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在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中的有什么作用

&>&&>&论激励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
论激励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 8176字 投稿:周餩餪
(60分钟)班别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听力部分50%一、 听录音,选出你所听到的单词、短语或句子,把字母编号填在括号里。(10分) ( )1. A. actor B. art…
三年级上册作文训练点第一单元:1、我想写写下课了,同学们一起做游戏的情景。2、回家学习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把过程写下来。3、小练笔:围绕一句话写话,例:“节日的广场真热闹,,,,”;“大年夜,我家真热闹,,,,”;“大街上真热闹,,,,”;“下课了,学校里真…
交通银行大堂管理经理管理办法学习心得 交通银行大堂经理,从字面上来看,这样地工作显然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谁都能当大堂经理,但不是谁都当得好。当我学习完《交通银行大堂管理经理管理办法》后我只有一个想法,做好这个岗位真是不容易!大堂经理一般在工作期间都…
论激励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
企业在人事管理制度中应用比较多的是惩罚,惩罚虽然能够立即取得明显的效果,但使领导无法确切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而激励机制能够使员工按照管理者的意愿,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正确行为,无论领导是否在场,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激励机制对员工行为作用给现代企业管理者很大的启示,管理者应找准员工的真正需要,并将满足员工需要的措施与组织目标的实现有效的结合起来。
关键词:现代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1 激励机制的作用,,,,,,,,,,,,,,,,,,,,,,,,,,,,,,,,,,,,,,,,,,,,,,,,,,,,,,,,,,01 2 激励机制的内容,,,,,,,,,,,,,,,,,,,,,,,,,,,,,,,,,,,,,,,,,,,,,,,,,,,,,,,,,,02
2.1 物质激励,,,,,,,,,,,,,,,,,,,,,,,,,,,,,,,,,,,,,,,,,,,,,,,,,,,,,,,,,,,,,,02
2.2 精神激励,,,,,,,,,,,,,,,,,,,,,,,,,,,,,,,,,,,,,,,,,,,,,,,,,,,,,,,,,,,,,,02
2.3 舆论激励,,,,,,,,,,,,,,,,,,,,,,,,,,,,,,,,,,,,,,,,,,,,,,,,,,,,,,,,,,,,,,02
2.4 民主激励,,,,,,,,,,,,,,,,,,,,,,,,,,,,,,,,,,,,,,,,,,,,,,,,,,,,,,,,,,,,,,02
2.5 监督激励,,,,,,,,,,,,,,,,,,,,,,,,,,,,,,,,,,,,,,,,,,,,,,,,,,,,,,,,,,,,,,02 3 激励机制的应用,,,,,,,,,,,,,,,,,,,,,,,,,,,,,,,,,,,,,,,,,,,,,,,,,,,,,,,,,,03
3.1 激励原则及人力资源的含义,,,,,,,,,,,,,,,,,,,,,,,,,,,,,,,,,,,,,,,,,,,,,,03
3.2 激励原则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价值,,,,,,,,,,,,,,,,,,,,,,,,,,,,,,,,,,,,,,,,03
3.3 如何正确运用激励原则,,,,,,,,,,,,,,,,,,,,,,,,,,,,,,,,,,,,,,,,,,,,,,,,,,04 4 激励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05 结束语,,,,,,,,,,,,,,,,,,,,,,,,,,,,,,,,,,,,,,,,,,,,,,,,,,,,,,,,,,,,,,,,,,,,06 参考文献,,,,,,,,,,,,,,,,,,,,,,,,,,,,,,,,,,,,,,,,,,,,,,,,,,,,,,,,,,,,,,,,,,06
1、激励机制的作用以及激励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1)调动员工积极性、鼓舞员工士气。激励,针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意指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行为科学的调查显示,有效的激励能够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迸发更多的工作热情,在同等条件下创造更多的价值。如果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大部分员工会安于现状,在工作中得过且过。他们认为:应得到的肯定少不了,轮不着的也争取不到;多干多差错,还不如不干。思想上的偏差直接导致行为的被动,一般仅能发挥出20%~30%的工作能力。如果员工受到充分的激励推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士气大振,责任性增强、办事效率提高,其工作能力能发挥出80%~90%,其中50%~60%的差距是激励的作用所致。这一定量分析充分证明了激励在鼓舞员工士气方面的巨大作用。激励可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绩效。
企业最关心的是什么?是绩效!企业有了好的绩效才能生存。企业要有较高的绩效水平就要求员工有较高的个人绩效水平。在企业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才能卓越的员工的绩效却低于一些才能明显不如自己的人。可见好的绩效水平不仅仅取决于员工的个人能力。 以往我国的企业过分强调员工的个人能力,认为企业效益完全由员工素质决定。其实,这个观点是非常片面的。从“绩效函数”(如下)我们可以看到,个人绩效还与激励水平、工作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激励水平也是工作行为表现的决定性因素。员工能力再高,如果没有工作积极性,也是不可能优良好的行为表现的。
P=f(M×Ab×E) P------个人工作绩效
M-----激励水平(积极性)
Ab----个人能力
E------工作环境
(2)有利于员工完善自我、提高员工队伍综合素质。影响员工自我完善的因素很多,内因即自身因素,包括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竞争能力和理想定位等;外因主要是工作氛围、条件和机遇,也包括上司的引导、同事的监督和企业的激励。如果说员工的自立自强是内因,那么,企业对员工的鞭策、激励则是推动员工完善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的外因。造就一位优秀的企业员工需要内外相长——良好的自身素质与完善的激励机制相得益彰。
激励是最能发挥人的效用的方式。通过激励来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趋向,会给学习和工作带来巨大的牵引力,从而会导致个人素质的不断提高。例如,对钻研专业技能、努力进修业务的员工进行大力的表彰,对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员工给予必要的惩戒,无疑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开阔员工的精神境界。对忠于职守、业务熟练、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员工进行奖励,对不懂业务又不肯钻研、工作中有重大失误的员工给予适当的惩罚,无疑能发挥奖一励百、惩一儆百的作用,有助于全体员工业务素质的提高。激励既是员工实现自我完善的主观需要和外部推动,又是创建学习型企业,提高员工队伍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3)增强企业凝聚力。企业是由众多个体的员工组成的。对个体行为的激励,不仅仅直接作用于个人,而且还间接影响其周围的人。激励有助于创造竞争气氛,形成一种人人争先、个个奋进的局面,使企业文化的主流健康向上。此时,企业的存亡、发展与员工个人的事业、前途有机结合,形成奋发图强的合力,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团结的力量必定推动企业阔步向前。可见,激励机制对企业凝聚力的推动和企业的未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 激励机制的内容
既然激励机制对员工和企业的发展有如此之大的作用,正确认识和理解激励机制的内容,就成为我们对激励机制加以运用的前提。
许多人认为激励无非就是加薪、提职。其实这种认识是表象的、片面的、激励涵盖的内容很广,包括物质、精神、舆论、民主和监督等五个方面的激励。
2.1物质激励
员工的物质因素体现为工资、津贴、奖金等劳动报酬。物质激励的关键是优化薪酬设计,薪酬设计要注重“对内具有公正性,对外具有竞争力”。工资不仅要体现职级高低,也要反映同一职级内人员之间工作责任、工作任务、工作成效的大小。当然,非工资性收入的合理分配也是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员工对企业忠诚度的重要激励方式。目前非工资性收入比例不断提升,因此非工资性收入的分配更应与员工岗位目标责任制直接挂钩,否则无法达到物质激励的目的。
2.2精神激励
物质是基础,精神是力量的源泉和工作的动力。企业员工也是一个自然的和社会个体的人,有最基本的物质方面的需要,也有更高层次的情感、荣誉以及自我实现的追求。在保障其基本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更应着眼于员工更高层次需求的实现。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中,在重视对员工物质激励的同时,应当高度重视精神的激励,努力为员工平等公正地参与职位竞争、获得晋升的机会和较高的职位营造环境,创造条件。通过精神激励激发出广大员工踏实工作、创新工作的激情,并使他们对本职工作、对所效力的企业产生更加强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2.3舆论激励
所谓舆论激励就是通过通报、会议以及广播、电视等手段和途径,对先进事迹进行表扬,对不良行为进行批评,从而达到弘扬正气、抵制歪风的目的,形成奋发向上、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舆论激励还涵盖了舆论监督的内容,舆论监督虽没有强制力,却在社会生活中极具影响力,通过舆论对不良行为的鞭笞,对那些损公肥私、腐败堕落行为和人物的曝光,促使广大员工提高警惕性,增强防范意识。
2.4民主激励
管理心理学指出,如果企业的领导能够充分发扬民主,给予企业员工参与决策的机会,让员工感受信任,切身体会主人翁意识,那么企业的凝聚力将不断增强。员工作为企业的一分子,员工利益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有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的权利,应充分享有建议权和批评权,体现责、权、利的统一。因此,企业管理实践中必须树立民主管理意识,
引导员工参与民主管理,发挥好本职作用,尽岗位职责。
2.5监督激励
企业要生存、发展,就要保持员工队伍高效和廉洁自律,必须建立岗位职责的制度化约束与监督机制,包括明确责任制度,加强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等。只有致力于构建完善的权力约束监督机制,建立起完善的责任追究机制,坚持正确的任用方针,才能产生“用好一人、鼓舞一片,罚对一人、教育一群”的效果。
3、激励机制的应用
加强员工素质教育,强化自我激励。自我价值实现的标志不仅是个人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尊重,更包含了个体对社会的尽责和贡献,企业员工亦如此。因此,对企业来说,在管理实践中既要设法满足员工对各层次的需求,更要促进员工追求需要的最高层次。就员工个体而言,他们需要企业为其实现自身价值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机遇,特别是素质提升上给予外部推动和促进。加强对员工的素质教育是发挥好企业管理职能的客观要求,也是员工实现自我激励的主观需要。企业应当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促进员工不断提高理论素质、道德修养和进取意识,消除贪图享乐、好大喜功、弄虚作假、以权谋私等不良行为、让员工在工作的进步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工作的满足感中实现自我价值,产生围绕企业目标而不懈努力的激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强化自我激励。
人力资源作为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源泉,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性
战略资源。加入WTO后,在更大程度上开发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到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原则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将日益凸现。
3.1激励原则及人力资源的含义
