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理

学科专业委员会
真实姓名:
所在单位:
手机号码:
确认新密码:
真实姓名:
手机号码: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_百度知道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行星地球  一、宇宙中的地球  1.宇宙:时间上的无始无终,空间上的无边无际。  2.天体:  ●概念:物质存在的形式,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  ●天体系统: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  3.太阳系及其成员:  ●九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星。  ●它们的公转运动共同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又可以分为三类: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星  巨行星:木、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冥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  4.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1)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2)质量体积适宜——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3)地球内部物质运动、——水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提供能量: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2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  (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  (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  ●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有一定相关系:(P12)1、3图是正相关,2图是负相关。  三、地球运动:  1.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地球自转:  ●绕转中心:地轴(它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360o  另一周期是:太阳日(24小时),360o59’  ●自转方向:  从北极上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南极上看是顺时针。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其他各地角速度都为15o/h。  ●线速度:赤道最大(1667m/s),向两极逐渐减小,两极线速度为0。  3.地球公转:  ●绕转中心:太阳  ●周期: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  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太阳周期)  ●公转轨道:椭圆形  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大),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小)。  注意:夏至日点在远日点附近,冬至日点在近日点附近。  ●黄赤交角(23026’):黄道面+赤道面  4. 地球运动的意义:  ●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改造地球的形态(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公转: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的形成。  地球公转和自转产生:黄赤交角(23o26’)。  5. 地球运动的计算: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其太阳高度为0。  晨线:由夜变为昼。  昏线:由昼变为夜。  ●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o,相邻两个时区相差1小时。  解题的三个方法:  (1)求时区:时区序号=已知经度/15o,余数&7.5则整数为时区序号;余数&7.5则整数+1为时区序号  (2)两个时区之差:同区相减,异区相加  (3)“东加西减”:所求点在已知点以东用“+”,以西用“—”  ●日界线:原则以180o经线作为日界线,不过有些曲折。  从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减一天;从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加一天。  ●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图:  ●解昼夜长短的三个方法:  (1)求某地昼夜长短:过该点作纬线或纬线圈,白天占的部分多的就是昼长夜短,反之。  (2)某地昼长2 x,则日出为12:00—x,日落为:12:+x。  (3)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6:00日出,18:00日落。  注意:解题突破点:赤道终年昼夜平分,6:00日出,18:00日落。  ●正午太阳高度:H=90―∣(φ±λ)∣ 说明:φ为所求地纬度,λ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当太阳直射点和所求地同在北半球或南半球时用φ-λ;当太阳直射点和所求地分别在南,北半球时用φ+λ: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度的地方时为:12:00。  四、地球的圈层结构  1.研究手段:地震波  地震波又分为:纵波(P)和横波(S)。  注意: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  横波只能通过固体。  纵波波速比横波快,所以一般在陆地上发生地震时先感觉到上下震动,然后才是左右震动;在海洋上只有上下震动。  2.地球内部圈层  ●从外到内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与地幔之间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之间是古登堡界面  ●软流层:地震和岩浆的发源地。处在上地幔的上部,但不是顶部。  ●岩石圈:包括上地幔顶部和地壳。  3.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大气受热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保温)  2. 热力环流(最简单的大气运动):  ●海陆热力环流:  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因为白天陆地升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3.大气水平运动:  ●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摩擦力:它斜穿等压线。影响风速,摩擦力越大,风速越小;还会影响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  ●风向:高压低压  ●风力(风速):等压线密(气压梯度大),风力(速)大  二、气压带和风带  1.形成:  ●单圈环流:理想环流圈  ●三圈环流:低纬、中纬、高纬环流。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注意:记住名称、位置以及风带的风向。气压带和风带关于赤道对称。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夏季的时候,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  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冷高压,热低压)  ●气压中心(北半球):  亚洲  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  冬季  亚洲高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夏季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季风:  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南亚是西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夏季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逐渐偏成西南风)。  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南亚是东北季风。  3.气候类型:  ●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要把降水和气温描述清楚。  ●(1)在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之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2)在两种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之下: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比较重要的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于亚马孙平原、马来群岛、刚果盆地。  (2)温带海洋气候:一般温度高于0o,降水不多也不少;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温带大陆西岸;以西欧最典型,其余分布在北美洲西北岸、智利南部、澳大利亚东南端及新西兰等地。  (3)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的气候类型。分布于南、北纬30~40°间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其余分布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太平洋沿岸,智利中部,澳大利亚南部沿海地区和非洲南部的开普敦地区。  (4)我国的气候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方)、温带季风气候(北方)、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北)  高原气候(青藏高原)  三、常见天气系统  1.锋面天气:  ●锋面:冷气团和暖气团的交汇面。  冷气团在锋面的下方。  ●锋:锋面和锋线。  ●类型:  (1)暖锋:暖气团向冷气团移动,降水在锋前。  (2)冷锋:冷气团向暖气团移动,降水在锋后。  (3)准静止锋:暖、冷气团势力相当形成的。  初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准静止锋形成梅雨天气。  2.高压低压天气:  ●高压脊:从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低压槽:从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气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在北半球是逆时针辐合,  在南半球是顺时针辐合;垂直方向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  ●反气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在北半球是顺时针辐散,  在南半球是逆时针辐散;垂直方向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  ●判断方法:  北半球用右手定则,南半球是左手定则,大拇指方向与垂直方向气流方向相同。  ●(1)台风是气旋的一种特殊形式。  (2)影响我国的气旋主要是: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常年受温带气旋影响,热带气旋主要在夏季。  (3)影响我国的气旋主要是:夏季是来自热带海洋的太平洋暖性反气旋,如长江中下游的伏旱天气;冬季受来自温带大陆的蒙古冷性反气旋影响。  四、全球气候变化:  1.表现:  ●事实:近百年,全球气候特点:气温升高。自1860年以来,气温升高0.6oC。  ●原因:人口增加、森林减少、矿物燃料燃烧等  2.气温升高的可能影响:  (1)海平面上升 (2)影响农业生产 (3)影响水循环。  3.措施: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节能技术、植树造林等等。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一、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1.水体:  ●存在形态:固态、液态、气态  ●水体类型: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1)海水是主体 (2)冰川是最丰富的淡水资源。但利用不多  ●人类主要利用的水体:陆地水中的淡水  ●河流与湖泊的补给关系:如果湖泊水位高于河流,则湖泊补给给河流。反之。  2.水循环:  ●三大水循环类型:海陆间的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其中海陆间的循环是最重要最完整的。其循环过程:  ●水循环的意义:  (1)促进各种水体更新,维持全球水平衡  (2)调节各圈层之间的热量传输  (3)改造地表形态  (4)促进地球表层化学元素的迁移  二、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1.洋流  ●形成:盛行风是主要动力  ●类型:  (1)按成因:风海流(主要)、密度流、补偿流  (2)按性质:暖流和寒流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一般也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  寒流刚好相反。  ●分布规律:  (1)冬季洋流的分布:图3.25;北半球中低纬度是顺时针的大洋环流,中高纬度是逆时针的大洋环流;南半球中低纬度是逆时针。  (2)西风漂流:在南半球高纬度海区,是最大的洋流。  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盛行西南风,所以是顺时针的大洋环流;冬季盛行东北风,是逆时针的大洋环流。  (3)北大西洋暖流:最大的暖流。使北极圈内出现不冻港。  ●洋流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平衡全球热量。  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2)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的影响:如,四大渔场的形成  寒暖流交汇形成:纽芬兰、北海道以及北海渔场。  受离岸风影响:秘鲁渔场。  (3)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4)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来自秘鲁附近的海区,是赤道暖流向南流动,引起秘鲁沿岸水温升高。  引起秘鲁、厄瓜多尔形成洪涝灾害;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旱灾。  其大气环流图:  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水量的丰歉:以多年平均径流量衡量。  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2.水资源的分布:  ●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亚洲。  水资源最少的大洲:大洋州。  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巴西。  我国位于第六位。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北多南少,东多西少,夏秋降水多,冬春降水少。  3.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影响经济活动、水资源利用历史的发展  4.合理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危机  ●用水措施:开源、节流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一、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其中内力作用是主导  2.内力作用:  ●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热能  ●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其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地、盆地  ●地壳运动:  (1)水平运动:挤压形成褶皱山脉,拉伸形成断裂带。  (2)垂直运动:形成高低不平的地势和海陆变迁。  其中以水平运动为主。  3.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地球外部的太阳能  ●表现形式:  (1)风化作用(风化产物留在原地)  (2)侵蚀作用(产物离开原地,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如冰斗、角峰、风蚀柱)  (3)搬运作用  (4)堆积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趋于平坦  4.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二、山岳的形成  1.褶皱山:  ●褶皱:岩层由于地壳运动的强大挤压作用发生变形产生一系列的弯曲就是褶皱。其基本单位是褶曲。  ●褶曲  (1)背斜:岩层向上,中心岩层较老两翼较新。可修隧道,也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储存地。  (2)向斜:岩层向下,中心岩层较新两翼较老。可修水库。  注意:有时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向斜山岭。  2.断块山:  ●断层:断裂面两侧的岩体沿断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成因:  (1)岩体上升形成山岭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  (2)岩体下降形成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3.火山:  构造:由火山锥和火山口组成。  在火山口积水容易形成湖,如我国长白山天池(也叫白头山天池)。  4.山岳对交通的影响:  ●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在山岳地区一般先修公路再修铁路,主要考虑到对地形的要求和成本的问题。  ●影响线路的分:布山岳地区的交通线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三、河流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  ●侵蚀作用:由溯源侵蚀、下蚀、侧蚀组成。  ●侵蚀地貌:河谷。  河谷初期,横剖面呈“V”字形,成熟期后成槽形。  ●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在凹岸可建码头,凸岸可淘金。  2.河流堆积地貌:  冲积平原是典型的地貌类型,由洪积—冲积平原(山前)、河漫滩平原(中下游)、三角洲平原(河流入海口)组成。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形  聚落分布  聚落形状  高原  河谷两岸的河漫滩平原  明显的条带状  山区  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漫滩平原  明显的条带状  平原  沿河聚落带、沿海聚落带  带状、团状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  ●地理环境交换途径: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  ●生物循环示意图: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概念: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要素(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物、动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统一整体的特性。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2)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自然带:  ●形成要素: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构成要素:热量、水分、土壤和植被  ●分布特点:有一定的宽度,呈带状分布  ●主要自然带:  (1)低纬度: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2)中纬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3)高纬度: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苔原带、极地冰原带  2.地域分异规律:  ●地带性分异规律:  (1)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以热量为基础)  自然带在东西方向延伸,在南北方向更替。  (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以水分为基础)  (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普越完整。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1、九大行星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王冥王绕外边;
唯有地球生物现,温气液水是由缘①。
①温,适宜的温度。气,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2、地球特点
赤道略略鼓,两极稍稍扁。
自西向东转,时间始变迁。
南北为纬线,相对成等圈。
东西为经线,独成平行圈;
赤道为最长,两极化为点。
3、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纬度,
四季温带显,南北相反出。
4、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地球自转,昼夜更换。
绕日公转,四季出现。
自转一日,公转一年。
自西向东,方向不变。
5、地球五带
地球有五带,全靠四线分;
回归间热带,极圈分寒温;
寒温各有二,五带温不均①。
①温,指温度。
6、地图辨方向
地图方向辨,摆正放眼前;
高中会考不过只是拿不到高中毕业证,不影响参加高考的
高中地理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怎样学好高中地理?_爱帮知道
怎样学好高中地理?
