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说课稿量

浅评特级教师华应龙《角的度量》
浅评特级教师华应龙《角的度量》
来源:&&作者:陈凌&&录入:陈凌&&发布时间: 16:09:05&&
浅评特级教师华应龙《角的度量》
一、引入,产生量角的必要
1、(出示三个滑滑梯,角度不同)
师:想滑哪个?
生:第三个,因为刺激
生:第一个矮一些,最后一个最高
师:还有不同吗?
生:角有不同
师:对,这些角有大有小
〔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中引入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皆学问”(数学现象)。一个“想”字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
师:那么滑滑梯的角度到底多大才合适呢?我们就需要量出角的大小。
生:可以用量角器量
师:会量的举手
尝试:用量角器量一量角2到多大。
独立尝试——生演示
(方法不是很准确)
〔巧妙的引入(那么滑滑梯的角度到底多大才合适呢?我们就需要量出角的大小。),暗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的必要及重点;学生初次尝试量角,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从而在学生最近发展区教授新知。〕
二、认识量角器
1、师:我们先不去研究到底有多少度,看到这个量角器,这么复杂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1:两圈数字到底看哪圈数字
生2:角是尖尖的直直的,量角器怎么是圆圆的。
师:还有其它问题吗?(学生思考)虽然没有人回答,但大家都在思考
生3:外面一圈是什么用的?
生4:为什么左边是外圈大,右边是内圈大。
〔“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一千个问题还要有意义”,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进而了解学生现有知识状况及知识盲点。〕
2、师:我们来讨论第二个同学的问题,量用器是用来量角的,能在量角器上找到角吗?
生:不是,因为那里虽然有一条是直的,但另外一条是弯的
师:角是两条射线……
生2:这里是一个直角(指向量角器的90度)
师:同意吗?那么这个角的顶点在哪儿?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
师:对,这个点我们就叫量角器的中心,这一条边是0,我们就叫他0度刻度线。另外一条呢(90度刻度线)
〔抓住本节知识本质,以最基本的问题为切入点,并在教授过程中,时刻渗入方法,如“顶点在哪儿?”――“中心。”〕
3、师:90度还有个简单的写法——900。简洁,来写一写
师:在纸量角器上画出一个90度的角。想一想,顶点的哪里?画长画短有关系吗?
〔及时巩固,随时了解学生,并让学生带着问题操作。〕
4、师:在第二个纸量角器上画一个60度的角。尽可能与同学画得不一样。
(展示两个作品——左右两边的角)
师:相同的是60度,什么不一样
生1:位置不一样
生2:边画的地方不同。
生3:边长不同
生4:两条边所夹的角的方向不同。
师:对,也就是开口方向不同。我们还发现这里是外圈是60度,而另一个是内圈是60度。
现在你们知道内圈和外圈有什么用了吗?
生:左边就是内圈,右边就读外圈。
师:说得直好,其实我们也可以不用去记左边右边,这里有一条0刻度线。我们知道0就是……对,就是表示开始,我们只要记住从0这里开始了。
〔本环节最绝的是:华老师提出的要求画一个60度的角,“尽可能与同学们画的不一样”,要求简洁且具有扩张性,既体现学生的个性思维,更为下面的教学铺垫了一条宽阔的、平坦的路。〕
5、师:在第三个纸量角器上画上一度的角。
师:太难了是吗?这里有没有标出1度呢?其实从边开始的一小格就是1度的角。
师:能找到多少个1度多的角?
对,全世界都规定把一个半圆平均分成180度。
感觉到1度的角很小很小对吧?
〔“全世界的角都是由一个一个1度组成的”,语言幽默,基本知识点抓得很准,为下面画任意角做好准备。〕
6、师:在第四个纸量角器上画一个157度的角。
展示作品。
作品1:正确(简评)
作品2:(画了一个23度的角)
生1:这个角接近140,不是接近160。
生2:应该从0度刻度线开始画,而他从180度开始画了。
〔表面看仅为画一个普通的角,实际检验了学生生对于量角器内外圈的使用方法能否正确运用,使学生在操作中暴露知识缺陷,在自悟中完成知识的掌握。〕
7、有收获吗?有些问题是不是解决了?
