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奇数链式绕组的节距一定要为奇数

三相电机4极24槽绕组接线图
三相电机4极24槽绕组接线图
其他回答 (2)
三相电机4极24槽绕组接线图
一:绕组形式----单层链式绕组。节距1-6
二:绕组形式----单层同芯绕组。节距1-8/2-7
可以连绕啊 连绕后只有3个头3个尾了& 这样就很好接了
& &如果按常规的绕法就是普通4极电机的接线方法12个单圈 12个头 12个尾& 任意取6个不间断的尾(或头)& 再从左到右数到第四个尾 再找出他的头 从他的头开始,隔2个头取一个相接 直到接完所有头 再说取的6个尾先不动 把其余6个尾隔2个相接 接好 剩下6个尾 如果是星形接法就隔一个取一个 取3个做星点 其余作出线&&& 如果是三角接法简单点出3个出线 就从左到右 每2个尾一起当一个出线&& 这是前辈总结出来的规律 不信可以按原始方法 一相一相的接 最后还是一样&& (这里是外圈当尾 内圈当头) 虽然这种接法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事实证明 他是正确的简便方法&&& 画图就没有必要了 本人美术很差 按我说的接就对了
那请问有没有图啊
&一时画不出来 而且我画的很烂啊 书上有啊&& 如果你会接其他的四极电机 就应该会接& 最好是连绕 没有接头 不怕打火& 请问线圈绕好了没有& 是单层的吧& 如果没有绕好 就连绕 就是4个线圈一组不中断 嵌的时候记住头接头尾结尾就可以了 还要作好每相头尾的记号& 要图的话明天晚上我去扫个来试试
就是这张了 我 画的 参考下咯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家用电器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交流电动机单层绕组排列形式的探讨
要:在《电机原理》或《电动机结构与维修》的课程中,毫无疑问地,无论对直流电机还是交流电机,电机绕组的结构形式是极其重要的。现行教材在讲到该部分内容时,总是指出:电机绕组的种类很多,这给学生们的感觉是:这部分的内容一定很复杂,从而降低学生们学好这部分内容的信心,而不利于教师教学。本人作为一个多次讲授这门课的教师,在这里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电机绕组的结构形式可以认为只有两种最基本的形式:即‘叠式’和‘波式’,而且最常用的形式还是‘叠式’。那么有人要问了:教材中讲的‘链式’‘交叉链式’‘同心式’以及‘单层绕组’‘双层绕组’,还有‘分数槽绕组’――――等等如此之多的结构形式是怎么一回事?它们之间是(有)什么关系?本文就这个问题,重点说明:交流电动机单层绕组的‘链式’‘交叉链式’‘同心式’是从绕组基本形式‘叠式’通过改变线圈边的联结方式而得到的,也就是说,交流电机单层绕组的‘链式’‘交叉链式’‘同心式’在本质上还是‘叠式’。对于双层绕组,由于不能改变线圈边的联结方式,一般仍采用‘叠式’这种绕组的基本形式————至于‘双层分数槽绕组形式’,其本质也是‘叠式’————本文对此不作多讲。
关键词:绕组形式&&&&
交叉链式&&&&
单层绕组&&&&
电机绕组的种类有:单层绕组和双层绕组。电机绕组的排列(或结构)形式有:叠式和波式,而常用‘叠式’。本文以交流电动机单层绕组的排列为例,讨论‘叠式’和‘链式’、‘交叉链式’、‘同心式’之间的关系:即叠式是基本形式,其它形式(链式,交叉链式,同心式)是‘叠式’的转换形式而已――――这也就是教材上说:虽然单层链式(交叉链式,同心式)的绕组线圈不是整距的,但是其电磁性能确是整距绕组的原因。下面分别以三相四极24槽、三相四极36槽的单层绕组的交流电动机来说明‘叠式’和其它形式(链式等等)的关系。
一、 三相四极24槽交流电动机定子单层绕组排列
一台三相四极交流异步电动机,24槽,单层绕组,试画其定子绕组展开图。
即:m=3,p=2,z=24,据此计算的有关数据如下:
极距:τ=z/(2p)=24/(2&2)=6(槽)
槽距角:а=p&360°/z=2&360°/24=30°
每极每相槽数:q=τ/m=6/3=2(槽)
节距y的选取:y的选取原则是:y≈τ,由于是单层绕组,故取y=τ=6,即为整距绕组,如下图示:即联结1-7,2-8,3-9……
相带划分:据每极每相槽数,槽距角划分相带如下图示———槽上画一条短横线的是第一相带,画两条短横线的是第二相带,画三条短横线的是第三相带。
注意:当把1号槽内导体作为第一相首端时,确定第二相首端的条件是:第二相首端距离第一相首端为120°电角度,第三相首端距第一相首端240°电角度。为了说明该问题,此处只画第一相的展开图,第二、第三相据‘各自相差120°电角度’便可画出。见下图:
从上图1和图2可看出:单层链式是从单层叠式转换而来的,转换的目的是节省材料及便于绕制线圈。
二、 三相四极36槽交流电动机定子单层绕组排列
一台三相四极交流异步电动机,36槽,单层绕组 ,试画其定子绕组展开图。
即:m=3,2p=4,z=36,据此计算的有关数据如下:
极距:τ=z/(2p)=36/4=9(槽),
槽距角:а=p&360°/z=2&360°/36=20°
每极每相槽数:q=τ/m=9/3=3
节距y的选取原则同上,采用整距绕组,即取y=τ=9,即把1号槽的线圈边与10号槽的线圈边联结,2号联结11号槽线圈边,依次联结:3-12,4-13,……。
相带划分:据每极每相槽数q及槽距角а划分各相带如下图示———槽上画一条短横线的为第一相,画两条短横线的是第二相,画三条短线的是第三相。
然后画出的单层叠式绕组展开图如下:为了清楚地说明该问题,仍然只画第一相绕组展开图,第二、第三相据‘首端各自相差120°电角度’即可画出,如下图:
对图3所示的单层叠式绕组,在保证电流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可进行如下改接,如下图4所示:
三、 关于单层同心式
此处只说明:单层同心式亦是从单层叠式转换来的,———即当每极每相槽数q=4时可采用单层同心式。
前述中,当每极每相槽数q=2时采用单层链式;当每极每相槽数q=3事采用单层交叉链式。
四、 关于双层绕组
双层绕组(包括双层分数槽绕组)基本上都采用叠式,只是双层绕组大都采用而且可以采用‘短距绕组’———从而做到‘省材’及改善电磁性能的目的。
通过探讨,可以看出:交流电(动)机———此处只讨论了三相电(动)机,实际上对单相电动机亦是如此———的定子绕组排列的基本形式是:叠式和波式,而叠式又是最普遍采用的排列形式。其它不同叫法的排列形式(单层链式,单层交叉链式,单层同心式等)只是‘基本形式’的转换。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着重讲解电机绕组排列的‘基本形式’,让学生们能够在学习时抓住主要矛盾,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再补充一点:直流电机的转子绕组排列的基本形式也是‘叠式’和‘波式’,而且‘叠式’也是较常用的排列形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第四章 交流绕组及其电动势和磁动势 4-11 计算下列三相、两极、50H..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第第四章交流绕组及其电动势和磁动势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奇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