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差的公式公式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方差会算吧,标准差就是开根号的方差。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一维数据分析:平均值(Mean)、方差(Variance)、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 推酷
一维数据分析:平均值(Mean)、方差(Variance)、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对于一维数据的分析,最常见的就是计算平均值(Mean)、方差(Variance)和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平均值的概念很简单:所有数据之和除以数据点的个数,以此表示数据集的平均大小;其数学定义为:
以下面10个点的CPU使用率数据为例,其平均值为17.2。
14 31 16 19 26 14 14 14 11 13
方差、标准差
方差这一概念的目的是为了表示数据集中数据点的离散程度;其数学定义为:
标准差与方差一样,表示的也是数据点的离散程度;其在数学上定义为方差的平方根:
为什么使用标准差?
与方差相比,使用标准差来表示数据点的离散程度有3个好处:
表示离散程度的数字与样本数据点的数量级一致,更适合对数据样本形成感性认知。依然以上述10个点的CPU使用率数据为例,其方差约为41,而标准差则为6.4;两者相比较,标准差更适合人理解。
表示离散程度的数字单位与样本数据的单位一致,更方便做后续的分析运算。
在样本数据大致符合正态分布的情况下,标准差具有方便估算的特性:66.7%的数据点落在平均值前后1个标准差的范围内、95%的数据点落在平均值前后2个标准差的范围内,而99%的数据点将会落在平均值前后3个标准差的范围内。
贝赛尔修正
在上面的方差公式和标准差公式中,存在一个值为N的分母,其作用为将计算得到的累积偏差进行平均,从而消除数据集大小对计算数据离散程度所产生的影响。不过,使用N所计算得到的方差及标准差只能用来表示该数据集本身(population)的离散程度;如果数据集是某个更大的研究对象的样本(sample),那么在计算该研究对象的离散程度时,就需要对上述方差公式和标准差公式进行贝塞尔修正,将N替换为N-1:
经过贝塞尔修正后的方差公式:
经过贝塞尔修正后的标准差公式:
公式的选择
是否使用贝塞尔修正,是由数据集的性质来决定的:如果只想计算数据集本身的离散程度(population),那么就使用未经修正的公式;如果数据集是一个样本(sample),而想要计算的则是样本所表达对象的离散程度,那么就使用贝塞尔修正后的公式。在特殊情况下,如果该数据集相较总体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样本 (比如一分钟内采集了十万次的IO数据) — 在这种情况下,该样本数据集不可能错过任何的异常值(outlier),此时可以使用未经修正的公式来计算总体数据的离散程度。
R中平均值、方差与标准差的计算
在R中,平均值是通过mean()函数来计算的:
x <- c(14, 31, 16, 19, 26, 14, 14, 14, 11, 13)
方差则通过var()函数来计算:
x <- c(14, 31, 16, 19, 26, 14, 14, 14, 11, 13)
标准差则通过sd()函数来计算:
x <- c(14, 31, 16, 19, 26, 14, 14, 14, 11, 13)
平均值与标准差的适用范围及误用
大多数统计学指标都有其适用范围,平均值、方差和标准差也不例外,其适用的数据集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数据集只存在一个峰值。很简单,以假想的CPU使用率数据为例,如果50%的数据点位于20附近,另外50%的数据点位于80附近(两个峰),那么计算得到的平均值约为50,而标准差约为31;这两个计算结果完全无法描述数据点的特征,反而具有误导性。
这个峰值必须大致位于数据集中部。还是以假想的CPU数据为例,如果80%的数据点位于20附近,剩下的20%数据随机分布于30~90之间,那么计算得到的平均值约为35,而标准差约为25;与之前一样,这两个计算结果不仅无法描述数据特征,反而会造成误导。
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数据分布并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因此,在使用平均值、方差和标准差的时候,必须谨慎小心。
如果数据集仅仅满足一个条件:单峰。那么,峰值在哪里?峰的宽带是多少?峰两边的数据对称性如何?有没有异常值(outlier)?为了回答这些问题,除了平均值、方差和标准差,需要更合适的工具和分析指标,而这,就是中位数、均方根、百分位数和四分差的意义所在。
已发表评论数()
请填写推刊名
描述不能大于100个字符!
权限设置: 公开
仅自己可见
正文不准确
标题不准确
排版有问题
主题不准确
没有分页内容
图片无法显示
视频无法显示
与原文不一致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试块标准差计算公式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标准差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标准差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08-12-18 &
 标准差   次数分布中的数据不仅有集中趋势,而且还有离中趋势。所谓离中趋势指的是数据具有偏离中心位置的趋势,它反映了一组数据本身的离散程度和差异性程度。标准差能综合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或个别差异程度。  例如,甲、乙两班学生各50人,其语文平均成绩都是80分,但甲班最高成绩98分,最低42分,而乙班最高成绩86分,最低60分。初步看出,两班语文成绩是不一样的,甲班学生的语文成绩个别差异程度大、水平参差不齐;而乙班学生的语文成绩差异程度小,语文水平整齐度大些。 怎样用标准差 这个特征量数来刻画一组数据的差异程度呢?下面介绍标准差的概念及计算。
一、标准差概念与计算
1.标准差定义与计算公式
  一组数据的标准差,指的是这组数据的离差平方和除以数据个数所得商的算术平方根。若用S 代表标准差,则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为:         标准差的平方,称为方差,用S2表示方差。  计算标准差时,首先要计算数据的平均数
,接着要计算各数据与平均数之间的离差平方,即()2,最后由公式(2-5)计算标准差S。  例如,4名儿童的身高分别是110厘米,100厘米,120厘米和150厘米,若求4名儿童身高数据的标准差时,其基本步骤如下:
  ①求平均数: (厘米)
  ②求离差平方和:
)2=(110―120)2+(100―120)2+(120―120)2+(150―120)2        =100+400+0+900=1400(平方厘米)
  ③求标准差S:S=
  这样,我们大体可认为,这4名儿童身高差异程度,从平均角度来看,约相差18.71厘米。   2.标准差的计算中心方法  计算标准差的方法有三种,一是按公式逐步分析计算,如上述所示;二是以列表计算的方式;三是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进行计算。下面再举一例说明采用列表方式计算标准差S。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标准差是方差开方后的结果(即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假设这组数据的平均值是m 方差公式s^2=1/n[(x1-m)^2+(x2-m)^2+...+(xn-m)^2]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下面再举一例说明采用列表方式计算标准差S。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标准差的公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