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需要多少便携式溶氧仪维持生活?

生产、生活中的废物、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河水被污染的重要原因.右图是长江中游某水质监测站在2007年8月的某天DO(溶解氧)的实测数据,下表为不同温度下DO(溶解氧)饱和值表:
DO饱和值/mgoL-1
仔细观察实测数据和上表,回答问题:
(1)在凌晨零点时,河水中的DO(溶解氧)仅为该温度下的DO饱和值的75%~80%;但在午后,DO出现过饱和,如在15时,DO饱和度可高达1&10%,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水温升高,DO饱和值下降:光照增强,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加强,产氧量增加.
(2)河水里的微生物使有机物(化学式以C6H10O5为代表)与溶解在水中的氧气作用而转化为CO2和H2O的过程中所需的O2的量叫做BOD(生化需氧量),BOD是衡量水体质量的一个指标.当天该水质监测站测得河水中所含有机物的质量折合成C6H10O5为0.010goL-1,通过计算回答:①该河段水体的BOD(生化需氧量)为11.85mgoL-1;②该河段适合鱼类生存吗(设水温为25℃)?不适合鱼类生存理由是:因为25℃饱和DO值为8.15mgL-1,小于BOD的11.85mg.L-1,会造成鱼类缺氧.
解:(1)午夜时水中的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发生呼吸作用,消耗水中大量氧气;而午后光照最强,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增强,产生大量氧气;
&&&& (2)1L河水的质量为:1000g/L×1L=1000g
1L河水中有机物的质量为:1000g×0.001%=0.01g
设转化1g有机物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
C6H10O5+6O2 6CO2+5H2O
162&&&&192
0.01g&&&&& x
x≈0.01185g≈11.85mg
由于11.85>8.15,因此该河中的鱼类不能维持生命,会因缺氧死亡.
故答案为:
(1)水温升高,DO饱和值下降:光照增强,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加强,产氧量增加;
(2)①11.85;
②不适合鱼类生存;因为25℃饱和DO值为8.15&mgL-1,小于BOD的11.85&mg.L-1,会造成鱼类缺氧.
(1)依据水生植物、动物的呼吸作用和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分析;
(2)根据水的密度和体积可以计算出1L河水的质量,由河水的质量和河水中有机物的质量分数可以计算出1L河水中有机物的质量,由有机物的质量根据有机物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转化1L河水中的有机物所需氧气的质量,即该河水的生化需氧量,用河水的生化需氧量跟氧气的溶解量比较就可以知道该河中的鱼类能否维持生命.(2003o杭州)本题请选择下列选项代码填空(代码可重复选用)a.升高&&&&b.降低&&&&c.温度较高&&&&d.温度较低&&&&e.良导体&&&&f.不良导体&&&&g.水中的溶解氧不足&&&&h.水中的溶解氧充足气象预报对人们的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和军事、科研等各行各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的气象预报已发展到利用超级计算机进行长期天气预报.但人们也可以观察自然现象来进行短期气象预报,如观察水塘中鱼类的浮游状态,当发现水塘中大量的鱼浮上水面,并大口呼吸时,往往预示着即将下大雨.因为要下雨的地方,往往大气压b,使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b,迫使鱼类上浮水面进行呼吸.但这种情况往往在夏天快下雨时的水塘中出现,而在冬天快下雨时的水塘中则很少见,这是因为夏天水塘中的水温度较高g,而这种情况在水深很深的湖泊中夏天也很少见,这是因为水是热的f,湖泊深处的水夏天仍d、h.
