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上册课本上册语文第四课练习解答

查看: 59048|回复: 4
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紫藤萝瀑布》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
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紫藤萝瀑布》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同步作业课课练习题
& & 《紫藤萝瀑布》
第一部分:
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3分)
⑴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春红已谢:
⑵每一朵盛开的花……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忍俊不禁:
⑶花朵……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
察颜观色:
3、下面不是写花的繁密茂盛的一项是(  )(2分)
A、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B、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C、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
D、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友般的枝干。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作者因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写成此文。
B、文章中多处使用了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
C、本文描写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实际上是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
D、作者由花的勃勃生机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5、文章开头写道“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这句话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
6、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2分)
⑴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⑵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7、文章题目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文题写出了紫藤萝的什么特点?(3分)
8、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 && &&&                  。(3分)
9、      在《紫藤萝瀑布》中写道:藤萝“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后来连“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可花儿并没有
枯死,“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作者赞美藤萝顽强的         ,并由此联想到人的生命。文章动作的
是      的写法。(3分)
10、有人评论说《紫藤萝瀑布》既是一幅精致的画,又是一首深沉的歌,这两方面体现在什么地方,请作简要回答。(3分)
11、下列句子横线上该填的词语顺序最合理应是                 。(3分)
世界屋脊上的& &,以其特殊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千里风雪的青藏公路,正在成为一条令人神往的旅游
⑴晶莹的湖泊 ⑵大漠 ⑶奔腾的江河 ⑷雪岭 ⑸数不清的珍禽异兽 ⑹草原 ⑺冰峰
12、“第一”有很多雅称,选出下面句子用词不够得体的一项(  )& & (2分)
A、 《红高粱》这部影片由著名演员巩利领衔主演。
B、他学习很勤奋,期末考试摘取了桂冠。
C 、在技术能手的比赛中,他独占鳌头:& &&&
D 、我们班各项工作都很出色,期末评比中名列榜首。
第二部分:
                   (一)
⑴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
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
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⑵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
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⑶“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⑷“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⑸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一
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
去,想摘一朵。
13、上文写盛开的藤萝,作者从     的角度,由   及   ,由   到   ,写出了花的“盛”。(3分)
14、“只见一片辉煌的紫色”、“只是深深浅浅的紫”,写出了紫藤萝花的什么?(3分)
15、“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这一句,写得非常细致,颜色为什么会“上浅下深”?“
花苞”指什么?(3分)
