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梅馆记与种树郭橐驼传翻译在思想上的相同之...

秋水 病梅馆记 种树郭橐驼传的文言整理 通假字 一次多义 词类活用 句式等_百度作业帮
秋水 病梅馆记 种树郭橐驼传的文言整理 通假字 一次多义 词类活用 句式等
亚娜wan443
秋水  一、通假字   “泾” 同 “径 ”直 泾流之大   “辩” 同 “辨” 辨识 不辩牛马   “虚” 同 “墟 ”所居之处 拘于虚也   “大” 同 “太” 大的 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卒” 同 “萃” 聚集 人卒九州   “豪 ”同 毫 动物身上的细毛 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二、词性活用   1.名作动   面 名作动,面向 东面而视   2.名作状   时 名作状,按时 秋水时至   东 名作状,向东 顺流而东行   东 名作状,向东 东面而视   3.形作动   少 形作意动,认为…少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轻 形作意动,认为…轻 而轻伯夷之义者   穷 形作动,尽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多 形作意动,认为…多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少 形作意动,认为…少 方存乎见少   4.形作名   美 形作名,美景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三.一词多义   1.之   结构助词,提宾标志 我之谓也   结构助词,的 仲尼之闻   代词,指天下 伯夷辞之以为名   结构助词,五帝之所连   2.于   介词,在 至于北海   动词,到达 吾非至于子之门   介词,被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介词,比 莫大于海   介词,由于 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3.以   动词,认为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介词,凭借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连词,来 伯夷辞之以为名   4.为   动词,认为 以为莫己若'者   介词,用 不可为量数   动词,取得 伯夷辞之以为名   5.若   望洋向若而叹曰(海神名,名词)   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动词)   6.闻   闻道百/且夫吾尝闻(听到,动词)   少仲尼之闻(学识,名词)   7.始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才,副词)   始吾弗信(开始,名词)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2.省略句   顺流而东行 (省略主语)   东面而视 (省略主语)   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省略主语)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省略主语)   3.被动句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方存乎见少   拘于虚也   笃于时也   束于教也   4.定语后置句   闻道百   5.宾语前置句   以为莫己若'者 宾语前置句   我之谓也 宾语前置句   又奚以自多 介词宾语前置句   6.介词结构后置句   今尔出于涯涘,观于大海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自以比行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五.古今异义   1.至于北海: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北海:古义,北方的大海.今义:专指地名“北海”.   2.百川灌河:古义,特指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3.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面 古义,脸.今义:脸的形状,相貌.   于是:古义,这个时候.今义,表承接关系的连词.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古义深明大义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5.东面而视:古义,脸朝东.今义,东边.   6.计中国之在海内:古义,黄河流域一带.今义,即指中国.病梅1. 古今异义: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智力, 古: 智:智慧 力:力量. 今: 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   2.一词多义:   ⑴病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使动用法,使……成为病态.   而江浙之梅皆病. 名作动,呈病态、成为病态.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名词作形容词,病态的,做“梅”的定语.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名作动,呈病态、成为病态.   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 名作动,呈病态、成为病态.   ⑵欹、疏、曲   梅之欹之疏之曲. “ 欹”、“疏”、“曲”三字都是 形容词,倾斜、稀疏、弯曲.   梅以曲为美”, “以欹为美”, “以疏为美”, “ 欹”、“疏”、“曲”三字都是形作 名,倾斜的枝干、稀疏的枝叶、弯曲的枝条.   (3)为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作为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做   3.常用虚词:   ⑴以   梅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 把、拿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来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 可以:能够   (另一说法是:以,按,“以”后省略“之”,代病态的审梅标准.)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把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来:用来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凭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 把   以求重价. 来、用来   以五年为期. 用、拿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来、用来   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 来:用来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来:用来   ⑵之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 的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的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 的   梅之欹之疏之曲. 取消句子独立性   (语法上失取独,翻译时仍可写“的”,如汪钰明《文言文三行编排本》就是这样.)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的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 的   而江浙之梅皆病. 