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尔山 是如何打开重命名文件被命名的?

地质年代最早的是?_百度知道
地质年代最早的是?
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年龄)和顺序。地质年代可分为相对年代和绝对年龄(或同位素年龄)两种。相对地质年代是指岩石和地层之间的相对新老关系和它们的时代顺序。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根据地层自然形成的先后顺序,将地层分为5代12纪。即早期的太古代和元古代(元古代在中国含有1个震旦纪),以后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共6个纪;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共3个纪;新生代只有第三纪、第四纪两个纪。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地层里,大都保存有古代动、植物的标准化石。各类动、植物化石出现的早晚是有一定顺序的,越是低等的,出现得越早,越是高等的,出现得越晚。绝对年龄是根据测出岩石中某种放射性元素及其蜕变产物的含量而计算出岩石的生成后距今的实际年数。越是老的岩石,地层距今的年数越长。每个地质年代单位应为开始于距今多少年前,结束于距今多少年前,这样便可计算出共延续多少年。例如,中生代始于距今2.3亿年前,止于6700万年前,延续1.2亿年.下页包括生物进化地质年代表大家知道按地层的年龄将地球的年龄划分成一些单位,这样可便于我们进行地球和生命演化的表述。人们习惯于以生物的情况来划分,这样就把整个46亿年划成两个大的单元,那些看不到或者很难见到生物的时代被称做隐生宙,而将可看到一定量生命以后的时代称做是显生宙。隐生宙的上限为地球的起源,其下限年代却不是一个绝对准确的数字,一般说来可推至6亿年前,也有推至5.7亿年前的。从6亿或5.7亿年以后到现在就被称做是显生宙。  宙下被划分为一些代。通常的分法大致有: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代。太古代一般指的是地球形成及化学进化这个时期,可以是从46亿年前到38亿年前或34亿年前,这个数字之所以有数以亿计的年数之差是因为我们目前所能掌握的最古老的生命或生命痕迹还有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元古代紧接在太古代之后,其下限一般定在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前,这个时期目前在5.7亿到6亿年前。太古代和元古代这两个名称是1863由美国人洛冈命名的,他命名的意思是指生物界太古老和生物界次古老。自寒武纪后到2.3亿年前这段时间为古生代,这个名称由英国人赛德维克制定,他依照洛冈取了生物界古老的意思,此事发生在1838年。从2.3亿年前到0.65亿年前为中生代,从0.65亿年后到现在为新生代。这两个代均由英国人费利普斯于1841年命名,取意分别为生物界中等古老和生物界接近现代。  代以下的划分单元为纪。让我们从最古老的纪开始吧。最古老的纪叫长城纪,然后是蕲县纪、青白口纪、震旦纪。震旦纪,由美籍人葛利普于1922年在中国命名,葛氏当时活动在浙、皖一带,他按照古代印度人称呼中国为日出之地而取了这个名称。起于18或19亿年前,止于5.7亿年前。这个时期的生命主要是细菌和蓝藻,后期开始出现真核藻类和无脊椎动物。  1936年赛德维克在英国西部的威尔士一带进行研究,在罗马人统治的时代,北威尔士山曾称寒武山,因此赛德维克便将这个个时期称为寒武纪。33年以后,另一位英国地质学家拉普华兹在同一地区发现一个地层,这个与较早发现的志留纪与寒武纪相比有着诸多不同的地方,它介入上述两个层之间,显然是属于一个不同的有代表性的时期,因此他根据一个古代在此居住过的民族名将这个时期称为奥陶纪。志留纪的名称的产生比寒武纪和奥陶纪都要早,大约是在1835年,莫企孙也是在英国西部一带进行研究,名称的意思来源于另一个威尔士古代当地民族的名称。莫氏和赛德维克于1839年在德文郡(Devonshire)将一套海成岩石层按地名进行了命名,中文翻译为“泥盆”。石炭这个名称的出现可能是最早的,1822年康尼比尔和费利普斯在研究英国地质时,发现了一套稳定的含煤炭地层,这是在一个非常壮观的造煤时期形成的,因此因煤炭而得名。二叠纪这个名称是我国科学家按形象而翻译的,最初命名时是在1841年,由莫企孙根据当地所处彼尔姆州(俄乌拉尔山乌法高原)将其命名为彼尔姆纪。后来在德国发现这个时期的地层明显为上是白云质灰岩下是红色岩层,这也是我国后来翻译成二叠纪的根据。以上为古生代的六个纪。  中生代为三个纪。第一个是三叠纪,由阿尔别尔特命名于德国西南部,这里有三套截然不同的地层,因此得名,此事在1834年。在德国和瑞士的与瑞士交界处有一座侏罗山,1829年前后布朗维尔在这里研究发现该处有非常明显的地层特征
其他类似问题
地质年代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五大洲是哪个人划分的?如何命名的?_百度知道
五大洲是哪个人划分的?如何命名的?
提问者采纳
波斯湾沿岸称为中东 Middle East,以北极为中心的周围地区、风俗习惯。新《宇宙学》一书出版后,北非地区的阳光的确要灼热得多,以后穿过曼德海峡发现还有更大的海域,连忙变成一匹雄健、沙地阿拉伯,而是根据明朝时欧洲传教士编绘的世界地图上拉丁文名称意译过来的、亚美尼亚,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南亚。 印度洋名字的由来 印度洋( the Indian Ocean ) 在我国古代被称为“西洋”。然而,人们总是把她画成坐在公牛背上。 三 亚欧交接的 土耳其 他属于欧洲 但是有一大部分土地在亚洲 首府在哪就属于哪个大洲 俄罗斯也是一样 四 没有不属于任何一个大洲的国家 太平洋的岛国都有各个国家控制的 例如 夏威夷 是美国的一个州亚洲 亚洲的全名为亚细亚洲 ASIA,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进入这个大洋后、里海。英国人库克曾于172—1775年到达过南极大陆周围的许多岛屿。还有一种说法是africa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aprica,平均深度为1296米,她保佑人间五谷丰登:印度尼西亚群岛。拉丁美洲这个名称的来由与这一地区流行的语言有关:白令海峡 与大洋洲的分界、红海,建立了新阿非利加省,法国几个学者便修改和补充了普多列米的名著《宇宙学》。到了十九世纪末期。亚美利哥对南美洲东北部沿岸作了详细考察。再一种说法是africa一词是由阿拉伯文afar一词变来:巴拿马运河 与南极洲的分界,意即“日出地”。队员们高兴地说。这个名称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从15亿纪末,为了纪念这位征服者、塔斯马尼亚岛 4。亚美利哥随同葡萄牙人奥赫达率领的船队从海上驶往印度:丹麦海峡 3。19世纪以后,普遍的说法是为纪念意大利的一位名叫亚美利哥·维斯普奇的著名航海家,让雄鹰啄其心肝、以色列,始终没有遇到一次大的风浪。相传亚细亚的名称是由古代腓尼基人所起,就把欧罗巴称为大洲的名字、地中海东岸外及高加索等地称为近东 Near East。另一种传说是“阿非利加”是居住在北非的柏柏尔人崇信的一位女神的名字,现在一般认为南极大陆是19世纪被发现的、罗马相比.北美洲 与亚洲的分界,后来人们便把这大片地方叫做阿非利加。因该大陆处在地球的最南端。以后。 欧洲名称的由来 欧洲的全称是欧罗巴洲,来到菲律宾群岛:帝汶海。1499年,大批移民蜂拥而入,在地图上也加上了新大陆——亚美利哥洲。在有关这位女神的画像中、东南亚及西伯利亚等地称为远东 Far East。麦哲伦的船队又经过三个月的航行、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乌拉尔山脉,开始环球航行。于是、高加索山脉,就指的是印度洋,这就是狭义的大洋州,在那里建立了一座名叫Afrikyah的城市。一种传说是、密克罗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三大群岛。在古代希腊神话故事中阿特拉斯是普罗米修斯的兄弟:“万神之王”宙斯看中了腓尼基国王的漂亮女儿欧罗巴、蒙古国、险滩暗礁,也是“红海”的意思:德雷克海峡 2。经过三十八天的艰苦奋斗。也就是说。传说这位顶天立地的大力神住在极远极远的西边。由于殖民统治长达300年之久。在这本书中。北冰洋海水的总容积为一千六百九十万立方公里、宗教习惯。但是,公牛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耕畜,“亚美利哥”又改成“亚美利加”、乌拉尔河,英文为Europe、阿联酋。美洲这个词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便跨上牛背、东帝汶民主共和国,他们把爱琴海以东的地区泛称为“Asu”。其英文名为Asia、韩国。后来。这个水域,沿大西洋向西,在地球的最北部。 非洲名称的由来 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简称.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分界,著名地理学家。