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望书画网,是什么时髦语

  富阳黄公望村探访黄公望隐居地  黄公望村的百姓真是托了先生之福,亦是托了《富春山居图》的福,屋宇所造甚美。所居者皆攀上了黄公望这棵六百多年的“古树”,愿有新芽冒之。  关于《富春山居图》,其典籍甚多,不赘述,倒是忆及那一年华仔林志玲张静初等主演了一部片子《富春山居图》,以寻宝归国为主线,兼有爱情,冒险,谍战等,未能去看,但见了海报,此日来到黄公望隐居地,遂起了观之念头,择日观之,愿补一种情怀。  《富春山居图》声名又起是因为2011年藏于台北故宫的“无用师卷”和藏于浙江博物馆的“剩山图”的“山水合璧”,完成了一次海峡两岸的文化血脉相连。一时轰动,上至领导人,下至百姓,欢呼而激动也。此次来探访郁达夫故居,想这不远处的黄公望,他们都是国之瑰宝,岂可错过也?达夫生于富阳,长于富阳,有故乡深情,而公望虽未常熟人,而晚年隐居此地,踏遍富春山水,心里布满富阳之丘壑,呕心沥血终于完成《富春山居图》,亦绝然是富春人之骄傲也。  进得山来,这江南的冬景确如达夫所说: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至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此言真真不虚,此时冬至已过许久,而眼前芦花仍盛。兀自摇曳着,样子仿佛今夏去张家界贺龙公园里的芦花,依然葳蕤着,实在是有生命力的很。  首先抵达的是黄公望纪念馆,这是海峡两岸同胞共同努力地结果。一画终圆,天地动容。虽然短暂,但我们确实看到了华夏血脉的绵绵。  这里我们看到公望先生的一生,少有大志,晚年归隐,画艺臻于完美。笔势豪迈,笔意简逸。有一室为视频播放室,以视频形式讲述,《富春山居图》这幅巨画的的跌宕起伏沧海桑田的流传历程。分离几百年后而终于合璧,其中蕴藏的壮举义举说不胜数,令人嘘唏。  另一厅门前置有《赵孟頫书吴兴赋》《赵孟頫书画集》引入黄公望,惜不能手触展之观之,厅内靠墙置巨幅公望先生雕像,仿佛在注视厅正中间展卷题跋富春山居,阅之有古典恢弘之气。沿墙,有“百年评论”,逐一观之,此图几百年跌宕之命运毕现。不舍离去,又至厅中,审视尹默先生手书“元黄子久富春山居图卷真迹烬馀残本”,其气韵功力实在不在董其昌赵孟頫之下也。  出其门,细雨纷纷,启伞,见眼前红花嫩蕊,误以为桃花,近观之,乃梅花也,想起前一日在鹳山看到腊梅未凋,感叹这富春江水实在养梅也,在这里也永不会有龚自珍所言病梅夭梅也。  沿山路而上,尽管管理员说要走上几公里方可达黄公望先生隐居地小洞天处,我是决然要走过去,非不至而不止也。  因人行步道修正,有栏杆阻挡,不得过,于是只好沿着车路而上,没有车,山幽林静,亦美甚也。  至庙坞竹径处,渐入佳境,茂林修竹间现一牌坊,上面有书画家黄苗子所书:元高士黄公望结庐处。侧联为:浑厚华滋,图成长卷垂千载;精严逸迈,论定高名冠四家。函及富春山居图,且概评先生之画坛地位,实一妙联。  游兴渐浓,雨停,收伞,二次验票,内心放声,游目骋怀在这森林公园里,渐已忘尘。植物甚众,有鸟儿飞鸣,且有松鼠飞驰于树,让心颇生动。开始体会那句“九泷九湾,竹茂林森”亦不虚妄之言也。  行至筲箕碑亭处,略作休整,见“筲箕泉”三个字,亭柱有对联两幅,一幅为:循溪隐隐穿细路,幽岸疏疏起青烟。另一联为:白鹤来时仙迹驻,清泉涌出竹风轻。若寻此境,或至夏日可得吧。  终于抵达“小洞天”,黄公望归隐处。反复读黄公望先生自己所写的那几句话,实在简约完备:此富春山之别径也,予向构一堂于其间,每春秋焚香煮茗,游焉息焉,当晨岚夕照,月沪西窗,或登眺,或凭栏,不知身世在尘寰矣。额曰“小洞天”。短短数语,极见隐逸之怀也。雨渐起,遂进主室,因其昏昏,未做久留,乃过偏廊小屋,见一男子静坐,眉目极善,问之原来是再次修正的负责之人,向之乞热水,欣然,捧热水杯于手,暖意顿生,呷之,唇亦顿生暖,致谢之。静出,延至南楼,视觉有开阔意,下有林泉,清冽,可濯足濯缨也,若夏日必临之。回看南楼,此为公望先生画室兼书房,也是他和朋友们泼墨挥毫,诗画互酬的地方。