激励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激励,即激发和鼓励。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科学地运用各种激励手段,使它们有机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在生产、劳动、工作和学习中的积极性,鼓励人们发奋努力,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 人力资源则是社会经济活动主体对自身价值认知的一个概念,它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劳动者。人力资源与包括物质资源在内的其它资源相比,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人力资源效能的发挥受其承载体个人偏好的制约,而人的各种能力仅仅是一种潜在的能力,要使潜在的能力变成创造物质财富的实际能力,还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取决于责任意识、诚信态度和利他协作精神、道德品质等依附于行为主体的意识形态,它同知识、技能、体能一样同属于人力资源的构成要素。人类活动实践已反复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人力资源价值最大化的实现,需要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正确地实施激励原则。
3.2激励原则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价值
采用激励原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自发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组织、培训、调配等工作,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在最佳的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监督,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人事相宜,事竞功成,以实现组织目标。可见人力
资源管理不是消极的静态的管理,而是积极的动态的管理。它要求根据个人的能力和特点把人安排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使之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能力。人力资源各构成要素效能的发挥需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其效能最大化并非取决于某一水平最高要素作用,而是受制于水平最低要素,即“短边”要素的束缚。要想把“短边”拉长必须采取适当的激励原则来激发人的最大潜能。
要使潜在的能力变成创造物质财富的实际能力,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主观能动性正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许多调查发现,在实际工作中,人的工作潜能并未发挥出来,所以管理者必须在正确认识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的诸因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激励因素,掌握激励机制,运用合适的激励模式和方法,激励、鼓舞人们奋发努力,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使人力资源各项效能达到最大化,这也正是人力资源管理有效的目的之一。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激励原则,也是由人的行为规律决定的。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激励是指持续激发动机的心理过程。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又是由人的需要引起的。需要产生动机,动机驱使着人们去寻找目标。当人们产生某种需要一时又不能得以满足,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不安和紧张状态,即激励状态。这种不安和紧张状态就会成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动机。人们有了动机之后就要选择和寻找满足需要的目标,进而产生满足需要的行为。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紧张和不安就会消除,即激励状态解除。但随后会产生新的需要,从而导致新的行为。如此周而复始,直至生命的终结。这个反复的过程就是激励过程。将激励这个心理学概念用于管理,也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3.3如何正确运用激励原则
正确地运用激励原则,可以提高激励的效果,达到人力资源管理中预先设定的目标。激励原则的运用应注意到以下因素:
(1).准确地把握激励时机。
从某种角度来看,激励原则如同化学实验中的催化剂,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采用时间。人力资源管理实际中,并不存在一种绝对有效的、时时适宜的激励时机,激励时机的选择是随机制宜的。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应根据具体客观条件,灵活地选择激励的时机或采用综合激励的形式,以有效地发挥激励的作用。激励原则在不同时间进行,其作用与效果有很大的区别。根据时间上的快慢差异,激励时机分为及时激励和延时激励。根据时间间隔,可分为规则激励与不规则激励;根据工作周期可分为期前激励、期中激励和期未激励。
(2).相应采取激励频率。
激励频率是指在一定时间进行激励的次数,它一般以一个工作学习周期为其时间单位的。激励频率与激励效果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在某些特殊条件下,两者可能成反比关系。因此,只有区分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激励频率,才能有效发挥激励的作用。激励频率选择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包括工作的内容和性质、任务目标的明确程度、激励对象的自身素质、工作学习状况及人际关系等。一般来说,如果工作学习性质比较复杂,任务比较繁重,激励频率应相应提高,反之,则相反。对于目标任务比较明确,短期见效的工作,激励频率应当高,反之,则相反。在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恰当
的激励频率。
(3).恰当地运用激励程度。
激励程度是激励机制的重要因素之一,与激励效果有极为密切的联系。所谓激励程度是激励量的大小,即奖赏或惩罚标准的高低。能否恰当地掌握激励程度,直接影响激励作用的发挥,过量激励和不足量激励不但起不到激励的真正作用,有时甚至会起反作用,造成对工作积极性的挫伤。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如果设定的激励程度偏低,就会使被激励者产生不满足感、失落感,从而丧失继续前进的动力;如果设定的激励程度偏高,有会使被激励者产生过分满足感,感到轻而易举,也会丧失上升的动力。所以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从量上把握激励要做到恰如其分,激励程度要适中,超过了一定的限度或不到一定程度,激励的作用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4).正确地确定激励方向。
所谓激励方向是指激励的针对性,即针对什么样的内容来实施激励。它对激励的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行为动机起源于五种需要,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②人的需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但这一过程并不是一种间断的阶梯式的跳跃,而是一种连续的、波浪式的演进。不同的需要通常是同时并存的,但在不同的时期,各种需要的刺激作用是不同的,总存在一种起最大刺激作用的优势需要。一般来说,当较低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以后,较高层次的优势需要才会出现。这一理论表明,激励方向选择与激励作用的发挥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当某一层次的优势需要基本得到满足时,激励的作用就难以继续保持,只有把激励方向转移到满足更高层次的优势需要,才能更有效地达到激励的目的。需要指出的是,激励方向选择是以优势需要的发现为其前提条件的。因此,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要努力发现不同阶段的优势需要,正确区分个体优势需要与群体优势需要,以提高激励的效果。
4 激励机制在人事管理工作的应用
现代企业在人事管理制度中应用比较多的是惩罚,惩罚虽然能够立即取得明显的效果,但使领导无法确切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而激励机制能够使员工按照管理者的意愿,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正确行为,无论领导是否在场,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谈几点激励机制在人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1.计件工资:计件工资包含极大的激励成分,它将员工的全部收入视为激励金额,能够极大地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但是,如果无法控制质量因素,计件工资激励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并对公司的经营造成极大的危害。
2.目标激励:将公司管理人员或业务人员的工作目标与奖励挂钩,员工完成工作目标,公司明确给予什么物质或精神奖励。
3.年功工资:年功工资是为了激励长期为公司工作的员工而设立的。以鼓励员工为公司而努力工作。
4.晋级:一般情况下每年进行一次。为了使晋级真正发挥激励的作用,应与绩效挂钩,使优秀员工工资增长率高于一般员工。同时,也应有一定比例的员工不晋升工资。
5.带薪休假:带薪休假是对努力工作并取得好成绩的员工的一种表扬,对员工和公司都有利。一般的休假时间,可以安排在公司业务不忙时,由公司统一安排活动,效果更佳。
6.生日礼物和假期:在员工过生日时,公司送上生日礼物并给予假期,往往会给员工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员工感觉到公司真正地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员工同样也会更加关心公司的发展。
7.病假激励:公司对身体健康的员工,奖励一定天数的病假,并且可以累计使用,员工一旦生病可以首先使用奖励的并假,使用奖励病假期间工资不受影响。这种方法有利与员工长期稳定地服务于公司。但奖励的病假,应该有一个上限,否则,时间太长就失去了激励的意义。
8.技能工资:佷多公司总有一些临时性的专业工作,如果招聘和培训费用外,完成工作后的人员安排也是一个大问题。为鼓励员工从事这些临时性的专业工作,公司设立技能工资,在公司需要时,他们就能为公司节约大量的招聘和培训费用,以便对这些技能员工进行激励。为了使馆员工掌握公司需要的多项技能,公司可以在内部进行轮岗,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9.全勤奖:为了使员工在公司工作期间,不迟到,少请假,对遵守规定的员工进行激励,不断强化他们的正确行为,同时,也使不遵守规定的员工纠正他们的错误行为。 激励的方法有:年终发放一定数量的全勤奖,也可以每月对全勤的员工进行小额的现金奖励。
10.福利激励:即按员工的需求进行奖励,更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在全年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员工,根据个人的需要和公司的能力,奖励以下项目:增加养老金数额,增发保险金,提供交通工具,按月增发特殊补助等。
11.长期工作荣誉奖:长期在公司工作的员工,一般都对公司很忠诚,为公司成长壮大做过贡献。公司应对在公司工作五年、十年、二十五年的员工发放荣誉奖品,并规定相应的福利待遇。
11.利润分享:利润分享能使员工工作干劲更高。可以按职位,按考核成绩与公司 分享利润,比较公正的作法是按员工与公司共同承担风险的比例来分享公司的利润。
通过写此论文,使我对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中激励机制有所认识,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激励机制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大规模损失,失业问题已经深深地触及到了国家制度层面,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需要正确运用激励机制,然而从整体上扭转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不断恶化的态势,从根本上解决激励机制运用问题。最后,我要特别感谢虞忠平老师,在他的帮助下,使我能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在此表示衷心的感激。
参 考 文 献
[1] 斯蒂芬o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 加里o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3] 傅永刚.如何激励员工.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4] 陈坤.哈佛人才管理学.中国三峡出版社.2000
[5] 陈天祥.人力资源管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6] 迈克尔o波特.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1997
[7] 唐积运.浅谈人本管理中的激励机制.中国成人教育, 2005,(12).
