稀盐酸,立即有气体生成,用燃着的木条靠近U型管&管口,木条熄灭,在U型管另一管口(管口预先塞一团玻璃棉,上面撒上半药匙过氧化钠),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反应后产物,木条便复燃起来。改进后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效果明显,实验趣味性浓,唤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再如,浓硫酸与蔗糖反应,可通过&引蛇出洞&的趣味性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实验操作改进如下:将蔗糖放入大试管中,向其中注入浓硫酸,用玻璃棒搅拌,再用少量水调成糊状,玻璃棒搅拌并往外牵引。其结果是:注入浓硫酸后,蔗糖变黑,再用少量水,体积膨胀,像一条&黑蛇&一样被玻璃棒引出来,同时放出大量热,产生有酸味、刺激味的气体。当学生观察到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时,产生了强烈的探求欲望。 3、实验的生活化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实验思想,已深入人心。我们在研究实验时,注重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废物利用,不单为学校节约了开支,而且由于取材为学生所熟悉,使他们感到化学知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体会到学习的真正价值,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佳。具体做法:①引导学生做日常生活中的小实验,如&衣服污迹处理&、&棉线和毛线的鉴别&等;②组织学生收集或制备一些常用化学试剂,如从废干电池中收集锌、铜、石墨、二氧化锰等,从旧电瓶中回收稀硫酸等;③启发学生自己收集生活中的废旧制品(如眼药水瓶、注射器、纯净水塑料瓶等)制作化学实验代用品,并用自制的代用品做化学实验。例如铜与稀硝酸的反应,产生的NO会立即与氧气反应生成NO2,不易观察现象,且产生有毒气体。我鼓励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他们通过联系有关知识、查阅相关资料并讨论其优缺点,最后将书中的实验改为注射器实验:事先将螺旋好的细铜丝放入注射器中,吸取稀硝酸,让反应在注射器中进行,产生的气体可以将注射器的活塞顶起,由于注射器内无空气,可以观察到无色的气体,抽动活塞,让空气进入,明显的观察到气体的颜色变化,此时迅速将气体注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改进后的实验,不仅实验现象明显且极大的减少了有毒气体的排放。 4、实验的微型化和绿色化 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已成为众多化学教师的共识,但由于学生实验准备工作量大,药品耗用多,实验开支大,且实验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有害有毒的物质,因此开展微型实验(其特点是:仪器小、耗药少、携带方便、操作容易、安全性高)就显得很有必要,不但给实验准备工作减少了麻烦,节约了实验经费,而且还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微型实验仪器可以是实验室里的常规仪器,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或废弃品,如①培养皿,可进行气体性质实验和溶液之间互相反应的实验;②表面皿,可作为具有颜色变化或沉淀生成实验的反应容器;③注射器,具有密封性好、透明、标有刻度等特点,可准确地计量体积、可进行简易密封实验等;④点滴板,在多种离子性质的实验中,除了少数需要加热的反应和观察产生气体的实验以外,都可在点滴板中进行;⑤透明药粒包装片,药粒用完后,扯掉密封箔,就相当于简易透明的点滴板。例如在氯水的性质实验时,可采取每桌发一个点滴板、几只塑料滴管和少数几瓶相应溶液的方法就能进行实验。再如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是有毒的气体,针对此实验我设计问题:如何使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且环境污染又少?通过讨论,最后得出:用具支试管代替试管,塞上橡皮塞,用螺旋好的细铜丝代替铜片,并穿过橡皮塞,用橡皮管将具支试管与球形干燥管(靠近具支试管一端塞上蘸过品红溶液的棉花,另一端塞上蘸过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连接起来。改进后的实验既可通过抽拉细铜丝的方法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又可通过观察品红溶液的褪色,说明有二氧化硫气体生成,还可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对二氧化硫的吸收减少环境污染。同样,浓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也可选用此装置进行。 由此可见,实验的改进,能使学生体会到如何利用化学基本原理来重新设计、改造、组合多种仪器装置,以满足不同规格的实验操作要求。这种灵活运用知识的过程,对活跃学生的思路,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将起积极的作用。& (五)开展边教学边实验,激发学习热情 将部分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改为边教学边实验,使学生能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实验的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实验形式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来获取新知识,与教师先讲完理论之后,过几天再做学生实验相比,由于这是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首次&观察可能的现象,他们有较强新鲜感受和兴奋点,探索问题的欲望十分强烈,效果更加明显。