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上东教育出版社)初二政治复习题地里复习题

山东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英语配套练习册答案
unit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
到地方书店找、找不到的话、可以跟书店老板联系、如果需要多的话、书店老板会调货的、可以试试、我们老师就搞过
自己写才是真的好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山东教育出版社初二下学期美术教案
篇一:山东教育出版社 下册美术教案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 纸片插接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新的手工制作知识及掌握基本的插接技巧。 2、引导学生在欣赏造型与色彩中勇于发表独特见解。 教学重点:插接图形的造型设计。 教学难点:插接技巧的了解与掌握(插接方法与摆设形状) 教学工具:彩色卡纸、剪刀、示范作品、学生作品及精美艺术图片。 教学过程: 一、授课 1、制作方法对比导入――点出课题 师言:小朋友们,我们在上几个学期的美术课中,上过很多的手工课,学到了许多新的制作方法。(请几个学生讲讲学过什么样的方法:粘、剪、卷……)。教师指出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制作方法――插接(纸片插接)。 2、 欣赏、对比,发现新的纸工技法 欣赏制作精美的插接作品。(扑克牌插接、几何形插接、水果形插接及粘贴式的立体桥梁作品。) 3、 观察范作: 师问:观察作品并告诉老师哪些比较好看,为什么?
生答:纸片的图形十分漂亮,颜色丰富,搭配和谐。 4、 教师边示范制作,边讲解: 示范:(1)、剪一个口:剪刀垂直卡纸,剪开卡纸长度的三分之一 (2)、剪两个或多个口:把所要剪的卡纸重叠,剪刀垂直卡纸,剪开卡纸长度的三分之一 注意:(1)、剪开的线要直,这样叠起来才不会歪歪斜斜 (2)、底座要前后左右插接多张卡纸,否则底座太轻,无法承受上面的重量刚才我们经过观察,已经发现了这课要学习的内容――纸片插接制作的一些要点,现在老师把具体的制作步骤示范,让同学们进一步掌握其中的制作技法要点。 (1)设计纸片造型(由于时间较久,也可用简单方形代替,) (2)剪。 (3)研究插接方法(提醒学生先由设计作品的底座) (4)插接。 提醒学生插接的底座一定要牢固,可选择井字格形结构。(鼓励学生找其它更牢固又美观的插接方式。)若想插接得越高,底座建议做大些。 5、 让学生先讨论,并分组动手先制作插接底座。 6、 看看谁的底座最牢固,并把这个新发现方法介绍给大家。 二、布置作业: 1、 学生可自行分组制作。 2、 要求色彩搭配合理,插接牢固。 3、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辅导,发现底座不牢固的立即给予指正、修改、加以巩固。 三、评价、作品展示、比一比: 选出造型夸张、拼接牢固的小组作品,比比看,谁的最有创意,谁最有办法,插得最高,由学生为主参评,小组间互相评价,讲一讲,这些作品的优缺点?相互交流插接经验。 教师后记: 第2课 点、线、面
学习领域:造型 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耐心细心的学习习惯。 2.学习用点、线、面进行排列造型。 教学过程: 一. 引导阶段 1. 通过欣赏点、线、面的抽象画来揭示课题。 2. 引: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画室里正在上演精彩的表演。我们快去看看! 3. 旁白:看!舞台的布幕徐徐拉开了。第一场表演是……。 4. 设问: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这幅画里有哪些形状?(各种各样的点、线、面) 5. 让学生直观地在视觉和听觉等各方面都得到亲身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欲望,开拓学生的思路。 二. 教授新课 1、介绍点、线、面的知识。 引:什么样叫点、什么叫线、面呢!?我们一起去探索。 设问:地球在宇宙中,显得怎样? 设问:当我们在近处看地球时,它显得怎样? 动画课件 直观地了解点、线、面的知识。 2.学习运用小物品制作点、线、面的方法;认识抽象画给人们带来特殊的视觉美感,陶冶学生的 审美情趣。 引:画室里的表演正在进行着,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去欣赏。知识点:点、线、面是美术世界的基本元素、真正主人。 设问:看着画面,你有什么感觉?你觉得画家在画的时候,在想些什么呢?画家是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画出这幅画?我们还能用哪些不同的方法、材料来画画呢?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3.帮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任务。 引: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增强了知识,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术世界,去探索、去创造! 设问:欢迎你们来到美术世界,走上点、线、面的表演舞台,你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表演? 请把你的想象用画面的形式表现出来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在童话的气氛中提出作业要求,营造学习气氛。 三. 布置作业实践活动的细则,说明评价方法。 1.教师:选择一张你喜欢的彩色纸作为“舞台”,用课桌上现有的材料,组织“点、线、面”进行“表演”,先排列好,再把画面粘贴固定。我们将对作业分别评出:创新奖、制作奖、评价奖。 2.各类废弃物品。 3.几何形的彩色卡纸。 以游戏的形式提出作业要求,活跃学习气氛. 四. 作业评价 引:这里的每一场舞会都是各具特色,我们一起来欣赏。 说说你的感想,并且为这些美丽的画面取名字。 作业展示板。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评价的能力。 五. 拓展 1.欣赏: 名师名画A.教材中德国女画家―──康定斯基的《绘画201号》 B.凡高----《向日葵》《抽象画》D.照片《故宫城门》、《现代城市》 2.日常用品A.《时钟》B. 《自行车》C. 《雨伞》D. 《建筑物》 扩展学生的视野。 3.儿歌 儿歌:你是点,我是线,变大以后就成了面,描画美好的画面。营造课堂学习气氛,巩固课堂知识。 教学反思:
