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志而不立信不立的例子

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中华民族是拥有五千年璀璨历史的伟大民族,古往今来,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童叟无欺的故事熏陶了我们几千年
中华民族是拥有五千年璀璨历史的伟大民族,古往今来,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童叟无欺的故事熏陶了我们几千年。
中国诚信走过了历史,走进了现代,更要走向未来,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的一员,我们承载着资金融动与流通的重要任务,只有把诚信作为立足的基石,才能够在确保客户资金与我们自身资金的安全的基础上,让我们发展的更快,走的更远。
最近看了一部以我们中国银行业的先辈---晋商为主角的电影《白银帝国》,它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告诉了我什么是诚信。在剧尾,大清覆亡,银号中百姓存入的纸票子一钱不值,郭富城饰演的“三爷”面对失去毕生积蓄的穷苦百姓,用尽百年家底,只为诚信。那一刻,我懂了:为什么一个私人商家居然可以创造出中国金融史上的奇迹?“票号”不过是一张纸,人们怎么能相信一个私人商家的字据就可以和真金白银等同呢?但晋商做到了,靠着诚信,晋商纵横五百年,横跨欧亚九千里,成为金融业的行业标兵,谱写出一段“一诺值千金”的千古佳话。农商行作为服务三农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上世纪50年代成立到现在,尽管存在着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但是,我们的农商行已经毫无疑问的统领了农村金融市场。每当看到农民将自己用辛勤劳动积攒的现金存入银行,每当他们用丰收果实换取的人民币归还贷款时,我总是在想,我们怎么做,才能让农民相信他们浸泡着无数汗水的现金放入农商行一定是安全、方便、可以合理增值。更远一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出现一批扎根农村的企业,必然会有一部分人从农民成为老板,我们又怎么做,才能留住这部分之前已有的客户,才能让这些老板相信,他们的资金放入农商行是安全,高效的,我们开出的每一张结算票据都具有最大的承兑保证。理所当然,在我们做大做强的同时,首先需要的就是诚信,也只有诚信,才能让客户相信他们把钱存入农商行是安全、便捷的,也才能让我们摆脱农商行开出的银行承兑汇票无法在其他行贴现的尴尬局面。
作为农商行的一名员工,我们应当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新业务,彻底领悟我们农商行各项业务的功能与特点,只有准确掌握各项业务,才能够向我们的客户传递的准确信息,也只有我们准确的向客户传递信息,才能让我们的客户相信我们的能力与资信。
我们来做一个假设,假设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总是在不断的给我们的客户传递不确定的信息,总是在不断的承诺客户的同时却无法兑现我们的承诺,那么就算是我们百分百的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完美无缺的做到“微笑服务”,我们那些对资金安全、资金流通效率具有高要求的优质客户还敢将他们的资金放进我们的口袋,让我们去帮他们保管吗?
诚信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是最能打动灵魂的利器,无论历史的车轮如何辗转,无论时空如何变幻,诚信都将闪烁着诱人的光茫。有了诚信,才有了我们夜以继日的执着,才有了我们对完美的不断追求,也才能让我们的客户相信我们就是他们最可靠的管家,才能不负他们对我们的每一次托付。&&&&&&&&&&&&>&&>&&>&细节决定成败的名人事例
细节决定成败的名人事例
上传者:pengying87时间:来源:网络资源
细节不是“细枝末节”,而是用心,是一种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下面是关于细节决定成败的名人事例_细节决定成败的作文素材。细节决定成败的名人事例细节决定成败的例子----王立常:《以小见大说诚信》据《玉泉子》一书记载,吕元膺任东都留守时,有位处士常陪他下棋。有一次,两人正对局,突然来了公文,吕元膺只好离开棋盘到公案前去批阅公文,那位棋友趁机偷偷挪动了一个棋子,最后胜了吕元膺。其实吕元膺已经看出他挪动棋子了,只是没有说破。第二天,吕元膺就请那位棋友到别处去谋生。别人都不知道辞退他的原因,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被辞退。