[8]石青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问题研究.中国建设教育,2008,(1)
[9]胡渝峰,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管理,特区经济,2001年第8期
[10]安鸿章主编: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国劳动出版社,1995
论激励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 摘 要企业在人事管理制度中应用比较多的是惩罚,惩罚虽然能够立即取得明显的效果,但使领导无法确切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而激励机制能够使员工按照管理者的意愿,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正确行为,无论领导是否在场,都能收到…
21年 02第 1 期 7S I N E&T C N L G F R TO CE C E H O O Y N O MA I N I0 I 论坛。 T 科技信息 局域 网环境下网络学 习平台的建构研究 闰公敬 吴 子敬 张宪 忠 崔 超 ( 齐哈尔大 …
学习计划安排表.txt36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澄净。早上6点-8点:一日之计在于晨,对一般人来说,疲劳已 消除,头脑最清醒,体力亦充沛,是学习的黄金时段。可…
汽车买卖合同(范本)出卖人:买受人:一、 汽车金额:汽车品牌型号颜色价格备注二、交车方式:交车地点: 交车时间:付款方式: 付款时间:三、质量维修:1、出卖人向买受人出售的汽车,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颁布的汽车质量标准。2、出卖人向买受人出售的汽车,必须…
本文由()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人力资源管理 : 经理人分享百科
> 人力资源管理
1.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的一系列以及相应的管理活动,简称HRM(是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的缩写),也叫HR管理。这些活动主要内有包括: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的招募与选拔,培训与开发,,,,,安全与健康管理等。即:企业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对的获取(选人)、开发(育人)、保持(留人)和利用(用人)等方面,进行的、、指挥、和协调等一系列活动,最终达到实现的一种管理行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的实现。英国皇家人力开发研究院以及管理咨询学院院士阿姆斯特朗(Armstrong Michael)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目标作出了如下规定:&&&&㈠企业的目标最终将通过其最有价值的资源——它的员工来实现;&&&&㈡为提高员工个人和企业整体的业绩,人们应把促进企业的成功当作自己的义务;&&&&㈢制定与企业业绩紧密相连,具有连贯性的人力资源方针和制度,是企业最有效利用资源和实现商业目标的必要前提;&&&&㈣应努力寻求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与商业目标之间的匹配和统一;&&&&㈤当合理时,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应起支持作用;当企业文化不合理时,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应促使其改进;&&&&㈥创造理想的,鼓励员工创造,培养积极向上的作风;人力资源政策应为合作、创新和的完善提供合适的环境;&&&&㈦创造反应灵敏、适应性强的组织体系,从而帮助企业实现下的具体目标;&&&&㈧增强员工上班时间和工作内容的灵活性;&&&&㈨提供相对完善的工作和组织条件,为员工充分发挥其潜力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支持;&&&&㈩维护和完善员工队伍以及产品和服务。
2.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和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问世于20世纪70年代末。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虽然不长,但的思想却源远流长。从时间上看,从18世纪末开始的工业革命,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被称为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人事管理才真正让位于人力资源管理。&&&&㈠人事管理阶段人事管理阶段,又可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工业心理学阶段、人际关系管理阶段。&&&&⑴20世纪初,以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等为代表,开创了科学管理理论学派,并推动了科学管理实践在美国的大规模推广和开展。泰勒提出了“计件工资制”和“计时工资制”,提出了实行。1911年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这本著作奠定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因而被西方管理学界称为“科学管理之父”。&&&&⑵工业心理学阶段以德国雨果·芒斯特伯格等为代表的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推动了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进程。雨果·芒斯特伯格于1913年出版的《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标志着工业心理学的诞生。&&&&⑶人际关系管理阶段1929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率领一个研究小组到美国西屋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九年的&霍桑实验&,真正揭开了对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研究的序幕。&&&&㈡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又可分为⑴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出和⑵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两个阶段。“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早在1954年就由彼德·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的实践》提出并加以明确界定。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成熟,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企业所广泛接受,并逐渐取代人事管理。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不断发展,也不断成熟。人们更多的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如何为企业的战略服务,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如何向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转变。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标志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阶段。
3.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人”是组织内最重要的资产,也是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各种机构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育,甚至不惜投入大笔资金投入到知识教育和职业训练方面。培育人才的目的,在于组织整体能力的开发、提升或是经验的传承,及核心能力的维系。组织的发展与人才的养成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而不重视人才养成及维系的组织,将丧失竞争力,面临被无情淘汰的困境。&&&&“训练发展”是培育人才的主要方式,也是涵盖面最广,影响最深远的组织功能。在开发员工能力,进而激发其潜力的方面,教育训练确实有着重要的贡献。然而,每位员工的资质能力不同,无法采用一套四海皆准的训练方法,因此,如何分门别类,依“人才”及组织发展需求进行规划,并从“知识”、“态度”、“技巧”等方面考量课程的设计,遴选适任的讲师,便是每一位训练专业人员最重要的课题。21世纪的今天,经济环境的变迁、社会价值观的改变、资讯的爆炸、以及科技的日新月异,都挑战着训练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唯有不断充实与学习,方能保持领先,也才能对组织提供更大的贡献,发挥培育人才的关键力量,推动组织迈向更具希望的明天。&&&&美国训练及发展协会(ASTD, American Society for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所出版的“Position Yourself for the Future”小册中,由Laurie Bassi, George Benson and Scott Cheney所撰写的“The Top Ten Trends in HRD”提到了(HRD)的10个未来发展趋势,经摘录如下:&&&&㈠不断顺应科技的快速变革,将持续提升对专业技术的需求。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科技不断的革新,造成整个世界难以评估的影响,广及政治型态、经济、文化……许多的层面,同时它也带动着人力运用型态的改变。因为这样的变革,我们开始使用并享受许多高科技产品的方便,但熟悉这些产品的专业人员,与这些高科技产品,必须同样分门别类的精细,因此对人员的专业要求将成为对人力需求的重点。&&&&㈡员工将接受更多的训练。以美国为例,女性及少数族群如临时工、Part-time人员、较年长的员工……等受训机会及时数,远少于主要的白人男性工作者,而这样的差距,会造成在工作场所中,因教育程度的落差而产生冲突。因此要消除落差,在未来让训练更为广泛,具体培训也将朝能力多样化方向发展。&&&&㈢机构变革将影响培训规模。机构变革将持续促使经济环境与型态有新的转变,这改变所造成的压力,也相对影响着教育训练的频率及规模。