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矿山机电试题应用是指什么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矿山机电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发布时间:
第一部分& 学院基础和发展优势. - 4 -
一、市场人才需求旺盛,学院发展前景广阔. - 4 -
(一)南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迫切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 4 -
(二)阿克苏在南疆具备的优势. - 5 -
(三)学院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方面所具备的优势. - 6 -
二、学院办学基础良好. - 7 -
(一)阿克苏地委、行署的大力支持. - 7 -
(二)学院办学基础好,综合实力强. - 7 -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建设内容. - 9 -
二、学院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 - 9 -
(一)学院发展目标. - 9 -
(二)学院发展思路. - 10 -
第三部分& 自治区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 11 -
一、项目概况. - 11 -
二、项目建设的背景和依据. - 11 -
(一)社会背景和行业背景. - 11 -
(二)社会对矿山机电专业人才需求的预测分析. - 13 -
(三)专业建设必要性. - 16 -
(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 16 -
三、特色专业建设基础. - 16 -
(一)专业设置状况. - 16 -
(二)专业建设的主要成绩. - 17 -
四、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 21 -
五、特色专业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 - 21 -
(一)指导思想与建设思路. - 22 -
(二)建设目标. - 23 -
(三)具体目标. - 23 -
(四)特色专业定位. - 24 -
六、特色专业建设内容. - 24 -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 - 24 -
(二)矿山机电专业师资建设计划. - 30 -
(三)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 32 -
七、社会服务及辐射能力建设. - 40 -
(一)建设目标. - 40 -
(二)建设内容. - 40 -
第四部分& 项目建设保障措施. - 42 -
一、组织保障. - 42 -
二、构建校企共赢机制. - 42 -
三、加强监督,提高资金运行效率. - 43 -
四、建立专家咨询制度. - 43 -
第五部分& 资金预算与建设进度. - 44 -
一、矿山机电特色专业资金预算. - 44 -
二、矿山机电特色专业建设进度. - 45 -
第六部分& 建设效益分析. - 51 -
一、预期标志性成果. - 51 -
(一)人才培养效益. - 51 -
(二)师资队伍建设效益. - 51 -
(三)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效益. - 51 -
(四)核心课程建设效益. - 52 -
(五)科技服务能力建设效益. - 52 -
(六)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效益. - 52 -
二、预期的质量效应和辐射效应. - 52 -
、南疆经济社会发展前景
南疆人口占全疆人口的46.48%,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民族人口在南疆人口中所占比例超过90%,南疆农村人口占自治区农村人口的61%以上。南疆地区地域辽阔,自然资源相当丰富,以石油、天然气、玉石、丝绸、瓜果、香稻、工艺品为优势资源,并拥有珍贵而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人文、科考、旅游资源,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与之不相应的是南疆的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南疆农牧民人均收入较全疆平均水平低563元,特别是喀什、和田和克州三地州人均GDP仅为全区平均水平的31%。三地州低收入贫困人口占到全区低收入贫困人口的84%以上。
、南疆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是人才。推进南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离不开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持。长期以来,新疆人才外流的情况十分严重。近20年新疆人才流失达20多万人,其中高级教师、学术带头人、技术创新骨干、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达10多万人。新疆近年每年考入内地院校4万多名学生,毕业后大概只有27%返回。而南疆地区人才流失相对北疆更为严重。随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和新一轮援疆工作的启动,新疆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据统计,“十二?五”期间,仅阿克苏地区急需各类专业技术人才6万人、高技能人才2万余人。从南疆三地州现实情况分析,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引进人才还十分困难,各类人才主要还要依靠自我培养。
阿克苏在南疆具备的优势
、区位优势
阿克苏地处新疆少数民族最集中的南疆中心地区。以阿克苏市为半径,向东距巴州520公里,向北距伊犁460公里,向西距喀什480公里,向南距和田450公里,是新疆南北要冲和东西贯通的关节点,是伟大祖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区位、地缘优势十分突出。近年来,阿克苏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其经济社会发展在南疆四地州(阿克苏、喀什、克州、和田)已处于领先地位,已逐步建设成为南疆的经济中心、交通中心、物流集散中心,发展少数民族职业教育和培养南疆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区位优势突出。
、产业发展优势
阿克苏是重要的煤炭基地、石油天然气基地和粮食、棉花、林果生产基地,是典型的资源大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其中,地区煤炭总储量占南疆地区探明储量的90%以上,已发现矿产79种,探明储量的46种,上矿产储量表的17种,是重要的煤化工、矿产业基地;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分别占塔里木已探明储量的88.58%和90%以上,油气储量占全国1/2,是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的主要气源地,是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地区粮食总产量位居新疆第二,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棉花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新疆的四分之一,是中国著名的“长绒棉之乡”,在2010年纺织行业可望达到250万锭规模,将发展为新疆最主要的纺织基地之一;已有林果总面积380万亩,素有“中国枣园、瓜果之乡”之称。阿克苏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深入推进”64122”发展战略。(“64122”即:培植做强石油石化、煤电能源、煤化工盐化工、钢铁冶炼和矿产开发、棉纺织、农林产品精深加工“六大支柱产业”,着力建设特色林果、优质商品棉、商品粮、畜禽产品生产“四大基地”,努力把阿克苏建成充满生机活力和吸引力的旅游及商贸物流集散地,进一步提升阿克苏市、库车县两座“龙头城市”功能,着力彰显龟兹、多浪“两大文化品牌”影响力)。
、经济发展优势
随着阿克苏地区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9全地区实现生产总值502.2亿元(含一师和石油开采作业区),同比增长14.1%。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37.5亿元、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9亿元、增长9.8%,第二产业增加值72.1亿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增加值94.5亿元、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34.58亿元。财政收入已从全疆排名第七跃居第三,GDP在全疆排名第四。2010年7月,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阿克苏考察时明确指出:阿克苏地区要在南疆地区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张春贤书记这一要求,体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对阿克苏寄予的高度期望。
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方面所具备的优势
学院成立于2002 年,其前身是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的阿克苏农业学校、卫生学校、农业机械学校、文化艺术学校、财贸学校、体育运动学校六所中等专业学校。开设有涵盖农林牧渔类、制造类、资源开发与测绘类、医药卫生类、财经类、土建类、文化教育类、电子信息类、轻纺食品类、旅游类、环保气象与安全类、艺术设计传媒类等12大类35个全日制高职专业和52个中职专业,综合办学特色十分突出。2008年学院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步入自治区示范院校建设行列。
阿克苏地委、行署的大力支持
、资金支持
阿克苏地区地处南疆,受地域影响,仍属欠发达地区,在地区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地委、行署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建设发展学院。建院八年来,地方政府先后投入1.99亿元,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建筑面积171530平方米。地委、行署投入2000万元用于自治区示范院校建设,同时,每年投入80万元为紧缺坚苦专业学生减免学费。
、政策支持
,综合实力强
、基础条件良好
学院规划占地面积2000亩,现已完成建设1042亩,建筑面积17万余平方米,建有多功能教学大楼、实验楼、图书馆、室内体育场、田径运动场、学生食堂、学生公寓。建有52个专业实验室,8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4间多媒体教室,9间语音室。建有现代化校园网,图书馆面积6017平方米,馆藏各类书刊58万余册。全院固定资产总值1.99亿,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960.18万元。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598人。
、师资力量较强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417人,专任教师31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85人,具有本科学历教师235人。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30人,中级职称教师141人;具有“双师”型教师76人,“双师”素质教师200人。学院现有稳定的兼职教师12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0.76%。
、实验实训条件良好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960.18万元,实习实验设备4527台套。拥有教学用计算机958台,多媒体教室24间,座位数2890个;语音室9间,座位数480个。校园网主干带宽1000M,100M到桌面,信息点1487个。建有52个校内实验室、4个校内实训基地和86个校外实训基地。引入宗宝科技有限公司、吉隆顺特约汽车维修公司、国智电控有限责任公司、博大彩钢、博爱医院在校园建立了生产性实训基地。
、内涵建设成绩显著
