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民航飞行高度度没增加50公里,周期增加多...

当前位置:
>>>日21时27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二号”卫星..
2010年&10&月&26&日&21时&27&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二号”卫星实施了降轨控制,卫星成功由轨道半径为&a、周期为&Tl&的极月圆轨道进入远月点距离为&a、周期为T2的椭圆轨道,为在月球虹湾区拍摄图象做好准备,轨道如图所示.则“嫦娥二号”(  )A.在圆轨道运行周期T1小于它在椭圆轨道运行周期T2B.经过圆轨道上B点时的速率大于它经过椭圆轨道上A点时的速率C.在圆轨道上经过B点和在椭圆轨道上经过A点时的加速度大小相等D.在圆轨道上经过B点和在椭圆轨道上经过A点时的机械能相等
题型:多选题难度:偏易来源:苏州一模
A、根据开普勒周期定律得:R3T2=k,k与中心体有关.由于圆轨道的半径大于椭圆轨道半径,所以在圆轨道运行周期T1大于它在椭圆轨道运行周期T2.故A错误.B、在椭圆轨道远地点实施变轨成圆轨道是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要实现这个运动必须万有引力小于所需向心力,所以应给“嫦娥二号”卫星加速,增加所需的向心力,所以经过圆轨道上A点时的速率大于它经过椭圆轨道上A点时的速率,而圆轨道上的各个位置速率相等,故B正确.C、“嫦娥二号”卫星变轨前通过椭圆轨道远地点时只有万有引力来提供加速度,变轨后沿圆轨道运动也是只有万有引力来提供加速度,所以相等,故C正确.D、变轨的时候点火,发动机做功,所以“嫦娥二号”卫星点火变轨,前后的机械能不守恒,而圆轨道上的各个位置机械能相等,故D错误.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日21时27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二号”卫星..”主要考查你对&&人造地球卫星,万有引力定律的其他应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人造地球卫星万有引力定律的其他应用
人造地球卫星:
在地球上抛出的物体,当它的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永远不会落到地面上,它将围绕地球旋转,成为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卫星。&(1)人造卫星按运行轨道可分为低轨道卫星、中轨道卫星、高轨道卫星,以及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极地轨道卫星等。&(2)按用途人造卫星可分为三大类: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人造地球卫星:
1、若已知人造卫星绕地心做匀速率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地球的质量为M,各物理量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①由得卫星运行的向心加速度为:; ②由得卫星运行的线速度为:; ③由得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为:; ④由得卫星运行的周期为:; ⑤由得卫星运行的动能:; 即随着运行的轨道半径的逐渐增大,向心加速度a、线速度v、角速度ω、动能Ek将逐渐减小,周期T将逐渐增大。 2、用万有引力定律求卫星的高度: 通过观测卫星的周期T和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及行星的半径R可以求出卫星的高度。 3、近地卫星、赤道上静止不动的物体 ①把在地球表面附近环绕地球做匀速率圆周运动的卫星称之为近地卫星,它运行的轨道半径可以认为等于地球的半径R0,其轨道平面通过地心。若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0,则 由得:; 由得:; 由得:。 若将地球半径R0=6.4×106m和g0=9.8m/s2代入上式,可得v=7.9×103m/s,ω=1.24×10-3rad/s,T=5074s,由于,和且卫星运行的轨道半径 r>R0,所以所有绕地球做匀速率圆周运动的卫星线速度v<7.9×103m/s,角速度ω<1.24×10-3rad/s,而周期T>5074s。 ②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静止在地球表面上的物体,尽管地球对物体的重量也为mg,尽管物体随地球自转也一起转,绕地轴做匀速率圆周运动,且运行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与近地卫星、同步卫星有相似之处,但它的轨道平面不一定通过地心,如图所示。只有当纬度θ=0°,即物体在赤道上时,轨道平面才能过地心.地球对物体的引力F的一个分力是使物体做匀速率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f=mω2r,另一个分力才是物体的重量mg,即引力F不等于物体的重量mg,只有当r=0时,即物体在两极处,由于f=mω2r=0,F才等于mg。③赤道上随地球自转而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与近地卫星的区别:A、赤道上物体受的万有引力只有一小部分充当向心力,另一部分作为重力使得物体紧压地面,而近地卫星的引力全部充当向心力,卫星已脱离地球;B、赤道上(地球上)的物体与地球保持相对静止,而近地卫星相对于地球而言处于高速旋转状态。 4、卫星的超重和失重 “超重”是卫星进入轨道的加速上升过程和回收时的减速下降过程,此情景与“升降机”中物体超重相同。