传统上来说,美国500强企业每年会有固定提拨一笔的经费,运用在训练活动上,其规模和组织大小成正比,换言之,若组织因环境变化而缩减,其训练规模将亦随之缩水。在过去当机构蓬勃发展的扩张时期,员工对机构的远景有相当的认同感,提供较多的训练活动是普遍的,一但机构的规模从大型转换成中型的时候,训练亦将随之缩水,员工的认同感状态也会有一定的挑战。&&&&㈣训练部门在规模及角色上,将有戏剧化的转变。⑴训练外包的情形将会逐渐的增加。以成本及专业性来考量,机构内负担训练部门的成本,不如与多家机构共同分享一家专业训练中心来得经济,外部资源如今是唾手可得的,而这样的改变,绝对牵涉到训练部门的角色及定位。⑵训练部门将由传统训练部门的型态,转而跳脱成为顾问者(Consultants)的角度,也就是说训练部门必须负起推动组织未来发展的责任,并以顾问的角色,结合机构家的眼光,走在组织发展的前端。&&&&㈤科技的发展将造成训练方式革命性的改变。目前传统的课堂训练方式仍为主流,但以高科技产品为基础的方式,将会极为迅速的发展。硬体设备的进步、电脑网路的蓬勃发展、多媒体教学、视讯会议等,这些高科技将以惊人的潜力,带来更快速的训练,并且使教育训练能更接近员工的工作现场(如:远距教学),带来更直接而快速的功效。&&&&㈥训练部门将转换新的方式来提供服务。在美国,训练及人力资源发展部门,几乎不能免疫于整个下所造成的改变,如缩小规模、重组、人事精简等,而同时被迫要更接近员工的工作地点,以降低训练费用,换言之,更能有效利用现有环境的资源是必需的改变。因此未来的趋势,将不再把员工从部门中调派出来,作长时间的训练,反而是会以邻近员工的工作地点为考量。&&&&㈦训练专业人员将深入着眼于绩效的提升,训练将有更集中的焦点,更贴近组织的目标。在全球激烈的竞争下,机构莫不聚精会神地关注于局势的变化,并严格地检视每一个工作及流程,对公司策略及机构的目标是否带来积极的效果,其中显然也包括训练部门,因此专业人员的注意焦点将由课程的时数,转变成个人、组织的绩效提升。&&&&㈧整合的,将大量产生重新整合的组织。我们将训练部门视为一般的业务单位,并重新检视其角色,并衡量其创造的绩效;此外如何协助重组的专案团队及部门,彼此做最佳的合作,将是未来训练工作的重点。&&&&㈨机构将转变成学习型组织。建立学习型的组织的概念将会成为趋势,未来愈来愈多公司将会朝此发展。许多组织将以知识为基础,因此“学习”将会被推广至不同的层级,如个人、专案团队、部门等。&&&&㈩人是机构最大的资产。将会有更多具体的行动来验证“人是机构内最重要的资产”的观念,因此人力资源的管理与绩效管理的极大化,将在未来对组织有极大的意义。
4.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1]
&&&&㈠人本特征。人力资源管理采取人本取向,始终贯彻员工是组织的宝贵财富的主题,强调对人的关心、爱护,把人真正作为资源加以保护、利用和开发。&&&&㈡专业性与实践性。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的最重要的管理职能之一,具有较高的专业性,从小公司的多面手,到大公司的人力资源专家及高层人力资源领导,都有着很细的专业分工和深入的专业知识。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管理的基本实践活动,是旨在实现组织目标的主要活动,表现其高度的应用性。&&&&㈢双赢性与互惠性。人力资源管理采取互惠取向,强调管理应该是获取组织的绩效和员工的满意感与成长的双重结果;强调组织和员工之间的“共同利益”,并重视发掘员工更大的主动性和责任感。&&&&㈣战略性与全面性。人力资源管理聚焦于组织管理中为组织创造财富、创造竞争优势的人员的管理上,即以员工为基础,以知识员工为中心和导向,是在组织最高层进行的一种决策性、战略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于全部人员的全面活动和招聘、任用、培训、发展的全过程的管理。只要有人参与的活动与地方,就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㈤理论基础的学科交叉性。人力资源管理采取科学取向,重视跨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包括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因此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对其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㈥系统性和整体性。人力资源管理采取系统取向,强调整体地对待人和组织,兼顾组织的技术系统和社会心理系统;强调运作的整体性,一方面是人力资源管理各项职能之间具有一致性,另一方面是与组织中其他战略相配合,依靠和支持整个组织的战略和管理。
5.人力资源管理新特征
通过对新经济时代特点的分析,得出人力资源在新经济的出下特点:
(一)新经济时代是人才主权时代,也是人才赢家通吃的时代。
在此时代下,知识与职业企业家成为创造的主导要素,者和职业企业家对企业的贡献与价值,使得他们具有对剩余价值的索取权,改变了资本所有与知识所有者之间的博奕关系,建立了人才主权的基础和理论依据。加之,时代下,社会对知识和的需求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为强烈,导致知识创新者和企业家等到人才短缺的现象加剧。人才的稀缺性、巨大的增值空间和HR的高回报性,使得资本疯狂地追逐人才。在知识创新型企业,人才通过引入,将知识转化为资本,实现知识的,实现知识雇佣资本。正如美国思科(CISCO)公司总裁约翰·钱伯斯所言:“与其说我们是在购并企业,不如说我们是购并人才。”
因此,在新经济时代里,人才具有更多的就业选择权与工作的自主决定权,人才不是简单地通过劳动获得,而是要与资本所有者共享创造成果。为此,企业要尊重人才的选择权和工作的自主权,并站在人才内在需求的角度,去为人才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去赢得人才的满意与忠诚。
(二)HR作为企业经营者的战略伙伴,进行的是战略型HR管理。
以往HR管理部门因为不直接创造价值,只作为企业非主流的功能性部门而存在。随着新经济的到来,HR的管理职能将发生根本转变,逐渐从作业性、行政性事务中解放出来,从幕后走到台前,参与企业的战略性管理,把HR战略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结合起来,支持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此时HR的管理职能是具有的企业经营者的战略伙伴,担负起组织重构、建立学习型组织和推动等责任。
(三)HR管理内容的改变。
21世纪员工成为企业的客户,向员工持续提供客户化的HR产品与服务成为HR管理的新职能,吸纳、挽留、激励、开发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成为HR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企业向员工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包括:满足员工的事业发展期望的、提供富有竞争力的及价值分享系统满足员工的多元化需求、提供持续的HR开发、培训,提升员工的的服务、授权员工参与管理、支持员工完成个人及组织发展目标。
(四)HR管理的核心——-知识员工的管理。
21世纪,国家的核心是企业,企业的核心是人才。人才的核心是知识创新者与企业家。为此,HR管理者要关注的以下特点,重点开发与管理知识型员工。①知识型员工由于其拥有知识资本,因而在组织中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管理中难于授权、难于协调个人对专业的执着与企业对市场价值的追求的矛盾,难于设计知识工作、虚拟工作团队。②知识型员工具有较高的流动意愿。他们对于终身就业能力的追求增加了企业的HR、流动管理危机。③知识型员工的工作过程难以直接监控,工作成果难以衡量,使得价值评价体系的建立变得复杂而不确定。④知识型员工的能力与贡献差异大,也现混合交替式的需求模式。需求要素及需求结构也有了新的变化,如利润与信息分享需求、终身就业能力提高的需求、工作变换与流动增的需求、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需求等。这都使得报酬的设计更为复杂化。⑤21世纪的知识创新型企业中,知识代替了权威。一个人对企业的价值不再仅仅取决于其在管理职位上的高低,而取决于其拥有知识和信息量的大小。知识型员工的这些新特点要求的根本改变,要求领导与之间建立信任、沟通、承诺、学习的互动方式,为此,HR管理应着重于建立和创新机制、实现模糊化的管理。
(五)通过管理HR价值链实现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与增值。
价值创造就是在理念上要肯定知识创新者和企业家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主导作用,企业HR管理的重心要遵循帕累托80/20定律,即关注那些在企业人员数量中仅占20%关键员工,他们不仅是80%企业价值的创造者,而且能带动其它80%的员工。在HR管理中要注重形成企业的核心层、中坚层、骨干层“价值创造”员工队伍,利用有效的价值评价机制,实现公平的、具有竞争力的、多元的价值分配,以此激励人才、创造人才。
(六)员工与企业关系的新模式——以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为双重纽带的关系。
一方面要依据市场法则确定员工与企业双方的权力、义务关系,另一方面企业与员工一道建立共同愿景,在共同愿基础上就达成共识,培养,实现员工的自我发展与管理。借此,企业与员工个人共同成长和发展,达到双赢的目标。
(七)HR管理的信息化及全球化。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已成为国家和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的信息化过程使得HR也通过计算机技术与改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规范业务流程,并向企业与员工提供增值服务。HR的全球化表现在员工与经理人才的全球观念的系统整合与管理、的国际化、竞争的国际化、。
(八)HR管理的核心任务是构建智力资本优势,HR者的角色多重化、。
21世纪,企业的核心优势取决于智力资本的独特性。智力资本包括三个方面:,和组织结构资本。人力资本的核心任务是通过HR的有效开发与管理,提升价值。
6.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通常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1)职务分析与设计。对企业各个工作职位的性质、结构、责任、流程,以及胜任该职位工作人员的素质,知识、技能等,在调查分析所获取相关信息的基础上,编写出和岗位规范等人事管理文件。
(2)。把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转化为中长期目标、计划和政策措施,包括对人力资源现状分析、未来人员供需预测与平衡,确保企业在需要时能获得所需要的人力资源。
(3)员工招聘与选拔。根据人力资源规划和工作分析的要求,为企业招聘、选拔所需要人力资源并录用安排到一定岗位上。
(4)绩效考评。对员工在一定时间内对企业的贡献和工作中取得的绩效进行考核和评价,及时做出反馈,以便提高和改善员工的,并为员工培训、、计酬等提供依据。
(5)。包括对、、、以及福利等的设计与管理,以员工更加努力的为企业工作。
(6)。采用和方法,对员工的各种需要予以不同程度的满足或限制,引起员工心理状况的变化,以激发员工向企业所期望的目标而努力。
(7)培训与开发。通过培训提高员工个人、群体和整个企业的知识、能力、和工作绩效,进一步开发员工的智力潜能,以增强人力资源的。
