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喜欢读书要读书?

人为什么要读书?自幼困惑我的若干问题,如今尚未得到圆满的解决。例如:为什么一张毫无价值的纸币就能换取各种各样实实在在的商品?宇宙有多大?为什么人们能利用手机在远距离传递信息?汽车为什么会动?人为什么会生病?为什么会生气?人为什么活着?人为什么从小就要读书?我的从地球形成到现在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等。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诸如此类的疑问,使我们好奇和困解。一些问题非必然要处理,思考的,也就一直保存在里了。随着时光的流逝,部分就会慢慢地浮出水面,又所顿悟。倘要深究下去,恐怕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能掌握的了得。没有特别的兴趣好和必要的动机也就没有深究下去的动力,往往只有一个对事物梗概的认识。
毕业也有许多时光了,对读书学习的认识也更加深刻的。并没有人告诉我100分的答案,亦没有调研做认真的分析。对读书也不免于陷入茫然和消极。我一度朦胧地想花钱供我们上学接受教育,是学习知识。为什么学习知识呢?为了高管厚禄,为了功成名就,为了颜如玉,黄金屋还是千钟粟,抑或是为中华之崛起呢?有人说知识吗,能改变命运。这些话语却灌不进脑子里去,心里因为只有一个字“玩”。玩弹珠,玩洋片,跳绳,捉迷藏,老鹰抓小鸡,电脑游戏。读书吗?提不起兴趣来的。上课,下课,看书,布置家庭作业,考试再上课,作业,考试。循环往复,没有尽头。好的成绩,名次,考上好的学校,再取得好的成绩,好的名次,好的学校,又如此反复不止。好像人注定要这样执行一个既定的程序。这是规律。有一天这些事务戛然而至,却没有之前约束中的无忧了,而多是忙碌中的自由。因为已经有了的翅膀,有能力也应该自力更生,独立自主自己的。而证书和奖状,文凭就是找到一份好的的保障之一,有好得体的工作,生活环境,高额的收入便过上了的生活。有了谋生的主动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但为了高薪舒适的工作就要花去父母几十万的学费吗?埋头于书堆挥霍10年的青吗?而结果只是手里的一张纸,或是证明你比别人优秀的证明的奖状和奖金。曾今的攀比名次、名利前茅是取得老师和现在选聘人员的青睐的法宝,于是大声炫耀:看,成绩单;看,文凭;看,100分:看,三好学生。当曾今的攀比成为一种习惯,当昨日的成为被动的生活。我以为读书就没必要那么认真,深究了。但未必就不能认真和深究。我想这是现实的。学习的首要目的是独立。尤其是经济的独立,这是社会赋予你的权力和公认的快捷途径。但他毕竟只是你其中的一只翅膀,要独立,迫于窘迫生活的压力而读书去改变苦难的人生未免孤注一掷;要独立,自己能分辨是非,不从现实历练中汲取收获教训也未免本末倒置;要独立,不被淘汰而死亡。又何必要死死抱着一颗救命稻草。我以为教育不是赋予知识的意思,而是独立生存的本能。读书的真谛不是攀比,优与他人,证明什么。而是改变自己,贡献自己,创新创造,引导,解决自己和更多的人们的问题。就像自然赋予人的天性,不是在教育中被扭曲,而应是在教育中提炼升华。尤其是独立以后,工作以后。问:为什么还要读书?它给予自己,赋予人生意味,更给予更多人的和美好。所以,教育的结束恰是真正学习读书的开始。有意者成就百倍于学校,无心者,寥寥人生永不长进。
国家设立教育机构为培养各行各业新生力量,教育道德品行。社会发展,和谐稳定,国家强盛,学术进步。社会设立教育机构为盈利,企业输送优秀的人才。家庭送你去学校,为,为你以后更好的人生。被送进学校的为了什么?