的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的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取消句子独立性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它:代指病梅   纵之顺之. 它:代指病梅   必复之全之. 它:代指病梅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的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它:代指病梅   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 的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的   4.特殊句式   ⑴判断句: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非……也)   予本非文人画士. (……非……也)   江浙之梅皆病. (……皆……)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皆……)   ⑵被动句:   甘受诟厉. (受:被)   ⑶省略句:   予购三百盆, (“盆”后省“病梅”)纵之顺之 (前面省主语“予”)   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前面省主语“予”)   (予)纵之顺之,(予)毁其盆,(予)悉埋(之)于地   ⑷介词结构后置:   悉埋于地. (悉于地埋,全在地里种植)   5.固定结构   梅以曲为美. (“以……为……”:把……当作……)   6.词类活用   ⑴使动用法: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夭:使……弯曲.病:使……成为病态.)   夭其稚枝. (夭:使……弯曲.)   纵之顺之 .(纵:使……放纵地生长.) (顺:使……顺其自然地生长.)   必复之全之. (复:使……恢复、使……复原.) (全:使……健全.)   (2 )为动用法   既泣之三日. (为……哭泣)   乃誓疗之.(为……治疗)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为……治疗)   (3)名词作状语:   心知其意. (心:在心上)   (4)名词作动词: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号,号召;绳,约束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祸,造成罪过   而江浙之梅皆病 (呈病态、成为病态)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呈病态、成为病态)   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 (呈病态、成为病态)   (5)形容词作动词: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明,公开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穷,竭尽、用尽   (6) 形容词作名词   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隐,隐衷   直   直则无姿(笔直的枝干)   斫直(笔直的枝干)   锄其直(笔直的枝干)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挺直的枝干)   密   密则无态(茂密的、繁密的枝叶)   删密(茂密的、繁密的枝叶)   删其密(茂密的、繁密的枝叶)   ③正   正则无景(端正的枝条)   锄正(端正的枝条)   斫其正(端正的枝条)   曲   以曲为美(弯曲的枝条)   欹   以欹为美(倾斜的枝干)   疏   以疏为美(稀疏的枝叶)种树通假字  1.早缫而绪(“而”通“尔”,你们)   2.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孳”同“滋”,繁殖、滋生)   3.既然已(“已”同“矣”,了)句式  1.判断句   以“……也”表示判断.   例:官理,非吾业也(非……也,表否定的判断句)   2.倒装句   橐驼,不知始何名   苟有能反(于)是者   3.省略句   传其事以(之)为官戒也   而卒以(之)祸   苟有能反(于)是者   然吾居(于)乡   (主语)鸣鼓而聚之   移之(于)官理,可乎   4.宾语前置   故不我若也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吾又何能为哉词类活用名作动  1.病瘘,隆然伏行. 病,患…病   2.名我固当. 名,称呼   3.早实以蕃. 实,结果实   4.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爪,作动词用,手抓,掐   5.而卒以祸. 祸,受到祸害.   6.其实仇之. 仇,仇恨.   7.其莳也若子. 子,对待子女一样名作状  (1) 旦视而暮抚. 旦,在早上;暮,在晚上   (2)而木之性日以离矣.日,一天天   (3)旦暮吏来而呼曰. 旦暮,从早到晚使动用法  (1)以致其性焉尔.致,使……达到   (2)非有能硕茂之也.硕茂,使……硕大茂盛   (3 非有能早而蕃之也.早,使……结得早;蕃,使……多   (4)鸣鼓而聚之.鸣,使……发出响声;敲响.聚,使……聚集.   (5)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蕃,使……繁荣.安,使……安乐.   (6)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烦,使……繁琐.意动用法  驼业种树.业,以……为职业   传其事以为官戒. 为……作传   (为动用法)一词多义  1.病   病偻.(得…病)   故病且怠.(困苦)   2.害   不害其长.(妨碍)   其实害之.(伤害)   3.虽   虽窥伺效慕.(即使)   虽曰爱之.(虽然)   4.故   其土欲故.(旧,指原来培育树苗的土)   故不我若也.(所以)   5.实   早实以蕃.(结果实,名作动)   不抑耗其实而已.(果实)   其实害之.(实际上)   6.若   其置也若弃.(像)   若不过焉则不及.(如果)   故不我若也.(如,及,比得上)   7.而   鸣鼓而聚之. (表承接,一说表目的,可不译.)   字而幼孩. (通“尔”,你们)   旦视而暮抚. (表并列,又)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表顺接,可译“于是”)   早织而缕. (通“尔”,你们)   8.为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从事)   吾又何能为哉(做)   9.以   早实以蕃(而且)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而)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表目的,来)   以子之道(把)   10.名   不知始何名(名字)   甚善,名我固当(称呼)   11.业   驼业种树(以……为职业)   官理,非吾业也(职业)古今异义  1、故乡人号之“驼”. 乡人(古义:两个词,所有乡里的人;今义:指出生或长期居住在一起的人,家乡人.)   2、既然已. 既然 (古义:已经这样;今义:连词,表示先提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   3、不抑耗其实而已. 其实 (古义:它的果实;今义:副词,承接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4、若不过焉则不及. 不过(古义:不是过多;今义:连词,表转折,只是.)   5、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小人 (古义:我们小民;今义:指人格卑下的人.)   6、已去而复顾. 去 (古义:离开;今义:到某个地方.)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郭橐驼传通假字  1.早缫而绪(“而”通“尔”,你们)   2.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孳”同“滋”,繁殖、滋生)   3.既然已(“已”同“矣”,了)词类活用名作动  1.病瘘,隆然伏行。 病,患…病   2.名我固当。 名,称呼   3.早实以蕃。 实,结果实   4.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爪,作动词用,手抓,掐   5.而卒以祸。 祸,受到...