学院有国家级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子项目1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1个,自治区级专业教学团队1支,学院教学改革试点专业5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10门,网络课程5门;已出版高职教材22本;“十一五”规划子课题1项,上海市科技援疆项目2项,自治区教育厅课题4项,地级纵向课题6项,中国职教学会课题1项,新疆职教学会课题1项,地区经济普查开发研究课题1项,横向课题3项,院级课题81项。学院主办的《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为学院教师提供了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平台,对教师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职业教育。
立足阿克苏,面向南疆三地州,服务新疆,以有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通过“六大专业群”、“五大工程”、“六大平台”、“三大中心”的“6563”内涵项目的创新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师资专兼团队建设,全面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技术应用研发水平、社会服务能力、国际与国内优质高等职业教育的合作交流水平。通过三年建设,将学院建成一所新疆一流、具有民族职教特色的“综合办学社会满意、区域服务全面有效”的地方高等职业院校,引领南疆职业教育发展。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精神,坚定“立足地方谋发展,依靠地方求生存,服务地方求支持,校企合作建平台,理论实践零距离,人才培养高技能”的办学理念,传承“厚德爱土,重技笃行”的校训,弘扬“改革创新、科学发展、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学院精神,以“四个合作”为主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深化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确保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以专业建设为抓手,以自治区财政支持的3个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相关专业群及全校其它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定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完善“校中厂”、“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真正实现以“项目”为途径,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以发展为目的,合作办学;以就业为导向,合作育人;以民生为追求,合作就业;以双赢为根本,合作发展的总体思路。
把矿山机电专业建设成为自治区级特色专业。带动煤矿开采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3个专业的发展。建设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
本项目计划投入资金1050万元,其中,自治区财政资金投入50万元,浙江援助1000万元。
能源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基础保障。建国60多年来,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一直占70%以上。2002年国内煤炭消费13亿吨,占国内一次能源消费量的66%。专家预测,这种格局在今后50年内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新疆是煤炭资源大省(区),煤矿远景资源量2万亿吨左右,占到全国总量的40%,煤炭工业是新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煤炭的产值在新疆仅次于石油排居矿产值的第二位,在一次性能源结构中,煤炭约占70%。
&&&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新疆煤炭工业迅速发展。一是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煤炭工业体系。目前已形成煤田地质勘探、设计、施工、生产、安全、教育、培训、卫生、火工产品、机械制造、煤田灭火、矿山应急救援等专业完备、门类齐全的煤炭工业体系。二是煤炭工业已经成为新疆支柱产业。现已建成了乌鲁木齐、哈密三道岭、艾维尔沟三大煤炭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18个中小型矿区和产煤基地。三是煤炭工业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神华集团、山东鲁能、徐矿等大型企业(集团)在新疆煤炭市场中呈现出主导地位,煤炭工业的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四是煤炭生产力水平逐步提高,区属重点煤矿及地方国有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已提高到目前的75%。另外,还大力推进资源转换战略,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煤炭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一是加快地质勘探和矿区总体设计;二是大力发展煤-电-铝、煤-电-铜、煤-电-化工等,延长产业链,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三是提高矿井的机械化水平,煤矿回采率由目前的20%力争提高到65%以上。
伴着西部大开发急促的脚步声,阿克苏新型工业化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阿克苏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目标是通过5―15年把阿克苏地区建设成为国家和自治区的石油化工基地、煤炭电力基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特色旅游大区等。阿克苏地区将发展成为石油化工、能源产业、棉产业、优质果品基地和商品粮基地,这对加快阿克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走工业化道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已是当前和今后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必由之路。加快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在工业、出路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地区领导在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工作会议上指出“地区要全面唱响‘工业兴阿’主旋律,迅速把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转移到大力推进工业化上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逐步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使地区经济尽快步入主要依靠新型工业化驱动的‘快车道’”, 并特别强调要实现煤电能源基地建设新突破。
阿克苏地区煤炭资源分布广泛、储量丰富,煤田沿天山南麓,西起温宿阿托依纳克,东至库车胡同不拉克,全长期290公里,宽2-15公里。按煤层分布的连续性和区域集中性,由西向东分为温宿、拜城、库车三个在的煤矿区。动力煤主要分布于库车俄霍布拉克(气煤)、拜城卡普斯浪河西侧(贫煤)、温宿小台兰一木特河(贫、瘦煤),焦煤则主要分布在拜城梅斯布拉克至卡普斯浪河,库车河至伯勒博克孜。地区煤炭估计预测总资源为358.7个亿吨,库拜煤炭基地为333.3亿吨,温宿矿区为25.4亿吨。其中:气煤为246.6亿吨、肥煤37亿吨、瘦煤9.9亿吨、贫煤15.6亿吨,保有储量40亿吨。在这样的形势下,着眼于我区煤电能源行业的科学发展和能源战略安全,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培养煤电能源行业紧缺技能型人才,加快解决煤电能源行业人才匮乏的困境,是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1、专业介绍:
矿山机电专业是以机械工程的基础理论为基础,结合电气工程的基本理论和现代化控制理论整合而成的。长期以来, 矿山机电专业在开发我国煤炭资源、促进煤炭工业发展、实现矿山生产现代化的进程中起着十分重要、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而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通过矿山机电、煤矿开采技术、通风与安全、地质勘查、煤炭深加工与利用、应用化工技术等专业来实现和完成的,可见, 矿山机电专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人才现状: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炭煤电煤化工人才发展规划(2009――2015年)》的通知表明: 2008年全区矿井449对,煤炭产量6220万吨,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2008年新疆煤矿从业人员12.5万人,其中煤矿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5470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4%,远低于全国规模以上煤矿7.3%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煤矿60%的水平相比,更是相差甚远。尤其是矿山机电、地质勘查、矿山测量等方面高技能型人才十分缺乏,在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优化结构、规模开采过程中缺乏人才支持。据统计,新疆国有重点煤矿专业人才占企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仅为10%,矿山机电专业人才同比只有5%。同时,由于人才极为稀缺,导致煤炭科技发展滞后,自主创新能力低,煤电、煤化工基础差。另外,采掘一线工人整体文化水平低,农民工比例过大,平均教育程度不到9年,文化程度偏低、安全意识差、流动性大,职工队伍不稳定。人才断层和断档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制约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尤其是煤炭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更为匮乏,大部分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数量严重不足。新疆煤炭工业迅速发展,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已经基本普及,特别是随着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与应用,煤矿的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矿山机电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对煤矿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加快矿山机电特色专业的建设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3、人才需求预测:
自治区党委七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把煤炭工业发展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炭煤电煤化工人才发展规划(2009――2015年)》文件精神,到2010年,全区煤炭生产能力达到1.55亿吨,2015年达到6.6亿吨,2020年达到12.3亿吨。预计2015年煤炭行业新增主业人员约为8万人,其中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2.4万人,技术工人5.6万人。而2008年新疆煤矿从业人员12.5万人,据此推算并考虑技术进步和装备改善等因素,预计到2020年自治区煤炭产业从业人员至少是25万人,其中专科以上煤炭专业技术人员至少应达到5万人。而全疆现有同类人才只有1万余人,需增加近4万人,在今后10年中平均每年需增加近4000人。另外,与煤炭产业相关的煤炭洗选加工、装卸运输、物流管理、营销、煤田火区治理、应急救援、科研设计咨询、安全评价、检测检验、工程监理等方面的辅助人员按主业人员1.5倍的标准配备,需用12万人。(见表3-2-1、表3-2-2)
表3-2-1:新疆煤炭人才需求预测
时间(年)
规划煤炭产量(亿吨)
煤矿开采人员(人)
辅助人员(人)
专业技术和管理
技术人才(70%)
表3-2-2:煤矿专业技术管理人才需求预测表
煤矿开采技术
安全与环保
阿克苏地区是新疆四大煤田基地之一,目前有32家煤矿企业,年产量759万吨,全地区有1200名煤炭人员,技术人才为420人。“十一五”末煤炭产量将达到1千万吨,并且将在“十二?五”期间淘汰30万吨的煤矿,逐步改为45万吨的煤矿,按现有技术水平和劳动力状况预测:到那时每个煤矿需专业人员约60人,按现有10人计算,还需50人,仅32家煤矿企业约需2000人,期中设备技术人员占65%,即1300人,其中矿山机电专业按35%计算为455人,可见矿山机电专业技术人员奇缺。
