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距L的两个为使带负电的点电荷荷A,B分别带的电荷量...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题库系统分析,
试题“5555如图所示,电荷量为Q1、Q2的两个正点电荷分别位于A...”,相似的试题还有:
AB、CD为圆的两条相互垂直的直径,圆心为O.将电荷量为q的正、负点电荷放在圆周上关于AB对称且相距等于圆的半径的位置,如图所示,要使圆心处的电场强度为零,可在圆周上再放一个适当电荷量的电荷Q,则该点电荷Q()
A.应放在C点,带电荷量为-q
B.应放在D点,带电荷量为-q
C.应放在A点,带电荷量为2q
D.应放在D点,带电荷量为-2q
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光滑绝缘直杆AC与半径为R的圆周交于B、C两点,在圆心处有一固定的正点电荷,B为AC的中点,C点位于圆周的最低点。现有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套在杆上的带负电小球从A点由 静止开始沿杆下滑。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A点距过C点的水平面的竖直高度为3R,小球滑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求:(1)小球滑至C点时的速度的大小;(2)A、B两点的电势差;(3)若以C点作为零电势点,试确定A点的电势。
如图所示,在同一条竖直线上,有电荷量均为Q的A、B两个正点电荷,GH是它们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另有一个带电小球C,质量为m、电荷量为+q(可视为点电荷),被长为L的绝缘轻细线悬挂于O点,现在把小球C拉起到M点,使细线水平且与 A、B处于同一竖直面内,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C向下运动到GH线上的N点时刚好速度为零,此时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 30&。试求:(1)在A、B所形成的电场中,M、N两点间的电势差,并指出M、N哪一点的电势高。(2)若N点与A、B两个点电荷所在位置正好形成一个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则小球运动到N点瞬间,轻细线对小球的拉力FT(静电力常量为k)。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单选)相距为L的点电荷A、B带电荷量分别为+4q和-q,如图所示,今引入第三个点电荷C,使三个点电荷都处于平衡状态,则C的电荷量和放置的位置是A.-q,在A左侧距A为L处B.-2q,在A左侧距A为L/2处C.+4q,在B右侧距B为L处D.+2q,在B右侧距B为3L/2处C天津市天津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答案如图所示,电荷量为Q1、Q2的两个正点电荷分别置于A点和B点,两点相距为L,在以L为直径的光滑绝缘半圆环上,穿着一个带电荷量为q的小球(视为点电荷),在P点平衡,若不计小球的重力,那么PA与AB的夹角与Q1、Q2的关系满您好,您目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比较旧,无法使用学优题库的新功能,建议您更换firefox或chrome浏览器学优网,成就我的梦想。 |
| 题文如图所示,电荷量为Q1、Q2的两个正点电荷分别置于A点和B点,两点相距为L,在以L为直径的光滑绝缘半圆环上,穿着一个带电荷量为q的小球(视为点电荷),在P点平衡,若不计小球的重力,那么PA与AB的夹角&与Q1、Q2的关系满足(&&&&&&)A.tan3&=Q2/Q1B.tan3&=Q1/ Q2C.tan2&=Q1/ Q2D.tan2&=Q2/Q1&&&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可以将本题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发送给同学或老师寻求帮助。纠错难度评价:做题心得:官方解析我要解析巩固&&&&&&&&&> 【答案带解析】如图所示,电荷量为Q1、Q2的两个正点电荷分别置于A点和B点,两点相距L.在以L...
如图所示,电荷量为Q1、Q2的两个正点电荷分别置于A点和B点,两点相距L.在以L为直径的光滑绝缘半圆环上,穿着一个带电小球+q(视为点电荷),在P点平衡.不计小球的重力,那么,PA与AB的夹角α与Q1、Q2的关系应满足( )A.B.C.D.
对带电小球进行受力分析,由于不考虑重力,因此根据平衡条件可知,小球受力在切线方向上的合力为零,据此结合数学关系列方程即可正确求解.
