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 下列说法有错的有错的是 A.若m=n,...

B【解析】试题分析: 两种元素X、Y,其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分别为a、b,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m、n。A.周期表中最外层电子数为1、2的元素为IA、IIA、过渡元素、He,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为O族元素。若8>m>3,则X必定为主族元素,A正确。B.若a<b<m=n=4,为第IVA族元素中的C和Si,则晶体类型相同时,但其单质熔点:硅晶体&金刚石,故B错误。C.若Y的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YHn,且b<4,则Y为C元素,CH4为非极性分子,故C正确。D.若a=b=3,8>m>n>b,则X、Y为第三周期元素且X在Y后,则元素非金属性:X>Y,故D正确。考点: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丰台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科学家不久前制得一种新型分子O4,2 mol O4和4 mol O2 含有的A.电子数相同,分子数不同
B.质量相同,电子数不同C.原子数相同,质子数不同
D.分子数相同,质量不同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学年浙江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统练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14分)CO2作为未来碳源,既可弥补因石油、天然气等大量消耗引起的“碳源危机”,又可有效地解决温室效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所得CH4与H2O(g)通入聚焦太阳能反应器,发生反应CH4(g)+H2O(g)CO(g)+3H2(g) △H = +206 kJ·mol-1。将等物质的量的CH4和H2O(g)充入2 L恒容密闭容器,某温度下反应5 min后达到平衡,此时测得CO的物质的量为0.10 mol,则5 min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平衡后可以采取下列
的措施能使n(CO):n(CH4)增大。A.加热升高温度 B.恒温恒容下充入氦气C.恒温下增大容器体积D.恒温恒容下再充入等物质的量的CH4和H2O(2)工业上可以利用CO为原料制取CH3OH。已知:CO2(g)+3H2(g)CH3OH(g) +H2O(g)
△H=-49.5 kJ·mol-1CO2(g)+H2(g)CO(g)+H2O(g)
△H= + 41.3 kJ·mol-1①试写出由CO和H2制取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该反应的△S
0(填“&”或“&”或“=”),在
情况下有利于该反应自发进行。(3)某科研人员为研究H2和CO合成CH3OH的最佳起始组成比n(H2) : n(CO),在l 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H2与CO的混合气(CO的投入量均为1 mol),分别在230°C、250°C和270°C进行实验,测得结果如下图,则230℃时的实验结果所对应的曲线是
(填字母);理由是
。列式计算27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学年四川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含有砒霜(As2O3)的试样和锌、盐酸混合反应,生成的砷化氢(AsH3)在热玻璃管中完全分解成单质砷和氢气。若砷的质量为1.50 mg,则 A.被氧化的砒霜为l.98 mg
B.分解产生的氢气为0.672 mLC.和砒霜反应的锌为3.90 mg
D.转移的电子总数为6×10—5NA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学年四川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溶液可能含有Cl—、SO42—、CO32—、NH4+、Fe3+、Fe2+、Al3+和Na+。某同学为了确定其成分,取部分试液,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溶液中c(Fe3+)=0.2 mol·L—1B.原溶液中至少有4种离子存在,其中Cl—一定存在,且c(Cl—)≥0.2 mol·L—1C.原溶液中SO42—、NH4+、Na+一定存在,CO32—、Al3+一定不存在D.要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其操作为:取少量原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氯水,无现象,再加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则含有Fe2+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学年四川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长式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从左到右排为1—18列,即碱金属为第一列,稀有气体元素为第18列。按这种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9列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B.