人才断层和断档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制约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尤其是煤炭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更为匮乏,大部分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特别是随着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与应用,更需要大批懂理论会操作的复合型高技能机电技术人才。如何尽快建立和完善煤炭企业紧缺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培养煤炭紧缺技能型人才,是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内地企业到新疆,可以引进资金和高级管理人才,但不可能把那么多的劳动力也带过来,大量的初、中级人才还需要我们自己培养,为使阿克苏当地企业能拥有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人才,必须通过我院我系申办矿山机电专业以培养对口专业的本土化人才,才能发挥其为本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
从新疆煤炭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人才匮乏具有共性。这些企业机电领域的各种生产设备的安装、使用、维修、管理及技术改造等,都迫切需要大批素质优良、具有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操作能力的机电知识结合紧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来提高机电设备质量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在国内市场中的竞争力。并且随着机电工业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的迅速推广与普及,这种人才需求将更加强烈。因此,重点建设矿山机电专业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矿山机电专业是我院机电类专业群的龙头专业,是学院重点专业之一,是阿克苏地区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加快工业现代化进程的紧缺人才培养专业。该专业现有在校学生224人,矿山机电专业教学团队是院级教学团队。
1、专业建设与煤炭行业发展紧密结合
建设矿山机电专业是阿克苏地区煤炭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现已成立了由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学院以及专家组成的矿山机电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双方共同研究明确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课程标准的设计。2009年底学院机电系与地区煤炭局领导及煤炭专家就如何建设矿山机电专业进行探讨;2010年1月学院邀请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几位煤炭专业的专家和地区煤炭局的领导对学院矿山机电专业的建设进行论证,为矿山机电专业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2、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合理
根据矿山机电专业的职业岗位分析,矿山机电专业采用“校企融合,过程导向,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专业建设的目标。矿山机电专业长期以来积极探索“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机制,进一步完善基于校企合作、具有“订单”实质、适合不同培养对象和办学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实践“校企融合,过程导向,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充分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在校期间交替安排学校理论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训,对学生进行 “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
3、初步形成了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
本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积极优化、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在优化课程体系框架时,坚持四个结合,即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研究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重点强化实践教学,科学构建由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等组成的课程体系。以充分体现矿山机电专业的办学定位,培养和造就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矿山机电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打破了传统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的设置模式,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建立了突出矿山供电、矿山机械维修、电气设备维修、机械绘图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等一线职业能力培养的模块化的课程结构。聘请煤矿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按照本专业学生毕业所从事工作岗位标准进行“工作能力分析”,分层次逐级分解能力,筛选出满足能力要求应具备的知识点、技能点与态度点,将其组合起来,规范课程名称,体现能力本位,实现课程内容的整合与重组,建立起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与项目体系。理论以够用为度,将实践教学比例增加到50%以上,并以职业岗位能力作为课程设置基础,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和开放性,把生产现场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保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将职业资格考核内容融入培养方案中,将取证考核与课程考核相衔接,确保学生“双证率”。形成了重点加强核心主干课程和实践教学建设的特色鲜明、符合需要的课程体系。
4、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卓有成效
教学过程中摒弃“注入式”,“填鸭式”,“地毯式”的教学方法,努力使课堂达到“四化”,即规范化、情感化、主体化、现代化。实施“结构六优化”,即知能结构优化、时间结构优化、认知结构优化、信息结构优化、训练结构优化、创新结构优化。力争做到教风严谨、旁征博引、精于启发、详略得当、富有创造性,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注重采取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实验分析、实训操作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强调课堂教学的引导与互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学过程中也倡导先进信息技术的全面使用,通过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2)采用和推广“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把部分课堂教学设在实训中心,实施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把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分别采取先讲后练、边讲边练、先练后讲的方式,使教学置于全真的实际工作环境中,实现“教、学、做”为一体,突出学生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通过《AutoCAD2008实用教程》、《可编程控制技术》2门课程运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证明,该模式教学效果显著。
5、校内外实训条件逐渐改善
为了创建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矿山机电专业实验实训设施经过逐年投资已较为完善,逐步加强了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基本达到“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科研、技术服务”五位一体的要求,“校中厂”、“厂中校”模式的运行机制初步形成。
(1)校内实训条件
表2―3―1 矿山机电专业校内实验实训室一览表
设备总值(万元)
电工电子实验室
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技术实验、实习
可编程控制技术实验
焊工实验室
金属工艺焊工实训
机械制图实验室
机械制图实验及测绘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室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
普通机加工实训车间
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工艺车工实训
钳工实训车间
金属工艺钳工实训
数控加工实训车间
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实训
液气压传动实验室
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
CAD/CAM/数控仿真实训室
数控仿真系统、CAXA电子图板、CAXA实体设计、CAXA制造工程师、CAXA数控车
工矿供电实验室
矿山供电技术、工厂供电技术实验
矿山机电实训室
矿山机电设备的拆装实训
金相实验室
金相制备,金相组织观察
电机与拖动实训室
电动机控制实训
维修电工技能实训室
维修电工实训
机电一体化实训室
步进电机驱动、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控制、编程与操作
电机维修及检测实训室
电动机的拆装及定子绕组维修实训
(2)校外实训条件
多年来,矿山机电专业一直坚持立足地方、依托行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共同育人、互补育人、互利共赢为出发点,与6家工矿企业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协议。校外实训基地拥有先进的设备、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够承担认识实习、顶岗实习、就业实习等教学工作。
表2―3―2& 矿山机电专业已建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
实训基地名称
新疆国际煤焦化公司焦化厂
新疆拜城县音西煤业有限公司
认识实习、顶岗实习、就业实习
新疆拜城县众维煤业有限公司
认识实习、顶岗实习、就业实习
新疆拜城县新兴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认识实习、顶岗实习、就业实习
新疆拜城县铁热克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认识实习、顶岗实习、就业实习
新疆拜城县大宛其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
认识实习、顶岗实习、就业实习
3、师资条件
雄厚的师资力量是专业建设的关键,同时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首要前提。矿山机电专业共有专职教师16名,其中硕士5人,硕士在读2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4人。为更好地建设专业,我院于2009年―2011年连续三年共送出9名年轻教师分别赴中国矿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针对涉煤专业进行为期1年的进修学习。同时,聘请疆内高校知名教授3人为客座教授;聘请相关行业、领域专家、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能工巧匠11名为兼职教师。
