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地图的基本要素素

究竟是什么促成了合作――合作学习基本要素之比较
究竟是什么促成了合作
――合作学习基本要素之比较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摘 要:为了更好地揭示各种合作学习具体方式背后所包含的教育理念,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有必要对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进行探讨。从合作学习三位代表人物所主张的基本要素来看,“建立互赖关系,聚焦小组目标;明确个体责任,确保人人参与;掌握社交技能,直面积极互动;鼓励公平参与,实现机会均等”是合作学习不同流派的共同内核。
  关键词:合作学习;学习方式;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迄今已有了几十年的历史。它是一个无论在教育理论界还是教学实践中都备受青睐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数十年潜心致力于在教学理论和课堂实践之间架构桥梁的著名美国学者罗伯特?马扎诺(Robert
J. Marzano)曾经列举出近30年来对提高学生成绩最具影响力的9项教学改革策略,合作学习位居其中。[1]
  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Robert
Slavin)、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David W. Johnson and
Roger T. Johnson)、美国“卡甘合作学习中心”的卡甘(Spencer Kagan)和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沙伦(S.
Sharans)等。几十年来,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各自的合作学习理论与实施策略,使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景象。
  作为最具影响力的合作学习专家,斯莱文、卡甘和约翰逊兄弟对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问题都有自己独到、专门的阐释(见下表)。[2]我们不难看到,三位代表性专家对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问题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具体表述上均存有差异。卡甘在谈及自己提出的四个合作学习要素时甚至提出,所有的合作结构都必须全力贯彻这四条基本原理,如果合作结构没有体现这四条基本原理,那么它只是小组学习,而不是合作学习。[3]然而,理论阐述上的差异并不妨碍我们发现他们的共同特点。恰恰相反,通过他们对合作学习基本要素的不同阐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合作学习理论家们所倡导的教育理念。鉴于此,本文拟尝试对斯莱文、约翰逊兄弟、卡甘等代表人物提出的合作学习基本要素进行比较,以求更好地把握合作学习的本质特征。
  一、建立互赖关系,聚焦小组目标
  约翰逊兄弟和卡甘在论及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时,都把积极互赖视为首要条件。在约翰逊兄弟的理论中,积极互赖意指一个人的成功必须以他人的成功为依据,一个人不可能离开其它组员的帮助或协作而自己取得成功。这就意味着,在合作学习中,人们欣赏的将不再是那种“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学习方式,在明确的小组目标下,共同协作以求双赢是学生学习的目标。为此,教学中教师必须向学生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提出小组要共同达到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荣辱与共,休戚相关”,“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为达成这一目标,约翰逊兄弟提出了许多用以构建积极互赖关系的具体要求,如:
  (1)目标的积极互赖: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只是小组总目标中的一部分,小组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全组成员的共同努力。
  (2)资源的积极互赖: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只拥有某种资源,他们必须为小组的成功而分享资源。
  (3)奖励的积极互赖:个体所获取的报偿如名次、表扬等不再是个人成功的象征,而是基于小组的出色表现。
  (4)角色的积极互赖:为了完成某一任务,每个小组成员都承担着互补且有内在联系的角色分工,以使小组责任具体化。