sun1w2abc_kb 23:07:55浏览次数:4512次
我是一个高一的新生,我想高二的时候选文科可是我的地理真的不行高中地理要怎么学阿谁能帮帮我除了看书作题,还有什么办法没?我真的很急,拜托大家给点意见我在这里谢谢了
回答(22条)
地理其实是偏理科的,但是文科生学好也不难。我是文科生,地理是我最好的一门课。我学习得力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多看地图,我可以闭着眼睛不世界地图画出来,还有要了解重要经纬线穿过的地方,了解各地的气候,地形,但是要注意的是,记住原理。高一的地理是最难学的,给你一点资料把。地球运动和日照图专题一、知识结构:二、考点梳理(一)自转运动: 1、方向、周期、速度:(1)方向:三种方向(在北极俯视地球,逆时针自西向东;在南极俯视地球,顺时针自西向东;侧视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2)周期:两个周期(恒星日和太阳日)扩展思维:用圆盘演示另三种情况时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关系。A、当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公转为自西向东时:恒星日&太阳日(23小时52分8秒)B、当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公转为自东向西时:恒星日&太阳日C、当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公转为自东向西时:恒星日&太阳日(24小时) 结论:当自转与公转同向时,恒星日&太阳日;当自转与公转不同向时,恒星日&太阳日(3)速度:角速度:每小时转过的角度。 ω=3600/24小时
即150/小时或4分钟/10 , 南北极点除外处处都相等。线速度:每小时转过的弧长。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V= 2πcosΦ R(周长)/ 24小时(时间)
结论:南北两极,既无角速度,又无线速度。2、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
作图判断:侧视、俯视、立体图、各种变式图等。判断晨线和昏线。(图略)(2)产生地方时差地方时:经度不同,地方时也不同。每隔经度15度,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早。时区:国际上划分时区的方法。规律:A、全球共有24个时区,东西各12时区,东西十二时区合为一个时区。
B、每个时区都跨经度15度。
C、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15度
D、东边的时区比西边的时区时间早
E、算时区:经度数/150 (四舍五入)区时:每个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称为区时。区时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北京时间: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 乌鲁木齐时间:新疆采用的东六区的区时。世界时:0度经线上的地方时。日界线:原则上规定1800经线为日界线,但实际的日界线是曲折的★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把全球分为两个日期的分界线是1800
和零时经线中国跨五个时区:(东五——东九) (730E——1350E)(3)产生偏向
作图分析:北半球、南半球、赤道地区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情况。(图略)
*分析偏向对地理事物产生的影响:影响大气环流和大气运动(举例说明:气旋与反气旋、大气环流); 影响大洋环流(举例:太平洋); 影响河流的冲刷、堆积 (4)影响地球形状:三轴椭球体 (二)地球公转1、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速度 (1)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个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
一个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2)公转轨道与速度 特点:每年1月初过近日点,公转速度快,太阳照射南半球。
每年7月初过远日点,公转速度慢,太阳照射北半球。影响:北半球夏半年的时间长于冬半年的时间。北极点的极昼天数(186天)比南极点的极昼天数(179天)长7天。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黄赤交角产生的原因:(1)地球倾斜着围绕太阳公转,倾斜角度为66034′。(2)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3)黄赤交角和极昼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的关系为互余。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以一年为周期)在各种图上会画出黄道、赤道,标出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路线。(图略)3、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1)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2)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
了解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直射点为900;在晨昏线上为00规律:随纬度变化规律:夏至日------H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逐级递减。
冬至日------H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逐级递减。
春秋分日------ H由赤道向南北逐级递减。
随季节变化规律:每年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H达最大。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H达最小值。每年冬至日,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H达最小。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H达最大值。计算公式推导略:结论: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H=90°-|δ-θ|,δ表示所求点纬度,θ表示太阳直射点纬度。|δ-θ|可以看作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距离”(纬度差),这个“距离”越小,则正午太阳高度越大(3)引起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分时段分析:北半球日期 太阳直射点 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春分日~秋分日 北半球 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春分日~夏至日 北半球 昼长夜短,且昼渐长,极昼范围扩大。夏至日 北回归线 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夏至日~秋分日 北半球 昼长夜短,且昼渐短。秋分日~春分日 南半球 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秋分日~冬至日 南半球 昼短夜长,且昼渐短,极夜范围扩大冬至日 南回归线 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春分日 南半球 昼短夜长,且昼渐长。二分日 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晨昏线上除春秋分日,日出时刻处处不等。(4)引起四季更替天文四季:夏季------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三个月(5、6、7三月)