只有第二列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 2C.第四周期第9列元素是铁元素D.第10、11列为ds区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学年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铝是第二金属,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用途广泛。51.1.将某铝土精矿R(Al2O3、Fe2O3)粉末48.8g加入含1mol NaOH的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Al2O3(s)+2NaOH(aq)+ 2H2O(l)→2NaAl(OH)4(aq)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8.0g固体,则该精矿Al2O3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001)。往滤液中通入CO2,发生的反应为:2NaAl(OH)4 + CO2→2Al(OH)3↓+ Na2CO3+ H2O若生成0.5 mol Na2CO3,则生成Al(OH)3
mol。52.2.有反应Al2O3(s)+ Na2CO3(s)2NaAlO2(s)+ CO2(g)2NaAlO2(aq)+ CO2(g) +3H2O→2Al(OH)3↓+ Na2CO3若以铝土精矿R和Na2CO3为原料,除得到Al2O3外,还得到“赤泥”,其成分为(金属元素均以氧化物形式表示):Al2O3Fe2O3Na2O质量分数0.0650.8500.029每1t铝土精矿生产时:得到的赤泥
t(精确到0.001,下同);可制得Al2O3得
t;需要补充购买Na2CO3
kg。53.3.取a g Al2O3加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硫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再往溶液加入一定量的(NH4)2SO4,加热、搅拌,冷却后全部溶液正好转化为45.3 g铝铵矾晶体[NH4Al(SO4)2·12H2O,式量:453],则a=
(精确到0.001).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学年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炼铁的总反应为 Fe2O3(s)+3CO(g)2Fe(s)+3CO2(g)+Q kJ ,可能发生了以下过程:①3Fe2O3(s)+CO(g) → 2Fe3O4(s)+CO2(g)+Q1 kJ;②Fe3O4(s)+CO(g) → 3FeO(s)+CO2(g)+Q2 kJ;③FeO(s)+CO(g) → Fe(s)+CO2(g)+Q3 kJ。则Q与Q1、Q2、Q2的关系式正确的是A.Q=Q1+Q2+Q3
B.Q=Q1-Q2-Q3C.Q=(Q1+2Q2+6Q3)/3
D.Q=(Q1+2Q2+6Q3)/2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学年河南省高三12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A.铜铸塑像上出现铜绿[Cu2(0H)2C03]
B.用石膏点豆腐C.不良商贩用硫黄熏蒸法制作“白豆芽”
D.自来水厂用氯气对水进行消毒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下列关于化学反应“X2+3Y2=2Z”的叙述错误的是(  )A.Z的化学式为XY3B.若m&g&X2和n&g&Y2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m+n)g&ZC.若X2和Y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D.若ag&X2完全反应生成bg&Z,则同时消耗(a-b)g&Y2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X2+3Y2=2Z”的叙述正确的是(  )
A、Z的化学式为X2Y3B、mgX2和ngY2恰好完全反应,则一定生成(m+n)gZC、若有agX2完全反应,生成bgZ,则同时消耗(a-b)gY2D、若X2和Y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X2+3Y2═2Z”的叙述错误的是(  )
A、Z的化学式为XY3B、若mgX2和ngY2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m+n)gZC、若X2和Y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3N)D、若agX2完全反应生成bgZ,则同时消耗(a-b)gY2
(2013?红桥区一模)下列关于化学反应“X2+3Y2=2Z”的叙述正确的是(  )A.Z的化学式为XY3B.mg&X2和ngY2恰好完全反应,则一定生成(m+n)gZC.若有agX2完全反应,生成bgZ,则同时消耗(2b-a)g&Y2D.若X2和Y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高一对数函数题,要详解,第一题选项都告我错在哪?1.对于a>0,a不等于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M=N,则log2^M=log2^nB.若loga^M=loga^N,则M=NC.若loga^M^2=loga^N^2,则M=ND.若M=N,则loga^M^2=loga^N^22.一支函数f(x)=lg(1-x/1+x),若f(a)=1/2,则f(-a)等于多少?
