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不能体现李四光地质力学研究所理论“学以致...

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3096套总数:5616818套专访:3152部会员:307765位
当前位置:
& 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练习:6.3《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新人教版选修4)
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练习:6.3《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新人教版选修4)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人教版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14次
资料类型:
文档大小:124KB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同步练习(一)
1、下列历史人物都有过留学经历,与其相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
B、蔡元培较早明确地提出了全面教育的思想
C、唐绍仪曾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
D、李四光建立了独创性的地质力学理论
2、李四光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交叉领域里最重大的科学贡献是(
A、地质力学理论
B、古代冰川学说
C、亚洲是人类的早期发源地之一
D、地震预报
3、为我国地质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4、李四光在自然科学领域最重大的贡献是(
A、地质力学理论
B、古代冰川学说
C、为中国找到了石油
D、地震预报
5、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我国发现了大庆油田。这一事实说明(
A、地质力学理论属于意识范畴,它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B、只要实践有理论指导,就能成功
C、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能成功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6、认识过程要经历两次飞跃的反复和提高,才能形成对某一事物 的科学认识。下列属于认识第二次飞跃的是(
A、 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的过程
B、根据李四光的理论,我国相继开发大庆油田的过程
C、牛顿提示出万有引力规律的过程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探索的过程
7、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我国从
开始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勘探,相继找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大油田,震惊世界(
A、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中期
C、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前期至70年代
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早在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尔德在《中国和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一文中,就提出了“中国贫油论”。多少年来参国际上“权威”的论断认为:“世界已知油田,大都在海相地层中,而中国大部分是陆相地层,因此,不可能储藏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石油。”
材料二:1954年,李四光应邀到石油管理总局作了题为“从大陆构造看我国石油勘探的远景”的报告,明确指出:“可以这样考虑:从东北平原起,通过渤海湾,到华北平原,再往南到两湖地区,可以做工作,先从新华夏系的旁边摸起,同时在覆盖地区着手摸底,物探、钻探、都可以用上,看来是有意义的。”
材料一、二的观点有何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四光对我国石油探测的贡献。
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
三、阅读下列材料:
李四光把应用力学引入到地质学中,用力学观点研究地壳构成和地壳运动,创立了一门新兴学科——地质力学。1926年,李四光发表《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是他创立地质力学的开端;1947年出版《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标志着地质力学业的创立。1962年他完成的《地质力学概论》是他40年实践经验的总结。解放后,我国大庆、胜利、大港、华北等油田就是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发现的。这些油田的发现,推翻了“中国贫油论”。
李四光创立地质力学理论的方法、过程对我们有何启示?
在地质力学理论指导下发现了大庆等油田,说明了什么道理?
3、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四位科学家成就的了解,属基础知识。华罗庚、陈景润主要是数学方面的贡献,詹天佑是我国著名的铁路工程师。
4、思路解析:李四光贡献很多,但最大的贡献是创立地质力学的理论。
5、.答案:D
6、答案:D
7、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时间概念,属于基础知识。根据教材可知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
二、(1)材料一认为中国没有石油;材料二认为中国能够探测到石油。
(2)李四光从运动的观点出发,探索地质现象的本质、地壳结构及构造规律,建立了独创的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的石油探测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在科学研究上,不要迷信“权威”,而应根据客观实际作出自己的判断。
三、思路解析:通过对李四光创立地质力学方法、过程的考查,提高我们的认识:只有全面掌握或了解各学科知识,并加以灵活运用,才能实现创新。从而也揭示了一个道理,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答案:(1)李四光的科学建树启示我们:新兴学科,往往出现于多学科的交叉联系中,也就是边缘学科。只有全面掌握或了解各学科知识并加以灵活运用,才能实现创新。在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兴起,综合性学科也在发展。科技发展既需要精通本领域的专人,也需要一专多能的通才。
(2)地质力学理论指导石油勘探的
成功,说明了一个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9:58:0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官方公共微信浙江省余姚三中学年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中精品题库
最新高考模拟题
名校精品试卷
浙江省余姚三中学年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上传于||文档简介
&&浙​江​省​余​姚​三​中02​-03​学​年​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3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让中国甩掉“贫油”的帽子
中国科协 光明网 主办
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让中国甩掉“贫油”的帽子
  【4月29日科技名家推荐:李四光】
  日,中国地质学家、地质力学创立人李四光逝世,享年82岁。
  李四光是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所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帮助中国甩掉了“贫油”的帽子,他为中国的“两弹”研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1965年,李四光在北京地质部研究所察看矿石标本(资料图片)
  学成回国效力的爱国者
  1904年,15岁的李四光被破格选派去日本官费留学。在大阪高等工业学校,李四光学习刻苦,生活清贫。他常去留学生会馆,听演讲,听报告,结识了许多民主革命家。
  1905年7月,李四光在东京见到了他敬仰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并参加了“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孙中山亲切地摸着李四光的头说,你小小年纪就参加革命,很好,一定要“努力向学,蔚为国用”。当时,李四光年仅16岁。