尽管本专业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成绩,有自身的优势。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这也正是今后专业建设努力的方向。
1.“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师资队伍有待进一步优化,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有待提高。
2.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校企合作办学的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3.社会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1.指导思想
矿山机电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专业现有整体条件建设为基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强化优势,突出特色,进一步提高人才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以服务阿克苏地区辐射西北煤炭工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按照“彰显特色、突出品牌、形成骨干”的专业建设原则和“错位设置、非均衡建设、星级管理、专业群发展”的专业建设策略,融职业道德于培养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探索高职矿山机电类专业以工学结合为主要结合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专业内涵建设,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具备“四强”素质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2.建设思路
矿山机电专业以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突出专业特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课程体系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建设思路可概括为:一个提升、二种资源、三个能力、四个体系、五种制度。
(1)一个提升:以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目的。
(2)二种教学资源:充分整合利用校内、校外两种教学资源,包括建设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的校内专任教师、校外兼职教师。
(3)三个能力:培养方法能力、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
(4)四个体系:构建“校企融合,过程导向,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系;构建符合学生学习规律“以学习为中心”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系;构建符合“五模块三阶段一贯穿”的课程体系;构建追求“零缺陷”的全面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5)五种制度:建立完善的专业建设制度、教学质量评价考核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顶岗实习效果评价制度、教师顶岗轮训制度。
依托阿克苏地区煤炭行业,遵循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深入实践“校企融合,过程导向,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阿克苏地区及西北地区矿山特点,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基于矿山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满足阿克苏地区工业化生产中的人才需求,建成和完善10个实训和教学为一体的校内实训室、实训基地,开发巩固5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毕业生双证书率达100%,就业率达到94%以上。
1.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改革
通过调研,深化“校企融合,过程导向,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探索以“教学做一体化”为主的教学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和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2.师资队伍建设
(1)新增专职教师3人,2013专职教师达到19人,专业带头人1人,聘请专业带头人1人,培养骨干教师6人。
(2)聘用行业知名技术专家、高级工程师或企业工程师11人为专业兼职教师,使兼职教师承担教学工作量逐年提高。
3.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建设以矿山机械维护实训中心和矿山供电维护实训中心为主的4个实验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继续开拓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争取利用三年时间再建成校外实训基地4个。
4.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矿山机电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遵循“夯实基础,丰富内容,增强服务,提高效益”的方针,围绕实施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等四大国家工程,实现教育培训资源的社会共享。
立足阿克苏地区,服务煤炭能源开采。矿山机电专业是以机械工程理论为基础,结合电气工程理论和矿山开采理论整合而成的专业,以适应现代矿山开采中机、电、液控制合而为一的发展现状。本专业学习煤矿机电的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满足企业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煤矿机械和电器设备的维修、安装、运行管理、维护保养及煤矿机电设备改造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生产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见表2-5-1。
表2-5-1 : 矿山机电专业毕业生定位表
煤矿基层机电技术管理、煤矿生产一线。
采区机电技术岗位、掘进区机电技术岗位、运输区机电技术岗位、煤矿固定设备机电技术岗位。
维修电工或机械设备安装工资格证、工作经历证书。
相关专业群
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煤矿开采技术、安全技术管理等专业。
1、完善 “校企融合,过程导向,能力为本”人才培养模式,突出职业实践能力培养
“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生产企业为依托,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职责要求,确定岗位职业三大能力,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按照‘教学过程与工作任务相结合,课堂与车间交替、仿真与生产结合’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
全面实施“双证书”制度:对矿山机电专业的学生全面实施职业资格培训结合工作经历的“双证书”制度,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质,毕业生获得“双证书”的比例达95%以上。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与企业深度合作,根据职业岗位(群)素质能力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找准矿山机电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核心技能,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校企融合、过程导向、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生产企业为依托,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职责要求,确定岗位职业三大能力,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按照‘教学过程与工作任务相结合,课堂与车间交替、仿真与生产结合’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实践教学三年不断线,校外实习融入企业日常运作,学生在企业跟班或顶岗,学校教师跟踪指导,企业兼职教师为学生进行现场培训、指导及考核。
A.第一阶段:学做结合
第一学年(第一、二学期)在专业教室和实训室,以“学做结合”的模式进行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使“教、学、做”融为一体。同时使学生对专业岗位有初步的认识。
B.第二阶段:工学交替
第二学年(第三、四学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实施“工学交替”模式。重点针对学生专业岗位技能的训练,包括煤矿机电设备选型能力、煤矿机电设备操作能力、煤矿机电设备检修与维护能力等。同时,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
C.第三阶段:毕业实习(顶岗实习)
第六学期安排“毕业实习(顶岗实习)”。在真实职业环境中,注重专业技能的拓展、职业习惯的养成和企业文化的了解,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加贴近工作岗位的要求。企业指定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成立校企顶岗实习组织和管理机构,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明确管理的分工与职责。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流程见图1。
通过系统科学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训练,
2、基于煤矿生产过程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
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改革教学体系,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体系。把过去的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三段式课程体系改为基础共通学习领域、专项技术学习领域、核心与综合能力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组建一支以行业专家、课程专家及教学专家为主的课程体系建设团队,根据服务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职责要求,以矿山机电项目为导向,依照煤矿生产的工作顺序,确定每个工序中学生作为一个机电技术人员所要完成的工作,以及完成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结合认知的顺序,合理整合,确定课程,构建基于煤矿生产过程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体系框架。在课程体系框架的基础上,进行课程标准建设和课程教学设计。
1)岗位职业能力调研
与地区煤矿企业建立联系,深入调查,完成行业及企业职业岗位(群)的基础能力和职业能力调查,作为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的依据。结合自治区重点行业的具体情况,以煤矿生产过程为总体项目,进行分解,具体划分为:采、掘、机、运、通五大生产系统。确定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岗位技能要求,进行课程开发,重构课程体系。
2)课程体系构建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根据煤矿生产的过程,以及每个岗位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及素质(自我学习、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经过整合,确定4门专业基础课程(《机械制图与CAD》、《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传动》、《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和5门核心课程(《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矿山供电》、《矿井提升与运输设备》、《煤矿机械维护与故障处理》、《采煤机械》)。以上述9门课程为主,形成课程体系框架。
