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电子课本必修二语文课本中《离骚》的mp3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离骚》人教实验
高一语文《诗经》两首、《离骚》人教实验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诗经》两首、《离骚》
二. 教学目标:
《诗经》两首
1. 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
2. 情感交流,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3. 同情《氓》的女主人公不幸的爱情遭遇,了解《采薇》中征人由久戍思归到归时痛定思痛的感情历程。
1. 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 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 通过鉴赏重要语句,让学生理解并感受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三. 教学重难点:
《诗经》两首
1. 理解诗歌的含意,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2. 同情《氓》女主人公的不幸的爱情遭遇,体会《采薇》中征人的感情历程。
1. 理清重点字词,疏通诗句。
2. 理解并感受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四. 知识分析:
《诗经》两首
(一)了解《诗经》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记载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作者不详。《诗经》又叫《诗》或《诗三百》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的诗歌多以四言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赋”“比”“兴”,以及“风”“雅”“颂”合起来称为《诗经》“六义”。
(二)《氓》的故事情节
这首诗写了一名女子追忆她与“氓”从恋爱、结婚到婚变的全过程。故事从“氓”来向她求婚写起,女子虽然对他求婚的方式有些不满意,但还是答应了他;接下来写两人的恋爱生活,着重表现了女子对“氓”的痴情;两人很顺利地结婚了;婚后的生活贫困,辛苦,女子毫无怨言地操劳着家务,“氓”开始时还好,慢慢地,随着生活的好转,他的脾气变得粗暴起来,他的行为荒唐起来,并且没有回头的意思。女子只能自己伤心,不过,对于这种状况她不会无限期地忍受下去的,她想:既然“氓”不念旧情,无情无义,那就算了吧!
(三)把握《氓》的结构
恋爱————→热情、幸福
婚变————→怨恨、沉痛
决绝————→清醒、刚烈
(四)整体感知《采薇》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首戍边之歌,比较完整地展现了征人由久戍思归到归时痛定思痛的感情历程。全诗以“采薇”开篇,以“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结束,首尾照应,突出地表现了戍卒所遭受的身心痛苦,笔端始终萦绕着浓重的悲怨情调。读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这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雨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雨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他深深地感动着千千万万的读者。
(五)《采薇》的写作特色
1. 丰富、复杂的感情。
2. 重章叠句。
(一)认识屈原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人。他出身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他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在政治上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政治的思想,他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讨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因受小人的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示忠贞爱国之怀。
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离骚》,因此后人把“楚辞”的体载称为“骚体”。《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把握《离骚》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
1. 屈原和楚怀王的矛盾。
2. 屈原和群臣(主要指楚国旧贵族)的矛盾。
3. 屈原和楚王、群臣产生矛盾的根源。
4. 屈原的品格与精神。
(三)把握《离骚》节选部分的结构
内心高洁,志趣坚定 死得其所 世事浑浊、忠奸不分
(四)写作特色
韵律感、音乐性
【典型例题】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将:将来。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贿:财物。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洵:诚然、实在。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贰:两个。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已:已经。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士:士兵。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言:无意义。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都是代词,其中不是指代人的一项是(&&&
A.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B.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C.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D.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感叹词,“唉”。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也:语气词,“了”。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焉哉:助词,不译。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于:助词,不翻译。
下面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之死誓靡他。
B.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C.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D.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6.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匪来贸丝&&&&&&&&&&&&&&&&&&&&&
(2)于嗟鸠兮&&&&&&&&&&&&&&&&&&&&&
(3)犹可说也&&&&&&&&&&&&&&&&&&&&&
(4)隰则有泮&&&&&&&&&&&&&&&&&&&&&
(5)岁亦莫止&&&&&&&&&&&&&&&&&&&&&
(6)彼尔维何&&&&&&&&&&&&&&&&&&&&&
7. 翻译下列句子。
(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3)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4)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文中使用了起兴手法的两处是&&&&&&&&&&
;&&&&&&&&&&&
。实际上说的是&&&&&&&
9. 文中哪句话用了对比的手法?(用原文回答。)
文章把女主人公恨与悔的感情融进&&&&&&
之中,反映了&&&&&&&&
的社会现象。
对“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爽”是“差错”的意思;“贰”,不专一,有二心,跟“壹”相对,在句中作动词用。
B. “也”要跟前“士”读,读作“士也”,为助动词。“罔极”作谓语,是对“士”的陈述。
C. “二三”,三心二意,不专一,在句中为数词,言其行为再三反复。
对“氓”的负心背义表示怨恨,并且指出这不是她的过错的句子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这一章在全诗中是思想感情最激动、最集中的一章,总结了她一系列惨痛经历,深刻认识到事件的实质结果,为以后毅然决裂的行动奠定了基础。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5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2. 此诗采取重章的形式,一唱三叹,在重复中有参差,变换了个别词语,有什么作用?
