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奥数题题很难-----12点前回到对...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初一数学竞赛习题精选(四)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初一数学奥数题带答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你能成短时间里给出正确答案吗?有的人恐怕一整天也算不出正确的答案。
楼主发言:3次 发图:
  说的我都不敢回答了,我觉得应该是损失两双鞋钱90元再加上找给别人的40元,总共损失130元钱,不知道对不对
  115,顾客赚了一双成本45块钱的鞋和找零钱70块钱.临铺不赚不亏
  230?-_-||  
  170  
  130,之前正常做生意,两双鞋亏30,后来发现假币再亏100,一共亏了130  
  小偷弄到手的钱就是王小姐亏的钱。  鞋两双90元,找零40  王小姐亏130  
  昨天刚在微信答过。呵呵,130。她向外付出的是赔邻居的100元真币、90元的2双鞋,共值190元;向里收入的是邻居给的60元零钱;190-60=130元  
  总成本100块钱假币加两双鞋成本90,190块钱,买出两双,拿回60块钱.190-60=130.......亏130块钱
  100元!!!!
  @户名已被使用F 100元!!!!
  正常情况是赔了130元,但是没赚钱就是陪,45元的鞋最少应该卖70元,每双少赚25元,两双就是50元。外加骗了邻居的人情,请邻居吃顿饭解释,最少需要100元。  这样算下来就是130+50+100=280元  也就是说最少赔了280元 甚至更多
  130元。  邻居不赔不赚,与邻居无关  骗子拿走一双价值90元的钱,还又40元的找零,共130元  自然就是王小姐亏的钱数
  @户名已被使用F
应该是190元!!!
  230元。。!!!
  拿走两双鞋亏45*2+找零40+赔钱100=230
  130是正确的,从顾客入手算最简单。两双鞋90,加40招回的现金。  临铺等价交换,赚0元
  十六两等于一斤?  
  190-40=150,160-40=120  如按进价算,亏150;如按甩卖价算,亏120  因为王小姐总共付出100元和两双鞋,不管怎么算,王小姐剩下40元真币并未找出去。  进价两双90,甩卖两双60,给100按甩卖价找60,剩下40。
  小王给了顾客两双鞋45X2=90,按每双30卖,找顾客40.共130,又拿出100元给邻铺,130+100=230.
  共亏130,邻铺的100元借过来又还回去了,不算。
  商人的考虑是:   130元+应赚取的利润+人情费  你们都是财务人员,不是商人
  190的啦  中間的都不用看的啦,都是化簡為繁的陰謀的啦  進價成本90塊的啦,又賠出100塊的啦  90+100=190  就是這麼簡單的啦
  先算成本45x2=90  找给40  赔别人100  90+40+100=230这就是全部损失。
  特别简单:她每卖1双鞋子赔15块钱,卖出2双赔30元,假如顾客给的是100元真钱就是赔30元。顾客用假钱,就是又多赔了收到的那张假钱,和换不换钱没关系,所以赔了130元。
  这样看好了,顾客净赚两双鞋的成本价加找的零钱也就是90+40=130,邻铺不亏也不赚,那么根据盈亏平衡原则,卖鞋的人亏了130
  清理一下思路,很简单。  1.先假设收100元不假钞,那就是一个正常的交易,两双鞋赔了30元(=15*2)  2.实际上收的是假钞,假钞赔了100元。  总计,赔了130元
  硬要死办法算的话卖鞋人收入是-90-100+60=-130,负130也就是亏了130
  现金净流出230元  
  骗子130隔壁邻居100净亏230  
  与邻商之间:因为没多给也没少给邻商一分钱,是平衡的,不赚不赔。  与客户之间:1.给出了两双鞋90元(45*2),找零40块钱,总计给出130元  2.收到100元假钞,其实就是0元  所以,赔了130元
  邻商不亏不赚,所以客户赚的就是商家赔的,算一下客户赚了多少,100元假钞是0成本,赚了90元进货价的钱和40元找零,所以商家亏130元
  骗子赚到的就是王小姐亏的 130元   很奇怪还有人搞错
  王小姐得到邻居100元真钞和买方100元假钞,付出了2双鞋,收入了60元(真钞,1双鞋30元),再因假钞赔付邻居100元.   前面1真1假相抵,后面收入/赔付相抵,很清楚,王小姐付出了40元+2双鞋.  因为鞋本只准备买60元,则正好亏了100元.  另种算法,因是0和游戏,邻居因王小姐的赔偿没有损失(即损失为0)  买家赚到100元的钱和物  因此王小姐在这次交易中损失了100元.
  果然是台湾论坛,好多台湾人,我支持130。
  首先顾客用一张纸交易2×45+40,老板和临居的交易是+100-100=0
  亏了2双鞋(90)和找给顾客的(40)块
  请大家仔细审题,请问王小姐一共亏了多少元?(是多少元人民币,就是说现金)鞋子是早就进货好的,算货物!所以说亏现金的话只能有140,算货物的话就是230。是不是这个道理?  