临走时,吕元膺还赠送了钱物。吕元膺之所以要辞退这位棋友,是由于他从这位棋友挪动一个棋子、搞了一个奷诈的小动作中了他的不诚信。诚信者,真诚守信之谓也。诚信,是人生的无形资产,是思想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无信不立”,不诚信的人,不可能做好人,也难处世。与没有诚信的人交往,是十分危险可怕的。挪动一个棋子,看起来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似乎不值得认真。但小事不小,小中可以见大。诚信,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可贵的善良;而不诚信,却是一种恶德,世间的无数不幸和灾祸的根源,无不是由恶德所滋生、引发的。小与大,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细节决定成败的例子---小事当作大事做张瑞敏领导的海尔如今很叫响了,但当初的海尔经营管理可是一塌糊涂啊,张瑞敏入主海尔后制定的第一条制度竟是“不许随地大小便”,可见海尔昔日情形。1985年,海尔着手内部管理,为此编写了10万字的《质量保证手册》,制定了121项管理标准,49项工作标准,1008个技术标准。张瑞敏着手整理企业内部,而且愿意大力气、花大价钱,小事当作大事做,这样一来,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细节决定成败的例子----杀鸡须用牛刀张瑞敏领导的海尔如今很叫响了,但当初的海尔经营管理可是一塌糊涂啊,张瑞敏入主海尔后制定的第一条制度竟是“不许随地大小便”,可见海尔昔日情形。1985年,海尔着手内部管理,为此编写了10万字的《质量保证手册》,制定了121项管理标准,49项工作标准,1008个技术标准。张瑞敏着手整理企业内部,而且愿意花大力气、花大价钱,小事当作大事做,这样一来,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细节决定成败的例子----每桶四美元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远行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的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反倒没有叫了。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传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于是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这是一件谁都可以做到的事,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个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才华、能力在他之上,可是最后,只有他成了董事长。细节决定成败的例子----美国民谣中的钉子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战士绝;战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是美国学者维纳编著的民谣:古代某国,飞马传书,因马掌缺了一个钉子,造成马掌脱落,战马仆倒,战士摔死,信未送到,战争失败,最终导致了国家灭亡。&细节决定成败名人名言1、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2、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向成功之路。3、细节承载着社会的文明。4、一心渴望成功、追求成功,成功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成功却不期而至。5、成功者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绝对不会轻率疏忽。6、并非我有多高的的水平,而是你们很多常规的活没做到位。7、大事皆由小事累积而成,没有小事的积累,也难成大事。8、细节决定成败。9、有条理、有秩序的人,即使才能平庸,他的事业也往往有相当的成就。10、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想法是好的,但却没有人愿意和能够把每一件小事做透。11、没有条理、做事没有秩序的人,无论做哪一种事业都没有功效可言。12、任何事情,只有做到100%才是合格,99分都是不合格。13、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14、关注细节,成就大事。