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通过定滑轮不能拉一比他重的物体是否能...

为了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小黄同学用弹簧测计拉着同一木块沿粗糙程度相同的斜面匀速向上运动,如图1所示,实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斜面的倾斜程度][木块重量G/N][斜面高度h/m][沿斜面拉力F/N][斜面长s/m][机械效率η][1][较缓][10][0.4][6.6][1][][2][较陡][10][0.5][7.6][1][65.8%][3][最陡][10][0.6][8.4][1][71.4%]}(1)根据表中数据可求出第1次实验:有用功是____J,总功是____J,机械效率是____,木块和斜面的摩擦力是____.(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斜面倾斜程度越陡,所需的拉力越____,斜面的机械效率越____(3)小明实验小组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实验数据如下表.若不计摩擦及绳重,每个动滑轮重相同.a.比较1和2两次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有关;b.比较1和3两次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有关.
{[次数物理量][1][2][3][钩码重G/N][4][4][6][钩码上升高度h/m][0.1][0.1][0.1][绳端拉力F/N][1.8][1.4][2.4][绳端移动距离s/m][0.3][0.5][0.3][机械效率n][74%][57%][83%]}-乐乐题库
& 斜面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知识点 & “为了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的...”习题详情
315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9.8%
为了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小黄同学用弹簧测计拉着同一木块沿粗糙程度相同的斜面匀速向上运动,如图1所示,实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斜面的倾斜程度&木块重量G/N&斜面高度h/m&沿斜面拉力F/N&斜面长s/m&机械效率η&1&较缓&10&0.4&6.6&1&&2&较陡&10&0.5&7.6&1&65.8%&3&最陡&10&0.6&8.4&1&71.4%&(1)根据表中数据可求出第1次实验:有用功是4&&&J,总功是6.6&&&J,机械效率是60.6%&,木块和斜面的摩擦力是2.6N&.(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斜面倾斜程度越陡,所需的拉力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越高&(3)小明实验小组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实验数据如下表.若不计摩擦及绳重,每个动滑轮重相同.a.比较1和2两次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重&有关;b.比较1和3两次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的物体重&有关.&
次数物理量&1&2&3&钩码重G/N&4&4&6&钩码上升高度h/m&0.1&0.1&0.1&绳端拉力F/N&1.8&1.4&2.4&绳端移动距离s/m&0.3&0.5&0.3&机械效率n&74%&57%&83%&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为了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小黄同学用弹簧测计拉着同一木块沿粗糙程度相同的斜面匀速向上运动,如图1所示,实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斜面的倾斜程度][木块重量G/N][斜面高度h/m...”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根据公式W有用=Gh、W总=Fs、η=W有用W总代入数据便可求出.有关摩擦力的大小,首先根据W额=W总-W有用计算出额外功,然后根据公式F摩=W额s计算出摩擦力.(2)根据表格中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拉力、机械效率的变化,便可得出结论.(3)比较数据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可以得出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机械效率与动滑轮和被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在物重相同时,动滑轮重力越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在动滑轮重相同时,被提升的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解:(1)W有用=Gh=10N×0.4m=4JW总=Fs=6.6N×1m=6.6Jη=W有用W总=4J6.6J=60.6%W额=W总-W有用=6.6J-4J=2.6J根据W额=F摩s得,F摩=W额s=2.6J1m=2.6N(2)由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斜面越陡,沿斜面所需的拉力越大,且机械效率也越高.(3)a、根据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两次被提升的物重相同,第2次实验用的是右边的滑轮组,动滑轮多,机械效率低,则可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重有关;b、比较1和3两次的实验数据,两次使用同一组滑轮组,动滑轮的重力相同,被提升的物重不同,而机械效率不同,则可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的物重有关.故答案为:(1)4;6.6;60.6%;2.6N;(2)大;高;(3)a、动滑轮重;b、被提升的物体重.