16、画线句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的             。(3分)
17、文中写花繁多茂盛的句子还有哪些?(3分)
18、文中画浪线的两个比喻句好在哪里?(3分)
19、“我凑上去,想摘一朵”表现了“我”对如此美丽的紫藤萝的         之情。(2分)
                    (二)
⑴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
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时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
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⑵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
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令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
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
见藤萝花了。
⑶过了之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
⑷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
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⑸在这浅紫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20、划线句子如何理解,谈谈你的认识。(3分)
21、“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3分)
22、“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是指                    。(2分)
23、文中哪句话将“眼前花,心中事”自然融合在一起?最能体现作者陶醉于花的芬芳的句子是哪一句?(3分)
24、第一段中加点的“它”和“别的一切”分别指代什么?(3分)
25、文中有一句话点出“一大株紫藤萝”的命运是特别年代造成的,这句话是& && && &                 。(3分
26、“过了之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的含义是什么?(3分)
27、联系下文,回答:“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3分)
28、为什么要插入“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这一段?(3分)
29、对文末“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句话应如何理解?(3分)
& & & & & & & & & & & & & & & & & & & & (三)
& & & & & & & & & & & & & & & & & & & & 草莓
时值九月,但夏意正浓。天气反常地暖和,树上也见不一片黄叶。葱茏茂密的枝柯之间,也许个别地方略见疏落,也许这儿或那儿有一
片叶子颜色稍淡;但它并不起眼,不去仔细寻找便难以发现。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晶莹璀璨,挺拨的槲树生意□□,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念
。农村到处是欢歌笑语。秋收已顺利结束,挖土豆的季节正碰上艳阳天。地里新翻的玫瑰红土块,有如一堆深色的珠子,又如野果一般
的娇艳。我们许多人一起去散步,兴味□□。自从我们五月来到乡下以来,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是那样碧绿的树,湛蓝的天,欢
快的心田。
我们漫步田野。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我把它含在嘴里,它是那样的香,那样的甜,真是一种稀世的佳
品!它那沁人心脾的气味,在我的嘴角唇边久久的不曾消逝。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
此刻我才察觉到早已不是六月。每一月,每一周 ,基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我以为一切都没有主,其实只不过是一种幻觉
!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那时,树木是另一种模样,我们的欢笑是另一番滋味,太阳和天空也不同
于今天。就连空气也不一样,因为那时送来的是六月的芬芳。而今已是九月,这一点无论如何也不能隐瞒。树木是绿的,但只须吹第一
阵寒风,顷刻之间就会枯黄;天空是蔚蓝的,但不久就会变得灰惨惨;鸟儿尚没有飞走,只不过是由于天气异常的温暖。空气中已弥漫
着一股秋的气息,这是翻耕了的土地、马铃薯和向日葵散了出的芳香。还有一会儿,还有一天,刀许两天……
我们常 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 ,还像那时一样戴着桃色眼镜观察世界,还有着同那时一样的爱好,一样的思想,一样的情感。
一切都没有了生任何的突变。简而言之,一切都如花似锦,韶华灿烂。大凡已成为我们的禀赋东西都经得起各种变化和时间的考验。
但是,只须去重读一下青年时代的书信,我们就会相信,这种想法是何其荒诞。从信的字里行间飘散出的青春时代呼吸的空气,与今天
我们呼吸的已大不一般。直到那时我们才察党我们度过的每一天时光,都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色彩和形态。每日朝霞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
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当然,今天我们还很年轻——但只不过是“
还很年轻”!还有许多的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办。激动不安,若明若暗的青春岁月之后,到来的是成年期成熟的思虚,是从容不迫的