为了取得与学费等额的知识,与其他人之间的智力水平的比较,聪明与非的证明。为被教育而学习,为被上课而看书,为被考试而刻苦练习,为不被人嘲笑而死记硬背。还是为机构老师和领导能取得一分安稳的收入,维持学校的运行。忽略读书的正确激励和目的,没有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权都是有用读书。终因不可持续而无效。明确了做人做事的目的和建立读书学习的动机,少些被动攀比中中全无必要的自卑,也自然会创造出巨大的效率。发挥书报杂志等信息载体巨大的作用。消遣娱乐可以读书,开拓眼界可以读书,在生活的深沟里摸索无助时可以读书,获得启发和指导,汲取思想,修养情操,提高觉悟,更深入的了解切身的困境,也就成为了我们寻求帮助的一种手段。否则我以为要加厚镜片这不是一个好办法。书本之所以失去价值,是知识分子的愚昧虚荣,是囫囵吞枣妄想节制排泄变得强壮的错误思想以及把纸上谈兵作为标准的竞争机制。把好书当成,相互协助,一起去实践中探索,造福你我他,我想这才是读书的真谛和的目标。才是维持学术前行的永动机。首发散文网:本文作者的其他文章05-1605-1605-1505-1405-1405-1405-1105-1105-1105-10:虽然感慨写的过多,中心思想又太笼统。问:为什么还要读书?它给予自己快乐,赋予人生意味,更给予更多人的幸福和美好。这些我都没感受到,可能自己人生境界太低,谢谢,让我看到了另一个人对于为什么读书的阐释:回复:我也是
上毛线学哦~~:你写的真好,我要向你学习O(∩_∩)O:从这看来,读书对一个人的精神享受和素质修养的提高的确很重要,但看看现实,有攀比的资本才是在这个社会立足的王道,或许是刻苦练习,或许是死记硬背,但又能怎么样呢。或许你鄙视成绩单,鄙视100分,鄙视高文凭,但能让你和你的家人填饱肚子的正是得这些东西,现实是无论如何也逃避不了的东西啊: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我不想读书了
虽然自己在快班
可是我慢慢发现的是我不再因为读书而开心
我想过了 想出去闯荡一下社会
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我不想读书了
虽然自己在快班
可是我慢慢发现的是我不再因为读书而开心
我想过了 想出去闯荡一下社会
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我觉得这是无奈的反驳,,,,主要是自己快乐 感悟自身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网友推荐的文章最新发布的文章&
sanwen.net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俞敏洪:3个月读了60本书,我为什么还要每天读书?
  &&&&热点必读:
  今天来到这个会场特别亲切,去年(2014年)的4月21日,我也在这个会场给大家做过一场演讲,不知道去年有多少同学在这里听过的,有一些,非常好,老朋友了,非常开心,我对东南大学有着比较亲近的感觉。
  一、年轻人要学会读书、交友和独立行走
  刚才傅书记讲了很多超级企业家,我不像他讲得那样完美,也不像他讲得那么崇高,我也是一个世俗的人。第一,我看到美女依然非常心动,但是我很开心自己还能这样,表明我的青春依然存在。
  第二个证明我世俗的是,阿里巴巴上市的时候我非常郁闷,因为阿里巴巴一上市就值两千亿美金,而我做新东方20年才做到50亿美金,对马云的财富感到眼红。但这也表明了人的潜力是无穷的,人创造财富的能力和为社会做贡献的能力是无穷的。恰恰就是这样的事情让你会有未来,为什么?连马云长成这样都能创造财富,你呢?所以同学们你会感觉到充满希望,是不是?凭什么都是他的呢?为什么不能分点呢?