“失重”是卫星进入轨道后正常运转时,卫星上的物体完全“失重”(因为重力提供向心力),此时,在卫星上的仪器,凡是制造原理与重力有关的均不能正常使用,比如水银气压计、天平、密度计、电子称、摆钟等。 5、卫星变轨问题 卫星由低轨道运动到高轨道,要加速,加速后作离心运动,势能增大,动能减少,到高轨道作圆周运动时速度小于低轨道上的速度。 当以第一宇宙速度发射人造卫星,它将围绕地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若它发射的速度介于第一宇宙速度与第二宇宙速度之间,则它将围绕地球做椭圆运动。有时为了让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要在卫星发射后做椭圆运动的过程中二次点火,以达到预定的圆轨道。设第一宇宙速度为v,则由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过程有。在地球表面若卫星发射的速度v1>v,则此时卫星受地球的万有引力应小于卫星以v1绕地表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m,故从此时开始卫星将做离心运动,在卫星离地心越来越远的同时,其速率也要不断减小,在其椭圆轨道的远地点处(离地心距离为R′),速率为v2(v2<v1),此时由于G>m,卫星从此时起做向心运动,同时速率增大,从而绕地球沿椭圆轨道做周期性的运动。如果在卫星经过远地点处开动发动机使其速率突然增加到v3,使G=m,则卫星就可以以速率v3,以R′为半径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同样的道理,在卫星回收时,选择恰当的时机使做圆周运动的卫星速率突然减小,卫星将会沿椭圆轨道做向心运动,让该椭圆与预定回收地点相切或相交,就能成功地回收卫星。 万有引力定律的其他应用:
万有引力定律:(G=6.67×10-11 N·m2/kg2),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中的应用:1、计算天体的质量和密度;2、人造地球卫星、地球同步卫星、近地卫星;3、发现未知天体;4、分析重力加速度g随离地面高度h的变化情况;①物体的重力随地面高度h的变化情况:物体的重力近似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即近似等于,可见物体的重力随h的增大而减小,由G=mg得g随h的增大而减小。②在地球表面(忽略地球自转影响):(g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r为地球半径)。③当物体位于地面以下时,所受重力也比地面要小,物体越接近地心,重力越小,物体在地心时,其重力为零。5、双星问题:天文学上把两颗相距比较近,又与其他星体距离比较远的星体叫做双星。双星的间距是一定的,它们绕二者连线上的同一点分别做圆周运动,角速度相等。以下图为例由以上各式解得:6、黄金代换公式:GM=gR2。
发现相似题
与“日21时27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二号”卫星..”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65278171476172040152420173107122729很多低轨卫星和载人飞船的飞行高度在大气层内吧?_二战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45,622贴子:
很多低轨卫星和载人飞船的飞行高度在大气层内吧?收藏
层序 高度 温度分布变化 对流层 0~17千米 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平流层 17~50千米 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中间层 50~80千米 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暖层 80~500千米 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外层 500~1000千米 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一般的和飞船的轨道高度都只有几百千米,这样应该没有飞出大气层,不过那里的大气已经极其稀薄,可近似的认为是真空。 在距地面36000千米的高度飞行,它应该位于大气层外。
1楼 14:24&|
实际上,随着对大气层的不断认识,美国科学家施皮策又把500-1600公里的高度称之为"外大气圈",并认为大气由这一高度逐渐消融到星际特质之中去了。目前,研究表明,的中性气体质密度为1个/cm3,电子浓度为10 2~10 3,/cm 3,根据这个极限和卫星提供的资料表明,大气层上界大约是公里。
2楼 14:25&|
基本上在电离层高度就认为是已经进入外层空间了~~
3楼 14:26&|
实际上低轨道卫星在计算轨道的时候的确要考虑大气阻力,特别是在太阳活动极大期
4楼 14:54&|
登录百度帐号我的游戏推荐游戏
后查看最近玩过的游戏
内&&容:使用签名档&&
想了解更多关于 ”二战“的信息,请&或日18时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于2成功送入太空。_百度知道
日18时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于2成功送入太空。
从地球到月球,经历“九曲十八弯”约1.8*10^7km的长途飞行。嫦娥一号于日10时35分左右被月球成功捕获,成为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目前嫦娥一号正以1.6km每秒的速度在距离月球表面约200km周期约127分钟的极月圆轨道上进行科学探测(1)嫦娥一号奔月历时约280小时,他奔月的平均速约为多少?(2)运用所学知识,根据题中提供的数据估算,月球半径为多少km?