  应该是120,因为那张假钞还值10块钱。
  不对,我收回上一个,,正确答案是170  不对,,我收回上一个,,正确的应该是170元=找给客户40赔给老板100但是他自己还要掏40再加上两又鞋成本价90,,,
  拿到一张假一百,等于亏的,找人家40亐的,2双鞋进货成本90,共计230
  总共亏100块。相当于人家拿张白纸条来换两双鞋子,鞋子成本90块,找出去10,加起来100块。
  找出去40,合起来赔了130块
  成本 90  给买家 40   给旁边的 100  90+40+100=230
  40+45+45=130  假币那家伙看到咱们的争论,心里想:怪我咯??王小姐你自己经营不善亏本甩卖,每双赔15块,卖谁不是亏??我不过就是成功用掉100块假币而已,你损失的130,我只对其中的100负责。。。  
  130,此题终结。别再秀智商了。  
  领铺不亏也不赚,所以卖家亏的就是小偷赚的  小偷赚了两双价值45的鞋子和40元  所以130  终结!!!!
  只要我你回答大家立马都懂了。  亏130,  先不要看邻居发现假钱,那么只亏30。然后再看邻居发现假如在亏100。总共130
  只要我回答大家立马都懂了。亏130,先不要看邻居发现假钱,那么只亏30。然后再看邻居发现假如在亏100。总共130
  一群傻逼 很简单的问题搞这么复杂。  三个人的交易,根据能量守恒定理。  邻居没赚没亏,那么顾客赚的钱肯定就等于卖家亏的钱。顾客赚了两双鞋成本90块钱,和找来的40块钱零钱130.那么卖家就亏130,就这么简单
  这题是我十年前发明的,不管你们信不信  
  230  
  130正解  
  45+45+40=130  其实王小姐借隔壁100又赔给隔壁100,她和隔壁之间没有产生任何利益问题。所以这100是迷惑人的,王小姐亏的只是两双价值45的鞋子和找给顾客的40元钱。
  很简单的一道题,没想到天涯这么多sb。  不是130的全部是sb。解题方法1,每双鞋亏了15元,两双30+假币100。2.鞋子成本45X2=90+自掏40赔假币。
  哈哈,(45X2+100)-剩下的40=130
  收到假币亏100,拿走2双鞋亏90.合计190
  本计划亏30,也在亏的里面。
  亏了40块钱,那两双鞋卖不出去,一分钱不值,被人骗走了也清了库存,不然也得自己拿去扔掉,就当40块钱请人帮扔掉了。
  收到假币亏100,拿走2双鞋亏90,出去真币40.合计230.
  73楼*5毛=楼主赚了36.5元
  就出去的钱算,2双鞋90,,假币100,找出真币40,合计230.
  二双鞋60,假钱100,找零40,自己打折30,一共230.
  楼主一下把这个论坛的智商秀完了,你该去反省了。  换钱是迷惑人的,所以不用考虑。那人拿了100的假币换了 100元的真钱和鞋,所以卖家亏了100,加上鞋本身亏30,就是130。  
  就出去的钱算,2双鞋90,找出真币40,合计130.
  如假币是真的只亏30,收到假币亏100,合计130.
  容易出错。
  @户名已被使用F
骗子得到:90元(两双鞋)+40元(找零)=130元;  赔邻居:40元;  共亏:170元。  王小姐从邻居处换了一百元真钱,找给骗子40元真钱,还剩60元真钱;自己要加40元真钱,合一百元(60+40=100),还给邻居,如此方安。
  @户名已被使用F
注:一双鞋实价45元,甩卖价30元,骗子骗了两双鞋合60元,而王小姐两双鞋亏了90元。
19:23:00  @户名已被使用F
骗子得到:90元(两双鞋)+40元(找零)=130元;  赔邻居:40元;  共亏:170元。  王小姐从邻居处换了一百元真钱,找给骗子40元真钱,还剩60元真钱;自己要加40元真钱,合一百元(60+40=100),还给邻居,如此方安。  -----------------------------  正解!
  生意的亏本本来就不是固定的!  不然双11的1元包邮的产品亏的大发了  你东西放在仓库不卖甚至亏的更多
  130元无误,两双鞋的本钱90元+找给骗子的40元。  一定要说230的不凡计算下,假设王小姐身上有40元,骗子给100块,邻居换到100块零钱后找给骗子40元,剩下60元,加上身上的40元就是100元。邻居发现钱是假的就把这100元给了邻居,这样王小姐身上本来的40元就没有了!同时少了的还有两双成本45元的鞋,所以40+90=130.  
