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中的寄生虫病是什么是什么?

所在的位置: &
平菇杂菌害虫如何防治
发布日期: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 随着食用菌专业化、规模化、周年化生产的发展,食用菌病虫也日趋严重。
  危害平菇的杂菌:主要有绿霉、毛霉、曲霉、根霉、细菌、病毒病、细菌性褐斑病、黄斑病等,现就如何防治平菇绿霉和黄斑病简要介绍如下:
  绿霉是侵害食用菌最严重的一种杂菌,凡是适合食用菌生长的培养基,均适宜绿霉菌丝的生长。平菇在培养料中灭菌不严格、接种时消毒不严格、出菇期环境卫生差,均能产生绿霉。绿霉侵入到培养料和菌丝及菇体内严重时即报废。
  防治方法:1、培养基内水分控制在60%~65%,过高水分极易引发木霉;2、保持环境清洁干燥,无废料和污染料堆积。保持出菇场所的卫生,菇棚保持通风,适当降低空气湿度,减少浇水次数,防止菌棒长期在高温环境下出菇,应干湿交替,菌棒应有较低的湿度环境养菌和转潮期;3、及时采菇、摘除残菇、断根和病菇,清除污染菌棒;4、用绿霉净注射绿霉处或用立信菌王或菌绝杀注射。
  其它病害的防治与防治绿霉的方法基本相似,只有用药有所选择。另外,在操作过程中对工具和手要用酒精或高锰酸钾严格消毒。
  危害平菇的主要害虫:多菌蚊(又称菇蚊或菇蛆)、瘿蚊、粪蚊、蚤蝇、果蝇、家蝇、食丝谷蛾、夜蛾、螨虫、线虫。它们主要在秋冬季11~12月,春季3~6月高峰繁殖,在温度适宜情况下,卵期5~7天,幼虫期10~15天,它们在料中取食、产卵、孵化,繁殖率极强,对平菇生产危害极大。
  防治方法:1、清除周围杂草、垃圾,保持菇棚周围环境卫生;2、清除废料,远离菇棚;3、用菇虫净、阿维菌素、菇净、杀虫源、敌菇虫、高效氯氰菊酯喷洒或注射。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本网讯(记者 姬丹丹)7月7日上午,蒙根花农旅产品推介会在内...
本网讯 据悉,福建顺昌县大历镇农业科技团队经过多次试验对比...
本网讯 受今年降水量丰富和光照充足等有利条件影响,日前,内...
本网讯(记者 姬丹丹)7月7日上午,蒙根花农旅产品推介会在内...
如今,食用菌栽培已成为学生们实践课的一种新形式。前不久,四...平菇病虫害防治
】【】【】
  平菇枯萎:菇蕾或子实体生长停滞,逐步萎缩、变干枯死、腐烂。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水分不足,通风过大。防治办法:增加空气相对湿度,不使料面干燥,通风时切勿让风直吹菇蕾或子实体。  平菇药害:子实体喷药后(敌敌畏),菌盖停止生长,边缘形成一条黑边、翻卷。防治方法:要禁止使用一些有害的农药。  平菇锈斑:平菇菌盖、菌柄上产生锈褐色斑点。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通风不良、湿度过大形成的。防治办法:加强通风,降低湿度。  平菇褐斑病:主要危害其正常生长。其症状为子实体表面产生白色绒毛状菌丝,出现褐色斑点,菌盖萎缩、干裂。防治法:降低温度,加强通风。病区喷2%甲醛液或1:500倍多菌灵。
 分享到: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信息来源: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信息来源:XXX(非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江都市天达食用菌研究所全体员工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将以崭新的面貌、一流的质量、良好的信誉回报社会,广交天下菇友!热门搜索:平菇菌种,平菇母种,平菇原种,平菇套环,平菇装袋机,食用菌菌种,平菇黄斑病防治,平菇虫害防治,江都天达,天达食用菌。
本所从事食用菌开发、育种、栽培已有二十三年,是我国成立较早的的民办食用菌研究所,23年来,以优良种性,品种齐全等特点在全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声誉。
用户南起海南三亚市,北至黑龙江漠河,东从浙江舟山,西到西藏阿里,普及国内2400多个市、县、地区,国内种植平菇规模较大的菇区“江苏射阳菇区”、“山东聊城菇区”、“山东枣庄菇区””、“湖南江华菇区”、“江西乐安菇区”菇区”、"四川广汉菇区"所用菌种均来自本所自本所...
江都市天达食用菌研究所网址:
丰源微喷网址:
邮政编码:225200
QQ联系号:(网名江都天达) 厂休星期日
本所电话:(3、826555
传真号码:5
本所地址:扬州市江都区东环路仙女桥东侧平菇(凤尾菇)的菌柄上长黄色的小虫子是什么?(那黄色小虫子像蛆的幼虫还在蠕动.)能否食用?
不能~那是在磨菇生长过程中,由于不适宜的环境条件,或没有发酵的培养料,或是采菇后没有及时清理等诸多原因,都会导致发生病虫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平菇栽培病虫害防治
平菇栽培病虫害防治
平菇栽培病虫害防治
(一)病害防治
病害常见以下两类:生理性病害和浸染质病害。
1、杂菌病害
平菇抗杂菌污染能力虽然很强,但是生产上多采用生料栽培,许多杂菌往往在高温、多湿、偏酸性及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大量繁殖,泛滥成灾,导致减产或绝收。为害平菇常见的杂菌有青霉、木霉、毛霉、根霉等。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避免杂菌污染。
绿霉菌又叫绿色木霉菌,是为害平菇最严重的病原菌之一。菌丝体初期白色,渐变成淡绿色后变深绿色,此菌与平菇一样喜在偏酸性基质中生长,遇高温、高湿,空气不新鲜时,此菌很容易产生,有时大面积突然暴发,导致栽培失败。因此,我们必须保持培养室空气流通,温度、湿度要适宜,以避免发生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利用以上浓石灰水或用水碱溶液冲洗涂抹,及时除治,消灭在点片发生期。
