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锅炉是什么启动时喷燃器燃烧的是什么油?...

热门排行榜
火电厂锅炉燃烧系统
一键收藏,永不丢失
火电厂锅炉燃烧系统全集无删减版_火电厂锅炉系统_有谁知道发火电厂锅炉、汽机、电气的主要系统流程,比较详细而不繁锁?
火力发电厂的燃烧锅炉受那些因素影响?锅炉的燃烧因素有很多,主要影响因素有:1、炉膛温度是燃烧的基本条件,2、适当的空气供应,为燃料提供足够的氧气,是燃烧反应的原始条件,3、良好的混合条件,混合是燃烧反应的重要物理条件,4、足够的燃烧时间火电厂锅炉一二次风的流程?一次风为给煤风,它是携带煤粉送入燃烧器的空气。 二次风是助燃风,补充煤粉继续燃烧所需要的空气并起到扰动,混合作用。 三次风为了废气再循环,在磨煤机内干燥原煤后排出的乏气,由单独喷口送入炉膛燃烧。 1。火力发电厂锅炉有几种类型10、按燃烧定在锅炉内部或外部分:内燃式锅炉、11、按工质在蒸发系统的流动方式可分为自然循环
火电厂锅炉配件有哪些? 2
2014电厂锅炉的构成电厂锅炉主要构成及发电流成!由于现代电厂锅炉设备庞大,结构复杂,燃烧系统的可调参数较多,它们对整个燃烧 锅炉运行 锅炉的经济、安全运行是火电厂经济、安全运行的重要条件,它有赖锅炉燃烧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太少了?工 配套公用工程中包括3 台快 装锅炉装置, 产汽能力分别为70TöH (318M PA )。开车过程中为合成氨提供中压蒸 汽, 正常生产为尿素二氧化碳压缩机供汽。每台 快锅均有一套燃烧控制中国的火电厂用什么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啊(DCS),主要厂家是西屋(艾默生)、日立,ABB,GE(新华),和利华,国电智深等,这些系统把FSSS,DEH,EH,TSI,CSS等集成在一起了。另外,脱硫系统的控制是单独的。火电厂一般是什么来测燃烧情况的现代化火电厂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生产电能与热能的工厂。它由下列5个系统组成:①燃料系统。②燃烧系统。③汽水系统。④电气系统。⑤控制系统。在上述系统中,最主要的设备是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它们安装在发电锅炉燃烧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是什么样的?燃烧控制系统是电厂锅炉的主控系统,主要包括燃料控制系统、风量控制系统、炉膛压力控制系统。目前大部分电厂的锅炉燃烧控制系统仍然采用PID控制。燃烧控制系统由主蒸汽压力控制和燃烧率控制组成串级控制系统,其电厂锅炉系统包括什么电厂锅炉由锅炉本体水压部分、燃烧设备部分、附件仪表及附属设备组成。 1、“锅炉水压部分” 包括:省煤器、汽包、下降管、水冷壁、过热器再热器、进出口联箱及汽水联通管道、固定和悬吊锅炉部件、受热面、炉墙等火电厂锅炉启动时喷燃器燃烧的是什么油??一般为柴油,有时也用重油!买燃烧器可以联系李经理029-Error系统找不到指定的文件。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微油点火技术在320MW机组锅炉燃烧运行中的应用
下载积分:50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6:51:5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微油点火技术在320MW机组锅炉燃烧运行中的应用.PDF
官方公共微信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670th煤粉锅炉低压油燃烧点火技术与装置研究.pdf5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火力发电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火力发电[huǒ lì fā diàn]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火力发电(thermal power,thermoelectricity power generation),利用煤、石油、天然气等、液体、燃烧时产生的,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换成的一种发电方式。中国的资源丰富,1990年产煤10.9亿吨,其中发电用煤仅占12%。火力发电仍有巨大潜力。
