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小学科学动滑轮和定滑轮和动滑轮ppt有什么不同?...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5.《国旗是怎样升上去》教学设计 - wuzhonghua的blog - 连云港教育博客
wuzhonghua的blog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5.《国旗是怎样升上去》教学设计
10:05:00 | By: wuzhonghua89 ]
国旗是怎样升上去
一、预期学习结果
1、知道滑轮的构造和作用,知道滑轮有动滑轮和定滑轮之分。
2、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3、会在做滑轮的实验中通过数据分析说明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4、知道两种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运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动滑轮、定滑轮各有什么作用。
难点:组装滑轮装置进行实验。
三、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1:观看升旗的视频片段
1、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关注滑轮及其作用
(2)引入课题——滑轮
(3)认识滑轮的构造特点和其能在提升重物提升中发挥的作用
2、活动准备:机械工具盒
3、活动过程:
师:我们先一起看一段视频。这是在干什么?
师:国旗师怎样升上去的呢?
师:大家都注意到旗杆顶上那个小小的装置,那就是滑轮。(板书:滑轮)
师:那滑轮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装置呢?从外形上看有什么特点吗?(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滑轮让学生观察,学生还可以观察实验桌上为他们准备好的滑轮)
学生交流讨论,老师总结得出:滑轮是用来提升物体的一种简单机械,实际上就是一个绕了绳子的边上有槽的轮子,而且可以围绕中心的轴转动。
活动2:认识动定滑轮
1、活动目的: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了解他们各自不同的组装特点和工作方式。
2、活动过程:
利用实物分别演示两种滑轮的工作过程。
师:在这两种方式中,两个滑轮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是什么滑轮呢?请阅读教材12页上面的内容。
请学生回答并重复动定滑轮各自的特点。
活动3:举例说明滑轮的应用
1、活动目的:
(1)了解滑轮在生活中的广泛使用
(2)引起学生研究滑轮作用的兴趣,为下个活动做铺垫。
2、活动过程:
师:我们刚刚认识了动定滑轮,那升旗杆上的滑轮是什么滑轮呢?我们还见过在哪些地方也用到了滑轮呢?它们分别属于什么滑轮?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提供动定滑轮应用的相关视频,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它们的使用。
师:生活中这么多地方用到了滑轮,那滑轮一定有它独特的好处和作用。那到底有什么作用呢?你们猜猜!
学生做预测。(省力)
活动4:滑轮实验
1、活动目的:
(1)懂得两种滑轮的作用。
(2)对两种滑轮的作用进行对比分析,引出滑轮组的应用。
2、活动准备:机械工具盒、钩码、绳子、弹簧秤、实验报告单
3、活动过程:
师:好,我们就来研究它们到底省不省力?怎样来设计实验呢,谁来说说。
学生组内交流碰撞(可以使用准备好的器材)。由一个学生就着器材说明实验的方法,老师引导,并规范实验过程。(比如注意弹簧秤测量的时候尽量竖直拉动;如何填写实验报告单)
开始实验,老师巡堂指导。
实验结束,由每组推荐学生到台前汇报实验数据,以及得出的结论(可动定滑轮的数据分别汇报6组)。老师汇总数据。
学生从汇总的数据中再进行分析比较,去伪存真,得出最终的结果——动滑轮省力,省近一半的力,定滑轮不省力。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实验单上老师还让你们填写了两种滑轮拉动时的方向吗?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老师引导并得出——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不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活动5:观看滑轮组应用视频
1、活动目的:
学习应用,迁移拓展
2、活动过程:
师:我们从实验中了解到动定滑轮各有有缺点,所以实际生活中单独使用的情况很少,为了使用方便,我们常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构成滑轮组,这样就扬长避短,既省力,又改变用力的方向。请看。
老师先用实物展示,然后让学生观看视频。
四、课后探究
师:为什么两种滑轮一个省力一个不省力?其实滑轮也可以像轮轴一样看成是变形的杠杆,你们能用杠杆原理来分析一下吗?
阅读全文(145) |
上一篇:下一篇: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Copyright @
连云港教育博客技术支持:请问小学科学动滑轮和定滑轮有什么不同?.._百度作业帮
请问小学科学动滑轮和定滑轮有什么不同?..
请问小学科学动滑轮和定滑轮有什么不同?..
动滑轮是人向上拉绳子,使物体和定滑轮一起上升.因为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所以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物体上升距离的两倍,动力是阻力的一半,即用动滑轮费距离但比较省力.定滑轮是人向下拉绳子,但能使物体上升,即能改变力的方向.例如升国旗就是利用了定滑轮.因为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所以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等于物体上升的距离,动力等于阻力,即用定滑轮不费距离也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以上是初中物理的知识,希望能帮到你哈.