起初、约旦,就是北冰洋,并编制了最新地图:苏伊士运河 5、曼德海峡 与欧洲的分界,范围是有限的,以后又泛指非洲大陆.欧洲 与亚洲的分界: 中国;将东亚。到了公元2世纪,以表彰他对人类认识世界所做的杰出贡献,整个面积为一千三百一十万平方公里,这个地区的绝大部分国家先后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北冰洋的名字被正式命名,古时也门有位名叫Africus的酋长,印度洋还被人称为“南海”。到古罗巴时期,于公元前2000年侵入北非,但这个名字只不过是希腊语“厄立特里亚”的意译、日本 东南亚,遂用这个名称泛指整个印度洋。这片地方也被叫作阿非利加.太平洋和北冰洋的分界,北冰洋又被称为北极海,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他们来到南美洲的南端,马上起立前行;将阿拉伯半岛、柬埔寨王国、黎巴嫩,引人入胜地叙述了“发现”新大陆的经过、黑海:直布罗陀海峡 4,源出希腊文anti(相反),至今还没有一个国际公认、土耳其 北亚 西伯利亚地区(即俄罗斯东部) 欧美国家将小亚细亚.南美洲 与北美洲的分界,被万神之王宙斯判处死刑,想娶她作为妻子,意思是“尘土”。那时,因此它们深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社会制度,但又怕她不同意.大西洋和北冰洋的分界:白令海峡 与南美洲的分界,意为“日没地”,罗马人又不断扩张:帝汶海、乌兹别克斯坦 西亚 阿拉伯半岛 巴林,带欧罗巴来到远方的一块陆地共同生活.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分界。大洋洲名称的由来 大洋洲这个洲名的概念和范围,统一的解说。 在希腊神话中。这时、黑海,到1541年麦卡托的地图上,经直布罗陀海峡,南极洲 与南美洲的分界,从南美洲越过关岛,人们一直想在北极中央地区寻找出一块大陆,永远不准放下。包括奥大拉西亚,人们把美洲。据说。全称是亚细亚洲。 南极洲名称的由来 南极洲英文名为Antarctica,就把它称为阿特兰他(阿特兰他是阿特拉斯的形容词)。频繁的海上活动,美国人于1820年首次看见南极大陆,女神既然主管农事,以后才逐渐扩大,他航海时发现了南极大陆附近的一个岛(今布维岛),意即阿非利加人、土耳其海峡 与非洲的分界,所以人们就把这个地区称为“拉丁美洲”。 1845年。普罗米修斯因盗取天火给予人类而触犯了天条:白令海峡 3,冰层越是厚实坚固,南极的周围、斯里兰卡 中亚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一片茫茫无际的大洋又在他们眼前出现了,并对大陆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述和渲染、阿塞拜疆,宙斯令他头顶肩扛巨大的地球、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密克罗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4个部分:“这真是个太平之洋呀。越是中央地区。中国多数地理学家认为。此后。 位于北极圈内的北冰洋。关于欧洲这个名称的由来。亚美利哥向世界宣布了新大陆的概念,还有一个广泛流传的传说:直布罗陀海峡 与北美洲的分界、伊朗,人们出于对女神的敬意、尼泊尔,一下子冲跨了中世纪西方地理学的绝对权威普多列米制定的地球结构体系,在英国伦敦地理学会上、卡塔尔,是世界四个大洋中最小的一个。直到15世纪末,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海面全年覆盖着厚一米半到四米的巨大冰块,以该大陆的气候干燥,与地中海北岸希腊、朝鲜: 孟加拉人民共和国,陆地面积占全球三分之一、科威特,据说早在公元前1世纪,错认为土地,终于战胜了狂风巨浪、格鲁吉亚,葡萄牙著名航海家达·伽马为了寻找通往印度的航线,并以亚美利哥的名字为新大陆命名:苏伊士运河:德雷克海峡 6,无边无际,有人甚至把一层广阔而又平坦的冰原,叫做“太平洋”。 大洋洲的名称最早出现于1812年前后、中美洲,最深处(利特克海沟)为5449米。北冰洋占北极地区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成为通用的名称。 对于Africa一词的由来、里海、菲律宾共和国,比地球上其他6个大陆要复杂一些,叫做欧罗巴了。在古希腊时期,成为一个世界最大的洲名,包括现今整个亚洲地区,有一些传说。在航行中、人畜两旺,欧罗巴在一群姑娘的陪伴下在大海边游玩,他的《海上旅行故事集》一书问世:巴拿马运河 5、叙利亚 西亚山国 阿富汗。一年多以后,意为“红海”。阿特拉斯也因此受到株连,这个名称只限于非洲大陆的北部地区,人们把居住在这里的罗马人或是本地人统统叫阿非利干(African),罗马帝国在非洲的疆域扩大到从直布罗陀海峡到埃及的整个东北部的广大地区。到公元前一世纪Asia已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政省的名称,然后腾空而起,意为北极的对面,印度洋被罗马人称为“鲁都姆海”。公元日:罗伯逊海峡.亚洲 与欧洲的分界。它的名字也最古老,风沙大而得名、塔吉克斯坦。还有一种说法是、挪威海 二 亚洲名称的由来 亚洲是世界七大洲中面积最大、泰王国、马来西亚,德米特(Demeter)是专管农事的女神、阿曼,这一名字仅指南美洲,船队顶着惊涛骇浪驶进了一个海峡。所以、格陵兰海、巴勒斯坦、巴斯海峡、阿拉弗拉海 2,躲开了人群,这两种语言成为许多国家的国语、托雷斯海峡:德雷克海峡 洋的划分 1,自然就要坐在公牛背上了。此外:苏伊士运河,西方各国才把“阿特兰他洋”一名扩大到大西洋北部。太平洋名字的由来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是世界上最先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人。北冰洋这个名称来自希腊语、曼德海峡 与北美洲的分界。1507年、印度共和国尼西亚共和国,而且当地的印第安语逐渐被属于拉丁语系的西班牙语的葡萄牙语所取代,罗马统治者就把这片地区叫做“阿非利加”、伊拉克。直到17世纪中期、温顺的公牛,欧罗巴看到这匹可爱的公牛伏在自己身边,他们沿着哥伦布所走过的航路向前航行、新加坡共和国,以为它就是阿特拉斯的栖身之所、老挝。一天、也门 西亚低地国 塞普路斯、亚洲和大洋洲之间的一片大洋。Asia一词是由腓尼基语Asu演化来的,来到欧罗巴面前、阿拉弗拉海 7,依照其他大洲的名称构词形式。北冰洋的名字由来 在好几个世纪以前、红海.大洋洲 与亚洲的分界,由丹麦地理学家马尔特·布龙命名,她是个身披象皮的年轻女子,人们便以女神的名字“阿非利加”作为非洲大陆的名称,即南极。古代,其英文名为Africa,麦哲伦率领西班牙探险队从西班牙故都塞维尔动身、高加索山脉,侵入迦太基地区(今突尼斯)的罗马征服者西皮翁的别名叫“西皮翁·阿非利干”;而把爱琴海以西的地方则泛称为“Ereb”,这些国家才陆续获得独立:乌拉尔山脉、土库曼斯坦洲的划分 1: 文莱、乌拉尔河。这位女神是位守护神,人们看到大西洋海域宽广。宙斯见到后,只有太平洋面积的十四分之一。 拉丁美洲名称的由来 拉丁美洲包括墨西哥,流传着不少有趣的传说,海洋十分平静,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到达美洲大陆。当时仅指美拉尼西亚。在沿南美海岸航行中、“东海”等等,意思是“阳光灼热”的地方,绑在高加索山上、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等,是一个与地理情况相符的地名。宙斯一看欧罗巴中计,根据书中的材料,才开始使用印度洋这个名称.非洲 与亚洲的分界,我们现在使用的大西洋这个名字却与大力神阿特拉斯无关。这块陆地以后也就以这位美丽的公主的名字命名。 大西洋名字的由来 大西洋(the Atlantic Ocean )在西方各种语言中把它称为“阿特兰他洋”、马尔代夫共和国,加上Arctic(北极);平安地穿越了海峡,是一片辽阔的水域.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分界,大西洋南北则被称为“西洋”或“北海”、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公元前484--425年)曾称之为“厄立特里亚海”。 美洲的命名。因此。 美洲名称的由来 美洲包括北美洲和南美洲。而且在古代,因此中文称为“南极洲”!”从此、不丹王国,科学家们才确定了北极中央并没有陆地,人口最多的一个洲,大洋洲是指不属于其他大洲的太平洋岛屿的总称、印度共和国。这位女神的另一个名字叫欧罗巴,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美拉尼西亚,接着又跳入海中破浪前进。初时指的可能就是现在的红海,北美洲也算美洲的一部分了,其所指的地域是不很明确的, 地理分区(西亚的分区是本网站创作的) 东亚 ,意思为正对大熊星座(即北斗七星)的海洋。这个名字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英雄阿特拉斯的名字,柏柏尔人曾在一座庙里发现了这位女神的塑像。 南极洲是1738年由法国人布维发现的、缅甸联邦。我们平常所说的明代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同一时期、土耳其海峡 与非洲的分界
提问者评价
非常详实!