青霉初期为白色,以后变成浅绿色。青霉菌危害常见于原种和栽培种。侵入后很快萌发长成菌丝,覆盖在培养基表面。防治:可挖掉污染部位,然后洒上多菌灵原粉或生石灰。料内污染,应全部烧掉或深埋。
在夏季高温季节,在25℃~30℃温度下,最容易发生链孢霉,并产生大量橘红色粉状孢子。孢子6小时萌发,形成大量棉絮状菌丝,48小时后产生大量粉红色的分生孢子。  在培制培养料时用1:500倍多菌灵或霉锈净拌料,可避免发生,如果发生,及早销毁或深埋。
菌丝开始为白色,以后大量产生黄色孢子。高温(27℃以上),培养料水分偏干的情况下,发生严重。防治方法,降低温度,控制在25℃以下,配制培养料时,水分适宜。
危害平菇的粘菌形体大,多分枝,前部呈扇形,后部呈网络状,菌落颜色多为黄色。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最适相对湿度为85%-95%,最适pH值为5—6.5。在条件适宜时粘菌生长速度极快,往往前一天下午还未发现,第二天早晨便发现网络状的黄色群体,呈数厘米至几十厘米,阳光曝晒后,菌体会自行消退,产生成堆的暗褐色孢子。此菌侵染子实体后,整个子实体即呈黏液状腐烂,并伴有一种异样的气味,最后化为黏液。
防治方法:粘菌喜湿怕干,若遇干燥环境,即生长缓慢,风吹和阳光直射也不利于粘菌生长。因此,菇床必须通风、透光,通过通风减少空气相对湿度,增加光照来抑制粘菌生长。在菌床上如发现少量的粘菌污染,可将粘菌连同培养基一同铲除,然后撒一层石灰粉或0.5一1厘米厚的草木灰,对铲除后的培养基进行处理。菌床污染后,也可用1%的波尔多液、1500倍的噻菌灵水溶液或2%甲醛水溶液喷洒进行防治,每隔3—5天一次。
(2)杂菌污染的主要途径
①接种时原料中(棉籽皮和菌种)本身就带杂菌,生料本身有多种杂菌,所以在栽培前应提前暴晒生料,最好加入杀菌剂拌料。
②开放式的栽培和粗放的管理以及栽培环境(老菇场)的严重污染,使得培养料中的杂菌数量和种类有增无减。在室内或地道,连续栽培,往往引起病虫、杂菌的严重危害,导致失败。形成第一次栽培产量高,第二、三次严重污染,甚至无收。究其原因:因每次栽培后不消毒,生长过程中产生有害代谢产物,积累在床架、洞壁上。菌丝体衰老,室内或工事阴暗,潮湿、通气差等原因,引起了杂菌孽生、虫害横行。
③使用老化、退化菌种或用种量偏低,既会削弱平菇菌丝的生长优势,也不能控制或抑制杂菌生长。
④栽培管理措施不当,如料内水量过高、装料过紧、透气性差、高温天气的影响等,会使平菇菌丝的生长受到抑制,切勿认为水分越大产量越高。
防止杂菌污染措施
①适时栽培。适时播种低温不利于霉菌生长,所以要选择低温条件下播种。春季播种期可适当提前,秋季适当推迟。从理论上讲,平菇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这时灭菌培养基是合适的,但生料栽培时,要避开霉菌适生的温度(25℃—30℃)。实践证明平菇菌丝在气温20℃以下生长也很快,在低温条件下播种更安全。
②搞好菇房消毒。对菇房及四周要进行彻底消毒,消除各种杂物。用石灰或黄泥抹墙缝。用10%的新鲜石灰水涂刷墙壁、房顶及床架,用来苏儿喷洒地面、房顶,在地面上再撒生石灰粉,最后用食用菌专用烟雾消毒剂按每立方米3---4克进行熏蒸消毒。用甲醛、硫磺等药品密闭熏蒸消毒。在平菇栽培期间,定期喷洒0.02%绿霉净或0.02---0.03菌绝杀。
③选用优良菌种。平菇菌种要选菌丝浓密、洁白、粗壮、抗杂能力强、无污染、适龄的优质菌种。
④选用优质培养料。培养料要新鲜,无霉变。配料内可加入2%左右的石灰、1%的石膏和0.1%-0.15%的克霉灵,可抑制绿霉菌的生长。若培养料不新鲜或有霉变,要进行高温发酵处理后再利用。
⑤加强栽培管理。菇房的温度在栽培的初期不宜太高,空气湿度控制在70%左右,对空气中的霉菌生长不利,但不影响平菇菌丝的生长。栽培时,可以加大用种量,一般菌种用量应占干料重的10%-15%,使平菇菌丝在短期内形成生长优势。栽培过程中,适当通风换气,控制菇房环境条件,使之有利于菌丝生长,抑制绿霉菌。
⑥药剂防治。菌床培养料上或菌袋两端发生少量绿霉时,用0.1%绿霉净、0.1%-0.2%克霉灵或浓石灰水上清液涂抹或喷洒被害部位,可防止分生孢子扩散蔓延,或用0.02%菌绝杀处理侵染部位能抑制杂菌生长。若菌床或菌袋出现绿霉已深入到料内,应及时用0.2%菌绝杀液浸沙布盖住,然后轻轻挖掉已污染的料块,在挖除后的料面喷0.2%多菌灵或其它杀菌剂,也可涂抹浓石灰乳,再用新鲜料或菌种填平,可控制其发展。对于污染严重的菌袋可深埋处理。在出菇期间,可用克霉灵800倍液,隔3-5天喷雾1次,能收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⑦净化栽培环境,加强预防。在平菇培养室及其周边,要及时清除尘土、垃圾及杂物,然后密封门窗,对栽培室进行杀菌处理。
硫磺粉熏蒸:用胶带将平菇培养室的门窗缝隙密封后,每立方米空间用10克左右硫磺粉,置金属容器内燃烧。熏蒸24~28小时后熄火,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甲醛(福尔马林)熏蒸:平菇培养室在密闭的环境下,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10~20毫升,高锰酸钾5~10克,将高锰酸钾投入甲醛溶液使其迅速产生甲醛气体。
杀菌剂杀菌:地板、墙壁和出菇架可以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5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稀释700倍),也可用食用菌病虫害防治专用产品碘福、抗菌1号食用菌杀虫剂喷施。
石灰杀菌:原料发酵时加入4%~5%的生石灰粉进行高碱处理,提高本身的抗病能力;出菇房的墙壁及出菇架用浓石灰水处理;采菇后用石灰水上清液喷洒,利于防病和高产;当局部受到霉菌危害时,可以撒石灰粉于污染处,控制霉菌蔓延。
漂白粉杀菌:菌袋局部染杂菌,可用10%的漂白粉水溶液涂抹;菇房(棚)壁、地面、床架等在使用前用150倍漂白粉水溶液进行消毒。