3)课程标准建设
根据课程体系中的课程组成,共进行9门课程的标准建设,由行业专家、课程专家和教学专家共同实施。课程标准应包含: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及要求、课程实施办法、课程考核、教材编写要求等。见表2-6-1。
表2-6-1:课程标准建设进度表
预期目标和进度
课程标准建设
1.《机械制图与CAD》
2.《机械设计基础》
3.《液压传动》
4.《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
5.《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
6.《矿山供电》
7.《矿井提升与运输设备》
8.《煤矿机械维护与故障处理》
9.《采掘机械》
制定《机械制图与CAD》、《液压传动》、《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3门课程的建设标准
制定《机械设计基础》、《矿山供电》、《矿井提升与运输设备》3门课程的建设标准
制定《采掘机械》、《煤矿机械维护与故障处理》、《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3门课程的建设标准
3、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与企业合作,把握“基于煤矿生产过程的系统化设计”的原则,进行机电岗位项目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课程系统化设计,进行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
根据课程体系框架中明确的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要求,进行以培养学生进行机电设备选型、操作、控制、维修和管理能力为主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计划建设《采掘机械》、《矿山供电》共2门优质核心课程。其中,力争将《采掘机械》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
4、教学建设
通过市场调研、企业参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围绕采煤机械的操作与维护的项目,深入企业现场,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制定课程标准,设计教学情境,确定具有鲜明应用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建立授课内容动态性修订机制,使学生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
课程教学方法设计以工作岗位工作内容涉及的知识、技能为主线,按设备操作、维护的工作程序与技术要求,改革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教学顺序。宏观上采用分层渐进情境式教学方法(即:依工序分层,教学内容渐进,教学过程情境化),细部通过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案例分析、启发引导、试验、实训等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创造教学情境,完成课程教学,使学生具备操作、维护和控制技术应用能力。
根据课程的特点,将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模块教学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课程中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内容采用项目分解的方法案例化,每个案例即是一个应用模块,由专职、兼职教师在实训室、生产现场分别或共同完成,老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学习、边实践,使学生在“教、学、做”。
“案例” 教学法――利用案例教会学生如何学习。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思路,通过正确的学习思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去理解和掌握本门课程的各个知识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体动态示范教学法――扩大教学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节约教学资源并发挥示范作用。通过PPT的教学模式,变静态讲授为动态讲授,把教学内容化繁为简,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趣味性。同时也节约教学资源并发挥教学经验丰富教师的示范教学作用。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库――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网络课件或授课录像、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等逐步上网开放,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5、专业综合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由课程设计、综合课程强化训练、认知实习、生产性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组成。根据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通过合理规划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实践教学指导性文件,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
课程设计安排专门的教学周,成绩单列。对于“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课程结束后,安排强化训练,实训学时占总学时40%以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尽可能使专业技能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做到真实体验。
加强顶岗实习环节,使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学生人数占应届毕业生的比例达95%以上。要求学生毕业实习以企事业单位员工的身份顶岗实习来实施,学生在实习期间,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针对煤矿的生产岗位,参与采、倔、机、运、通全过程机电设备的选型、操作、维护、控制和运行管理。通过企业兼职教师+指导、岗位考评,以及学校教师的监督考评综合评定学生的毕业实习成绩。
6、教学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
根据教师评教、学生评教,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突出能力考核,强化形成性考核。继续加强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重视过程监控,采用量化分值来评价的办法控制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进一步规范系、教研室二级教学监控机制,完善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
为保障教学过程中的质量,实施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强调教学的过程监控,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将教师教学的每个环节和专业的教学设计、课程改革与建设、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内容以表格形式进行全过程的记录和监控,采用量化分值测评,实施限期整改的办法,保障教学质量。
7、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建设
为合理的对课程进行评价,建立课程评价体系。进行主体多元化、标准多元化、内容多元化、手段多元化的评价,对课程和课程体系形成评价结果,指导课程和课程体系的可持续性建设。
主体多元化:由课程专家、行业企业专家、专业教师及学生(在校学生和毕业生)组成多元主体。
标准多元化:课程体系包含多门课程,要针对课程的具体情况,每门课程建立课程评价的标准,做到标准多元化。
内容多元化:职业专门化课程既包括了知识性的内容也包括了操作性的内容,同时教学中又要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这些教学目标既有在知识领域的,也有在动作技能领域和道德情感领域的。通过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还要培养他们的情感,做到让学生的知识和道德情感同时提高。通过评价还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养成团队协作的精神,促进学生可持续提高知识的能力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手段多元化:注重过程评价手段与终结评价手段的多元评价。
由企业专家、教师共同参与,向本专业学生征求意见,对课程评价进行前期的研讨后,制定9门课程的评价标准,对课程进行主体、标准、内容、手段的多元化评价,形成课程评价体系。
通过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力求形成南疆一流、全疆知名、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使我院涉煤专业教学、培训、技术服务等多个层面处于领先带头的地位。力争在三年内完成“以任务为导向”的技能应用型师资的设置和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形成一支“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1、专业带头人培养与聘用
选派1-2名教师在国内煤炭类大学深造,学习掌握国内外煤炭行业科技、企业管理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等前沿知识、信息,促进专业的国内合作交流。从地区煤矿类企事业单位聘用行业知名的技术专家,通过开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理论培训,使其能够掌握职业教育规律,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使其成为专业建设指导人员,促进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协助培养专业带头人。通过以上措施培养矿山机电专业带头人1名。专业带头人应有高级职称,能促进校企合作及产学研合作教育,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声誉,能参与企业标准制定或行业的成果鉴定,每年在专业期刊发表1-2篇具有影响的科技论文,帮带培养1-2名骨干教师使其有较大进步。
2、引进专职教师
引进涉煤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并对他们进行教学能力、实践技能、科研能力方面的培养,使他们逐步成为骨干教师,在年期间,至少需要引进专职教师6人。
3、骨干教师培养
选派6-10名骨干教师到内地院校参加矿山机电专业进修、培训。骨干教师能主持完成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能参与项目建设及论证工作。每年在自治区级以上期刊发表1篇具有影响的科技论文,帮带培养1名青年教师使其有较大进步。
4、行业专家、兼职教师聘用
聘用行业技术专家或企业工程师11人,通过开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理论培训,使其能够掌握职业教育规律,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成为专业兼职骨干教师。形成合理的“双师”结构教师团队。通过建设逐步达到以下目标:
1)2013年矿山机电专业专职教师19人。
2)在双师型团队的培养上,要加强具有实践能力的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到2013年,“双师型”教师的技能有很大提高。
3)要加强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逐步形成一支稳定的专业学术梯队。
4)聘用行业知名技术专家1人为专业带头人、行业技术专家或企业工程师11人为专业兼职教师,使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教学达到40%。
1、建设思路