解:温度一定的情况下,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压强越小,气体溶解度越小,所以夏天的水塘中,在要下雨的地方大气压降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水中的溶解氧不足,迫使鱼类浮上水面进行呼吸.由于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夏天湖泊深处的水温度较低,水中的溶解氧充足.故选b,b,g,f,d,h.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为:压强和温度.结合夏天的温度较高,水是热的不良导体和下雨的地方气压较低等方面的知识来分别填空.文献综述 高产鱼塘溶氧控制设计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00
&&¥3.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文献综述 高产鱼塘溶氧控制设计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传统意义上的水产养殖,多采取的是肥水养殖的方法,主要是培养易于消化吸收的鞭毛藻类,而随着养殖高密度,集约化的发展,颗粒饲料的大量应用,水中的营养源并不缺乏,而是缺乏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和生存的环境。调控养殖环境的前提是,增加水体中有益微生物的比例,找到真正限制水体平衡因子,使池塘的物质能量流处于稳定、平衡的状态,是我们水产养殖的追求。水中溶解氧的高低也决定其它生物的生存,对其他生物的存在也起着很大的影响。如:细菌、真菌、底栖生物等,所以说保持水体中溶解氧充足是水产动物生存的前提。
  溶氧的消耗:
  池塘溶氧的消耗主要是池塘中水中浮游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所消耗的氧气,俗称&水呼吸&,这部分耗氧占溶氧总收入的70%左右,晴天由于过饱和的氧气向空气中溢出的数量仅占到10%左右,养殖对象的耗氧并不高,仅仅占一昼夜耗氧的15%-20%左右,当池塘出现缺氧时,人们常常会认为是养殖对象的贮存量过大所导致,实际上是由于有机物质的大量耗氧,水质恶化所引起的。大量的有机质贮存于池塘底部,主要养殖季节极易形成&隔离层&,底层的有益微生物由于氧气缺乏繁殖数量下降,导致了底质恶化。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直接关系水产动物的生存与繁殖,当溶解氧含量低于2.0mg/L时,水生生物将受到严重威胁,同时还会产生一系列生化过程,如有害细菌大量繁殖,氧化还原电位下降,尤其是底层极度缺氧时,沉积物变黑,放出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一般溶解氧在4mg/L以上动物生长正常,原则要求溶解氧越高越好,随着溶解氧提高,摄食量加大、生长速率提高,当溶氧低于2.0mg/L鱼类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并出现浮头。要使水中溶解氧保持平衡的方法是:减少有机质耗氧,培养立体藻相,进行立体增氧,因为夏季高温易形成水的隔离层,应尽量打破这种隔离层,使水中溶解氧均衡。
  化学耗氧量COD:
  COD是指水体中易被氧化的有机物和无机物(不包括氯离子)所消耗的氧的数量(以氧的mg/L表示),是反映水体中还原物质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水体中的还原物质包括有机物、亚硝酸盐、硫化物等。池塘中有机物来源包括饲料和有机肥料、死亡的有机体、生物排泄物等,有机物分解需消耗大量氧气,从而影响动物的生长。定期投放微生态制剂是平衡水体中化学耗氧量的关键。
  透明度的理解:
  透明度由光照强度、水中悬浮物和浮游生物量决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池水的肥瘦和浮游生物的丰欠。透明度一般要求在20-30厘米左右为宜,透明度20厘米以下表明池水过肥,水质条件恶化,夜晚易出现缺氧,而透明度40厘米以上表明浮游生物过少,对滤食性鱼类生长不利,且溶氧降低。
  水体透明度是指光透入水中深浅程度,其计量单位用厘米表示。养殖水体透明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中悬浮物,尤其是浮游植物的多少,故透明度大小不仅能反映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强弱,而且还能大致反映水中饵料生物的丰欠和水质肥瘦度。透明度是养殖水体的重要指标。
  影响水体透明度的因素很多,如季节气候、天气变化、水体条件等。透明度随水体的浑浊度改变而改变。夏季水温高,由于水中各种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养殖水产动物鱼、虾、蟹等排泄物多,有机碎屑丰富,这是会使池水透明度降低。晚秋、冬季天气转冷,水温低,浮游生物大量死亡沉淀,悬浮颗粒少,这是水体透明度会升高。由于施肥、投饵区及其附近有大量细菌、浮游生物聚集、繁育,其水体透明度比其他地方低。在养殖生产中,要根据养殖对象不同来调节水体的透明度。
  例如:
  1、对养鱼来讲,水过肥或过瘦都不利于鱼类生长。透明度的适宜范围一般20厘米左右。小于20厘米,表明池水过肥,水质条件恶化,夜晚极易缺氧;大于40厘米,表明浮游生物过少,对滤食性鱼类生长不利且溶氧降低。
  2、对于养虾来说,既要肥水、浮游生物丰富,又要溶氧充足,透明度一般应保持在15厘米左右。养蟹水面要求的透明度应保持在25厘米以上,可通过种草、投螺吸收水中和土壤中的肥分,以净化水质,为河蟹营造适宜生长的水质环境。
  3、对于养殖肉食性名贵鱼类如鲟鱼、鳜鱼等、尤其是室内水泥池工厂化养殖,水的透明度要在45厘米以上。
  在实际生产养殖中,我们不怕水肥,水肥说明藻类的种类及数量丰富,产氧能力高。我们害怕的是&水质较肥,藻相单一&,这种水质遇到天气突变时极易出现&倒藻&(转水)。我们认为:无论什么样的养殖对象,只要&菌相、藻相丰富稳定,符合养殖对象的生长需求的水就是好水&。