  还有刚才傅书记提到我读书。其实我读得也不多,但有很好的看书习惯,同学们肯定没有我忙,我从今年1月1日到现在,总共不到3个月的时间,我一共读了接近60多本书,都是真正给人带来思考的书籍。我读的都是历史书、哲学书、还有现代商业潮流和未来世界发展方向的书。我已经做了三万多字的读书笔记。所以说,人生是要学习的。
  有人问我,俞老师,你为什么还要读书呢?因为确实只有书中的思想才能够引导你走向未来。大家都知道人是一个受思想指引的动物,你的思想走到哪里就会走到哪里。我的另外一个朋友,北京大学的教授张维迎出了一本书叫《理念的力量》,大家也去看一看,讲的是社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思想的发展,创新的发展,以及一个人的发展,都是人的理念改变的结果。当你的理念指向哪里的时候你就会走向哪里。如果你的理念觉得你是一个自卑的人,你就是一个自卑的人。理念要从内心中深深地相信才行,你要是表面相信,实际不相信,就会形成性格分裂。
  做一件事情是有标准的,如果说你做这件事情就是为了获奖,比如说救人的王汝华,他如果刚才在上台来讲的时候,假如他说我当时想的是要为人民服务,想起了雷锋的先进事迹,那就太假了。但是他刚才说了,没有那么想,就是想要把人救起来,不把他救起来不行,那是一个人的真实想法,这样就很贴近人性。
  大家别看马云,他是真实地相信他长得特别英俊。有一次我跟他在一起聊天,李彦宏坐在旁边,我说你比李彦宏长得有特点,他说哪有啊,我比李彦宏帅啊。
  我是真实地相信,当你的理念改变了,你的思想改变了,你就能改变你的生活。因为只有思想创造现实,人是靠这样的思想创造现实,通过现实倒过来再丰富人类的思想。所以,你一定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让自己的理念变得先进。
  那么,理念如何来呢?理念从三个地方来:
  第一,大量地读书:要读各种各样的书,海内外的,英文不会,就看中文的。现在所有的优秀英文书籍一经出版,一个月之内都会有中文版面世。
  同学们需要大量地读书,海内外的书都要读。什么书都拿来读,这样多种思想冲击碰撞以后,你才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你就能成为世界上优秀思想的集大成者。同学们,你们一年读50本书应该不多吧。我在北大的时候一年读200本书,我读书的速度还是比较快。你们就读50本书,因为你们现在有很多好玩的事情,比如谈恋爱什么的,但也不能忘了读书。
  第二就是与人交往,这个特别重要。在今天我之所以发现我还有一些思想,就是因为我周围有一批有思想的朋友。如果我有一段时间不跟人打交道了,我就会变得很难受,所以,我一个月中就会组一两次局,以吃喝玩乐为诱惑把他们招过来,和他们边吃边聊,就能从他们身上学多东西。
  我发现我的成长过程是朋友圈不断变化的过程。我在进北大以前,我的朋友都是农村小孩。进了北大以后,我的朋友都变成了北大的同学,那层次就高了一些。毕业以后留在北大教书,我的朋友就变成了北大的老师,北大有很多年纪大的,有智慧的老师,我当时作为一个小老师,和他们接触的机会也会有很多。
  后来我离开北大做了新东方,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孤单,为什么呢?我做新东方以后,周围都是老师,这些老师很多都是我招聘过来的,这些老师都比我年轻好几岁,所以他们是从我身上吸取营养,我有种被他们吸干了的感觉,而我从他们那边吸取得比较少,这个是很危险的。过了几年我觉得不行,我身边必须有一批人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比我水平高,思想、学术、教研、发展,必须比我强。我就跑到美国把我的同学招回来。王强、徐小平就回来了,他们在国外深造过,水平就比我高很多。我把他们招回来,就可以在他们身上学东西,总是有人比你水平高,这样你才能成长。一个人身上有智慧的时候你要多交流。你身边大量的人对你来说是有用的,关键是你怎么用他们,大量的人是可以交往的,关键在于你怎么和他们交往。
  第三是要行走。走向社会是一步,全球旅行也是一步,出国留学更好。只有这样你才能知道世界和中国怎么融合。我从来没有到国外留过学,但我每年世界各地至少要走三到四个国家,目的是看世界,我走到这个国家一定要参观他们的博物馆,一定要到老百姓的生活区去吃饭,和当地老百姓聊天,一定会到这个国家的大企业去参观访问。我和企业家俱乐部的企业家们每年都有机会去几个国家访问,有的甚至能拜访到总统、总理和商务大臣,和这个国家的前十名企业家聊天,吃饭,这都能潜移默化学到东西。
  生活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未来是自己追求出来的,和别人没有太多的关系,和这个国家本身什么状况也没有关系。我常常听到同学们说,俞老师,我们现在没有你们过去时候的机会了,现在已经不是平民创业时代,现在到处是官二代富二代,我们现在已经没有机会了。不用着急,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贪官一个个会被打下去,原来官二代的机会不就都留给你了么,明白我的意思吗?