13. 写景多为抒情,文中描绘了很多景物,作用是什么?
14. 主人公追寻的“伊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是否有更深一层的含义?
15. 自己选取《蒹葭》中的任一章节,译成现代诗歌,注意语言美、意境美。
答案及分析:
析:将:愿,请
贰:不专一,有二心;已:止,了结
之:代这件事;士:男子
焉:语气词;哉:语气词
之:到,B、C、D的之:助词
(1)匪——非,不是&&
& (2)于——吁,感叹词&&
(3)说——脱,脱身
(4)泮——畔,边岸&&
(5)莫——暮,年末&&&
(6)尔—— ,花盛开的样子
析:积累这些通假字,巩固基础知识。
7.(1)并不是真的来换丝,而是到我这里来商量婚事。
(2)没看见复关, 眼泪簌簌地掉下来。
(3)当满枝桑叶未曾飘落的时候,叶片新鲜润泽。
(4)女子没有什么过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
析:积累文中的这些重点句的翻译,把握全文内容。
8.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她与丈夫从恋爱到结婚,过了多年穷苦的日子,而她已是年老色衰。
析:掌握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并会灵活运用。
9.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析:整体把握文章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解题。
10. 叙述和议论;古时妇女在婚后被任意遗弃
析:叙事、抒情、议论熔为一炉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析:二三,有时二,有时三,意思是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
变换的词语,写出了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的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移。而诗人又在时间的推移中,上下求索,徘徊瞻望,章法的重叠也显示了情感的逐层加深。
&&析:结合文章例子,掌握《诗经》的这种重章,一唱三叹的表现手法。
13. 感情与景物描写相结合,景与情结合,情景交融,把诗人的感情推向了极致。
析:理解文章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跳出狭隘的追求爱情,走向广阔,可理解为对美的追求,对真理的追求,对理解的追求。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感受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这种执著也是许多人共同的经历。
&析:表面意义背后,引申为对理想的追求挖掘深意。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
析:注意翻译“信,达雅”的原则,译文既要准确,又要有美感。
【模拟试题】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侘傺(ch&
方枘(n&i)&&&&
溘死(k&)
攘诟(g&u)&&&&&&&&
芰荷(zhī)&&&&
岌岌(j& j&)
鸷鸟(zh&)&&&&&&&&
方圜(hu&n)&& 兰皋(gāo)
谣诼(zhu&)&&&&&&&
罹难(j&)&&&&&
杂糅(r&u)
下面各组词字形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溘死&&& 九死一生
椒丘&&& 欲盖弥彰
消逝&&& 投机取巧
绳墨&&& 忍尤攘诟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不同类的一项(&&&
A. 长余佩之陆离兮
B. 佩缤纷其繁饰兮
C. 燕赵多义士,慷慨悲秋风
D. 亦余心之所善兮
4.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并解释。
(1)偭规矩而改错&&&&&&
,意义:&&&&&
(2)忳郁邑余侘傺兮&&&&
,意义:&&&&&
(3)何方圜之能周兮&&&&
,意义:&&&&&
(4)延伫乎吾将反&&&&&&
,意义:&&&&&
(5)进不入以离尤兮&&&&
,意义:&&&&&
(6)芳菲菲其弥章&&&&&&
,意义:&&&&&
下列诗句中不属对偶的一项是(&&&
A.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B.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C.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D.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下列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古之人不余欺也
B. 岂余心之可惩
C. 步余马于兰皋兮
D.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
对下列文学常识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 “离骚”,离,离开;骚,忧患。
B. 《离骚》是一篇政治抒情诗,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C. 《诗经》中“国风”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屈原则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
D. 《楚辞》收录了战国末期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8. 默写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诗人不只是为自己鸣不平,而且以博大的胸怀,对人民寄予了深厚的同情的语句是&&&&&&&&&&&&&&&&&&&&&&
(2)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
&。继而指斥奸佞小人违背规矩,追随邪曲,为了顺适人意,不惜歪曲真理的语句是&&&&&&&&&
(3)诗中体现诗人要坚持美与善的理想和坚定信念,至死不渝的诗句是&&&&&&
阅读《离骚》片段,完成9~12题。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下列加点词为古今异义的是(&&&
A. 哀民生之多艰
B. 宁溘死以流亡兮
C.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D. 伏清白以死直兮
10. 从内容上看,该部分主要自述受屈遭贬的原因,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三点。(可借用诗中的字词。)
11.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离骚》是作者“忧愁忧思”而作,该部分哪些诗句最能表现“忧愁忧思”的感情?为什么?