  调节水体溶氧、透明度的方法:
  溶解氧是衡量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增加水体中溶解氧最有效的方法是:
  1、培养底层、低温、低光照、有益微生物,保持池塘的藻类的多样性及数量的稳定。
  2、强化改底,减少底层有机物质的耗氧。
  3、机械增氧。开启增氧机,并定期挪动,使其池塘底部淤泥全部形成活性污泥,参与到整个池塘生态系统的构建中。
  4、增加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加快池塘有机物质的消耗。
  5、抑制和减少浮游动物的数量。
  具体做法是:
  1、春季清塘时使用&底安&、&底虫清&提高底部淤泥中的氧化还原电位,抑制微生物病原,减少浮游动物的危害。
  2、水温15℃时,用&肥力壮&、活水素&肥水,并全池泼洒&益源生&补充有益微生物的数量,使其成为优势种群。
  3、高温期时,定期泼洒&鱼虾蟹参救星&、&鱼福乐&增加底部溶氧,使用&护水宝&、活水素&培养立体藻相,配合&底安&进行底质改良。
  4、养殖对象生长旺季,定期补充&益源生&、&鱼虾爽&,达到稳定水质的目的。
  5、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常常遇到许多养殖户向池塘中定期泼洒一些杀虫药物。导致了浮游动物的平衡受到破坏,最典型的案例是,我们在池塘水质分析化验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很难找到大型的浮游动物如枝角类,而轮虫和鞭毛藻类的数量较多,池塘溶氧极低,定期泼洒&底虫清&、&底安&减少浮游动物的危害。定期使用杀虫药物,杀灭池塘中大型浮游动物,轮虫等小型浮游动物天敌匮乏,因而易形成优势种群。这也许就是近年车轮虫病暴发的原因。
  水中PH值可改变水中物质的存在形式。若水的PH值下降,则水中弱酸电离减少,水中的阴离子程度不同的转化成分子形式存在,浓度下降,因而这些阴离子的络合物及沉淀物也相继分解或溶解,使游离态的离子浓度变大。相反,若水中的PH升高,则水中弱碱电离减少,能转化成分子形式存在,弱酸电离增大,改以酸根阴离子存在,金属离子水解加剧,常形成氢氧化物、碳酸盐的沉淀或胶体,使水中游离态浓度下降。有些物质在化学形式改变时,对生物的影响也随之改变。PH的改变还可直接危害水生生物。例如:酸性水可使鱼的血液PH值下降,削弱血红蛋白的载氧能力。使血中的氧分压变小,造成缺氧症。碱性过强的水则腐蚀鱼的鳃组织。
  浮游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也受到PH制的影响。低PH值会抑制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可能导致植物缺氮;高PH值则妨碍藻类对铁、碳的利用。PH值降至6以下时,会使一些大型枝角生物无法生存,许多有益微生物的活动也受阻抑,且固氮活性下降,有机物分解矿化速率降低,物质循环速率降低,能量转化效率降低。有实验结果表明,在酸性水中鱼类的性腺形态发生变异的精,卵数量减少,繁殖能力衰退或丧失。特别是仔稚鱼大量死亡和对受精卵孵化的破坏,影响了鱼类群体的补充,PH6.5-6.0时,鱼的受精卵孵化率明显下降,PH5.0以下,鱼类生殖功能失常,大多数的鱼类不能存活。淡水鱼类生存的PH范围是4-10,不直接致死的范围是5-9,最高生产力范围是6.5-8.5。弱碱性水质对鱼类的生长是有利的,鱼类不适于在酸性环境中生活。
  PH值的降低,使鱼类的呼吸机能降低,这可能与酶在酸性环境中作用降低有关,也可能与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有关。活动性强的鱼类,对PH值 的变化更敏感。低PH值引起鱼一系列明显的呼吸生理反应,主要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呼吸深度加大,咳嗽反应增加,耗氧率先升高,继而下降,其中包含复杂的生理调节和致死机制。高咳嗽率严重干扰了鳃区的水,血反相流动,使鱼吸收水中溶氧效率下降。为维持机体正常气体代谢,鱼类不得不以最大限度增大呼吸容量应对恶劣环境。呼吸容量地增高是对鳃气体交换能力下降的一种补偿。亚致死PH水平时,呼吸率,耗氧率随着时间处长,均可恢复正常,这可能与鳃呼吸的生理调节有关。鱼类在低PH下,耗氧率的升高可能是鱼对代谢需求增加的结果。如果PH值超出生物的生理极限,还可使生物致死。pH值低的处理办法是:
  1、施放20克/米生石灰,可提高pH值0.5左右。特别暴雨后或长期无法换水更应调节;
  2、迅速培养浮游植物,藻类繁殖旺盛,则pH值也随之升高,如经常使用藻类再生剂处理。
  pH值偏高处理办法:
  l、注入新水,适量换水。
  2、使用&鱼虾舒乐&、&益源生&、&肥力壮&平衡藻相菌相。
联系中国水产网频道编辑
加入群讨论:
  连日来,天津市红旗、韩家墅等农产品批发市场内,津郊养殖的鲜虾上市量进入高...
主办: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协办: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水产业商会 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水产业商会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常务理事会单位 中国商业联合会常务理事会单位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 &&法律顾问:邬丁 举报邮箱:
市场及广告合作:010-&&传真:010-
& 2010 中国水产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 &京ICP证120352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便携式溶氧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