其他类似问题
五大洲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地质年代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80页免费72页免费42页免费31页免费91页免费 40页免费67页免费13页免费23页免费10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6页免费3页免费6页免费4页免费10页免费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提示您:你还未登录。
没有账号?
恭喜你获得新机会
输入好友ID
本次机会已经送出,可复制一下链接给好友!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附录中的附录应该怎么称呼
在编辑书的过程中,附录中的附录应该叫什么呢?谢谢。
09-01-06 &匿名提问 发布
附录是作为说明书(论文)的补充部分,并不是必需的。  1.下列内容可以作为附录编于说明书(论文)之后:  (1)为了说明书(论文)的完整,但编入正文又损于正文的处理和逻辑性,这一类材料包括比正文更为详细的信息研究方法和技术的途述,对于了解正文内容具有重要的补充意义;  (2)由于篇幅过大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便编入正文的材料;  (3)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注释、框图、统计表、打印机输出样片、结构图等。  2.附录中的有关格式  说明书(论文)的附录依次为“附录A”、“附录B”、“附录C”等编号。如果只有一个附录,也应编为“附录A”。  附录中的图、表、公式的命名方法也采用上面提到的图、表、公式命名方法,只不过将章的序号换成附录的序号。  附如图A.5是代表附录A的第5个图。其它依次类准。  范例:《中国金属工业年鉴2006》附录  一、1949年~2005年全国金属重要统计资料汇编  (一)全国金属产量  (二)全国金属工业总产值  (三)全国金属工业利税指标   (四)全国金属固定资产投资  1.黑色金属  2.有色金属  (五)全国金属进出口贸易额  二、1949年~2005年全国金属企业概况  (一)全国金属工业企业数  1.黑色金属  2.有色金属  (二)全国金属工业从业人数  (三)全国金属工业职工人均工资  (四)全国金属工业企业平均产能  1.黑色金属  2.有色金属  (五)全国金属工业企业人均劳动生产率  1.黑色金属  2.有色金属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侏罗纪简介】  侏罗纪( 距今约2.05亿年~距今1.44亿年,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的时代) 属于中生代中期.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侏罗系,位于三叠系之上、白垩系之下。超级陆块盘古大陆此时真正开始分裂。大陆地壳上的缝生成了大西洋。非洲开始从南美洲裂开,而印度则准备移向亚洲。   生物发展史上出现了一些重要事件,引人注意。如恐龙成为陆地的统治者,翼龙类和鸟类出现,哺乳动物开始发展等等。陆生的裸子植物发展到极盛期。淡水无脊椎动物的双壳类、腹足类、叶肢介、介形虫及昆虫迅速发展。海生的菊石、双壳类、箭石仍为重要成员,六射珊瑚从三叠纪到侏罗纪的变化很小。棘皮动物的海胆自侏罗纪开始占据了重要地位。  侏罗纪时爬行动物迅速发展。槽齿类绝灭,海生的幻龙类也绝灭了。恐龙的进化类型——鸟臀类的四个主要类型中有两个繁盛于侏罗纪,飞行的爬行动物第一次滑翔于天空之中。鸟类首次出现,这是动物生命史上的重要变革之一。恐龙的另一类型——蜥臀类在侏罗纪有两类最为繁盛:一类是食肉的恐龙,另一类是笨重的植食恐龙。海生的爬行类中主要是鱼龙及蛇颈龙,它们成为海洋环境中不可忽视的成员。  三叠纪晚期出现的一部分最原始的哺乳动物在侏罗纪晚期已濒于绝灭。早侏罗世新产生了哺乳动物的另一些早期类型——多瘤齿兽类,它被认为是植食的类型,至新生代早期绝灭。而中侏罗世出现的古兽类一般被认为是有袋类和有胎盘哺乳动物的祖先。  软骨硬鳞鱼类在侏罗纪已开始衰退,被全骨鱼代替。发现于三叠纪的最早的真骨鱼类到了侏罗纪晚期才有了较大发展,数量增多,但种类较少。  侏罗纪的菊石更为进化,主要表现在缝合线的复杂化上,壳饰和壳形也日趋多样化,可能是菊石为适应不同海洋环境及多种生活方式所致。侏罗纪的海相双壳类很丰富,非海相双壳类也迅速发展起来,它们在陆相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上起了重要作用。  侏罗纪是裸子植物的极盛期。苏铁类和银杏类的发展达到了高峰,松柏类也占到很重要的地位。[编辑本段]【名称由来】  侏罗纪之名称源于瑞士、法国交界的侏罗山(今译汝拉山),是法国古生物学家A.布朗尼亚尔于1829年提出的。由于欧洲侏罗系岩性具有明显的三分性,1837年,L.von布赫将德国南部侏罗系分为下、中、上3部分。1843年,F.A.昆斯泰德则将下部黑色泥灰岩称黑侏罗,中部棕色含铁灰岩称棕侏罗,上部白色泥灰岩称白侏罗。侏罗纪分早、中、晚3个世。[编辑本段]【地层划分】  海相侏罗纪地层富含化石,特别是菊石类特征明显,保存完全。据此,1815年,英国的W.史密斯提出利用古生物化石划分、对比地层的见解。1842年,法国的A.C.多比尼提出比统更小的年代地层单位阶,并命名了侏罗纪大部分阶名。1856年德国的A.奥佩尔则提出较详细的菊石带划分。侏罗纪地层正式划分为3统、11阶和74菊石带。下侏罗统(里阿斯统)分为赫唐阶、辛涅缪尔阶、普林斯巴赫阶和托尔阶;中侏罗统(道格统)分为阿林阶、巴柔阶、巴通阶、卡洛阶;上侏罗统(麻姆统分为牛津阶、基末里阶、提唐阶(伏尔加阶)、贝利阿斯阶。详细的菊石分带为全球范围海相侏罗系的划分、对比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海相侏罗系顶界和统的划分方面,目前国际上仍未统一。中国的侏罗纪地层以陆相沉积为主。由于陆生生物演化速度和分布广度都不及菊石,所以陆相侏罗系的研究精度相对较低。[编辑本段]【重大事件】  侏罗纪时发生过一些明显的地质、生物事件。最大海侵事件发生于晚侏罗世基末里期,与联合古陆分裂和新海洋扩张速率增强事件相吻合。环太平洋带的内华达运动也发生于基末里期,这可能显示联合古陆增强分裂与古太平洋板块加速俯冲事件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晚基末里期起,海生动物中出现特提斯大区和北方大区的明显分开,反映古气候分带和古地理隔离程度的加强。中侏罗世末的降温事件在欧亚大陆许多地方均有反映。近年来在波兰、西班牙中、上侏罗统界线层中发现了地内罕见的铱、锇异常,有人认为是地外小星体撞击地球的结果。[编辑本段]【气候与矿产】  这时候全球各地的飞候都很温暖,涌入裂缝卫生成的海洋产生湿润的风,内陆的沙漠带来雨量。植物延伸至从前不毛的地方,提供分布广泛且数量众多的恐龙(包括最大型的陆上动物)所需的食物。在他们的上空飞翔最早的小型鸟类;这些鸟类可能是由小型的恐龙演化而来。海洋则是由大型、会游泳的新爬行类和已具[现代]线条的硬骨鱼类所共享。  气候较现代温暖和均一,但也存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区别。早、中侏罗世以蒸发岩、风成沙丘为代表的干旱气候带出现于联合古陆中西部的北美南部、南美和非洲,晚侏罗世时扩展到亚洲中南部。中国南部,早侏罗世时处于热带-亚热带湿润气候环境,中晚侏罗世逐渐变为炎热干旱环境;中国北部,早、中侏罗世气候温暖潮湿,晚侏罗世温暖潮湿地区缩小。环太平洋带的强烈构造变动与太平洋板块向周围大陆板块的俯冲密切相关。伴随着构造运动的强烈岩浆活动形成钨、锡、钼、铅、锌、铜、铁等矿产,成为太平洋金属成矿带主体部分。[编辑本段]【生物概况】  【侏罗纪——恐龙时代】  侏罗纪是恐龙的鼎盛时期,在三叠纪出现并开始发展的恐龙已迅速成为地球的统治者。各类恐龙济济一堂,构成一幅千姿百态的龙的世界。当时除了陆上的身体巨大的雷龙、梁龙等,水中的鱼龙和飞行的翼龙等也大量发展和进化。   【陆地上的生物】  主要的草食性脊椎动物有原龙脚类和鸟盘目恐龙,以及类似哺乳类的小型爬行类。但晚期,巨大的龙脚类恐龙占了优势。这些动物可以同时吃到高与低处的植物;龙脚类主要靠吞下的石头来磨碎食物。   大型的兽脚类猎食草食性动物;而小型的兽脚类,如空骨龙类和细颚龙类等则追捕小型猎物,也可能以腐肉为食。  【昆虫】  侏罗纪的昆虫更加多样化,大约有一千种以上的昆虫产生活在森林中及湖泊、沼泽附近。除原已出现的蟑螂、蜻蜓类、甲虫类外,还有蛴螬类、树虱类、蝇类和蛀虫类。这些昆虫绝大多数都延续生存到现代。   【植物】  智利松的近亲-针叶林,突出于树蕨、棕榈状拟苏铁类和苏铁类所组成的大层林。地面上长满了蕨类和木贼所构成的浓密植袚。  在侏罗纪的植物群落中,裸子植物中的苏铁类,松柏类和银杏类。极其繁盛。,蕨类植物中的木贼类、真蕨类和密集的松、柏与银杏和乔木羊齿类共同组成茂盛的森林,草本羊齿类和其它草类则遍布低处,覆掩地面。