⑧培养料要新鲜,无霉变,配制前要经烈日曝晒2~3天。生料栽培时,培养料中最好不能含有抗氧源和糖类物质,并经过堆置发酵,以减少杂菌和病虫的危害。选用优良、健壮的纯平菇菌种,根据季节情况尽量提前或错后播种,避开高温期。露天畦地栽培,应在培养料中加入多菌灵、退菌特等药物(用量为培养料的0.1%~0.2%),以抑制霉菌的污染。若生长期出现鬼伞等杂菌须及时拔除,出现霉菌及时用石灰水、多菌灵涂抹或喷洒污染部位,出现害虫立即用食物诱杀或用农药杀灭。
2、浸染质病害
子实体被其他杂菌污染致使发病或死亡。我们称为浸染质病害。
(1)软腐病
1)病害症状
软腐病的病原菌是轮枝霉,病原菌丝白色,菌床发病初期,料面或覆土层上会长出一厚层白色绵状菌丝,在温度湿度条件适宜时,常将菌床覆盖形成棉絮状菌被,易被误认为是平菇菌丝。菌床感病严重时,受害部位的原基不能形成或受到抑制,并进一步侵害正在生长的子实体;子实体发病时,先从菌柄基部开始,逐渐向上传染,并呈现淡褐色软腐症状;受害严重后,菌柄及菌褶处长满白色病原菌丝,或病菇连同其着生的菌床部位,均被病原菌丝呈蛛网状包围覆盖,最终造成病菇全体呈淡褐色软腐状;病原菌丝后期变成淡红色,发病中心部位有紫红色色素产生。平菇感染此病后,子实体一般不发生畸形,也不散发臭味,但手触病菇即倒;发病较轻尚未出现软腐症状的病菇,其生长发育受阻,外观呈污黄白色,无生气,与正常健康菇有明显区别。
平菇于实体染病后变为褐色,发黄,变软,最后腐烂。用手攥有大量黄褐色水流粘液,腥臭味。此病发病速度快,流行范围广,不及时防治,可造成毁灭性灾害。
2)发病原因
病原菌是一种弱性寄生的土壤真菌,喜酸性、潮湿和有机质多的环境,肥沃的苗床、菜园土以及表层土壤存在最多。病原菌可随培养料或土壤直接侵入菌床,分生孢子可随气流、昆虫、病菇和水溅作用传播扩散。
病原分生孢子在℃时萌发率最高,℃时对萌发不利,遇高温(℃)易死亡。病原菌丝生长适温为℃,最适为(生长范围为)。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最适于饱和的湿度。平菇菌床直接与带菌的土壤接触时,或采用露地阳畦、室外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作菇场,或在中温高湿的人防工事内栽培时,该病容易发生。
3)防治措施
①严格处理菇棚。在菇棚启用前用蘑菇祛病王进行喷洒,密闭两天后,地面按每平方米250克的用量撒石灰粉。菇房处理使用前,最好空棚暴晒一段时间或与其他作物轮作。出菇袋入菇房(棚)前2-3天,应将老菇棚彻底清扫,并空棚消毒。可用烟熏剂、硫磺或甲醛等。
  ②在发菌期间喷药预防。每5天左右喷1次金星消毒液50倍液,或菌绝杀200倍液等,注意药物不要直接喷洒在菇床或菌袋上。
  ③严格处理覆土材料。菌墙或畦式栽培时,尤其使用地表土、菜园土及从老菇区就地取土时,一定要用药物进行杀菌、杀虫处理。处理方法是先将土晒干、压碎,喷洒蘑菇祛病王60倍液和辛硫磷600倍液(每吨土用50%多菌灵250g&、36%甲醛&400g&兑水&500kg&),边喷边拌,拌匀后覆膜堆闷,7天后即可揭膜、摊开,除异味后即可使用。
④在发病初期,将病部的覆土连同培养料扩大10厘米左右挖除,并在该区域涂抹400倍多菌灵溶液或撒施菌绝杀药粉封口,将刮除物清除干净并随之焚烧处理,不可使用土埋方式,更不能随便扔弃。停止向菇棚喷水,并加大通风量,有条件时应尽量降低棚温。发病较重或发现较晚,已形成严重危害的栽培大棚则不必进行上述处理,只有清除基料,重新进行大棚杀菌处理后再行栽培生产。
⑤培养料处理。要选择新鲜的棉籽壳或玉米心等作原料。拌料前应在太阳下暴晒2-3天,或利用紫外线杀死部分培养料中的杂菌。发酵时要严格发酵工艺,做到全面、均匀、彻底。可添加增温发酵剂、立信菌王或克霉王等产品,以提高抗杂菌能力。栽培料中加入干料重0.3%的多菌灵或使用活性发酵剂进行高温堆酵(65~ 70℃&)处理。
⑥发菌期管理。培养出菇大袋时,应置于阴凉、通风、洁净的场所。尽量不要在菇房(棚)内培养,避免在菌丝体培养过程中滋生大量杂菌,导致出菇场所受污染,并避免高温烧菌,降低菌丝体的生活力。
⑦该病一旦发生,立即暂停喷水,加大通风降湿,并摘去病菇,扒除病原菌被,降湿后的发病部位喷洒克霉灵溶液,或2%~5%甲醛溶液,或多菌灵倍液,或150~250mg/kg漂白粉液,发病不严重的喷石灰上清液,每天一次,连喷次。也可在感病处用薄薄的石灰粉或漂白粉覆盖。该病彻底得到控制。
⑧在温度为左右,酸性条件,相对湿度在%以上,在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中发生该病发生严重。得这种病的菇户都是温度高、湿度大、通风差、培养料含水量较高的条件下出菇。因此出菇阶段的菌袋,要采用干湿交替的水分管理,并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环境。转潮期间,除做好料面清理外,还应定期用石灰清液喷洒,以防菌料酸化过重。
⑨长菇阶段的菌床,要采用干湿交替的水分管理,并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环境。转潮期间,除做好床面清理外,还应定期用1%~2%石灰清液喷洒,以防菌床酸化过重。
(2)褐斑病
又称干泡病。病原菌为菌生轮枝霉,其孢子侵染平菇子实体后,子实体表面产生白色绒毛状菌丝,在菌盖上形成褐色班点,逐渐扩大并产生灰白色凹陷,菇体受害后,变成畸形,菇柄肿大或呈弯曲状,菌盖萎缩、干裂但不腐烂,最后干枯死亡。
防治办法:喷洒2%甲醛溶液或1:500倍多菌灵,并加强通风换气。
(3)黄菇病
1)病害症状
黄菇病又称细菌性黄褐斑病、细菌性斑点病。黄菇病多从幼菇菇盖或小菇菇柄与菇盖连接处发生,发病后幼菇菇盖或小菇菇盖凹处出现淡黄色斑块,幼菇菇体发黏,停止生长而死亡,小菇菇体生长缓慢,失去弹性,稍触碰即会折碎,继而菇体发黏萎缩,散发出腐臭气味,病情迅速蔓延,会导致栽培料面发黏而停止出菇。
从幼菇期到成熟都有可能发病。被染菌后初期菇柄根部或菌盖局部呈微黄色,菇体生长缓慢,僵化直至菇体整株被感染,成菇菌褶扭曲,萎缩干巴,属典型的干腐病。另一种为菇体发病时表面局部出现淡黄色斑点,发病部位有潮湿感,并逐渐向组织内部渗透,直至菇体腐烂,并有粘稠状分泌物,散发出恶臭,为典型的湿腐病,上述病害菇农称之为黄菇病。