12. 将下面一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注:山鬼即一般所说的山神,本篇是祭祀山鬼的祭歌,叙述的是一位多情的女山鬼,在山中采灵芝及约会恋人的故事。
13. 诗中哪些句子是描绘山鬼外形的美好的?
14. 找出诗中表现山鬼心理变化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
15. “岁既晏兮孰华予”表达了女神怎样的思想感情?
16. 写出诗中嘉木香草的名称,并回答这些嘉木香草在诗中的作用。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7~20题。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卫风》)
注:琼琚、琼瑶、琼玖,均指佩玉。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①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②。
(《诗经·卫风》)
注:① 予:而。② 崇朝:终朝,从黎明到早饭这段时间。
从《木瓜》一诗的内容来看,应是写青年男女互赠信物以定情的诗;从口吻推测,这里的“我”应是&&&&&&&
从《河广》一诗的内容来看,这是客居在外的&&&&&&&&
写的&&&&&&&&&
《木瓜》一诗的内容和劳动的场景结合很紧密,这可以由投予“我”的东西为证,同时这个“投”字用得也非常精当,你能否从诗歌鉴赏的角度分析一下这个“投”字使用的妙处?
20. 《河广》一诗,所表心情未明说却意在言外,韵味无穷。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1. D&&& 2.
(1)错——措,施行
(2)郁邑——郁悒,忧愁苦闷
(3)圜——圆,圆形的
(4)反——返,返回
(5)离——罹,遭受
(6)章——彰,明显
5. D&&& 6.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1)自己从善爱美。(2)小人投机、追曲、诽谤。(3)君王不察。
11. 诗句:宁溘死以流亡兮;伏清白以死直兮。原因:一个人不到万不得已恐怕不会想到死,以死殉志,足见作者忧怨之深广。
12. 世俗本来善于投机取巧啊,违背法则而任意改变措施。
诗中描写山鬼外形美好的句子有很多,有的是直接描写,大多数则属于间接描写。如“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等是直接描写,而像“被薜荔兮带女萝”等描写山鬼的穿戴和侍从的句子则是间接描写。
直接反映山鬼心理变化的诗句有“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表现了山鬼由强自安慰自己爱人仍然系念着自己,到对爱人产生怀疑的心理变化。结合第一段中“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透露出山鬼美好、兴奋心情的两句诗,我们可以完整地看到其心理上发生的变化。
15. 女神要跟情人共度美好年华的愿望。
16. 名称有:女萝、辛夷、石兰、三秀、松、柏等。用嘉木香草来比拟人物外形和内心的美好。
17. 男子&&& 18.
宋国人;思乡之歌
19. “投”既是扔,又像是送,像无意扔去,写出了女子赠物时的羞涩的心情,显得含蓄生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离骚》导学案-五星文库
免费文档下载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离骚》导学案
导读:(2)诗人为何还要“高余冠”“长余佩”,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这几句描绘了诗人什么样的自我形象?9.“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中“忽”字在诗中有何作用?10.翻译下列句子。(1)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2)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3)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拓展阅读】《离骚》赏析屈原是诗国的一颗巨星,远在众星之前
(2)诗人为何还要“高余冠”“长余佩”,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3)这几句描绘了诗人什么样的自我形象?
9.“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中“忽”字在诗中有何作用?
