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角平分线的性质说课有那些

单元练习: |
月考、期中、期末试卷: |
各科辅导 |
单元练习: |
月考、期中、期末试卷: |
各科辅导 |
单元练习: |
月考、期中、期末试卷: |
各科知识点 |
初中英语: |
中学生必看书目:
您当前所在位置:
九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说课稿:圆的有关性质
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因此,各位老师要特别重视,为了能够很好的帮助各位老师备课,精品学习网特别准备了这篇九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说课稿以供参考!
知识目标:
(1)理解圆、等圆、等弧等概念及圆的对称性,掌握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2)掌握垂径定理及其逆定理和圆心角,弧,弦,弦心距及圆周角之间的主要关系;掌握圆周角定理并会用它们进行计算;
(3)掌握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的性质。
能力目标:
通过知识点和典型题的讲练,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再用题图变形与题组训练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情感目标:
通过题图变形与题组训练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将课本的题目与中考题结合在教学当中以进一步向学生强调&依纲靠本&的复习指导思想,强化学生的中考意识。 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重点是垂径定理和圆周角定理;
难点是运用这两个定理进行计算和论证。 教学过程:
一、展现本节课复习的知识目标,指出重点和难点。
二、知识点填空:
将知识点编印成填空题的形式,布置学生预习并完成填空,教师在课堂上点评。
一、知识点填空:
1、圆是 点的集合。
2、能够重合的两个圆叫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 。
3、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 的弧叫等弧。
4、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 图形; 是它的对称轴, 是它的对称中心。
5、设点与圆心的距离为d,圆的半径为r,则
(1)点在圆外(2)点在圆上(3)点在圆内d r
6、 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7、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 ,该圆心是三角形各边 的交点。
8、如图,根据垂径定理及推论填空:
1) 若MN&AB,MN又是直径,则 、 、 ;
2) 若AC=BC,MN是直径,AB不是直径,则 、 、 ;
3) 若MN&AB,AC=BC,则 、 、 ;
4) 若,AMBM,MN是直径,则
9、如图,在⊙O中,若AB∥CD,则AC=。
10、已知如图,AB、CD是⊙O的两条弦,OE、OF为AB、CD的弦心距
(1)若AB=CD,那么 、 、 ;
(2)若OE=OF,那么 、 、 ;
(3)若ABCD,那么、
(4)若&AOB=&COD,那么 、 、 。说课稿:《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
一、说教材
《小数的性质》是上海市小学数学二期课改教材第八册第二单元“小数的认识与加减法”第29页和30页的内容。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认识小数并能进行简单的加减计算,如: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和小数加减法及应用等相关知识。《小数的性质》是学生在学习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在这一节课中,教材呈现的是通过比较小数的大小,0.3和0.30哪个大?是对上一节小数的大小比较的延续。教材呈现不同的比较方法的途径,通过分数模型、数射线、推算等方法来得出结论,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小数的性质。
通过此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总结和应用的过程,使学生拥有探究数学问题的体验过程,也为自主归纳总结学习小数点的移动规律以及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做铺垫,逐步提高学生比较、类比以及总结概括的能力。
二、说学生
本节课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之上。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的第一课时:《生活中的小数》,已经能联系现实素材,并在第二课时借助形象的直观图,初步掌握分数和小数的转换关系。同时,学生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如:在超市看到的价签有时是不同的,但是表示的价钱却是一样的。教学过程中我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在讨论、总结中,逐步归纳提炼理解什么是小数的性质。
我任教的四(1)班这个班级,虽然接触只有短短的一个学期,但是我大致整体了解学生们的认知情况,这个班级明显的特点是两极化严重,学困生较多。因此为了使学困生对数学这门学科有兴趣,我常常加入情境,如讲故事、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内容等,培养他们的兴趣。因此在数学课堂中,他们活泼积极、乐于探究,乐于体验、乐于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的制定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此内容可用2课时完成,1课时是新授课,1课时是练习课。本节课是此内容的新授课,可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比较,知道小数部分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能利用小数的性质对小数进行化简和按要求改写小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小数的性质,让学生经历发现、归纳和逐步完善的学习过程,发展初步的概况及数学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生活中超市的价格标签等观察发现,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感知数学的实用性、有用性。
教学重点:
探索小数性质的过程,并且知道小数部分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难点:
利用小数的性质对小数进行化简和按要求改写小数。