冬季------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三个月(11、12、1三月)传统四季:四立划分 (5)形成地球五带:回归线与极圈划分五带。4.*补充(1)根据经度数值判断两点的东西方向。
①两点如在同一经度区内有两种可能:一是同在东经度地区,那么经度数大的点在东方,另一点在西方;二是同在西经度区内,那么经度数小的点在东方,另一点在西方。
②两点若处不同经度区内:两地经度数之和,若小于180°,则处东经度区的点在东方,西经度区的点在西方;若大于180°,处西经度区的点在东方,东经度的点在西方;若等于180°,既可说是东方也可说是西方。 (2)物体的影子
规律: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物体的影子永远朝北(除北极点朝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物体的影子永远朝南(除南极点朝北)影子朝向与太阳入射方向相反。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北半球冬至日正午日影最长,南半球夏至日正午日影最长请说说下图中各点此时日影的朝向和正午日影的朝向:(3)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在经纬网图上可以根据经纬度量算两点之间的距离。同一条经线上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因为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大约是111km/1°。赤道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最大,约为111千米,由于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纬线上的长度为赤道上的一半,所以在各纬线上经度差1°的弧长就不相等。在同一条纬线上(假设此纬线的纬度为α)经度1°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αkm。因此,两地若在同一条纬线上,只要知道两点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点间的弧长。(4)太阳升落方向:一年中只有二分日全球太阳(正)东升,(正)西落;北半球夏半年,全球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南半球夏半年,全球太阳东南升,西南落。(5)太阳的周日视运动①对任一地而言:太阳轨迹是平行的;当地地理纬度:北回归线以北(原因)读下左图判断:正午太阳高度、日出日落方向、白昼长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②读右上图描述太阳周日视运动图的作法③下图为四个地点二至日太阳周日视运动图,读图思考四地可能所在半球和节气。三、重难点剖析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我们遇到的日照图有两种,一种是球面日照图,另一种是平面日照图。球面日照图又可分为侧视日照图和极视日照图。日照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而复杂的地理知识,成为考试中必选的题目,因而很有必要对日照图中涉及的考点进行分析、总结,寻求解题窍门,掌握答题规律,提高答对率。教学中通过反复尝试,主要有以下几点认识。一、考点范围(常考查的知识点)
1.判断半球及地球自转的方向。2.画晨昏线或太阳光线。3.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4.判断日期、节气(季节)。5.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6.昼夜长短的分布、变化规律。7.判断晨线和昏线。8.考查日出和日落的时间。9.判断相对方向。10.地球自转、公转的速度。11.计算区时(地方时)。12.计算昼夜长短。13.气压带的移动及气候类型的特点。14.海陆气压类型的分布及季风、洋流的方向。二、考点解析
1.判断半球及地球自转的方向
(1)东西半球:明确20°W和160°E两条经线把地球分为东西两半球。(2)南北半球: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方向自转,南极上空看地球顺时针方向自转。2.画晨昏线或太阳光线: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相互垂直。3.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要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就要判断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经度。(1)纬度位置:根据现在的教学要求,有三种情况,即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和赤道上,判断的依据是观察极圈内的昼夜状况。4.日期、节气(季节)由日照图确定日期和节气(季节),日期主要有四种: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时,日期为9月23日或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对应的节气依次是夏至、秋分或春分、冬至;季节是夏季、秋季或春季、冬季,此处应注意节气和季节的区别。判断推理的过程是:由极圈内的昼夜状况到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再到日期节气(季节)。5.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1)太阳直射点上的太阳高度为90°,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等于o,昼半球的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的太阳高度小于0。(2)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一是纬度分布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二是季节分布规律:夏至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首先要明确两个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所求地的纬度,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某地正午太阳高度=90°—(太阳直射点和该地间的纬度差,可用线段法分析计算)。6.昼夜长短的分布、变化规律就教材的要求而言,主要考查三种情况。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同时还要分清回答昼夜状况还是昼夜变化趋势,这就要注意以下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哪个半球昼长于夜;太阳直射点向哪方(南方、北方)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7.判断晨线(黎明)或昏线(黄昏)首先明确图中给出的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太阳光线的方向,如果地球自转方向向着太阳光线,此半球的晨昏线部分为晨线;如果地球自转方向背向太阳光线,此半球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8.日出、日落