(友情提示:计算结果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保留1位小数就可以了)
10月24,18小时,05分钟和04秒,嫦娥一号在2007年成功地推出了! 18:07火箭12分开 18:09整流罩分离火箭飞行的气氛 18:10火箭二三级分离 18:15火箭发动机正时关闭卫星和火箭组合进入滑行阶段 18:25卫星进入初始地球轨道 18时26分三阶段火箭重燃 十八点28分的第二个三级火箭发动机关闭 18时29分从火箭卫星进入近地点205公里,远地点为50930公里,周期16小时的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分离。 18:36卫星的指控转移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18:59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打开 日15,以确定发射成功! 日17日55完成了第一次轨道!命令发出130秒后,卫星近地点高度由约200公里抬高到约600公里的轨道上取得圆满成功。轨道嫦娥一号卫星推进系统工作正常,也为随后的近地点轨道奠定了基础。一个大椭圆轨道上运行一圈半后约16小时内的轨道嫦娥一号卫星,第二个远地点时。 10月26,07 44,远望III航运新闻,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二次轨道。这是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近地点轨道。 第二轨道,嫦娥一号卫星进入轨道的24小时内。超过50,000公里,超过70,000公里,远地点高度。 17:33 10月29日,第二次近地点轨道卫星远地点高度增加了超过70,000公里达到12万公里,进入飞行48小时周期轨道围绕地球。 10月31日17:25,第三次近地点轨道,卫星远地点高度超过12万公里增加至370,000公里,进入每月114小时的“转移轨道。 嫦娥一号是我国第一颗月球卫星。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后,约于日(UTC +8小时)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天空中,和整个过程的飞行到月球“,约8-9天,预计总重量约2350千克的卫星,寿命超过一年。卫星探测的目标:获得的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内容的检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球的空间环境。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首先人工卫星 - 的空间行业在中国人民共和国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自日,中国,提出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2005年开始,中国已经成功地推出了4超过10人工卫星;结束2003年,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将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成功将发送一个进入太空的人。 中国航天简史 日,中国秘密成立的第五个国防研究所(简称五院),代号0038部队。钱学森担任院长,其职责是攻克技术难关的远程导弹。 11月5日,1960年,中国制造的导弹“1059”的成功推出。 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五个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日,中国卫星发射天空风暴1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失败。这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失败。 11月26日,1975年,中国首次返回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3天后成功返回,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日,该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是成功的,回收舱溅落在预定海域。 日,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进入预定的轨道,首次成功为国外客户发射卫星的使用。 在1992年,中国的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的国家计划发展。 日,中国成功发射长征3乙火箭发射失败的国际巨星7A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中国的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失败。 11月20日,1999在酒泉,中国的第一个无人试验飞船“神舟”号试验飞船成功发射了21小时后,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 在日和日,5月25日之前和之后的三个导航试验卫星 - 北斗导航试验卫星1A,1B和1C的成功推出。该系统属于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 北斗导航系统在2001年年底已经开通运行。 