10.翻译下列句子。
(1)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2)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3)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拓展阅读】
《离骚》 赏析
屈原是诗国的一颗巨星,远在众星之前,它出现在我国诗歌史上,成为无数后继者所仰慕的风范。他的不朽之作――《离骚》,震古烁今,千百年来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成为我国诗歌史以至世界诗史上,最为激动人心而具有“永久的魅力”的篇章。
伟大、优秀的艺术,自有其永恒的生命力,自是美的无尽藏。歌德说:“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是的,多少年来人们读《离骚》,人们认识它,分析它,开掘它,只要是一个态度严肃者,真正的渴求者,似乎都不曾空手而返过。它给人以“真”的启迪,“善”的激励,“美”的享受。它是那样完美而丰富,古老而常新,“逸响伟辞,卓绝一世”,“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离骚者,犹离忧也”,这是司马迁对《离骚》题义的解释。“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这是他对诗篇创作动力的说明,也是对长诗《离骚》感情基调的诠释。屈原为了振兴邦国,实行“美政”,“竭忠尽智,以事其君”,但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遭谗远逝。他满怀“存君兴国”之志,却唤不醒昏庸之主,眼看楚国兵挫地削,危亡无日,自己却竟被疏失位。这对于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志士来说,能无怨乎?诗中有云:“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又云:“曾[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揽茹蕙以掩涕兮,余襟之浪浪”,最后说:“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离骚》正是诗人蕴藏着满腔爱国激情,饱含着血泪写成的一首悲伤怨愤之歌,读之令人摧肝裂胆,撼人心魄。
【学习反思】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不足?
【参考答案】
【学习过程】
huì xiān
二、1.太息:叹息。
修盒藿喽篮谩
Z羁:喻指约束,束缚。
揽翰杉总啤
灵修:神仙,这里指怀王。
绳墨:比喻准绳,准则。
周容:苟合取容。
髻眩菏б獾难印
方圜:方和圆。方枘和圆凿。
謇:古楚语的句首语气词
3.“错”通“措”
“郁邑”通“郁悒”
“圜”通“圆”
4.古:不得志,走投无路;今:指经济状况不好;
古:指随流水而消逝;今:指因灾害或其他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古:本来就是这样;今:表示承认某个事情,引起下文转折;或表示既承认甲事实又不否认乙事实。
古:改变措施;今:改正错误。
5.这也是我心中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九死一生我也毫不懊丧。
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
6.①诗人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就是同情人民生活的艰难。这两句承上,形象的概括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作用:承上启下。
②屈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但坦荡的胸怀,磊落的品性,决定了他为自己的政治思想,不会瞻前顾后,更不可能中途更改主张,所以,遭到小人的诬陷,得不到楚怀王的信任。原因:亦余心之所善兮;众女嫉余之峨眉;固时俗之工巧兮 背绳墨以追曲。
三、1.初服:指未出仕前的服饰,比喻原先的志向.
陆离:修长的样子.
游目:放眼观看.
离尤:遭受忧愁.
2.长太息以掩涕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余不忍为此态也
固前圣之所厚
民生各有所乐兮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3.兼词,在那里/只要
4.“离”通“罹”/“章”通“彰”
5.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加高/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加长
6.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7.①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写小人们种种丑态、伎俩,自己不为所动,宁死也不与他们同流合污。)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写自己与小人们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调和的,自己愿意为正道而死。)
不吾知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写自己虽然遭到贬抑,但仍要一如既往地修身洁行,而不论别人怎么看待自己。)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重申自己始终以“好修”为乐,即使为此遭受极刑也决不改变。)
②“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灵修”本意是神仙,这里指君王。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以“蛾眉”(即美貌)比拟自己的美德,以“众女”肆意造谣中伤比拟朝臣对自己的造谣中伤。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鸷”指鹰、雕一类凶猛的鸟,“鸟”指一般的鸟,这里分别比拟诗人自己和周围群小。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所写的衣着佩饰都比拟诗人的美德。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比拟诗人的品德更加高洁。
③第一节写的是诗人因正道直行,不同流合污,因而遭到小人诬陷、倾轧,君主是非不分,疏远了他。虽然遭到来自方方面面的沉重打击,但他心志弥坚,毫无变通、退缩的念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等就是对这种心志的表白。第二节里写诗人打算全身而退,高洁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动中积极进取,谋求变革。“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是就在政治活动中的进退来说的,并不意味着诗人就此放弃操守。因此,前后并不矛盾。
【基础达标】
解析:A.咤zhà,余读chà;B.摈bìn,槟bīn,余读bīn;C.掣chè,余读zhì;D项全读zhù。
解析:C项前句,“灵修”后不宜停顿,后句,在“察”后停顿。
解析:A.后句“度”应为“法度、准则”;B.前句“独”应为“只有、独自”;D.后句“惩”应为“受创而改变”。
解析:A.上句表转折,下句表承接;B.上句,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了独立性,下句,定语后置标志词;C.匀为介词“把”;D.上句“唯、只”,下句“即使”。
解析:C项应为“表现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解析:D项中“政治叙事诗”错,应为“政治抒情诗”。
7.“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句中“悔”字应怎样理解更贴切?它与课文第一节“虽九死其犹未悔”中的“未悔”是否矛盾?为什么?它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悔:追悔(反省),前一个“悔”是反悔;不矛盾,因为二者意义有差别,前者是表示对自己的选择的坚定,后者是对自己走过的路的反省;它是下文的开启之词。
解析:①根据语境去断定。②注意此句与上下文的关系。此句在本段的开头应为引起下文的作用。
8.(1)高洁的德行(崇高的品德)。
解析:(1)“芰荷”“芙蓉”都是美好的东西,在此象征高洁的品质。
(2)反省自己走过的路后,诗人没有畏惧邪恶,而是更加坚定了走自己的路的决心。“高余冠”“长余佩”更是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无悔选择。
(3)德行高洁的君子形象。
9.转折;从反省到进一步坚定意志。
10.(1)让我的马走在这长满兰草的水边高地上啊,奔向那长满椒树的山冈暂且休息。
(2)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算了吧,只要我内心确实是美好的。
(3)即使把我肢解了我也毫不改变,难道我的心志可以因受挫而改变?
