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比喻和通感的作文手法的作文关于音乐

浅谈散文《荷塘月色》和《绿》中比喻通感修辞手法的运用--《职业时空》2010年03期
浅谈散文《荷塘月色》和《绿》中比喻通感修辞手法的运用
【摘要】:朱自清在其散文《荷塘月色》、《绿》中,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传达出内心的意蕴,尤其是他的比喻贴切自然而精妙,恰到好处地把事物的神态表达出来,其通感妙不可言,给人一种新颖、美妙的感受。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I207.6【正文快照】:
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绿》,可以说是极其优美雅致的写景散文。文章的美得益于意境的清雅、语言的清新优美、描写的生动形象,其突出表现在文中比喻与通感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使文章流光溢彩。本文着重分析比喻与通感修辞法在《荷塘月色》、《绿》中的运用。一、比喻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程秀华;;[J];职业时空;2010年03期
袁利荣;;[J];博览群书;2010年07期
杨达英;[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7年02期
夏影;;[J];新闻爱好者;1988年12期
刘岳峦;;[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世钦;;[J];新闻与写作;1986年12期
松石;[J];中州学刊;1987年04期
姜虎城;;[J];滇池;1998年09期
李博;[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付佳;;[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艾萍;;[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安然;;[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王贵忱;;[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4——辽海讲坛·第二辑(文学卷)[C];2008年
任俊;;[A];瞿秋白研究新探——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1999年
孙秀玲;;[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纪念文集[C];2001年
张萍;;[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李少丹;;[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林新;;[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王剑冰;;[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2)[C];2009年
党永顺;;[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闻逸;[N];文艺报;2006年
余德庄;[N];文艺报;2007年
林云;[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王国华;[N];光明日报;2007年
邓刚;[N];文艺报;2007年
潘永翔;[N];文艺报;2008年
郑明标;[N];汕头日报;2006年
张少武;[N];吉林日报;2006年
张柱林;[N];光明日报;2006年
金辰;[N];文艺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付琼;[D];复旦大学;2004年
渠晓云;[D];苏州大学;2004年
周群华;[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张菁;[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王永;[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焦印亭;[D];四川大学;2007年
李新;[D];南开大学;2009年
亢巧霞;[D];厦门大学;2007年
郑成志;[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喻进芳;[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艳;[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江林森;[D];河北大学;2004年
尚琳琳;[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黄瑞仪;[D];暨南大学;2006年
郑强;[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朱雯;[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李祎;[D];暨南大学;2006年
王诺;[D];吉林大学;2007年
许晓云;[D];暨南大学;2007年
黄汉云;[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运用比喻手法的文章希望是短文,文章里运用很多比喻手法的句子_百度作业帮
运用比喻手法的文章希望是短文,文章里运用很多比喻手法的句子
运用比喻手法的文章希望是短文,文章里运用很多比喻手法的句子
《晋祠》梁衡出太原西南行五十里,有一座山名悬瓮.山上原有巨石,如瓮倒悬.山脚有泉水涌出,就是有名的晋水.在这山下水旁,参天古木中林立着百余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绿水碧波绕回廊而鸣奏,红墙黄瓦随树影而闪烁,悠久的历史文物与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一体,这就是古晋名胜晋祠.西周时,年幼的成王姬诵即位,一日与其弟姬虞在院中玩耍,随手拾起一片落地的桐叶,剪成玉圭形,说:"把这个圭给你,封你为唐国诸侯."天子无戏言,于是其弟长大后便来到当时的唐国,即现在的山西作了诸侯.《史记》称此为"剪桐封弟".姬虞后来兴修水利,唐国人民安居乐业.后其子继位,因境内有晋水,便改唐国为晋国.人们缅怀姬虞的功绩,便在这悬瓮山下修一所祠堂来祀奉他,后人称为晋祠.晋祠之美,在山美、树美、水美.这里的山,巍巍的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这处秀丽的古迹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而香远;秋来,草木郁郁,天高而水清,无论何时拾级登山,探古洞,访亭阁,都情悦神爽.古祠设在这绵绵的苍山中,恰如淑女半遮琵琶,娇羞迷人.