  卡甘则以列举传统课堂、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三者区别的方式阐释其对积极互赖的见解。他说,在A课堂(传统课堂),老师面向全班提问:“谁能用英语说出商场里几种水果的名称?”在B课堂(小组学习),教师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学习,并说:“现在小组讨论结束了,我们来看一看谁能用英语说出商场里几种水果的名称?”在C课堂(合作学习),老师不但要求学生在四人小组中讨论,还会要求学生:“在小组活动时,我们先两两配对,每人轮流用英语说出商场中水果的名称。”卡甘明确指出,要实现积极互赖,学生就必须回答,“我所获得的是否同其它小组同伴所获得的联系在一起,是否必须通过互助合作?”他分析说,积极互赖要求小组同伴荣辱与共,不可能一人独赢。在A课堂中,这一点是做不到的,因为许多学生都想吸引教师的注意,都想被指名回答问题,在这样的课堂中,互助合作是稀罕物,帮助他人是对别人的施舍和同情,能否合作靠的是觉悟高低而不是机制保障,个体的学习成就完全靠自己打拼,同伴之间没有彼此支持和协作的需要。在B课堂中,学生虽然被捆绑在一起了,但是彼此之间的互动没有精心安排,因此,组内总会有人对学习任务大包大揽,而其他人则作壁上观。在C课堂中,情境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两两配对”、“轮流说”的具体要求使小组成员必须互助合作,协同努力,彼此配合,轮流表现,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包揽一切。
  斯莱文在谈及合作学习基本要素时没有明确提出积极互赖,但我们注意到,“小组目标”在其合作学习要素论中位居首位。何谓“小组目标”?斯莱文认为,小组目标是合作学习的内在动力,它有助于形成一种精神并鼓励学生彼此帮助。“小组目标”意味着在合作性的课堂上,个人的努力有助于同伴的目标达成,如同足球比赛一样,个人的努力非常重要,但衡量的标准则是全队的表现。斯莱文创造、倡导的“成绩分阵法”[4]和“切块拼接法”[5]等均很好地体现了积极互赖的思想。以切块拼接法为例,其突出特点在于,把完成任务所需的学习材料、学习资源以及需要付出的劳动分派到人,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无人能够凭借个人力量单独完成任务的情境,其目标就在于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对学习的某一特定方面承担责任,并和合作伙伴一起共同分享学习资源。
  综上所述,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是,在约翰逊兄弟、卡甘和斯莱文等人的合作学习理论中,建立起一种积极互赖的社会交往关系是位居首位的核心要素,在这其中个人与集体(小组同伴)、合作与竞争、认知活动和交往活动等关系均得到了重新的审视与定位。较之充斥于传统课堂中的认知主义倾向和竞争过度,我们认为,合作学习所倡导的“学习共同体”制度,实际上就是要形成一种利益相关、彼此共赢的格局。学生到学校里来,不仅是学知识、学技能的,同时更要通过社会交往发展积极互赖的关系。积极互赖的关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既能够善待自己,又能够欣赏同伴,知己之明和知人之明相得益彰。在这样一个合作共同体或者社会关系网中,学生能够得到约翰逊兄弟所说的三大收获:“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绩;建立积极关系,彼此关爱互信;促进心理健康,改善自我认知”。
  二、明确个体责任,确保人人参与
  小组活动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是,有的学生不由自主地掌控小组活动,有的学生则置身度外,坐享其成。对此,合作学习的倡导者们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一个观点:每一个人都必须对小组的学习和成功有所贡献,每一个人都必须在小组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这就是所谓“责任到人”、“人人尽责”。唯此,真正的合作才可能实现。
  我们发现,斯莱文所说的责任到人是通过两种形式予以落实的:一种是在小测验中先给出个人成绩,然后再统计小组平均分;另一种是分配给每个人特定的任务,要求他承担特定的责任。[6]这就意味着,只有当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时,小组的目标才能实现。换句话说,小组成员要为小组做出贡献,要为小组的成功尽责。
  与之不同的是,卡甘理论则更关注“责任到人”以“显露”的行为方式参与小组活动,具有“行为表现意识”。卡甘曾给“责任到人”下过这样的定义:“每个人都必须有看得见的行为表现,这种行为表现是全体小组成员所必需的”。[7]这就是说,在小组活动中,每一个人都不应该当观众,每一个人都至少要让小组同伴看到,在“说”、“写”、“画”等一系列活动中,我都参与了。正是基于这种关注“显露行为”的思想,卡甘在其合作结构研究中,创造出了许多促进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学习方式,如“轮流说”、“循环写作圈”、“谈话卡”等。[8]
