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心得体会配置溶液实验的心得

琵琶亭——刘卫玲工作室
当前位置:&&&
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上传: 万山春 &&&&更新时间: 15:55:11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面结合我校化学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谈谈我校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一、领会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精神,充分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因此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与原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中除了规定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特别突出强调要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从义务教育实际出发,化学课程标准适当降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较大幅度降低化学计算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实验,把演示实验列入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新课程中列出的57个演示实验,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很好完成,21项活动与探究实验,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在教学要求中除了&使用仪器的技能&和&实验操作的技能&(8项)外,还把&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以及&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也规定为实验的教学要求,体现了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其目的在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直都重视实验教学,不用讲实验、背实验代替做实验,也不是只满足于完成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而忽视通过实验教学养成学生良好实验习惯,训练观察思维能力和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问题。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精神,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化学实验的教学与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情感、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认真完成新课程中的有关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情绪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几点: (一)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人教版新教材上下两册中共安排有57个演示实验和21项活动与探究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对这些演示实验,可安排在40分钟课堂教学中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21项活动与探究实验,也不必全作为学生分组实验,有的活动与探究实验改为课堂演示实验,有的活动与探究实验是先在课堂上作为演示实验,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有的活动与探究实验则作为学生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实验,具体安排如下表: &
&活动与探究实验
上册书中P50&氨分子的扩散实验、P55浑浊河水的不同程度的净化处理、P90~9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及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P126灭火器原理、P140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下册书中P19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P30物质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现象、P33常温下20mL水中能否无限制溶解氯化钠固体及不同温度下20mL水中最多溶解的KNO3的质量的变化、P63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P79探究初步区分常用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
上册书中P12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P14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P21给试管中的液体水加热至沸腾、下册书中P10金属与酸的反应、P11金属与盐的反应、P53酸的化学性质、P55碱的化学性质
先作演示实验后作分组实验
上册书中P39~41氧气的制取和性质、下册书中P69粗盐提纯
下册书中P49自制几种酸碱指示剂并试验它们在酸、碱溶液中的变色情况、P61用pH试纸测定一些液体pH中的测定生活中的一些物质的pH并说明它们的酸碱性
学生课外兴趣
小组活动实验
新教材中的21项活动与探究实验不全作为学生分组实验,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有些活动与探究实验中的药品(如白磷)实验室比较少而且学生使用时有一定的危险性,还有些药品(如浓氨水)使用量多了,对室内空气会造成很大的污染;二是有的活动与探究实验操作较麻烦,让学生操作起来会有一些困难;三是有的活动与探究实验虽然操作简单,但是让学生课堂上在实验室做时间上有些浪费,且教学班级多了,可能实验中还会出现其他意想不到的情况。将21项活动与探究实验作了如上表中的处理后,一方面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观察到了一些生动有趣的化学反应现象,并通过分析实验现象,从而能得出可靠的结论;另一方面学生亲手做了一些活动与探究实验,动手实验操作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并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指导学生认真做好每一个分组实验 首先选好新课程中的几个活动与探究实验作为学生分组实验,并合理安排好初中化学课本中的几个活动与探究实验的学生分组实验时间。安排的学生分组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和实验用时见下表(表中有几个分组实验是新增的)。 &
学生分组实验内容
学生实验基本操作练习
第一单元结束(9月中旬)
化学变化的现象,P12、P14活动与探究实验
第一单元结束(9月中旬)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
第二单元结束(9月下旬)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第六单元结束(11月下旬)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粗盐的提纯
第九单元结束(1月中旬)
酸、碱、盐的性质
第十一单元结束(3月下旬)
在新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时,就和学生们系统地学习了初中化学实验中的8个基本操作:药品的取用、托盘天平的使用、连接仪器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物质的加热、过滤、蒸发和洗涤仪器。在学完了这些实验基本操作后,就立即带领学生们去实验室进行学生实验基本操作练习。为了让学生能趁热打铁,进一步巩固所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我们预先和其它课任老师调好课,利用连在一起的两课时间,将上表中的第二个学生分组实验放在第一个学生分组实验后面连续做完。另外还将下册书中的粗盐提纯实验提到前面和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放在一起完成,目的是为了节约实验时间,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了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学生化学分组实验,每组2~3人,指定一人为组长,负责分工与合作实验,这样基本上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实验的机会。为了使学生分组实验能顺利地完成,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应先做如下的工作:一是通知化学实验教师准备好分组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药品,且实验前亲自到实验室检查每张实验桌上实验用品的准备情况。