病菌一般只侵染平菇子实体的表面组织,不深入菌肉。子实体被感染初期,菌盖表面会出现小的黄色或仓褐色变色区,以后出现暗褐色的凹陷病斑,病斑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颜色加深并毗连成不规则的大型斑块,致使浅色菇变为黄色,深色菇变为酱色。在潮湿条件下,病斑表面有一薄层菌脓,发出臭味,当斑点干燥后,菌盖开裂,形成不对称的子实体。菌柄上有时也发生纵向梭形的黑褐色凹陷斑块,而菌褶很少感染。病菇形态变化不大,也不会引起腐烂。平菇菌盖病斑外圈色深,潮湿时中央有乳白色粘液,气候干燥时中央部分凹陷,有褐色轮纹;严重时许多病斑连成一片,使菌柄、菌盖全部变黑褐色,整躲腐烂。
2)发病原因&
平菇黄菇病的病原菌为假单孢杆菌。
①该菌适生于环境潮湿、有机质丰富的基质上,在高温高湿(℃以上,空气相对湿度超过),通风不良的环境下,有利于该菌的发生和生长,在几个小时之内就能感染蘑菇并产生褐斑。
②老栽培场地环境恶化,病原菌基数高,消毒不彻底。
③棚内废弃培养料,残次菇及菇柄随处都是,脏乱差使病菌有了栖息和繁衍之地。
④现在平菇的栽培主要是以生料或发酵料为主,栽培料本身带菌而造成该病的发生。
⑤使用的水或覆土材料中带菌。病菌可通过土壤、培养基质、病菇、人体、气流、虫类和工具等渠道广泛传播。当菇房内菇蚊蝇发生严重时,该病发生亦重。
⑥菌株抗病能力差或菌种质量差,以及栽培户管理不善导致栽培袋菌丝纤细,抗性减退,最终导致感染病菌而发病。
⑦一般平菇的浅色品种或菌盖凹凸不平的品种发病较重。深灰黑色平菇品种发病率高于灰白色品种。
⑧常在春菇后期,逢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菇房内容易发生,特别是菇农喷洒在菇盖上,致使菌盖长期处于潮湿状态下,菇体组织抗性降低,极易导致细菌侵入发病。栽培管理中浇水不当,如多次浇淋使菇体表面和体内吸水处于饱和状态,促使细菌繁殖生长。
3)防治措施
①选用适应当地环境、抗病能力强的菌株,如黑平王、灰平抗病2号、P89等菌株,一般不易发病或发病较轻。同一场地不要连年种植同一菌株,以2~3年更换一次品种为宜。
②要选用无杂菌污染。菌丝浓白、粗壮的适龄菌种。
③选用无霉腐、无虫、无污染的优质原辅材料,栽培料使用前要暴晒,并加入干料重0.1%的克霉王或多菌灵等杀菌药物。栽培时培养料要彻底灭菌,蘑菇和平菇栽培时培养料应充分发酵,腐熟均匀。
④老场地不宜连年使用,如使用,须在栽培袋进棚前1个月进行杀菌杀虫处理,杀霉菌可用多菌灵500倍液、苯菌清500倍液等,杀细菌可用漂白粉200倍液、农用链霉素500倍液、万消灵2000倍液等,杀虫可用敌敌畏500倍液、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喷洒棚内地面、墙壁及棚外环境,每周1次,栽培袋进棚前2~3天,再用硫磺密闭熏蒸24小时。
⑤加强栽培袋发菌期管理,提高菌丝的抗病抗杂能力。出菇期要控制好棚内的温、湿度,温度过高对一般广温型或低温型菌株生长不利,反而为各种杂菌、细菌提供了适宜的温度环境;棚内湿度大对平菇的生长有利,同时也适宜于各种杂菌的生长。
⑥菇棚要建在通风良好,排水便利的地方,棚内通风要顺畅,通风口的设置要以每处料面都能有流动风经过为宜,不可有通风死角,根据气温、天气、风速等因素及时调整通风时间。
⑦采用覆土栽培时,对覆土材料要进行灭菌杀虫处理。
⑧搞好棚内环境卫生,采菇后要及时清除残菇,保持地面干净,并定期撒石灰粉进行环境消毒。
⑨平菇出菇期温度不要超过℃,如果气温突然升高,要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如开窗、揭膜、遮阴等。但要注意菇房内温度不可波动太大,防止水汽凝结,产生水膜。
⑩日常管理用水一定要采用清洁水源,不能用污水,可加入漂白粉消毒水源,最好采用雾灌方式,要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左右,防止空气相对湿度过大,还要定期喷洒菇虫净,菇虫速杀等杀虫剂,随时要注意加强通风,尤其在喷水后,应加大通风,使菌盖上的水分在短时间内蒸发掉,既要避免菌盖积水及棚室闷湿,又要保持菇棚湿度适宜。
⑾菇床上发现病菇后要及时摘除病害严重的菇体,立即加大通风量,暂停喷水或减少喷水,迅速降低温度后,用倍的锈枯灵药液喷洒菇床或菌袋,间隔一天再补喷一次,天明显见效,周内恢复原状,第三次喷药与第二次间隔天左右。连用次,能有效的控制病害蔓延。
⑿用1%漂白粉对棚内走道、墙壁、棚外四周喷洒1次,并用多菌灵加农用链霉素按1∶500倍稀释液喷洒料面,每天1~2次,连喷4天可控制病情蔓延。其他如黄菇清、万消灵、黄斑消、细菌杀、病菌立灭等药物可根据标准用量交替使用进行防治。
⒀药物防治:细菌性病害发展迅速,最快天,慢则也只有天,在幼菇生长期一旦发生细菌性病害应及时用药物防治。常用药物为:黄斑消:属广谱强力杀菌剂,:倍天一次,连喷次。洁霉净:将药片,兑水市斤,喷洒病菇次。黄菇一喷灵:在使用黄斑消药物防治无效的情况下,使用黄菇一喷灵效果较佳。出菇期每天对菇棚内地毯式喷洒一次以预防外来病菌的侵染。出现病害时,直喷菇体或料面,一般病情喷洒遍即愈,病情严重时连喷遍即愈,用药不妨害子实体生长。喷药后注意加强通风。
⒁采用防虫网、黄板、诱虫灯等物理防控技术,阻隔、诱杀菇蚊蝇,减少传播介体。  
(4)干腐病
1)病害症状
平菇干腐病又称萎缩病、猝倒病等。病原菌为镰孢霉,染病菇体停止生长,并呈失水状萎缩,菇体色泽变暗,变干,下潮菇难以发生,严重时不再转潮。
在菌蕾和幼菇表面布满一层白粉状病原菌;幼菇变黄僵硬不再生长;一丛中特别是中心部位黄褐枯死,有时菌肉虽呈水渍状,但并不腐烂。该病严重影响平菇的产量和质量。
2)防治措施
①平菇采取不覆土的立体栽培方式,避免与土壤接触,可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②原发病区,应当用硫酸铜180倍液处理菇棚,并同时处理拌料场所,避免病菌孢子进入培养料。
③在发菌及出菇期间,坚持预防性用药。
④在发病初期,将覆土连同培养料扩大5厘米左右挖除,并将其清理出棚,焚烧处理。
⑤在发病中、后期,摘除子囊果,挖除培养料。
⑥菇房在使用前要严格消毒,用石炭酸溶液或其他药物喷洒一遍,再撒一层石灰粉。
⑦使用旧塑料薄膜,要用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或浸泡处理。
⑧菌床栽培时填土和覆土所用的药液要科学配制,可用甲醛消毒,按每1000千克土,用甲醛50毫升加水1000毫升稀释后均匀地拌入土内进行消毒。