  约翰逊的“责任到人”观兼具了斯莱文、卡甘两者的思想。他在认可“责任到人”就是指“每个学生都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同时掌握所分配的任务”的同时进一步指出,教师可以通过他们在小组中的行为表现来评估学生是否尽责尽力。这就是说,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否真正承担起了责任,不仅应该看其是否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同时还应该观察其是否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换句话说,他的“责任到人”观表明,合作不是个体活动的“拼盘”,合作意味着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小组意识,都愿意为达成小组目标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了杜绝小组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搭便车”现象,使学生承担起自己的职责,约翰逊兄弟提出了一些很有意义的建议,如小组规模要小,小组规模越小,个体责任越大;测验每一个学生;随机抽取学生,让他们汇报自己所在小组的作业情况;观察每个小组,并记录每个小组成员对小组作业的贡献频率等。
  “责任到人”是斯莱文、卡甘、约翰逊兄弟诸合作学习倡导者在阐释合作学习基本要素时唯一用词相同之处,虽然他们在具体的教育主张上还有一些细微差别,但是毫无疑问,责任到人、人人尽责是合作学习区别于小组学习的根本标志。他们认为,小组学习这种“小群体”式的学习方式之所以时常流于形式,出现开无轨电车、搭便车的问题,其原因在于责任混淆不清,每个人“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也要对同伴的学习负责”的承诺机制尚未确立或者形同虚设。只有当每个小组成员都确立了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在活动中体会到自己的独特作用,并看到同伴的才能时,合作的局面才会出现,合作的意识才可能真正形成。
  三、掌握社交技能,直面积极互动
  合作学习的理论研究者和倡导者们在各自不同的研究领域中创造出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合作方式,但无论这些合作学习方式的差异度如何,直面积极互动却是它们的基本特征。可以认为,正是直面积极互动为学习者学习结果的改变提供了前提和可能,如同约翰逊兄弟所说,积极互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奇的魔力,正是积极互赖所激发的学生间的直面互动才使得教育结果发生了某种变化。
  约翰逊兄弟非常重视合作学习中学生间的积极互动,在其合作学习要素理论中,“面对面促进性互动”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们认为,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意味着学生间相互鼓励,彼此为达成小组目标、完成任务而付出努力。约翰逊兄弟甚至不厌其烦地对合作学习中的促进性互动表现进行描述:“个体彼此提供有效的帮助;交流、分享所需的资源和信息,以便更有效地处理加工这些信息;彼此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合作的绩效;对彼此得出的结论和推理过程提出质疑,以提高对所考虑问题的决策质量和理解程度;通过努力达到共同目标;影响小组成员为小组目标达成而付出的努力;以信任他人和值得他人信任的方式进行活动;有为双方共同利益而奋斗的决心;保持适度的焦虑和心理压力等等。”[9]他们明确要求教师在合作学习课堂上应最大程度地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和互相支持。
  卡甘也对合作学习中的同伴互动给予了重视,但显而易见的是,较之约翰逊兄弟的“面对面促进性互动”,卡甘更强调互动的时间,即所谓“同时互动”。卡甘认为,同时互动的价值在于它强调最大限度地促进所有学生同时积极参与,为同伴的学习提供一种积极的、促进性的影响。卡甘认为,合作不是学生各自翻开书本寻找答案,而是积极地参与学习,与他人分享、交流观点。正由于此,他在阐释其“同时互动”主张时,较之于约翰逊兄弟更为关注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数量。他举例说,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只有一个学生能有机会回答问题,如果班级中有40个人,那么学生只有1/40的机会来表现自己。在一个四人小组中,若采用轮流说、轮流写、轮流看、轮流听、轮流做的方式开展活动,这种继时互动使每个学生至少有了25%的表现机会,如果更进一步采取两人配对学习活动,那么学习就从原来的继时互动转向了同时互动,每人都至少有了50%的表现机会。
  在提出“面对面促进性互动”的同时,约翰逊兄弟还把“掌握社交技能”作为合作学习要素的重要内容而提出。确实,一个掌握了社交技能的学生和没有经过交往技能培训的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是不同的。只有掌握了交流、交往的技能,学生才可能在小组中以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恰当地维持、辩护自己的观点,同时能够做到善解人意,甚至做出适当的妥协。很显然,学会了这些,协同、互助、互动才有可能实现。否则,真正的合作就不会出现,合作学习就有名无实。更值得一提的是,约翰逊兄弟认为,社交技能和学科内容一样也是可以教授并通过教学得到提升和强化的。为了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为了确保小组交流中的积极互动,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相关社交技能的训练。为此,他们提出了帮助学生学习、掌握社交技能的五个步骤。[10]