  @找不着被-12 19:34:00    -----------------------------  4点+9点=1傻
  @户名已被使用F
10:43:00    -----------------------------  是1130,理由是:顾客拿假钱买东西,相当于不拿钱,因此顾客除拿走90块钱的两双鞋外,王小姐还给他找了40元,因此90加40等130,等一会警察来了,因假币罚款王小姐1000所以是1130元
  @听你说说
13:27:00  清理一下思路,很简单。  1.先假设收100元不假钞,那就是一个正常的交易,两双鞋赔了30元(=15*2)  2.实际上收的是假钞,假钞赔了100元。  总计,赔了130元  -----------------------------  正切
  一道简单的题难倒一大帮分析帝啊。  60楼的能量守恒理论给一万个赞。  1、透过复杂的过程抓住本质:从会计学的角度:收益==收入-成本  2、跟邻居换假钱过程可以忽略不计的。我们看过程:交易时店家用一张百元假币换回一百元真钞,交易后用一张百元真钞换回了一张百元假币。这个过程正负相抵,实际就是个烟雾弹。  3、交易过程先忽略假币问题:收入:30*2==60元,成本:45*2==90元,收益:60-90==亏了30元  4、正常交易后,店家多了一张百元徦币:如果这张假币被店家当真钞花出去了,那么损失当然就30元;如果假币花不出去,那么损失当然130元。  看了这个过程还有异议的,我只能呵呵了,你以后千万别做生意。
  @听你说说
13:27:00  清理一下思路,很简单。  1.先假设收100元不假钞,那就是一个正常的交易,两双鞋赔了30元(=15*2)  2.实际上收的是假钞,假钞赔了100元。  总计,赔了130元  -----------------------------  @劲牛垦荒
20:29:00  正切  -----------------------------  思路清晰,简单明了。正确
  哈哈哈哈,还有人煞有介事的在那里算,还骂别人是sb,笑死我了
  @户名已被使用F
10:40:00  你能成短时间里给出正确答案吗?有的人恐怕一整天也算不出正确的答案。  —————————————————  100元假币,就只亏100  
  被应用题逼疯了的一代人啊,数数钱不就成了,二百三,说少了的人千万不要去做生意了,智商捉急
  学会计的基本知识,要用复式记账法  
  借和贷万分开,混一起一定出错  
  肯定是亏损130元
  130是正确答案。  
  大家不要把他想的太复杂。简单化一下题目。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第a05版:今晨发布
难倒成年人的一年级数学题其实很简单
&&&&孩子的世界,大人真的想复杂了    一道数学题,难倒了多少成年人?在10月18日晨报刊登的一道小学一年级数学题,成为近日讨论的焦点。昨天晨报刊发的一个所谓“大多数人的答案”也引起了不少争议。而就在记者也拿着纸笔、计算器准备大干一场、展现自己的数学才能时,被多位小学数学老师一盆冷水浇到了头上:你可别想太多了,这就是道简单的10以内的分解和组成题。受访的数学老师们的答案比较一致,这题,前面两框填5和3,最后两框是开放性的,只要能符合数字之间加减的规律,就是正确答案。写到这里,不禁叹道:你说,可怜的成年人啊,是你们想得太多,太复杂?还是孩子们的世界太单纯,你们根本看不懂?  YMG记者王鸿云通讯员徐瑾英摄影报道  “孩子分分钟就能给你正确答案”  惠安小学数学老师马静看到这道数学题,很自信地对记者说,“就这道题,我们一年级的孩子们,分分钟就能给你正确答案。”马老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已经有9年的时间,她说,该题意在考查一年级学生对于10以内数的分解的掌握情况,10以内数的分解是为后续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打基础的。这道题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非常简单的,因为孩子们刚刚学习了10以内数的分解,对于此题型已经轻车熟路。教师在讲解此题时,可以让学生先观察这些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很容易发现第一组是5的分解,即5能分成4和1,1和谁可以组成6呢?以此类推,就能寻找到正确答案。最后一组,则是开放性的,孩子们可根据数字的组成,开放填写。  “至于社会人士出错较多,甚至认为题目很难,这可能是因为对于题型不了解,所以未能理解题意。”马老师说,成年人习惯性用已有的思维对这道简单的问题进行了复杂化,导致出现多种不同答案,这也是现在有很多小学生的题,中学老师甚至大学老师做不了的原因。哎,只能说,孩子们的世界你们怎么会懂呢?  “孩子的世界很单纯,成年人,你不懂”  开发区九小数学老师刘爱丽,看到这道备受成年人争执的数学题,不禁莞尔一笑,说:咱们成年人的世界太复杂,真的是不懂孩子们的单纯。其实这就是一道简单的小学一年级“2―10”之间的分解和组成数学题。“现在正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2―10’之间的分解和组成数学题的阶段,此题的目的也是为了锻炼孩子们的计算能力。”刘老师说,这道题就是“人”字分解和倒“人”字组成的数学题,只需要将数字进行简单的分解和组成即可。至于数学题以链条状的形式出现,其实就是为了增强题目本身的趣味性,迎合一年级孩子的思维和兴趣。  在题目中出现了两次“5”这个数字,刘老师说,这是因为5可以分解成4和1,6可以分解成1和5,没有其他含义,完全是出于题目本身的巧合。而也可能是因为这点,让大人们不敢轻易给出答案。所以说,成年人,是你想得太复杂,根本看不懂孩子们的单纯。  “不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  南通路小学数学老师王云说:“这道题出现在小学一年级上册的数基上,编排在10以内加减法中数的分解和组成的练习题,其目的是为了巩固孩子对于数的分解、组成的掌握,这道题目多年来一直存在,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学生在解答时都一切正常”。王老师说,但是把题目拿出去,脱离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让大人思考,大人一上来就会从中去找寻规律,那就难了。从微信平台海量的回复中不难看出,成人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首先要寻找规律,用成人的思维来考虑这道题,用各种高深的理论对自己的解题思路给予支撑。其实题目和说话一样有一定的语境和环境。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只能说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于同一道题目或者同一事物看法不同而已。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没有感觉这道题目不正常。这道题目可分为前后两部分来看,前半部分主要是帮孩子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数学的基本题目是孩子都应该掌握的。后半部分答案不唯一,可以先填下面的大数。如果下面是6,右边也是3,如果下面是5,右边也就是2,右上角的空是3,最下面的数就是6,如果右上角改为4,则最下面的数就是7,无论哪种解题思路都是可以的,只要孩子能说出道理就都行。此类问题的出现也是契合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数学素养。很多家长还在担心,这样的题目会不会在考试中出现。对此,王老师的观点是,目前我们此类型的题目在考试中不多见,主要是担心社会和家长对于答案不唯一的题目有异议,但是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相信不久的将来此类的题目也会出现在孩子的考卷上。也许我们要教给孩子的,不光是计算准确,还要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就像流行于国际数学教育界的一道著名的问题:在一条船上有75头牛,43只羊,问船长多少岁?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来解答一下试试啊!