由于地球上的短缺,人类正尽力开发、核聚变发电以及高效率的太阳能发电等,以求最终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最早的火力发电是1875年在巴黎北火车站的厂实现的。随着发电机、汽轮机制造技术的完善,输变电技术的改进,特别是电力系统的出现以及社会电气化对的需求,20世纪30年代以后,火力发电进入大发展的时期。的容量由200级提高到300~600兆瓦级(50年代中期),到1973年,最大的火电机组达1300兆瓦。大机组、大电厂使火力发电的热效率大为提高,每千瓦的建设投资和发电成本也不断降低。到80年代后期,世界最大火电厂是的鹿儿岛火电厂,容量为4400兆瓦。但机组过大又带来可靠性、可中国燃气火力发电厂分布[1]用率的降低,因而到90年代初,火力发电单机容量稳定在300~700兆瓦。,其所占总装机容量约在70%以上。火力发电所使用的煤,占工业用煤的50%以上。来自“清洁高效燃煤发电技术协作网”2007年会的信息显示,目前我国发电供热用煤占全国煤炭生产总量的50%左右。大约全国90%的排放由煤电产生,80%的排放量由煤电排放。[2]
火力发电按其作用分单纯供电的和既发电又供热的。按原动机分汽轮机发电、燃气轮机发电、柴油机发电。按所用分,主要有燃煤发电、燃油发电、燃气发电。为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火力发电应尽量靠近燃料基地进行。在大城市和工业区则应实施热电联供。是我国主要的发电方式,作为火力电站的三大主机设备之一,伴随着我国火电行业的发展而发展。
当环保节能成为中国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时,火电行业在“上大压小”的政策导向下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关闭大批能效低、污染重的小火电机组,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国内火电设备的更新换代。
《中国电站锅炉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前瞻》显示,至2010年底,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占全部火电机组容量的60%以上。火电行业的“上大压小”也推动了电站锅炉向高参数、大容量方向发展。此外,循环流化床、IGCC等清洁煤技术逐渐成熟,应用也日益广泛,从而推动了CFB与IGCC气化炉的发展。燃料→ 蒸汽→→ 电能生产过程.02,简单的说就是利用燃料发热,加热水,形成高温高压过热蒸汽,推动气轮机旋转,带动()旋转,定子线圈切割,发出电能,再利用升压变压器,升到系统电压,与系统并网,向外输送电能。
然后蒸汽沿管道进入汽轮机中不断膨胀做功,冲击汽轮机转子高速旋转,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最后又被给进一步升压送回锅炉中重复参加上述循环过程,发电机发出的电经升压后输入。火力发电中存在着三种型式的能量转换过程: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所含能量发电的方式统称为火力发电。按发电方式,火力发电分为燃煤汽轮机发电、燃油汽轮机发电、发电和内燃机发电。火力发电火电仍占领电力的大部分市场,只有火电技术必须不断提高发展,才能适应和谐社会的要求。
“十五”期间中国火电建设项目发展迅猛。2001年至2005年8月,经国家环保总局审批的火电项目达472个,达344382MW,其中2004年审批项目135个,装机容量107590MW,比上年增长207%;月份,审批项目213个,装机容量168546MW,同比增长420%。如果这些火电项目全部投产,届时中国火电装机容量将达5.82亿千瓦,比2000年增长145%。
2006年12月,全国火电发电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但增速有所回落。当月全国共完成火电发电量22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5%,增速同比回落1个百分点,环比回落3.3个百分点;随着冬季取暖用电的增长,火电发电量环比增长较快,12月份与上月相比火电发电量增加223亿千瓦时,环比增长10.9%。月,全国火电发电量为230,087,958.32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15.8%,增速高于2005年同期3.3个。
月,全国火电发电量为217,564,783.55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6.04%。8月份的火电发电量最高,为23,904,609.94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了10.19%。