〔既是对学生提问的一次小结,又暗示学生:刚才的知识你都掌握了吗?〕
三、运用量角器。
1、观察刚才画的四个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生1:顶点相同,还有一条相同的横线。
生2:都是从0度刻度线开始画起。
〔为总结画角方法初步渗透。〕
2、你从量角器中能看到什么?
生1:看到180个1度的角。
生2:有18个10度的角。
生3:有14个蓝色的数字。
生4:360个5刻度的角(师:可能要琢磨琢磨这句话)
生5:看到了两个直角。
师:我们已经有一双数学的眼睛,有些同学画了就看到, 不画就看不到,相当于穿马夹就认识不穿就不认识。
〔用数学的眼睛观察数学的工具,用数学的思维思考数学的问题。〕
3、师:量一量角2 是80度还是100度?
生:同桌交流量法。
生:要对准顶点,对准0刻度线。
师:那这个有什么问题吗?(没对准一点)
(演示学生在认真校正)——这个过程的记忆
师:那谁能说说量角的过程了呢?
生:先对准顶点……
生2:我有补充,应该看另一条边有多少度。
师:其实就是把量角器上角和要量的角重合在一起。
〔总结量角方法,集中――发散――集中,“其实就是把量角器上角和要量的角重合在一起”一句点明要点,简洁精准。〕
四、练习。
4、师:看看角3,比一比和角2 一样大吗?去量一量
生:一样大
师:我们又证明了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量一量角4(钝角) 角5 角6(开口方向不一样)。
〔练习又一次对准了学生知识点的易混处,很有针对性。〕
教师用简笔画画出足球门
拓展交流:
德国足球博物馆放着量角器,说明射门角度的精准
风筝高度怎么量
8度学习 9度吃饭 11度沙发 滑梯40~56度24分
〔生活的趣味性,科学的应用性,知识的挑战性有机融合。〕
本节为华应龙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给特级教师的课堂实录写评语,实不敢当。且我学习的是仅是以文字为载体的课堂实录,而不是真正的录像实录,谈自己的感受更会有一些不妥之处。下面结合我区本学年教研主题就自己的微薄之识浅谈一下自己的微薄之见。
教师应该教什么?
看到这句话,许多人都会感到很奇怪。教什么?教课本啊!教参上不是清清楚楚地标着教学目标、重难点吗?不教这些教什么?诚然,教这些没错。但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学生是生活中的人,现实中的人,他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一定的知识底蕴,每节课的内容都可能包含所有学生或部分学生早已了解的知识点。这些用教吗?教,浪费时间,学生兴趣也会降低;不教,作为教师又怎么知道学生知与不知呢?华老师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一、2环节中,先让学生试量,初步了解学生――会,会多少;不会,存在哪些问题。(这里需要老师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二、1环节中,通过让学生自提问题的方式,不仅锻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供给教师一个信息:哪些知识点学生处于模糊或不知状态,接下去我该教些什么。(这里需要老师有一个机敏的头脑。)二、6环节中,通过画一个157度的角,最大限度的暴露了知识的易错点与模糊点,从而使教师确定:这是一个该教的地方,为三、3环节做了很好的准备。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有赖于教师在备课时充分分析教材,了解学生,如果有必要,甚至也可以提前搞一个小调查,摸一下底。这些都是听起来、做起来好像很容易的事,但要做好且巧妙处理却并不容易。
应该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材料?
在这里,我所讲的“材料”,一是指现实材料,一是指问题材料。好的“材料”能为顺利达成教学目标与挖掘深度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本节课中,华老师为学生提供的现实材料(即学具)是纸量角器。学生用“真量角器”直接在纸量角器上画各种角,是一种直接的、巧妙的想法,简单、直观,易于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如果我们这个地方也能找到这样的现成学具或者我也能想到这么好的方法该多好!)