1月10日,2011年,2001小时,在凌晨载人试验飞船“神舟二号”成功发射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日,“神舟三号”载人试验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绕地球飞行108圈后的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阿木古隆中。 10月15日,2003年在早上9点。 “神舟五号飞船搭载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在酒泉航天发射中心长征II-F运载火箭,开展了航天器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返回舱成功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在6:23 号。 日上午9:00,载有两名中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的神舟六号飞船发射。中国走上了改革之路,并于1978年开放,激发了活力的社会各界的的改革和开放,中国的生产力持续发展的一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个主要科学和技术成果的生产和开发。完成一个大型项目。一个非常大的企业是越来越快。高大,生长强。是不再在20世纪和4五样积贫积弱,不再是贫穷和落后,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那种!的成功的神舟六飞船推出以来的改革和开放了,中国的社会发展的又一重大成果!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微小卫星编队飞行相关技术研究,飞行编队,微小卫星,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上海微小卫星..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微小卫星编队飞行相关技术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当前位置: >
嫦娥二号总设计师称卫星将环月飞行半年
嫦娥二号总设计师称卫星将环月飞行半年
嫦娥二号总设计师称卫星将环月飞行半年
记者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获悉,用于发射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昨日9时开始燃料加注。
加注是测试、准备工作中的最后一道工作。之后,发射场进入发射程序。
火箭燃料分为常规推进剂和低温推进剂两种。据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测发总体室主任符菊梅介绍,昨日进行的是为火箭一、二级和助推器加注常规推进剂,整个加注时间约为5个小时。由于火箭第三级使用的是质量更轻、能量更高的低温推进剂,这部分燃料的加注要到发射前8个小时才开始。
符菊梅说,一旦开始加注低温推进剂,发射进入不可逆状态。
昨日下午2时20分许,记者走进了距西昌城区约60公里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此时天空中薄云缭绕,青山掩映下的两座发射塔静静伫立,不时有工作人员穿梭忙碌。10月1日至3日,嫦娥二号卫星将择机从二号发射塔出发,直奔月球。这将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组建40年来的第60次航天发射。
探秘推进剂加注现场
50米内禁带手机打火机
上塔前先摸防静电装置
液氢加注 一律使用防爆电源
“发射场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火箭推进剂的加注,这是一个风险非常高的过程。今天从早上9时开始给火箭一二级和助推器加注常规推进剂,发射前8小时开始将对火箭第三级加注低温推进剂。低温推进剂包括液氢和液氧,液氢的沸点为零下253摄氏度,氢气和空气组成的混合物有很宽的可燃极限,而液氧的氧化性又很强,非常容易引起燃烧和爆炸。”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赵民告诉记者,为避免意外,推进剂加注现场已立起警示牌和警示灯,手机、打火机等不允许带入现场50米范围内。“我们研发的氢报警装置将对加注工作区域的氢气浓度进行检测;工作人员的着装和操作有严格规范,在上塔前必须触摸防静电装置,严防产生静电;进入液氢加注程序后,塔上一律使用防爆电源。”
发射塔刚完成鑫诺六号发射
不仅是对推进剂加注过程的管控,发射中心还对高空作业、高压气体等29项重大危险源的特性及其主要伤害程度进行了分析,判定风险等级,逐项采取了严密的预防措施。针对嫦娥二号卫星测试周期长、与其他卫星发射任务交叉并行、发射窗口要求高等特点,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共识别各类风险34个,科学制定落实了针对性措施197条。
本次发射任务将把嫦娥二号直接送入奔月轨道,这对发射窗口的要求非常高。发射只能在10月1日、2日、3日进行,每天窗口长度仅有35分钟,并要尽可能在窗口前沿实施发射,即“零窗口”发射。“如果在‘零窗口’发射,卫星无需中途修正就能进入预定轨道,可以节省燃料从而为后续工作留下更多动力。”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陶钟山说。
“由于二号发射塔刚完成鑫诺六号卫星的发射,而两次任务的火箭型号不一致且前后发射时间间隔非常短,我们在鑫诺六号发射当天就开始对二号发射塔进行了适应性状态转换,并连续奋战,开展塔架平台、摆杆、发射塔等设备状态恢复调整,可确保嫦娥二号星箭转场顺利实施,也为嫦娥二号卫星发射赢得宝贵时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党委书记孙保卫说。
问:嫦娥二号天上待多久?