在比较干燥的地带,生长着苏铁类和羊齿类,形成广阔常绿的原野。侏罗纪之前,地球上的植物分区比较明显,由于迁移和演变,侏罗纪植物群的面貌在地球各区趋于近似,说明侏罗纪的气候大体上是相近的。   【空中的生物】  具有皮质翅膀的翼龙类是空中的优势生物。早期的鸟类也出现、最著名的就是始组鸟,拥有与小型兽脚类相似的骨骷、牙齿和爪子,但也有长羽毛的翅膀和尾巴,并且能驹飞翔。空中生物与地面生物也会产生演化。  【鸟类】  鸟类的出现则代表了脊椎动物演化的又一个重要事件。1861年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索伦霍芬晚侏罗纪地层中发现的“始祖鸟(Archaeopteryx)”化石被公认为是最古老的鸟类代表;近年来,我国古生物学家在辽宁发现的“中华龙鸟(Sinosauropteryx)化石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为研究羽毛的起源、鸟类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重要材料。伴随着鸟类的出现,脊椎动物首次占据了陆、海、空三大生态领域。   【水中的生物】  伪龙类和板齿龙类都绝种,但鱼龙存活了下来,生活在浅海中的动物还有一群四肢己演化成鳍形肢的海鳄类和硬骨鱼类。其他的海洋生物还有蛇颈龙和短龙。到了晚期,鱼龙和海鳄类逐渐步向衰亡。三叠纪(Triassic period)是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的崛起)是中生代的第一个纪。它位于二叠纪(Permian)和侏罗纪(Jurassic)之间。  始于距今2.5亿年至2.03亿年,延续了约4500万年。海西运动以后,许多地槽转化为山系,陆地面积扩大,地台区产生了一些内陆盆地。这种新的古地理条件导致沉积相及生物界的变化。从三叠纪起,陆相沉积在世界各地,尤其在中国及亚洲其它地区都有大量分布。古气候方面,三叠纪初期继承了二叠纪末期干旱的特点;到中、晚期之后,气候向湿热过渡,由此出现了红色岩层含煤沉积、旱生性植物向湿热性植物发展的现象。植物地理区也同时发生了分异。[编辑本段]名字来源  日本首先将希腊文“Trias”译为三叠纪,我国地质界沿用了这一名称。此期形成的地层称为三叠系,代表符号为“T”。三叠纪分为早、中、晚三个世。  生物变革方面,陆生爬行动物比二叠纪有了明显的发展。古老类型的代表(如无孔亚纲和下孔亚纲)基本绝灭,新类型大量出现,并有一部分转移到海中生活。原始哺乳动物在三叠纪末期也出现了。由于陆地面积的扩大,淡水无脊椎动物发展很快,海生无脊椎动物的面貌也为之一新。菊石、双壳类、有孔虫成为划分与对比地层的重要门类,而筳及四射珊瑚则完全绝灭。   爬行动物在三叠纪崛起,主要由槽齿类、恐龙类、似哺乳的爬行类组成。典型的早期槽齿类表现出许多原始的特点,且仅限于三叠纪,其总体结构是后来主要的爬行动物以至于鸟类的祖先模式;恐龙类最早出现于晚三叠世,有两个主要类型:较古老的蜥臀类和较进化的鸟臀类。海生爬行类在三叠纪首次出现,由于适应水中生活,其体形呈流线式,四肢也变成桨形的鳍;似哺乳爬行动物亦称兽孔类,四肢向腹面移动,因此更适于陆地行走。   原始的哺乳动物最早见于晚三叠世,属始兽类,所见到的化石都是牙齿和颌骨的碎片。三叠纪时,晚二叠世幸存的齿菊石类大量繁盛起来,中、晚三叠世的大部分菊石有发达的纹饰,有许多科是三叠纪所特有的。菊石的迅速演化为划分和对比地层创造了极重要的条件。   双壳类也有明显变化,晚古生代的种类只有很少数继续存在,产生了许多新种类,并且数量相当繁多。尤其在晚三叠世,一些种属的结构类型变得复杂,个体也往往比较大。由于三叠纪的环境与古生代不同,非海相双壳类逐渐繁盛起来。   裸子植物的苏铁、本内苏铁、尼尔桑、银杏及松柏类自三叠纪起迅速发展起来。其中除本内苏铁目始于三叠纪外,其它各类植物均在晚古生代就开始有了发展,但并不占重要地位。二叠纪的干燥性气候延续到了早、中三叠世,到了中三叠世晚期植物才开始逐渐繁盛。晚三叠世时,裸子植物真正成了大陆植物的主要统治者。  标志三叠纪的典型的红色沙岩说明当时的气候比较温暖干燥,没有任何冰川的迹象。今天一般认为当时在两极没有陆地或覆冰。因为当时地球上只有一个大陆,因此当时的海岸线比今天要短得多,三叠纪时遗留下来的近海沉积比较少,只有在西欧比较丰富。因此三叠纪的分层主要是依靠暗礁地带的生物化石来分的。[编辑本段]三叠纪气候  代表三叠纪的典型红色砂岩向我们表明,当时的气候比较温暖干燥,没有任何冰川的迹象,那时的地球两极并没有陆地或覆冰。地球表面的地理分布决定了各地的气候,靠近海洋的地方自然是比较湿润而草木茂盛,但是由于陆地的面积十分广阔,使带湿气的海风无法进入内陆地区,大陆中部便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沙漠,所以陆地上的气候相当干燥,这进而使得较耐旱的蕨类品种及不过分依赖水繁殖的针叶树逐渐在这些地区取得了竞争优势。  三叠纪早期地球海陆分布图三叠纪的陆地三叠纪时期的地球与现今的地球截然不同,只有一块大陆,这块大陆被称为泛古陆,大致位于现在非洲所在的位置。泛古陆分为北边的劳拉西亚古陆和南边的冈瓦纳古陆。劳拉西亚古陆包括了今日的北美洲、欧洲和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冈瓦纳古陆则包括了现在的非洲、大洋州、南极洲、南美洲以及亚洲的印度等部分地区。不过到三叠纪中期,泛古陆开始出现分裂的前兆,在北美洲、欧洲中部和西部、非洲的西北部均出现了裂痕。[编辑本段]三叠纪的海洋  泛古陆之外的地表上是一片一望无际的超大海洋,这个海洋横跨两万多千米,面积大小和今天的所有海洋的总面积差不多。而且由于当时地球上只有一个大陆,因此当时的海岸线比今天要短得多。三叠纪时遗留下来的近海沉积比较少,并且大多分布在现在的西欧地区,因此三叠纪的分层主要是依靠暗礁地带的生物化石来确定的。[编辑本段]三叠纪——裸子植物的兴盛时代  三叠纪是中生代的第一个纪,是古生代生物群消亡后现代生物群开始形成的过渡时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类群发生了重大变化,内生、游泳的软体动物—甲壳动物群落取代表生、固着的腕足动物—海百合群落而成为海洋中的优势群落;六射珊瑚取代四射珊瑚,并迅速发展,遍及全球。与古生代相比,双壳类和菊石类也多属新发展的种类,菊石多具有复杂的纹饰和菊石式缝合线。   三叠纪时,脊椎动物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槽齿类爬行动物出现,并从它发展出最早的恐龙,三叠纪晚期,蜥臀目和鸟臀目都已有不少种类,恐龙已经是种类繁多的一个类群了,在生态系统占据了重要地位因此,三叠纪也被称为“恐龙世代前的黎明”。与此同时,从兽孔类爬行动物中演化出了最早的哺乳动物—似哺乳爬行动物,但是,在随后从侏罗纪到白垩纪长达1亿多年的漫长岁月里,这批生不逢时哺乳动物一直生活在以恐龙为主的爬行动物的阴影之下,直到新生代才成为地球的主宰。   三叠纪早期植物面貌多为一些耐旱的类型,随着气候由半干热、干热向温湿转变,植物趋向繁茂,低丘缓坡则分布有和现代相似的常绿树,如松、苏铁等,而盛产于古生代的主要植物群几乎全部灭绝。  由于三叠纪以一次灭绝事件开始,因此其生物开始时分化很厉害。六射珊瑚亚纲是这时候出现的,第一批被子植物和第一种会飞的脊椎动物(翼龙)可能也是这时候出现的二叠纪(Permian period)是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也是重要的成煤期。二叠纪分为早二叠世, 中二叠世和晚二叠世。二叠纪开始于距今约2.9亿年,延至2.5亿年,共经历了4500万年。二叠纪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古板块间的相对运动加剧,世界范围内的许多地槽封闭并陆续地形成褶皱山系,古板块间逐渐拼接形成联合古大陆(泛大陆)。陆地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海洋范围的缩小,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促进了生物界的重要演化,预示着生物发展史上一个新时期的到来。   二叠纪是生物界的重要演化时期。海生无脊椎动物中主要门类仍是筳类、珊瑚、腕足类和菊石,但组成成分发生了重要变化。节肢动物的三叶虫只剩下少数代表,腹足类和双壳类有了新的发展。二叠纪末,四射珊瑚、横板珊瑚、筳类、三叶虫全都绝灭;腕足类大大减少,仅存少数类别。   脊椎动物在二叠纪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鱼类中的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等有了新发展,软骨鱼类中出现了许多新类型,软骨硬鳞鱼类迅速发展。两栖类进一步繁盛。爬行动物中的杯龙类在二叠纪有了新发展;中龙类游泳于河流或湖泊中,以巴西和南非的中龙为代表;盘龙类见于石炭纪晚期和二叠纪早期;兽孔类则是二叠纪中、晚期和三叠纪的似哺乳爬行动物,世界各地皆有发现。   早二叠世的植物界面貌与晚二叠世相似,仍以节蕨、石松、真蕨、种子蕨类为主。晚二叠世出现了银杏、苏铁、本内苏铁、松柏类等裸子植物,开始呈现中生代的面貌。  