⑨平菇发生干腐病初期,可用5%的硫酸铜溶液、0.1%漂粉精药液、0.5%甲醛溶液或生石灰与食盐混合液(3%+5%)喷洒出菇床面、空间和墙壁等,若病害发生严重,应先清理掉病菇,揭开顶膜日晒风吹3—4小时,再喷施上述药液。
(5)块菌病
1)病害症状&&
该菌菌丝与平菇菌丝相仿,肉眼无法区分;它可深入基料内部,与平菇菌丝争夺营养、水分以及自下而上的空间,抑制平菇出菇能力。其生理成熟的菌丝体,在培养料出菇面形成子囊果,尤其是畦栽时在菌柱周围与土壤接触区域大面积发生;群生或集生的子囊果外形呈脑状皱纹块,极似去掉涩皮的核桃仁,皱皱巴巴不舒展;初出现时大多数菇农误认为是平菇现蕾,结果数天之后仍无发化现象,只是子囊果由初期的奶白色转为浅奶黄色,再逐渐变为黄褐至红色,且其体积也在不断膨大,此时采取各种手段防治为时已晚。该病害发生严重时,可令整批栽培只菇不出。菇棚内散发高浓度漂白粉的气味,是块菌病发的重要标志之一。  2)发病原因&&
锹氏裸囊菌是食用菌栽培生产中的恶性杂菌。孢子大量存在于基料中,生命力极强,遇16~35℃温度、70%以上的空气湿度,可很快萌发并形成危害。该病菌对覆土式栽培的平菇危害特别严重。  3)防治措施  ①培养料一定要经充分、均匀的堆酵处理,且含水率不可高于63%。  ②栽培用土的处理参照前述。  ③菌袋进棚前,除按前述要求处理大棚外,间隔5天重喷1~2遍1.2%以上浓度的漂白粉溶液。有发病记录的地区,还要加喷一遍多甲溶液。  ④一旦发现块菌发生,大棚内应立即加大通风、降低温度和湿度,并将发病区域及其外沿3厘米(深度视发病时间及程度而定)连土带培养料挖除,回填处理过的细土,并全棚地毯式喷洒一遍1%漂白粉溶液,发病挖除部位涂抹4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溶液。
(6)病毒病
1)病害症状
病毒病为平菇的重要病害之一,全国各地普遍发生。平菇菌丝感染病毒后没有明显症状,只是生长速度变缓,菌落边缘不整齐。到了出菇期,感染病毒的子实体菌柄肿胀呈近球形或烧瓶形,不形成菌盖或菌盖很小;有的菌柄变扁或弯曲,表面凹凸不平或有瘤状突起,菌盖变小畸形,有深缺刻和呈波浪形;有的菌盖及菌柄上出现明显的水渍状条纹或条斑。
2)防治措施
预防平菇病毒病,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选用无病毒的菌种,严格把好母种关。凡生长异常,特别是菌丝不整齐的母种要剔除;原种、生长种在培养阶段要经常检查,凡菌丝有缺刻或花斑块的要坚决淘汰。
②菇棚、培养室、接种工具要严格消毒。
③感染病毒病的平菇菌袋要挑出隔离并烧毁。生产结束后对患病的菇房进行严格的消毒,将菇床架拆开清洗,防止携带病毒的孢子和菌丝潜伏在架缝中。
(7)平菇白疙瘩
1)病害症状
近几年,在平菇生产中发生了一种严重的新病害,这种病害大部分发生在第一茬菇采收后,也有少数发生在二、三茬菇后。病害初发时,平菇培养料表面长出少量白色小点,呈瘤状,很象未分化的平菇子实体原基,逐渐长大连成一片,后期变成褐色,该病传染性强,一旦发生,不再正常出菇,养殖人员称这种病叫“白疙瘩病”。&&&&据有关资料介绍,这种病曾在日本原木上发生过,名叫“大钮扣菇”,菌丝呈白色,无光泽,白须状,用肉眼观察很象平菇菌丝,繁殖时有股难闻的气味,它是一种寄生菌,以平菇菌丝为营养源,它的侵染方式是分泌一种酶,破坏菌丝的细胞壁,吸收菌丝中的养分,导致平菇菌丝死亡。该病一旦发生,目前还没有根治的方法,但只要注意预防,就可有效防止病害发生。
2)防治措施
①更换品种,增强抗病能力。实践证明,在同一地区,反复养殖同一品种,发病率高,最好每年更换一次新品种,特别要选育抗病能力强的品种,为养殖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②正确排放,防止烧菌。近几年,平菇出菇大部分采用的是墙式立体覆土,该法易管理,产量高,补水方便,但缺点是不易散温,容易烧菌,因土壤中自身也带有病菌,极易发生该病。最好采取不覆土,单行排放,两头出菇的方法,层与层之间要用小竹杆或高梁秸隔开,袋与袋之间要留一定间隙,以利于降温。单排放只要补水及时,加强管理也能获得高产。
③如果采取覆土出菇,也要注意以下事项:对土壤严格灭菌,用甲醛薰闷土壤;要覆湿土,不要覆泥,因合成泥易板结,透气性差,不能满足平菇生长所需氧气,废气也不易及时排出;水槽中补水要适当,补水过多,培养基中含水量过多,造成菌丝缺氧,菌丝细弱,抗病能力差,易发生病害。
④在发菌期间,每隔&10&天喷洒一次火碱水,不但能有效灭菌,也能清除菇房的酸性物质,使菌丝生长粗壮,抗病能力强。
⑤出菇前对菇房的空间、墙壁喷洒一次&1&‰的多菌灵灭菌,每采收一茬菇,向料面、空间、墙壁再喷洒一次&1&‰的多菌灵。
⑥出菇期间,一定要保持菇房内清洁,及时清理菇脚,消除隐患。
⑦出完菇后的废料要及时清除,远离菇房。
⑧菇房及时消毒灭菌,可采用火碱、石灰水喷涮、硫磺点燃薰蒸等方法,如有条件也可用火烧灭菌,为下次栽培创造优良条件,只要措施合理,完全可避免该病发生。
&3、生理性病害
生理性病害是栽培过程中,环境条件及管理方法不妥,造成生理活动反常的现象。
(二)虫害防治
1、常见虫害
(1)菇蝇、蚊
1)危害种类
①眼菌纹:又叫尖眼菌蚊,俗称小黑蚊子、小苍蝇、白蛆(指幼虫)。成虫体长2-3mm,褐色或灰褐色。体长具毛,有一对膜质前翅和一对特化为平衡棒的后翅。复眼发达,顶部尖,在头顶延伸并左右相接,形成眼桥。触角丝状,16节、雌虫腹末尖细,雄虫腹末有一对铗状抱握器。幼虫白色透明或乳白色,初孵化的幼虫长0.75mm,宽0.1mm,后期5.5mm,宽0.5mm,共12节,无足,头黑色,骨质化,咀嚼式口器发达。
成虫活泼善飞,有趋光性,喜腐殖质,常集居在不洁之处(如菇根、弱菇、烂菇及垃圾处)交尾、产卵。幼虫喜群居于培养料中活动取食,为害菌丝、原基及幼菇,适宜取食衰老状态的菌丝。此时,若喷水过多,更有利于幼虫生长发育,在短期内为害成灾,故经秋冬季部分出菇,春季再出菇的菇棚受害重,轻者影响产量,重则造成绝收。