以上稿件、图片版权均属水母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母网”。给我12道小学6年级数学奥数题,要题目比较简短的,要有答案和解题过程,谢谢!在线等~我要有解题思路和答案的!别只给我答案,解题思路很重要!!!谢谢
▆▆▆偑▆▆▆
1.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2、2.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3.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 4.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5.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 6.学校组织两个课外兴趣小组去郊外活动.第一小组每小时走4.5千米,第二小组每小时行3.5千米.两组同时出发1小时后,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一个果园,用了1小时,再去追第二小组.多长时间能追上第二小组? 7.有甲乙两个仓库,每个仓库平均储存粮食32.5吨.甲仓的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甲、乙两仓各储存粮食多少吨? 8.甲、乙两队共同修一条长400米的公路,甲队从东往西修4天,乙队从西往东修5天,正好修完,甲队比乙队每天多修10米.甲、乙两队每天共修多少米? 9.学校买来6张桌子和5把椅子共付455元,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30元,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10.一列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75千米,慢车每小时行65千米,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了4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1.某玻璃厂托运玻璃250箱,合同规定每箱运费20元,如果损坏一箱,不但不付运费还要赔偿100元.运后结算时,共付运费4400元.托运中损坏了多少箱玻璃? 12.五年级一中队和二中队要到距学校20千米的地方去春游.第一中队步行每小时行4千米,第二中队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2千米.第一中队先出发2小时后,第二中队再出发,第二中队出发后几小时才能追上一中队? 13.某厂运来一堆煤,如果每天烧1500千克,比计划提前一天烧完,如果每天烧1000千克,将比计划多烧一天.这堆煤有多少千克? 14.妈妈让小红去商店买5支铅笔和8个练习本,按价钱给小红3.8元钱.结果小红却买了8支铅笔和5本练习本,找回0.45元.求一支铅笔多少元? 15.学校组织外出参观,参加的师生一共360人.一辆大客车比一辆卡车多载10人,6辆大客车和8辆卡车载的人数相等.都乘卡车需要几辆?都乘大客车需要几辆? 16.某筑路队承担了修一条公路的任务.原计划每天修720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80米,这样实际修的差1200米就能提前3天完成.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17.某鞋厂生产1800双鞋,把这些鞋分别装入12个纸箱和4个木箱.如果3个纸箱加2个木箱装的鞋同样多.每个纸箱和每个木箱各装鞋多少双? 18.某工地运进一批沙子和水泥,运进沙子袋数是水泥的2倍.每天用去30袋水泥,40袋沙子,几天以后,水泥全部用完,而沙子还剩120袋,这批沙子和水泥各多少袋? 19.学校里买来了5个保温瓶和10个茶杯,共用了90元钱.每个保温瓶是每个茶杯价钱的4倍,每个保温瓶和每个茶杯各多少元? 20.两个数的和是572,其中一个加数个位上是0,去掉0后,就与第二个加数相同.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21.一桶油连桶重16千克,用去一半后,连桶重9千克,桶重多少千米? 22.一桶油连桶重10千克,倒出一半后,连桶还重5.5千克,原来有油多少千克? 23.用一只水桶装水,把水加到原来的2倍,连桶重10千克,如果把水加到原来的5倍,连桶重22千克.桶里原有水多少千克? 24.小红和小华共有故事书36本.如果小红给小华5本,两人故事书的本数就相等,原来小红和小华各有多少本? 25.有5桶油重量相等,如果从每只桶里取出15千克,则5只桶里所剩下油的重量正好等于原来2桶油的重量.原来每桶油重多少千克? 26.把一根木料锯成3段需要9分钟,那么用同样的速度把这根木料锯成5段,需要多少分? 27.一个车间,女工比男工少35人,男、女工各调出17人后,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2倍.原有男工多少人?女工多少人? 28.李强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12千米,5小时到达,从乙地返回甲地时因逆风多用1小时,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9.