第3课 重叠的形状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重叠图案的艺术特点,了解重叠的形状可以使画面产生各种不同的效果。 2、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重叠各种形状来完成美术作品。 3、通过对重叠形状的学习,增强学生的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画出重叠的形状,并设计重叠的形式。 教学难点:如何处理重叠的遮挡关系和排列效果。 课前准备: 1、学生:油画棒或彩笔、剪刀、彩纸、胶水。 2、教师:多媒体课件、卡纸、彩纸、剪刀、胶水、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展示示范作品并导入课题 师:夏季炎热的天气已经开始了,老师带来了一份凉爽礼物想送大家,你们猜猜是什么呢? 生:… 师:想知道吗?这份礼物就是一张大贺卡,请看大屏幕(放映幻灯片1):在深蓝色的海底世界里,一群可爱的小丑鱼在悠闲地游来游去,好凉快,好舒服呀。喜欢这个礼物吗? 生: 师:非常喜欢呀,老师太高兴了。同学们再来看一看,在这张漂亮的贺片里,除了让我们感受到大海的凉爽和美丽之外,你还发现什么了吗?生:… 总结:这条大黄鱼挡住了小红鱼,而这条小紫鱼又挡住了大黄鱼,它们相互重叠了。看来大家善于发现问题的,非常好。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重叠的形状》。 放映幻灯片,引出课题:重叠的形状。 2、欣赏图片,讲解课题篇二:山东教育出版社美术教案下册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 聚与散 教材分析: 在上两册的教材中,都有过以叠词为课题的造型表现与欣赏评述相结合的有趣的课,引导学生在游戏式的活动中体会构图中的聚与散的关系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教具准备: 吴冠中的作品学生作品水粉颜料排笔彩色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 这里有作品欣赏,请大家欣赏后小组讨论: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作品描绘了什么? 在大师的作品中春如线疏密为我们描绘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给你的不同感受吗? 纤细的线条宛如少女长发般的垂柳传递了生命的信息宣纸上彩墨点点,如春雨播洒池塘;又如春花灿烂点点梨白桃粉迎春黄 通过欣赏你能不能找出吴冠中老师绘画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精髓(板书:点线结合) 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他运用点和线歌颂了江南,歌颂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 大师与大师:同样都是用点和线来作画,吴冠中和西方画家波洛克凡高又有什么不同呢?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画家资料和搜集他们的作品进行对比 三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第二节 一师生交流:1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2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3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二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课后拓展: 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第2课点的魅力
课型: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上一课的延续,一个黑点在纸中的不同位置,会给人不同的感觉,通过和分析比较,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中的奥妙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纸上画摆放小圆点,体验各种变化,并组合出各种创意的作品2在摆放圆点中发现有创意的圆组合会产生美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愉悦 教学思路:
本节课教学内容意在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圆点的几种基本形状:圆面圆圈;发现圆点在纸上不同的位置,给人不同的感觉,产生基本变化:通过对教材创造性的处理,突出一个玩字,力求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既竞争又合作,共同发现小圆点的魅力,用圆点来创造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线条的几种变化,发现圆点在纸上的不同位置产生的不同感觉 教学难点: 让学生有创意地玩小圆点,用圆点组合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准备: 预习: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收集圆的物品,观察寻找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圆的图案
教具:平面构成圆点的变化 学具:彩笔瓶盖纽扣等圆的东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的美术课和平时有点不一样,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教室里来了许多老师和我们一起来上这一堂美术课,大家用掌声表示欢迎其二就是唐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位小伙伴,同学们肯定会喜欢上它的,大家看,它来了------- 展示课件动画图片和播放声音,出现一个小圆点,(说话:同学们,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小圆点,我喜欢穿各种色彩的衣服,我的本领可大啦!能大能小,位置和大小的变化还能给人产生不一样的感觉!在生活中和美术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我的身影!大家都称我为魅力的小圆点呢!)