15、细节总是容易为人所忽视,所以往往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状态,因而也最能表现一个人的修养。&细节决定成败的作文素材细节决定成败的作文素材:细节来自于制度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企业文化的竞争,是人的素质的竞争。管理的基础是制度,肯德基、麦当劳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快餐店之所以几十年在世界各地畅销不衰,其核心竞争就是流程管理,肯德基和麦当劳的管理条例都有几千条,麦当劳为了保持食物的新鲜度,汉堡包炸出7分钟后卖不掉就要扔掉,为了不造成浪费,这7分钟就是经过详细的测算。所以走遍世界各个店,我们吃到的炸鸡腿、薯条、汉堡包都是一个味。我们中国有八大菜系,扬名中外,但能搞起连锁经营的确很少,因为中国菜的味道完全是取决于厨师本身。他的心情都会影响到菜品的质量。更不用说更换厨师,中国菜系只有盐、味精少许,没有一种量化、细化的标准。我曾经听了这样得一个故事,中国有个有名气的建筑家,搞了一辈子的房屋设计,让他最头疼的就是“香山宾馆”。他在设计的时候非常注重细节。哪个地方种什么树、什么花;哪个地方放石头,放什么样的石头,式样都有标明,但工人在施工的时候,完全没有按照设计方案,因为他们认为这也不是盖房子,完全没有必要,于是建筑时随心所欲,怎样施工方便怎么作,其结果可想而知。因此我认为要有好的细节管理,首先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的管理细节来保障。细节决定成败的作文素材:细节来自于用心美国现任国务卿鲍尔其出身学历仪表均极为平凡,但在国内却倍受美国民众推崇,成就了一番显赫事业,探究其源头,与他本人注意细节的领导风格也不无关系。成功的领袖或管理大师多半认为:大礼不辞小让,大行不顾细谨。身为领导人眼光要远、注意大事、少管细节。但是鲍尔却要求领导人一定要注意细节,并充分掌握信息的进出。他在担任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主席时,期间数次鹰派想发动战争,都因为他能够提出详实而精确的伤亡数字和代价而作罢。他认为如果能掌握细节,就会做出截然不同的决定。他说主管一定要清楚部门的状况,并安排掌握这些信息的管理,他认为领导人若消息灵通就可以事前化解致命的伤害。我们只要用心留意我们工作的每一处细节,用心一一做好,俗话说:商场如战场。我们是通信服务公司,行业性质决定了服务是企业的生命,而我们客户部的工作,更是服务中服务。务必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每个细节,每个操作流程,都要规范细致,要让客户感受到联通的服务和关怀,不能有丝毫的马虎。这就要求我们自己必须要做到扎实工作,用心服务,以客户的满意为首要目标。客户在我们的服务中受益决不是一句空谈,我们必须把服务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好,让客户从点点滴滴的服务中体会到联通的真诚。细节决定成败的作文素材:细节来自于创新着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就是创新。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也是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灵魂,我曾经看到过一个鲜活的报纸营销创新案例,在某市有四种报纸(A晚报,B日报,C时报,D商报),在以往的竞争过程中,只是在版面的一扩再扩,赠版一张又一张,价格能不涨就不涨,但都没有在整个流程的终端——街头报摊方面做文章,于无声处是惊雷!竞争会带来变化,A晚报使报摊一改多年的沉默形象,一夜之内,将几百个喇叭发到每个路口的报摊上,播放人们熟知的《卖报歌》:卖报,卖报,新闻早知道!A晚报,今日新闻真不少,生活离不了。。交通、股市、时事我来报!A晚报,A晚报,老百姓的知心报……播放的乐曲,当日新闻提要,很是吸引上班族,纷纷停车购买,A晚报销量在四种报纸中突破重围,销量大增!!一个花费不多的营销策略,却有着出奇兵之效,不得不使人暗自感叹。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只有注重细节管理,把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做细,才能为客户提供一流的服务。最终才能在市场搏击中增强我们企业的竞争实力,才能保障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我们服务创新项目的推出,也正是关注细节的具体体现。例如电子免填单服务,省却了客户填写资料的麻烦,虽说是件小事,却能给客户带来人性化服务的温馨感觉。细节决定成败的作文素材:细节来自于习惯一位名人说得好:“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人的习惯就是一种潜意识。