有节奏的生活,是日益丰富的经验,是一座内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厦的落成。
然而,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返了。它虽然曾经使人们惴惴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
30、根据语境,将“依然”“酣然”“盎然”分别填入第1段的空格中。(3分)
31、文章第1段描写了秋天的景色,作者笔下的秋天有什么特点?(3分)
32、从行文思路看,第1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 & & & & & & & & & & & & & & & & & & 。(3分)
33、文章第2段中有一个由写草莓到写季节更替的过渡句,这个句子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分)
34、文中有四个含“草莓”的句子,请选出“草莓”的含义有别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2分)
A、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
B、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
C、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
D、它虽然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
35、请根据上下文,具体说明第5段中“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的内容。(4分)
“有所剥夺”的是:
“有所增添”的是:
36、文末说“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返了”,这里“六月的气息”是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分)
时值九月,但夏意正浓。天气反常地暖和,树上也见不一片黄叶。葱茏茂密的枝柯之间,也许个别地方略见疏落,也许这儿或那儿有一
片叶子颜色稍淡;但它并不起眼,不去仔细寻找便难以发现。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晶莹璀璨,挺拨的槲树生意□□,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念
。农村到处是欢歌笑语。秋收已顺利结束,挖土豆的季节正碰上艳阳天。地里新翻的玫瑰红土块,有如一堆深色的珠子,又如野果一般
的娇艳。我们许多人一起去散步,兴味□□。自从我们五月来到乡下以来,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是那样碧绿的树,湛蓝的天,欢
快的心田。
我们漫步田野。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我把它含在嘴里,它是那样的香,那样的甜,真是一种稀世的佳
品!它那沁人心脾的气味,在我的嘴角唇边久久的不曾消逝。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
此刻我才察觉到早已不是六月。每一月,每一周 ,基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我以为一切都没有主,其实只不过是一种幻觉
!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那时,树木是另一种模样,我们的欢笑是另一番滋味,太阳和天空也不同
于今天。就连空气也不一样,因为那时送来的是六月的芬芳。而今已是九月,这一点无论如何也不能隐瞒。树木是绿的,但只须吹第一
阵寒风,顷刻之间就会枯黄;天空是蔚蓝的,但不久就会变得灰惨惨;鸟儿尚没有飞走,只不过是由于天气异常的温暖。空气中已弥漫
着一股秋的气息,这是翻耕了的土地、马铃薯和向日葵散了出的芳香。还有一会儿,还有一天,刀许两天……
我们常 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 ,还像那时一样戴着桃色眼镜观察世界,还有着同那时一样的爱好,一样的思想,一样的情感。
一切都没有了生任何的突变。简而言之,一切都如花似锦,韶华灿烂。大凡已成为我们的禀赋东西都经得起各种变化和时间的考验。
但是,只须去重读一下青年时代的书信,我们就会相信,这种想法是何其荒诞。从信的字里行间飘散出的青春时代呼吸的空气,与今天
我们呼吸的已大不一般。直到那时我们才察党我们度过的每一天时光,都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色彩和形态。每日朝霞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
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当然,今天我们还很年轻——但只不过是“
还很年轻”!还有许多的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办。激动不安,若明若暗的青春岁月之后,到来的是成年期成熟的思虚,是从容不迫的
有节奏的生活,是日益丰富的经验,是一座内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厦的落成。
然而,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返了。它虽然曾经使人们惴惴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
30、根据语境,将“依然”“酣然”“盎然”分别填入第1段的空格中。(3分)
31、文章第1段描写了秋天的景色,作者笔下的秋天有什么特点?(3分)
32、从行文思路看,第1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 && && && && && && && && && && && & 。(3分)
33、文章第2段中有一个由写草莓到写季节更替的过渡句,这个句子是“& && && && && && && && && && && && && && && && &”。(3分)
34、文中有四个含“草莓”的句子,请选出“草莓”的含义有别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2分)
