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腰三角形abc中Rt△ABC,∠BAC=90°,点...

如图,在等腰Rt△ABC中,∠BAC=90°,BC=2,点E为线段AB上任意一点(E不与B重合),以CE为斜边作等腰Rt△CDE,连接AD,下列结论:①∠BCE=∠ACD;②∠BCE=∠AED;③BE=AD;④AD∥BC;⑤四边形ABCD的面积有最大值,且最大值为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个.
∵△ABC、△DCE都是等腰Rt△,∴AB=AC=
CE;∠B=∠ACB=∠DEC=∠DCE=45°;①∵∠ACB=∠DCE=45°,∴∠ACB-∠ACE=∠DCE-∠ACE;即∠ECB=∠DCA;故①正确;②∵∠AED+∠DEC+∠BEC=180°,∠DEC=45°,∴∠AED+∠BEC=135°,又∵∠BCE+∠BEC=180°-∠B=180°-45°=135°,∴∠AED=∠BCE,故此选项正确;③∵
;由①知∠ECB=∠DCA,∴△BEC∽△ADC;∴
,∴BE≠AD,故此选项错误;④∵△BEC∽△ADC;∴∠DAC=∠B=45°;∴∠DAC=∠BCA=45°,即AD∥BC,故④正确;⑤△ABC的面积为定值,若梯形ABCD的面积最大,则△ACD的面积最大;△ACD中,AD边上的高为定值(即为1),若△ACD的面积最大,则AD的长最大;由④的△BEC∽△ADC知:当AD最长时,BE也最长;故梯形ABCD面积最大时,E、A重合,此时EC=AC=
,AD=1;故S梯形ABCD=
(1+2)×1=
,故⑤正确;因此本题正确的结论是①②④⑤共4个,故选:D.
(2图图6-凉山州)已知:x2+a2x+b=图的两个实数根为x1、x2;y1、y2是方程y2+5ay+7=图的两个实数根,且x1-y1=x2-y2=2.求a、b的值.
已知一组数据x1,x2,x3,x4,x5 的方差为3,则另一组新数据2x1+5,2x2+5,2x3+5,2x4+5,2x5+5的方差为___________。
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x=2-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当前位置:
>>>已知:等腰Rt△ABC中,∠A=90°,如图1,E为AB上任意一点,以CE为斜边..
已知:等腰Rt△ABC中,∠A=90°,如图1,E为AB上任意一点,以CE为斜边作等腰Rt△CDE,连结AD,则有AD∥BC,(1)若将等腰Rt△ABC改为正△ABC,如图2所示,E为AB边上任一点,△CDE为正三角形,连结AD,上述结论还成立吗?(2)若△ABC为任意等腰三角形,AB=AC,如图3,E为AB上任一点,△DEC∽△ABC,连结AD,请问AD与BC的位置关系怎样?(3)请你在上述3个结论中,任选一个结论进行证明。
题型:解答题难度:偏难来源:浙江省期末题
(1)成立 (或者AD//BC);(2)成立 (或者AD//BC);(3)记AC与BD的交点为O &&&&&&&&& △DEC∽△ABC 且△ABC等腰三角形&&&&&&&&& 所以∠1+∠2=∠2+∠3 ∠1=∠3&&&&&&&& 又因为∠BAC=∠EDC&&&&&&&& &所以△AOE∽△DOC&&&&&&&&& &&&&&&&&& 又因为∠AOD=∠EOC &&&&&&&& 所以△AOD∽△EOC&&&&&&&&&&∠5=∠DEC 又∠DEC=∠ACB &&&&&&&& 所以∠5=∠ACB,AD//BC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已知:等腰Rt△ABC中,∠A=90°,如图1,E为AB上任意一点,以CE为斜边..”主要考查你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公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公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互为相似形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例如图中,若B'C'//BC,那么角B=角B',角BAC=角B'A'C',是对顶角,那么我们就说△ABC∽△AB'C'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基本判定定理(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叙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叙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个三角形相似。)(4)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对应相等(或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2.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1)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3.一定相似:(1).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是特殊的相似三角形,相似比为1:1)(2).两个等腰三角形(两个等腰三角形,如果其中的任意一个顶角或底角相等,那么这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3).两个等边三角形(两个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60度,且边边相等,所以相似) (4).直角三角形中由斜边的高形成的三个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证两个相似三角形应该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果是文字语言的“△ABC与△DEF相似”,那么就说明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可能没有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而如果是符号语言的“△ABC∽△DEF”,那么就说明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写在了对应的位置上。一、(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所在的直线,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这是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定理,是以下判定方法证明的基础。这个引理的证明方法需要平行线与线段成比例的证明)二、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成比例,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四、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五(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六、两三角形三边对应垂直,则两三角形相似。七、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与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两三角形相似。八、由角度比转化为线段比:h1/h2=Sabc易失误比值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如:AB/EF=2而比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如:AB/EF=2:1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推论(平行线的传递性):平行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a∥c,c ∥b∴a∥b。