甲、乙二人同时从相距18千米的两地相对而行,甲每小时行走5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如果甲带了一只狗与甲同时出发,狗以每小时8千米的速度向乙跑去,遇到乙立即回头向甲跑去,遇到甲又回头向飞跑去,这样二人相遇时,狗跑了多少千米? 30.有红、黄、白三种颜色的球,红球和黄球一共有21个,黄球和白球一共有20个,红球和白球一共有19个.三种球各有多少个? 31.在一根粗钢管上接细钢管.如果接2根细钢管共长18米,如果接5根细钢管共长33米.一根粗钢管和一根细钢管各长多少米? 32.水泥厂原计划12天完成一项任务,由于每天多生产水泥4.8吨,结果10天就完成了任务,原计划每天生产水泥多少吨? 33.学校举办歌舞晚会,共有80人参加了表演.其中唱歌的有70人,跳舞的有30人,既唱歌又跳舞的有多少人? 34.学校举办语文、数学双科竞赛,三年级一班有59人,参加语文竞赛的有36人,参加数学竞赛的有38人,一科也没参加的有5人.双科都参加的有多少人? 35.学校买了4张桌子和6把椅子,共用640元.2张桌子和5把椅子的价钱相等,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36.父亲今年45岁,5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今年儿子多少岁? 37.有两桶油,甲桶油重是乙桶油重的4倍,如果从甲桶倒入乙桶18千克,两桶油就一样重,原来每桶各有多少千克油? 38.光明小学举办数学知识竞赛,一共20题.答对一题得5分,答错一题扣3分,不答得0分.小丽得了79分,她答对几道,答错几道,有几题没答? 39.甲列火车长240米,每秒行20米;乙列火车长264米,每秒行16米,两车相向而行,从两车头相遇到两车尾相离需要几秒? 40.一列火车长600米,通过一条长1150米的隧道,已知火车的速度是每分700米,问火车通过隧道需要几分? 41.小明从家里到学校,如果每分走50米,则正好到上课时间;如果每分走60米,则离上课时间还有2分.问小明从家里到学校有多远? 42.有一周长600米的环形跑道,甲、乙二人同时、同地、同向而行,甲每分钟跑300米,乙每分钟跑400米,经过几分钟二人第一次相遇? 43.有一个长方形纸板,如果只把长增加2厘米,面积就增加8平方米;如果只把宽增加2厘米,面积就增加12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纸板原来的面积是多少? 44.妈妈买苹果和梨各3千克,付出20元找回7.4元.每千克苹果2.4元,每千克梨多少元? 45.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135千米的两地相对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甲乙两人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46.盒子里有同样数目的黑球和白球.每次取出8个黑球和5个白球,取出几次以后,黑球没有了,白球还剩12个.一共取了几次?盒子里共有多少个球? 47.上午6时从汽车站同时发出1路和2路公共汽车,1路车每隔12分钟发一次,2路车每隔18分钟发一次,求下次同时发车时间. 48.父亲今年45岁,儿子今年15岁,多少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11倍? 49.王老师有一盒铅笔,如平均分给2名同学余1支,平均分给3名同学余2支,平均分给4名同学余3支,平均分给5名同学余4支.问这盒铅笔最少有多少支? 50.一块平行四边形地,如果只把底增加8米,或只把高增加5米,它的面积都增加40平方米.求这块平行四边形地原来的面积? 答案; 1、想:由已知条件可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的288元,正好是一把椅子价钱的(10-1)倍,由此可求得一把椅子的价钱.再根据椅子的价钱,就可求得一张桌子的价钱. 一把椅子的价钱: 288÷(10-1)=32(元) 一张桌子的价钱: 32×10=320(元) 答:一张桌子320元,一把椅子32元. 2、想:可先求出3箱梨比3箱苹果多的重量,再加上3箱苹果的重量,就是3箱梨的重量. 45+5×3 =45+15 =60(千克) 答:3箱梨重60千克. 3、想:根据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和甲比乙速度快,可知甲比乙多走4×2千米,又知经过4小时相遇.即可求甲比乙每小时快多少千米. 4×2÷4 =8÷4 =2(千米) 答:甲每小时比乙快2千米. 4、想:根据两人付同样多的钱买同一种铅笔和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可知每人应该得(13+7)÷2支,而李军要了13支比应得的多了3支,因此又给张强0.6元钱,即可求每支铅笔的价钱. 0.6÷[13-(13+7)÷2] =0.6÷[13-20÷2] =0.6÷3 =0.2(元) 答:每支铅笔0.2元. 5、想:根据已知两车上午8时从两站出发,下午2点返回原车站,可求出两车所行驶的时间.根据两车的速度和行驶的时间可求两车行驶的总路程. 下午2点是14时. 往返用的时间:14-8=6(时) 两地间路程:(40+45)×6÷2 =85×6÷2 =255(千米) 答:两地相距255千米. 6、想: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果园时间,第二小组多行了[3.5-(4.5-3.5)] 千米,也就是第一组要追赶的路程.又知第一组每小时比第二组快( 4.5-3.5)千米,由此便可求出追赶的时间. 