  卡甘虽然没有把培养学生的交往技能作为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而提出,也没有就社交技能训练的具体实施方法进行阐释,但是他明确指出,合作技能是被镶嵌在特定的合作结构中教给学生的。他认为,合作技能的学习应以正规的课程为依据,在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将内容与相关的交往技能配合,并指导学生如何利用这些技能去解决问题。例如,在“配对交流”、“和同桌交流”、“编号齐动脑”[11]等合作结构中,学生不仅要记住学习内容,同时还必须运用倾听、理解、领导等社交技能。通过合作,学生在掌握学科内容的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社交技能。
  “掌握社交技能,直面积极互动”这一思想表明,我们不能仅从形式上理解合作学习,合作技能不仅关乎课堂上新学习方式的成效,更重要的是,它是学生日后事业发展与生活幸福的前提。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决不是让学生去比试奉迎拍马或者发号施令的本领,而是训练学生如何在与别人沟通交流或者彼此分享建议的情境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我们说,课堂教学要提高效能,扩大内涵增长,除了强化认知、陶冶情感和完善动作之外,更需要培养交往能力。合作学习重视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强调直接地、多维地、积极地互动,就是要求学生真人、真情(不是虚拟、视像交流)地面对面交流,就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有更多的人参与交流。总之,“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是这一基本要素的价值所在。
  四、鼓励公平参与,实现机会均等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给那些最不需要练习和操练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让他们在课堂上洋洋得意地展示自己,而不给那些最需要练习和操练的学生进行锻炼的机会。于是,在无趣和失望中,学生的学习意愿逐渐泯灭、甚至完全丧失。斯莱文和卡甘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点,在有关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中,他们明确提出必须给每一个学生成功的机会,必须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公平参与的条件。
  在斯莱文的合作学习三要素中,“小组目标”确保了小组有凝聚力,“责任到人”保证了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学会学习内容,而“成功的均等机会”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斯莱文解释说,“成功的均等机会”意味着所有的学生,不管其能力或背景如何,他们的努力都会得到认可。从斯莱文创设的成绩分阵法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位合作学习倡导者为给每个学习者创造“成功的均等机会”所做出的努力。
  成绩分阵法有五个操作步骤:①全班教学,教师向全班讲解和介绍新学习内容;②小组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研究,并做好测验的准备;③独立测验,每个小组成员以个人名义参加测验;④计算个人提高分和小组得分,个人提高分建立在与本人以往成绩(如上学期期末本学科考试的成绩,或近6周以来本学科的测验平均分)比较的基础之上小组得分不是小组成员测验原始分的总和,它们是根据每个组员的提高分核算出来的;⑤小组奖励,根据小组的平均分,对各组分别予以奖励。
  之所以说成绩分阵法为学生创造了机会均等的学习格局,原因就在于它改变了以往那种鼓励学生为了个人名次而争输赢的常模参照评价方式,它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不论我以往的学习成绩如何,我的努力都能得到认可,我都是小组活动中的平等一员,都有同样的机会为小组做出贡献。一个成绩平平的(甚至成绩较差的)学生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常常是老师、同伴奚落的对象,但在采用了成绩分阵法的班级中,他自尊和友谊的需要均可以得到满足。比如他过去的成绩只有25分,但只要他在下次的测验中进步到40分(进步10分以上),他就可以为所在小组贡献30分,他所做出的贡献和那些常常考出100分的同伴是完全一样的。同理,优等生若想为小组作出同样的贡献,也必须不断努力,力求超越自我。这就是斯莱文所竭力主张的“成功的均等机会”。