“如果让你的手下去送货,你必须考虑5 个细节,必须打7个电话;你的业务人员访问经销商,未开口说话之前,必须做5件事;一个戒烟规定,要经历5个阶段,做了一年的细节,顺理成章地全部实现戒烟;……”这是说书中的一些案例,这些案例充分说明了当人做一件事情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后,就会变成一种潜意识,变成一种习惯。任何一项工程,都可以分解成为无数个细节,无数个细节严格执行,使其变成一种习惯。细节就是习惯,优秀也是一种习惯!汪中求说如何把细节做好,最重要的,第一是认识,第二就是训练。团队就是格式化,就是将细节训练成习惯。所谓的团队就是经过格式化的模式,能够达到一定默契的队伍,否则只能叫乌合之众,而乌合之众是不可能有战斗力的。所以进入团队以后需要进行格式化,需要进行很多操作规范的培训,必须非常严格的要求格式化的操作,使大家久而久之形成我们的工作习惯。
声明:该文章系网友上传分享,此内容仅代表网友个人经验或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和观点;若未进行原创声明,则表明该文章系转载自互联网;若该文章内容涉嫌侵权,请及时向上学吧网站投诉&&您的位置:
驳《诸葛亮必败――中国伪智慧的宿命》
发贴人:61.54.31.*发贴时间:【】[]
&& ()&& ()  偶然见到《诸葛亮必败――中国伪智慧的宿命》一文,怀着好奇的想法看了一下,实感惊讶,如此稚嫩之文,几如幼童所作。&& ()&& ()&& ()&& ()&& ()&& ()&& ()&& ()&& ()&& ()&& ()&& ()&& ()&& ()&& () 不由感叹,无知者无畏苦笑之余遂作此文驳之    第一:作者对史实和演义混杂,取其有利观点用之,无利观点则弃之典型的断章取义而大量批判观点都针对演义中的人物,即虚幻的人物就如同评价孙悟空和玉皇大帝如何,依次来评论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是完全不负责任的说法  第二:许多观点都以主观推测而无实据通篇少有支撑观点的依据如但人们总喜欢把三国演义当历史来读,不知从何而来历来的文人学者,哪位是把三国演义当历史来读的?而只要是坚持无神论的人都不会相信借东风或是向天借寿命这种无稽之谈  第三:作者缺乏最起码的历史常识,在文章中漏洞百出,错误连连实在没有资格去写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  第四:文章偷换概念,如以现代常人间的交往诚信对比政治军事斗争的谋略无可比性      以下逐次批之  1 诸葛亮一直作为智慧的化身而被后人奉若神灵,而真正具有大智慧的司马懿反倒被人们遗弃了    诸葛亮除了智慧之外,更受人称道的是他的人品,而司马懿智慧也许与其相仿,但人品则远逊之在三国演义成书之前,人们对他二人的评价就已经再清楚不过了我想提到另一个人:贾栩作为三国时期明哲保身的代表却没有像诸葛亮一样流传千古什么是大智慧?知其不可而义所当为则为之!也称作大丈夫司马那不叫大智慧,是厚黑学!    2 我们总盼望能遇到一个“三顾茅庐”的主子,结果等到老,也没有“”光临《三国演义》使我们成了幻想主义者,我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却在等待中逐渐丧失了我们总想做只动口而不动手的点子大王,所以特别羡慕那个“运筹帷幄”的军师,实质上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实战能力太差了    大概作者不知道,诸葛亮是个纯粹的务实者,他在蜀汉为相期间是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连晏子这种夸夸其谈而毫无实绩的人都能被称为贤相,那么诸葛亮足以称为伟大另外所谓运筹帷幄指的是法正和庞统,而且他们也不是只动口而不动手的点子大王,而是也参与实际战斗,庞统就是战斗时中流矢而亡没有一点历史常识就大言不惭,作者确实令我惊讶    3 我们出了问题便喜欢互相推诿,诸葛亮在这一点上早就做出了示范他把关羽败走麦城归结为是关羽自己的问题,却把自己作为一个最高统帅应负的责任推了个一干二净    很抱歉,作者又一次显示了他的孤陋寡闻,诸葛亮此时并不是最高统帅,而是(玄德公还没死呢)顺便说一句,此时的两川刚经历过惨烈的汉中之战,诸葛亮身为丞相(***),正忙着收拾残局,无暇他顾    4 我们不讲信用,潜意识中也是受了孔明之毒:他不是曾答应东吴要归还荆州,却三番五次耍赖拖延,而且还“三气周瑜”,导致盟国的军事统帅一命呜呼了么?    