第一组追赶第二组的路程: 3.5-(4.5- 3.5)=3.5-1=2.5(千米) 第一组追赶第二组所用时间: 2.5÷(4.5-3.5)=2.5÷1=2.5(小时) 答:第一组2.5小时能追上第二小组. 7、想:根据甲仓的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可知甲仓的存粮如果增加5吨,它的存粮吨数就是乙仓的4倍,那样总存粮数也要增加5吨.若把乙仓存粮吨数看作1倍,总存粮吨数就是(4+1)倍,由此便可求出甲、乙两仓存粮吨数. 乙仓存粮: (32.5×2+5)÷(4+1) =(65+5)÷5 =70÷5 =14(吨) 甲仓存粮: 14×4-5 =56-5 =51(吨) 答:甲仓存粮51吨,乙仓存粮14吨. 8、想:根据甲队每天比乙队多修10米,可以这样考虑:如果把甲队修的4天看作和乙队4天修的同样多,那么总长度就减少4个10米,这时的长度相当于乙(4+5)天修的.由此可求出乙队每天修的米数,进而再求两队每天共修的米数. 乙每天修的米数: (400-10×4)÷(4+5) =(400-40)÷9 =360÷9 =40(米) 甲乙两队每天共修的米数: 40×2+10=80+10=90(米) 答:两队每天修90米. 9、想: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30元,如果桌子的单价与椅子同样多,那么总价就应减少30×6元,这时的总价相当于(6+5)把椅子的价钱,由此可求每把椅子的单价,再求每张桌子的单价. 每把椅子的价钱: (455-30×6)÷(6+5) =(455- 180)÷11 =275÷11 =25(元) 每张桌子的价钱: 25+30=55(元) 答:每张桌子55元,每把椅子25元. 10、想:根据已知的两车的速度可求速度差,根据两车的速度差及快车比慢车多行的路程,可求出两车行驶的时间,进而求出甲乙两地的路程. (7+65)×[40÷(75- 65)] =140×[40÷10] =140×4 =560(千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 560千米. 11、想:根据已知托运玻璃250箱,每箱运费20元,可求出应付运费总钱数.根据每损坏一箱,不但不付运费还要赔偿100元的条件可知,应付的钱数和实际付的钱数的差里有几个(100+20)元,就是损坏几箱. (20×250-4400)÷(10+20) =600÷120 =5(箱) 答:损坏了5箱. 12、想:因第一中队早出发2小时比第二中队先行4×2千米,而每小时第二中队比第一中队多行(12-4)千米,由此即可求第二中队追上第一中队的时间. 4×2÷(12-4) =4×2÷8 =1(时) 答:第二中队1小时能追上第一中队. 13、想:由已知条件可知道,前后烧煤总数量相差()千克,是由每天相差()千克造成的,由此可求出原计划烧的天数,进而再求出这堆煤的数量. 原计划烧煤天数: ()÷() = =5(天) 这堆煤的重量: 1500×(5-1) =1500×4 =6000(千克) 答:这堆煤有6000千克. 14、想:小红打算买的铅笔和本子总数与实际买的铅笔和本子总数量是相等的,找回0.45元,说明(8-5)支铅笔当作(8-5)本练习本计算,相差0.45元.由此可求练习本的单价比铅笔贵的钱数.从总钱数里去掉8个练习本比8支铅笔贵的钱数,剩余的则是(5+8)支铅笔的钱数.进而可求出每支铅笔的价钱. 每本练习本比每支铅笔贵的钱数: 0.45÷(8-5)=0.45÷3=0.15(元) 8个练习本比8支铅笔贵的钱数: 0.15×8=1.2(元) 每支铅笔的价钱: (3.8-1.2)÷(5+8)=2.6÷13=0.2(元) 答:每支铅笔0.2元. 15、想:根据一辆客车比一辆卡车多载10人,可求6辆客车比6辆卡车多载的人数,即多用的(8-6)辆卡车所载的人数,进而可求每辆卡车载多少人和每辆大客车载多少人. 卡车的数量: 360÷[10×6÷(8-6)] =360÷[10×6÷2] =360÷30 =12(辆) 客车的数量: 360÷[10×6÷(8-6)+10] =360÷[30+10] =360÷40 =9(辆) 答:可用卡车12辆,客车9辆. 16、想:根据计划每天修720米,这样实际提前的长度是(720×3-1200)米.根据每天多修80米可求已修的天数,进而求公路的全长. 已修的天数: (720×3-1200)÷80 =960÷80 =12(天) 公路全长: (720+80)×12+1200 =800×12+1200 = =10800(米) 答:这条公路全长10800米. 17、想:根据已知条件,可求12个纸箱转化成木箱的个数,先求出每个木箱装多少双,再求每个纸箱装多少双. 12个纸箱相当木箱的个数: 2×(12÷3)=2×4=8(个) 一个木箱装鞋的双数: 1800÷(8+4)=1(双) 一个纸箱装鞋的双数: 150×2÷3=100(双) 答:每个纸箱可装鞋100双,每个木箱可装鞋 150双 18、想:由已知条件可知道,每天用去30袋水泥,同时用去30×2袋沙子,才能同时用完.但现在每天只用去40袋沙子,少用(30×2-40)袋,这样才累计出120袋沙子.因此看120袋里有多少个少用的沙子袋数,便可求出用的天数.进而可求出沙子和水泥的总袋数. 水泥用完的天数: 120÷(30×2-40)=120÷20=6(天) 水泥的总袋数: 30×6=180(袋) 沙子的总袋数: 180×2=360(袋) 答:运进水泥180袋,沙子360袋. 19、想:根据每个保温瓶的价钱是每个茶杯的4倍,可把5个保温瓶的价钱转化为20个茶杯的价钱.这样就可把5个保温瓶和10个茶杯共用的90元钱,看作30个茶杯共用的钱数. 