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土木考研方向工程桥隧方向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的...

土木工程专业桥梁方向有没有必要考研?考研的好处在哪里?望土木前辈们能详细解答一下,谢谢!_百度知道
土木工程专业桥梁方向有没有必要考研?考研的好处在哪里?望土木前辈们能详细解答一下,谢谢!
如果本科就是重点大学,东南,考研意义不大,一般么本科的就业压力真的很大,清华之类的。像我们学校的研究生,进非省会城市的事业单位都直接面试,不打算搞学术。否则的话,比如同济
嗯嗯,谢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年终工作总结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浙江大学2016年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浙江大学2016年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
||暂无简介
公司成立于2011年,为大学生创业项目,专业...|
总评分0.0|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福州大学相关信息:
福州大学论坛新帖:
考研帮最新资讯
福州大学热点文章
福州大学热门话题
课程预告,帮学堂出品
考研帮地方站秦云,男,教授级高工,博士,1970年7月出生,云南昭通人,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现为全国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命题专家组成员、国家绿色标识专家委员会成员,同时也是云南省专家协会、云南省超限高层建筑审查委员会等学术或技术组织的成员。
2004年至今,作为技术负责人完成各类工程项目设计200余项,其中12项工程设计获得云南省或昆明市优秀工程设计一、二等奖。2007年因在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及结构风工程中的实践与理论研究成绩,获昆明市委、市政府颁发的第二届昆明市青年科技奖;2008年8月,获云南省建设厅和混凝土协会授予的&云南省混凝土行业20年优秀奖&;2010年10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第十批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12年8月,被选拔为昆明市第七批科学及技术带头人。
在国内较早开展了螺栓球节点网架的疲劳性能试验、螺栓球节点封板及锥头承载力的弹塑性分析、结构风荷载的数值模拟等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10余篇发表于《建筑结构学报》、《建筑结构》、《工业建筑》、《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东南大学学报》等国家核心科技期刊上,其中有5篇被国际权威检索刊物EI(美国《工程索引》)收录、1篇被国际权威检索刊物AJ(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
1987&1991年,本科就读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导弹设计专业(三年级改为工民建),
1991&1994年,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钢结构理论方向硕士研究生。
2000&200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
2004年~2010年,昆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2010年12月至今,云南大学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教授级高工。
主要研究方向: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和计算流体动力学。
&&&&&&&&&&&
屈俊童,男,中共党员,教授,博士。主持完成省级科研项目&云南民居建筑抗震减灾及其经济效益研究&和&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与虚拟实践教学研究&;主持完成多项云南大学校级教改项目;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承担多项各种横向项目。
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1996年&2000年,湘潭工学院,建筑工程本科;
2000年&2003年,昆明理工大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硕士;
2003年&2006年,同济大学,岩土工程博士;
2006年至今,云南大学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任教,现任土木工程系主任。
承担多门本科生课程,如《结构力学》、《土木工程概论》、《建筑施工技术》、《工程试验检测技术》等,承担《有限元法与程序设计》、《高等土力学》等研究生课程。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近40人次,2008年被聘为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参与学院学科及实验室建设,负责了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土木工程学科建设相关工作。从事过基坑工程支护设计、边坡工程支护设计、基坑及边坡变形观测、地基处理、桩基承载力检测、建筑结构质量检测及鉴定、建筑工程质量司法鉴定、结构动力特性测试、桥梁成桥试验及检测等工作。公开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目前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工程抗震和结构试验及检测方面的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岩土工程与工程抗震。
李燕,女,中共党员,副教授,建筑与规划学院党委书记,高级审计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决策咨询专家,云南省人民政府审计咨询专家,云南省公共资源招投标评审专家,在读公共行政学博士研究生。
主要工作经历:曾在地方政府部门工作9年,在高校从事教学、管理工作20余年,承担研究生和本科生教学工作。现任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教学、科研工作及获奖情况:承担管理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公共政策学等本科生教学;指导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和城市管理硕士;承担省级科研课题2项,在《思想战线》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5篇,发表EI论文2篇。
主要研究方向:城市政府管理;政府绩效审计;地方政府治理。
陶蜀昆,男,高级工程师。
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1978&1982年,昆明理工大学,建筑结构专业本科;
1982&1983年,云南省铁路建设公司;
1983&1996年,云南省建材设计研究院,主任工程师;
1996&2005年,云南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
2005年至今,云南大学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任教。现为云南大学本科、研究生教学督导组成员。
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承担《建筑设备》、《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城市安全与防灾学》等本科生课程。
主要研究方向:结构工程与建筑技术。
吕龙,男,高级工程师,1963年11月生。1985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材料工程系,毕业分配到云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从事与建设工程相关的科研,开发应用、咨询、管理工作等,2005年工作调动到云南大学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至今近30年,具有丰富的土木建设工程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从事和担任过技术人员,研究室主任、科技开发公司经理、工程公司经理、监理公司经理,总工程师、实验中心主任、高校教师等;科研出身,勘察设计、工程施工、监理咨询、行政管理等建设工程全过程都亲历体验实践过。