若是别的班级学生先做了某个分组实验,自己班级的学生后去做该分组实验的话,实验前也要检查仪器、药品的使用情况,若药品量不足了或仪器有损坏,就通知实验教师予以补充,或是自己亲手去做这些事情;二是做学生分组实验前让学生先预习有关实验内容,复习好与实验有关的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三是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做实验前向学生指出实验时的操作注意事项,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四是在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巡回指导学生实验,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基本操作上的错误及时指出并予以纠正;五是学生做完分组实验离开实验室前,检查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仪器药品和桌面整洁情况,若有问题及时让学生处理好;六是要求学生课后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并及时讲评实验报告。 (三)开发家庭小实验 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如下几个家庭小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石墨的导电性和炭黑的制取、鸡蛋壳和醋精(或食醋&白醋)的反应及生成物二氧化碳的检验、淬火和回火、清洗餐具、制取明矾晶体、自制汽水、制作&叶脉书签&。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当我们第一次向学生布置绪言课的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和熄灭蜡烛时的现象,并要求学生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学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利用家中的脸盆、瓶子、饮料吸管和瓶盖等,练习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两瓶人体呼出的气体并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进行试验看木条火焰是否发生变化,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做得不成功的同学第二天到课堂上询问老师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收集满人体呼出的气体瓶中时木条火焰为什么不发生变化,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配合课堂教学内容,除了布置学生完成新教材中设计的家庭小实验外,还另外补充了一些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家庭中又能够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小实验,作为家庭作业。上述家庭小实验中的有些药品,若学生家中没有的,可向学校实验室借用,或将有些家庭小实验改为学生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实验,让学生在实验室完成。这些家庭实验按教学进度陆续布置给学生完成,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家庭小实验记录本,把所完成的实验项目、日期、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等详细记录下来,然后定期检查。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三、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技能 在这个方面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每次学生分组实验结束,要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培养,对初中学生来说,需要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初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除了在课堂上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模仿外,还将操作要点以&口诀&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如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药品要&一 斜、二送、三直立&;装块状药品要&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药品取用的要点是&瓶塞倒放、两口紧挨、缓慢倾倒、加盖放回&;使用胶头滴管应&捏头赶空气、放手吸试剂、悬空滴液体、管口勿触壁&;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两查、两不、两禁止&。这样就能便于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操作的要领。在学习气体实验室制法时,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从学习氧气实验室制法开始,就向学生提出四点学习要求:1.掌握制取气体的实验原理;2.了解实验仪器、装置;3.学会正确操作方法;4.掌握气体的检验方法,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时,则侧重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对比CO2和O2的实验室制法,归纳出&学习气体实验室制法的思路和方法&,并以此指导对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研讨,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了解了掌握知识的方法并能加以应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仅知道&是什么&,能够提出&为什么&,继续追问&还有什么&,进而解决&做什么&和探索&怎么做&。当然,限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点,学习方法的指导应当紧密结合实验教学实际,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 (三)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就实验教学而言,主要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对实验问题的思维分析能力。强化课堂演示实验、落实学生分组实验、开发家庭小实验,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良好观察习惯和科学的观察方法是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前提。学生对化学实验往往是因&奇&而&观&,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发的。对于同样的现象,有的人能从中发现重大奥秘,而有的人却是熟视无睹。可见整个观察活动乃至于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的观察方法,要把那种好奇、好玩等以兴趣为驱动力的不自觉的观察活动上升为通过大脑调动眼、耳、鼻、手等器官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活动,必须经过长时间的不断训练、培养才能形成。首先,使学生明白,观察本身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要使观察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先明确观察的目的。在实验开始时,要让学生明确&观察什么&、&注意什么&。其次,要求学生掌握观察的一般程序:即&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具体步骤是: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反应条件;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反应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及检验。按照上述观察程序及具体步骤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进行有条不紊的观察,才能让学生由局部到整体,使观察全面周详,不发生遗漏。最后要求学生对观察到的各种现象进行逻辑分析,综合判断,得出结论,交流与表达,达到观察的目的。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记录是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学生较熟练地掌握了实验基本操作的基础上,结合有关实验习题:1.如何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残渣中回收二氧化锰?2.如何用实验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3.如何通过实验确定铁、铜、铝化学活动性的强弱?4.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等,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选用的仪器和药品、实验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和操作步骤等。设计化学实验的过程,也是对既定实验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提高过程。当学生亲手完成自己的设计实验并获得预期的结果时,不仅加深了对有关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有关实验的操作技能,也增强了进一步做好化学实验的信心和勇气。实验记录是把在实验中搜集到的各种感性材料如实地用文字、化学用语、数学计算、表格等形式记载下来的一种书面材料。完成实验报告的过程是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因此,把培养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写好实验报告的方法看成是养成科学习惯,增进学生科学素养不可忽视的环节。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