同学们,听完了小圆点的自我介绍,它的自我评价还挺高,那今天,我们就让小圆点来展示一下它的魅力吧!板书:小圆点的魅力 二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在欣赏小圆点魅力之前,必须知道,怎么样才能算小圆点?谁能告诉老师,圆该怎么画呢? 学生来一个画圆, 老师用圆规示范画圆的方法当然我们在画的时候不可能这么标准,做到尽量而已! 老师加于讲解:固定圆心,半径相等长度,旋转360度就是一个标准的圆了,如果里面是实心(有色彩)就是圆点,如果里面空心的那就是圆圈了!那今天我们画的圆点就是实心的,因为比较小!所以才叫为小圆点
(一)大家看见今天的课题肯定会觉得有点奇怪,小圆点的魅力在哪里?怎么体现出来呢?我们马上就可以领略到啦!
老师在黑板上贴好一张白纸,粘上一个小黑圆点,并做从上往下移动,出现三种画面效果,让同学们一起来观察,一起来体验小圆点位置变化后产生的不同心理感觉,并把自己的感觉提出来
老师出示一个乒乓球,加与示范,这就好比是一个小圆点,师生一起进行总结出三种感觉: 1.下落感 (悬空的感觉) 2.稳定感(上下左右的作用力一样,四平八稳) 3.安定感 (没有地方可以掉了) 老师拿出2个小圆黑点,要求同学们在一张白纸上摆放出吸引感和排斥感 (请出2位同学上来进行摆放) 并得出以下两点感觉: 4.相互吸引感 5.相互排斥感
老师总结:小圆点只要把位置改变了一下,就能产生不一样的感觉,所以我们在画画时,要注意,主体物的位置就象小圆点一样,位置不同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画面和心理感觉!(出示课件,结合美术作品进行讲解)
(主体物---苹果,具有下落感) (二)同学们都知道,所有的美术作品都是由什么组成呢?点线面,哪位同学告诉老师,点是如何变成线的呢?(张贴两张点的范图) 1.直线曲线的感觉 圆点越密,线的感觉就越明显,朝一个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直线,朝其它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曲线所以点排列在一起会有线的感觉(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 2.移动的感觉 圆点从大到小,是一种透视现象,渐变后会产生移动的感觉!(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
出示课件---火车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在生活中,小圆点无处不在,看: 出示课件,展示生活中具有小圆点存在的图片,联系生活,从身边寻找灵感,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如---衣服鞋围棋人民会堂灯药丸被子等等!) 老师加于讲解,并渗透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图案的相关知识 (四)利用小圆点还可以摆放拼出很多漂亮的图形呢!大大小小的圆点组合在一块,就成了一张美丽的作品了! 出示课件,展示小圆点的美术作品书本范作 三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播放轻音乐,愉悦课堂气氛) 四作业欣赏评价 评价小圆点的美术作品,师生共评自评,好在哪?不好又在哪?互相提点建议!再次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水平 五总结拓展 小圆点无所不在,美也无所不在,只要我们善于用发现审美的眼睛去观察去创造,美就在我们身边!