【科研方面】承担、主持、组织参与了包括材料、结构、质量等方面数十项科研课题;主持主编了《普通混凝土配制技术规程》、《回弹超声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既有建筑结构安全性能检测鉴定技术标准》、《施工对周边建构筑物影响监测及评价技术标准》等多项地方标准;参编《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技术标准》等多项国家标准,目前还在主持三本标准规范的编制。
【工程方面】主持组织参与各类建筑工程的试验检测鉴定,司法鉴定,造价纠纷、质量事故处理,结构改造,灾后建筑及抗震加固施工等,已经完成数百项工程;组织承担建筑企业资质审查,实验室资质评审;组织各类技术培训、上岗培训。主编过《云南建工》刊物杂志。
【社会方面】在中国建筑学会质量控制及检测专业委员会任副主任委员;在云南省硅酸盐学会混凝土及房建材料专业委员会任副主任委员;云南省工程检测协会、云南省混凝土协会常务理事;国家实验室认可及计量评审专家;北京新世纪质量认证中心专业评审专家。云南省消防质量检测鉴定技术专家。
【研究领域】建筑工程质量试验检测鉴定;建筑司法鉴定;建构筑物的健康诊治;抗震加固新技术;施工技术;建筑材料和结构及构配件的开发应用;建设规范标准编制。
肖梅玲,女,副教授,博士后,云南大学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教师。党员,副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地震安全评价师,一级注册造价师,一级建造师,注册咨询工程师。
1993年毕业于三峡大学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3年&&1995年,湖南省水电勘测设计院,从事水工结构设计,在此期间完成了白云水电站的大坝&&面板堆石坝的设计工作。
1998年6月毕业于云南工业大学,防灾减灾工程及地震防护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
2003年9月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系,结构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
2004年9月&&2007年5月在云南大学生物博士后站工作。
科研方面: 本人主持了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高土石坝的地震动输入研究&&小波分析&;云南省资助的&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在小波基下的动力可靠性分析&,& 单边指数小波下的结构地震能量反应&;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烈度地震区中小城镇的综合减灾研究&;&云南省典型农村房屋抗震性能研究&。参加横向课题&昆明市农村房屋抗震性能研究&等多项。现主持国家基金&地震非平稳响应和可靠性的小波算法及应用研究&。
多年来一直从事工程抗震及防灾减灾的相关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EI, ISTP收录的有10多篇。承担《工程力学》、《结构力学》等本科生课程,承担《专业英语》、《灾害学》、《地震工程学》等研究生课程。
主要研究方向:结构工程与工程抗震。
谢建斌,男,汉族,1973年11月生,中共党员,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人,工学博士,教授(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高级工程师,云南大学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硕士生导师、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大学城市建设与数字城市中心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国家认证爆破工程技术人员,云南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云南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国家教育部学位中心通讯评议专家、国家水利部和云南省水利厅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评审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纤维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建设安全专家委员会专家,云南省水土保持学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昆明市深基坑工程评审专家,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专家库专家,昆明市高技能人才评审委员,昆明市第十一批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云南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
主要学习及工作简历:
1992年9月&1996年7月,昆明理工大学大学本科,1996年7月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6年9月&1999年4月,昆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1999年7月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9年5月&2000年8月,云南省交通厅中国云南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第三工程处工作(道路桥梁及隧道工程、岩土工程),任助理工程师;
2000年9月&2003年9月,昆明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2003年12月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3年10月&2010年8月,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工作(岩土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历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2010年9月&至今,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原云南大学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工作,历任高级工程师、副教授、教授。
主要教学及科研情况:主要讲授硕士研究生学位基础课《工程弹塑性力学》。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地震烈度高寒地区尾矿坝水力耦合作用下动力失稳机制研究(No.)&、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铁尾矿铁矿渣混凝土细观机理及物理力学性能研究(No.)&、&高地震烈度区尾矿坝流固耦合作用下动力稳定性研究(No.)&、云南省教育厅科研重点项目&流固耦合作用下尾矿坝稳定性研究(No.)&等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先后在《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Plos One》、《应用数学与力学》、《应用力学学报》、《岩土工程学报》、《岩土力学》、《铁道学报》、《现代隧道技术》、《水利学报》、《材料科学与工艺》、《航空材料学报》、《防灾减灾工程学报》、《地震研究》等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11篇被SCI收录,40篇被EI收录,16篇被CPCI-S(ISTP)收录;参编《Study of Reservoir-Induced Seismicity》等专著;先后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