  但是,其实没有一个国家是绝对的机会均等的,没有一个国家是会把机会倾斜到每一个人身上去的,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去争取机会,自己去努力。我们当初创业真是一分钱没有,我在1993年开始做新东方的时候,中国的《公司法》还没有出来,谁会给你钱呢。我为了开第一个班花了60块钱买了十盒磁带,我回到家以后,我老婆跟我吵了一个晚上,她根本就不支持我创业,60块钱是一个月的生活费,如果做起不来60块钱就白扔了。
  我去年成立一个创业基金,叫做“洪泰基金”,是和我的朋友盛希泰联合创立的。如果你们真的有创业的想法,我们的钱就到你身边了。现在你们创业的背后已经有人支持了,我们第一代创业家已经富起来了,我们做的事情是干什么?我们成立天使基金支持年轻孩子创业,我的终身目标就是与年轻人为伍。像自强之星奖学金每年要好几百万块钱,现在新东方出资,万一新东方倒闭了呢,也许我所支持和投资的你们创始的新西方会起来,自强之星活动就可以由你们传承下去了。
  你要说现在上大学,当初也比我们要好上很多,现在已经40%的中学生都可以成为大学生了。现在出国也不难了,光新东方辅导的学生今年拿到的国外全额奖学金就接近2亿人民币,难道没有你一份吗?只要你在哪个专业出色,那个奖学金就会是你的。有人说我是农民家庭出身,我本科不去,我研究生去可以吧。作为农民子弟去不了吗?还是去得了。关键是你想不想去。
  我们人生成长就是三个要素:要读书,要交友,交往能让人成长的朋友,自己要学会行走。我一直用这三个标准在要求自己。非常庆幸的是,我到今天为止还不算太落后,我要落后了,新东方早就倒闭了,新东方与移动互联网结合起来,新东方将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拥有全世界优秀教育资源的企业。这是我的目标。
扫描二维码关注MBA加油站微信
MBA加油站网络课程
2016赵鑫全逻辑视频免费试听
2016孙华明数学视频免费试听
2016张党珠英语视频免费试听
2016聂旭明写作视频免费试听
2016汪学能数学视频免费试听
想咨询更多信息,就“扫一扫”吧等你哦!
正在加载中...
版权所有 &
长沙乐恩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创业者为什么要读书?失去信息交换小心陷入一个渠道,容易钻牛角尖_新芽NewSeed
创业者为什么要读书?失去信息交换小心陷入一个渠道,容易钻牛角尖
·  孕峰  张云帆 
摘要一旦你失去与外部的信息交换,就陷入到纯粹的内部的一个思路、一个渠道、一种模式的思考。最终结果往往是钻牛角尖。我看到的创业者,这种情况特别多。
  这是完美世界COO张云帆在私董会的分享。峰哥梳理成文。
  为什么创业者要读书。
  我自己也投过不少公司,他们都是我的朋友。我去他的办公室,发现没几本书。我就问,你平时不看书吗?他说没空啊,特忙。在座的各位可能都有这个感受。创业者从早到晚,不停解各种各样的事情,没时间看书。
  有个哥们就给了我一句话,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他的经验是,看的越多,想的越多,越没办法动手创业。中国第一代创业者里,不少是刑满释放犯,没看过什么书,也没什么文化,就胆大,横下一条心,要么做倒爷,要么练摊。读很多书的知识分子,思前想后,犹豫,最后不敢创业。
  如果创业是一场造反,颠覆式的创新,造一个公司的反,造一个市场的反,秀才往往不太适合。很多人认为,创业者最重要的是专心做一件事。第二是坚持。第三就是不要想太多。每个创业都有很多风险,不确定性。你若想把创业的事想的特别透彻,想的没任何遗漏,不太可能。