随着中国电力供应的逐步宽松以及国家对节能降耗的重视,中国开始加大力度调整火力发电行业的结构。“十一五”期间将加大“关小”步伐,到“十一五”末期,要关掉4000万千瓦小火电,使结构发生一个较大的变化。“十一五”期间的火电电源建设,将体现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布局,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十一五”期间,火电行业整体效益将有一定的下降趋势。对于企业来说,效益还将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煤炭直接燃烧排放的SO2、等不断增长,使中国很多地区酸雨量增加。全国每年产生140万吨SO2。火力发电对电站附近环境造成粉煤灰污染,对人们的生活及植物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全国每年产生1500万吨烟尘。发电的汽轮机通常选用水作为冷却,一座1000MW每日的耗水量约为 十万吨。全国每年消耗5000万吨。
火力发电污染严重,电力工业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污染排放产业之一。利用压力装换技术提高发电效率;对烟尘采用脱硫除尘处理或改烧天然气;气轮机改用空气冷却,储电设备对稳定电压的消耗减小到极致;此外,产生的沸水能量利用率应在现有基础上大大提高,不仅仅局限于循环利用水资源和供暖,应考虑与热能源转化站进行合作。按其作用分,有单纯供电的和既发电又供热的(的)两类。按原动机分,主要有汽轮机发电、燃气轮机发电、柴油机发电(其他内燃机发电容量很小)。按所用燃料分,主要有燃煤发电、燃油发电、燃气(天然气)发电、垃圾发电(见)、沼气发电(见)以及利用工业锅炉等。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发电成本,保护大城市和工业区的环境,火力发电应尽量在靠近燃料基地的地方进行,利用高压输电或线路把强大电能输往中心。热电联产方式则应在大城市和工业区实施。火力发电一般是指利用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能来加热水,使水变成高温、高压水蒸气,然后再由水蒸气推动发电机来发电的方式的总称。以煤、石油或天然气作为燃料的发电厂统称为火电厂[3]。
火力发电站的主要设备系统包括:燃料供给系统、、蒸汽系统、冷却系统、电气系统及其他一些辅助处理设备。
热电厂为火力发电厂,采用煤炭作为一次能源,利用皮带传送技术,向锅炉输送经处理过的煤粉,煤粉燃烧加热锅炉使锅炉中的水变为水蒸汽,经一次加热之后,水蒸汽进入。为了提高,应对水蒸汽进行二次加热,水蒸汽进入中压缸。通过利用中压缸的蒸汽去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从中压缸引出进入对称的低压缸。已经作过功的蒸汽一部分从中间段抽出供给炼油、化肥等兄弟企业,其余部分流经凝汽器水冷,成为40度左右的饱和水作为再利用水。40度左右的饱和水经过凝结水泵,经过低压加热器到除氧器中,此时为160度左右的饱和水,经过除氧器除氧,利用给水泵送入高压中,其中高压加热器利用再加热蒸汽作为加热燃料,最后流入锅炉进行再次利用。以上就是一次生产流程。火力发电的流程依所用原动机而异。在发电方式中,其基本流程是先将燃料送进锅炉,同时送入空气,锅炉注入经过的给水,利用燃料燃烧放出的热能使水变成高温、高压蒸汽,驱动汽轮机旋转作功而带动发电(见图)。热电联产方式则是在利用原动机的排汽(或专门的抽汽)向或居民生活供热。在燃气轮机发电方式中,基本流程是用压气机将压缩过的空气压入燃烧室,与喷入的燃料混合雾化后进行燃烧,形成高温燃气进入燃气轮机膨胀作功,推动轮机的叶片旋转并带动发电机发电。在柴油机发电中,基本流程是用喷油泵和喷油器将燃油高压喷入汽缸,形成雾状,与空气混合燃烧,推动柴油机旋转并带动发电机发电。在火力发电方面,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发电厂目前已经实现了迄今最高的能源效率 - 超过60%。由于启动时间非常短,这类电厂最适宜于补充风力发电带来的自然电力波动。而通过热电联产电厂可以达到更高的能源效率 - 超过90% 。根据火力发电的生产流程,其基本组成包括燃烧系统、 汽水系统(燃气轮机发电和柴油机发电无此系统,但这二者在火力发电中所占比重都不大)、电气系统、控制系统。主要由锅炉的燃烧室(即炉膛)、送风装置,送煤(或油、天然气)装置、灰渣排放装置等组成。主要功能是完成燃料的燃烧过程,将燃料所含能量以热能形式释放出来,用于加热锅炉里的水。主要流程有烟气流程、通风流程、排灰出渣流程等。对燃烧系统的基本要求是:尽量做到完全燃烧,使锅炉效率≥90%;排灰符合标准规定。主要由给水泵、循环泵、、凝汽器、、水冷壁及管道系统等组成。其功能是利用燃料的燃烧使水变成高温高压蒸汽,并使水进行循环。主要流程有汽水流程、补给水流程、冷却水流程等。对汽水系统的基本要求是汽水损失尽量少;尽可能利用抽汽加热凝结水,提高给水温度。主要由电厂主结线、汽轮发电机、主变压器、配电设备、开关设备、发电机引出线、厂用结线、厂用变压器和、厂用、保安电源、蓄电池及通信设备、照明设备等组成。基本功能是保证按电能质量要求向负荷或供电。主要流程包括供电用流程、厂用电流程。