(1)晨线上的各地同时日出,昏线上的各地同时日落。(2)根据某地昼夜长短计算日出日落时刻,先计算出该地昼长的时间,然后以正午12时为起点,减去昼长时间的1/2就是日出时间,加上昼长时间的1/2就是日落时间。9.判断相对方向经线指示南北,向着北极是北方,向着南极就是南方;纬线指示东西,即左西右东。10.地球自转、公转的速度
(1)自转:自转的角速度各地相同,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2)公转:夏至日速度较慢且还在变慢,冬至日速度较快且还在加快,因为地球公转,7月初经过远日点时速度最慢,1月初经过近日点时速度最快。11.计算区时、地方时明确太阳直射点的地方时为12时,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再结合图中给出的经度信息,可计算区时。12.计算昼夜长短计算某地的昼夜长短,首先应明确过该点的纬线圈在昼夜半球上各跨了多少经度,按每隔15°为1小时可计算出昼夜长短13.气压带的移动及气候类型的特点气压带的移动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因而气压带在夏至日向北移,在冬至日向南移。以地中海气候为例说明,夏至日日照图可表明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中海沿岸,气候特点炎热干燥;冬至日日照图可表明西风带控制地中海沿岸,气候特点温暖湿润。14.海陆气压类型的分布及季风、洋流的方向
夏至日日照图,亚洲大陆气压是亚洲低压,北太平洋气压是夏威夷高压,东亚盛行东南季风,南亚盛行西南季风,北印度洋洋流顺时针方向流动;冬至日日照图,亚洲大陆气压是亚洲高压,北太平洋气压是阿留申低压,东亚盛行西北季风,南亚盛行东北季风,北印度洋洋流逆时针方向流动。例1:读“北极为中心的投影图”(图5),图中虚线表示回归线与极圈,ABC代表晨昏线,黑粗线OE和OF为日期分界线,完成下列要求:(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北京时间为
时。解题思路: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和地理推理能力,解题时关键是要充分利用题干和极视图提供的信息:以北极为中心的投影图——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ABC为晨昏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或者极夜现象(这是解题最重要的隐性信息)。NE和NF为日期分界线——180°经线和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由NF平分晨昏线可知:NF应该为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另一条粗线NE就是180°经线。隐性信息被挖掘出来后,后面的解答就比较容易了:此时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时间应该是6月22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N),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正好与0时所在经线NF组成经线圈。因为NE为180°,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及经度分布规律可知太阳直射的经线应为135°W,也就是说太阳直射的地理坐标为:23°26′N和135°W。最后由135°W地方时为12时可推算出北京时间为6月23日5时。例2:图6中的两条虚线,一条是晨昏线,另一条两侧大部分地区日期不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读图6完成1~2题。1、若图中的时间为7日和8日,甲地为A.7日4时
D.8日4时2、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安大略湖畔夕阳西下
B.几内亚湾沿岸烈日当空C.澳大利亚东海岸夜幕深沉
D.泰晤士河畔曙光初现解题思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日期分界线的基本特征——通过南北极点的经线,首先确定出通过南北极点的那条虚线为日期分界线,再结合题干中“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此时北极地区为极昼),推知该虚线应该是180°经线(昼半球不可能出现地方时为0 时的经线)。再进一步推出另一条虚线为晨线。这些信息提取出来后,就可以按部就班地按常规思路解题:甲的经度为150°E,晨线与赤道在120°E处相交,则120°E的地方时为6时,甲地地方时应为8时。因为180°经线西侧日期总是早一天,日期应该为8日,即8日8时。当北京时间为6时时,通过计算就可以推出可能出现的现象是安大略湖畔夕阳西下。例3.读图3
回答1—4题1.日9时(北京时间)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自上海出发,此时长城站所在地区的区时为A.19日19时
B.20日5时 C.19日21时
D.20日21时2.中山站到南极点的直线距离约为A.2070千米
B.2270千米
C.2570千米
D.2670千米3.与中山站相比,长城站所在地A. 白昼时间长
B.自转速度慢
C.自转周期长
D.正午太阳高度大4.中山站出现极昼期间,下列河流最有可能处于枯水期的是 A.湄公河
C.亚马孙河
D.赞比西河解题思路:1题,根据经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可以判断长城站位于西四区,与北京相差12个时区,当北京时间为11月20日19时,长城站的区时为19日21时。2题,读图可知中山站的纬度比较接近700S,与南极点的纬度差为200,地球表面纬度相差10其实际距离约为111KM,通过计算并与备选项比较,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3题,长城站的纬度比中山站低,其正午太阳高度总是比中山站大,中山站位于南极圈以内,夏半年其白昼时间总比长城站长。4题,中山站出现极昼期间,南半球是夏半年,北半球是冬半年,赞比西为汛期,湄公河为枯水期,莱茵河与亚马孙河分别流经温带海洋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没有明显的汛期与枯水期。【答案】1.C
4.A四、命题意向1、近年高考文综试题中本专题考情分析年份及试题 考察内容 题型 分值2006 北京文综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 选择题 4 天津文综 日出日落方位
8 全国卷(2) 昼夜长短
12 重庆文综 正午影长的季节变化
42005 北京文综 自转速度与昼夜长短 选择题 4 天津文综 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方向
122004 全国文综 昼夜长短及变化 选择题 4 北京春季文综 地球公转速度
4 天津文综 昼夜长短及变化
122、规律总结:(1)从考核内容上看,重点考察晨昏线、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等学科基础知识。2006年新增加考查了日出日落方位的确定,如天津文综第1、2题。从命题趋势来看,对本部分知识的考核有强化趋势。(2)从考查形式上看,第一,多以选择题方式出现,文综卷中尤其如此;第二,试题多以图文结合、图表结合的方式呈现,且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3)能力上,注重考查读图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试题具有综合性、分析性和实用性。你们现在应该用的上的
主要看地图册
初中时学的地理知识很重要,它是基础,如果你真的想学地理你就要把初中时的书好好看看!地图,要仔细看.要想过 B 就要达到看到地图就知道指的是什么地方.如果你没毅力看初中时的书你最好不要选地理,要不然你会烦的,会不想接着学!但只要你细心,认真,塌实就一定能学好.多看书才是真的!!
告诉你一个秘密:你可以先选理科,到高二下学期调到文科.这样,你学理科时就会好一点!