  卡甘在阐释其“公平参与”的合作要素时,表达了和斯莱文“成功机会均等”相似的教育思想。他提出,参与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只有公平参与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获得成功感,不公平的参与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当然,由于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存有差异,所以,我们不能将“公平参与”理解为让每一个学生去做同样的事情,或把同一件事情做到同样的程度。那么,应该如何保证课堂教学中的公平参与呢?卡甘的主张是采用合作结构。他明确提出,“公平参与”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种是“轮流表现”(如说、做、写、唱、画等),另一种是“任务分工”。通过“轮流表现”可以确立一种规则,形成一种规范,即任何一个学生不仅有机会从他人处获得帮助,同时也必须有助于他人。“任务分工”则是指由教师分派(或由学生自己承担)一定的任务角色,以促使学生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卡甘尖锐地指出,很多传统的小组学习,既缺乏轮流表现,又缺乏任务分工,所以,其小组活动都是不公平的参与。[12]
  公平参与也好,机会均等也好,问题的本质是如何面对班级教学中的个别差异问题。以往因材施教的方式要么是“能力分组(班)”,要么是“个别对待”。换句话说,非建设性地看待差异甚至试图消除差异,是传统课堂教学一直没有走出来的误区。实际上,在共同进步的道路上,我们不可能要求大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也不可能指望人人按照同样的速度到达终点。在共同发展的道路上应该允许有差异地表现,但同时又让每一学生存有希望的憧憬,鼓励暂时落后的学生也力争超越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这就是合作学习理论的创新视角。无论认知水平高低,无论交往能力大小,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他人的承认,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满足自己展示才能的欲望,当然,每一个学生也都有对小组集体做出贡献的责任和权力。合作学习不只是一对一的帮助,合作学习更是一种对协同努力作出的承诺;合作不是居高临下地恩施别人,而是一种积极的互利互惠的投资。帮助别人就是惠泽自己;教会别人就是促进自身加深理解。所以,合作学习另辟蹊径,将班级内的差异看成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从机制上确保了每一个学生成功机会均等的可能,确保了每一个学生有积极参与的欲望。
  从上述比较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策略。合作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合作是一种新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工作顺利、事业发展、学业进步和生活幸福几乎很少不与合作(协同与帮助,协商与支持等)联系在一起。当我们谈到培养面向21世纪新人的时候,学会与人合作及相处就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将合作与竞争、单干对立起来,将合作学习等同于小组讨论,将合作学习局限于小班教学等,都是不正确的态度和做法。
  参考文献
  [1]Marzano,
R.J., Pickering D.J.,
Pollock, J E. Classroom Instruction That Works:Research-Based
Strategies for Increasing Student Achievement[M]. Alexandria,
VA: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2001.9.
  [2]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15-16,18-25.
  [3]Kagan
S. and Kagan J.H.Structures for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EB/OL].http:///KaganClub/FreeArticles/ASK17.html
  [4][5][8][11]马兰.合作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70-73.103-106,106-110.
  [6]盛群力.个性优化教育的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7]George
M. Jacobs et al. The Teacher’s Sourcebook for
Cooperative Learning: Practical Techniques,
Basic Principles, and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M].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2001.46.
  [9]Johnson,
D.W. and Johnson R.T. An Overview of Cooperative Learning[EB/OL]. http://www.co-operation.org/pages/overviewpaper.html
  [10]盛群力,郑淑贞.合作学习设计[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12]Kagan,