第3课 黑与白
课型: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黑白之间的相互转换,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只有尝试才能了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 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准备: 教具:有关的图片资料范图 学具:收集到的图片资料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发展阶段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创作黑白正负图形的要领: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 三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准备用什么方式方法设计一幅什么方法组成的黑与白图画? 四作业要求: 1用黑与白表现正负形 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3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五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3引导作者反思,说说你觉得自己这幅画有何改进的地方? 六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正负形,体会其形式美
第4课 主体与背景
课型:造型 表现 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范图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
教学过程: 1引入 师出示一幅画,问学生: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学生答:人物(玩耍)---主体 环境(建筑)背景 师揭题:主体与背景(课件1) 2讲授新课 A师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 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B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 :学校家里游乐场所等 C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 师小结: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 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篇三:山东教育出版社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聚与散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体验起作品中的点与点之间聚散,疏密的变化。 2、 鼓励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实践,尝试,体会聚与散的不同艺术效果。 3、 通过实践,尝试,使学生知道聚与散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4、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聚与散的表现方法,创作有新意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6、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7、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8、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2、点的魅力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体会圆点在纸上不同位置的感觉。 2、引导学生了解圆点排列与圆点由大到小排列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3、运用圆点来组合各种图形。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出示一个圆圈,问:有什么感觉,然后在这个圆圈上再套几个圆圈,有没有不同的感觉。(产生动感) 结论:同一圆点在不同的位置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二、发展阶段: 1、交流各自预先观察的结果,说说圆的种类有哪些(有圆的面,圆圈),在生活中圆是如何运用的。
2、欣赏教材上的图。 (1)三张有各有一个小圆点的图,请学生观察,这三张图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圆点在中间的图给人稳定的感觉,圆点在上面的给人下落感,圆点在下面的给人安全感。 (2)很多的小圆点并在一起会产生线的感觉
(3)小圆点从小到大的排列会产生移动感。 3、欣赏教师带来的平面构成,说说是否喜欢这样的图,为什么,它是由什么样的圆来构成画面的。 4、教师提高大小不一样的圆面和圆圈,请学生自己来摆一摆,看谁摆出画面更好看。 5、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讨论要准备该如何组成画面。
三、学生动手制作,教师指导四、展示评价3、黑与白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的图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要领。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先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发展阶段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创作黑与白正负图形的要领: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要简洁,线条要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 三、作业要求 1、用黑与白表现正负形。 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3、线条流畅,涂色均匀。4、主体与背景
教学目标: 1,欣赏相同的主体在不同的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2,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画了一幅画,请同学们评价一下,先说说优点。 生进行评价,教师肯定并加以表扬。 设计思路; 看老师画画,本身就是非常兴奋,而且老师的画肯定是非常好的,所以学生自然能找出好多的优点,老师都要非常高兴的加以表扬,并对学生的表扬表示出诚恳的感谢,这样会大大的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及分析水平。提高审美力。 师:那位同学给老师提出不足? 设计思路; 当我们平时就对学生灌输正确的审美教育,学生自然就会明白,任何一幅画都有缺点,都不可能完美,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他们的观点,对的要夸张而虚心的表示接受,即使不正确,也要诚恳的表示接受,尽量少否定,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会对自己的鉴赏力信心倍增,学习美术的兴趣就更浓了。参与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生:感觉画面单薄 生:感觉画面不够丰富 生:感觉画面缺少生机 生:感觉缺少震撼力 生 :缺少了背景。2016八年级地理暑假生活指导答案山东教育出版社[1]