地理虽然是文科,但大学地理大都属于理科,所以地理也叫做文科里的理科。地理的理科性质很强,不是单纯需要背的学科。他需要更多的是理性思维。要学好地理,首先要掌握地图。地图需要背,但却不是背历史,背政治那样背,需要的是多看,多观察,多思考,记住地形特点,分析外貌特征。再者,地理需要掌握分析方法,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其形成的根源,而这些根源的分析方法是有规律的,需要注意听老师讲或者自己思考。第三,一些地理知识点需要记忆,比如各种气候的特点。这里的记忆也不是背,而是要根据其成因,联系周边地理事物进行记忆,不是死记硬背。第四,学习地理要学会广泛联系。地理问题具有很大的综合性,需要你对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地理因素广泛了解,广泛联系,仔细分析。第五,最重要的一点,要培养自己的空间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地理中最难的部分就是地球运动时间计算这部分。他需要你能够独立的进行空间想象,空间分析,在平时要注意这方面的锻炼。多进行立体事物的想象。第六,多做题,这是永恒不变的。地理题目的广泛性,使我这个教了多年高中地理的老师有时候都措手不及,他的问题花样多,需要思维转换能力强。多做题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二楼对地理学习有一定的认识。地理其实是入门容易提升难,提升之后忘掉难。一旦掌握方法,理解地理学习的要领,那么,你的地理成绩提升会很快,如果停留在初中死记硬背的基础上,那么要想提升高中地理,基本上是空谈!很欣赏你这种认真对待学习的态度,相信就凭你这种不会就问的态度,也一定能吧地理学好!祝你学习进步
首先申明:我高中地理可好了!
1 多看书特别是书上的插图!
2 做题,但是要做过的一定要记住!
3 上课要敢说,回答问题!
地理确实是某些文科生的难题,它是文科中的理科。首先,哥哥告诉你,我已经上大学,高中文科,从初一开始学地理,代表学校参加地理知识大赛几乎以一人之力拿下一等奖。初中时候已经完全掌握高考基础知识,我的强势在自然地理方面,用我们老师的话说就是,教书30多年来没见过的地理学生,地理题目一般我解答。其次,也是最后,弟弟如有兴趣,哥哥可以免费帮你指导下,交流下经验,交交朋友,对于学习方法,我的不一定适合你,但是有些是惯用的,比如顺口溜之类的记忆方法,比如中国的矿产分布:大余钨,个旧锡,锡矿山区却产锑```````
具体学习方法很多,不知道你有兴趣没,如果有,可以密我!
相信有不少人跟我一样,初中地理没有认真学好,只能到高中再从头来学。其实我觉得,学地理是非常有用的,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特别密切。学了地理之后,觉得自己长了不少知识。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地图上指出任何一个国家及著名的城市,可以辨别出不同国家的地理概况、风土人情,可以了解到各种自然现象的成因、特征,可以……这些对于懂地理的人来说都只是些皮毛。而对我这个曾经的“地理盲”却是格外新鲜有趣的。教我们地理的黄国华老师是个全能型的“才子”。上他的课总能给我们一种特别充实的感觉。我们不敢有丝毫的分心,生怕一不留神便让知识从耳边溜走。我们总是不停地听着、记着,一堂课下来,提纲上通常都是密密麻麻的笔记。我想,幸亏有这番“狂补”,要不这些基本的地理常识我们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学到呢!? 学地理最重要的是细心。就拿一张地图来说,上面的每一点信息都有可能成为考试内容,稍不留神错过一点的话很可能那张图就白读了。复习的时候最好是能腾出一块完整的时间系统地读。先读图。地图是地理的重头戏,有时甚至会比书本还重要。山川、河流、城市,把它们的地理位置记清楚。要争取第一遍时就记熟。因为记地图有一个特征,一旦记住了就不会轻易忘记,所以与其隔一段时间复习一次,还不如刚开始就认真地记好。通过平时的应用加深印象,省去复习的时间。? 再有就是看书。要理解地记忆。一般只要是你以前不懂的,看的时候印象就比较深。地理和政治、历史不同,常识性的东西更多些,因此记忆也不会太难。但是要记的东西也很多,要舍得花时间,自己想窍门,比如“谐音记忆法”或者“形象记忆”等等。在学自然地理时,理解的东西会多一些,因为这部分已经有点接近理科的东西了,但只要肯花时间多想一些问题,学起来也不会太难。人文地理方面,记忆要占比较大的成分,多背几遍,争取一遍比一遍用的时间少,每一遍都能发现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更细的东西。在高考前的那段时间里,主要是看提纲和卷子,要特别留意那些能与当前时事联系起来的内容。比如某个特定的地区,或者是环境污染这一类的问题等等。只要你钻进去了,就会发现地理其实是很有意思的。如果对它感兴趣了,还怕学不好吗?? 最后我想说的是,对于考综合科的同学来说,不论是学“X”科中的哪一门,都不要孤立地学,要特别留意这几科中能互相联系的地方。例如拿到一道时事政治题,就可以想想,它发生在什么地方,与该地方的地理特征有联系吗?该事件是否有什么历史渊源?从政治角度可以如何分析,反映了什么哲理或政治经济学原理。养成这种思考的习惯,不久你就可以在这几科中来去自由了。不过这一切还是要建立在你已经掌握好单科知识的基础上,单科都没有掌握好,哪里还能谈什么联系呢?所以这也就更强调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平时就要注意把知识一步一步地吸收好,不要再幻想着到了考前再突击,那样的话有可能会摔得很惨。? 高考是一个长期的准备过程,仅有方法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要靠自己平时一点一滴辛苦努力与积累。高中是一片沃土,只要洒下辛勤的汗水,就必定有丰收的一天。从现在就开始准备吧,把你的脚步迈得坚实再坚实些,祝你“笑傲考场”! ------------------------------------------------- 怎样学好地理 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 1、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2、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 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视地理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5、要善于动脑 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 ①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 ②在哪里?如黄河流经的省区和流域范围。 ③为什么?