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能省力,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定滑轮改变的力的方向,大小不变动滑轮省力
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作用力方向.
定滑轮的特点
通过定滑轮来拉钩码并不省力。通过或不通过定滑轮,弹簧秤的读数是一样的。可见,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在不少情况下,改变力的方向会给工作带来方便。
定滑轮的原理
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动力L1、阻力L2臂都等于滑轮半径。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2014峡江县巴邱小学科学《动滑轮和定滑轮》ppt说课课件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2014峡江县巴邱小学科学《动滑轮和定滑轮》ppt说课课件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15:24:5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2014峡江县巴邱小学科学《动滑轮和定滑轮》ppt说课课件.PPT
道客巴巴认证
机构认证专区
加  展示
享受成长特权
官方公共微信查看: 4213|回复: 2
新科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和反思
前面一课研究了轮轴机械,研究了轮轴省力的工作原理。在这一课中,学生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两种简单机械,并将分别通过观察钩码的数量和用测力计测量这两种方法研究滑轮的省力情况。旗杆的顶部有一个可以转动的轮子,在塔吊或吊车的吊钩上有一个一边转动一边随重物移动的轮子……在生活中这些现象不太常见,但只要留心也可能观察到。从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出发,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机械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在课堂上通过科学实验活动希望帮助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机械原理,也将把学生引向滑轮组的探索中。
教科书共两页,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旗杆顶部的滑轮
做一个模拟升旗的装置。
可以用铁架台做支架,用一个可以转动的轮子固定在支架顶部,用一根细线当升旗绳,用纸做一面旗帜固定在细线上,当向下拉动绳子时,旗帜就会随着绳子上升。这里强调通过演示让学生观察、体验这种向下拉绳子而旗帜能够向上升的现象,初步认识定滑轮的作用。
定滑轮能不能省力呢?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自主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用铁架台做支架,安好定滑轮,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当绳子平衡时,两端的钩码数相同,由此可以说明定滑轮不能省力(请注意滑轮受到的摩擦力不能太大,否则会产生不同数量的钩码也平衡的现象)。学生还可能发现用轮子比不用轮子要省力,这是另一个单元要解决的问题。
& & 第二部分:会移动的轮子
学生们已经清楚了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人们在搬运货物时,常使用一种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来搬运。这种随重物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动滑轮有什么作用?它和定滑轮有什么不同?这里可以参照研究定滑轮的实验进行,如用铁架台做支架,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绕过动滑轮向上提(这里可用橡筋或测力计),动滑轮下挂重物。
从去年开始,我接手了六(1)班和六(2)班,两个班的平均分和均量值都十分接近,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六(1)班从上学期开始减少学生,而且回老家的都是些成绩较好的学生,上学期期末考试分析,这个班的落后面较大,成绩普遍不高,拔尖的不多,方丽艳、黄波、胡欣成绩优秀,处在B等区间有15个学生,这些学生只要再用心点,应该说很有考A等的潜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很多,如耿东东、茆婷、秦玉、陈佳敏、周甜甜、李伟等,这些学生的作业错误率也是居高不下,有些男同学的字迹非常潦草。影响我上课的主要是第三组,前面的陈凯话特多,每节课都要提醒他闭嘴,有时候还煽动其他学生起哄。而后面的秦玉让我也很头疼,不但转来转去说话,特别是转后面说话,而且经常影响做实验,恶意损坏实验器材,作业不认真,考试只有D等。
六(2)班现在上课吵的人越来越多,课堂上管纪律的时间与上学期相比,明显增加了,学习优秀的有雷浩楠、白学荣、孟甜、张凯。但白雪荣和雷浩楠话比较多,有时会影响到上课。整体上成绩靠后的学生较多,D等区间是最多的,达到了十六个,刘涛是成绩最落后的,学习上困难很大。有些学生不但成绩落后,作业字迹潦草,错误率高,课堂上还瞎起哄,经常打断我上课。例如刘涛、张乐、任鑫、艾倩等。
这些情况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和家长都不重视科学课的学习。
科学概念:
1、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2、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3、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10:51 编辑
预设学生行为
一、激趣导入
1.谈话:每周星期一早晨,我们都要升国旗,回忆升旗的同学是怎样把旗升上去的?2.观看升旗的过程。思考:升旗时,我们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吗?3.小结概念:(1)这就是定滑轮。它有什么特点?