上百度文库
扫描下载二维码求高一上半学期文言文的词类活用,一词多意,虚词以和而的用法 这些的整理主要是促织,病梅馆记,种树郭橐驼传这3篇古文_百度作业帮
求高一上半学期文言文的词类活用,一词多意,虚词以和而的用法 这些的整理主要是促织,病梅馆记,种树郭橐驼传这3篇古文
Buskin0203
一、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中最需要注意掌握的是名词、形容词等活用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三种情况.
(一)名词、形容词等活用作动词
1.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 策蹇驴,囊图书.(《中山狼传》)
②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③ 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齐桓晋文之事》)
④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颜渊》)
⑤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齐桓晋文之事》)
⑥ 遥望老子杖藜而来,须眉皓然,衣冠闲雅,盖有道者也.(《中山狼传》)
⑦ 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中山狼传》)
⑧ 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韩信拜将》)
⑨ 先生且喜且愕,舍狼而前.(《中山狼传》)
⑩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孟子?藤文公下》)
例句①的“策”、“囊”本是名词,鞭子、口袋,句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用鞭子赶、用口袋装.例句②的“水”本是名词,句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游泳.例句③的“王”本来都是名词,大王.第二个活用为动词,特指用王道统一天下.例句④的第二个“君”、“臣”、“父”、“子”都活用为动词,指“像君”、“像臣”、“像父”、“像子”.例句⑤句的“老”、“幼”本指“老人”、“幼儿”,第一个都活用作动词,意思是“尊敬”、“疼爱”.例句⑥的“杖”用作动词,拄(藜杖).例句⑦的“目”活用为动词,使眼色.例句⑧、⑨的“东”、“前”是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东”指向东出关(同项羽争天下);“前”指走上前.例句⑩的“齐语”是名词性词组活用为动词,指学习讲齐国话.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① 乃出图书,空囊橐,徐徐焉实狼其中.(《中山狼传》)
② 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
③ 诸君子皆与驩言,孟子独不与驩言,是简也.(《孟子?离娄下》)
例句①的“实”本是形容词,句中活用为动词“装”(“空”是使动用法,意思是“挪空”).例句②的“短”本是形容词,指长短,句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说坏话”.例句③的“简”本指“简单”,句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慢待”.
(二)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古文中一种常见而又特殊的动宾关系.所谓特殊,是相对于一般的动宾关系而言的.一般的动宾关系是主语发出的动作涉及到宾语,而使动用法却是主语使宾语发出动作或发生变化.表面上看,结构是一样的,如“孟子朝王”(《孟子?公孙丑下》)和“武丁朝诸侯”(《孟子?公孙丑下》),都是主语+谓语(动词)+宾语,但意义关系却不同.“孟子朝王”中的“朝”是孟子发出的,意思是“孟子朝见王”,而 “武丁朝诸侯”的“朝”是武丁使诸侯发出的动作,意思是“武丁使诸侯朝见”.由此可见,使动用法就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这可以用“主语+使+宾语+原谓语词”的格式来表示.