适合在课堂上开展边教学边实验的基本条件是:(1)有适合于学生在课堂上操作的小型、便携、易掌握、能快捷装配的实验仪器;(2)取药品方便,实验安全,试剂用量少,产生的废液少,几乎没有毒气污染。如氢氧化铝的两性、盐溶液的酸碱性等实验都可开展边教学边实验。 (六)借助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 提高实验效率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它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借助多媒体,将一些重要的、实验现象不明显的或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实验,进行模拟,既能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刺激,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很好地理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取得更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利用计算机的模拟具有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快为慢、化慢为快、看不见变为看得见、抽象变为具体等优点,从而使学生很快地理解知识。如电解的原理是通过微观粒子的运动变化情况来解释宏观发生的现象,内容比较抽象,我采用了先进的教学媒体计算机,用计算机模拟了一个电解池的装置,在电解池内的氯化铜溶液中绘出几个带有颜色的圆球,蓝色的代表铜离子、绿色的代表氯离子(当然氯离子是没有颜色的),然后让这些圆球动起来,先是离子的无规则运动,继而是通电后的阴阳离子向两极的定向运动,紧接着是离子到达电极上的放电过程,氯离子失出电子变为氯原子结合成氯分子,电极上产生了气泡,铜离子得到电子变为铜原子,屏幕上析出铜的电极颜色逐渐变为红色且逐渐加深,当氯离子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移向另一个电极时,微机发出&嘟嘟&的响声,十分形象、生动,学生看了个个兴趣十足。 另外对于一些危险的、有毒的、复杂的、多次重复的等实验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也是可行的,甚至是必须的。 (七)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促进教师和学生自身的发展& 组织兴趣活动小组成员,进行如下工作:①参与学生实验的准备工作,如配置药品溶液、仪器准备等;②让他们预先试做实验,分析实验,这样在学生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指导其他同学顺利完成实验任务;③让他们开出学生实验课中实验结果不够理想的不成功实验的补做实验,对这些实验进行认真分析,讨论改进实验的方法;④让他们自行设计实验研究、自制教具、小发明、小制作等。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学化学》 、《实验教学与仪器》 、《化学教学系统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刘知新主编 4、《化学新课程中的教学素材开发》高等教育出版社 郑长龙主编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探索的延伸阅读&&着意做好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 一、认真调查 摸清情况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此话对于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工作同样适用。
  1.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初、高中全部教材的体系和内容。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知识点应在初中解决而实际并未完全解决;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未解决,应在高中拓宽和加深等,做到心中有数。
  2.摸清高一新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和素质情况。
  3.搞一次摸底测验,了解学生学习的现实情况。
  总之,对过渡阶段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克服心理障碍,鼓励学生经常反思自己,改进学习方法,以在较短时间内改变学习上&不适应&的情况。
  二、对症下药 抓好衔接
  在吃透大纲和教材,摸清学生思想、知识、能力等基本素质情况和学习中的现实情况以后,&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顺利地做好了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工作。
  1.紧扣高中化学教学大纲,采用&集中复习&和&穿插复习&相结合的方法,做好知识的查漏补缺工作,以创造一个较为整齐的教学起点。
  2.改进教学方法,善用启发式教学
  不管采用什么教学程序和方法,&启发式&都是必要的。因为它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说的太好了,我顶!
Copyright & 2014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1.9304 second(s), 5 db_queries,
1 rpc_queries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