(8)。鼓励和关心员工的个人发展,帮助员工制订个人发展规划,以进一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9)。与财务部门合作,建立人力资源会计体系,开展成本与产出效益的核算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与决策提供依据。
(10)。协调和改善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进行,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和良好的,保障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
7.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以下五种基本功能:
(1)获取。根据确定的所需员工条件,通过规划、招聘、考试、测评、选拔、获取企业所需人员。
(2)。通过企业文化、、人际关系和谐、矛盾冲突的化解等有效整合,使企业内部的个体、群众的目标、行为、态度趋向企业的要求和理念,使之形成高度的合作与协调,发挥集体优势,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效益。
(3)保持。通过薪酬、考核,晋升等一系列管理活动,保持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证员工在工作场所的安全、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以增进员工满意感,使之安心满意的工作。
(4)评价。对员工工作成果、劳动态度、技能水平以及其他方面作出全面考核、鉴定和评价,为作出相应的奖惩、升降、去留等决策提供依据。
(5)发展。通过员工培训、、职业生涯规划与开发,促进员工知识、技巧和其他方面素质提高,使其劳动能力得到增强和发挥,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个人价值和对企业的贡献率,达到员工个人和企业共同发展的目的。
8.人力资源管理职责
人力资源管理职责是指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加里·德斯勒在他所著《人力资源管理》一书中例举一家大人力资源管理者在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所负的责任描述为以下十大方面:
(1)把合适的人配置到适当的工作岗位上;
(2)引导新雇员进入组织(熟悉环境);
(3)培训新雇员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4)提高每位新雇员的工作绩效;
(5)争取实现创造性的合作,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
(6)解释公司政策和工作程序;
(7)控制劳动力成本;
(8)开发每位雇员的;
(9)创造并维持部门内雇员的士气;
(10)保护雇员的健康以及改善工作的物质环境。
9.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伴随着未来组织的网络化、灵活化、多元化和全球化趋势,在管理目标、、管理技术以及对管理人员的要求方面将会发生新的变化。在管理目标方面,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即围绕企业的而进行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开始进入企业决策层,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和策略与企业经营战略相契合,不仅使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得以充分的发挥,更给企业的整个管理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上,认为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经过开发的人力资源可以升值增值,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
(2)在管理内容上,重点是开发人的潜能,激发人的活力,使员工能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3)在管理形式上,强调整体开发,要根据企业目标和个人状况,为其做好职业生涯设计,不断培训,不断调整职位,充分发挥个人才能。
(4)在管理方式上,采取,考虑人的情感、自尊与价值。
(5)在管理手段上,在等方面均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结果,及时准确地提供决策依据。
(6)在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处于决策层,直接参与企业的计划与决策。
10.国外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
一、“抽屉式”管理
在现代管理中,它也叫做“职务分析”。当今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大中型企业,都非常重视“抽屉式”管理和,并且都在“抽屉式”管理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建立了职位分类制度。据调查统计:泰国在1981年采用“抽屉式”管理的企业为50%。在1985年为75%,而在1999年为95%以上。最近几年,香港的大中型企业也普遍实行“抽屉式”管理。
“抽屉式”管理是一种通俗形象的管理术语,它形容在每个管理人员办公桌的抽屉里,都有一个明确的职务工作规范,在管理工作中,既不能有职无权,也不能有责无权,更不能有权无责,必须职、责、权、利相互结合。
企业进行“抽屉式”管理有如下五个步骤:
第一步,建立一个由企业各个部门组成的职务分析小组;
第二步,正确处理企业内部集权与分权关系;
第三步,围绕企业的总体目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职责权限范围;
第四步,编写“职务说明”、“职务规格”,制定出对每个职务工作的要求准则;
第五步,必须考虑到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相结合。
二、“危机式”管理
在世界著名大企业中,随着世界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化,相当一部分进入维持和衰退阶段,柯达、可口可乐。杜邦、福特这样的大企业,也曾出现大量的经营亏损。为改变状况,美国企业较为重视推行“危机式”,掀起了一股“”的浪潮。
美国企业界认为,如果一位经营者不能很好地与员工沟通,不能向他的员工们表明危机确实存在,那么他很快就会失去信誉,因而也会失去效率和效益。美国技术公司总裁威廉·伟思看到,全世界已变成一个竞争的战场,全球电讯业正在变革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他启用两名大胆改革的高级管理人员为副董事长,免去5 名倾向于循序渐进改革的高级人员职务,在职工中广泛宣传某些企业由于忽视、成本上升、导致失去用户的危机,他要全体员工知道,如果技术公司不把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及用户时刻放在突出位置,公司的末日就会来临。
三、“一分钟”管理
目前,西方许多企业纷纷采用“一分钟”管理法则,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内容为:一分钟目标、一分钟赞美及一分钟惩罚。
所谓一分钟目标,就是企业中的每个人都将自己的主要目标和职责明确地记在一张纸上。每一个目标及其,应该在250个字内表达清楚,一个人在一分钟内能读完。这样,便于每个人明确认识自己为何而干,如何去干,并且据此定期检查自己的工作。
一分钟赞美,就是人力资源激励。具体做法是企业的经理经常花费不长的时间,在职员所做的事情中,挑出正确的部分加以赞美。这样可以促使每位职员明确自己所做的事情,更加努力地工作,使自己的行为不断向完美的方向发展。
一分钟惩罚,是指某件事应该做好,但却没有做好,对有关的人员首先进行及时批评,指出其错误,然后提醒他,你是如何器重他,不满的是他此时此地的工作。这样,可使做错事的人乐于接受批评,感到愧疚,并注意避免同样错误的发生。
“一分钟”管理法则妙就妙在它大大缩短了管理过程,有立竿见影之效果。一分钟目标,便于每个员工明确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一分钟赞美可使每个职员更加努力地工作,使自己的行为趋向完善;一分钟惩罚可使做错事的人乐意接受批评,促使他今后工作更加认真。
四、“破格式”管理
在企业诸多管理中,最终都通过对人事的管理达到变革创新的目的。因此,世界发达企业都根据企业内部竞争形势的变化,积极实行人事管理制度变革,以激发员工的创造性。
在日本和韩国企业里,过去一直采用以工作年限作为晋升职员级别和提高工资标准的“年功制度”,这种制度适应了企业快速膨胀时期对用工用人的要求,提供了劳动力就业与发展的机会。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些发达企业进入低增长和相对稳定阶段,“年功制度”已不能满足职员的晋升欲望,使企业组织人事的活力下降。90年代初起,日本、韩国发达企业着手改革人事制度,大力推行根据和成果决定升降员工职务的“破格式”的新人事制度,收到了明显成效。
世界大企业人事制度的变革,集中反映出对人的潜力的充分挖掘,以搞活人事制度来搞活企业组织结构,注意培养和形成企业内部的“强人”机制,形成竞争、奋发、进取、开拓的新气象。
五、“和拢式”管理
“和拢”表示管理必须强调个人和整体的配合,创造整体和个体的高度和谐。在管理中,欧美企业主要强调个人奋斗,促使不同的管理相互融洽借鉴。
它的具体特点是:
(1)既有整体性,又有个体性。企业每个成员对公司产生使命感,“我就是公司”是“和拢式”管理中的一句响亮口号。
(2)自我组织性。放手让下属做决策,自己管理自己。
(3)波动性。现代管理必须实行灵活经营战略,在波动中产生进步和革新。
(4)相辅相成。要促使不同的看法、做法相互补充交流,使一种情况下的缺点变成另一种情况下的优点。
(5)个体分散与整体协调性。一个组织中单位、小组、个人都是整体中的个体,个体都有分散性、独创性,通过协调形成整体的形象。
(6)韵律性。企业与个人之间达成一种融洽和谐充满活力的气氛,激发人们的内驱力和自豪感。
六、“走动式”管理
这是世界上流行的一种创新管理方式,它主要是指企业主管体察民意,了解实情,与部属打成一片,共创业绩。这种,已显示出其优越性,如:
(l)主管动部属也跟着动。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名誉会长土光敏夫采用“身先士卒”的做法,一举成为日本享有盛名的,在他接管日本东芝电器公司前,东芝已不再享有“电器业摇篮”的美称,生产每况愈下。士光敏夫上任后,每天巡视工厂,遍访了东芝设在日本的工厂和企业,与员工一起吃饭,闲话家常。清晨,他总比别人早到半个钟头,站在厂门口,向工人问好,率先示范。员工受此气氛的感染,促进了相互间的沟通,士气大振。不久,东芝的生产恢复正常,并有很大发展。
(2)投资小,收益大。走动管理并不需要太多的资金和技术,就可能提高企业的生产力。
(3)看得见的管理。就是说最高主管能够到达生产第一线,与工人见面、交谈,希望员工能够对他提意见,能够认识他,甚至与他争辩是非。
(4)。日本为何有世界上第一流的生产力呢?有人认为是建立在追根究底的现场管理上。主管每天马不停蹄地到现场走动,部属也只好舍命陪君子了!