A、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
B、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
C、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
D、它虽然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
35、请根据上下文,具体说明第5段中“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的内容。(4分)
“有所剥夺”的是:
“有所增添”的是:
36、文末说“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返了”,这里“六月的气息”是指& &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9:00-18:00周一至周五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单元单元测试卷适用年级:七年级试卷类型:单元测试适用省份:全国试卷年份:2014年题数:14浏览数:1304解析人:易题库第一部分
选择题一、单选题报错1.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骸骨( hái )&&&&& 两栖( xī )&&&&&&& 倏忽(shū)&&&&& 绫纱(líng)B.连亘(gèn )&&&&& 狩猎(shòu )&&&&&& 飞甍 (méng)&&& 篝火(gōu)C.喑哑( ān )&&&&& 猛犸(mǎ)&&&&&&&& 篡夺(cùan)&&&& 干涸(gù)D.嗉囊(láng )&&&& 蜂峦(luán )&&&&&& 禅院 (chān )&&& 日晕(hūn)难度系数:0.70-0.56浏览:164次评分:报错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暮,远远望去,就象草原上雪白的羊群。B.如果你不嫌烦,且请闭上眼,随我从桂林到阳朔去神游一番,看个究竞。C.人们可以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赡仰,却很少能带着愉快的笑容与之亲近。D.不论伟大人物还是平凡的人,荒废时间则一事无成,珍惜时间就获得成功。难度系数:0.70-0.56浏览:178次评分:报错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骄傲自满是求知的大敌,学而不厌才是学习的正确态度。B.这些年轻的登山者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妙。C.金秋菊花展上,不同颜色,不同品种的菊花摆放有序,错落有致。D.养成了看书、做笔记、勤思考的习惯,写文章自然是得心应手,驾轻就熟。难度系数:0.85-0.71浏览:149次评分:报错4.下列句子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秋天,大地上黄苍苍的野草,像喝饱了甜酒的醉汉,东倒西歪地摇晃着。B.悄悄飘落的洁白、柔软的雪花,缠着你,轻轻地亲吻你的脸和手。C.春天,别处的草青了,树绿了,这里,映进眼帘的是一片单调的砖瓦色。D.她的笑眼儿春水汪汪,洋溢着一种逼人的光。难度系数:1.00-0.86浏览:190次评分:报错5.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除了做实验外,她还得煮饭、洗衣、照顾小孩并照料年迈的公公。B.在三年前,我就听说过这江南水乡发生多大的变化,还知道了变化的原因是什么?C.他如果骂,我们就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D.春夏秋冬,阴晴雨雪,风云变幻,气象万千。天气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难度系数:1.00-0.86浏览:167次评分:报错6.下列对课文分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读这首诗可以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题目中的“吟”,在古典诗歌中是表示一种诗歌的类型,这里是赞颂的意思。B.《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C.《绿色蝈蝈》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作者是法布尔,美国著名昆虫学家。D.《月亮上足迹》是一篇科普小品,它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和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过程写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难度系数:0.85-0.71浏览:180次评分:报错7.说话是一门艺术。在下面的情况下,你觉得应该怎么说?()  打电话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交往的重要方式。一天,你给你的好朋友张宾家里拨通电话后,听到的是一个陌生的声音。这时,你应该怎样说才算最合适?A.喂!你是谁?我找张宾。B.喂!我要找张宾。C.你好!请找张宾接电话。D.你好!我是林小凡,请找张宾接电话。难度系数:0.70-0.56浏览:167次评分: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二、语言表达报错8.请你展开想象,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将“化石”、“蝈蝈”、“月亮”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话,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50字以内)难度系数:0.70-0.56浏览:125次评分:报错9.自古以来,“月亮”就承托着诗人的绵绵情思,苏轼就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诗句,你能再写出两句带有“月”的诗句吗。难度系数:0.55-0.41浏览:157次评分:三、默写报错10.按照原文默写(只选做三题)①时光在你的脸上刻下道道皱纹,。