此题主要考查了有关有用功、总功、额外功、机械效率的计算.要熟记公式,并能正确区分.同时考查了根据实验数据总结结论的能力.考查了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两个因素:动滑轮重和被提升的物体重.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为了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小黄同学用弹簧测计拉着同一木块沿粗糙程度相同的斜面匀速向上运动,如图1所示,实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斜面的倾斜程度][木块重量G/N][斜面...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为了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小黄同学用弹簧测计拉着同一木块沿粗糙程度相同的斜面匀速向上运动,如图1所示,实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斜面的倾斜程度][木块重量G/N][斜面高度h/m...”主要考察你对“斜面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斜面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与“为了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小黄同学用弹簧测计拉着同一木块沿粗糙程度相同的斜面匀速向上运动,如图1所示,实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斜面的倾斜程度][木块重量G/N][斜面高度h/m...”相似的题目:
(2010o滨州)在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明提出了“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的猜想.(l)要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除了长木板和木块(如图所示)外,还需要的主要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2)在实验过程中,应沿斜面向上拉动木块,使其做&&&&运动.(3)要验证以上猜想,需要控制不变的因素有:&&&&.(4)斜面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有&&&&(只写出一条即可).
(2012o鞍山)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装置图.他在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小车沿粗糙程度相同的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分别进行了三次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斜面倾斜程度&小车重量G/N&斜面高度h/m&沿斜面拉力F/N&斜面长s/m&有用功W有用/J&总功W总/J&机械效率η&1&较缓&2&0.1&0.6&1&0.2&0.6&33.3%&2&较陡&2&0.2&0.8&1&&&&3&最陡&2&0.4&1.2&1&0.8&1.2&66.7%&(1)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求得在第2次实验中,有用功是&&&&.做的总功是&&&&J,斜面的机械效率是&&&&.(2)由上表可知,当其他条件一定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机械效率越高.(3)如果把斜面高度变为0.05m而其他条件不变,那么再做一次实验,机械效率会&&&&&(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1次实验的值.
(2008o眉山)下表是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的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实验次数&斜面的倾斜程度&物体重G/N&斜面高度h/cm&斜面的拉力F/N&斜面长s/cm&机械效率η&1&较缓&2.0&10&0.8&50&50%&2&较陡&2.0&20&1.2&50&67%&3&最陡&2.0&30&1.5&50&&(1)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求出第三次实验的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2)通过对上述实验的数据分析可得: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选填“高”或“低”)(3)进一步分析表中数据,你还可以得到斜面的省力情况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是:斜面越陡越&&&&(选填“省力”或“费力”);(4)在分析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否与物体的重力大小有关呢?”为了探究这一问题,请你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改进方案.&&&&.
“为了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的...”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沿粗糙斜面匀速向上拉动木块.由图中数据可知,弹簧测力计示数为&&&&N,斜面的机械效率为&&&&;若将图中的斜面变陡,则该斜面的机械效率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010o三明)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它来省力.小明想搽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于是他找来木块A、长木扳B、三个高度不同的长方体C和一把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除上述器材外,小明要完成实验还需要的一种器&材是&&&&;(2)在实验过程中,应沿斜面向上拉动术块,使木块做&&&&运动;(3)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则第3次实验时斜面的机械效率为&&&&;(4)分析比较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斜面越陡&&&&.
实验次数&斜面倾斜程度&木块重G/N&斜面高度h/m&沿斜面的拉力F/N&木块沿斜面移动的距离S/m&斜面的机械效率&1&较缓&5&0.2&3.3&0.5&60.6%&2&较陡&5&0.25&3.8&0.5&65.8%&3&最陡&5&0.3&4.2&0.5&&&
3(2009o梅州)如图所示,在研究斜面机械效率时,伟华同学用160N的力将重为240N的箱子沿斜面从底部推到高为100cm的顶端,已知斜面长为300cm,则他所做的有用功是&&&&J,总功是&&&&J,机械效率是&&&&.
该知识点易错题
1(2009o梅州)如图所示,在研究斜面机械效率时,伟华同学用160N的力将重为240N的箱子沿斜面从底部推到高为100cm的顶端,已知斜面长为300cm,则他所做的有用功是&&&&J,总功是&&&&J,机械效率是&&&&.