S. Cooperative Learning (2nd ed.)[M].
San Juan Capistrano, CA:
Resources for Teachers. Inc. 1992.10.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教学基本要素分析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学术基本要素:专业论文写作
《学术基本要素》分四讲:论文与写作、论文写作的规范与要求、研究与研究方法、学位论文的工作报告以及如何做学术交流。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的发表数量是衡量现代大学的研究水平和一个国家的知识产量的重要标准,没有严谨的学术规范,一个大学是培养不出学术研究型人才的,学术论文对于现代学术研究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于学术论文应当有严格的规范,本课程就是对学术规范的详细说明,对学生进行学术规范训练,有助于学生培养严谨规范的学术风格。
论文是科学研究工作的文字记录和书面总结,是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报道医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是科学研究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是人类科学发展和进步的动力。从事科研究工作的同志,经常撰写论文,不仅可以扩大视野,掌握国内、外医学动态,而且能提高科研设计能力和研究能力,以及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反过来,如果科研能力、业务水平及教学能力提高了,工作成绩显著,又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论文一经发表,即被社会所承认,也是该项目取得科研成果的必要途径。由此可知,论文像一面镜子一样,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省、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科学水平和工作风貌,更能反映出人才的多少和水平的高低。因此,如何撰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是我们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取得学历、学位、晋升职称的必要条件。故怎样写作出高水平的论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提高大家的论文写作水平,本文重点介绍论文写作的五大要素。第一大要素:思想性论文是专业性、探索性很强的文章,它的基本任务是探索未知,具体讲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即提出前人从未提出过的问题,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然而,论文同样要体现党和国家有关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科学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医学界的学术交流。同时,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要遵守国家法令,执行著作权法、保密和技术专利等有关规定。做到尊重科学,讲究道德,反对作假,反对剽窃。让医学技术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讲,“文如其人”;所以,有了好的思想才会有好的主题,有了好的主题才会有好的结论,最后才会有好的论文发表。第二大要素:创新性科学贵在创新,只有不断创新,人类社会才会进步,科学也不例外。所谓“创”,是指论文所报道的主要科研成果是前人没有做过或没有发表的“发明”、“创造”,而不是重复别人的工作。所谓“新”,是指论文所提供的信息是鲜为人知的,非公知公用,非模仿抄袭的,即指医学的研究性课题,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边缘学科等三个领域。此外,即所谓推广性课题研究:在此类研究当中,如果是模仿和重复他人课题或研究,应仿中有“创”、推陈出“新”。作者应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新见解,产生出一种新的理论或技术,只有在一定程度上创新,才会从新的角度反映出新的成就。如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的推广应用性课题。第三大要素:科学性衡量论文水平的首要条件是论文的科学性。在评价论文时,主要看科研设计是否严密合理,方法是否正确,资料是否完整可靠,依据是否准确并符合统计学要求,结果是否科学严谨,结论是否妥当并有充分依据等等。论文写作的科学性,具体包括“三严”和“五个体现”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撰写论文,必须贯彻“三严”精神。众所周知,按论文来源分类:(1)、分为原著(包括论著、著术及短篇报道)和编著(包括教科书、参考书、专著、文献、综述、讲座、专题笔谈、专题讨论等)两类;(2)、按论文写作目的分类为: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两类;(3)、按学科及课题性质分为:基础*等四类;(4)、按论文的研究内容分:实验研究论文、调查研究论文、实验研究论文、资料分析论文、经验体会论文五类;(5)、按论文的论述体裁分为:论著、文献、综述、述评、讲座、技术与方法、个案报告和科普论文等。所以,作者必须根据自己研究工作和研究资料的内容,选择相应体裁的论文表达形式。1、坚持严肃的态度:有一种观点认为“态度决定一切”。只有思想端正,对待科学严肃认真,不夸大其词,不掺杂水份,才可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2、坚持严谨的学风:如果没有严谨的学风,心浮气躁,沉入不到你所从事的研究当中去;或者被别的议论轻易改变自己的观点或实验过程,均难以得出正确的结果,更谈不上写出高水平的论文。3、坚持严密的方法:每一项实验或者临床观察,均应有严密的计划和步骤。在应用严密的操作和相关的程序当中,更不允许随意更改自己的科研设计和论证。所以,一篇好的论文诞生,既要有好的选题,好的设计,又要有具体的实施和认真的总结,作者必须把握好每一个环节,做到“严肃、严谨、严密”。有的人临时想写一篇论文,平时没有选题、没有设计、没有素材、更谈不上积累,怎么能临时写出论文呢?