②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③商女不知亡国恨,。④,却话巴山夜雨时。难度系数:1.00-0.86浏览:142次评分:四、现代文阅读报错11.  让我们远离喧嚣倾听,去沉思吧。当被捉住的蝉还在挣扎的时候,梧桐树梢上的节目还在进行着,但合唱队已经换人了。现在轮到夜晚的艺术家上场了。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短促、近乎金属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尽管歌声的低音得到了加强,这个音乐会不管怎么说还是不起眼的。虽然在我的耳边,就有十来个蝈蝈在演唱,可它们的声音不强,我耳朵的鼓膜并不都能捕捉到这微弱的声音。然而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能听到一点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再适合不过了。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声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1.本段文字介绍了蝈蝈的哪方面习性?文中哪些词语可概括这习性的特点。2.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词语各指什么。梧桐树梢上的节目还在进行着,但合唱队已经换人了。现在轮到夜晚的艺术家上场了节目:__________________& 艺术家: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划线句表现了作者对蝈蝈怎样的感情?4.文中的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试说明理由。难度系数:1.00-0.86浏览:225次评分:报错12.那一种感动  依然是那座坟茔。  呜咽的山风渗过繁密的枫树枝,轻拂着坟头一簇簇赭黄的杂草,草尖上斑驳的碎树影微微地晃动着,好像一件闪亮的迷彩衣披在坟头上。  依然是那个老头。  一身灰白的中山装透着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沧桑,在21世纪的这个秋日里显得特别冷峻和沉重。岁月的刀痕布满一张不大对称的脸庞——右眼深深地陷了下去,颧骨很高,似乎比头上的灰旧帽沿还要突出,左手拄着根拐杖,上面油漆已大半驳落,看不到右手,空空的右袖管在徐徐的山风中轻微地摆动着。  依然是我,只是身上穿着军装。  往事飘然而至。  去年秋游,也是上这座山。为了抄近道,我和几个同学从山腰这几座没有墓碑的坟茔旁越过。一个老头突然冒了出来,发出含糊不清的咆哮声,挥动着拐杖,一瘸一拐地朝我们奔来,我们吓得赶紧跑出了坟地。秋游的兴致被搅和了,老头那让人恐惧的身影伴随着一声声咒骂被刻在我的记忆中。  后来,我听说老头就住在山脚下的市干休所里。听说他当年是刘邓大军中的一名连长,在一次战略转移中被子弹击中头部和右臂,从此有些神志不清,脾气也变得越来越古怪。但是每天都要到山上这块坟地转一转,这里埋着的是当年牺牲的无名战士,这件事几乎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  今天,我是穿着军装与同学到山顶的望江亭聚合。当老头再一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时,人群一哄而散,我也惊得转身便跑。  然而身后静悄悄的。  我惊异地转过身去,发现老人怔怔地盯着我,眼神里透着惊喜的光芒。在我不知所措的目光中,老人左手中的拐杖轻轻地滑落了,那苍白、瘦长、微微颤抖的手指缓缓地抬到胸前,缓缓地越上肩头,又缓缓地移至眉际,最后定格在帽沿下。  一个标准的左手军礼!  一瞬间我感觉胸口被一团东西堵住,呼吸变得很困难,只任凭血液在身上无绪地奔涌,最后直奔上脑际,我怔在了当处。  良久,我才反应过来,整了整军装,面对着眼前这尊神圣的雕像,敬了我参军以来一个最缓慢也最沉重的军礼!  热泪顺着脸颊悄然而落。1.文章首先描绘了坟茔、老头和“我”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1)“坟茔”画面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老头”画面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与去年秋游所不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文中找出与下列句子相照应的词语或句子。(1)与“这里埋着的是当年牺牲的无名战士”相照应的词语是第二段的______________。(2)与“空空的右袖管在徐徐的山风中轻轻地摆动着”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3.文中称老军人先是“老头”后为“老人”,这表明作者怎样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章写“我”遭遇不同的结果,表现了“老人”什么品质?5.标题“那一种感动”是因为哪些而感动?难度系数:0.85-0.71浏览:152次评分:五、文言文阅读报错13.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1.解释加横线的词。危________& 裁________& 洞________& 肆________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然”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然数年恒不一见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4.文中描绘的山市,与“________________”之景相似。(填一成语)你能对“山市”这一现象简单地作一下科学解释吗?难度系数:0.55-0.41浏览:197次评分:六、作文报错14.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自然界有许多奥秘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勇于探索,就会发现许多前所未知的奥秘。请以“探索”为话题写一篇一少于600字的文章。可记实也可大胆想像。难度系数:0.70-0.56浏览:168次评分:试题版权声明:该试题由用户上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发邮件到,我们核实确认后会予以删除。 -->记住密码合作方快速登录请您选择错误类型