1.对于a>0,a不等于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M=N,则log2^M=log2^n错.因为负数和0不能取对数.B.若loga^M=loga^N,则M=N对.C.若loga^M^2=loga^N^2,则M=N错.显然两者符号可以相反.D.若M=N,则loga^M^2=loga^N^2错.因为0不能取对数.2.一支函数f(x)=lg(1-x/1+x),若f(a)=1/2,则f(-a)等于多少?由于lg(1-x/1+x)是奇函数,所以等于-1/2.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第一题,选择B
因为选项A中没有规定M,N在定义域中,所以M,N可以为负数,则不成立,选项C中M,N可以互为相反数,选项D中没有说明M,N不等于0
扫描下载二维码> 【答案带解析】对于酸HnRO2n和碱M(OH)m发生中和反应后,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对于酸HnRO2n和碱M(OH)m发生中和反应后,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可能生成n种盐B.溶液中可能有HROm(n+1)-离子C.生成盐的化学式不可能为Mm(RO2n)nD.当m个酸分子参加反应时,可能生成m&n个H2O分子
A、根据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判断;
B、根据可溶性的酸碱盐在溶液中时以离子形式存在的判断;
C、根据化学式推出化合价判断;
D、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
A.因为该酸为n元酸,所以可能生成n种盐;
B.选项中离子应该带有n-1个负电荷;
C.由酸HnRO2n和碱M(OH)m化学式可以推断出生成盐的化学式为Mn(RO2n)m,但当m=n时Mm(RO2n)n也符合;
D、由方程...
考点分析:
考点1: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知识点的认识】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其实质是酸溶液中的H+和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水(H?O).如图所示:.常见的中和反应有:NaOH+HCl=NaCl+H2O、2NaOH+H2SO4=Na2SO4+2H2O、Ca(OH)2+2HCl=CaCl2+2H2O、Ca(OH)2+H2SO4=CaSO4+2H2O、H2SO4+Ba(OH)2=BaSO4↓(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2H2O.具体的操作步骤:以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为例,如图所示:.& 也就是,首先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使溶液成红色),再用胶头滴管慢慢地向其中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其中,酚酞试液的作用是根据酚酞的颜色逐渐变浅至消失,既可以说明中和反应的进行,也可以说明反应的完全;但是不可说明是否滴入过多的酸性溶液而使试液呈酸性(因为酚酞溶液无法使酸性溶液显色).其实,检测中和反应是否在进行(或是否完全)的方法,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例如:1.用pH试纸来检测:一般在中和反应进行时,反应前后溶液的pH会变化.用pH来检测中和反应是否进行是最直接的方式. 2.用探测温度的方法:一般来说,中和反应都是放热的反应(但是放热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燃烧等).所以,可以通过探测溶液的温度是否升高,来推断中和反应的进行和完全. 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主要有如下四点: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还有有机物在分解的过程中会生成有机酸,并且矿物的风化也可能产生酸性物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呈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撒入土壤中,以中和其酸性.同时,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并且土壤中的钙离子增加后,能促使土壤胶体凝结,有利于形成团粒,还可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钙元素.如图所示:. 2.处理工厂的废水:工厂里的废水常呈现酸性或碱性,若直接排放将会造成水污染,所以需进行一系列的处理.碱性污水需用酸来中和,酸性污水需用碱来中和.例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适量的熟石灰来进行中和处理(生成硫酸钙沉淀和水).3.用于医药: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的盐酸(即胃液的pH值为0.9~1.5),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但是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胃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会使人感到不适,这时医生就会让你口服一些碱性药物,使碱与过多胃酸反应生成无毒的中性物质.例如,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片可治疗胃酸过多,生成氯化铝和水. 另外,被蚊虫叮咬后,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如果在患处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来中和蚊虫分泌出的蚁酸,就可减轻痛痒. 4.调节溶液酸碱性:在科学实验时,经常要把溶液的pH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溶液的酸性或碱性太强,就可以用适当的碱或酸调节溶液的pH.【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酸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碱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溶液pH的测定、化学反应时的能量变化、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物质的推断和鉴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来评价表达的正误,或者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中和反应的定义及其操作过程(包括判断反应是否进行和完全)、有关的反应现象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前三个应用,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1.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但是,不能反过来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因为非金属氧化物与碱作用也能生成盐和水(如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的反应),可它就不是中和反应;还有酸与金属氧化物作用也能生成盐和水(如用稀盐酸出铁锈的反应),可它也不是中和反应.2.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但是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只有酸和碱之间的反应才是中和反应.3.在做中和反应的实验时,由于酸和碱的溶液一般是无色,二者反应时的现象不明显,所以往往借助于一些试剂或仪器等(如酸碱指示剂、pH试纸、温度计等),来帮助我们判断反应是否进行或恰好完全.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A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B.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C.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A,B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