②瘿蚊:又名瘿蝇、菇蚊、小红虫、红蛆等,幼虫称菌蛆,是严重危害平菇菌丝和子实体的害虫。成虫虫体较弱小,长1-2mm左右,淡黄或桔红色。头小、复眼大。触角念珠状,11节,节上有明显的毛,雄虫触角比雌虫长。前翅膜质透明有毛,翅脉有3条纵脉和1条横脉,后翅退化为平衡棒。3对足相似。雌虫腹末尖细,雄虫腹末有一对铗状抱握器。幼虫体小,长2mm左右,初期乳白色,后呈桔黄或桔红色,长条或纺锺形、头部不发达,有1对短触角,体分13节,表皮透明无足。中胸腹板上有突出的叉状剑骨片,这是瘿蚊幼虫的主要特征。&&&&& 成虫不善飞行,有群聚性,趋光性强,在菇床原料或堆场中产卵。瘿蚊主要以幼虫为害。幼虫喜潮湿,可在水中生活。发菌期幼虫在料中为害;出菇期在料面、幼蕾及菇柄上为害;菇蕾受害发黄,萎蔫而死。成熟菇体受害后,大量幼虫聚集于菇柄及菇背面,严重时料面呈现一层桔红色粉状物质,影响平菇的商品性和产量。。
2)危害状况
菌蝇、蚊等的幼虫都是白色或黄色没有脚的小蛆,对平菇的危害主要是它的幼虫――蝇蛆蛀食菌丝体和子实体。蝇蛆先侵入菌柄,然后逐渐向菌盖转移,把子实体蛀成无数小孔。一般减产&20%~3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由于瘿蚊主要是幼体生殖,繁殖周期短,短期内可大发生。幼体生殖似同胎生,即直接由成熟幼虫体内孕育出次代幼虫。这种特殊的繁殖方式,在没有成虫交尾产卵繁殖的情况下,可使幼虫数量在短期内成倍递增,是菌床生殖幼虫突然暴发危害的重要原因。通常1条成熟幼虫可胎生7-28条子幼虫,子幼虫较卵生幼虫大,经10d左右生长发育,又能孕育一代,虫口密度高的菌床,每平方米可达450万条。瘿蚊抵抗不良环境能力强,能耐低温和较高的温度,不怕水湿。在8-37℃,菌床含水量为70%-80%,食料充足的条件下,其幼体生殖可连续进行。当温度高于37℃或低于7℃,或菌床含水量降至64%以下,幼虫繁殖受阻。菌床干燥时,小幼虫多数停食后死亡,成熟幼虫则弹跳转移,部分化蛹经羽化为成虫后再迁飞活动,另一部分则以体眠状态藏匿在土缝中或废弃的培养料内,以抵御干旱和缺食,其生存期可达9个月,待环境条件适宜时,能再度恢复虫体,繁殖危害。幼虫不耐高温,50℃时便死亡。
3)发生特点
瘿蚊成虫可直接飞入防范不严的菇棚,其卵、蛹、幼虫及其休眠体主要通过培养料或覆土带入菌床。主要危害平菇、蘑菇、黑木耳、银耳等,以幼虫取食菌丝,蛀食子实体,也能在培养料中穿行取食,菌丝被害后迅速“退菌”,子实体被害后发黄、枯萎或腐烂,培养料被害则成疏松渣状,幼虫危害造成的伤口有利于病菌的侵入。菌丝体培养阶段是成虫侵入和有性繁殖的重要阶段,也是防控的有利时机;子实体生长阶段,由于营养极其丰富,气候条件适宜,绝大多数幼虫进行无性繁殖,繁殖周期短、速度快,幼虫数量急剧增加,对菌丝和菌体造成严重危害,导致平菇减产及品质下降。
4)防治措施
①消灭虫源。瘿蚊主要靠营腐生生活,菇房周围的垃圾、废料等应及时清除,保持环境卫生;菇房密闭后,用磷化铝或敌敌畏熏蒸灭虫,并安装纱窗;菌种优质、无卵和幼虫,培养料无霉变、无虫;必须采用“二次发酵”,即在前发酵过程中,翻料要均匀,控制营养料的含水量,防止水分过多。在后发酵时,要注意升温及控温阶段的温度和时间,以达到二次发酵的目的,后发酵开始前,把用过的和准备使用的工具一并进房消毒,预防病虫杂菌污染。菌袋接种后应轻拿轻放,以免袋破口,如发现菌袋有破口或刺孔应立即用粘胶带贴住,以免瘿蚊在破口处产卵为害。
②改善菇房通透性。高湿和通风不良,往往不利于平菇正常发育,但却是瘿蚊发生的有利条件,因此,适当开窗透气通风,能改善环境条件,抑制瘿蚊的发生。
③诱杀成虫。在菇房内装一盏3w的黑光灯,下放水盆,装入废菇(料)浸出液或糖醋液(按高度白酒∶糖∶醋∶水为1∶2∶3∶4比例配制),另加3~4滴敌敌畏液,能诱杀大量成虫,连续数日后可大大降低虫口数量,但要注意关好门窗,配合使用黄色粘蝇胶带,防止室外虫源迁入。
④冷冻干燥法防治幼虫。冬季温度较低,发生瘿蚊的菌棒夜间移至棚外或揭开棚膜,在~5℃时,瘿蚊幼虫的死亡率达100%;~4℃时,幼虫的死亡率96,6%;~3℃时,幼虫的死亡率91.6%,效果极其显著。非冬季在瘿蚊幼虫为害处撒石灰粉,24小时后未发现活体幼虫,防效100%,原因是石灰不仅有较强的吸水性,还有碱性和腐蚀性;实验结果表明:瘿蚊幼虫中午阳光曝晒4小时后,死亡率可达87.2%;对发生较严重的菌棒,采用撒石灰、阳光曝晒两种方法,防治效果更佳。无论采用何种方法,一定要躲开出菇期,以免影响菇体生长。
⑤药剂防治。发菌期发生瘿蚊用甲醛、敌敌畏1∶1混合液10ml/立方米或9g/立方米磷化铝进行密闭熏蒸;出菇期发生虫害,先采完后,再用除虫菊酯、烟碱或4.5%氯氰菊酯1000倍液或500--800倍的敌百虫进行喷雾,子实体采收前7天内禁用。烟碱可自制:取0.5kg烟梗,加水5kg煮沸后取溶液喷洒。
⑥瘿蚊在菌床上的繁殖方式主要是幼体生殖,除了要控制住成虫产卵外(如纱门纱窗阻隔成虫或灯光诱杀成虫等),关键是要阻挡瘿蚊多种虫态(如卵、蛹、幼虫及其休眠体)的初侵入途径。如栽培前1-2d,室内菇房和露地菇棚都必须严格密闭熏蒸除虫,使用的培养料和覆土材料都应进行高温处理或药物处理等,否则,即使在没有成虫发生的情况下,菌床上仍会出现幼虫危害。
⑦栽培前,培养料要暴晒1 d~2 d(天),培养料发酵要彻底,并用2.5%溴氰菊酯乳油2 500~3 000倍液,或1O% 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1O%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 000倍液喷雾拌料,以杀死培养料中的害虫。
⑧防止培养料含水量过高,接种后菌袋堆码不宜超过3层,并经常检查翻动。棚内适当干燥,空气相对湿度以不超过70%为宜,并经常通风降温,防止害虫孳生。提倡熟料栽培,熟料栽培虽提高了栽培成本,但成功率高,虫害轻,产量高。&
⑨棚内可用磷化铝熏蒸灭虫,用药量为每平方米10 g(克),熏蒸72 h~96 h(小时),然后打开门窗通风10 h(小时)以上,待散尽毒气方可入内;磷化铝有毒,施药人员应戴防毒口罩和乳胶手套。也可用8O% 敌敌畏乳油1 500倍液,或1O% 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 000倍液等喷雾杀虫;也可用3W&黑光灯诱杀。
⑩蝇蛆发生时,可适当停水,让床面干燥,使细虫因缺水而死亡,对成虫可用味精5克,白糖25克,敌敌畏0.25毫升,水1000毫升混合后诱杀。每平方米用除虫菊1克,加草木灰撒在料面上,连撒2~3天,效果良好。