  从这个角度,创业者不读书、少读书是对的。但从个人经验看,我觉得应该爱读书。第一个原因,创业者缺乏外部的刺激。我问创业的朋友,你每天早上九点多到公司,干到晚上十二点,在这十几个小时里,有多少时间在跟公司以外的人交流。他发现几乎没有。唯一跟公司以外的人交流是客户、合作伙伴,讨论的事全都跟他的业务相关。你会发现,人就走入自循环。所有信息来自一个小的封闭空间,来自于身边的人,你没跟外部的信息交流。
  外部刺激对创业者特别重要。一旦你失去与外部的信息交换,就陷入到纯粹的内部的一个思路、一个渠道、一种模式的思考。最终结果往往是钻牛角尖。我看到的创业者,这种情况特别多。
  举个真实的案例。一个朋友2013年开始创业,他就带着兄弟们两年如一日的一直在开发,到今天把产品做出来。上周我看到产品很惊讶。做的很完善,内容的丰富性达到相当的高度,不比大公司差。但它的思路是两年前的。移动互联网的所有东西都没加入。现在做移动互联网产品,可以不做分享吗?不可以。现在的移动互联网产品敢不做语音输入吗?不可以。再然后,里面的操作,基本是两年前的思维方式。
  我就给他说,兄弟,很麻烦。你这两年没进行任何学习,没吸收任何外部信息,整个思路停留在两年前。你专注,坚持,非常严格的把当时的计划如期完成,但你很可能不适应今天的市场。外部的刺激实际上是阅读的很重要的价值。你天天看书,这个人的那个人的,有没有用没关系,起码你在不停的吸收外部的东西。
  我也看杂志,乱七八糟的杂志。峰哥写过一篇文章,说他有次到我办公室玩,发现我在看一本医学杂志。他问你在干嘛,我说我就看看人家医学研究到什么地步了,有什么新药,是什么样的思路。比如基因治疗,其实是一种思路,新的医学思路,这对互联网或者对所有创业者是一种新模式。原来外部进攻的方式,改为内部自我完善、自我感召的方式,这是基因治疗的方式。
  读书的第二个好处,很多事是别人做过的。人类没必要反复发明一个东西,但现实是人类经常重复发明。在这个世界上被发明过至少五次,原理几千年前中国人搞明白了,但后来不停有人发明。由于文化的毁灭,之前的信息和物件的保留比较困难。但重复发明没太大的意义。今天创业者做了很多事,他就是不知道这个东西别人已搞出来了。一个团队跟我说,他做了一个特别牛逼的语音识别。我问这个跟那个有什么区别。他问做了个什么东西。我说大哥你花了这么多时间,做了这么多技术储备,最后实现一个别人去年实现了的东西,有多大意义。
  我喜欢读历史书。以史为鉴,历史是惊人的相似,历史往往是一种螺旋型的变化。你今天遇到的情况跟多年前的情况非常相似。比如上周大家都不聊创业了,改聊股票,应该找几个炒股的大拿来聊,股灾以后该怎么办。我们上个月遇到的股灾跟美国在二十年代的股灾,在2008年金融危机有相似性,包括杠杆的使用。创业也是。在这一轮移动互联网的成长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很简单,硬件的革命。但硬件的革命,人类历史上很多次了。蒸汽机就是硬件的革命,爱迪生带来的电器时代也是,石油、天然气也是。每一次都带来世界的变化,都会有一些相似的规律。比如PC的出现,那个时代跟今天何等相似。首先摩尔定律被发现,然后是不停迭代硬件,三年前想象的软件技术,三年后轻松的就可以支撑了。
  98年用的手机,只能显示电话号码。08年的手机,开始出第一代iPhone,那时还是诺基亚统治的时代,屏幕只有现在的四分之一,大部分是灰色。我们可能以为那个是手机的终极状态,然后就是每年一倍一倍的速度在迭代。这个过程跟历史上非常相似。PC时代有哪些类型的公司,娱乐的、游戏的、视频的、语音的、社交的。智能手机出现以后,也应该有。下一轮你就有一个清晰的方向。历史是螺旋向上的。历史的大海里,千百年后那一片浪花还会重新回来。