嫦娥二号卫星会在天上待多久呢?
嫦娥二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黄江川说,根据设计,嫦娥二号在轨飞行的时间是半年。与嫦娥一号环月飞行482天相比,嫦娥二号的在轨运行时间要短得多。
黄江川说:“我们之所以把在轨运行时间设计为半年,主要是因为我们有信心在半年内就完成工程验证和科学探测这两方面任务。其实达到一年没有任何问题,但半年就够用了。”
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说,定位为半年寿命的另一个原因是,嫦娥二号试验项目多,燃料消耗相对就会增多。虽然现在初步定的是半年寿命,但可能会延长。估计半年过后还会工作一段时间。
吴伟仁说,虽然在轨运行时间比嫦娥一号短很多,但嫦娥二号获得的数据量会比嫦娥一号更多,数据精度也更高,所以这次数据传输速率也由3兆码提高到6兆码,并将试验12兆码。
问:我国何时实施载人登月?
答:10年以后
嫦娥二号发射在即。许多人都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是,何时我们中国人才能登上月球?
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说,载人登月风险很大,必须按步骤走。目前我们制定的“绕”“落”“回”三步走规划是探月阶段的计划,如果我们能绕月,能着陆,然后又安全地采样返回了,那么我们就具备了人上月球的基本条件,估计是在2020年以后了。
探月工程高级顾问孙家栋说,登上月球不光是技术问题,而且经济代价相当高。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要保持综合平衡的发展。从技术上说,搞了载人航天以后,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早晚能实现载人登月。
探月工程高级顾问欧阳自远说,21世纪发出的全部探测器,包括欧洲的smart、日本的月亮女神、印度的月船一号、中国的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也包括美国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全是绕月飞行,都是无人月球探测。
欧阳自远说,除了美国,别的国家的登月计划一般都在2020年以后。按照原来布什政府的计划,美国要在2018年载人登月。
40年前“阿波罗”已经登上月球了,为什么美国还要等到2018年才能重新载人登月呢?欧阳自远说,这是因为阿波罗登月的火箭土星五号太大,安全性太差,现在来看技术水平太落后,谁也不会用,因此美国要研制新的火箭。
另外,阿波罗飞船当时是最先进的飞船,但以现在的眼光看,它的计算机处理能力还不如手机。所以也没法用了,必须重新研制飞船。现在美国正在积极筹备研制新的运载火箭和新的飞船,这些都需要一段时间。3
问:我国探月水平居全球第几?
答:“二锅头”(第二梯队领头羊)
在国际宇航界,我国探月技术水平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探月工程高级顾问欧阳自远说,最近几年所有探月国家发射的都是绕月卫星,大家的目标都比较接近,但各有特色。
中国亮点是做出全月图
日本做得最好的是探测月球背面的重力场,因为月球的背面我们谁也没见过,所以他要发射几个小的卫星作为中间星,来了解那边的探测数据。这在世界上是很有特色的。
印度的“月船一号”有11台仪器,其中有6台是别人做的,自己做了5台。印度对月球做了较全面了解。但他们没做出全月球的图来,另外,“月船一号”最后出了点问题。
欧阳自远说,中国嫦娥一号比较有亮点的是全月球影像图。日本和印度的绕月卫星的飞行高度是100公里,它们拍的照比我们精细,但是没我们全面。所以,对结果一定要有所取舍。我们下决心做全面、做整体,就得在精细方面有所放弃。这是根据各自的科学目标决定的。另外,我们对月壤的探测也比较有特色。
美国相机分辨率达1米
欧阳自远认为,美国的设计更有特色。它的照相机分辨率达到了1米,而且还携带了一个小火箭和一个小卫星。过去人们在理论上猜想,月球坑里可能有冰。美国先用小火箭撞到坑里面去,巨大的冲击能量把冰块融掉,变成水蒸气,跟尘土一块溅出来,后面的卫星紧跟着拍溅出来的灰尘里面的光线。最后,他们证明尘埃里确实有水。