(5)“得人心者昌”。优秀的企业领导要常到职位比他低几层的员工中去体察民意,了解实情,多听一些“不对”,而不是只听“好”的。不仅要关心员工的工作,叫得出他们的名字,而且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这样,员工觉得主管重视他们,工作自然十分卖力。一个企业有了员工的支持和努力,自然就会昌盛。
美国麦当劳快餐店创始人雷·克罗克,是美国有影响的大企业家之一,他不喜欢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走动式”管理上,即到所属各公司、各部门走走、看看、听听、问问。公司曾有一段时间面临严重亏损的危机,克罗克发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各职能部门的经理官僚主义突出,习惯躺在舒适的椅背上指手划脚,把许多宝贵的时间耗费在抽烟和闲聊上。于是克罗克想出一个“奇招”,要求将所有经理的椅子靠背都据掉,经理们只得照办。开始很多人骂克罗克是个疯子,不久大家悟出了他的一番“苦心”,纷纷走出办公室,开展“走动式”管理,及时了解情况,现场解决问题,终于使公司扭亏转盈,有力地促进了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11.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与作业活动[2]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任务在于为组织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上的保证,加里·德斯勒把它概括为六个方面:
(1)通过计划、组织、调配、招聘等方式,保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劳动力和专业人才,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有计划地加强对现有员工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业务水平。
结合每个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对员工进行选拔、使用、考核和奖惩,尽量发挥每个人的作用。
协调劳动关系。运用各种手段,对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员工与雇主、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同时,要考虑到员工的利益,保障员工的个人权益不受侵犯,保证劳动法的合理实施。
对员工的劳动给予报酬。通过工作分析和制定岗位说明书,明确每个岗位的功能和职责,对承担这些职责的人的工作及时给予评价和报酬。
管理人员的成长。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开发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要保证任何部门、任何位置的负责人随时都有胜任的人来接任。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活动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活动又称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是指组织中人力资源职能管理人员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环节。不同规模的组织所涉及的活动略有区别,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岗位设置和人员分工上有很大的不同,但从最全面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力资源规划。这一过程是从最初的所谓人力规划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力资源规划的宗旨是,将组织对员工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与人力资源的相协调。需求源于公司运作的现状与预测,供给方面则涉及内部与外部的有效人力资源量。内部供给是近年来组织合理化目标的体现,涉及现有劳动力及其待发挥潜力;外部供给取决于组织外的人员数,受人口趋势、教育发展以及劳动力市场竞争力等多因素影响。规划活动将概括出有关组织的人力需求,并为下列活动,如、培训与奖励,提供所需信息。
2.。招聘之前,要做工作分析。在此过程中,要对某一岗位的员工职责作仔细分析,并做出岗位描述,然后确定应聘该岗位的候选人应具备的能力。应根据对应聘人员的吸引程度选择最合适的招聘方式,如,、人才交流会等。
3.。有多种方法,如求职申请表、、测试和评价中心等,可用于从应聘人员中选择最佳候选人。通常是第一步筛选后保留条件较合适者,应聘者较少时这一步骤就不必要了。作选择决定时需要一些辅助手段,即理想候选人标准。
4.。这是一种根据设定目标评价员工业绩的方法,但并未被广泛接受。人事人员往往只参与制定程序,而过程的管理则通常留待部门经理去完成。一般是在有关人员填写一系列表格,使有关部门对其最近一次面试(通常为一年)以来的业绩有一个较好了解后,安排面试。业绩可以用事先设定的指标量化,其结果可用做对员工进行培训,或在某些情况下,作为表彰奖励的依据。
5.培训。这一过程关系到建立何种培训体系,哪些员工可以参加培训等问题。培训种类多样,从在职培训到由组织外机构提供的脱产学习和,当组织对在公司内的发展有所计划时,培训与发展的关系就很显而易见了,这种情况下管理人员总是努力使公司需要与个人事业发展相协调。
6.报酬与奖惩。这项工作的范围很广,包括确定工资级别和水平,福利与其他待遇的制定,奖励和惩罚的标准与实施,以及工资的测算方法(如,计件工资或等),各种补贴。
7.劳动关系。涉及这一部分的环节包括与员工签订劳动协议或雇用合同,处理员工与公司或员工之间可能出现的纠纷,制定员工的权利和义务,按照劳动法处理各类员工问题,制定员工投诉制度。还要针对与雇用立法有关的事项提供意见,并应熟知与法律条款适用性有关的实际问题。
8.员工沟通与参与。通过召开会议等形式将有关信息传达给员工,安排一定的方式使员工能对公司决策有所贡献(如提出建议方案)。在特定环境中,协商也可归入此类活动。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团队式的管理方式,像质量小组,这样,员工有机会参与到与其工作相关的决策活动中。
9.人事档案记录。员工的人事记录通常由人事部门集中管理,这些记录中包括最初的应聘材料,和后续工作中添加的反映员工资历、成绩和潜力的资料。员工档案是人事决策的一项重要依据。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许多公司采用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用计算机来管理人事档案资料。
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活动之间不是彼此割裂、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系统,如图所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关系图来源[3]。
1.以工作分析与评价为基础。在这个职能系统中,工作分析和是一个平台,其他各项职能的实施基本上都要以此为基础。人力资源规划中,预测组织所需的和质量时,基本的依据就是职位的工作职责、工作量和,而这些正是工作分析的结果——职位说明书的主要内容;预测组织内部的时,要用到各职位可调动或晋升的信息,这也是职位说明书中的内容。进行计划招聘时,发布的可以说就是一个简单的职位说明书,而录用甄选的标准则主要来自于职位说明书中的任职资格要求。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与工作分析和的关系更加直接。绩效管理中,员工的可以说是完全根据职位的工作职责来确定的;而薪酬管理中,员工工资等级的确定,依据的信息主要就是职位说明书的内容。在培训开发过程中,的确定也要以职位说明书对业务知识、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的要求为依据,简单地说,将员工的现实情况和这些要求进行比较,两者的差距就是要培训的内容。
2.以绩效管理为核心。再来看一下绩效管理。该职能在整个系统中居于核心的地位,其他职能或多或少都要与它发生联系。预测组织内部的时,需要对现有员工的、工作能力等做出评价,而这些都属于绩效考核的内容。计划招聘也与绩效考核有关,我们可以对来自不同渠道的员工的绩效进行比较,从中得出经验性的结论,从而实现招聘渠道的优化。录用甄选和绩效管理之间则存在着一种互动的关系,一方面我们可以依据绩效考核的结果来改进甄选过程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甄选结果也会影响到员工的绩效,有效的甄选结果将有助于员工实现良好的绩效。前面已经提到,将员工的现实情况与职位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比较后就可以确定出培训的内容,那么员工的现实情况又如何得到呢?这就要借助绩效考核了,因此培训开发和绩效管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此外,培训开发对员工提高绩效也是有帮助的。目前,大部分企业在设计薪酬体系时,都将员工的工资分为固定工资和两部分,固定工资主要依据来支付,浮动工资则与员工的绩效水平相联系,因此绩效考核的结果会对员工的工资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就在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的联系。通过员工关系管理,建立起一种融洽的氛围,这将有助于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进而有助于实现绩效的提升。
3.其他活动相互联系。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活动之间同样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录用甄选要在招聘的基础上进行,没有人来应聘就无法进行甄选;而的制订则要依据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什么样的员工、招聘多少员工,这些都是人力资源规划的结果;培训开发也要受到甄选结果的影响,如果甄选的效果不好,员工无法满足职位的要求,那么对新员工培训的任务就要加重,反之,新员工的培训任务就比较轻。员工关系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员工的组织承诺度,而培训开发和薪酬管理则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培训开发和薪酬管理之间也有联系,员工薪酬的内容,除了工资、福利等货币报酬外,还包括各种形式的非货币报酬,而培训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从广义上来讲,培训开发构成了报酬的一个组成部分。
12.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1]
1.人力资源管理管环境带来的挑战
(1)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并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向前发展。随着区域性合作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的产生,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这种趋势在过去几年中迅速在全球蔓延,使世界经济已经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和美国“9.11” 事件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当今的世界,国与国之间不仅仅只是竞争,更重要的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整体。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动荡,很快就会影响到全球的经济,甚至影响到其他国家的安定与发展。世界经济格局的这一重大变化,对全球的劳动力市场都是一个巨大的冲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形成,作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产物——将不得不面对不同的政治体制、法律规范和风俗习惯,作为管理者将会经常遇到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员工,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如何才能进行更好的交流与沟通,如何才能确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等,这些很现实的问题都摆在管理者面前。