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根据库仑定律有:
,r1=Lcosα
,r2=Lsinα
根据平衡条件有:
F1sinα=F2cosα
联立①②③解得:,故BCD错误,A正确.
考点分析:
考点1:库仑定律
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考点2: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1.共点力合成的常用方法
&(1)作图法:从力的作用点起,按同一标度作出两个分力F1和F2的图示,再以F1和F2的图示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画出过作用点的对角线,量出对角线的长度,计算出合力的大小,量出对角线与某一力的夹角确定合力的方向(如图所示).
&(2)计算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示意图,然后利用解三角形的方法求出合力.
&(3)力的三角形法则
将表示两个力的图示(或示意图)保持原来的方向依次首尾相接,从第一个力的作用点,到第二个力的箭头的有向线段为合力.
如图所示,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质是一样的,但有时三角形法则比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图要简单.
&2.合力范围的确定
(1)两个共点力的合力范围:|F1-F2|≤F≤F1+F2,即两个力的大小不变时,其合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当两个力反向时,合力最小,为|F1-F2|;当两力同向时,合力最大,为F1+F2。
(2)三个共面共点力的合力范围。
①三个力共线且方向相同时,其合力最大为F=F1+F2+F3。
②以这三个力的大小为边,如果能组成封闭的三角形,则其合力最小值为零,若不能组成封闭的三角形,则合力最小值的大小等于最大的一个力减去另外两个力的和的绝对值。
注意: 进行力的合成时,要注意正确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1)效果关系:合力的作用效果与各分力共同的作用效果相同,它们具有等效替代性.
(2)大小关系:合力与分力谁大谁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形成合力总大于分力的固定思维
考点3: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如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滑动的物块,沿斜面匀速直线下滑的木箱,天花板上悬挂的吊灯等,这些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
(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 =0,∑Fy =0.
(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固定光滑斜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外力F1和F2的作用,F1方向水平向右,F2方向竖直向上.若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F1cosθ+F2sinθ=mgsinθ,F2≤mgB.F1sinθ+F2cosθ=mgcosθ,F2≤mgC.F2cosθ-F1sinθ=mgsinθ,F2≤mgD.F2sinθ-F1cosθ=mgsinθ,F2≤mg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从竖立在地面上的轻弹簧正上方某处自由下落,接触弹簧后将弹簧压缩,在压缩全过程中,弹簧均为弹性形变,那么( )A.当小球的动能最大时,弹性势能为零B.当小球的动能减为零时,重力势能最小C.当小球的动能减为零时,球的加速度最大,但不一定大于重力加速度值D.当小球的动能减为零时,球所受弹力最大,且不一定大于2mg
刹车距离是衡量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图中所示的图线1、2分别为甲、乙两辆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刹车距离s与刹车前车速v的关系曲线,已知紧急刹车过程中车与地面间是滑动摩擦.据此可知( )A.甲车的刹车距离随刹车前车速v变化快,甲车的刹车性能好B.以相同的车速开始刹车,甲车先停下来,甲车的刹车性能好C.乙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较大,乙车的刹车性能好D.甲车的刹车距离随刹车前车速v变化快,甲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较大
在“蹦极”运动中,运动员身系一根自然长度为L、弹性良好的轻质柔软橡皮绳,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到达最低点.在此下落过程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下落高度为L时,人的动能最大,绳的弹性势能同时也达到最大B.下落高度为L后,在继续下落的过程中,人的动能先增大后变小,绳的弹性势能一直变大C.下落高度为L后,在继续下落的过程中,人的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绳的弹性势能的增加量与弹力做功之和D.下落高度为L后,在继续下落到达最低点过程中,人的动能的减少量等于绳的弹性势能的增加量
如图所示小球沿水平面通过O点进入半径为R的半圆弧轨道后恰能通过最高点P,然后落回水平面.不计一切阻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球落地点离O点的水平距离为2RB.小球落地点时的动能为C.小球运动到半圆弧最高点P时向心力恰好为零D.若将半圆弧轨道上部的圆弧截去,其他条件不变,则小球能达到的最大高度比P点高0.5R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使带负电的点电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