1. 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
③先生果将揖逊救焚溺而鸣銮避寇盗耶?(《中山狼传》)
④其意盖将死我于囊而独窃其利也.(《中山狼传》)
① 晋侯饮(yìn)赵盾酒.(《左传?宣公二年》)
例句①“闻”的人是“寡人”,例句②“来”的人是“远人”,例句③“鸣”的东西是“銮”,例句④“死”的人是“我”,例句⑤“饮”的人是“赵盾”,都居于宾语的位置,只有用使动用法来理解准确.
2.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李斯《谏逐客书》)
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贾谊《过秦论》)
③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④ 工师得大木,匠人斫而小之.(《孟子?梁惠王下》)
⑤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荀子?天论》)
例句①的“明”、例句②的“弱”、例句③的“安”、例句④的“小”、例句⑤“贫”、“富”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 名词的使动用法
① 大夫种、范蠡存亡越,霸勾践.(《史记?淮阴侯列传》)
②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
③ 筑室百堵,西南其户.(《诗?小雅?斯干》)
④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韩信拜将》)
例句①的“霸”、例句②的“肉”、例句③的“西南”、例句④的“臣”都是名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一般都可以用“使+宾语+原谓语词”的格式来翻译,如“闻寡人之耳”可以翻译为“使寡人的耳朵听到”,“安之” 可以翻译为“使远方之人安定”,虽然有时会感到生硬,但不影响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名词的使动用法在宾语前还要根据上下文增加合适的动词才能理解,如“肉骨”就要加一个“长”,翻译成“使白骨长肉”.
(三)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一样,在结构同一般的动宾关系没有什么区别,还是主语+谓语(动词)+宾语,其特殊性仍然表现在意义关系不同.例如:“工师得大木,匠人斫而小之”(《孟子?梁惠王下》)和“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句子结构都是主语+谓语(小)+宾语,但意思不同,“斫而小之”的意思是“使大木小”,也就是“把大木砍小了”,是使动用法,其结果是大木料变小了;而孔子“小鲁”、“小天下”的意思是“认为鲁国小”,“认为天下小”是意动用法,鲁国、天下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观者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又如“毋友不如己者”(《论语?学而》)和“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句子结构都是主语+谓语(友)+宾语,“毋友不如己者”的意思是“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友” 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而“友麋鹿”的意思是“把麋鹿当作朋友”,是意动用法.由此可见,形容词意动用法就是“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名词意动用法就是“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这可以分别用“主语+认为+宾语+原谓语词”和“主语+把+宾语+当作+原谓语词”的格式表示.
意动用法主要出现在形容词和名词上,动词没有意动用法.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 时(赵)充国年七十,上老之.(《汉书?赵充国传》)
③ (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④ 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晁错《论贵粟疏》)
例句①的“美”、例句②的“老”、例句③的“奇”、例句④的“贵”、“贱”、“尊”、“卑”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一般都可以用“主语+认为+宾语+原谓语词”的格式来翻译,如“上老之”可以翻译为“皇上认为(赵)充国老了”.
2.名词的意动用法
① 女专利而不厌 ,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 .(《郑杀申侯以说于齐》)
② 孟尝君客我.(《冯谖客孟尝君》
③ 外黄富人女甚美,庸奴其夫.(《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④ 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柳宗元《封建论》)
⑤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王安石《伤仲永》)
例句①的“疵瑕”、例句②的“客”、例句③的“庸奴”、例句④的“君”(前一个)、例句⑤的“宾客”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虽然一般都可以用“主语+把+宾语+当作+原谓语词”的格式来翻译,但有时还要在根据上下文在宾语后增加合适的动词,句子的意思才完整,如“孟尝君客我”可以翻译为“孟尝君把我当作宾客(对待)”.
(四)如何分析词类活用
既然词类活用主要表现在意义上,并且活用的词常常是理解句子的难点,我们就可以把不理解的地方作为线索,根据上下文按照词类活用意义上的特点来判断.步骤是先把各个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对应着写出来,找出难以理解的地方,然后用活用为动词或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的格式来理解,用哪种活用来理解句子的意思通顺,就说明是属于那种词类活用.例如:
1.(使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老子?第八十章》)
2.(对待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国语?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种树郭橐驼传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种树郭橐驼传
||文档简介
总评分4.2|
浏览量22019
&&教​学​课​件
大小:2.08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有关《种树郭橐驼传》和《病梅馆记》中的虚词整理?_百度知道
有关《种树郭橐驼传》和《病梅馆记》中的虚词整理?