二叠纪——生物圈重大变革时期   二叠纪是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是地球生物圈发生重大变革、更替的时期。在二叠纪晚期,全球发生了地质历史中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生物集群灭绝事件。繁盛于古生代早期的三叶虫、四射珊瑚、横板珊瑚、蜓类有孔虫以及海百合等全部绝灭,腕足动物、菊石、棘皮动物、苔藓虫等也遭受严重的打击。二叠纪晚期的生物灭绝事件造成了地史中最严重的生物危机,研究表明:陆生生物大约70%的科未能摆脱灭绝的命运;海洋中则至少有90%以上的物种在这一时期消失,导致古生代海洋中由海百合——腕足动物——苔藓虫组成的表生、固着生物群落迅速退出历史舞台,为中生代由现代软体动物——甲壳动物——硬骨鱼构成的内生、移动生物群落的崛起创造了条件。这次灭绝事件对鱼类的影响相对较小,软骨鱼中的肋刺鲨类此时继续发展,旋齿鲨和异齿鲨都是其中的著名代表。二叠纪时两栖动物大量繁荣,常见的有迷齿类的蝾螈;爬行动物继续发展,代表分子有中龙等;哺乳动物的先驱——温血爬行动物兽孔类开始发展。植物的面貌在二叠纪晚期也发生重要变革,出现了繁荣于中生代的裸子植物如松柏类和银杏类。我国二叠纪植物群以大羽羊齿植物群为特征,称为“华夏植物群”。二叠纪的植物景观特点说明古生代的植物已趋衰退,逐渐过渡为另具一格的中生代植物。早二叠世的植物界面貌与晚二叠世相似,仍以节蕨、石松、真蕨、种子蕨类为主。晚二叠世出现了银杏、苏铁、本内苏铁、松柏类等裸子植物,开始呈现中生带的面貌。  生物礁  早二叠世的生物礁主要分布于泛大陆的北缘陆棚、乌拉尔山脉的前陆盆地以及哈萨克斯坦近里海盆地。早期的礁为Palaeoaplysina礁和叶状藻组成的礁,而晚期的礁主要出现于阿丁斯克期,为Shamovella和苔藓虫组成的礁。   中二叠世栖霞期的生物礁是由苔藓虫、海绵和Shamovella组成。全球分布十分有限,且研究程度较薄弱。茅口期的礁在世界上广泛分布,北美瓜达鲁普山脉的卡皮坦礁是世界上最典型的礁,被视为礁的模式。茅口期的礁以海绵——古石孔藻的大量出现为特征。Shamovella和古石孔藻是其包覆生物。以珊瑚为骨架的生物礁仅见于阿曼和日本的北上山地。   晚二叠世吴家坪期的礁以西欧镁灰岩统盆地的礁为代表,这些礁的类型简单,由叠层石或苔藓虫组成。长兴期的礁以中国南方最为典型,类型多样,生物十分丰富,以海绵、珊瑚为主要造礁生物。   总的来说,除了Palaeoaplysina以外,二叠纪生物礁基本上分布在南北纬30o之间,因此它们代表温暖气候条件下发育成长的礁,与现代珊瑚礁的分布十分相似,并具有与其相似的生态条件。   二叠纪是全球构造活动与岩浆活动非常活跃的时期,安加拉古陆开始与波罗的古陆碰撞,形成乌拉尔山脉,超级大陆最终形成;在西伯利亚及我国西南地区有大规模的玄武岩形成;全球海平面发生剧烈的升降。陆地上出现了大型地内陆盆地。气候变得干燥炎热,。复杂的构造运动及剧烈的环境变化促使了生物界的重要变革。  二叠纪时期陆地上的主要动物是两栖动物,但爬行动物开始发展。二叠纪末发生了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90%至95%的海洋生物灭绝。 震旦纪(距今约8亿年~距今约5.7亿年)  Sinian Period   震旦纪为地质年代名称,元古宙晚期的一个纪,属于新元古代的晚期。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震旦系。[编辑本段]【来源】  震旦为中国之古称,作为地层专名,始于德国F.von李希霍芬。1922年A.W.葛利普根据对中国地层的研究重新厘订震旦系的涵义,正式提出震旦系是系一级的地层单位。1924年李四光、赵亚曾在长江三峡地区建立完整的震旦系剖面;后来高振西等在蓟县建立了华北地区的震旦系标准剖面。[编辑本段]【生物演化】  从距今34-18亿年前这漫长的16亿年中(而从地球上有了第一个动物到现在可能不超过10亿年),我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原始无真核细胞在不断地进化。从距今18亿年前开始,地球进入震旦纪,大约又经过了12亿年到6亿年前,有细胞核、细胞器分化的真核生物出现了,从此地球进入了一个生命大发展的阶段。这时期的海洋生物主要是蓝藻、红藻和绿藻,原生动物大概也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到距今6亿年前时,已经有浮游动物、杯海绵和腔肠动物了。  震旦纪时生物界的演化较前迅速,形成一些有特色的生物群。微古植物群在早震旦世以球藻群为主,并出现了巨囊藻、捷菲鲍里藻等属;宏观藻类以丘阿尔藻、寿县藻和塔乌藻等属为主。至晚震旦世时,微古植物群中的分子形态多样,属种繁多,以刺球藻群中个体较大或一些膜壳具有明显刺状构造的类型最重要。晚震旦世的最大特征是后生动物大量出现和门类多样化。伊迪卡拉动物群即出现于这一时期。该动物群是一个以软躯体后生动物为主体的动物群。中国震旦纪地层中发现的主要为蠕形动物和腔肠动物,尤以蠕形动物分布最广。[编辑本段]【地质构造】  震旦纪地层在中国最先被调查研究,是在中国命名的一个地质年代单位。1922年,A.W.葛利普在《震旦纪》一文中,将这地层明确为系一级年代地层单位,其范围包括泰山群或五台群变质岩层之上 ,寒武纪地层之下的一套不变质或仅轻微变质的地层。1982年7月,基本确定中国湖北西陵峡东部震旦系剖面为其标准剖面。震旦纪分早震旦世和晚震旦世,相应地层为下震旦统和上震旦统,分界线约为7亿年前。  在标准剖面上,下统包括莲沱组和南沱组,上统包括陡山沱组和灯影组大部。震旦系在华南广泛发育,华北和西北地区亦有分布, 是一套以浅海相为主的碎屑碳酸盐岩建造。在华南、西北和华北地台的南缘和西缘,可见到1~3层冰碛岩。震旦纪早期局部地区有火山活动,形成火山熔岩或火山碎屑岩。如皖东的苏家湾组,川西的开建桥组。[编辑本段]【震旦纪冰期】  在震旦纪时,不仅中国许多地方发现有冰川沉积,而且在澳大利亚、非洲、南美、北美、亚欧等大陆上普遍出现冰川,这是已知的具有世界意义的最古老的一次冰期——震旦纪大冰期。  这次大冰期至少可能包括两期:一是7.4—7亿年,冰碛层分布最广;一是6.5亿年。在前一冰期之后,许多地方形成膏盐和白云岩沉积,说明气候转为干燥炎热。在后一冰期之后,世界许多地方发现了以伊迪卡拉动物群为代表的软体裸露动物群,这也说明气候状况有很大变化。[编辑本段]【矿产资源】  震旦纪时期形成的沉积矿产主要有铁、锰、磷、天然气和盐类等。具代表性的有中国湘、鄂一带南沱组的锰矿,川西观音崖组的铁矿,湘、鄂、黔地区陡山沱组的磷矿,川、黔地区灯影组的天然气和盐类等。在世界范围内,震旦纪是磷矿和盐类的重要成矿时期。  人们通常把震旦纪叫藻类时代。这一时期应该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准备阶段,相信还有许多我们目前尚不得知的准节肢动物活动在这一时期。奥陶纪(Ordovician Period,Ordovician),地质年代名称,(原始的脊椎动物出现)是古生代的第二个纪,开始于距今5亿年,延续了6500万年。  奥陶纪(Ordovician,符号O)是地质年代中的一个纪,开始于同位素年龄488.3±1.7百万年(Ma),结束于443.7±1.5Ma。  奥陶纪(Ordovician)是地质学上,古生代中五亿五百万到四亿三千八百万年前这段时间,可分为三个时期-奥陶纪早期 (五亿五百万到四亿七千八百万年前),奥陶纪中期 (四亿七千八百万到四亿五千三百万年前) 和奥陶纪晚期 (四亿五千三百万到四亿三千八百万年前)。  奥陶纪中期海陆分布图  奥陶纪亦分早、中、晚三个世。奥陶纪是地史上海侵最广泛的时期之一。在板块内部的地台区,海水广布,表现为滨海浅海相碳酸盐岩的普遍发育,在板块边缘的活动地槽区,为较深水环境,形成厚度很大的浅海、深海碎屑沉积和火山喷发沉积。奥陶纪末期曾发生过一次规模较大的冰期,其分布范围包括非洲,特别是北非、南美的阿根廷、玻利维亚以及欧洲的西班牙和法国南部等地。[编辑本段]【名称来源】  “奥陶”一词由英国地质学家拉普沃思(C.Lapworth)于1879年提出,代表露出于英国阿雷尼格(Arenig)山脉向东穿过北威尔士的岩层,位于寒武系与志留系岩层之间。因这个地区是古奥陶部族(Ordovices)的居住地,故名。[编辑本段]【历史演变】  当时气候温和,浅海广布,世界许多地方(包括我国大部分地方)都被浅海海水掩盖。海生生物空前发展。化石以三叶虫、笔石(Graptolites)、腕足类、棘皮动物中的海林檎类(Cystoides)、软体动物中的鹦鹉螺类(Nautilites)最常见,珊瑚、苔藓虫、海百合、介形类和牙形石等也很多。节肢动物中的板足鲎类(Eutypterids)和脊椎动物中的无颌类[如甲胄鱼类(Os-tracoderms)]等均已出现。低等海生植物继续发展。  奥陶纪的生物界较寒武纪更为繁盛,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发展,其中以笔石、三叶虫、鹦鹉螺类和腕足类最为重要,腔肠动物中的珊瑚、层孔虫,棘皮动物中的海林檎、海百合,节肢动物中的介形虫,苔藓动物等也开始大量出现。   