首先借荆州一事尚未有定论,荆南四郡是自己打下来的,南郡也是孙刘合兵打下来的当时刘琦为荆州刺史,琦死后,众推为荆州牧这里没有借荆州一说孙权为了对抗曹操,让守南郡所谓答应东吴要归还荆州则根本无从谈起,此时诸葛亮只是军师中郎将,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对荆州问题毫无发言权而且历史上的是刚强勇决的枭雄,很有主见决不是小说中事事依赖诸葛亮的无能之辈诸葛亮此时根本没有权力答应东吴归还荆州,就像我没有权力把东三省割让给俄罗斯一样    还有三气周瑜则更加是子虚乌有历史上周瑜为***度,且和诸葛亮没有来往,最后也是旧伤发作而死小说中给我们的教导是做人不可心胸狭窄,而作者却认为这是诸葛亮的过错,不知何意    5 我们急功近利,干什么事都妄想一蹴而就,像极了诸葛亮在条件不成熟时强攻魏国的情形    这一句充分暴露了作者极度缺乏对三国时代形势的认识,恐怕还停留在三国演义的六出祁山阶段那我也就只好暂时承担一下扫盲的任务  孔明在蜀汉建兴六年――十二年(公元228年――234年)对魏国五次北伐说到这里,顺便要提一句,蜀汉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春,汉昭烈帝伐吴大败,病逝于白帝城(永安)临终前将后主刘禅托孤孔明,并命后主事亮如父(可谓信任备至)后主即位,孔明封侯开府,又领益州牧由于孔明此前已以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张飞卒后,更领司隶校尉(军政大权一揽),又稽查京畿百官这个时候,诸葛亮才真正掌握了大权
    而此时的蜀汉却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荆州和秭归两次大败,将艰苦创业积累的资本一下子输得干干净净魏吴又在虎视眈眈,蜀汉政权真正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然而看看诸葛亮做了什么,他首先通过外交,重新与吴国修好,弥补了已经破裂的两国关系,从而避免了蜀汉两面受敌然后内休政理,恢复国力又于建兴三年(公元225年)平定南中叛乱,耗时约半年为发动北伐解决了后顾之忧  经过数年治理,蜀汉逐渐恢复元气蜀汉建兴五年,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去世,年轻的明帝曹睿继位孔明认为北伐魏国,兴复汉室的机会来到了,遂发动了第一次北伐(看清楚,诸葛亮每一次北伐都是选择适当的时机,而绝不是作者说的条件不成熟时)  第二次北伐是在东吴周鲂断发假降,大破曹休之后,当时魏国大军齐集江东故孔明此次应东吴请求,攻击陈仓,牵制魏军,属于战略佯攻,且只带一月之粮,完全不是持久战的意思  陈寿曾道:“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
如果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意图是“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那么后来的北伐则属于“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即以攻为守,御敌于国门之外,并通过不断袭扰魏国,使其疲于奔命,经济严重受损,降低对方的发展速度,以保蜀汉不亡    6 我们喜欢做秀,诸葛亮可以做我们的祖师    说到做秀,对古往今来历朝历代的政客都是必修课,如果你连这点都不懂,根本不配从政作者的观点过于幼稚,就像一个小学生,单纯却缺乏社会常识    7 我们无法做到“举重若轻”,一点点针尖大的小事,也让我们耗费心神这不就是那个事必躬亲的诸葛丞相的形象写照吗?  我们为事业往往忽视了自己的健康诸葛亮为事业则透支了自己的生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他连起码的健康知识都不懂,怎能算得上是智慧的化身呢?    说到这里,我想请问一句,我们的周***怎么死的?如果你不知道,我告诉你:累死的!你是不是认为周***连起码的健康知识都不懂,那你当然更不明白什么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就像对一个瞎子解释七彩颜色一样,根本是对牛弹琴    8 历史上的诸葛亮,注定是要失败的,他的失败是由当时的主客观条件所决定的诸葛亮之所以不能战胜司马懿,不仅仅是因为其时运不济,更重要的原因他缺乏足够的智慧,他所拥有的多是些伪智慧而已    这是典型的事后诸葛亮,完全的马后炮在事后,大家往往都称颂胜者,人人都看出败者败相早露这是中国人的陋习之一  司马懿在军事上不及孔明是显而易见的,在第四次北伐时期,诸葛大破司马,斩获司马军队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司马只得归营拒战,坚守不出并延续到第五次北伐作为一个大国的统帅,在兵力,国力都占尽上风时,看到一个弹丸小国的敌军大模大样的在自己眼皮底下屯田,这是奇耻大辱如果换了作者担任蜀军统帅,我想司马懿决不会坚守不战吧  诸葛亮北伐没有成功,时运不济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当时的客观条件限制,你不妨把诸葛亮和司马懿对调一下,形势一定截然不同    9 “成者王侯败者寇”的历史规律竟然没有体现在诸葛亮的身上,这可以说是一个历史的意外,也反映了中国人集体潜意识中的天真性    