获得奖励情况:先后获得2015年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奖、2015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度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科技进度二等奖、2015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工程勘察三等奖、2013年度、2014、2015年度云南省优秀工程勘察一、二、三等奖,以及2009年、2010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度云南省省级工法奖等奖项共计20余项。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土木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桥梁及隧道工程、地基与基础)、水利水电工程、工程力学(流固耦合力学、爆破与振动力学、热弹塑性力学)、材料学(建筑及水工结构材料、金属材料)、水土保持等方面教学科研工作。其中岩土工程主要为岩土体的基本性质及本构关系、地下工程及深基坑工程、土工构筑物与边坡工程、岩土工程数值仿真、土动力学、尾矿坝、地铁;结构工程主要为水工结构工程。
祝海雁,女,1972年2月出生,无党派,云南大学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教师,副教授,实验中心副主任。
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1989&1993年,重庆大学,建筑材料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3&2004年,云南省建筑工程学校,教学及实验室管理;
2004&2008年,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
2004&2005年,云南农业大学,教学及实验室管理;
2005至今,云南大学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教学及实验室管理。
参与地方标准《东川河砂配制混凝土及应用技术规程》的编制工作。目前承担《土木工程材料》本科生课程。
主要研究方向:建筑节能(材料),建筑材料与实验技术。&
傅世昌,男,副教授,博士,中共党员,1971年3月出生。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08JC630075)&风险创业团队内部冲突的管理方案设计与研究&。参加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香港、澳门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风险价值理论及其在市场与金融投资决策中的应用&;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标度分形理论及其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碾压混领土拱坝反分析&主研人员;九五攻关项目&三峡大坝压力钢管下弯段破坏机理研究&主研人员;硕士论文由三峡建设总公司科研处验收,其中一项被评为有创见性成果,在工程实践中使用。
中国农业银行广西区分行基建办公室,4年现场施工经验,全区农行系统发文通报表扬,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校区)、云南大学讲授国际信贷高级宏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
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1988&1993年,武汉理工大学(原武汉工大,重点)理科实验班,工程力学(由数学力学更名而来)本科,学士学位;
1993&1996年,广西大学土木系结构工程专业硕士;
2000&2003年,西南交大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
2003&2005年,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进修经济数学;
2009&2012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现今任云南大学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土木工程系教师。
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1部《建设项目资本管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主要研究方向:应用经济学、工程管理、团队建设与冲突管理。&
冉志红,男,副教授,博士,中共党员,1978年11月生,四川营山人。主持云南大学校级科研项目&多重子步法在桥梁结构多损伤中的应用研究&(B);省科技厅科研项目&在役桥梁健全性评估理论及其工程应用&();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斜拉桥索塔锚固区的简化分析方法及其工程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非概率时变可靠度的桥梁结构评估新技术及理论研究&()。
学习工作经历:1998&2002年,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本科,土木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2002&2007年,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硕博连读,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7年至今,云南大学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任教。现任土木工程系副主任。在《土木工程学报》、《计算力学学报》、《振动工程学报》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8篇被EI收录。出版专著《桥梁结构损伤诊断的模式识别理论及其工程应用》(科学出版社,2011年)。&曲线正矢的坐标计算新技术&项目获得昆明铁路局2012年度科技进步奖。承担《工程测量》、《测量学与识图》、《结构力学》、《建设工程监理》等本科生课程,承担《数值分析》、《高等结构动力学及其应用》、《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等研究生课程。
主要研究方向:桥梁结构施工监控与长期监测;桥梁工程损伤诊断与可靠度评估;车桥耦合振动分析;大跨度桥梁结构抗风与抗震。
卜炜玮,男,1981年生,博士,副教授。现任云南大学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土木工程系副主任,工程管理专业负责人,兼任云南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经济分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工程管理研究分会委员。
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1999年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后转入建设管理系。2003年取得清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学士学位。2008年取得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同年8月进入云南大学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任教,承担《经济法与合同管理》、《经济法概论》、《建设法规》、《工程管理专业英语》、《工程管理应用软件》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主持和参加过的科研项目包括:建设部与商务部联合重点课题《中国大型建筑企业与房地产企业联合开拓北美西海岸市场进行开发的战略研究》、建设部课题《工程建设标准化立法研究》等;参与编写《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应试辅导》、《云南省招标员培训教材》等教材。
出版专著《中美日财产征收制度比较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工程建设与房地产法律、土地资源管理、旅游房地产开发等。在房地产征收、城市更新等问题上有较深入的研究。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