  读书的第三个好处,启发比系统的知识更重要。很多人认为阅读就是学习系统的知识,若是这样,得花很多时间去了解,可能精力跟不上。我觉得启发对于系统的知识可能更重要。有时会发现,读完整本书什么都没记住,但只要有一点启发,就会展开思考。坚持是好的品质,但在创业过程中往往是危险的品质。一个朋友,他从原来的公司出来后就做一件事,这个方向有些问题,但他坚持,坚持到花光公司最后一分钱,自己从家里掏钱继续做。这时要么换方向,不换,觉得只要咬咬牙就可以看到黎明,现在是黎明前的黑暗。不少人问,你做了这么久,还没起色,方向是不是错了。他说不,这件事我离职时就想清楚了。它变成了一个昂贵的失败。不再是便宜的失败,快速的失败。他没试错,他在不停消耗。
  有时一句启发能改变一个人对这件事在过去执拗的坚持。从这个角度讲,阅读是重要的。创业团队有个特点,所有人都在马路上,一起开会就是在讨论具体的事。我创业时做过一个事,分享阅读。你跟团队的人,除了工作以外的没什么可聊的。我每个月选一本书,不一定跟工作有关,什么乱七八糟的都有。那时流行《明朝那些事》,我就买几套,大家分开看,看了以后聊一聊,你喜欢哪个皇帝,为什么喜欢,他身上有哪些品质。有人喜欢朱元璋,有人喜欢朱棣,这个过程你是在了解团队的人在想什么。每个历史人物有很多特点,对这个特点的分析,他们在投入一些思考,然后大家沟通一些方法论和世界观。比如《近距离看美国》,我就说,规则多么重要,如何建立一个规则让组织永续跑下去,大家不停补充完善。美国就是这样,前面开国的几十个人都死光了,这个组织还可以运转下去。
  分享阅读在创业团队里是很重要的沟通和学习的手段。我们私董会以后可以尝试,下一次就到我们公司的会所去,圆桌型的,大家可以坐着聊一聊,读书活动应该长期举行。下面分享一下我自己读书的一些心得。
  好书太少,烂书太多。我在朋友圈里有一个角色,叫烂书鉴定者。我看的特别多又特别快,一箱一箱的买,然后跟大家说,这二十本都是垃圾,就看这两本就可以了。以前皇帝身边有个太监,专门用来摆菜,吃菜,然后跟皇帝说,就这两个还靠谱,没毒,也挺好吃。
  为什么我看的快。有一些方法。第一个,上来就读大纲。一本书写的好一定是逻辑性特别强,一本书,目录就是它的逻辑,如果第一章和第二章没承上启下的关系,也没因果关系,也没任何铺垫,你就知道这个作者没想清楚这个书要写什么。
  第二个,前面后面都看十页二十页。写的好的书,一般开门见山,把自己要干嘛讲清楚。《一种新的世界观》,应该是二十年前的书了。上来第一页第一段就写什么是熵,热力学第二定律,我们会从一个运动的、发热的宇宙变成冰冷的、不流动的宇宙,宇宙会走向毁灭。然后讲,从世界观的角度,这个世界从物理学上、热力学上运转是这样的。我们整个社会的组织,包括文明,也是遵守这个定律。第一页就知道这个大哥这本书里讲这个话题。但凡前面讲不清楚的,后面也讲不清楚。
  另外就是看后面,这也是为了快速阅读。尤其是老外写的书很喜欢这样,前面是循序渐进的,递进的,罗列的,给你讲证据,讲原因,讲方法。最后告诉你,这些证据,基于这个原因,用这个方法,最后会获得什么结论。
  很多人喜欢看完一本书后,掩卷,沉思,觉得自己都看懂了,这叫当天总结。根据我的经验,当天总结效果很差,书一读完觉得自己心中已完全明白,但早上醒来发现全忘了。尤其是看了很多书以后这种感觉非常强烈。我是第二天去思考昨天看的书,有什么样的体会。这个方法蛮重要,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能沉淀下来的,往往是经过至少24小时发酵,你才能完全想清楚。当时关上书以后,你理解的东西往往只是短时间记忆造成的印象得来的,其实并不是真正明白了。