  1910年李四光从日本学成归国,到武昌县花林湖北中等工业学堂任教。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上台,李四光发展实业、造福人民、建设新湖北的宏伟计划已成幻想,他内心郁闷,陷入彷徨之中。
  1913年,李四光由官派出国,1918年获伯明翰大学自然科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李四光赴英国参加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在摆脱了国民党政府的威胁之后,1950年,李四光夫妇到达北京,受到热烈欢迎。
  周总理鼓励李四光协助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做好自然科学方面的工作,同时发挥专业特长与优势,把组织全国地质工作者为国家建设服务的主要责任担负起来。
  地质力学理论的创立者
  地质力学是我国科学家创立的有重要影响的大地构造理论,是李四光一生心血的结晶。这一理论为寻找我国紧缺的重要矿产资源和解决国家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发挥了关键作用。
  李四光提出地质力学理论的核心是构造体系。1926年,他发表了《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这是李四光地质力学研究的第一个里程碑,吸收了当时国际先进地质学家的思想。40年代初,李四光率先将力学引入地质构造的分析,发表了《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正式提出地质力学这个名词。
  这时,地质力学理论初具雏形。
  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李四光写成了《新华夏海之起源》的论文。1948年李四光出席伦敦第18届国际地质年会时,宣读了这篇论文,轰动了国际地质学界。1962年《地质力学概论》的完稿,是李四光对地质力学理论的总结。
  在1972年出版的《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摘要(初稿)》中,他进一步强调解决大陆构造问题,应该立足于确实可靠的构造现象,即构造体系的研究。构造体系概念的建立和构造体系理论的运用,是地质力学的精华和灵魂,是李四光毕生研究地球科学意义最为深邃、用途最广的创造性贡献,这一思想在地球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仍闪烁着光芒。
  挑战“贫油论”的实践者
  关于中国石油资源的远景,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不少地质学家抱着悲观的看法。经过实地地质调查,美国的石油公司工程师和一些大学的专家学者都认为,中国是贫油国家,在中国东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不大,西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更是遥远,西北部不会成为重要的油田,东北地区不会有大量石油。从此以后,中国“贫油论”就流传开来。
  作为地质学家的李四光,他根据自己对中国地质的多年深入钻研,认为中国“贫油论”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早在30年代,他就预言中国东部新华夏系沉降带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他从构造地质角度出发,认为油区是生油和储油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而油田是储油条件特别好的地区。找油要先找油区再找油田。
  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提出扭动构造体系控油理论,并据此提出战略、战役、战术找油工作的7个步骤,坚信不论海相或陆相,只要有适宜的地质条件便可以形成丰富石油。据此,他率先提出进行“华北平原和松辽平原摸底工作”,大胆建议并实施了我国石油地质工作“战略东移”的重大决策,为我国东部大庆等一系列大型油气田的发现铺平了道路。
  李四光的研究及其理论极大地鼓舞了石油战线的广大工作者。正是按照这一理论,我国发现了大庆油田。随后,我国的石油队伍南下,沿新华夏系沉降带向华北、江汉和北部湾推进,相继发现了胜利、大港和江汉等油田。这些油田的发现和开采,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当时石油资源匮乏的问题。
  李四光以其精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为我国甩掉“贫油”帽子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两弹”研制的突出贡献者
  李四光早就预见到新中国的国防和经济建设需要铀矿资源。1949年启程回国时,他克服重重困难,从英国带回了一台伽马仪,为我国后来寻找铀矿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研究发展原子能事业的问题,拉开了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序幕。在这次会议上,李四光和刘杰、钱三强一起作了工作汇报。李四光多次听取找铀队伍汇报、指导工作。他根据地质力学理论,对找铀前景持乐观态度,指出:“一是要找富集带,二是要便于开采。……在我国主要是在几个东西带上。”实践证实了李四光的预测。尤其南岭带的一些铀矿床以规模大、品位高、易开采著称全国。
  李四光在强调构造规律的研究时提出:“关键要把对构造规律的研究与辐射测量结合起来。”遵循李四光的思路,覃慕陶、吴磊伯等经过艰苦工作,找到了211特大型铀矿床。到“二五”计划末期,我国已发现一系列铀矿床,铀产量已能保证我国核工业发展需要。李四光作为原子能委员会主席,为我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
  【人物百科】
  李四光(日-日),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中国著名音乐家、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的创建者之一。
  东北地质学院(现为吉林大学地学部)的首任院长。
  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并获博士学位。首创地质力学。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地质部部长等职。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著作有《中国地质学》、《地质力学概论》、《地震地质》、《天文、地质、古生物》等。
  (科普中国出品,4月29日编辑报道)[责任编辑:吴劲珉]
中国光电子学和超快诊断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 · · · · · ·
出品:中国科协 光明网
电话:010-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邮编:100062
光明网版权所有教育部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成果展示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 >
高中历史 第6单元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4
上传时间:
版本版别: |
类别主题: |
年级科目: |
所属地区:
上&&&&&&传:第二教育网
E&&&&&&&币:1
大&&&&&&小:575.06KB
    1.李四光留学归来后,被清政府赐予“工科进士”,是由于他( )  A.留学期间学习成绩优异  B.留学期间获得了自然科学学士学位  C.学习的是工程技术学科  D.在“游学毕业生考试”中成绩优等  解析:选D。“游学毕业考试”是清政府组织的。  2.李四光以其独创的理论,不仅推翻了外国人的错误结论,还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该理论是( )  A.古生物学理论
B.地质力学理论  C.冰川学理论
D.大陆漂移理论  解析:选B。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我国相继找到大庆油田、大港油田等大油田,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  3.孙中山勉励学生时代的李四光要“努力学习,蔚为国用”。下列各项中,最能表明李四光践行了这句话的是( )  A.以最优等成绩被清政府赐以“工科进士”  B.编撰世界医药学宝典之一的《本草纲目》  C.成功建造19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  D.1950年春毅然归国服务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  解析:选D。“努力学习,蔚为国用”即用所学知识服务国家。  4.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人大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起来的大庆油田,是根据我国地质学家独创地质理论进行勘探而发现的。”这一“独创地质理论”还对以下哪一方面有重大贡献( )  A.虫筳科化石鉴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质力学研究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