郭橐驼知始何名病偻隆伏行类橐驼者故乡号驼驼闻曰:甚善名我固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安西驼业种树凡安豪富观游及卖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迁徙且硕茂早实蕃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
问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能顺木致其性焉尔凡植木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已勿勿虑复顾其莳若其置若弃则其者全其性矣故吾害其已非能硕茂;抑耗其实已非能早蕃植者则根拳土易其培若焉则及苟能反者则太恩忧太勤旦视暮抚已复顾甚者爪其肤验其枯摇其本观其疏密木性离矣虽曰其实害;虽曰忧其实仇故我若吾何能哉
问者曰:道移官理乎驼曰:我知种树已官理非吾业吾居乡见者烦其令若甚怜焉卒祸旦暮吏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绪早织缕字幼孩遂鸡豚’鸣鼓聚击木召吾辍飧饔劳吏者且暇何蕃吾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则与吾业者其亦类乎
问者曰:嘻亦善夫吾问养树养术传其事官戒
————《种树郭橐驼传》 江宁龙蟠苏州邓尉杭州西溪皆产梅或曰:梅曲美直则姿;欹美则景;疏美密则态固文画士知其意未明诏号绳梅;使民斫直删密锄夭梅病梅业求钱梅欹疏曲非蠢蠢求钱民能其智力文画士孤癖隐明告鬻梅者斫其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气求重价江浙梅皆病文画士祸烈至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完者既泣三乃誓疗:纵顺毁其盆悉埋于解其棕缚;五期必复全予本非文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馆贮
呜呼安使予暇闲田广贮江宁、杭州、苏州病梅穷予光阴疗梅哉
————《病梅馆记》请整理四虚词
提问者采纳
读cháng与短相《隆》:身八尺引申久《秋水》:吾见笑于家引申经杜甫《蜀相》:师未捷身先死使英雄泪满襟擅意思《冯婉贞》:西火器短技击
读zhǎng本文故吾害其已非能硕茂引申《东朔》:臣朔少失父母养兄嫂再引申纪与幼相《木兰诗》:木兰兄再引申首领《冯婉贞》:三保勇艺推官名古代县官叫令县官叫本文者名词用词者官治民意思
余意思语身物别物形容穷困或俭朴旧读zhàng今读cháng
若作词用像、似意思本文:若则与吾业者其亦类乎?《师说》:彼与彼相若道相似引申及赶用于否定句本文:故我若我若及我赶我
若作代词用、意思《陈涉世家》:若佣耕何富贵?《捕蛇者说》:更若役复若赋则何?
若作连词用意思本文:若焉则及
传作名词用本义驿站或驿车读zhuàn《汉书·陈忠传》:发修道缮理亭传《左传·公五》:梁山崩晋侯传召伯宗引申宾馆《廉颇蔺相列传》:舍相广传舍传指古书《孟·梁惠王》:于传引申解释经文著作《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再引申种文体即列传、传记本文题目《种树郭橐驼传》
传作词用读chuán作传递讲《廉颇蔺相列传》:璧传美戏弄臣引申传授《师说》:师者所传道授业解惑再引申流传、传布《师说》:师道传久矣本文:传其事官戒
早缫绪(&通尔)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孳同滋)
……表示判断
例:官理非吾业
橐驼知始何名
苟能反(于)者
传其事()官戒
苟能反(于)者
吾居(于)乡
(主语)鸣鼓聚
何蕃吾安吾性耶
1、名我固 名名词用作词命名
2、驼业种树 业名词意用……职业
3、且硕茂早实蕃 实名词用作词结实
4、非能硕茂 硕、茂形容词使用使……高茂盛
5、非能早蕃 早、蕃形容词使用使……结实早且
6、甚者爪其肤验其枯 爪名词用作词用手指抓
7、鸣鼓聚 聚词使词使……聚集
虽窥伺效慕(即使)
虽曰(虽)