本节课最让我佩服的还是华老师在二、6环节提供的问题材料:画一个157度的角。学生到底对本节课知识点掌握的怎么样了?能否正确认识和熟练使用量角器了呢?这时,急需老师做一下检验。华老师的这个问题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充分暴露出来:你是会还是不会?学生也在自检中学会了知识。这个材料中的问题富于张力,引人深思。
本节课整个过程看下来,节奏不紧不慢,环环相扣,丝丝入理,问题恰到好处,引导不温不火,问题富有张力,语言朴实又有新意,最后的拓展交流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是有用的”,每个学生在这节课中都能得到发展,充分体现了课改理念。学生不但会了,而且会的充实、不浮躁。
以上几点都能在有效时间内做到,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探索,最后达到新知的彼岸,很适用我区校本教研主题。
我的一点想法
由于本节课堂实录是以文字形式出现的,所以未必记的全。以现有文字看,我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比如在画角时,可以做一个弧线标记,然后标上度数,为以后的几何学习打下一个格式基础;在学生操作及展示中教师随时说一些有针对性的深刻的方法语言,潜移默化的在学生心中播下数学思想的种子;在二、6环节的点评中,如果是让学生点评一下会更好,既锻炼了点评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体现了“生教生”的理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我校网页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所有:南京财经大学附属小学&nbsp&nbsp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东妙峰庵1号&nbsp&nbsp电话:025-3794人已报名
15176次播放
班主任:汤意
你好,我是本课程的班主任 汤意,欢迎加入233小学大家庭,在这里我将与你一起完成学习之旅。
特色服务:
课程有效期自购买之日起365天。
课程更新时间 11:18:00
适合学生适合四年级学生
大数的认识
三位数乘两位数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最新教材同步
人教版教材
课程浓缩精华
难点反复学习
配套测试练习
我来说两句...作者:佚名 日期:日 来源:本站原创
需要点数:点
     特聘请了一些专家、名师、学者为广大新教师整理编辑了部分精品中小学各学科教学设计、导学案、同步习题、课件等,欢迎下载使用!   三维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3.通过探究、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能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并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   能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并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红领巾的图片,提问:红领巾上有3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你是怎么比较的?   2.学生会很快判断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学生的方法肯定也很多。   3.出示教材上的&A、&B,让学生比较大小。   二、探究合作,学习新知。   1.比较角的大小。   (1)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证明谁的角大,谁的角小。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汇报,并在投影仪下展示。   (3)为了方便,今天向大家介绍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来比较大小。   2.认识度量角的单位。   (1)师:在上,将一个圆平均分成360份,并演示,其中的一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通常1度作为角的单位。   (2)出示2份、3份,这时这几个角是几度呢?   (3)课件演示直角、平角、周角,问学生这时分别是几度呢?   板书:直角=90度、平角=180度、周角=360度   3.认识量角器。   (1)让学生观察量角器,并相互交流观察的结果。   (2)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并在投影仪下展示。   4.量出角的度数。   (1)怎样量出&A、&B的度数呢,请大家动手画一画,并在小组内交流方法。   (2)学生动手操作并讨论,教师巡视。   (3)师生小结量角的方法:   A、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要注意两个重合:点与点重合、边与边重合。   B、读度数时,如果用了内刻度的零度线,就读内刻度的度数,如果用了外刻度的零度线,就读外刻度的度数。   三、巩固练习。   1.谁说得对。   主要让学生会判断是使用了哪一刻度线。   2.先估计图中的角的度数,然后量一量。   在量角前,可以让学生先估一估所量的角的度数,大约是几度,有助于学生对角的大小的感知。   3.用量角器量出一副三角尺每个角的度数。   四、游戏。   同桌两人做游戏。   游戏规则:   1.一个小朋友说一个角的度数,另一个小朋友试着画出来。不用量角度。   2.用量角器量一量,如果误差在10以内,得1分,否则不记分。   3.两人轮流分别画5次,谁的得分高谁就赢了。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1度作为角的单位。   直角=90度、平角=180度、周角=360度   量角方法:   A、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要注意两个重合:点与点重合、边与边重合。   B、读度数时,如果用了内刻度的零度线,就读内刻度的度   数,如果用外刻度的零度线,就读外刻度的度数。   温馨提示:更多的免费教学设计、教案、课件、试题尽在,欢迎大家下载使用,同时感谢王琳老师提供此篇教学文档。   