我认为这正好体现了“不以成败论英雄”这不是天真,而是对悲情英雄的敬重,反应的是中国人的血性,骨气他提出:汉贼不两立,王室不偏安”所以我们后来有了祖逖,岳飞,有了文天祥,为了信念义无反顾,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而不是在强敌临头之际屈膝投降如果没有这点血性,恐怕日本侵华的时候,中国就亡了当然,也许对作者来说就是成王败寇,只有胜利者才是正义的一方幸好作者晚生了几十年,否则抗战当中或许又多了个汉奸    10 从欺负老实人鲁肃的那一刻开始,诸葛亮便教会了我们“信用透支”喜欢拍胸脯承诺,却不愿意兑现诺言而且,还让人家前来讨个说法的周瑜含恨死去    这是从三国演义出发,那么我同样用三国演义的观点反驳  首先,荆州是刘表的领地,后来被曹操占领,曹操败后辅佐刘琦夺回荆州并管理,名正言顺并且诸葛亮曾跟周瑜约定,他取不下则我取之,周瑜既然没取下,就该认赌服输再说远点,孙权当时并未称帝,他做的是汉朝的官,也同样是汉官,二人并没有上下级关系,你既然能占江东,我为什么不能夺荆州?  至于作者后来举的例子完全是偷换概念,要知道政治斗争当中如果讲诚信,那岂非笑谈战国时期小国朝秦暮楚,秦末刘邦前脚和霸王议和,后脚立刻毁盟进军三国时期孙权屡次毁盟攻蜀我们曾援越抗美,越南翻过头就打我们,用的都是我们给他们的武器在推崇《三国演义》的国度里,没人把信用放在重要的位置并不仅仅是三国时期,任何政治斗争中讲的都是利益,没有永远的盟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亏你还说孙中山有污点实际上古人比现代人诚信的多,没听说过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另外我感觉作者似乎生活在真空中,对历史,政治等一窍不通,而且简直如白纸一样天真否则何以会有这种迂腐之言    11 可有谁能知,正是由于诸葛亮的信用问题,而导致了吴蜀联盟的名存实亡呢?    此话纯属强词夺理,吴蜀联盟是在危难时结成的,一旦危机过去,联盟必然破裂,与信用无关且曹家,孙家不讲信用的时候多了信用只能是老百姓讲,作为领袖人物,该不讲时就不讲,否则就是不合格的领袖    对于诚信,人无信不立,关键是对谁信我不妨举个例子,我地下党员打入敌人内部后,是否也要对敌人讲诚信?我军战士被俘,敌军若问我详情,是否应坦诚直言?  当时孙刘外和而内斗,孔明鲁肃各为其主,对敌诚则岂非欺主?作者此语真小儿之言  诸葛亮待人处事其实相当光明磊落,他的生平最看重一个”诚“字,所以陈寿在三国志里说他:“开城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12 《三国志.鲁肃传》记载:后备旨京见权,求都督荆州,唯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    说来说去又跑到三国志了,我对这种一会儿演义,一会儿正史的论证颇感头痛似乎作者思维跳跃性太强也罢,我们就来谈谈三国志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权稍畏之,进妹固好”  这里没有任何借荆州的说法,而且孙权主动“进妹固好”,而不是什么美人计  还有一点,赤壁之战,瑜与备共破操(吴志)华容之役,备独追操(山阳公载记)其後围曹仁於南郡,备亦身在行闲(蜀志)未尝独出吴之力,而备坐享其成也后来鲁肃跟关羽要荆州,羽之对鲁肃曰:乌林之役,左将军寝不脱介,戮力破曹,岂得徒劳无一块土?(肃传)说得很明白了    13 诸葛亮信用缺失造成了一连串后果:东吴图谋报复――关羽败走麦城且被杀身亡――兴兵报仇――张飞被部将所杀,更加失去理智――陆逊火烧连营,白帝托孤    这种说法毫无意义,你不如往下说全了,白帝托孤――诸葛亮五次北伐,魏灭蜀,司马篡位,三国归晋――刘渊灭晋,五胡乱华――南北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4 假如他早点让归还了荆州,也不至于弄得个关、张惨死,托孤的结局    无稽之谈何时还?入川之前?去哪?越南?还是东渡日本?    15 历代帝王绑架诸葛亮,诸葛亮便成了忠君的代表帝王们巧妙掩盖了一个事实:诸葛亮把持了蜀汉朝政,把后主刘禅当作了傀儡    诸葛亮辅佐刘禅,刘禅属于齐桓公那种人,政治上大撒把诸葛亮辅佐他,大权都在自己手里历史上这种情况无非几种结局,权臣篡位自立(王莽),权臣死后其子篡位自立(曹丕),权臣被杀(诸葛恪)唯孔明与后主群臣皆相安无事,功高而不欺主,权重而无私心(曹操,司马懿能比吗)孔明死后,举国皆悲,连政敌都伤心,他的人格魅力无疑很高 历代丞相权位大了,与皇帝总有矛盾没有一家没有矛盾的,从古一直到清朝,没有没有问题的,真正没有问题的只一家――诸葛丞相    16 历代文人绑架诸葛亮,诸葛亮便成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楷模文人们忽略了一个事实:诸葛亮一生颇多不顺,而且一直都是在赔本赚吆喝    