平行线的性质:1. 两条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 .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平行线的性质公理注意:①注意条件“经过直线外一点”,若经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就与已知直线重合了;②平行公理体现了平行线的存在性和唯一性;③平行公理的推论体现了平行线的传递性。④在两直线平行的前提下才存在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的结论。这是平行线特有的性质。不要一提同位角或内错角就认为他们相等,一提同旁内角就认为互补,若没有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他们是不成立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度数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简写成“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3.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两条腰上的高相等)。4.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垂直平分线到两条腰的距离相等。5.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顶角的一半。6.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需用等面积法证明)。7.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8.等腰三角形中腰的平方等于高的平方加底的一半的平方9.等腰三角形中腰大于高10.等腰三角形底边延长线上任意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差等于一腰上的高(需用等面积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定义法: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判定定理: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3.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分线,底边上的高的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也被称为“正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如果一个三角形满足下列任意一条,则它必满足另一条,三边相等或三角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1.三边长度相等;2.三个内角度数均为60度;3.一个内角为60度的等腰三角形。性质:①等边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内角都相等,且均为60°。②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的中线、高线和所对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③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对称轴是每条边上的中线、高线 或对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④等边三角形重心、内心、外心、垂心重合于一点,称为等边三角形的中心。(四心合一)⑤等边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到三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等于其高)判定方法:①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定义)②三个内角都相等(为60度)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④&两个内角为60度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说明:可首先考虑判断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理解:首先,明确等边三角形定义。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称正三角形。其次,明确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等比三角形的尺规做法:可以利用尺规作图的方式画出正三角形,其作法相当简单:先用尺画出一条任意长度的线段(这条线段的长度决定等边三角形的边长),再分别以线段二端点为圆心、线段为半径画圆,二圆汇交于二点,任选一点,和原来线段的两个端点画线段,则这二条线段和原来线段即构成一正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3)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线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4)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5)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6)相似三角形内切圆、外接圆直径比和周长比都和相似比相同,内切圆、外接圆面积比是相似比的平方(7)若a/b =b/c,即b2=ac,b叫做a,c的比例中项(8)c/d=a/b 等同于ad=bc.(9)不必是在同一平面内的三角形里①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②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③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定理推论:推论一:顶角或底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推论二:腰和底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推论三:有一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推论四: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都相似。推论五: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与另一个三角形的对应部分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推论六: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第三边上的中线与另一个三角形的对应部分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发现相似题
与“已知:等腰Rt△ABC中,∠A=90°,如图1,E为AB上任意一点,以CE为斜边..”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27499130919345804198403194910298415> 【答案带解析】(10分)在Rt△ABC中,∠A=90°,AC=AB=4, D,E分别是AB,A...
(10分)在Rt△ABC中,∠A=90°,AC=AB=4, 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若等腰Rt△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等腰Rt△,设旋转角为,记直线与的交点为P.(1)如图1,当时,线段的长等于
,线段的长等于
;(直接填写结果)(2)如图2,当时,求证:,且;(3)①设BC的中点为M,则线段PM的长为
;②点P到AB所在直线的距离的最大值为
.(直接填写结果) 
(1),;(2)证明见解析;(3)?,?.
试题分析:(1)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结合勾股定理分别得出BD1的长和CE1的长;(2)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出,∠D1AB=∠E1AC=135°,进而求出△D1AB≌△E1AC(SAS),即可得出答案;(3)①直接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PM=BC得出答案即可;②首先作PG⊥AB,交AB所在直线于点G,则D1,E1在以A为圆心,AD为...