如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样评价黄河对我国北部地区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⑤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如怎样使人类与黄河的关系协调起来,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于动手 经常用手写,动笔画,动手制作学具,这不仅使你心灵,还能使你手巧。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你将越学越爱学。 相信有不少人跟我一样,初中地理没有认真学好,只能到高中再从头来学。其实我觉得,学地理是非常有用的,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特别密切。学了地理之后,觉得自己长了不少知识。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地图上指出任何一个国家及著名的城市,可以辨别出不同国家的地理概况、风土人情,可以了解到各种自然现象的成因、特征,可以……这些对于懂地理的人来说都只是些皮毛。而对我这个曾经的“地理盲”却是格外新鲜有趣的。教我们地理的黄国华老师是个全能型的“才子”。上他的课总能给我们一种特别充实的感觉。我们不敢有丝毫的分心,生怕一不留神便让知识从耳边溜走。我们总是不停地听着、记着,一堂课下来,提纲上通常都是密密麻麻的笔记。我想,幸亏有这番“狂补”,要不这些基本的地理常识我们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学到呢!? 学地理最重要的是细心。就拿一张地图来说,上面的每一点信息都有可能成为考试内容,稍不留神错过一点的话很可能那张图就白读了。复习的时候最好是能腾出一块完整的时间系统地读。先读图。地图是地理的重头戏,有时甚至会比书本还重要。山川、河流、城市,把它们的地理位置记清楚。要争取第一遍时就记熟。因为记地图有一个特征,一旦记住了就不会轻易忘记,所以与其隔一段时间复习一次,还不如刚开始就认真地记好。通过平时的应用加深印象,省去复习的时间。? 再有就是看书。要理解地记忆。一般只要是你以前不懂的,看的时候印象就比较深。地理和政治、历史不同,常识性的东西更多些,因此记忆也不会太难。但是要记的东西也很多,要舍得花时间,自己想窍门,比如“谐音记忆法”或者“形象记忆”等等。在学自然地理时,理解的东西会多一些,因为这部分已经有点接近理科的东西了,但只要肯花时间多想一些问题,学起来也不会太难。人文地理方面,记忆要占比较大的成分,多背几遍,争取一遍比一遍用的时间少,每一遍都能发现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更细的东西。在高考前的那段时间里,主要是看提纲和卷子,要特别留意那些能与当前时事联系起来的内容。比如某个特定的地区,或者是环境污染这一类的问题等等。只要你钻进去了,就会发现地理其实是很有意思的。如果对它感兴趣了,还怕学不好吗?? 最后我想说的是,对于考综合科的同学来说,不论是学“X”科中的哪一门,都不要孤立地学,要特别留意这几科中能互相联系的地方。例如拿到一道时事政治题,就可以想想,它发生在什么地方,与该地方的地理特征有联系吗?该事件是否有什么历史渊源?从政治角度可以如何分析,反映了什么哲理或政治经济学原理。养成这种思考的习惯,不久你就可以在这几科中来去自由了。不过这一切还是要建立在你已经掌握好单科知识的基础上,单科都没有掌握好,哪里还能谈什么联系呢?所以这也就更强调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平时就要注意把知识一步一步地吸收好,不要再幻想着到了考前再突击,那样的话有可能会摔得很惨。? 高考是一个长期的准备过程,仅有方法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要靠自己平时一点一滴辛苦努力与积累。高中是一片沃土,只要洒下辛勤的汗水,就必定有丰收的一天。从现在就开始准备吧,把你的脚步迈得坚实再坚实些,祝你“笑傲考场”!?? 最重要的是要感兴趣,了解地图很重要,多背,多算,多请教老师,多做题! ------------------------------------------------ 回答者: ヶ星旋 - 试用期 一级
4-9 13:28一、切实做好学习常规工作,是学好中学地理行之有效的方法 学习常规工作,是同学们获取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的常规性工作,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它通常包括确定目标,制定计划;课前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单元目标检测、总结等环节。切实做好这些环节,是同学们学好中学地理的最佳方法。 1、确定目标,制度计划 目标就是方向,有了目标,同学们就有了刻苦努力的方向,因此,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目标。同时为了达到目标,就要制定计划。学习目标有远期、中期和近期三级目标,为了便于检测、指导同学们训练以及了解地理教学大纲中课程安排的特点,应以近期目标为主。要求同学们在教师帮助下明确自己在一个单元需要学习什么,知道能力水平要达到怎样的高度和自己采取怎样的办法措施等,每个单元目标实现以后(不论实现程度如何),都要及时进行学习小结,分析成败原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运用“制定目标计划—学习—目标检测—总结—调整学习策略”的模式,经过3至5单元的训练,使之成为同学们的学习行为习惯。 2、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同学们接触新知识的开端,是学习新知识的第一环节。预习能培养同学们的自学能力、自学兴趣、自学习惯。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预习质量,避免预习成为走过场的形式,同学们可以采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预习模式。例如:《高中地理》第十章《人口与城市》中的第一节“人口的增长和分布”,是什么(人口)→怎么样(增长和分布)→为什么(影响因素)。再如:新教材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中的8.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是什么(环境问题)→怎么样
高中学习、考试的内容都是重复性的,就那几本书,重要的是熟悉理解,一定要理解!不能死记硬背,平时遇到什么不懂的,不能逃避,多问老师同学,直到掌握了为止,懂了以后也给别人讲一遍,这就成自己的东西了。我上高中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地理课,每次考试成绩都很好,但我平时从来不背课本,想看的话就一字不落的慢慢看,看的多了也就记住了(只是对于概念性、需表述性的内容)。我觉得学习地理最最基本的就是搞清所有东西的地理位置,知道这个区域最显著的特征,一看到地图就知道是哪里,这就成功一半了。初中地理好,高中的就不成问题,只是增加了一点东西而已。还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看你这么认真,祝你学习进步啊!