在我国,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中国加入WTO,中国已经成了许多跨国公司投资的热点。中国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的竞争者,而且还要面对全球竞争者的挑战。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面临着非常激烈的挑战。中国的企业管理者如何确保自己的人才不会流失,中国的企业管理者如何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这是每一个有责任感的管理者都应该深思和解决的问题。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已经使人才竞争与人才流动国际化变成了现实。如今企业家的竞争和热门技术人才的竞争已趋于白热化,只有那些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并能够对人才进行规范开发和合理激励的企业,才能真正营造核心竞争优势。
(2)带来的挑战。通常来说,技术进步必然带来两种结果:一是它能够使组织更有实力、更具竞争性;二是它改变了工作的性质。比如说,网络的普及使许多人在家办公已经成为了一种可能,然而,这种高科技的使用必然对员工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自由宽松的工作秩序下,如何对员工进行考评已成了一个新的课题。事实上,随着技术的进步,其对组织的各个层次都产生厂重要的影响,劳动密集型工作和一般事务性工作的作用将会大大削弱,技术类、管理类和专业化工作的作用将会大大加强。这样一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面临着结构调整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3)组织的发展带来的挑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组织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的时代,灵活开放已经成了组织发展的一种趋势。竞争的加剧、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以及外部市场的迅速变化,这些都要求组织要有很强的弹性和适应性。现代企业要参与市场竞争,就必须具有分权性和参与性,要以合作性团体来开发新的产品并满足,这就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员工的管理要做到公平、公正和透明,要对员工有更加有效的激励措施;要求组织内的每一位管理者都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从而不断适应组织变革的需要。
(4)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人口数量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别。在欧美发达国家,由于经济文化、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人口的出生率普遍偏低,人力资源供应相对不足;在亚非国家,由于人口出生率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人口出生率普遍偏高,人力资源相对供大于求。
劳动力的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相对亚非国家来说,欧美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而亚洲由于,年轻劳动力的比例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相对来说,人才短缺仍然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由于缺乏人才培养战略与导向,造成人才结构严重的不平衡,部分专业人才过剩,而部分专业人才严重缺乏,这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员工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表现在员工不仅对物质层次的要求有了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在物质层次得到满足后,员工开始具有更高的需求层次,他们希望被尊重、被认可,他们希望参与组织管理并实现自身价值。
2.人力资源管理自身发展的挑战[4]
(1)企业员工个性化发展的挑战。即企业员工日益跨文化化、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提供个性化、定制式人力资源产品/服务和关系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如何较恰当的平衡组织与员工个人的利益。
(2)提高的挑战。即员工不再仅仅追求工资、福利,而是对企业在各个方面所能满足自己日益增多的各种需求的程度越来越高、更全面化,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提高更加全面周到的人力资源产品/服务。
(3)工作绩效评估的挑战。即员工考核与报酬日益强调以工作绩效考评为基础,并形成绩效、潜力、教导三结合的功能。
(4)人员素质的挑战。即对企业家(CEO)、各类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日益提高,培训、教育、考核、选拔、任用越来越重要。
(5)的挑战。主要是员工日益重视个人职业发展计划的实现,企业必须日益重视,为员工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和发展的途径,获得个人事业上的满意。包括较成熟的企业组织的中上层职位在显示饱和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员工的晋升问题。
(6)人力资源要素发展变化的挑战。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预测性、与长远安排。
(7)部门定位的挑战。人力资源部门如何在众多的企业职能部门中发挥其作用或显示其特别绩效,人力资源管理应担当哪些角色以保证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13.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在以前普遍称为,继人力资源管理之后又出现了的概念。有人认为把人当作资源或者资本都存在不当之处,不过,人员受雇期间人的工作能力是企业的资源,但这种资源和其它资源相比,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何道谊在《企业模式的趋势与人员能力管理》一文中提出以人员能力管理取代人力资源管理和,并把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对人能的数量和质量水平的管理,提高人员能力,包括人能的建造、保持和提升,一是对人能的使用和发挥的管理,提高人员能力的发挥水平,包括有效地使用人能、发挥人能的功效,这是以人能管理为中心的人事管理的两大根本职能和价值。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深受经济竞争环境、技术发展环境和国家法律及政府政策的影响。它作为近20年来出现的一个崭新的和重要的管理学领域,远远超出了传统人事管理的范畴。具体说来,存在以下一些区别:
1.传统人事管理的特点是以“事”为中心,只见“事”,不见“人”,只见某一方面,而不见人与事的整体、系统性,强调“事”的单一方面的静态的控制和管理,其管理的形式和目的是“控制人”;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核心,强调一种动态的、心理、意识的调节和开发,管理的根本出发点是“着眼于人”,其管理归结于人与事的系统优化,致使企业取得最佳的社会和。
2.传统人事管理把人设为一种成本,将人当作一种“工具”,注重的是投入、使用和控制。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把人作为一种“资源”,注重产出和开发。是“工具”,你可以随意控制它、使用它,是“资源”,特别是把人作为一种资源,你就得小心保护它、引导它、开发它。难怪有学者提出:重视人的资源性的管理,并且认为21世纪的是“只有真正解放了被管理者,才能最终解放管理者自己”。
3.传统人事管理是某一职能部门单独使用的工具,似乎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不大,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却与此有着截然不同。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各组织中的人事部门逐渐成为决策部门的重要伙伴,从而提高了人事部门在决策中的地位。人力资源管理涉及到企业的每一个管理者,现代的管理人员应该明确:他们既是部门的业务经理,也是这个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在于制订人力资源规划、开发政策,侧重于人的和培训,同时培训其他职能经理或管理者,提高他们对人的管理水平和素质。所以说,企业的每一个管理者,不单完成企业的生产、销售目标,还要培养一支为实现企业组织目标能够打硬仗的员工队伍。
14.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1]
(1)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传统人事管理是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出现与发展应运而生的。在20世纪初,人事管理部门开始出现,并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在社会工业化发展的初期,有关对人的管理实质上与对的管理并无差别。在相当长一个时期里,虽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事管理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在分工上比原来更为精细,组织、实施更为严密而已。而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社会工业化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人文精神日益高涨,竞争与合作的加强,特别是社会经济有了质的飞跃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般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开始出现的。由传统人事管理转变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这一变化在对人与物质资源认识方面的表现是:人不再是物质资源的附属物,或者说,人被认为是不同于物质的一种特殊资源,在人力资本理论中有些学者主张要凭借其产权获得企业的剩余利润的分享,也正是基于人力资源的特殊性而言的,这是因为人力资源具有主观能动性。总之,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同状况决定了传统人事管理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区别。
(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对人的认识是不同的。人事管理将人的劳动看作是一种在组织中的消耗或成本。也就是说,生产的成本包括物质成本,还包括人的成本。这种认识看似很合理,但是这种认识是把人简单等同于物质资源的,即在观念上人与物质资源没有区别。因此,传统人事管理主要关注于如何降低人力成本,正确地选拔人,提高人员的使用效率和生产率,避免人力成本的增加。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把人看作“人力资本”,这种资本通过有效的管理和开发可以创造更高的价值,能够为组织带来长期的利益,即人力资本是能够增值的资本。这种认识与传统人事管理对人的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传统人事管理将人视为被动地适应生产的一种因素;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将人视为主动地改造物质世界,推动生产发展,创造物质、精神财富和价值的活性资本,它是可以增值的。