另外,美国主卫星的照相机的分辨率很高。他们把阿波罗11号、12号、14号、15号、16号、17号的降落位置,宇航员走的路线,开车跑到哪,在哪埋了仪器,全部拍到了。这是我们嫦娥一号拍不到的,因为我们照相机的分辨率没它高。此次嫦娥二号的环月轨道是100公里,与日本的“月亮女神”和印度的“月船一号”一样,但我们的特色是,中间还要变轨,降轨到15公里,这个日本、印度都没有做。
中国综合实力位居“二锅头”
欧阳自远认为,由于各国探月工程各有特色,很难就其水平进行简单的排名。比如,日本的火箭很厉害,仪器也做得比我们好;但我们也有我们的特长,比如我们的激光高度计比他们做得好。
欧阳自远说:“我赞成原探月工程总指挥栾恩杰的看法:探月就像马拉松赛跑,最后必然形成几个梯队,第一梯队是美国和俄罗斯,第二梯队包括中国、欧洲、日本、印度等。以综合实力比较,我们可以算是‘二锅头’———第二梯队的领头羊。”本组稿件图片据新华社
嫦娥二号任务耗资约9亿元
———嫦娥二号卫星重量为2480公斤;
———发射嫦娥二号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全长54.84米,起飞质量345吨,运载能力为3.8吨,嫦娥二号发射将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131次飞行;
———火箭把嫦娥二号送入远地点高度接近38万公里的直接奔月轨道,而嫦娥一号的入轨点远地点高度只有约5100公里;
———由于采用了不同的轨道设计,嫦娥二号约用5天即可到达月球,比嫦娥一号12天的奔月时间大大缩短;
———卫星环绕月球飞行的轨道高度为100公里,比嫦娥一号距月球近了100公里;
———卫星上新研制的相机,能够将对月拍摄图像的分辨率从嫦娥一号的120米提高到10米左右;
———嫦娥二号的设计寿命为半年,嫦娥一号的设计寿命是一年,实际寿命是494天,其中环月运行482天;
———火箭系统和卫星系统共有8万多个元器件,在空中点火起爆的火工品达200多种;
———嫦娥二号任务总经费投入大约9亿元人民币。
今日18时59分57秒
嫦娥发射首选时间
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负责人之前宣布,嫦娥二号任务拟于9月30日开始加注火箭推进剂,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如果遇到气候等原因,不能在第一窗口时间发射,还选择了10月2日和3日择机发射。
今日有小雨
不影响发射
嫦娥二号任务发射场区指挥部指挥长李尚福昨日说,根据目前预报的天气状况,嫦娥二号能够在首选窗口———10月1日准时发射。
发射场区昨日的气象预报表明,10月1日发射窗口内将有小雨,从预定加注时间到进入首选窗口后一个小时内雷电概率较小,高空风和地面电场也没有制约发射的因素。李尚福说,目前看来,10月1日发射不受影响,但天气变化仍在密切监视中。
李尚福说,10月1日10时30分,指挥部将举行天气会商,根据会商结果确定火箭第三级是否加注低温推进剂。一旦开始加注,发射场即启动负8小时发射程序,火箭发射进入不可逆状态。“影响发射的气象因素主要是雷电、强降水、地面大风和高空大风。”李尚福说,西昌是我国西南地区雷电频发中心,气象要素变化无常,局地天气特点突出,容易在短时间内形成局部对流。
对于人工干预天气的可能性,李尚福说,火箭发射涉及大面积的天气状况,很难实施人工干预。作为将最后一个在发射同意书上签字的人,李尚福对发射场气象保障充满信心。
中心总体技术部气象室高级工程师江晓华告诉记者,西昌发射场气象预报精确度在发射前48小时内可以达到80%至90%,4小时内可以达到90%以上,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责任编辑:lantian 本文网址 转载请保留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飞机的飞行高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