-提供包括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各年龄段免费试题,免费课件,免费教案,免费论文,以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科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综合实践全学科资源。
版权所有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愿意作品在本站发布,请联系我们。
站点联系方式:广告合作QQ: 投诉建议QQ:苏ICP备号-6
技术支持:重庆冠驰科技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晓明律师事务所(四年级上册)
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
  4.培养学生关于射线、直线、线段和角的空间观念。
  5.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
  6.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角的意义。
  教学难点: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谁能说说什么是线段?线段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说说,表扬语言准确的学生。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认识射线,直线
  1.线段的特点
  线段或者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板书学生总结的特点。
  2.认识射线。
  其实在生活中除了线段还有其他的线,引出学习射线。
  1)让学生欣赏射灯、太阳等射出来的光线。
  2)欣赏后,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把射灯、太阳等射出去的光线怎样想象作是一条线?
  (1)课件显示,
  学生感知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2)射线有什么特点?
  (3)生活中你见过射线吗?
  指导学生用尺或三角板画射线。
  3.认识直线。
  (1)课件显示,
  学生感知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2)学生尝试画直线。
  (3)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4.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出示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填表
  小组汇报
  5.练习,下面那些图形是线段、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P39、1)
  引导想象,课件显示: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为学习角作铺垫。
  (二)、认识角
  从一点引出的射线中留下两条,问:这个图形认识吗?
  什么叫做角?角该用什么符号表示?下面我们来研究角。
  1.你能举例见过的角吗?
  学生举实例,教师随着学生举例,可以用课件显示实物图片并抽象成各种形状的角,让学生感知生活中角的存在。
《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摘要:.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 6.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角的意义。 教学难点: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 ◇
&? &?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9:00-17:00)
电话:010-华应龙老师《角的度量》教学实录点评
发布日期:
华应龙老师《角的度量》教学实录点评
我的困惑:
关于《角的度量》一课我的困惑是:①我们让学生量了各种各样的角,学生感受到了量角的用处吗?量角的大小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吗?②《角的度量》一课教学的难点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难点?量角器的结构很复杂。量角之前先要认识量角器,那认识量角器的什么呢?怎么认识量角器?教学中简要概括出了“二合一看”等要点,为什么学生还是不会量角?③我们的教学有三个层次:教知识,教方法,教思想。以前我们只是教了量角的知识和技能,那么这节课可以给学生什么方法和思想的提升呢?
一、引入,产生量角的必要
1、(出示三个滑滑梯,角度不同)
师:想滑哪个?
生:第三个,因为刺激
生:第一个矮一些,最后一个最高
师:还有不同吗?
生:角有不同
师:对,这些角有大有小
几年前教以这节课时,我也觉得很困惑,因为在备课的时候,我就觉得没有神们探究必要。我发觉生活中的角都不需要量,因为大多数的角是直角。后来发现衣柜里衣领的角就是千差万别的,我很兴奋。进而发现牙刷也有非常讲究的角,椅子靠背向后倾斜一定的角……经过反复搜寻、思考和讨论,我觉得角的奥秘太多了,当时我上课的时候,就是用玩滑梯的情境引入的。今天的这节课例,华老师也引用了滑滑梯的情境,这样既有趣又能引发学习需求的情境,调动“学”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学。
2、师:那么滑滑梯的角度到底多大才合适呢?我们就需要量出角的大小。
生:可以用量角器量
师:会量的举手
尝试:用量角器量一量角2到底多大。
独立尝试——生演示(方法不是很准确)
学生自主尝试,教师相机诱导,“好风凭借车,送生上青云”。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的一句话——“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东西。”
二、认识量角器
1、师:我们先不去研究到底有多少度,看到这个量角器,这么复杂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1:两圈数字到底看哪圈数字
生2:角是尖尖的直直的,量角器怎么是圆圆的。
师:还有其它问题吗?(学生思考)虽然没有人回答,但大家都在思考
生3:外面一圈是什么用的?