教具、学具:
课件PPT、学习任务单、彩色笔、方格纸
四、说教法和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密切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渗透数学思想。
1、以学生活动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
2、体现规律形成的全过程。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奉送结论,而是在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猜测、操作、验证,发现、分析、归纳和巩固运用。
3、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中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尽最大的努力体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空间、时间上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本节课我尝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贯穿“观察——猜想——验证——总结”的思路,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注重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究方法的获取。
五、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教学教法和学生的特点,我将此课的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小明的生日快到了,他打算邀请他的好朋友们参加他的生日派对。于是,他去了一家A超市买零食,看中了棒棒糖,看到标签上的价格是每根0.8元,他心里暗想,“我去隔壁B超市瞧瞧。”他立即去B超市查看,发现那边一模一样的棒棒糖的价格是0.80元。小明感到疑惑,“A超市是0.8元,B超市是0.80元?到底哪家超市的棒棒糖贵呢?”
这个“小明买棒棒糖”的故事,是我根据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所编写。不仅仅是为了复习旧知,而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学生切身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和欲望。这一环节,打算以学生的表演形式呈现,能使学生一下子对本节课的新知感兴趣,调动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第二环节——
猜想验证,探究性质
本环节我设计以下几个层次:
“小明为了什么感到疑惑?你能帮帮他吗?”这一问题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猜想到0.8元和0.80元的价格相等。问了一个为什么?是为了让学生思考可以用多种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比如:通过元、角、分的转化或分数模型或数射线或推理等方法来验证猜想。
2、动手操作验证:
(1)自主探究:
完成学习任务单(一),要求:选择你们喜欢的一种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2)汇报方法:
这个环节上,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学习任务单给出的框架提示,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一种方式进行探究验证,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见解的精神,也培养了他们的胆识。
(3)举例验证:
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质疑“我们的猜想是不是对所有的小数都适用?”,呈现书例题2,即学习任务单(二)在数射线上再找出3组相等的小数,并记录在下面的横线上。
(4)总结: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发现?”从左往右,在小数部分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从右往左看,在小数部分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板书:小数部分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并揭示课题:小数的性质)
本环节意在尽可能多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合作探究,在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初步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第三环节——利用性质,解决问题
理解末尾的概念并化简小数
(1)请你说说什么叫小数部分的末尾?
(小数部分最后一个非零的数字后面的0,都叫做“末尾的0”)
(2)试一试:即书本例3。
(3)练一练:下面各个小数中,哪些“0”去掉后,小数的大小不变?
(4)议一议: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句话对吗?举例说明。
2、小游戏:对口令。要求:一个同学说一个小数,另一个同学说与它相等但小数的位数不同。如:1.3=1.30或2.80=2.8 ……
3、按要求改写小数
(1)不改变大小,把下面的数改写成两位小数:
0.030=0.03&&&&&&&&&
&&&&&&&&0.8=0.80
1.760=(&&
)&&&&&&&&&&&&&&
30.030=(&&&
)&&&&&&&&&&&&
(2)完成书本例4
4、利用小数的性质比较大小:3.14与3.141哪个大?
本环节设计让学生初步应用小数的性质对小数进行化简和改写,也是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在这个过程中,设置关键性问题“末尾的0怎么理解?”“这个0可以去掉吗?”“怎样在不改变小数大小的情况下,按要求改写小数呢?”重点引导学生理解“30.030的第一个0为什么不能去掉”“把10改写成小数后为什么要在它的右下角加上小数点”,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体会小数性质的价值。
在这一环节中,利用小数的性质比较大小,3.14与3.141哪个大?先利用小数的性质,将3.14改写成3.140,然后利用学习过的小数的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进行比较。这是让学生初步领略解题过程中常用的“化归”方法。
同时,在本环节中,我也增加了一个对口令的游戏,让学生之间再次互相合作学习,在游戏中进一步加深对小数的性质的记忆,增加数学的趣味性。
第四环节——总结质疑,自我提高
再次回到刚开始的故事情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现在你能解决小明的疑惑了吗?