其土欲故(旧)
故我若(所)
早实蕃(结实名作)
抑耗其实已(结实名作)
其实害(实际)
其置若弃(像)
若焉则及()
故我若(及比)
鸣鼓聚 (表承接说表目译)
字幼孩 (通尔)
旦视暮抚 (表并列)
木性离矣 (表顺接译于)
凡安豪富观游及卖者(事)
吾何能哉(做)
5.古今异义词
1、故乡号驼 (古义:两词所乡;今义:指或期居住起家乡)
2、既已 (古义:已经;今义:连词表示先提示前提加推论)
3、抑耗其实已 (古义:实;今义:副词承接文转折表示所说实际情况)
4、若焉则及(古义:;今义:连词表转折)
5、吾辍飧饔劳吏者 (古义:我民;今义:指格卑)【词类用及句式】
1 古今异义词语: 非蠢蠢求钱民能其智力 智力 古: 智:智慧 力:力量 今: 指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
夭梅病梅业求钱 使用: 使……病态
江浙梅皆病 名作呈病态、病态
辟病梅馆贮 形容词病态做梅定语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名作呈病态、病态
广贮江宁、杭州、苏州病梅 名作呈病态、病态
⑵欹、疏、曲
欹、疏、曲三字都 形容词倾斜、稀疏、弯曲
梅曲美 欹美 疏美
欹、疏、曲三字都形作 名倾斜枝干、稀疏枝叶、弯曲枝条
夭梅病梅业求钱 (作)
非蠢蠢求钱民能其智力(做)
梅曲美欹美疏美 、拿
未明诏号绳梅
使民斫直 :能够
(另说:按省略代病态审梅标准)
夭梅病梅业求钱
夭梅病梅业求钱 、用
非蠢蠢求钱民能其智力 凭
文画士孤癖隐明告鬻梅者
求重价 、用
五期 用、拿
辟病梅馆贮 、用
广贮江宁、杭州、苏州病梅 、用
穷予光阴疗梅哉 、用
江宁龙蟠苏州邓尉杭州西溪
未明诏号绳梅
梅欹疏曲 取独
(语失取独翻译仍写汪钰明《文言文三行编排本》)
非蠢蠢求钱民能其智力
文画士孤癖隐明告鬻梅者
江浙梅皆病
文画士祸烈至哉
文画士祸烈至哉 取独
既泣三乃誓疗
辟病梅馆贮
辟病梅馆贮
广贮江宁、杭州、苏州病梅
穷予光阴疗梅哉
4、 特殊句式
⑴判断句:
梅欹疏曲非蠢蠢求钱民能其智力 (……非……)
予本非文画士 (……非……)
江浙梅皆病 (……皆……)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皆……)
甘受诟厉 (受:)
⑶省略句:
予购三百盆 (盆省病梅)纵顺 (前面省主语予)
五期必复全 (前面省主语予)
(予)纵顺(予)毁其盆(予)悉埋()于
⑷介词结构置:
悉埋于 (悉于埋全种植)
5、固定结构
梅曲美 (…………:……作……)
夭梅病梅业求钱 (夭:使……弯曲病:使……病态)
夭其稚枝 (夭:使……弯曲)
纵顺 (纵:使……放纵) (顺:使……顺其自)
必复全 (复:使……恢复、使……复原) (全:使……健全)
既泣三 (……哭泣)
乃誓疗(……治疗)
穷予光阴疗梅哉(……治疗)
(3)名词作状语:
知其意 (:)
(4)名词作词:
(1) 未明诏号绳梅:号号召;绳约束
(2) 文画士祸烈至哉:祸造罪
江浙梅皆病 (呈病态、病态)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呈病态、病态)
广贮江宁、杭州、苏州病梅 (呈病态、病态)
(5)形容词作词:
未明诏号绳梅:明公
穷予光阴疗梅哉 (竭尽、用尽)
(6) 形容词作名词
文画士孤僻隐明告鬻梅者:隐隐衷
直则姿(笔直枝干)
斫直(笔直枝干)
锄其直(笔直枝干)
使民斫直:直挺直枝干
密则态(茂密、繁密枝叶)
删密(茂密、繁密枝叶)
删其密(茂密、繁密枝叶)
则景(端枝条)
锄(端枝条)
斫其(端枝条)
曲美(弯曲枝条)
欹美(倾斜枝干)
疏美(稀疏枝叶) 词类用句式应该用
提问者评价
非常感谢!!!!!!!!!!!!!!!!!!!!!!!!!!!!
参考资料: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种树郭橐驼传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种树郭橐驼传翻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