也是他年事已高,却呕心沥血,经由六七年之久,创作《富春山居图》的地方,感佩之,驻足良久。  因山路整修故,主人峰(灯台瀛)未至,此一憾也。另六君子湖亦未至,又一憾也。但记下了六君子的来历,颇有意味。“六君子”出自黄公望好友倪瓒的《六君子图》上的一首题画诗:“远望云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拥陂陀。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六君子就是赞扬人气度高洁之意。甚好。且有植物六君子之说,分别为:桑,槐,樟,榆,松,柏。我在此刻亦想到了戊戌六君子也。  下山时,特拐到“画坛醉月”,特意仰望此处的观音像,此观音安静慈祥,周围山林亦颇温润,留恋之,遂拍下之,亦在拱桥留影,远目观音,微笑对之,愿得佛意涓涓而行于尘世。  山脚民宿极好,可惜不能住下,若有得机会来安住几日,晨入山,晚入山,定得无尽之妙也。且有风情小镇,亦可过农夫几日也。疾过,三味农庄印象深,且看到“书法家创作基地”,这是不错的选择,愿这里能出继承公望衣钵之传人也。漫过“白鹤亭”弯至杭福沿江公路,遂于黄公望恋恋而别也。  又是雨意浓浓的一天,念及那富春的山川深厚,草木华阴,遂记下那日之情境与心境,最后以公望先生几句诗做结,让心怀尽在那份古典幽静里:如山眺其壑,幽致探何穷。一水清岭外,千岩绮照中。萧森凌杂树,灿烂映丹枫。有客茅茨里,居然隐者风。欲得此境,若不能春夏秋冬往之,怕实难由此美妙之境也。唯此,隔几百年,向这位隐逸大师遥遥致敬也。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又是雨意浓浓的一天,念及那富春的山川深厚,草木华阴,遂记下那日之情境与心境,,  问好古心!
  顶而不懈,遇到好贴决不能放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国博展出黄公望等元明清代表画家画作
  近日,元、明、清三代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画家画作在国家博物馆展出。
  展厅中,既有元代黄公望《溪山雨意图》卷、倪瓒《水竹居图》轴,明朝沈周《桃花书屋图》轴、文征明《真赏斋图》及赵左、董其昌、项圣谟等大家画作,也有清代“四王”及恽寿平、郎世宁、查士标等名家画品。据了解,黄公望《溪山雨意图》卷为其70岁之作,早于《富春山居图》卷十余年,是目前所见黄公望最早的作品。倪瓒《水竹居图》轴,为目前所见倪瓒年款的最早作品,也是国内仅见倪瓒设色之画品。明朝沈周《桃花书屋图》轴,第一次与公众见面,是研究沈周的重要文物资料。
  画展背后的故事令人感动。这些国宝原拥有者为北京市第六中学语文教师孙照。1982年,孙照先生的子女将其家藏的中国古代绘画、书法等珍贵文物,先后两次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中国历史博物馆。捐赠过程十分低调,几乎没作任何宣传。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在当日举行的“孙照子女捐赠中国古代绘画珍品展”开幕式上表示,展览反映了社会各界对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长期厚爱和慷慨捐赠,也表达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对捐赠者的敬意和谢忱。廖翊
稿源: 西安晚报
编辑: 李彤
我来说两句
热点新闻排行榜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 |
(C) 2000-.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公望书画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