奥陶纪中期,在北美落基山脉地区出现了原始脊椎动物异甲鱼类——星甲鱼和显褶鱼,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也出现了异甲鱼类。植物仍以海生藻类为主。  奥陶纪(距今5.1-4.38亿年)——海洋无脊物动物全盛时期 。  在奥陶纪广阔的海洋中,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荣,生活着大量的各门类无脊椎动物。除寒武纪开始繁盛的类群以外,其他一些类群还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中包括笔石、珊瑚、腕足、海百合、苔藓虫和软体动物等。[编辑本段]【典型生物】  奥陶纪时期的海洋生物是现代动物的最早祖先。珊瑚和叫做星状动物的古老海星生长在洋底。海底的带壳动物包括与现代牡蛎有关的软体动物、看起来与软体动物相似的腕足动物和外壳卷曲的腹足动物。头足类——现生鱿鱼的堂兄弟——快速游过海底搜寻猎物。但最大的新出现的动物是像萨卡班巴鱼这样的无颌类。  无颌类,例如发观于南美的萨卡班巴鱼,是地球上最早的脊椎动物之一。这一对期仍然没有任何动物种类生活在陆地上。  ·鱼类  最早的鱼类是无颌类。它们没有上下颌,嘴很宽,头的边缘长着奇怪的骨板。也许这些骨板是发电器官,用来感觉距离或电击捕食动物。无颌类的摄食方法是将含有微小动物和沉积物的水吸入口中。它们可能是尾巴向上在海底游泳。  ·三叶虫  奥陶纪海洋里生活着500多种三叶虫。这虽然没有寒武纪时期的种类多,但其数量仍是巨大的。这是今天三叶虫化石如此普遍的原因之一。  三叶虫化石很容易找到,这不仅因为它们数量大,而且因为它们定期脱去外壳。随着动物的生长,外壳落入古海底,常常被掩埋,变成化石。从俄罗斯到摩洛哥到美国,在世界各地的海相岩石中已发现了几千种不同的三叶虫。有的长着长刺来抵御捕食动物,有的将眼睛长在长柄上,这样当它们埋在泥沙里的时候仍能看见外面。 三叶虫能够在海底游泳或爬行。但它们防御捕食动物的方法可能像今天的犰狳一样,将带壳的身体蜷缩成球状。我们知道三叶虫被其他海洋生物捕食,因为我们经常发现三叶虫化石上有被咬的痕迹。有颌鱼类的兴起可能促使许多三叶虫绝灭。但有些三叶虫一直生存到2.51亿年前的最大绝灭性灾难发生的时候。  ·笔石  笔石是奥陶纪最奇特的海洋动物类群,它们自早奥陶世开始即已兴盛繁育,分布广泛。笔石是一类微小的蠕虫状生物,它们像今天的珊瑚虫一样群体生活。整个笔石群体仅有5厘米长,它们漂流在海面上,吃浮游生物,和今天鲸类所吃的大量微小海洋生物是一样的。笔石对于科学家来说是特别重要的,因为它们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里是逐渐变化的。科学家能够根据共同发现的笔石的种类判定其他海洋生物化石的年龄。   ·牙形石  牙形石是什么?科学家在近140年的时间里一直在问这个问题。牙形石化石很小,只能在显微镜下研究。它们大多数形状像细长的圆锥,一些看起来像带尖的耙子或梳子,另一些像锯齿状的小棒或凹凸不平的刀刃,甚至还有的像树叶。它们是微小动物的壳还是稍大一些动物的牙齿?科学家还提出它们可能是鱼、蠕虫、或长有触手的动物的一部分。1995年,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产自苏格兰和南非的化石表明牙形石来自没有骨骼和上下颌的鱼形动物。这种动物体长可达5厘米,看起来像长着凸出的大眼睛和一条尾鳍的小鳗鱼。每一个体头的底部都有许多种牙形石,用来挖或咬。  ·腕足动物  腕足动物在这一时期奥演化迅速,大部分的类群均已出现,无铰类、几丁质壳的腕足类逐渐衰退,钙质壳的有铰类则盛极一时。腕足类乍看起来很像双壳类,但和它并没有多大关系它们壳的大小和曲线都不相同。腕足类的铰合部喙,以肉柄固着。腕足类现在比较稀少,但在5亿年至4.5亿年前,它们远比双壳类常见。  ·鹦鹉螺  鹦鹉螺进入繁盛时期,它们身体巨大,是当时海洋中凶猛的肉食性动物;由于大量食肉类鹦鹉螺类的出现,为了防御,三叶虫在胸、尾部长出许多针刺,以避免食肉动物的袭击或吞食。   ·珊瑚  珊瑚自中奥陶世开始大量出现,复体的珊瑚虽说还较原始,但已能够形成小型的礁体。由于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大发展,在前寒武纪时非常繁盛的叠层石在奥陶纪时急剧衰落。   ·苔藓虫  苔藓虫出现于奥陶纪早期,演化快,属种多。有枝状的尼可逊苔藓虫(NICHOLSONELLA)、攀苔藓虫(BATOSTOMA):围块状的古神苔藓虫(DIANULITES),薄层状的变隐苔藓虫 (TREPOCRYPTOPORA)。双壳类  双壳类  像现生蛤蜊一样的带壳动物,身体分成相同的两半。  无额类  最早的鱼类是无颌类。它们没有上下颌,嘴很宽,头的边缘长着奇怪的骨板。也许这些骨板是发电器官,用来感觉距离或电击捕食动物。无颌类的摄食方法是将含有微小动物和沉积物的水吸入口中。它们可能是尾巴向上在海底游泳。  ·其他  在奥陶纪晚期,约4.8亿年前,首次出现了可靠的陆生脊椎动物——淡水无颚鱼;淡水植物据推测可能在奥陶纪也已经出现。 &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不久前,温总理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部将正在制定中的《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和发展规划》公开向全社会征求意见。我们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对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和《纲要》内容,提出以下的观点和建议,供领导参考。
  第一、建议在教育规划纲要中列入:珍视我国自己民族的现代杰出的教育家,学习和弘扬他们留下的珍贵精神财富,结合时代的新内涵,运用于新的历史时期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大业,增添力量和光彩。   在我国百年以来的近现代史中,一部教育现代化改革和发展的历史,是众多的仁人志士,怀着热爱祖国、服务人民、贡献人类的崇高志向,献身教育事业,用自己的心血谱写而成的。他们培育了一代代的儿童、青少年和成人,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变革和现代化的探索输送了优秀的人才、民族的新生命。在“五四”新教育运动的大潮中,涌现出一批融汇中西教育思想精华,怀抱救国、爱民、奉献和民主、科学的理想和志向的杰出教育家,开展了大量研究、实践,为中国现代教育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留下了丰富的教育宝藏。   在老一辈现代教育家中,最为杰出的、具有理论和教育事业成就的教育家有以下五位先贤:   ——蔡元培,是树立人生价值观,促进学术自由研究,培育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创导者。
  ——陶行知,是全身心为全体人民大众全面服务的“生活教育”的倡导者。
  ——陈鹤琴,是“一切为儿童”和“活教育”的倡导者。
  ——黄炎培,是信奉“劳动神圣”,培育手脑结合新人的职业教育的倡导者。
  ——俞庆棠,是兴办为广大民众服务的和德、智、技全面发展的社会教育的倡导者。   以上五位教育家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贡献,但有着以下的共性:
  1、他们具有为祖国教育事业不畏艰难,乐干一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们热爱儿童、青少年和人民大众的崇高人格魅力,获得广大师生的爱戴和尊敬。他们求真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与时俱进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身体力行的合作精神,是鼓舞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力量。
  2、他们在亲自从事的教育实践和科学实验中,探索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化、民主化、大众化的现代教育的理论和体制。这些理论和体制,也是他们广泛吸收西方先进的文化教育理念,又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及民族精神相融合,根据中国的国情,独立思考加以创造的。这些理论和体制,是对中国陈腐的传统教育的挑战和改革,是适应中华民族解放及现代化振兴要求所进行的可贵探索。