你学习除了看书做题,难道还有别的办法你就能知道。。。多看多听多背。。
地理虽然是文科,但大学地理大都属于理科,所以地理也叫做文科里的理科。 地理的理科性质很强,不是单纯需要背的学科。他需要更多的是理性思维。 要学好地理,首先要掌握地图。地图需要背,但却不是背历史,背政治那样背,需要的是多看,多观察,多思考,记住地形特点,分析外貌特征。 再者,地理需要掌握分析方法,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其形成的根源,而这些根源的分析方法是有规律的,需要注意听老师讲或者自己思考。 第三,一些地理知识点需要记忆,比如各种气候的特点。这里的记忆也不是背,而是要根据其成因,联系周边地理事物进行记忆,不是死记硬背。 第四,学习地理要学会广泛联系。地理问题具有很大的综合性,需要你对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地理因素广泛了解,广泛联系,仔细分析。 第五,最重要的一点,要培养自己的空间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地理中最难的部分就是地球运动时间计算这部分。他需要你能够独立的进行空间想象,空间分析,在平时要注意这方面的锻炼。多进行立体事物的想象。 第六,多做题,这是永恒不变的。地理题目的广泛性,使我这个教了多年高中地理的老师有时候都措手不及,他的问题花样多,需要思维转换能力强。多做题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
地理学习主要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三大块。 高一主要学习自然地理,这一块对时间时区的计算要求较高。高二的人文地理要求记背的多一些。而区域地理则主要是把前两块学的理论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与具体地区相结合。 学习地理要多背地图,但不能盲目的去背。买一本考试专用地图,然后根据书上讲的重点去背。对于一些方法论的东西,书上的话尽可能的背下来,在答题时尽量用书上的原话和专业的地理用语。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做题,复习和巩固知识。像一些结论性的东西,你一次可能记不下来,要翻书抄书,但是你反复在做题是碰到它,反复写它,就可以逐渐丢开书本默写出来。而且印象深刻。
找课本主题、列地理知识;其次找多点老师,和他交流知识;练习很重要的,多做点就可以把所有的知识掌握了。
这孩子 一般只要听老师话 就能学好了 不行 就去找你们老师探讨 我们究竟也不知道你具体是什么样的人啊
我给点自己的学习方法,效果很不错,很实用!床头贴地图(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所在省地图),然后每天根据课程的安排自己晚上复习时把老师上课讲的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边复习边落实(最好使用各种颜色的笔在地图上做好标记,以便区别)!自然地理完全可以这样进行……人文地理除了在地图上落实外真的需要一些记忆了。
个人经验:看熟记熟各类地图这点帮助会很大的。
没有兴趣, 就学不好地理历史
我是学地理的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兴趣。看你的样子好像文科就地理不好,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觉得你是否可以找个喜欢地理的同学多交流。我上学的时候就是那样一起学习互相考很有动力。并且要多看地图,多学习和地理有关系的知识增进对地理的兴趣主动学习那就一定可以学好的。
我也高中生,今年马上就要高考了。我的地理学的就非常好。当然我的妈妈是地理老师,可能从小我就对地理比较敏感吧!其实,学好地理很简单的。给你介绍一下我的地理学习方法吧!
第一,你上课要非常有感觉,就是你要非常的专著,老师说的每一个问题你都要在脑子里想一遍,争取在老师说出答案之前你就心里有谱儿了。反正我上课就非常专注,每一次都是抢在老师说答案之前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错了也没关系的。我要是错了,老师还会专门给我讲呢!
第二,课上的笔记很重要。我上课的笔记从来都是一张A4纸,字迹非常潦草,但自己一定要看得懂!笔记没有必要记下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只把重要的记下来就可以了,速度要快,不然老师说的下一个要点你很有可能就听不见了。
第三,下课一定要整理自己的笔记。把老师上课讲的知识按章自己的顺序作一个系统化的框架式的总结。这样会对知识有全面的了解!
第四,经常看看地图!地图对地理来说是第一重要的。高考几乎每道题都有图,当然我们能够准备的就只有政区图和地形图了。你可以按照经纬线来记忆地形区,就是地图在你脑海中要形成一个数字化的系统。还有,地图也要形成整体的印象,有时候你忘了它给你的两个经纬线代表着哪个地形区,你就可以和这两个差不远的经纬线,然后用整体思想就能推出来。当然地理事物的轮廓特征也需要熟练掌握!
第五,不要做太多的题,地理题千变万化,但唯一不变的就只有解题的思路。因此,你在平时做题时要注意掌握思路!
浅谈地理知识类化与学习迁移规律关系
地理很容易!这是我对地理的看法。
你充分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还有那些气候产生的原因就可以了!如果实在不能理解,就背下来!
如果连记忆都不行,还学文?
学校发的书要仔细看。在买个地图册, 要把历史和政治地理一起结合。那样这三科是比较好学的。 考试都是靠基础的。
地址:廊坊 新世纪步行街四大街b座214号
瞧这店名取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家法国餐厅呢,其实做的是江浙菜。东西味道“一般”,没觉着有多大特色,胜在“漂亮”,看着“赏心悦目”的。环境也“不错”,地方“很大”。服务还“可以”。价格“实惠”。
网友点击排行
亲,您对怎样学好高中地理?的回答满意吗?如果您知道答案,快来写一条点评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