在20世纪20年代,一些化学家提出一种酸碱理论--质子论.这种理论认为,凡能放出质子(H+)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能结合质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根据这一理论,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碱的是( )A.HNO3B.HCO3-C.NH4+D.SO42-
若将12g碳和24g氧气放入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则对反应后容器内物质及其质量的下列推断中,不可能正确的是( )A.生成33g二氧化碳,剩余3g碳B.生成14g一氧化碳和22g二氧化碳C.生成28g一氧化碳,剩余8g氧气D.生成11g二氧化碳,剩余16g氧气和9g碳
已知铋元素(Bi)的化合价可表现为+3或+5.锗酸铋(简称BGO)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闪烁晶体材料,其中锗(Ge)元素为+4价.BGO可看成由锗和铋两种元素的氧化物所形成的化合物.已知在BGO中,两种氧化物所含氧的质量相同,则BGO的化学式可能是( )A.Bi3Ge3O15B.Bi3Ge3O12C.Bi4Ge3O16D.Bi4Ge3O12
粗盐中常含有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需加入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和盐酸进行提纯,若各步所加试剂均过量并过滤分离出沉淀,然后蒸发,最终得到的溶液可用来制得精盐.下列所设计的四种溶液的加入顺序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A.Na2CO3、BaCl2、NaOH、HClB.BaCl2、Na2CO3、NaOH、HClC.NaOH、BaCl2、Na2CO3、HClD.BaCl2、NaOH、Na2CO3、HCl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对于反应M+N═C+D,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N、D为单质,M,C为化合..
对于反应M+N═C+D,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N、D为单质,M,C为化合物,则M一定是可溶性盐或酸B.若M为可溶性盐,N为可溶性碱,则C和D可能都难溶于水C.若N是盐酸,M为碳酸盐,则C和D中一定有一种易分解D.若M和N是盐,则C和D也都是盐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对于反应M+N═C+D,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N、D为单质,M,C为化合..”主要考查你对&&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1)概念: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形如AB+CD==AD+CB (2)特点: ①一般在水溶液里进行,两种化合物中的离子互换。 ②元素的化合价不改变。 (3)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复分解反应从微观角度看,是反应物之间相互交换离子,阴、阳离子重新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如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为:H++OH-==H2O。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发生的条件
金属氧化物+酸
生成物中有水,一般都能反应
&酸+碱→盐+水
&中和反应,有水生成,一般都能反应
&酸+盐→新酸+新盐
&生成物种有沉淀,气体或水
&碱+盐→新碱+新盐
&生成物种有沉淀,气体或水
&盐1+盐2→新盐1+新盐2
&生成物种有沉淀&常见的复分解反应:①常见的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Na2CO3+Ca(OH)2=CaCO3+2NaOH CuSO4+2NaOH==Cu(OH)2↓+Na2SO4 FeCl3+3NaOH==Fe(OH)3↓+3NaCl NaCl+AgNO3==AgCl↓+NaNO3 H2SO4+BaCl2==BaSO4↓+2HCl ②常见的有气休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③常见的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NaOH+HCl==NaCl+H2O Na2CO3+HCl==NaCl+H2O+CO2↑ 易错点:&&&&&& 例如CO2+Ca(OH)2====CaCO3↓+H2O这样的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因为,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只有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才是复分解反应。如:H2SO4+BaCl2====BaSO4↓+2HCl这个反应中,硫酸的成分(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与氯化钡的成分(氯离子和钡离子)互相交换,形成了硫酸钡和盐酸。而CO2+Ca(OH)2==CaCO3↓+H2O反应中二氧化碳的成分(C和O2)并没有与氢氧化钙的成分(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互相交换,所以这样的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同理,CO2+2NaOH==Na2CO3+H2O和SO2+2NaOH===Na2SO3+H2O之类的反应也不是复分解反应。概念: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特征:单质+化合物→新单质+新化合物表达式:A+BC=B+AC &置换反应的规律和发生条件:
发现相似题
与“对于反应M+N═C+D,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N、D为单质,M,C为化合..”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256951902801984012942514526116359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列说法有错的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