生4:为什么左边是外圈大,右边是内圈大。
2、师:我们来讨论第二个同学的问题,量用器是用来量角的,能在量角器上找到角吗?
生1:不是,因为那里虽然有一条是直的,但另外一条是弯的。
师:角是两条射线……
生2:这里是一个直角(指向量角器的90度)
师:同意吗?那么这个角的顶点在哪儿?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生:中心
师:对,这个点我们就叫量角器的中心,这一条边是0,我们就叫他0度刻度线。另外一条呢(90度刻度线)
&&& 到底要认识量角器的什么?学生第一次拿着量角器的时候,一定是手足无措的,原来学生找不到量角器的上的角!因此,我让学生讨论这是不是角,能在量角器上找到角吗?于是华老师通过让学生先在量角器上画角再量角吗的策略引导学生认识量角的本质。重合。华老师引导学生在量角器上清晰地找到角,知道了角的顶点就是心中,知道了教师有两条射线组成的,知道最外圈的圆弧在量角的时候用不上,那只是角的张口,因为这一连串的引导,量角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3、师:90度还有个简单的写法——90°。
师:在纸量角器上画出一个90度的角。想一想,顶点的哪里?画长画短有关系吗?
这一问是这一课的关键,以往的教学,我会直接让学生猜一猜,比一比,通过模糊的图形得比较让学生得到清晰的知识,进而让学生发现角的边长和角的大小没有关系。而华老师是建立在画的基础上,其实画角应该是下节课的内容,华老师在这一节课上就让学生画一画,是我很不能理解的。在反复思考之后,我才理解到,早知量角器上画角,和让学生在白纸上画角是不同的,在纸在探索量角器上画角其实就是再认识量角器,而在白纸上画角是应用量角器。华老师让学生在纸量价齐上画出直角,既是认识量角器,又是认识刻度,在体会了低能带电荷变得关系的同时,也体会边长和角的大小的关系。这是多么高明的一个设计呀。
4、师:在第二个纸量角器上画一个60度的角。尽可能与同学画得不一样。(展示两个作品——左右两边的角)
师:相同的是60度,什么不一样?
生1:位置不一样
生2:边画的地方不同。
生3:边长不同
生4:两条边所夹的角的方向不同。
师:对,也就是开口方向不同。我们还发现这里是外圈是60度,而另一个是内圈是60度。现在你们知道内圈和外圈有什么用了吗?
生:左边就是内圈,右边就读外圈。
师:说得直好,其实我们也可以不用去记左边右边,这里有一条0刻度线。我们知道0就是……对,就是表示开始,我们只要记住从0这里开始了。
5、师:在第三个纸量角器上画上一度的角。
师 :太难了是吗?这里有没有标出1度呢?其实从边开始的一小格就是1度的角。
师:能找到多少个1度多的角?
对,全世界都规定把一个半圆平均分成180度。
感觉到1度的角很小很小对吧?
&&& 以前,我们习惯于将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可以掌握的部分,这种狭窄的视野使我们看不到解决问题的整个系统。当我们先见森林,再见树木时,我们对各个部分的重要性就有了更好的理解。看来,我们小学老师为了更有效地教学生学,真应该“变成小孩子,习惯于感知性思维,着眼于全局,而不仅是局部。“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像华老师这样认识量角器,不就是依据了量角器的做法吗?