无忧考网为您整理了“2016八年级地理暑假生活指导答案山东教育出版社”,方便广大网友查阅!更多初中二年级相关信息请访问。
【基础过关】  一、选择题  1.C 2. D 3. D 4. B  二、连线题  1. A――③ B――④ C――② D――①  2. A――② B――③ C――①  三、判断题  1. × 2. × 3. × 4.√  【能力提升】  1.地理位置、人文地理、自然地理  2.北方地区  3.(略)  4.(略)  5.秦岭、淮河  6.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是:  一月份零度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是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是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拓展延伸】  1.(略)2.主要是沿海的东部省级行政区,东部的经济区域主要集中三个地区: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  3.提示:可以从自然区域、行政区划、经济区划等方面描述。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基础过关】  连线题  A――② B――① C――④ D――③  选择题  1.B 2.C 3.A 4.D 5.A 6.B 7.C 8.A 9.C 10.D 11.C 12.D 13.B 14.C 15.D  16.A 17.A 18.B  【能力提升】  1. 填字游戏  水 旱 、稻 麦、 甘 甜、 涝旱、 船 马、 甜 咸、 轻 重、 尖 平 、敞 封 、拳 腿 繁 齐  2. 测测你的思考能力  【拓展延伸】  1. 略  2. 东北、鄱阳湖  3. 华北平原地区由于气候较干燥,降水较少,河流密度小,且地势平坦,陆路交通发达,传统上多使用马车。太湖平原地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地势平坦,河汊纵横,水运发达,传统上多以舟船作为交通工具。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基础过关】  一、选择题  1.D 2.B 3. B 4.C 5.D 6.D 7.A 8.C 9.A 10.C 11.D 12.B 13.C 14.C 15.B 16.D 17.C 18.A  二、连线题  1.A――④ B――① C――② D――③  2. A――②――b B――③――c C――①――a  【能力提升】  1. 8.8℃  2.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阳光通透性好、光照强。  3. B  【拓展延伸】  1.长江 黄河 塔里木河 ① ③ 塔里木盆地 塔克拉玛干沙漠  2.有道理,由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我国的大江大河大多发源于青藏高原  3. 河套地区 河西走廊 a b  4. 内蒙古温带草原牧场 新疆山地牧场 西藏高寒牧场 青海高寒牧场  第五单元检测  一、连线题  A―― ② B ――① C―― ④ D――③  二、判断题  1× 2√3× 4×5√6×7√8×  三、选择题1.D 2.A 3.A 4.D 5.C 6.B 7.D 8.B 9.B 10.B 11.D 12.A 13.B 14.A 15.D  四、1.土地荒漠化 2.开展沙生植物保护工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五、1.(略)  2.(1)A区农业主要是水田,农作物熟制主要是一年二熟或者一年三熟,而B区农作物主要是旱田,农作物的熟制主要是一年一熟或者二年三熟,C区主要有新疆山地牧场和内蒙古草原牧场;而D区主要是青藏高原牧场和青海牧区。  (2)A  (3)C  (4)雅鲁藏布江谷地海拔米,光照充足,冬季不受寒潮影响。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常把暖湿气流从下游谷地吹进来,年降雨量达200~350毫米左右,谷地内牧草茂盛,畜牧业发达,成为西藏的主要农业基地。  第六单元 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基础过关】  一、填空题1.40°116°西北 东南 东北 西北 西南 华北 二  2.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炎热多雨  3. 3000 蓟 金 元 明 清4. 凸 明 清 水源 5.环路 放射 6.海河  二、选择题1.B 2.B 3.A 4.A 5.A 6.A 7.C 8.A 9.D 10.A  【能力提升】  1(1)居庸关、山海关 华北平原(2)北温带 八 八  2.(1)A京沪 B京九 C 京广 D 京包 E 京山东省夏津县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_图文_百度文库
山东省夏津县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
山东省夏津县实验中学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质量
一.单项选择
1.我们家乡德州市的气候特征(如图)与我们的感受相符合的是(
A.全年高温多雨
B.冬季温暖多雨
C.全年炎热干燥
D.夏季高温多雨
2.下列各组省级行政中心,冬季温差最大的一组是(
哈尔滨 B.济南
石家庄 D.南京
3.下列气候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正确的组合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纬度因素
B.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地形因素
C.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海陆因素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地形因素
在一次国际中学生夏令营活动中,某同学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我的家乡一年到头都很热,极少下雨,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据此完成4-5题。
4.该中学生的家乡最有可能是(
A.非洲的撒哈拉沙漠
B.地中海沿岸
C.中国的山东半岛
D.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5.该同学家乡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读“中国部分城市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及“中国局部地区某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6-7个小题。
贡献者:怊怊1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二政治复习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