以基于工作过程的“校企融合、过程导向、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据,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为目的,以生产化、市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为主体,更新设备,提升功能,建设真实的生产环境,营造浓厚的职业氛围。通过专业建设,使矿山机电专业实验实训条件及其运行管理机制达到疆内先进水平,成为地区煤炭行业复合型高技能机电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加强同企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建设5家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增强校企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满足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开展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通过制定4门实验指导用书,修订《实验室管理制度汇编》,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制度,进行管理机制的创新,保障实践教学质量。
2、建设内容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根据煤矿机电技术岗位技能要求,矿山机电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矿山机械设备故障检修、运行维护、运行管理等能力,有一定的新技术应用能力,并持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为了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在现有实验实训室的基础上,新建6个实验实训室,即:自动控制实训室、流体机械、液压传动实训室、自动化仪表实训室、矿井提升及运输仿真实训室地面、井下供电实训室等;扩建、完善CAD实训室、PLC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电工电子综合实训室。
校内专业实训室、实训场建设资金预算见表6-4。资金预算为680万元。
表6-4 矿山机电专业实训设备清单
(一)自动控制实训室设备清单(新建)
主要设备名称
煤电钻及综合保护器
煤电钻及综合保护器
煤电钻及综合保护器
矿用检漏继电器
矿用检漏继电器
矿用检漏继电器
矿用检漏继电器
矿用隔爆型高压配电箱
矿用隔爆型高压配电箱
BGP9L-50/10
矿用隔爆真空磁力启动器
隔爆型双电源双风机开关
QBZ1-200+2*80
隔爆智能真空磁力启动器
隔爆真空磁力启动器(可逆)
矿用软启动器
矿用变频器
防爆电动机
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
矿用一般型高配电箱
矿用低压电缆
MUYP-0.66-3*25
矿用高压电缆
(二)电工电子实训室设备清单(扩建、完善)
主要设备名称
高级维修电工实训考核装置
CA6140车床智能实训考核装置
X62W铣床智能实训考核装置
M7120平面磨床智能实训考核装置
交流桥式起重机智能实训考核装置
单三相电机控制实训考核装置
YL-103/104
四合一机床电气培训考核装置
(三)PLC实训室设备清单(扩建、完善)
主要设备名称
可编程控制器实训装置
YL-SMPLC-II-B
矿用隔爆高压配电装置本体
隔爆真空磁力启动器本体
隔爆真空馈电开关本体
自动检测综合实训台
变频调速实训台
矿用电缆故障测距仪
双踪示波器
双通道数字毫伏表
通用程控直流稳压电源
电子创新共用平台
数字双踪示波器
电子设计竞赛培训包
EN-Projects
晶体管特性图示仪
扬中科泰 CA4810A
接地电阻测量仪
DER-2571B或类似
频率特性测试仪
绿扬YB2811
(测L、C、R、Q、D参数)
皮带生产线及配套装置(含散料盒)
数字万用表
含有多个电容档
电子焊接工具
实验板材、实验器件
多功能实验台
(四)流体机械实训室设备清单(新建)
主要设备名称
水静压强仪
上海江科实训设备有限公司
伯努利方程实训仪
上海江科实训设备有限公司
沿程阻力系数测定实训装置
上海江科实训设备有限公司
局部阻力系数测定实训装置
上海江科实训设备有限公司
雷诺实训仪
上海江科实训设备有限公司
毕托管测速实训装置
上海江科实训设备有限公司
烟气流线演示仪
上海江科实训设备有限公司
离心泵性能综合
测定实训装置
上海江科实训设备有限公司
离心风机性能
测定实训装置
上海江科实训设备有限公司
轴流式风机性能
测定实训装置
上海江科实训设备有限公司
螺杆式压缩机(喷油、无油)拆装实训
LGY-17/7、
200D43(两台)、200mm钢管、闸阀、止回阀、弯头等
局部通风机、风筒
(五)液压传动实训室设备清单(新建)
主要设备名称
液压传动综合
演示试验台
液压综合测试试验台
机电液气综合试验台
(六)单片机实训室设备清单(扩建、完善)
主要设备名称
单片机智能开发系统
CPLD综合实训开发系统
井下移动设备定位系统
电路、电子实训室
双通道交流毫伏表
可变电阻箱
0.01Ω-10MΩ
(七)自动化仪表实训室设备清单(新建)
主要设备名称
自动化仪表实训装置
GD-6、TEQ-4
各类特殊检测传感器类
SDP-6、FGL-33
各种精密仪表类
SD-4 FGY-T
矿用专用仪表类
WE-4& BGP-5
&&&&&&&&&&&&&& 合 计
(八)矿井提升、运输仿真实训室(新建)
立井罐笼提升电动演示模型
型皮带机综合保护电动模型
型斜井提升仿真演示装置
(九)地面、井下供电实训室(新建)
型井下安全供电及电气保护实训装置
(十)CAD实训室设备购置清单(新建)
HP DJ1050C
计算机稳压电源
工程图纸扫描仪
工程复印机
建成专业特色鲜明、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科学合理的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
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按照现代化矿井的要求,建设涉煤专业所需的实习实训基地,供矿山机电专业及专业群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操作训练使用。实训基地建成后,使其具有融教学、培训。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矿山机电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是以矿山通风、压气、排水、提升、采掘运、供电等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为主的矿山机电技术岗位群,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依托行业,按照“双向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构建“产学结合、深度合作”的“双赢” 机制;建设“共享资源”平台,体现“服务社会”效应。不断拓展功能、强化规范管理、提高合作层次;通过“订单培养”、 技术服务和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师资共享等广泛的产学合作途径,推动校外实训基地的长效管理机制、质量监控机制和考核机制的建立,形成长期稳定的工学结合关系。
3、健全工学结合的实训制度及规程
①健全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实施细则。
②制定完善的实训设备管理办法。加强设备管理,有效利用,提高设备利用率。
③健全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实施细则,制定具体的实训考核办法及成绩评定标准。
④编写实训指导手册:根据职业能力调查分析,由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合作研制和编写实验、试验、检测等实训任务、案例;形成与工学结合配套适应的实训指导书。
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建立涉煤专业综合实训基地--矿井仿真生产系统,积极开展面向社会实际需求的应用技术研究开发、矿山机电理论及技能的培训、机电设备检测等方面的服务,为保障煤矿生产安全、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1、强化矿山机电职业培训能力,开发培训市场
服务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充分发挥本专业师资力量,主动为社会各界开办煤矿机电知识培训班。
充分发挥本专业的师资力量,与地区煤炭行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地区煤矿企业的机电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为大型企业集团建设人才培训基地,与企业建立员工培训长期合作关系。为他们提供矿山机电设备操作、选型、维护、控制及运行管理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可根据企业实际设计培训项目,量身定做贴近企业需求。
2、开展科技开发与服务
服务能源,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开展科技开发与服务。坚持走产学研合作办学道路,积极主动地为行业服务,建立较为完善的校企合作的体制。
预期在矿山机电设备运行管理方法应用的研究、矿山机电设备维护研究等方面取得较好的科研成果,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能在自治区煤炭行业的科技进步中发挥龙头作用。
选择2-3家校企合作单位,加强横向科研合作,争取每年2-3个合作项目。
计划利用自身优势,创办煤矿机电设备检测中心,既可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也能加强对外科研合作,同时为学生的“工学结合”提供条件。
贺东辉&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院长
托乎提克孜?阿吾提&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 副院长
&&&&&&& 单伟明&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 副院长
& &&&&&&韩志伟 &阿克苏地区煤炭局 &高级工程师
&&&&&&& 高文龙& 阿克苏库车榆树泉煤矿& 矿长& 高级工程师
(学院)王群峰、欧阳勤、翟惠玲、麦麦提?依明、艾尼瓦尔?阿皮孜、李红;(企业)闫跃君、李清玉、程相春、高文龙、周静、张鹰
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主& 任:托合提克孜?阿吾提
副主任:单伟明、韩志伟、高文龙、王群峰
成& 员:欧阳勤、翟惠玲、刘树茂、袁健、董燕、吾斯曼?萨吾提、木合塔?米吉提、努尔顿?吐尔逊、哈力克?麦麦提、王永河、李洋、帕丽旦?吾守尔
办公室日常工作由王群峰同志负责。
专业紧紧依靠工业行业、煤矿办学,主动寻求行业企业的支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建立健全校企共赢长效机制,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师资队伍,为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分阶段制定项目资金预算表,项目资金决算表,项目资金使用考核办法等规定,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全方位全程管理。
聘请企业、相关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的专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定期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估,可及时纠正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偏差。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课程体系优化
3、课程建设
4、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5、实践教学改革
6、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建设
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
1、专业带头人培养
2、骨干教师培养
33、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4、兼职教师聘用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四、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
2、校外实训基地
五、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1、技术服务
2、培训与鉴定
3、辐射带动
项目管理费
矿山机电特色专业资金预算表
矿山机电专业建设进度表
矿山机电专业
建设负责人
麦麦提•依明
20011年12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12年12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13年12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完善“校企融合,过程导向,能力为本”人才培养模式
1、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建设