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曰周柏,一曰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冠顶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于石阶旁,宛如老者说古;那唐槐,腰粗三围,苍枝屈虬,老干上却发出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微风拂动,一派鹤发童颜的仙人风度.其余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沧桑几经的风骨,人游其间,总有一种缅古思昔的肃然之情.也有造型奇特的,如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却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其余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内信步,那里一泓深潭,这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有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有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么多的水,又不知是从哪里冒出的,叮叮咚咚,只闻佩环齐鸣,却找不到一处泉眼,原来不是藏在殿下,就是隐于亭后.更可爱的是水清得让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渠、潭、井,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丝纹可见.而水势又不大,清清的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玉栏倒影,织成了一条条的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当年李白至此,曾赞叹道:"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泻翠娥."你沿着水去赏那亭台楼阁,时常会发出这样的自问:怕这几百间建筑都是在水上漂着的吧!然而,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这里保存着我国古建筑的"三绝".一是圣母殿.这是全祠的主殿,是为虞侯的母亲邑姜所修的.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宁元年(一一○二年),距今已有八百八十年.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在能找到的最早实例.殿内宽七间、深六间,极宽敞,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廊柱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檐.屋顶黄绿琉璃瓦相扣,远看飞阁流丹,气势雄伟.殿堂内宋代泥塑的圣母及四十二尊侍女,是我国现存宋塑中的珍品.她们或梳妆、洒扫,或奏乐、歌舞,形态各异.人物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圆润,眼神专注,衣纹流畅,匠心之巧,绝非一般.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殿柱.雕于宋元皊二年(一○八七年).八条龙各抱定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距今虽近千年,仍鳞片层层,须髯根根,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之好与工艺之精.三是殿前的鱼沼飞梁.这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沼,却在沼上架了一个十字形的飞梁,下由三十四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桥面东西宽阔,南北翼如.桥边栏杆、望柱都形制奇特,人行桥上,随意左右,如泛舟水面,再加上鱼跃清波,荷红映日,真乐而忘归.这种突破一字桥形的十字飞梁,在我国现存的古建筑中是仅有的一例.以圣母殿为主的建筑群还包括献殿、牌坊、钟鼓楼、金人台、水镜台等,都造型古朴优美,用工精巧.全祠除这组建筑之外,还有朝阳洞、三台阁、关帝庙、文昌宫、胜瀛楼、景清门等,都依山傍水,因势砌屋,或架于碧波之上,或藏于浓荫之中,揉造化与人工一体.就是园中的许多小品,也极具匠心.比如这假山上本有一挂细泉垂下,而山下却立了一个汉白玉的石雕小和尚,光光的脑门,笑眯眯的眼神,双手齐肩,托着一个石碗,那水正注在碗中,又溅到脚下的潭里,却总不能满碗.和尚就这样,一天一天,傻呵呵地站着.还有清清的小溪旁,突然跑来一只石雕大虎,两只前爪抓着水边的石块,引颈探腰,嘴唇刚好埋入水面,那气势好像要一吸百川.你顺着山脚,傍着水滨去寻吧.真让你访不胜访,虽几游而不能尽兴.历代文人墨客都看中了这个好地方,至今山径石壁,廊前石碑上,还留着不少名人题咏.有些词工句丽,书法精湛,更为湖光山色平添了许多风韵.这晋祠从周唐叔虞到任立国后自然又演过许多典故.当年李世民就从这里起兵反隋,得了天下.宋太宗赵光义,曾于太平兴国四年(公元九七九年)在这里消灭了北汉政权,从而结束了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一九五九年陈毅同志游晋祠时兴叹道:"周柏唐槐宋献殿,金元明清题咏遍.世民立碑颂统一,光义于此灭北汉."晋祠就是这样,以她优美的身躯来护着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她,真不愧为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1"山上原有巨石,如瓮倒悬" 将巨石比作倒悬的瓮巨石是本体,倒悬的瓮是喻体,如是比喻词.作者通过我们熟知的事物将巨石的形态传达给作者,令作者能够通过比喻进行思想跳跃,产生联想,这是比喻重要的表现作用.2"这里的山,巍巍的如一道屏障" 也是比喻,我就不多解释说明了.3"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冠顶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于石阶旁"这一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偃卧"是属于人的形态动作,这里拟用在周柏身上,使其具有人的特性,使读者能够通过书文所写了解到周柏的形态,增加了形象性与生动感,这是拟人修辞手法特有的作用.这篇散文写的很好,修辞手法使用纯熟且思想跳跃,不受拘束,其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不仅仅比喻,拟人两种.用通感手法写关于古筝的作文_百度知道
用通感手法写关于古筝的作文
听着古筝绵延出来的声音犹如飞翔于天堂之间,呼吸着纯净的空气。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通感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运用修辞作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运用修辞作文
运​用​修​辞​作​文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通感的手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