每个茶杯的价钱: 90÷(4×5+10)=3(元) 每个保温瓶的价钱: 3×4=12(元) 答:每个保温瓶12元,每个茶杯3元. 20、想:已知一个加数个位上是0,去掉0,就与第二个加数相同,可知第一个加数是第二个加数的10倍,那么两个加数的和572,就是第二个加数的(10+1)倍. 第一个加数: 572÷(10+1)=52 第二个加数: 52×10=520 答:这两个加数分别是52和520. 21、想:由已知条件可知,16千克和9千克的差正好是半桶油的重量.9千克是半桶油和桶的重量,去掉半桶油的重量就是桶的重量. 9-(16-9) =9-7 =2(千克) 答:桶重2千克. 22、想:由已知条件可知,10千克与5.5千克的差正好是半桶油的重量,再乘以2就是原来油的重量. (10-5.5)×2=9(千克) 答:原来有油9千克. 23、想:由已知条件可知,桶里原有水的(5-2)倍正好是(22-10)千克,由此可求出桶里原有水的重量. (22-10)÷(5-2) =12÷3 =4(千克) 答:桶里原有水4千克. 24、想:从“小红给小华5本,两人故事书的本数就相等”这一条件,可知小红比小华多(5×2)本书,用共有的36本去掉小红比小华多的本数,剩下的本数正好是小华本数的2倍. 小华有书的本数: (36-5×2)÷2=13(本) 小红有书的本数: 13+5×2=23(本) 答:原来小红有23本,小华有13本. 25、想:由已知条件知,5桶油共取出(15×5)千克.由于剩下油的重量正好等于原来2桶油的重量,可以推出(5-2)桶油的重量是(15×5)千克. 15×5÷(5-2)=25(千克) 答:原每桶油重25千克. 26、想:把一根木料锯成3段,只锯出了(3-1)个锯口,这样就可以求出锯出每个锯口所需要的时间,进一步即可以求出锯成5段所需的时间. 9÷(3-1)×(5-1)=18(分) 答:锯成5段需要18分钟. 27、想:女工比男工少35人,男、女工各调出17人后,女工仍比男工少35人.这时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2倍,也就是说少的35人是女工人数的(2-1)倍.这样就可求出现在女工多少人,然后再分别求出男、女工原来各多少人. 35÷(2-1)=35(人) 女工原有: 35+17=52(人) 男工原有: 52+35=87(人) 答:原有男工87人,女工52人. 28、想:由每小时行12千米,5小时到达可求出两地的路程,即返回时所行的路程.由去时5小时到达和返回时多用1小时,可求出返回时所用时间. 12×5÷(5+1)=10(千米) 答: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10千米. 29、想:由题意知,狗跑的时间正好是二人的相遇时间,又知狗的速度,这样就可求出狗跑了多少千米. 18÷(5+4)=2(小时) 8×2=16(千米) 答:狗跑了16千米. 30、想:由条件知,(21+20+19)表示三种球总个数的2倍,由此可求出三种球的总个数,再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就可以求出三种球各多少个. 总个数: (21+20+19)÷2=30(个) 白球:30-21=9(个) 红球:30-20=10(个) 黄球:30-19=11(个) 答:白球有9个,红球有10个,黄球有11个. 31、想:根据题意,33米比18米长的米数正好是3根细钢管的长度,由此可求出一根细钢管的长度,然后求一根粗钢管的长度. (33-18)÷(5-2)=5(米) 18-5×2=8(米) 答:一根粗钢管长8米,一根细钢管长5米. 32、想:由题意知,实际10天比原计划10天多生产水泥(4.8×10)吨,而多生产的这些水泥按原计划还需用(12-10)天才能完成,也就是说原计划(12-10)天能生产水泥(4.8×10)吨. 4.8×10÷(12-10)=24(吨) 答:原计划每天生产水泥24吨. 33、想:由题意知唱歌的70人中也有跳舞的,同样跳舞的30人中也有唱歌的,把两者相加,这样既唱歌又跑舞的就统计了两次,再减去参加表演的80人,就是既唱歌又跳舞的人数. 70+30-80 =100-80 =20(人) 答:既唱歌又跳舞的有20人. 34、想:参加语文竞赛的36人中有参加数学竞赛的,同样参加数学竞赛的38人中也有参加语文竞赛的,如果把两者加起来,那么既参加语文竞赛又参加数学竞赛的人数就统计了两次,所以将参加语文竞赛的人数加上参加数学竞赛的人数再加上一科也没参加的人数减去全班人数就是双科都参加的人数. 36+38+5-59=20(人) 答:双科都参加的有20人. 35、想:由“2张桌子和5把椅子的价钱相等”这一条件,可以推出4张桌子就相当于10把椅子的价钱,买4张桌子和6把椅子共用640元,也就相当于买16把椅子共用640元. 5×(4÷2)+6=16(把) 640÷16=40(元) 40×5÷2=10O(元) 答: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分别是100元、40元. 36、想:5年前父亲的年龄是(45-5)岁,儿子的年龄是(45-5)÷4岁,再加上5就是今年儿子的年龄. (45-5)÷4+5 =10+5 =15(岁) 答:今年儿子15岁. 37、想:“如果从甲桶倒入乙桶18千克,两桶油就一样重”可推出:甲桶油的重量比乙桶多(18×2)千克,又知“甲桶油重是乙桶油重的4倍”,可知(18×2)千克正好是乙桶油重量的(4-1)倍. 18×2÷(4-1)=12(千克) 12×4=48(千克) 答:原来甲桶有油48千克,乙桶有油12千克. 38、想:根据题意,20题全部答对得100分,答错一题将失去(5+3)分,而不答仅失去5分.小丽共失去(100-79)分.再根据(100-79)÷8=2(题)……5(分),分析答对、答错和没答的题数. (5×20-75)÷8=2(题)……5(分) 20-2-1=17(题) 答:答对17题,答错2题,有1题没答. 39、想:“从两车头相遇到两车尾相离”,两车所行的路程是两车身长之和,即(240+264)米,速度之和为(20+16)米.