错误描述:
0-500字描述字数太多,请修改提交成功!感谢您对易题库的支持,谢谢:-)我的试卷清空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习题课件:第四单元,19.在山的那边
您的位置: →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习题课件:第四单元,19.在山的那边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19.在山的那边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C )(5 分) A.痴 想(chī) 诱 惑(xiù ) 漫 湿(mà n) . . . B.隐秘 (bì ) 凝 成(ní ng) 枯 干(gū) . . . C.耽 误(dān) . D.朦胧 (ló ng) . 瞬 间(shù n) . 幻 想(huà n) . 喧 腾(xuān) . 奔 波(bè n) .【解析】A项“诱(yòu)”,B项“秘(mì)”“枯(kū)”,D项“奔(bēn)”。 2.下边四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5分) A.幻想 疑成 想望 B.海潮 攀登 朦胧 C.清澈 依然 枯干 【解析】A项“疑―凝”。 D.漫湿 飘来 深根 追赶火车的男孩①关山曾梦想:乘着火车走出大山,去寻找课本中描绘的城市。可是一毕业,家里就没钱供他上学了。关山只好背上装满矿泉水和 食品的背篓,到离村子不远的火车站向列车上的旅客兜售。 ②火车只停留三四分钟,于是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乘客给了钱,却 没来得及拿东西;或者孩子们给了东西,却没来得及拿钱。于是这些 孩子就成了追赶火车的人。 ③一次,关山顶着毒日头给乘客找钱,突然火车开动了。关山懊恼了一整天,只恨自己跑得慢。为了追赶火车,他决定练习跑步。④关山一天天地跑,跑得越来越快,两条腿像铁棍一样结实。 ⑤这天,铁道上热浪滚滚。一列火车停在了站台边,关山和伙伴们 抢着奔向窗口兜售矿泉水。一个面色黝黑的乘客拿出一张百元大钞朝 他喊:“快,来10瓶水!”关山抓起水递进窗口,正在找钱时,火车 慢慢启动了。 ⑥该找的80元钱正要递过去时,火车一下子提速了,买水的乘客大叫: “小孩,快找钱!”于是关山迈开两条长腿追了上去,他越跑越快,耳边满 是风声。就在快要追上时,一声汽笛响起,火车的速度又加快了。关山双臂 一甩,将背篓甩掉,方便面、茶叶蛋、矿泉水花花绿绿地掉了一地,可关山 顾不上这些,铆足劲飞也似的向前冲去,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火车,一定 要追上火车! ⑦列车在飞奔,关山也在飞奔!乘客们都吃惊地看着关山,只见他 ________________ ⑧关山越来越近了,乘客们一个个惊叹不已,既为关山的速度吃惊,更为 这孩子的执着感动。大家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一起喊:“加油!加油! ”那个买水的乘客喊得格外起劲。关山终于追到了那个窗口,手一扬,将那 团已被汗水浸透的80元钱准确无误地塞进了车窗?? ⑨后来,关山成了一名田径运动员。得了大赛冠军,他把奖金捐了出来, 在火车站对面的山脚下建了一所学校。记者问他为什么这么做,关山的眼角 湿润了:“我不要我的弟弟妹妹们再做追赶火车的人,而是坐上火车,到远 方去寻找梦想!” 3.联系文段,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1)关山懊恼 了一整天,只恨自己跑得慢。 ..后悔恼怒。(2)关山顾不上这些,铆足劲 飞也似的向前冲去。 ...积蓄起所有的力气,一下子使出来。4.请在第⑦段中横线处补写一段关山飞奔追赶火车的动作描写。 (字数在30字以上)(5分)示例:用力地埋下头,剧烈地摆动着双臂,晶莹的汗珠挥洒如雨,修长而结实的双腿矫健有力! 5. “我不要我的弟弟妹妹们再做追赶 火车的人,而是坐上 火车,到 .. .. 远方去寻找梦想! ”加点词包含着关山怎样的感情?请说说你 的理解。(5 分)关山不愿意自己村里的孩子们再像自己一样靠追赶火车卖东西为生, 他希望他们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坐上火车走出大山,拥有更美好的 前途。6.从一个小商贩成长为的运动员,在关山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好品质?(5分) 关山的好品质:吃苦耐劳;坚持不懈(执着);不贪财;乐于奉献。 义 鼠 杨天一言:见二鼠出,其一为蛇所吞;其一瞪目如椒意似甚恨怒然 遥望不敢前。蛇果腹,蜿蜒入穴;方将过半,鼠奔来,力嚼其尾。蛇 怒,退身出。鼠故便捷,H然①遁去。 蛇追不及而返。及入穴,鼠又来,嚼如前状。蛇入则来,蛇出则往,如是者久。蛇出,吐死鼠于地上。鼠来嗅之,啾啾如悼息②,衔之而去。友人张历友为作《义鼠行》。(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H(xū)然:快速的样子。②悼息:悲伤叹息。 7.用“/”给下列文字断句。(断两处)(2分) 其 一 瞪 目 如 椒/意 似 甚 恨 怒/然 遥 望 不 敢 前。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4 分) (1)其一为 蛇所吞( 被 ) . (3)及 入穴( 等到 ) . (2)蛇果 腹( 吃饱 ) . (4)如是 者久( 这样 ) . 9.“鼠辈”本来是丑陋猥琐的代名词,但蒲松龄笔下的义鼠汇集了 哪些品质?(7分) 机智勇敢、坚韧执著的可贵品质和真诚的情义。10.文中的这只“义鼠”是机智的,其机智表现在何处呢?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8分) 它懂得避实击虚,采取一种游击战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在敌方无法调转的时候狠狠地打击它、袭扰它,使它疲于奔命,前后不能相顾。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习题课件:第四单元,19.在山的那边相关文章
《》由(在点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一语文上册课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