6、师:在第四个纸量角器上画一个157度的角。
展示作品。
作品1:正确(简评)
作品2:(画了一个23度的角)
生1:这个角接近140,不是接近160。
生2:应该从0度刻度线开始画,而他从180度开始画了。
7、有收获吗?有些问题是不是解决了?
三、运用量角器。
1、观察刚才画的四个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生1:顶点相同,还有一条相同的横线。
生2:都是从0度刻度线开始画起。
认识了量角的本质,华老师又让学生在纸量角器上画角,再交流在画角的时候有没有相同的地方,这样顺势就可以引出了“中心点”、“0度刻度线”、“内外圈刻度”、“1度的角”、“度数的写法”等。在这一环节中,华老师引导学生先看先找,先思先画,先试先量,先想先说,正确的地方教师就充分肯定,发现学生存在问题,教师就组织一起探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辅相成,重要的是:学习活动是顺着孩子们好奇,探索的天性展开的。真正实现了“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2、你从量角器中能看到什么?
生1:看到180个1度的角。
生2:有18个10度的角。
生3:有14个蓝色的数字。
生4:360个5刻度的角(师:可能要琢磨琢磨这句话)
生5:看到了两个直角。
师:我们已经有一双数学的眼睛,有些同学画了就看到,&不画就看不到,相当于穿马夹就认识不穿就不认识。
我觉得这一问等于是对量角器的再认识,孩子们已经能在纸质量角器画角了,现在又来进一步观察180个刻度,又来找到10度的角的个数,找到14个蓝字等,都是让学生进一步的感知量角器。不仅学生知道了怎么找到度数,更知道了两脚重仓者的其它数学奥秘。
3、师:量一量角2&是80度还是100度?
生:同桌交流量法。
生:要对准顶点,对准0刻度线。
师:那这个有什么问题吗?(没对准一点)
(演示学生在认真校正)——这个过程的记忆
师:那谁能说说量角的过程了呢?
生1:先对准顶点……
生2:我有补充,应该看另一条边有多少度。
师:其实就是把量角器上角和要量的角重合在一起。
&&& 以前我们教“角的度量”时,一节课下来,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不少学生还不会量角,量角器都不知道怎么摆放;而今天,学生教会量角了,并且理解了量角的本质。也正因为理解了量角的本质,学生变得“自能”“自得”了。为什么以前我们那么费力地教,总结概括出“二合一看”等要领,学生学的效果反而不好呢?看完这节课,我明白了,因为以前的我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讲了“角的顶点和量角器的中心重合,一条边和0度刻度线重合,看另一条边所对应的刻度”,但没有讲量角的实质是什么,缺乏整体把握。“二合一看”等要诀,看似简洁,颇得要领,其实这是我们成人的偏好,对孩子来说却是不得要领的,要孩子们想象出这四个字背后的内涵是挺难的。因为孩子们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老师抽象概括出的词语反而增加学习的难度。而在本节课,当学生已进入洞口,感觉恍惚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归纳:“量角其实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重叠在要量的角上”一语点破,是可以为学生的量角操作提供表象支持,促进学生更顺畅地操作的。
四、练习。
1、师:看看角3,比一比和角2&一样大吗?去量一量
生:一样大
师:我们又证明了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量一量角4(钝角)&角5&角6(开口方向不一样)。
2、教师用简笔画画出足球门
拓展交流:德国足球博物馆放着量角器,说明射门角度的精准。
3、风筝高度怎么量?
我的感受:
在华老师看来,教和学是一回事,应当追问四个问题:第一,教(学)的是什么;第二,为什么要教(学);第三,怎么做;第四,为什么这么做。这一次教“角的度量”,华老师只是多问了两个为什么,顺着学的路径去思考教的路径。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要把事件做正确,更重要的是首先要把事件做正确,更重要的是首先要把思考做正确的事。其实,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学习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好为人师的我们往往会好心地做出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教师的教怎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就是要把握“做”的本质, 老子说得好,“少则得,多则惑”,好的老师一定要让学生一课一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角的度量说课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