  每天读,比读一整天更重要。一个朋友,觉得自己不学无术,好像完全落后于时代了,就买了一箱书,坐在那儿狂读。这个不对,一天吃三顿,肯定比你暴饮暴食一天吃十顿好。我基本上每天无论如何会抽点时间看书,习惯养成以后很难戒掉。就像抽烟,戒烟很难,你喜欢看书,戒掉也很难。你不看,会觉得少点什么。一旦习惯养成,阅读量会飞速增加,因为你每天都喜欢看。每次别人问,如何要养成读书的习惯。我说,你无论如何定下一个誓言,没看书就不睡,不管多困,久了就好了。
  对不熟悉的类别,大家经常推荐的是很牛的书,大拿写的,但你一看很深,就像互联网里都知道的《失控》,这么厚,很多人看不下去,但咬着牙看。其实没必要。KK写过很多书,比如《科技想要什么》,薄很多,《技术元素》也很薄,还有一些短的文章可能就一万字,看过这些,对KK整个的情况了解就多了。然后再看《失控》,你会觉得,这个大哥的东西我基本是知道的。
  推荐几本书吧。一本是《思考,快与慢》。这本书很有意思,对我的思考方式很有启发,这本书属于大家可以认认真真精读一下的。第二本是《需求》,大部分案例是美国的。
  第三本叫《创新者的窘境》,实际上是三本书,三部曲,是这几年很热的“颠覆式创新”的源头。它讲创新往往最终、最痛苦的是对自我的颠覆。举个价格战的例子。我今天做了一个云帆手机,只有一万的出货,只卖一块钱,成本是1000块,损失是一千万。我的竞争对手是大品牌,卖1999,我俩配置一样,我若有无限的供货能力,我的降价会摧毁它。价格战里往往是新公司占便宜,把大公司拖的很难受。新公司不要利润,我就跟你玩到底,销量小,亏损有限。这就是创新者的窘境,过往的优势是新时代的劣势,对方可以不择手段的用新玩法把你颠覆掉。你要保护自己过往的客户,保护自己过往的销售渠道,保护自己过往的技术积累,统统都会受到这个挑战。
  还有一本叫《创建强势品牌》。很多创业公司一上来就沉迷于产品,但从logo到标语很糙、难看。他觉得要先把东西做出来,其它以后再想。不少人用打印机的黑体字打了一个公司的名字往墙上一贴,说这就是我们公司的品牌。但品牌应该从一开始就要塑造,而不是说当我将来受欢迎以后,再来塑造,那样的话已经太老了。一开始做产品就该有品牌的意识。你的品牌符号实际上同时帮助你的产品进一步的生长。这些是西方很多人思考很多年的,但我们的创业者往往不太思考。
  另外一本是很有名的《定位》。还有《第五项修炼》,它讲的是学习型组织。组织有很多种,有中央集权的、中心化的金正恩式的组织,也有扁平式的组织,多种多样。但这本书更多的讲组织的文化,学习型的组织,完美世界就是这一类,从新员工到高级副总裁有一整套的内部学习、沟通的机制。我们很多时候觉得管理层不需要学习了,员工才需要学习。其实共同学习,不管哪个层面,甚至交叉层面的,包括学习的方式方法,是一个组织非常重要的模块。
  最后一本叫《商业模式新生代》。我们经常做商业模型时不知道怎么表达,口水话讲了半天,有些稍微靠谱的会用那个软件随便画一个图。这不对,商业模型很多是可以图样化的。这本书就画了很多图,如何在黑板上建立一个商业模型,蛮有意思,我觉得对大家会有启发。
6643゜15947゜24865゜33504゜42649゜52492゜62454゜72020゜81936゜91638゜10
208620゜16643゜25947゜34865゜44340゜54254゜63504゜72649゜82492゜92454゜10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