考点分析:
考点1:三角形
(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2)按边的相等关系分类: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底和腰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即等边三角形).(3)三角形的主要线段:角平分线、中线、高.(4)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考点2:四边形
四边形:四边形的初中数学中考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分值一般为10-14分,题型以选择,填空,解答证明或融合在综合题目中为主,难易度为中。主要考察内容:①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等问题②图形的镶嵌问题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突破方法:①掌握多边形,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熟记各项公式。②注意利用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四边形的证明。③注意开放性题目的解答,多种情况分析。
圆,圆的有关性质与圆的有关计算是近几年各地中考命题的重点内容。题型以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为主,也有以阅读理解,条件开放,结论开放探索题作为新的题型,分值一般是6-12分,难易度为中,考察内容:①圆的有关性质的应用。垂径定理是重点。② 直线和圆,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及应用。③弧长,扇形面积,圆柱,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④圆与相似三角形,三角函数的综合运用以及有关的开放题,探索题。突破方法:①熟练掌握圆的有关行政,掌握求线段,角的方法,理解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②理解直线和原的三种位置关系,掌握切线的性质和判定的歌,会根据条件解决圆中的动态问题。③掌握有两圆半径的和或差与圆心距的大小关系来盘底的那个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对中考试题中常出现的阅读理解题,探索题,要灵活运用圆的有关性质,进行合理推理与计算。④掌握弧长,扇形面积计算公式。⑤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⑥对组合图形 的计算要灵活运用计算方法解题。
相关试题推荐
(9分)如图,直线经过点A(4,0),B(0,3).(1)求直线的函数表达式;(2)若圆M的半径为2,圆心M在轴上,当圆M与直线相切时,求点M的坐标. 
(9分)九年级数学兴趣小组经过市场调查,得到某种运动服每月的销量与售价的相关信息如下表:售价(元/件)100110120130…月销量(件)200180160140… 已知该运动服的进价为每件60元,设售价为元.(1)请用含x的式子表示:①销售该运动服每件的利润是
元;②月销量是
件;(直接写出结果)(2)设销售该运动服的月利润为元,那么售价为多少时,当月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9分)如图,已知△ABC.按如下步骤作图:①以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②以C为圆心,C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D;③连结BD,与AC交于点E,连结AD,CD.(1)求证:△ABC≌△ADC;(2)若∠BAC=30°,∠BCA=45°,AC=4,求BE的长. 
(7分)已知关于的方程.(1)若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2)若该方程的一个根为1,求的值及该方程的另一根. 
(7分)已知,求代数式的值. 
题型:解答题
难度:困难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如图,在Rt△ABC中,∠ABC=90°,点D是AC的中点,作∠ADB的角平分线DE交AB于点E,
(1)求证:DE∥BC;
(2)若AE=3,AD=5,点P为BC上的一动点,当BP为何值时,△DEP为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所有BP的值,2,4-,4+.
(1)证明:∵∠ABC=90°,点D是AC的中点,
∴BD=AD=AC,
∵DE是∠ADB的角平分线,
∴DE⊥AB,
又∵∠ABC=90°,
∴DE∥BC;
(2)解:∵AE=3,AD=5,DE⊥AB,
∴DE=2-AE2
∵DE⊥AB,AD=BD,
∴BE=AE=3,
①DE=EP时,BP=2-32
②DP=EP时,BP=DE=×4=2,
③DE=DP时,过点D作DF⊥BC于F,
则DF=BE=3,
由勾股定理得,FP=2-32
点P在F下边时,BP=4-,
点P在F上边时,BP=4+,
综上所述,BP的值为,2,4-,4+.
故答案为:,2,4-,4+.
(1)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BD=AD=AC,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DE⊥AB,再根据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证明;
(2)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DE的长,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求出BE=AE,然后分DE=EP、DP=EP、DE=DP三种情况讨论求解.当前位置:
>>>如图,在等腰Rt△ABC中,∠A=90°,AC=9,点O在AC上,且AO=2,点P是..
如图,在等腰Rt△ABC中,∠A=90°,AC=9,点O在AC上,且AO=2,点P是AB上一动点,连接OP将线段OP绕O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OD,要使点D恰好落在BC上,则AP的长度等于______.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过点D作DE⊥AC于E,则∠DOE+∠AOP=90°,∠DOE+∠ODE=90°,∴∠ODE=∠AOP,又∵OD=OP,∠DEO=∠OAP=90°,∴△DEO≌△OAP,∴DE=OA=CE=2,∴AP=OE=9-4=5.故答案为:5.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在等腰Rt△ABC中,∠A=90°,AC=9,点O在AC上,且AO=2,点P是..”主要考查你对&&图形旋转&&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点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着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的长度、对应角的大小相等,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图形旋转性质:(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对称中心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后,与原来的图形相吻合,这种图形叫做 旋转对称图形,这个定点叫做 旋转对称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 旋转角。(旋转角大于0°小于360°)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在等腰Rt△ABC中,∠A=90°,AC=9,点O在AC上,且AO=2,点P是..”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271939033418392735327291673290935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等腰三角形abc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