个体很小,黄白色,成堆时是淡黄褐色,像灰尘或米糠,繁殖力很强,,爬行较快,高温高湿环境非常适合螨类生长发育,螨类主要取食子实体和菌丝,造成减产,甚至绝收。应注意防治。
1)主要害螨
①蒲螨。体微小,长圆至椭圆,淡褐色,体壁毛短,行动缓慢,喜群体生活,侵食菌丝、幼蕾及子实体。在发菌与出菇期和高湿条件下繁殖很快,繁殖到一定程度,成群迁移到菌床表面的覆土上,像一层土黄色的粉状物,如不抓紧防治,短短几天之内会毁灭整个菇房,把菌丝吃光,造成绝收。
  ②粗脚粉螨:体形比蒲螨大、圆形、白色,体壁有若干长毛,雄螨成体长240-320微米,雌螨成体长350-650微米,体躯无色,鳌肢和足呈淡黄色到红褐色,后端钝圆。足较粗,共分6节。粗脚粉螨抗寒力很强,但它的耐干力很差,卵在相对湿度60%条件下几乎完全不能孵化,在干燥环境下,第1龄和第2龄之间能形成休眠体。该螨在菇房或菇床的传播除自己爬行外,主要靠依附于其他害虫和螨体上传播。常发生在食用菌被杂菌污染的环境中,因其活动得以传播,使健康的子实体受害腐烂,粉螨可直接取食菌丝体造成减产或失收。粉螨随未高温发酵或消毒不彻底的培养料进入菇房或通过虫媒、风媒、劳动工具等带到菇床上。食用菌接种后,如出现杂菌污染,它们便迅速聚集在霉菌较多的地方活动。在适宜温度和高湿度下,繁殖迅速,在温度23℃、湿度87%条件下,只需9~11天就可以完成一个世代。当发生量大时,大量的脱皮及排泄物遗留在培养料或菌丝体上,发出霉臭气味。
③腐食酪螨:常与粗脚粉螨混合发生,危害真菌类物质。雄螨成体长280-350微米,表皮光滑,有光泽;雌螨体长320-415微米,体形、刚毛长短及排列与雄螨相似;幼螨乳白色,3对足;若螨乳白色,4对足,又可分为第1若螨和第2若螨。受害的贮藏物常带有一种恶臭味。带有腐食酪螨的物质被人食用后,会引起皮疹,人体皮肤接触该螨后,有时还会发生皮炎。只要环境条件适宜,腐食酪螨一年四季均可生长、发育和繁殖。在我国,螨类盛发期在梅雨季节,此螨行动迅速,喜欢在暗处活动,常群集在表面危害,喜湿怕干燥;卵需要在70%以上的相对湿度下才能孵化。
④红蜘蛛:是一种黄红色的小螨,能危害菌丝体和子实体。它咬食菌盖、菌褶。菌盖表面产生锈黄色凹斑。
  2)发生规律
  ①害螨发生原因:菇房靠近存放粗糠、棉籽壳、菜籽饼的仓库、饲料间、鸡舍,害螨通过昆虫等带到菇床;在空房消毒时,潜伏于缝隙中的螨及其卵未被杀死;菌种带有害螨;带有害螨的培养料,在处理时不彻底;覆土时的土壤没有消毒,带有害螨。
  ②为害症状:发生螨害的菌种,瓶口处的菌丝不够浓密、且萎缩退化,甚至培养基中看不到菌丝。平菇发菌期受到害螨为害时,白色的菌块变黑,散发出难闻的霉臭味。幼菇或成熟的子实体受害时菌盖或菌柄上出现褐色、黄色斑点,形状不一,初期斑点中凹陷或孔洞,其边缘深褐色,中间稍浅或空洞,但子实体不腐烂。
  3)防治方法
  ①培养室、菇房及培养料消毒:菇房要安装网眼细的纱门、纱窗,通气孔亦要装上纱网,房体四周的缝隙应用泥封严实,避免昆虫飞入房内将螨带到菌床。菌种培养室要建在远离畜房、禽舍、仓库的地方,室内严禁堆放木屑、棉壳等培养料及杂物;对培养室及菇房要经常消毒,用药剂喷洒房屋四周、地面及栽培床架,以消灭螨及害虫。培养料要经过两次发酵或高温消毒杀死料中的害螨。搞好环境卫生,减少杂菌污染,以减少螨类的侵染。
  ②确保菌种无螨。发现菌种瓶中有螨,要淘汰;怀疑有螨的菌种要分房播种。
③菇床上发现害螨危害时,可用药物喷洒:用克螨特2000倍液、波美0.5~1.0度的石硫合剂。发现少量螨害后,喷洒扫螨净后覆盖塑膜不使药物散发,10小时后取下。
④将新鲜烟叶平铺在菌螨危害的培养料面上诱杀,待烟叶上菌螨聚集较多时,轻轻将烟叶取下,用火烧掉;若发现仍有螨虫,可按前法继续,直至无螨虫为止。
⑤取沸水10毫升、醋100毫升、白糖10克,混匀,搅拌至溶解,待冷却后,滴入一滴敌敌畏拌匀即为糖醋液。把纱布放入配制好的糖醋液中浸泡湿透,然后铺放在螨虫危害的培养料上或菇床上,诱集螨虫到纱布上后,取下纱布用沸水将螨虫烫死,多次重复,直到把螨虫基本杀死。
⑥发现螨类可用1∶1000倍的三氯杀螨矾或者1∶800倍的杀螨矾溶液或1∶1000倍乐果或石硫合剂(500毫升水加原液10毫升)或4%三氯杀螨醇乳剂800倍液喷雾杀灭。
⑦原料充分晒干,周围环境喷敌敌畏,养菌室时要彻底消毒,并用石灰刷墙,使用前再用敌敌畏熏蒸1次。
⑧培养期间发现菌虱可用棉球沾50%敌敌畏悬挂熏蒸或喷施1%硫酸尼古丁溶液,也可用猪骨头等带腥味的东西喷上亚硫磷等农药后放在培养块附近,把菌虱引诱上去,再取出后烧掉或用开水烫死。
又名烟灰虫,跳虫是无翅的低等小昆虫,体长1-2mm,若、成虫蓝紫色,体有散生的灰白色小斑,有毛和蜡粉,能在水上活动、头部生有粗短的触须。足3对,粗大,第4腹节上有一对弹器。幼虫颜色较白,体形和成虫相似,休眠后脱皮,&色泽逐渐转暗。成虫有灵活的尾部,弹跳如蚤,体具蜡质,不怕水。大多腐食性,有些取食平菇子实体,钻进菇柄和菇盖中取食,造成孔洞,降低商品价值。当平菇跳虫大发生后,大量跳虫云集于菌柄与菌盖交界处,侵害菌褶,使之出现红褐色斑点,一旦受惊,跳虫将从菇床上跳离,躲入潮湿阴暗的角落以致成坨。跳虫还会携带病原菌及病毒。
防治方法:出菇前发生可用1:1000倍的敌敌畏加少量蜜糖诱杀。喷洒0.1%的鱼藤精。或用亚砷酸制剂或有机磷制剂涂于地瓜片上进行诱杀。出菇后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农药,此时可利用新鲜桔皮0.25--0.50千克切成碎片,用纱布包好榨取汁液,再加入0.50千克温水之后用1:20的比例喷施2--3次,防跳虫有效率达90%以上。
线虫是一种无色的小蠕虫,体形极小,仅1毫米左右。13~26℃范围内,不停地繁殖并造成危害,依靠其口针取食菌丝体及子实体的营养及水分,初侵染源为培养料。感染线虫的菇床菌丝发生少,甚至不发生,发生了的菌丝慢慢萎蔫,腐烂。子实体受害,先变色,变软,颜色由浅色渐变成黄褐色。有时候被线虫感染的子实体再进一步被细菌感染,引起菇体腐烂发粘、发臭。
防治方法:使用清洁水源拌料与喷雾保湿,水质不洁净时可加入适量硫酸铝使水中杂质沉淀,以净化水质。蒸料时要使蒸汽充分接触培养料,以杀死全部线虫。出菇后,可用50毫克/千克的硫化锌喷施培养块来防治其为害。发现线虫危害后,可在料面上喷洒500倍马拉松溶液,或将菌袋浸入1%食盐水溶液,10分钟后取出,地面撒施一层石灰粉,再将菌袋排入。
俗称鼻涕虫,系软体动物,身体裸露,无外壳。其畏光怕热,白天躲在砖、石块下面及土缝中,黄昏后陆续出来取食为害,天亮前又躲起来。