2(2009o赤峰)在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明采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正确记录的测量结果如表:
小车的重力G/N&斜面高度h/m&沿斜面拉力F/N&斜面长s/m&5&0.4&4&1.0&由列表的数据计算可知:(1)做的有用功为&&&&J,(2)机械效率为&&&&.
3小明学过机械效率后,提出了一个问题:“斜面的倾斜程度与斜面的机械效率有没有关系?”针对这个问题他做了在斜面上匀速拉动物块的探究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斜面的倾斜程度&物重G/N&物体上升高度h/m&沿斜面拉力F/N&物体移动距离S/m&有用功W有用/J&总功W总/J&机械效率η&1&较缓&5.0&0.1&1.6&0.5&0.5&0.8&63%&2&较陡&5.0&0.15&2.2&0.5&0.75&1.1&68%&3&最陡&5.0&0.25&3.1&0.5&&&&&&&(1)第三次实验填入表格中的数据:有用功为&&&&J,总功为&&&&J,机械效率是&&&&.(2)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你认为斜面省力情况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是:斜面越陡,越&&&&.(3)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你对斜面机械效率的问题可获得的初步结论是&&&&.(4)如果小明还想要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实验时应控制哪些条件不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为了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小黄同学用弹簧测计拉着同一木块沿粗糙程度相同的斜面匀速向上运动,如图1所示,实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斜面的倾斜程度][木块重量G/N][斜面高度h/m][沿斜面拉力F/N][斜面长s/m][机械效率η][1][较缓][10][0.4][6.6][1][][2][较陡][10][0.5][7.6][1][65.8%][3][最陡][10][0.6][8.4][1][71.4%]}(1)根据表中数据可求出第1次实验:有用功是____J,总功是____J,机械效率是____,木块和斜面的摩擦力是____.(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斜面倾斜程度越陡,所需的拉力越____,斜面的机械效率越____(3)小明实验小组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实验数据如下表.若不计摩擦及绳重,每个动滑轮重相同.a.比较1和2两次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有关;b.比较1和3两次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有关.
{[次数物理量][1][2][3][钩码重G/N][4][4][6][钩码上升高度h/m][0.1][0.1][0.1][绳端拉力F/N][1.8][1.4][2.4][绳端移动距离s/m][0.3][0.5][0.3][机械效率n][74%][57%][83%]}”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为了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小黄同学用弹簧测计拉着同一木块沿粗糙程度相同的斜面匀速向上运动,如图1所示,实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斜面的倾斜程度][木块重量G/N][斜面高度h/m][沿斜面拉力F/N][斜面长s/m][机械效率η][1][较缓][10][0.4][6.6][1][][2][较陡][10][0.5][7.6][1][65.8%][3][最陡][10][0.6][8.4][1][71.4%]}(1)根据表中数据可求出第1次实验:有用功是____J,总功是____J,机械效率是____,木块和斜面的摩擦力是____.(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斜面倾斜程度越陡,所需的拉力越____,斜面的机械效率越____(3)小明实验小组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实验数据如下表.若不计摩擦及绳重,每个动滑轮重相同.a.比较1和2两次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有关;b.比较1和3两次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有关.
{[次数物理量][1][2][3][钩码重G/N][4][4][6][钩码上升高度h/m][0.1][0.1][0.1][绳端拉力F/N][1.8][1.4][2.4][绳端移动距离s/m][0.3][0.5][0.3][机械效率n][74%][57%][83%]}”相似的习题。一位600N同学双手最大拉力为500N,现在他用一个定滑轮提重物,若不计滑轮重和摩擦,最多能提起的物重为多少N_百度作业帮
一位600N同学双手最大拉力为500N,现在他用一个定滑轮提重物,若不计滑轮重和摩擦,最多能提起的物重为多少N
一位600N同学双手最大拉力为500N,现在他用一个定滑轮提重物,若不计滑轮重和摩擦,最多能提起的物重为多少N
定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该同学使用定滑轮时身体受到向下的重力600N,向上的拉力F=M物重,所以可以最多提起600N的物体.