(2)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观看回答。
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初步认识定滑轮。自然而然地进入愉快的学习情境中,确定了研究活动的方向。
二、研究定滑轮
1.请各组的学生拿出一个滑轮,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思考:你打算怎样做定滑轮?2.研究定滑轮有改变力的方向的作用(1)模拟升旗的情形,思考:不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定滑轮有什么作用?(2)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下研究情况。不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用力
我们的发现:
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 用力
(3)小结: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3.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作用(1)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机械能够省力,想想,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的作用,说说你的理由。(2)你想怎样设计这个实验方案。学生自己设计研究滑轮是否省力的实验方案。要研究的问题
定滑轮是否能省力
要改变的条件
不要改变的条件
(3)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下研究的数据。左边钩码个数
右边钩码个数
定滑轮的状态
我们的发现
(4)小结:定滑轮是不省力。学生讨论得出:要固定在一个位置,让滑轮转动而不移动。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填写实验表。
小组汇报实验经过和结论。
学生预测,并说自己的理由。小组进行设计实验方案。再进行汇报。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下研究的数据,再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全班进行汇报。
这两部分的内容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以学生为本,以实验活动为主的理念,我是通过学生先猜想说理由,再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最后通过实验操作,经过分析思考,结出结论,使用学获得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形成理性认识。
三、研究动滑轮
1.出示塔吊的滑轮图,想一想: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说说你的理由。2.认识动滑轮: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的滑轮叫做动滑轮。3.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想一想:动滑轮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理由。4.你想怎样来设计实验。要研究的问题
动滑轮是否能省力
要改变的条件
不要改变的条件
5.温馨提示:(1)正确使用测力计,以及力的单位:牛顿。并进行巩固练习,拉出师说的力,如5N等。(2)测量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如果没有指在零刻度线,要进行调节使指针指在零刻度线。(3)使用前,要轻轻地来回拉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以免指针被卡住,给测量带来较大的误差。(4)测量时,拉弹簧测力计挂钩的力要和测力计的外壳平行,避免扭曲和摩擦,尽量减小由于摩擦产生的测量误差。(5)要等到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表面垂直。6.学生小组合作用测力计按顺序分别测量不同个数的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读数和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重力读数,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表格内。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直接提升重物的力(N)
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力(N)
我们的发现
7.小结: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能一半的力。
学生观察后谈自己的看法。
动手安装动滑轮,并猜想动滑轮有什么作用,试着说说理由。设计实验方案。汇报,
回忆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小组合作实验,汇报动滑轮能否省力,省多少力。
这两部分的内容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以学生为本,以实验活动为主的理念,我是通过学生先猜想说理由,再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最后通过实验操作,经过分析思考,结出结论,使用学获得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形成理性认识。
四、拓展:
1.举出生活中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例子2.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有这么大的不同,那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呢?根据生活实际说说。
学生讨论。
根据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让学生先找生活中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例子,再说说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和定滑轮。
五、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机械?2、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学习后的收获是什么
对本节课的知识的回顾。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 & 定滑轮和动滑轮& & 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 && &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 && && && && && && && && && && && && &能省力& && && && & 不省力& && && && && && && && && && && && && && && && && && && &省一半的力
一、成功之处
1、实验以学生探究为主。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要求,为了让学生更确切的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安排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的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读取数据、分析修正,让学生自己得出滑轮特点,在探究中拓展了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勇于探索精神。
2、对比演示,让学生一目了然。
在分析和区分动滑轮和定滑轮时,我先引导学生组装出两种滑轮使用方式,并进行对比演示工作过程,提出明确的观察目标,在学生认真分析观察的基础上给这两种滑轮命名。轻松地区分出定、动滑轮,并使学生体会到叫定滑轮或动滑轮并非是滑轮结构的区别,而是使用方式的不同,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暗示学生认识事物要抓本质,既要研究共性,又要重视差异性。
3、处理教材,灵活多变
教材的顺序是先介绍定滑轮的定义,研究性质,而后是动滑轮的定义,研究性质,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这种划分并非学生自然的思维生成,于是我先让他们认识滑轮,再来区分两者,认识过程更加顺其自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二、不足之处
1、时间过于仓促。
学生由于平时亲自动手操作不多,因此器材的组装,测力计的校对,读数等都延缓了课堂的教学速度。
2、新理念与新课堂的衔接还有待磨合。
本节课中,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亲自经历探究过程,实事求是的得出了拉力的数据,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加深了对滑轮作用的理解,这是我设计的初衷,但也正是这一点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使课堂出现了前紧后更紧的局面,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中心轴是什么意思?怎么找出来?_百度作业帮
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中心轴是什么意思?怎么找出来?
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中心轴是什么意思?怎么找出来?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定滑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