预期目标:初步完成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建设,并用于实习。
验收要点:初步完成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实训项目、理论知识、工作岗位职责、教学方法、技能考核标准、理论知识考核标准、专业及挂职教师职责、实训指导教师的职责、技能及理论知识的考核方法和时间、技能鉴定及其资格证书的颁发、定岗实习(教学和学生)管理机制及制度。
预期目标:进一步完成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建设体系,并指导实习。
验收要点:进一步完成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实训项目、理论知识、工作岗位职责、教学方法、技能考核标准、理论知识考核标准、专业及挂职教师职责、实训指导教师的职责、技能及理论知识的考核方法和时间、技能鉴定及其资格证书的颁发、定岗实习(教学和学生)管理机制。
预期目标:完成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建设体系,并指导实习。
验收要点:完成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实训项目、理论知识、工作岗位职责、教学方法、技能考核标准、理论知识考核标准、专业及挂职教师职责、实训指导教师的职责、技能及理论知识的考核方法和时间、技能鉴定及其资格证书的颁发、定岗实习(教学和学生)管理机制。
2、课程体系开发
预期目标:初步构建课程体系,进行实施验证。
验收要点:成立课程体系开发团队,完成论证和调研,初步构建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中,职业素质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从企业人才规格需求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标准分析入手,确定职业技能,再确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根据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反馈意见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实施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突出能力考核的方法评定教学质量;将职业道德、企业文化教育渗透到每门课程。
预期目标: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并实施。
验收要点:制定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中,职业素质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从企业人才规格需求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标准分析入手,确定职业技能,再确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根据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反馈意见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实施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突出能力考核的方法评定教学质量;将职业道德、企业文化教育渗透到每门课程。
预期目标:完成课程体系开发,并实施。
验收要点:聘请专家对课程体系进行评审验收。在课程体系中,职业素质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从企业人才规格需求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标准分析入手,确定职业技能,再确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根据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反馈意见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实施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突出能力考核的方法评定教学质量;将职业道德、企业文化教育渗透到每门课程。
3、优质核心课程和配套教材建设
预期目标:确定两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任务。
验收要点:确立《液压传动》、《《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矿山供电》、《矿井提升与运输设备》4门课程的建设标准门课程的课程标准,按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要求,通过职业岗位分析,制定科学和规范的课程标准,确定合理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考核标准。
预期目标:初步完成两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验收要点:确立制定《采煤机械》、《煤矿机械维护与故障处理》、《机械设计基础》、《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4门课程的标准建设,校本教材审定。按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要求,优质核心课程开发按工作岗位分项目进行,确定《采煤机械》、《矿山供电》两门优质优质核心课程,通过职业岗位分析,制定科优质核心课程学和规范的课程标准,确定合理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考核标准。
预期目标:完成两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验收要点:完成《采煤机械》、《矿山供电》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校本教材审定。按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要求,优质核心课程开发按工作岗位分项目进行,通过职业岗位分析,制定科学和规范的课程标准,确定合理的。
4、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收集查阅有关资料,拟定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初稿。
预期目标:初步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并进行实施验证。
验收要点:初步建立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标准体系、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质量评价体系。校企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完善相关教材、实训指导书、技能测试库等建设;共同研究并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实施教学全教程的动态监控;以学生制作产品的质量为主要考核依据,结合企业绩效考核目标,建立健全质量评价体系,明确校企双方的考核责任,校企共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记入学生档案。
预期目标: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并实施。
验收要点:建立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标准体系、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质量评价体系,内审纠正及预防措施。校企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完善相关教材、实训指导书、技能测试库等建设;共同研究并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实施教学全教程的动态监控;以学生制作产品的质量为主要考核依据,结合企业绩效考核目标,建立健全质量评价体系,明确校企双方的考核责任,校企共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记入学生档案。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
1、专业带头人培养与聘用
确定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审核资格,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与聘用做准备。
预期目标:聘用1名行业知名的技术专家为专业带头人,能促进国(区)内外校企合作及产学研合作教育,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声誉,能参与企业标准制定或行业的成果鉴定,每年在专业期刊发表1-2篇具有影响的科技论文,帮带培养1-2名骨干教师使其有较大进步。
验收要点:从新疆高等院校、或机电类企业聘用1名行业知名的技术专家,通过开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理论培训,使其能够掌握职业教育规律,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使其成为专业带头人。
预期目标: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促进国(区)内外校企合作及产学研合作教育,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声誉,能参与企业标准制定或行业的成果鉴定,每年在专业期刊发表1-2篇具有影响的科技论文,帮带培养1-2名骨干教师使其有较大进步。
验收要点:选派1名专业带头人出国进修或考察,学习掌握国外机电行业科技、企业管理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等前沿知识、信息,促进专业的国际合作交流。
2、骨干教师培养与聘用
从现有师资队伍中选拔确定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并在校内积极开展培养。
预期目标:培养骨干教师3名,主持完成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能参与项目建设及论证工作。每年在自治区级以上期刊发表1篇具有影响的科技论文,帮带培养1名青年教师使其有较大进步。
验收要点:选派2名专业骨干教师到国内知名企业进修或挂职锻炼。
预期目标:培养骨干教师3名,达到主持1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能参与项目建设及论证工作,在专业期刊发表1篇具有影响的科技论文,培养青年教师1名。
验收要点:选派1名骨干教师到疆外进修或考察,选派1名专业骨干教师到国内知名企业进修或挂职锻炼。
3、在职教师培养
积极开展以课程建设为主的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提升。在校企合作企业参加实践技能培养。
预期目标:新招聘专职教师2人,使其能独立讲授一门核心课程,指导学生实习实训,能帮助企业解决常见问题的优秀教师。
验收要点:新招聘有在机电类企业工作经历本科学历的技术人才或历届大学本科毕业生2人。进一步通过职业教育培训、企业挂职锻炼、生产服务等方式培养。
预期目标:新招聘专职教师1人,使其能独立讲授一门核心课程,指导学生实习实训,能帮助企业解决常见问题的优秀教师。
验收要点:新招聘有在机电类企业工作经历本科学历的技术人才或历届大学本科毕业生1人,进一步通过职业教育培训、企业挂职锻炼、生产服务等方式培养。专职教师达到11人,专兼教师比达1:1。
4、兼职教师聘用
深入合作企业,按照建设要求确定兼职教师聘用标准,选拔确定兼职教师。
预期目标:新聘用行业技术专家或企业工程师3人,能工巧匠3人,使其能够掌握职业教育规律,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成为专业兼职教师。
验收要点:新聘用行业技术专家或企业工程3人,能工巧匠3人,开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理论培训。
预期目标:新聘用行业技术专家或企业工程师3人,能工巧匠2人,使其能够掌握职业教育规律,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成为专业兼职教师。。
验收要点:新聘用行业技术专家3人,能工巧匠2人,开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理论培训。兼职教师达到11人,专兼教师比达1:1。
专业实训室、实训场建设
新建液压技术实训室
预期目标:完成液压技术实训室建设。开出实训项目1项。
验收要点:购买液压实验台等设备, 安装、调试,开出液压传动课程实训项目1项。
预期目标:进一步完善液压技术实训室规章制度、实训项目操作规范。开出实训项目2项。
验收要点:开出液压传动课程实训项目2项。
预期目标:完成实训室建设,进行规范化运作。
验收要点:圆满开出液压传动课程实训项目2项。
扩建电工电子实训室
预期目标:完成电工电子实训室建设。开出实训项目2项。