原因能否简单写下?
当挂上600牛物体时地面支持力为0,需600牛拉力平衡体重,但拉力只有500牛,所以只能提起500牛物体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一个人要拉起比他重的物体,用定滑轮行吗 为什么_百度作业帮
一个人要拉起比他重的物体,用定滑轮行吗 为什么
分析一下此时力的情况
不行定滑轮只改变方向不该变力的大小啊所以只能用动滑轮或者定滑轮和动滑轮一起使用
不行 因为无法平衡啊!a的重力小于b的重力 除非此人被地面绑住了该滑轮组此时的机械效率可根据求出.本题中,摩擦力不计,故额外功就是拉升动滑轮所做的功,且.求出动滑轮的重力后,再根据这个公式的变形求出提起重物时的拉力,最后根据总功也就是拉力所做的功的计算公式求出拉力所做的功.
解:该滑轮组此时的机械效率:;不计绳重和摩擦,则:,若用此滑轮组将重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升,则此时拉力:;拉力在这一过程中所做的功:;答:若工人用的力恰好能将重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起,该滑轮组此时的机械效率为,若用此滑轮组将重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升,拉力在这一过程中所做的功为.
此题主要考查机械效率公式的灵活运用,这道题还告诉我们要注意题中的一些隐含条件,比如告诉了我们不计绳重与摩擦,也就是说克服动滑轮重所做的功即为额外功,还告诉了我们绳子末端拉力计算公式和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
3036@@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00@@Physics@@Junior@@$200@@2@@@@机械能@@@@@@38@@Physics@@Junior@@$38@@1@@@@能量@@@@@@5@@Physics@@Junior@@$5@@0@@@@初中物理@@@@@@-1@@Physics@@Junior@@$3027@@3@@@@功的计算@@@@@@199@@Physics@@Junior@@$199@@2@@@@能量@@@@@@38@@Physics@@Junior@@$38@@1@@@@能量@@@@@@5@@Physics@@Junior@@$5@@0@@@@初中物理@@@@@@-1@@Physics@@Junior@@
@@38@@5##@@38@@5
求解答 学习搜索引擎 | 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1)若工人用250N的力恰好能将重400N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起.求该滑轮组此时的机械效率.(2)若用此滑轮组将重900N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升2m,求拉力F在这一过程中所做的功.工人师傅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360N的物体A,使物体A以0.1m/s的速度匀速上升.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不计绳重和轴摩擦)求:(1)绳子自由端拉力FA的功率.(2)用此滑轮组提升重480N的物体B匀速上升时,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考点】;.【专题】压轴题;功、功率、机械效率.【分析】(1)已知提升的重物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以得到施加的拉力F;已知物体上升的速度,可以得到手拉绳子的速度;已知拉力的大小和手拉绳子的速度,可以求出拉力的功率.(2)在不计绳重和摩擦时,已知拉力和第一次的重力,可以得到动滑轮的重力;已知动滑轮重和第二次的物重,可以得到第二次的机械效率.【解答】解:(1)因为η=有用W总=所以F===160N手拉绳子的速度为v=3×0.1m/s=0.3m/s拉力的功率为P=Fv=160N×0.3m/s=48W(2)在使用滑轮组时,如果不考虑绳重和摩擦第一次施加的拉力F1=(G1+G0)即160N=(360N+G0)解得G0=120N当提起G2=480N的物体时,动滑轮重保持不变所以第二次的机械效率为η2=2G2+G0=×100%=80%答:(1)绳子自由端拉力的功率为48W;(2)此滑轮组提升重480N的物体B匀速上升时,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点评】此题属于易错题.出错的原因是误认为前后两次机械效率相同.在不计绳重和摩擦,动滑轮重一定时,物重增大,机械效率随之增大.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 难度:0.45真题:4组卷:4
解析质量好中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定滑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