所以,论文来不得半点想当然、来不得半点虚假。第二方面:撰写论文必须具有“五个体现”1、体现真实性论文必须取材可靠,有原始资料和记录,实验结果务必忠于事实和主题,无夸大之处,更不能因实验数据与设计有出入而轻易改变程序和操作方法。当你做出的实验失败了,只要找出失败的真正原因,你同样可以总结出有价值的论文,同样可以发表。你的论文告诉后来的研究者,在此课题研究的某一个方面上道路不通;它的意义也就是为后来的研究者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宝贵的时间。2、体现再现性论文报道实验观察所得出的结论,其所采用的实验对象、实验方法、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以及得出的结果,都必须经得起他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相同条件下的重复,并能得出相同的结果。例如,我国有的论文虽然发表了,但别人重复不出你论文当中的结果,这样的论文没有任何价值。再如,我们的论文寄到国外杂志发表时,其杂志社均有严格的审编过程,必要时有相应的机构再现你的论文结果,考察其可靠程度,然后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发表。3、体现准确性论文中,数据必须准确,必须反复探讨,特别是统计学处理。例如:有的论文作者演算数据错误,编辑也未严格把关,不知不觉中统计学出了差错,文章虽然发表了;但最后在评职称中,错误被评审的专家核查出来了,当事人未能晋升上职称还不知是什么原因,这样的教训值得引起大家注意和重视。另外,论文中的引文,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的文献资料,引用一定要准确,引文用词必须规范,术语必须准确;自己的论文推导出来的结论必须合乎逻辑,表达准确。因此,在你的论文完成之前,那怕是一个标点、一个字符、一个数据你都必须核对得准确无误。4、体现逻辑性我们写作论文,必须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不能概念不清,判断不当,更不能证据不足,论证不力,导致观点不明。目前,对论文的格式要求各家杂志社不尽相同;因此,作者在写作前,必须参阅你想投稿的期刊,每一种期刊都有它相应《投稿须知》或《稿约》。通常情况下,以《稿约》要求为标准,从文题、署名、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主题词、正文、参考文献等多个方面把握全篇。5、体现公开性论文的作者要客观真实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切忌片面性和说过头话。对实验结果要如实所映,不能任意取舍,不摒弃偶然现象。此外,我们引用他人科研成果或文献资料时,必须亲自查阅,注明出处,以示对作者的尊重和公正。第四大要素:实用性论文发表后,对事业具有使用价值,是一种社会承认的劳动。发表论文最终目的就是给同行参阅,效仿使用,推动事业的向前发展。如读者用了你的论文中提供的方法,则必然有效,能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从现代需要的观点出发,论文有的能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实用价值;有的着眼示来,能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社会价值。如果一篇论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不仅谈不上发表,更谈不上它存在的价值;即使这样的论文侥幸发表了,别人一看就知道没有水准,一看就知道是关系稿、凑数稿,更经不住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将对作者、编者、以及该医学期刊都是一个不少的负面影响。第五大要素:可读性撰写论文是为了交流、传播,存储新的医学信息,让他人用较少的时间和脑力就能顺利阅读,以解论文的内容和实质。这不仅要求论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楚,用词准确;而且要求论文语言通顺,文风清新,可读性强。一般我们在阅读时,首先会参阅论文的摘要。摘要一般在300~500字之间,英文摘要则相对具体些(600个实词左右),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部分,它是全篇内容的高度浓缩和提炼;也是整个论文的精髓和灵魂。读者只有在参阅论文摘要,确定其价值后,才会更进一步去参阅详细的内容,再去进一步去应用,所以摘要与正文同样重要。如为论著虽标引2~5个主题词。正文语句结构多以主谓宾句为主,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实体;同时,必须让读者感受到文章的脉搏和灵气,体会到论文的思想和主题,有很强的可读性。正文中的名词,计量单位,数字,统计学符号按有关规定书写。文中缩略语尽量少用。参考文献,按《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综上所述,以上“五大要素”是我们撰写论文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撰写论文的核心要素。总之,撰写论文时,我们必须客观地、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尽量反映我国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真正做一个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实践真理、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的人。
《学术基本要素》分四讲:论文与写作、论文写作的规范与要求、研究与研究方法、学位论文的工作报告以及如何做学术交流。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的发表数量是衡量现代大学的研究水平和一个国家的知识产量的重要标准,没有严谨的学术规范,一个大学是培养不出学术研究型人才的,学术论文对于现代学术研究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于学术论文应当有严格的规范,本课程就是对学术规范的详细说明。
参考书籍(讲座)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
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图的基本要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