自古成大事者多磨难,人贵在遇挫不折能在逆境中劈波斩浪,远比顺境中势如破竹来的成就感大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要知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他帮助从新野弹丸小县获得了两川之地,让寄人篱下的最后成了汉昭烈皇帝,这是不争的事实他的不顺恰恰反映出了他的不屈不挠的性格和大智慧    17 普通百姓绑架诸葛亮,诸葛亮便成了用兵如神的大军事家百姓们总不能明白一个道理:诸葛亮之败不在于天命,而在于孔明的智慧不足    百姓崇拜诸葛亮并不是他用兵如神,最主要的还是他德才兼备历史上能征惯战的将军不计其数,项羽打仗也很厉害,但百姓对项羽是敬畏多于爱戴至于他的北伐没有成功,引用一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诸葛亮在敌众我寡实力悬殊的情况下,以一州之地,屡屡欺凌大国,已是十分难能可贵,故后留下的战略布局、治国之策,又让蜀汉多支撑了近三十年难道还称不上有智慧吗?司马氏篡位后,西晋一统天下也不过支持三十年而已,而且中间还有八王之乱,搞得民不聊生相比之下,优劣立判    18 在我看来,陈寿对诸葛亮的描述并非客观,而且它还是第一个绑架诸葛亮、拔高诸葛亮形象的史学家    对诸葛亮的评价并不仅仅是陈寿,同时代及其后的很多人都曾对他做出过评价    张裔: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     贾诩:诸葛亮善治国     傅干: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司马懿:天下奇才也!     杨戏:忠武英高,献策江滨,攀吴连蜀,权我世真受遗阿衡,整武齐文,敷陈德教,理物移风,贤愚竞心,佥忘其身诞静邦内,四裔以绥,屡临敌庭,实耀其威,研精大国,恨於未夷    张俨:汉朝倾覆,天下崩坏,豪杰之士,竞希神器魏氏跨中土,刘氏据益州,并称兵海内,为世霸主诸葛、司马二相,遭值际会,身明主,或收功於蜀汉,或册名於伊、洛丕、备既没,后嗣继统,各受保阿之任,辅翼幼主,不负然诺之诚,亦一国之宗臣,霸王之贤佐也历前世以观近事,二相优劣,可得而详也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贡贽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禽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来自去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昔子产治郑,诸侯不敢加兵,蜀相其近之矣方之司马,不亦优乎!    李靖:观其文,迹其事,亦可差别矣若张良、范蠡、孙武,脱然高引,不知所往,此非知道,安能尔乎?若乐毅、管仲、诸葛亮,战必胜,守必固,此非察天时地利,安能尔乎?其次王猛之保泰,谢安之守晋,非任将择才,缮完自固,安能尔乎?故习兵之学,必先由下以及中,由中以及上,则渐而深矣不然,则垂空言,徒记诵,无足取也   这些都是颇有说服力的数据    杜甫:三股频频天下计,两朝济济老臣心    19 诸葛亮逞口舌之快而“舌战群儒”把谈判变成争论,把争论变成了人身攻击    作为外交官,在受到对方攻击时还击,不卑不亢,有理有节,是值得钦佩的这方面周***就是一个例子难道要哑口无言,理屈词穷才是优秀的外交家?    20 诸葛亮不自量力,连年征伐结果透支了国力,导致了蜀政权的日渐衰落他用“亲征”去证明自己的军事才能却把国家葬送在了庞大的 “面子工程”里    蜀国在他在世的时候国力是很强的,后来一直到了30年后,才消耗殆尽,如果这样也要把责任归于诸葛亮的话,那么是否太过牵强?    21 他“运筹帷幄”,但却上演了“决败千里”的悲剧因为他不懂调查和实践     诸葛亮自统军以来除了街亭一败,未尝有大败,两次退兵还带走了王双和张合两将如果按作者推崇的三国演义则犹如神人“决败千里”不知从何而来孔明治军严整,作者居然说不懂实践,实在不知所云        22 他善于短线投机,擅长靠别人的失误来获利但不幸的是,他遇到了长线投资者司马懿       这更是大错特错,前面已经讲过北伐的战略意义,诸葛亮是真正的长远打算顺便说一句,孔明长于战略而短于战术司马懿据守只是无奈(技不如人),并非不想出战    23 他计杀,排挤;重用蒋婉、费等庸庸之辈使国家失去了独当一面的人才     莫须有的罪名!作者嫁祸的本事和秦桧倒有一拼    鉴于作者对三国历史的无知,在下只好先讲解一番:  和都是蜀中重臣,然二人不睦,几成水火孔明在世时常居中调解,所以两人的矛盾还不至于太过激烈孔明死后,令督军撤退,断后这时,以文官的身份指挥全军撤退,完全架空了,于是,在盛怒之下做出了一个很不明智的决定:“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告谋反,而也知道自己的行为必不为所容,索性来了个恶人先告状,说谋反