防治方法:米糠或豆饼加入2%砷酸钙或砷酸铝制成毒饵诱杀,也可用15--20倍氯化钠溶液地面喷洒驱除成虫。晚上9--10点钟是它们集中活动时期,这时可进行人工捕捉。
 (6)蓟马
成虫黑色,体小,身体略扁,复眼突出,若虫桔红色。其主要吸取菌体汁液,严重时可导致菌体萎缩。
防治方法:用40%乐果乳剂倍液喷,或90%敌百虫、50%马拉硫磷倍液喷雾,防效可达80%--90%。
  (7)蝼蛄
  用毒饵诱杀效果最好。其配方为敌百虫50克,米糠或麦麸1500克炒香,糖50克,白醋250毫克充分混合后撒于地面上,蝼蛄、蚊类食后立即死亡。
  (8)其它害虫
伪步行虫、蛀板虫、四斑丽钾等可用鱼藤精500--800倍液喷雾或80%敌敌畏倍液喷雾都可取得较好防效。白蚁是南方一大害虫,其主要为害茯灵等菌类。挖巢灭蚁是避免或减少白蚁为害的有效方法。另外还可用臭椿树枝法即将菇棚周围挖一小沟,把新鲜臭椿树枝均匀地放在沟内,用土盖上,对白蚁有很强的驱避作用。
防治平菇害虫要以预防为主,以治为辅,综合防治。
搞好菇场环境卫生
菇房周围的畜禽棚舍、粪肥、谷物仓库、杂草、废料、污水沟等,都是害虫主要的栖息和滋生场所,每年春天是各种害虫的复苏时期,菇房内外要保持清洁的环境,及时清理废料、污水、碎石。无论新旧菇房用前最好用甲醛加高锰酸钾熏蒸,出菇期在菇房内挂药棉。以达到防虫效果。
安装防虫设备
菇房安装60目的纱门和纱窗,既利通风透光,又可阻止害虫进入。
防止基质带虫
栽培平菇的原料或多或少带有害虫,一般选用当年新鲜无霉变的原料,使用前进行灭虫处理,如暴晒、药剂拌料等。对害虫较多的原料,还可短期发酵,一般堆积5-7天,翻堆2次,料温控制在60℃左右,可杀死料中的虫和卵。经上述处理的料可以减轻发菌期至产菇初期的害虫危害。
(4)避免菌种带虫
禁用带有虫体的子实体制种,要用熟料作基质生产菌种。
(5)利用灯光诱杀成虫
菇房内装灯泡或灯管,下面放水盆,滴入废机油、蝇、蚊等害虫会趋光而来,沾粘而死。有条件的可安装黑光灯诱杀效果更好。
(6)糖醋液治虫
对眼菌纹,瘿蚊等趋光性害虫,可用3份糖、4份醋、1份白酒、1份敌敌畏和91份水混匀,再用布或棉球浸药,取出拧干盖于料面,害虫爬上药布或药棉即被毒死。用蜂蜜1份、水10份和90%的敌百虫2份配匀,可诱杀跳虫。
(7)管理要得当
在平菇栽培管理过程中,特别是害虫繁殖期间,防治措施要得当,否则也会导致害虫的入侵。其管理要点是:发菌期菌床覆膜要严密,通风换气时要注意防止害虫入侵;出菇期要严格控制水的一次性使用量,防止菌床积水;并要尽可能做到每批菇的成潮次采收,避免菇床裸露时间过长,以减少害虫在菌床上的产卵量;出菇期发现害虫,可喷25%的菊乐合酯2000倍液;采收后要及时清理菇床,严实覆盖。
(8)杜绝虫源
①栽培前培养料的处理:培养料要大力推广堆料发酵,以便杀死培养料中的虫卵和幼虫(发酵前培养料庐曝晒2~3d减少杂菌污染);
&&& ②菇房薰蒸:栽培前将栽培室打扫干净,再把菇房门窗、墙缝、破洞等关好、贴严,然后开始薰蒸。菇房常用磷化铝灭虫,薰蒸完毕后,应打开门窗通风5h以上,等毒气散尽人才可入内;
&&& ③门窗安装窗纱:这是防正室外成迁入室内的主要方法,窗纱要经常检查,一有漏洞及时修补;
④搞好环境卫生:菇房内外的垃圾、废菇、残料以及菇房周围的鸡窝、牛棚应及时清除或迁移。
(9)改善菇房的通风条件
高湿或通风不良,往往不利于食用菌的正常发育,但却是菇虫发生的不利条件,因此,适当开窗透气通风,能改善环境条件,抑制虫害的发生。
(10)物理防治
①控制光源:菇房门窗附近不要装灯,室内开灯时间尽量减少,以免招引室外的菇蚊、蚤蝇、和飞蛾。
②灯光诱杀:在室内设置3W黑光灯一盏,下放水盆,装入废菇(料)浸出液或糖水,滴入几滴敌敌畏,能诱杀大量成虫,但要注意关好门窗,防正室外虫源迁入。
(11)化学防治
喷药前应将子实体采收净,否则易造成药害,影响子实体的商品价值,施药后7d内不可采收。一般用2.5%澳氰菊脂2500~3000倍液或20%杀灭菊脂2000~3000倍液喷雾.
①石灰:原料发酵时加入4%~5%的生石灰粉进行高碱处理,提高本身的抗病能力;菇房墙壁及菇架用浓石灰水处理;采菇后用石灰水上清液喷洒,利于防病和高产;局部木(绿)霉危害时,撒石灰粉于污染处,控制蔓延等。
②硫磺:菇房进料前用硫磺进行多点熏蒸消毒,剂量为5克/立方米。
③甲醛:菌袋局部受木霉等杂菌感染时,用2%甲醛溶液涂抹。
④漂白粉:菌袋局部染杂菌,可用10%的漂白粉水溶液涂抹;菇房(棚)壁、地面、床架等使用前用150倍漂白粉水溶液消毒。
⑤敌百虫:出菇前和采菇后,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喷洒,可防止菇蚊泛滥。
⑥敌敌畏:菇房周围定期喷洒50%敌敌畏1000倍液,消灭虫源。
⑦溴氰菊酯:菇蚊发生严重时,采菇后用2.5%溴氰菊酯1500~2000倍液喷洒。
⑧毒饵诱杀:成虫喜欢在烂果或发酵物上取食或产卵,可取一些烂果或酒渣放在盘中,倒入少量50%敌敌畏稀释1000倍液诱杀。
(12)“两网、一板、一灯、一缓冲”平菇虫害防治
利用防虫网、遮阳网(两网)、黄板、杀虫灯,外设暗缓冲间预防食用菌虫害的栽培设施模式。采用60目的防虫网覆盖整个大棚,可以防止菇蚊、菇蝇的成虫飞入,防虫网60目较80目通风效果好,黄板能在白天诱杀菇蚊、菇蝇;杀虫灯能在晚上诱杀蚊、菇蝇;暗缓冲间用双层遮阳网覆盖,使菇棚门口保持黑暗,可有效预防昆虫飞入,减少棚门开启时的蚊蝇进入。
这一栽培模式一改夏季平菇棚内空中有蚊飞料面有蛆爬的脏乱状态,无任何害虫发生,环境干净清新,平菇干净健壮,完全避免了虫害的发生和农药的使用。同时,“两网”还可以替代草帘遮阳降温和防雨,通风效果优于草帘覆盖,产量可高7%左右,生产的平菇较草帘覆更为健壮,色泽更深、菌盖更厚,具更好的市场竞争力。
“两网、一板、一灯、一缓冲”模式每棚(340平方米)投入成本如下:防虫网2000元左右,遮阳网1000元左右,杀虫灯(2个)180元,黄板90元,总成本3270元左右。可使用4年以上,年均成本820元左右,较草帘覆盖2480元的成本大大降低,效益显著提高。
发表评论:
馆藏&15915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寄生虫病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