对电气系统的基本要求是供电安全、可靠;调度灵活;具有良好的调整和操作功能,保证供电质量;能迅速切除故障,避免事故扩大。主要由锅炉及其辅机系统、汽轮机及其辅机系统、发电机及电工设备、附属。基本功能是对火电厂各生产环节实行自动化的调节、控制,以协调各部分的工况,使整个火电厂安全、合理、经济运行,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遇有故障时能迅速、正确处理,以避免酿成事故。主要工作流程包括汽轮机的自起停、自动升速控制流程、锅炉的燃烧控制流程、灭火保护系统控制流程、热工测控流程、自动切除电气故障流程、排灰除渣自动化流程等。电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火力发电是中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生产电能的主要方法。然后蒸汽沿管道进入汽轮机膨胀做功,带动发电机一起高速旋转,从而发出电来。最后又被给水泵送回锅炉中重复参加上述循环过程。显然,在这种火力发电厂中存在着三种型式的能量转换过程:发电用锅炉称为电站锅炉。电站锅炉与其它工厂用的工业锅炉相比有如下明显特点:①电站锅炉容量大;②电站锅炉的蒸汽参数高;③电站锅炉自动化程度高,其各项操作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适应负荷变化的能力很强,多达90以上,工业锅炉的热效率多在60~80之间。火力发电厂燃用的煤通常称为,其分类方法主要是依据煤的挥发分进行分类。煤粉炉燃烧用的煤粉是由将煤炭磨成的不规则的细小煤炭颗粒,其颗粒平均在0.05~0.01mm,其中20~50μm(微米)以下的颗粒占绝大多数。由于煤粉颗粒很小,表面很大,故能吸附大量的空气,且具有一般固体所未有的性质——流动性。煤粉的粒度越小,含湿量越小,其流动性也越好,但煤粉的颗粒过于细小或过于干燥,则会产生煤粉自流现象,使给煤机工作特性不稳,给锅炉运行的调整操作造成困难。另外煤粉与O2接触而氧化,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煤粉自燃。在制粉系统中,煤粉是由气体来输送的,气体和煤粉的混合物一遇到火花就会使火源扩大而产生较大压力,从而造成煤粉的爆炸。
锅炉燃用的煤粉细度应由以下条件确定:燃烧方面希望煤粉磨得细些,这样可以适当减少送风量,使、q4损失降低;从制粉系统方面希望煤粉磨得粗些,从而降低磨煤电耗和金属消耗。所以在选择煤粉细度时,应使上述各项损失之和最小。总损失蝉联小的煤粉细度称为“经济细度”。由此可见,对挥发分较高且易燃的煤种,或对于磨制煤粉颗粒比较均匀的制粉设备,以及某些强化燃烧的锅炉,煤粉细度可适当大些,以节省磨煤能耗。由于各种煤的软硬程度不同,其抗磨能力也不同,因此每种煤的经济细度也不同。由制成的煤粉经煤粉燃烧器进入炉内。燃烧器是煤粉炉的主要燃烧设备。燃烧器的作用有三:一是保证煤粉气流喷入炉膛后迅速着火;二是使一、二次风能够强烈混合以保证煤粉充分燃烧;三是让火焰充满炉膛而减少死滞区。煤粉气流经燃烧器进入炉膛后,便开始了煤的燃烧过程。燃烧过程的三个阶段与其它炉型大体相同。所不同的是,这种炉型燃烧前的准备阶段和燃烧阶段时间很短,而燃尽阶段时间相对很长。电厂煤粉炉对煤种的适用范围较广,它既可以设计成燃用高挥发分的,也可设计成燃用低挥发分的。但对一台已安装使用的锅炉来讲,不可能燃用各种挥发分的煤炭,因为它受到喷燃器型式和炉膛结构的限制。发电用煤质量指标有:
①挥发分。是判明煤炭着火特性的首要指标。挥发分含量越高,着火越容易。根据锅炉设计要求,供煤挥发分的值变化不宜太大,否则会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如原设计燃用低挥发分的煤而改烧高挥发分的煤后,因火焰中心逼近喷燃器出口,可能因烧坏而;若原设计燃用高挥发分的煤种而改烧低挥发分的煤,则会因着火过迟使燃烧不完全,甚至造成事故。因此供煤时要尽量按原设计的挥发分煤种或相近的煤种供应。②灰分。灰分含量会使火焰传播速度下降,着火时间推迟,燃烧不稳定,炉温下降。③水分。水分是燃烧过程中的有害物质之一,它在燃烧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对燃烧的影响比灰分大得多。④发热量。为的发热量是锅炉设计的一个重要依据。由于电厂煤粉对煤种适应性较强,因此只要煤的发热量与锅炉设计要求大体相符即可。⑤灰熔点。由于煤粉炉炉膛火焰中心温度多在1500℃以上,在这样高温下,煤灰大多呈软化或流体状态。⑥煤的硫分。硫是煤中有害杂质,虽对燃烧本身没有影响,但它的含量太高,对设备的腐蚀和环境的污染都相当严重。因此,电厂燃用煤的不能太高,一般要求最高不能超过2.5。火力发电厂的主要包括汽水系统、燃烧系统和电气系统,现分述如下:火力发电厂的汽水系统是由锅炉、汽轮机、凝汽器、高低压加热器、凝结水泵和给水泵等组成,他包括汽水循环、化学水处理和冷却系统等。
水在锅炉中被加热成蒸汽,经过热器进一步加热后变成过热的蒸汽,再通过主蒸汽管道进入。由于蒸汽不断膨胀,高速流动的蒸汽推动汽轮机的叶片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