  结果后主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这时,“性矜高”的缺点暴露了出来,平时不结交朝中重臣,这时朝中也没有人站出来为说话孤傲的性格将他逼上了绝路!“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将马岱追斩之,遂夷延三族   另外《魏略》中有和《三国志》截然相反的记载,并且直指诬陷功勋,谋害忠臣的罪恶行径“诸葛亮病,谓延等云:“我之死后,但谨自守,慎勿复来也令延摄行己事,密持丧去延遂匿之,行至褒口,乃发丧亮长史宿与延不和,见延摄行军事,惧为所害,乃张言延欲举众北附,遂率其众攻延延本无此心,不战军走,追而杀之”
  总之是死于之手,与孔明何干?   而且连远在东吴的孙权都看出杨魏二人必然在孔明死后内讧  “权尝大醉问费t曰:「、,牧竖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于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   古人对早有评价:“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他孤高的性格造成了自己的悲剧   而呢?孔明在世时,他很得力但最后孔明转交权力的对象是蒋琬后来不服,常发怨言,后军师费t以其言密奏后主被废为庶民,徙汉嘉郡至徙处,又上书诽谤,辞指激切,朝廷于下郡收押结果自杀,妻子还蜀  所谓“计杀,排挤”纯属造谣生事,无中生有!    而“重用蒋婉、费等庸庸之辈”不知是从何得出的结论这两人主政时,沿用诸葛亮的治国策略,将蜀汉治理得井井有条,并数次击退来犯的魏军,何谓庸庸之辈?  最后附一句,和也不是独当一面的人才诸葛亮实际上很器重两人这两个人都是有才无德,心胸狭窄,与其他文武不睦,没有统帅之才    24 蜀国未置史官,原因在于、诸葛亮要把握话语权,他们只想听歌功颂德的话,敢提意见的人不是被杀,就是被废为平民所以陈寿也找不到多少有关蜀国的真实资料    >:“景耀元年,姜维还成都史官言景星见,於是大赦,改年”这里已经明确的记载了蜀国有史官,所谓“蜀国没有史官”的谎言自然不攻自破.    我并没有看过完整的全文(也找不到这个博克),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综上所述,作者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猜测和幻想中,完全不接纳任何对其不利的论据,就像我没见到就不承认地球是圆的一个道理将自己封闭其中我通过文章看到的作者就是一个哗众取宠的小丑(原谅我讲得这么直接)  自从易中天教授百家讲坛火后,兴起了一股褒曹贬诸葛的旋风,以至于发展到打倒一切传统文化,于是一些激进青年纷纷加入,大肆“标新立异”,颇有文革之风  许多人认为易中天的出名是因为他颠覆传统,于是忠臣良将一律打倒,乱臣贼子纷纷平凡谁名气高,谁影响大,谁覆盖广就要颠覆诸葛亮自然成为众矢之的,对于批判一个被当作神灵崇拜了几千年的人,不但刺激,而且又可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本来人无完人,更何况有意挑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可怜古人不能抗争,于是只能被骂得体无完肤      在下一介寒生,虽才疏学浅,人微言轻,但知天地间还有正气二字,遂甘冒违众之险,为武乡侯正名  向好友推荐本贴:&&&& 标题:《驳《诸葛亮必败――中国伪智慧的宿命》》&&&& 地址: .cn/Article/200607/showp1.html
& Re: 驳《诸葛亮必败――中国伪智慧的宿命》
诸葛亮是你们这些***可以评论的吗
作者:闲的蛋疼&&&
& Re: 驳《诸葛亮必败――中国伪智慧的宿命》
楼主写的真好,我也是一个熟读正式演绎电视剧评书野史把家讲坛各种三国故事的人,完全同意楼主的观点。对这些哗众取宠,一无 ...
作者:碎空&&&
& Re: 驳《诸葛亮必败――中国伪智慧的宿命》
写这么多? 你也够SB的
作者本来主要就是说三国演义的伪智慧
诸葛亮确实不行 没任何功劳
作者:马天行&&&
& Re: 驳《诸葛亮必败――中国伪智慧的宿命》
作者:丰富&&&
& Re: 驳《诸葛亮必败――中国伪智慧的宿命》
楼主好耐性
作者:路过&&&
& Re: 驳《诸葛亮必败――中国伪智慧的宿命》
评价的好,多谢搂主这么有耐心和一个只会用屁股思考的人辩论,真难为你了
作者:矛盾&&&
发表您的评论
点评字数 0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直接间接导致的民事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共同建立健康的网络社区,请向管理员举报不良帖子
?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信不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