(3)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基本职能有所不同。传统人事管理的职能基本上是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如招聘、选拔、考核、、、福利待遇、等方面的管理,人事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总的说来,传统人事管理职能是具体的、技术性的事务管理职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则有相当的不同,它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既有战略性的管理职能,如规划、控制、、长期开发、绩效管理、培训策略等;又有技术性的管理职能,如选拔、考核评价、薪酬管理、人员流动管理等等。总的来说,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战略性和时间的远程性,其管理的视野比传统人事管理要广阔得多。
(4)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在组织中的地位有本质的区别。传统人事管理由于其内容的事务性和战术性所限,在组织中很难涉及全局性的、战略性的问题,因而经常会被当作不需要特定的专业技术特长、纯粹的服务性的工作,前七喜公司的总裁就曾说过,人事经理常被人看作笑容可掬的、脾气和善的人,其工作是为大家组织一些活动和谋一些福利。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更具有战略性、系统性和未来性,它从行政的事务性的员工控制工作转变为以为导向,围绕人力资源展开的一系列包括规划、开发、激励和考评等流程化的管理过程,目的是提高组织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从单纯的、技术性管理活动的框架中脱离出来,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而相应的制定人力资源的规划与战略,成为组织战略与策略管理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内容。这种转变的主要特征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主管出现在组织的高层领导中,并有人出任组织的最高领导。
15.20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经典理论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1903)
泰罗(Frederick W. Taylor, ), 美国古典,主要著作有《科学管理原理》(1911)和《科学管理》(1912)。
科学管理的核心:
1.管理要科学化、标准化;
2.要倡导精神革命,劳资双方利益一致。
实施科学管理的结果是提高了,而高效率是雇员和雇主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因此,泰罗认为只有用科学化. 标准化的管理替代传统的,才是实现最高的手段。
科学管理的内容:
1.进行动作研究,确定操作规程和动作规范,确定劳动,完善科学的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
2.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工人使用标准的操作方法,使工人在岗位上成长。
3.制定科学的工艺流程,使机器、设备、工艺、工具、材料、工作环境尽量标准化。
4.实行,超额劳动,超额报酬。
5. 管理和劳动分离。
科学管理理论应用的成功案例: 利用甘特图表进行计划控制,创建了世界第一条福特汽车流水生产线 ,实现了机械化的大工业,大幅度提高了,出现了高效率、低成本、高工资和高利润的局面。
二、(1907)
福兰克·吉尔布勒斯(Frank B. Gilbreth,),美国动作研究之父。吉尔布勒斯夫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心理学博士,被尊称为美国“管理学第一夫人”。主要著作:《动作研究》(1911),《管理心理学》(1917),《疲劳研究》(1919),《时间研究》(1920)。
他们采用观察、记录和分析的方法进行动作研究,以确定标准工艺动作,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他们制定了生产流程图和程序图,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他们主张,通过动作研究,可以开发工人的自我管理意识; 他们开创疲劳研究先河,对保障工人健康和提高生产率的影响持续至今。
三、韦伯的组织理论(1911)
(Max Weber, ), 德国古典管理理论学家,被尊称为“组织理论之父”。主要著作: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般经济史》,《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等。
韦伯认为,社会上有三种权力,一是传统权力,依传统惯例或世袭而来而拥有;二是超凡权力,来源于自然崇拜或追随;三是法定权力,通过法律或制度规定的权力。
对经济组织而言,应以合理合法权力为基础,才能保障组织连续和持久的经营目标。而规章制度是组织得以良性运作的保证,是组织中合法权力的基础。韦伯构建的理想的官僚组织模式为:
1. 组织依据合法程序产生,有明确的目标和完整的规章制度。
2. 组织的结构是层控体系,组织中的人依据其职位的高低和正式的工作职责行使职权。
3. 人与人的关系是人对工作的关系,而不是人对人的关系。
4. 按职位需求,公开甄选适岗人才。
5. 对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并进行专业培训,以提高生产效率。
6. 按职位和贡献付酬,并建立升迁奖惩制度,以提高工人的和成就感。
韦伯理性地、创建性地提出了行政组织科学的组织理论和组织准则,这是他在管理思想史上最大的贡献。
四、(1916)
(Henri Fayol, ) , 法国古典管理理论学家,与韦伯、泰罗并称为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三位先驱,并被尊称为的开山鼻祖。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
法约尔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职能说:即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大职能,并提出:、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报酬、集中、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稳定、创新和团队精神。
凝炼出了管理的普遍原则,至今仍被作为我们日常管理的指南。
五、(1933)
(George Elton Myao, ), 原籍澳大利亚的美国行为科学家,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主要著作:《组织中的人》和《管理和士气》。
梅奥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九年的著名的霍桑实验,真正揭开了对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研究的序幕。霍桑实验的初衷是试图寻找改善外部条件与环境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但结果表明影响生产率的根本因素不是外部工作条件,而是工人自身因素和被团体接受的融洽感和安全感。
梅奥提出的“人际关系理论”指出,工人是社会人,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必须注意与保持平衡;提高工人满意度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首要条件,高满意度来源于物质和精神两种需求的合理满足。
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943)
(Abraham H. Maslow,), 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人类需要层次论学说。代表作: 《人类动机理论》。
马斯洛指出,人的需要层次如图1所示:
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序,低级层次需要满足后,人将追求高层次需要。
七、麦格雷戈的人性假设与管理方式理论(1960)
(Douglas M. Mc Gregor, ), 美国著名行为科学家。 代表作为《企业的人性方面》(1957),提出了著名的X理论-Y理论。
麦格雷戈称传统的管理观点为X理论,并提出了对人性的假设条件和管理方式,他提出的相对于X理论的则是Y理论。
八、(1966)
福雷德里克·赫兹伯格(Frederick Herzberg), 美国行为科学家。主要著作有:《工作的激励因素》,《工作与人性》,《管理的选择: 是更有效还是更有人性?》等。双因素理论是他最主要的成就。
赫兹伯格认为,能对工作带来积极态度. 较多满意感和激励作用的因素多为工作内容或工作本身方面的因素,这叫做激励因素,比如成就感、同事认可、上司赏识、更多职责或更大成长空间等。能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叫做保健因素,如公司政策、管理措施、监督、人际关系、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等。
双因素理论对的启示是: 要重视员工工作内容方面因素的重要性,特别是要使工作丰富化,多方面满足员工多方面的需求。
九、韦廉大内的Z理论(1981)
韦廉大内是美国日裔学者,代表作为《Z理论》(1981)。
Z理论认为,一切企业的成功离不开信任、敏感和亲密,因此完全可以以坦白、开放、沟通作为原则进行民主管理。
建立的过程是:
1. 培养每个人的正直、善良的品行。
2. 领导者和管理者共同制定新的管理战略,明确共同的。
3. 通过高效协作、弹性激励措施来贯彻执行公司目标。
4. 培养管理人员的沟通技巧。
5. 稳定的雇佣制度。
6. 合理、长期的考核和晋升制度。
7. 岗位轮换,培养、扩大员工的职业发展之路。
8. 鼓励雇员、工会参与公司管理,并扩大参与领域。
9. 建立员工个人和组织的全面整体关系。
十、彼德·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1990)
彼德·圣吉(Peter M. Senge)是美国“学习型组织理论”创始人,当代最杰出的新管理大师。其代表作是《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是提高企业的整体,提高整体竞争能力。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是使全体员工全心投入并善于学习、持续学习的组织—学习型组织。通过酿造学习型组织的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引领员工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调整观念,从而使组织更具有长盛不衰的生命力。
学习型组织的特点是:
1. 全体成员有共同的愿望和理想。
2. 善于不断学习。
3. 扁平式的组织结构。
4. 员工的自主、自觉性管理。
5. 员工家庭与事业之间的平衡。
6. 领导者的新角色改变为设计师、仆人和教师。
与本词条并列的词条:
↑ 1.0 1.1 1.2 人力资源管理.第一章 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二、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与特征
↑ 人力资源管理.第一章 第三节
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中的实现.二、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与作业活动
↑ 董克用,叶向峰编著.《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36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 王先玉,五建业,邓少华著.《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学》,第12页,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学习更多“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扫描下载经理人分享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