为了进一步提高其热效率,一般都从汽轮机的某些中间级后抽出作过功的部分蒸汽,用以加热给水。在现代大型汽轮机组中都采用这种给水回热循环。此外,在超高压机组中还采用再热循环,既把作过一段功的蒸汽从汽轮机的高压缸的出口将作过功的蒸汽全部抽出,送到锅炉的再热器中加热后再引入气轮机的中压缸继续膨胀作功,从中压缸送出的蒸汽,再送入低压缸继续作功。在蒸汽不断作功的过程中,蒸汽压力和温度不断降低,最后排入凝汽器并被冷却水冷却,凝结成水。凝结水集中在凝汽器下部由凝结水泵打至低压加热再经过除氧器除氧,给水泵将预加热除氧后的水送至高压加热器,经过加热后的热水打入锅炉,再过热器中把水已经加热到过热的蒸汽,送至汽轮机作功,这样周而复始不断的作功。
在汽水系统中的蒸汽和凝结水,由于疏通管道很多并且还要经过许多的阀门设备,这样就难免产生跑、冒、滴、漏等现象,这些现象都会或多或少地造成水的损失,因此我们必须不断的向系统中补充经过化学处理过的软化水,这些补给水一般都补入除氧器中。燃烧系统是由输煤、磨煤、粗细分离、排粉、给粉、锅炉、除尘、脱硫等组成。是由皮带输送机从煤场,通过电磁铁、碎煤机然后送到煤仓间的煤斗内,再经过给煤机进入磨煤机进行磨粉,磨好的煤粉通过空气预热器来的热风,将煤粉打至粗细分离器,粗细分离器将合格的煤粉(不合格的煤粉送回磨煤机),经过排粉机送至粉仓,给粉机将煤粉打入喷燃器送到锅炉进行燃烧。而烟气经过电除尘脱出粉尘再将烟气送至脱硫装置,通过石浆喷淋脱出流的气体经过吸风机送到烟筒排入天空。发电系统是由副励磁机、励磁盘、主励磁机(备用励磁机)、发电机、变压器、高压断路器、升压站、配电装置等组成。发电是由副励磁机(永磁机)发出高频电流,副励磁机发出的电流经过励磁盘整流,再送到主励磁机,主励磁机发出电后经过调压器以及灭磁开关经过碳刷送到发电机转子,当发电机转子通过旋转其定子线圈便感应出电流,强大的电流通过发电机出线分两路,一路送至厂用电变压器,另一路则送到SF6高压断路器,由SF6高压断路器送至电网。是以工程热物理学科为主要理论基础,以内燃机和正在发展中的其它新型动力机械及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学、自动控制、计算机、环境科学、微电子技术等学科的知识和内容,研究如何把燃料的化学能和液体的动能安全、高效、低(或无)污染地转换成动力的基本规律和过程,研究转换过程中的系统和设备的。随着常规能源的日渐短缺,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节能、高效、降低或消除污染排放物、发展及其它可再生能源成为本学科的重要任务,在能源、交通运输、汽车、船舶、电力、航空宇航工程、农业工程和环境科学等诸多领域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方面人才在加强学生基础理论和综合素质教育的同时,加强计算机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强化专业实践教学,注重全能训练,全面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潜力.
中国能源动力类专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以交通大学为例,1952年院系调整时,当时设在机械系中的动力组就单独成立了动力机械系。由于受当时教育体制的影响,在该学科的发展过程中,专业面曾一度越分越细。50年代初期只有锅炉、气轮机、内燃机等专业,以后又先后办起制冷专业与风机专业,制冷专业又细分出压缩机,制冷及低温专业。在50年代末又创办了核能专业,在60~70年代有些学校先后设立了工程热物理专业。这样能源动力学科中的专业就先后包括有锅炉、涡轮机、电厂热能、风机、压缩机、制冷、低温、内燃机、工程热物理,水力机械以及核能工程等11个专业,形成了明显的以产品带教学的基本格局。
中包含的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的前身为动力装置专业。该专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国家对水患的治理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家设立了东北电力学院(今东北电力大学)华东水利学院、水利水电学院、等一些专门的水利院校,1958年起在这些院校和水利系(水电学院的前身)设立了水电站动力装置专业,以满足国家对水电建设人才的迫切需求。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后,该专业更名为专业。1984年该专业更名为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涵盖了原动力工程、水电站动力装置、水电站动力设备、水能动力及其自动化、机电排灌工程、水能动力与提水工程等专业,昆明工业学院、等一些院校都设置了该专业。