让学生对自己说说:什么是小数的性质?
让学生对同学说说:你有什么温馨提示?
让学生对老师说说:还有什么疑问?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再一次梳理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自主归纳重点,并能及
时的向老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得新知进一步的加深印象。
第五环节——练习反馈,巩固内化
  本环节设计三个层次的题目,包括基本题,综合题和拓展题。基本题的设计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都能巩固基本的方法和技能,综合题关注差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拓展题关注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体现分层教学。
板书如下:
小数的性质
0.8=0.80&&
&&&10=10.00
&&&&&&&&&&&&&&&&&&&&&&&&&&&&&
&&&&&&&&&&&&&&&&&&&&&&&&&&&&
&&&&&&&&&&&&&&&&&&&&&&&&&&&&
&0.7=0.70(这三组根据课堂学生的回答而定)
  小数部分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以上是我对这一课时的教学设想,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注重引导学生沿着“观察——猜想——验证——总结——应用”的轨迹去探索、去发现,使学生体验探索、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策略和方法。我相信学生能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此节课的教学内容,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说课完毕,欢迎指正,谢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404页面没有找到小数的性质说课稿_百度文库
小数的性质说课稿
《小数的性质》听课有感
昨天,听了胡老师的《小数的性质》一课感受有三:
其一:“抓”的住,“抓”得准,“抓”的紧。课中多次强调小数的“末尾”这一关键词,引导学生区
分小数点的“后面”与小数点的“末尾”的不同。可以说是抓住重点,突破了难点。
其二:“做”的活。学生的学习先有自己动手涂,比。再有学生分组探究,交流,发现什么,最后引导学
生自己、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庄老师十分注意把握所授新课的实质内容和不同条件下的学生的认识能力,有针对性地导入新课。课始,庄老师首先在黑板上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你有办法使1、10、100这三个数相等吗?顿时同学们就议论了起来,有的说:可以在这三个数的后面分别加上单位米、分米、厘米,那么1米=10分米=100厘米;有的说:也可以分别加上元、角、分等单位;简单的三个数,就吸引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大家的回答和教师的引导不知不觉引入新课的学习,自然流畅。
接着,又安排了比较阴影部分的面积这一环节,提出了你是怎样比较0.3和0.30的大小的?结果怎样?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演示比较结果,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讨论:“为什么这两个数相等”?引导学
生通过先从左往右,再从右往左进行观察比较,最后归纳出小数的性质。
二、合理安排练习,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
小数的性质这节课是在教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以及小数的读与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性质的理解和运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本节内容时,庄老师采用感性的经验与理性的思考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在学生归纳出小数的性质的基础上,合理渐进地安排了适当的练习,让学生运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学生在多层练习中,进行交流、互评、提出疑问,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同时老师利用条理清晰的板书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进一步突破对于小数的性质这一难点知识的理解。在提高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
的内在联系。
《小数的性质》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并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本课的教学内容其实并不是很难,学生在理解上也没有太大的困难。在本课的教学中关键是要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和比较归纳的能力,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在本课的学习中,我们看到田老师紧紧围绕这样一条思路:一个规律的得出,先要观察,然后猜测,在猜测的基础上进行验证,在验证
的基础上归纳。规律的得出,不求一下子十分准确,在不断发现中逐步加以完善,逐步加以提升。
我们看到田老师在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让学生观察、发现、验证、拓展、提升等教学活动使整个课堂都体现着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体现着学生的主动性。
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具体谈谈对这节课的看法。
本课设计主要有以下特色:
贡献者:ma7777777ma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1293人阅读
1239人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角平分线的性质说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