包含总结汇报、文档下载、IT计算机、人文社科、外语学习、资格考试、党团工作以及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离骚》导学案等内容。本文共2页
相关内容搜索高考学习网
微信号:gkxxcom
当前位置:
第一单元1 荷塘月色《荷塘月色》中对“妻”叙写的用意分析《荷塘月色》一文对“妻”的叙写有两处:开头因“心里颇不宁静”,“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而“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2 故都的秋关于我父亲的《故都的秋》《故都的秋》写于50多年前的1934年,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总也有50年上下了。一代代的青少年大约都是从这篇写景文字接触郁达夫其人的吧。1934年7月,杭州酷热,父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3囚绿记热爱生活,追求光明文如其人。陆蠡是一位对生活极为严肃认真的老实人。1942年4月,陆蠡工作的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被抄,为了追回书刊,他亲自去巡捕房交涉,结果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据说,日敌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第二单元4 《诗经》两首1.《诗经》的编集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诗经》305篇的韵部系统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5 离骚《离骚》开创的“美人香草”情结鲁迅先生有诗曰:“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句诗中的“荃不察”出自于《离骚》,荃是一种香草,隐喻君王,而就是《离骚》开创了后世广为流传的“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6 孔雀东南飞 并序《孔雀东南飞 并序》悲剧原因恳谈(节录)对于《孔雀东南飞 并序》的悲剧原因,已有很多文章进行过有益的探讨,从总体上看,大多把悲剧主因归结到焦母和刘兄身上,认为封建礼教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7诗三首三家风骨 脱俗文章——陶渊明的文化意蕴他,走出了枯燥玄言、华丽辞藻笼罩着的东晋文坛,将诗的艺术与审美贴近于生活。他,站在了田园诗的源头,向下俯望。他便是陶渊明,让千古文人思索的话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8 兰亭集序《兰亭集序》的语言之美魏晋时期,士族文人冲破了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禁锢,士风与学风的转变,导致了文风的改变。《兰亭集序》俯仰古今,怅触万端,行文“以达意为主,不事采饰”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9 赤壁赋在凄苦中挣扎和超越——苏轼《赤壁赋》情感解读宋神宗元丰三年春,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团练副使的苏轼到任。元丰五年七月,苏轼到黄州城外赤鼻矶游览,写下《赤壁赋》,同年十月他旧地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10游褒禅山记《游褒禅山记》中的20个“其”字汇解王安石在五百多字的《游褒禅山记》中,用了二十个“其”字,这在古人著作中是很少见的,很有研究一下的必要。现依照课文顺序,把有“其”字的地方罗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1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的北大时代北大因蔡元培,从此确立其现代传统和校格;而蔡元培也因北大,成为中国伟大的教育家。1916年时的北大,虽然已经改名为北京大学,其作为“皇家大学”的官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12 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及其非暴力抵抗运动日,马丁·路德·金出生在亚特兰大市。外祖父威廉姆斯是埃比尼泽浸信会的牧师和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亚特兰大分会的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有关衬托手法的赏析“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作者为了对马克思为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浏览次数: 0
上传时间:
近三年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
2016年高考+联考模试题分项版解析
2016年高考主科试题解析版汇总
2016年高考真题理综汇总
2016年高考试题文综汇总
2016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届高考生物冲刺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教版语文电子课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