1998年,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的专业目录,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并入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新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包含了原来的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及流体工程、热能工程与动力机械、热能工程、制冷与低温技术、、工程热物理、水利水电动力、工程冷冻冷藏工程等9个专业。
客观上说,这种专业划分与当时中国计划经济的体制以及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适应的。过窄的专业面,但却培养了专业工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因此,在当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体系的重建,曾经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向现代化方向的发展和高新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国外先进科技、管理体系的大量引进,学科的交叉融合不断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当时实际存在的过细过窄的工科专业设置,总体上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必须进行专业调整。因此,在1993年原国家教委进行的专业目录调整中,将能源动力学科的上述前10个专业压缩为4个专业,即热能工程,热力发动机,制冷与低温工程,流体机械与流体工程,保留。1998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专业目录,将上述前4个专业进一步合并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单独设立,而在引导性的专业目录中,则建议将热能工程与核能工程合并。但当时中国大多数学校还是采用了热能工程与核能工程单独设专业的方案。因此,在2000年教育部设立的新一轮教学指导委员中,在能源动力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下分设了三个委员会:热能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以及热工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能源动力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柱型产业,同时也是涉及多个领域高新技术的集成产业,在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一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包括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国有大中型企业机制的转换,加入WTO后面临的挑战,以及能源动力领域技术的发展,并考虑到中国核科技工业“十一五”以及到2020年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中国能源动力类以及核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煤炭占消费的76%,已成为中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已经探明的常规能源剩余(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及可开采年限十分有限,2000年的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化石能源剩余可储采比煤炭为92年,石油20.5年,仅为世界储采比的一半;天然气为63年,十分匮乏。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度逐年提高,能源安全面临挑战,存在着十分危险的潜在危机,比世界总的能源形势更加严峻。从及战后重建,到中日双方在输油管线走向上的角逐等一系列国际问题,无不是国家间能源战略利益冲突、斗争的具体反映。因此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应该说更加迫切、更具重大意义。