验收要点:完成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开出课程实训项目1项。
预期目标:进一步完善实训室规章制度、实训项目操作规范。开出实训项目2项。
验收要点:开出课程实训项目2项。
预期目标:完成实训室建设,进行规范化运作。
验收要点: 圆满开出课程实训项目2项、创新制作2项。
完善PLC实训室
预期目标:完成PLC实训基地建设。开出实训项目6项。
验收要点:完成可编程控制器实训装置的购置、安装、调试,开出课程实训项目6项。
预期目标:进一步完善PLC实训基地规章制度、实训项目操作规范。新开出实训项目3项。
验收要点开出课程实训项目6项。
预期目标:完成实训基地建设,进行规范化运作。
验收要点:对外开展技术服务。
新建自动控制实训室
预期目标:完成设备控制实训室建设。开出实训项目3项。
验收要点:完成设备、部件的采购、安装、调试,开出机电控制类课程实训项目3项。
预期目标:进一步完善设备控制实训室规章制度、实训项目操作规范。开出实训项目4项。
验收要点:开出机电控制类课程实训项目4项。
预期目标:完成实训室建设,进行规范化运作。
验收要点: 圆满开出机电控制类课程实训项目4项。对外开展技术服务。
新建流体机械实训室
预期目标:完成流体机械实训室建设。开出实训项目4项。
验收要点:完成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开出流体机械类课程实训项目4项。
预期目标:进一步完善机流体械实训室规章制度、实训项目操作规范。开出实训项目4项。
验收要点:开出流体机械类课程实训项目4项。
预期目标:完成流体机械实训室建设,进行规范化运作。
验收要点: 圆满开出流体机械类课程实训项目4项。对外开展技术服务。
完善单片机实训室
预期目标:完善单片机实训室建设。开出实训项目6项。
验收要点:完成单片机智能开发系统设备的购置、安装、调试,开出实训项目6项。
预期目标:进一步完善单片机智能开发系统实训室规章制度、实训项目操作规范。新开出实训项目6项。
验收要点:实训项目6项。电工培训。
预期目标:完成单片机智能开发系统实训室建设,进行规范化运作。
验收要点:圆满开展维修电工培训。对外开展技术服务。
新建自动化仪表实验室
预期目标:完成自动化仪表实训室建设。开出实训项目2项。
验收要点:完成设备的购置、安装、调试,开出实训项目2项。
预期目标:进一步完善自动化仪表实训室规章制度、实训项目操作规范。新开出实训项目3项。
验收要点:实训项目3项。
预期目标:完成自动化仪表实训室建设,进行规范化运作。
验收要点:开展维修培训。对外开展技术服务。
新建矿井提升运输仿真实训室
预期目标:完成矿井提升运输仿真实训室建设。开出实训项目2项。
验收要点:完成设备的购置、安装、调试,开出实训项目2项。
预期目标:进一步完善矿井提升运输仿真实训室规章制度、实训项目操作规范。新开出实训项目3项。
验收要点:实训项目3项。
预期目标:完成矿井提升运输仿真实训室建设,进行规范化运作。
验收要点:开展维修培训。对外开展技术服务。
新建地面井下供电实训室
预期目标:完成地面井下供电实训室建设。开出实训项目2项。
验收要点:完成设备的购置、安装、调试,开出实训项目2项。
预期目标:进一步完善地面井下供电仿真实训室规章制度、实训项目操作规范。新开出实训项目3项。
验收要点:实训项目3项。
预期目标:完成地面井下供电实训室建设,进行规范化运作。
验收要点:开展维修培训。对外开展技术服务。
新建CAD实训室
预期目标:完成CAD实训室建设。开出实训项目6项。
验收要点:完成设备的购置、安装、调试,开出实训项目6项。
预期目标:进一步完善CAD实训室规章制度、实训项目操作规范。新开出实训项目3项。
验收要点:实训项目6项。
预期目标:完成CAD实训室建设,进行规范化运作。
验收要点:开展维修培训。对外开展技术服务。
2、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的巩固和开发
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使其接纳学生教学及生产实习,通过相互资源共享、互惠互利最终建成“双基地”。
预期目标:新开发校外实习基地5个以上。使其成为就业实习“双基地”。
验收要点:对定为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如下工作:企业产品市场调查;企业运行生产流程、工艺流程、管理流程调查;企业技术、人员、设备结构调查;能否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生活、技能训练、给于适当劳动报酬、就业调查;校企合作谈判、协议签订;劳动及生活安全保障、责任划分、管理组织、技术指导、安全教育、就业教育、企业文化教育、责任事故处理及就业岗位确定等。
预期目标:新建校外实习基地5个以上。使其成为就业实习“双基地”。
验收要点:对定为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如下工作:企业产品市场调查;企业运行生产流程、工艺流程、管理流程调查;企业技术、人员、设备结构调查;能否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生活、技能训练、给于适当劳动报酬、就业调查;校企合作谈判、协议签订;劳动及生活安全保障、责任划分、管理组织、技术指导、安全教育、就业教育、企业文化教育、责任事故处理及就业岗位确定等。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预期目标: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为大型企业集团建设人才培训基地,与企业建立员工培训长期合作关系。充分发挥本专业的师资力量,与地区煤炭行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地区煤矿企业的机电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验收要点:与地区煤炭行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的过程材料
预期目标:服务能源,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开展科技开发与服务。坚持走产学研合作办学道路,积极主动地为行业服务,建立较为完善的校企合作的体制。
验收要点:为行业服务;校企合作的体制。
预期目标:加强横向科研合作,争取每年1-3个合作项目。
计划利用自身优势,力争创办煤矿机电设备检测中心,既可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也能加强对外科研合作,同时为学生的“工学结合”提供条件。
验收要点:加强横向科研合作项目。
通过矿山机电特色专业建设,将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条件、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再上一个历史性新台阶。各项改革将取得显著成效,自我发展能力也将明显增强,整体水平和综合效益将显著提高。
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人才培养质量将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将更加优化和合理。 95%以上的毕业生同时获得毕业证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或其他政府机构)颁发的技术(能)证书,成为深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和高技能型应用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将继续保持在90%以上,专业对口率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
按照“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方针,形成一支具有教学能力强、实践能力强、服务能力强的专兼职教学团队,较好地适应充满活力的专业教育发展和教学质量建设要求,实现教学质量提升与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循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结构比例达到90%以上,矿山机电专业及专业群形成以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造诣的“双师”型教师为带头人的合理师资梯队结构。
完善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构建一个能够满足矿山机电特色专业各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同时依托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能够满足学生的顶岗实习和就业实习。矿山机电专业建设项目中的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成效将使其专业群的学生受益。同时以这些优质教学资源为基础,通过建立职业能力发展社会服务平台,面向社会开展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等工作。
力争创建1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和6门院级精品课程,力争获得自治区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正式出版由我院教师主编的配套教材2本。编写的教材和制作的课件可在全国煤炭系统高职院校中推广使用。
争取在自治区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每年以10%增长,科研项目立项每年以10%增长,取得省市级科研成果奖不少于1项,科研经费力争年均增长不低于10%。造就一批有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能力的科学研究梯队,推动我院教科研工作取得跨越式发展。
开展对社会人员的培训工作和对外合作办学,争取对外合作与交流有新突破,使学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高。
(一)增强以服务功能为重点的社会服务与辐射带动能力
扩大区域性职业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根据阿克苏地区经济发展与行业企业对人才知识与技术更新的需要,不断开发新项目,依托自身资源,对区域内行业企业开展各级各类培训业务。提升区域性技术开发与服务能力,密切贴近行业企业,重点打造面向阿克苏地区支柱产业的煤炭工业技术开发与服务平台,逐步提升面向新疆的辐射与引领能力。
深入开展行业产业的技术开发与服务。以建设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基础,通过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实践,在应用课题研发、学生创业实践、企业经营等方面发挥服务与辐射作用。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与业务开展的实际需求,开展技术开发研究,为阿克苏地区及周边地区的企业提供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技术服务,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共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二)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施,使矿山机电专业优势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鲜明,使学院成为阿克苏地区煤炭及矿山行业人才培养的“摇篮”。能促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就业专业对口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的满意率。
(四)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及其教材建设任务的完成,既能保质保量实现重点专业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又能推动高职课程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更能发挥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五)基于一批“真刀真枪式”高水平校内生产型、经营型实训基地的建成,以及一批集教学实训、顶岗实习、就业实习于一体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能使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既能实现一流的实训条件,又能使实现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达到一流的目标。
(六)基于企业服务中心和职业教育服务中心建设任务的完成,能使服务和辐射能力大幅度增强,充分发挥学院为地方经济和职业教育服务的示范作用。
版权所有: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 邮编:843000 电话:
Copyright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 & &技术支持:赫华工作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矿山机电试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