根据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就可求得所需时间. (240+264)÷(20+16) =504÷30 =14(秒) 答:从两车头相遇到两车尾相离,需要14秒. 40、想:火车通过隧道是指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所行的路程正好是车身与隧道长度之和. (600+1150)÷700 = =2.5(分) 答:火车通过隧道需2.5分. 41、想:在每分走50米的到校时间内按两种速度走,相差的路程是(60×2)米,又知每秒相差(60-50)米,这就可求出小明按每分50米的到校时间. 60×2÷(60-50)=12(分) 50×12=600(米) 答:小明从家里到学校是600米. 42、想:由已知条件可知,二人第一次相遇时,乙比甲多跑一周,即600米,又知乙每分钟比甲多跑(400-300)米,即可求第一次相遇时经过的时间. 600÷(400-300) =600÷100 =6(分) 答:第一次相遇 43、想:由“只把宽增加2厘米,面积就增加12平方厘米”,可求出原来的长是:(12÷2)厘米,同理原来的宽就是(8÷2)厘米,求出长和宽,就能求出原来的面积. (12÷2)×(8÷2)=24(平方厘米) 答:这个长方形纸板原来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 时经过的时间是6分钟. 44、想:用去的钱数除以3就是1千克苹果和1千克梨的总钱数.从这个总钱数里去掉1千克苹果的钱数,就是每千克梨的钱数. (20-7.4)÷3-2.4 =12.6÷3-2.4 =4.2-2.4 =1.8(元) 答:每千克梨1.8元. 45、想:由题意知,甲乙速度和是(135÷3)千米,这个速度和是乙的速度的(2+1)倍. 135÷3÷(2+1)=15(千米) 15×2=30(千米) 答:甲乙每小时分别行30千米、15千米. 46、想:两种球的数目相等,黑球取完时,白球还剩12个,说明黑球多取了12个,而每次多取(8-5)个,可求出一共取了几次. 12÷(8-5)=4(次) 8×4+5×4+12=64(个) 或8×4×2=64(个) 答:一共取了4次,盒子里共有64个球. 47、想:1路和2路下次同时发车时,所经过的时间必须既是12分的倍数,又是18分的倍数.也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是36 6时+36分=6时36分 答:下次同时发车时间是上午6时36分. 48、想:父、子年龄的差是(45-15)岁,当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11倍时,这个差正好是儿子年龄的(11-1)倍,由此可求出儿子多少岁时,父亲是儿子年龄的11倍.又知今年儿子15岁,两个岁数的差就是所求的问题. (45-15)÷(11-1)=3(岁) 15-3=12(年) 答:12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11倍. 49、想:根据题意,可以将题中的条件转化为:平均分给2名同学、3名同学、4名同学、5名同学都少一支,因此,求出2、3、4、5的最小公倍数再减去1就是要求的问题. 2、3、4、5的最小公倍数是60 60-1=59(支) 答:这盒铅笔最少有59支. 50、想:根据只把底增加8米,面积就增加40平方米, 可求出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根据只把高增加5米,面积就增加40平方米,可求出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再用原来的底乘以原来的高就是要求的面积. (40÷5)×(40÷8)=40(平方米) 答:平行四边形地原来的面积是40平方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这道题比较难说明,我只能大略地说说,见谅。 从一辆车从她身后超过记起: 设每x分钟发一次车,则x分钟后,下一辆车将到达这个位置,但这时人已向前走了一段,再过(9-x)分钟它们相遇,车超过人,于是,车行(9-x)分钟的路程人走了9分钟,根据路程相等得:V(人)×9=V(车)×(9-x)(V代表速度) 从迎面遇到一辆车记起: x分钟后,下一辆车将到达此位置,但人...
一、填空: 1.20.07²+19.87²-20.07×19.87-20.07×19.87= 。 2.周长为15,且每条边长都是整数的三角形共有 种。 3.2007年元旦是星期一,下一个元旦是星期一的年份是 年。 4. 要使12 ×9 这个积是6 的倍数,并要使m+n最小,则m= ,n= 。 5.小明写出4个连续自然数的和,与小...
1、比32.5少12.5的数,正好是一个数的4倍,求这个数。 2、甲数比乙数多1.25,乙数是甲数的4分之3,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3、一个乡去年植树4500棵,是原计划的4分之5,原计划植树多少棵? 4、师徒二人加工一批零件,师傅已经加工150个,占零件总数的3分之1,徒弟加工的个数占零件总数的五分之一,徒弟加工了多少个? 5、一件童装75元,是一件成人服...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学奥数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