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的能源资源是有限的,中国现有利用程度与效率很低,在清洁能源开发、能源综合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领域内,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中国理论蕴藏量(未包括)为6.76亿KW,可开发容量3.78亿KW,相应年发电量19200亿KWh,均居世界第一;至2003年底水电装机容量达到9139万KW,年电量2710亿KWh,开发率按电量算只有14%,按装机容量算只有24.2%,远远落后于、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也落后于、埃及、等发展中国家。高耗能产品能源单耗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高40%左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同时,实施对能源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使能源发展与保护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未来能源发展中,如何充分利用天然气、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加快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逐步降低用于终端消费煤炭的比重,实现能源、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是"十五"以及中长期能源发展面临的重要选择。特别地,中国核科技工业是国家的战略行业。完善的核科技工业体系是确立一个国家核大国地位的基本条件。它既是国家战略威慑力量和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政治、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和外交利益所在,同时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核军工、核能、核燃料和核应用技术产业,是中国核科技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与此相适应,如何培养适应上述21世纪社会需要的能源动力类以及核相关专业人才,是每个大学相关专业以及每位从事能源动力类专业教育的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常规化石能源的使用是能源动力学科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常规化石能源的使用与环境问题密切相关。而且估计在今后几十年地时间内这一局面还不会改变。这些常规化石能源主要直接应用于火力发电,这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比如、氮氧化物等的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水污染和热污染等。据最近的报载,当前中国每年火力发电的煤炭耗量超过8亿吨,电厂的烟尘排放量约为350万吨,占全国烟尘排放量的35%。其中微细粒子(小于10微米)排放量超过250万吨,是影响大城市大气质量和能见度的主要因数,并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对能源动力生产过程中的这些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妥善处理和控制,实现其环境友好化,才能保证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能源动力技术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有相应的体现。也正是基于这一原因,已经将原来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改名为。核能发电虽然没有上述火力发电那样的问题,但有其独特的问题,如辐射防护与保健、核废料的处置与处理等均与环境保护有关。迫于环境方面对能源开发与利用的巨大压力,作为常规能源的水能由于具有清洁与可再生的特点,其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在中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锅炉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