  3、他们开拓的教育事业,是众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家和知识界人士共同合作进行的事业,所开创的教育理论,也是集体教育实践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解放前,我国形成了全国性的几大教育学术团体,主要有“生活教育社”、“中华儿童教育社”、“中华职业教育社”和“中国社会教育社”等。这些学术团体创办了多种类型的学校和实验基地,召开学术研讨会,出版教育刊物,读物、教材等,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他们还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教育组织和会议,在国际上产生影响。
  4、解放前,他们的教育事业中,都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许多党员和先进分子在起着骨干作用,发挥着先进的教育思想,与当时革命的进步的运动,人才的培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也是在中国革命复杂性的条件下,我党成功地团结知识界的代表人物,发扬他们在文化教育和社会进步事业中的独特作用,以贯彻党的正确政策的体现。   鉴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珍惜、继承和弘扬我国民族自己的优秀教育家具有生命力的精神和思想,有利于促进教师、师范生的专业成长,促进各级教育管理干部的自我修养;有利于丰富、发展我国教育改革实践中的理论创造;有利于造就我国十分需要的理论实践相统一的新一代的教育家。   面向当代世界教育科学的发展和国际化的大背景,我们需要在改革开放中,继续向世界学习,像中国的先贤教育家那样,将一切有益的教育科学新成果,作为我们教育的借鉴和营养,而不是缺乏科学分析的、忽视国情和自己的优秀传统与经验的照搬照抄。总之,以正确地科学态度对待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将有利于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乃至整个现代化事业。
  第二、建议在教育规划纲要中,强化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科学发展观。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在教育目标上,要贯彻以儿童为本、以学生为本;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就是要以儿童和学生个性(生命)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培养健全人格为目标;这就是要以造就民族振兴的新人素质为本,要为儿童和学生谋目前乃至终身的幸福,为社会的全面发展贡献各种人才;这就是要取代传统教育所遗留的,以片面的、烦琐的知识填塞和加负为手段,以分数为本,以升学应试为本的陈腐教育。教育家陶行知把“追求真理做真人”作为教育的首要问题。他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不能做“伪君子”和“书呆子”。他主张“做一个完整的人”,“使心脑手联合”,达到“知情意”、“智仁勇”、“真善美”人格的合一。他主张培养“治学”和“治事”的两种能力,“养成思想及应用的能力”,培养有生活实践创造能力的人,为“整个民族现代化”,“为改造世界,为整个人类谋幸福”。   陈鹤琴倡导做人的教育,提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作为教育的目标,他指出:“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传授知识,首先是要教人做人”,“培养做人的态度,养成优良的习惯,发现内在的兴趣,掌握求知的方法,训练人生的基本技能”。他主张培养有民族自豪感、使命感、责任感的中国人。主张做“现代中国人“的条件是:”“健康的身体”,“创造能力”,“服务的精神”,“合作的态度”,“世界的眼光”,他并提出要做“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的世界人,将求真理作为做人的最高准则。
  2、在教学原则上,贯彻以儿童为本、学生为本,是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和教学本身的发展规律。   这就是要珍视和引导儿童和学生发展内在的生长力、生命力,使他们成为主动,自觉,自动学习和进步的主人,发挥出潜在的创造力。要代替那种违反生命发展的、主观的、强加的谬误教育观。   陶行知,陈鹤琴都倡导要爱护和尊重儿童与学生的独立人格,要了解研究他们的心理特点及其在不同的年龄段的发展,予以因势利导应用于教育和教学。要发扬儿童与学生对学问的兴趣、好奇心与求知欲,要教育他们认识所处的世界和应有的责任与贡献,以“唤醒心中的狮子”,变“不觉”为“自觉”。要以启发诱导代替盲目灌输,以积极鼓励代替消极制裁,以爱以德的感化代替惩罚。   陶行知和陈鹤琴都把“做”作为教学的最基本原则。陶行知主张以“做”为中心的“教学做合一”,他指出:教学活动是手脑并用的创造性劳动过程,“要让行动处于主导的地位来追求真理”。他号召要解放儿童的手脑,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陈鹤琴主张:“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即创造)”,他指出:“做”不仅是动作,也应当在思想上做功夫,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法,代替了儿童自己去想,使儿童失去了思想锻炼,使行动流与盲动。“应当让儿童自己去试验,去思想,去求效果”。“教师的责任是在旁指导儿童,怎样研究,怎样思想,越俎代庖是教学中的大错”。他指出:所谓“做”包括耳闻、观察、调查研究,也就是“实践”。 陈鹤琴提倡“做”,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教育目标。他说:“让儿童使用自己的手脑,儿童有自己的力量,不让儿童去做他能做的事,不让儿童去想他能想的事,等于是阻止了儿童的身心发展”。“由大人(家长、教师)代替儿童去做,害处很大:一是剥夺了小孩子肌肉发展的机会,二是养成小孩子懒惰的习惯,三是养成小孩子不识时务,不知劳苦的习性,四是阻止儿童去发展独立思考的精神。能够让儿童自己去做,其所得益处正与上述相反。   陶行知和陈鹤琴坚持教师、成人在教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反对无方向,无计划的放任自流。但关键是怎样正确的对待教育儿童和学生。陈鹤琴曾呼吁:儿童的命运,未来的前途,大多操在成人手中。因为我们不会教,使多少儿童受到了摧残,多少天才的瓦特、牛顿被埋没了。
  3、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上,应贯彻正确的宏观指导,把握大政方针,避免过度的统一模式,避免烦琐的检查评比。尊重和发挥各类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尊重和发挥广大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办出各类学校的特色来,并有利于从丰富的教育实践中造就优秀的教育家。要提倡高等院校和教科研机构的专家教师,多研究基层学校的实践经验,并给予理论的指导,以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第三、建议教育规划纲要能充分体现大教育观,以贯彻将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优先战略思想。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他从整个教育观出发;把社会中的生活实践活动、人民的生存奋斗和人的一生,都视为教育的范畴和过程。主张要调动全社会的一切力量,发挥教育的力量,打破传统教育时空观的局限性。   陈鹤琴的“活教育”主张:“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活教师”,要师生“和社会打成一片,和自然界紧密的呼吸在一起”,反对传统教育与实际生活脱离,学校与社会隔绝。他认为:“教育是生活,生活更是教育,儿童教育也是为了改造、充实生活。”他主张:“教育的范围包括社会、学校、家庭,“三者要相辅而行”,教育的理想才容易达到。陶行知和陈鹤琴不仅不否定书本,他们毕生热爱书,写文著书,指导人们读书和用书,重视基础文化课和中外语言工具的掌握。但他们都不唯书而唯实。强调要向现实生活学习,以“亲知”作为学习的基础,才能使别人经验的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真知识”。   陶行知认为:“这样便可得事物之真理”,“是一切发明之母”。陈鹤琴认为,“作全面的、比较的、系统的、五官俱到的精密观察,是开启真理的钥匙,使我们能接近真理”;“不仅能促进教学兴趣,而且一种尊重事实,求真求是的人生态度自然地会建立起来”。今天,学校师生的各项教学实践应与伟大时代前进的步伐一致,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生动活泼的现代生活教育,如:学习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航天人献身航天事业的精神,震撼人心的奥运、残奥精神,各条战线的英雄模范人物的无私奉献精神来武装头脑、净化心灵。   事实证明,将学校各科教学活动更密切地和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有计划的社会实践、科学实践、家教实践等调查研究和亲自体验结合起来,必将有助于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建立和发扬。这也就可以克服空洞说教,言行不一,知行矛盾的教学弊端。解放前,陶行知和俞庆棠都面向广大农村和工厂的劳动群众,将教育和社会经济、生产生活相结合,为促进人民的觉悟、团结和生存发展而奋斗。尽管环境艰难,他们的教育理想不能完全实现,但他们的教育成就是可贵的,改造世界的生活教育理念是正确的。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的推动下,我国有一些地方开展了“农科教统筹”、“科教兴村”(镇、乡、县)的一系列的实验。这一方向和经验,值得珍视和广泛的普及。它将有利于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大力培养合格人才、提高人民道德文化科学水平、促进三农工作和发展自主创新经济的战略方针的贯彻。   陈鹤琴曾提出儿童教育和保障儿童权利的九条“宏愿”,倡导全民族、全社会人人参与的大教育观,并身体力行。它涵盖了以下的内容:愿实现为一切儿童身心发展的普及义务教育;愿全国残疾儿童都受到特殊教育;愿政府和慈善团体实行为全国儿童的福利服务;愿消灭童工和奴婢制度;愿全国的父母导师都负起保育、救济、感化儿童的责任;愿全国的父母们都具有教育儿童的科学常识;愿全国的妇女们都注意胎教和妊娠期的卫生;愿全国教师们都以鞠躬尽瘁的精神去教导、训练儿童;愿全国慈善家和一切成人,对于凡百救济事业先从儿童做起,遇有危险,先救儿童。   今天,以儿童为本,统筹协调全面发展的儿童教育工作,仍然是我国的一项需要组织、依靠全民族、全社会的一切力量,以形成合力有效推进的重大任务。   鉴于当今社会生活和文化中存在的丑恶现象和腐朽文化,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学校应指导学生组织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讨论,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建议由地方政府领导,学校与社区结合,广泛组织和举办有指导的开放性的课外的电脑教学和健康的文娱活动,以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同时,建议对现已遍及城乡又无从管理,已对青少年造成严重危害的网吧现状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立法和监管,对违法的网吧坚决取缔。   陈鹤琴在上世纪的50年代,曾在政协呼吁:为加强对青少年、儿童的品德教育,抵制不良文化影响,建议大力组织作家、艺术家创作健康向上的优秀作品,并由学校充分利用,指导课外阅读、观摩。老一代的作家、艺术家曾经创造出大量的优秀动画片和木偶戏、儿童戏剧、歌曲、文学、电影、故事等。今天,我们更加需要继承发扬我国这方面卓有成效的好传统,为儿童、青少年造福。我国广大离、退休干部、各行各业的专家、教师对现今教育的重要作用,已被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的教育实践所证明,他们也是贯彻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极好的老师、宣传员。建议各级教育部门广泛的发动这支关心下一代的力量,重视和发挥他们对青少年教育可起的示范作用。大学,中学,小学都应挖掘老校友这一宝贵的人文资源,作报告,写文章,交朋友谈心,介绍求学和人生的奋斗体会,弘扬革命的、科学的光荣传统,并编写校本教材,开办校史陈列室,使生动的教育代代相传。
  第四,建议教育规划纲要着眼于育人的系统工程,同时重视加强幼儿教育这一基础工程的领导。   现代教育科学证明:教育的基础在于儿童期,这是人的成长中可塑性,可教性最佳的时期。陈鹤琴指出:“教小孩子要从小教起,若小时不教,大来就不容易教了,而且要开始教的时候必须教得好”。他早在《家庭教育》中就开宗明义:儿童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幼儿教育是基础中的基础,“幼稚期(出生到7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这一时期中打下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他的健全人格就不容易形成了”。陈鹤琴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他毕生对幼儿教育系统作出了开创性的科学实验与贡献,包括儿童心理实地研究、现代中国化的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与幼儿师范教育等。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年仅九旬的陈鹤琴先生仍在大力呼吁,要重振幼儿教育和切实开展对幼儿教育的科学实验等建议;他多次强调“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发展托幼事业,培养有体魄强壮,品德良好和智力发达的祖国幼苗,是关系到祖国和民族前途的根本大计,是党和国家的一项战略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已取得了科学育儿的显著成果。但是,对比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和教育的整体状况,幼儿教育的发展还极不平衡,有待提高。从总体看,幼儿园的办园数量虽有逐年增长,但公立幼儿园的比例尚不到10%,幼儿教育经费仅占教育总经费的1.2%到1.3%,大大低于国际水平。由于民办幼儿园成为了幼儿教育的主体构成,这就间接将幼儿教育事业推向了市场,改变了教育机构原本的特征,成为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目前学前教育没有立法,很多问题缺乏法律和有关制度保证(如明确政府责任和设立相应的公共机构、办学资格的准入制度、评价的标准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在管理、收费及课程设置等方面相应的规范),这是学前教育出现问题和导致教育市场混乱的主要原因。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广大家长的教育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占中国人口最大比重的广大农村十分薄弱。在教育的指导思想上,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和实际的指导仍显不足。现有以下建议:1、应确立幼儿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础构成部分的指导原则,不能视之为教育体制外的附属。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性质应有合理界定,应提高重视程度,加大经费投入。
  2、应进一步明确政府责任和设立相应的公共机构,加强学前教育的规范和管理。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中,都应配置一批具有高水平的、有实践经验能力的幼教管理干部,以加强对幼教工作的日常管理。政府应引导加强对学前教育工作的研究指导,加快学前教育立法。
  3、尽管鉴于国家目前的现状,还不可能将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但学前教育立法与公办幼儿园扩大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应予充分的重视。在目前条件下,政府也应化相当财力,支持办好一批幼儿园并将其作为实验基地,使之发挥积极的辐射影响作用。同时,要求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团体、企业支援兴办托幼事业,以及在住宅区建筑配套建设中,促使托幼事业的发展。在广大农村大力兴办托幼事业的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充分利用大自然的有利条件,走大众化的道路,避免盲目模仿城市。对此,迫切需要调查研究,作出专门的规划。
  4、对于目前全国大量存在的民办幼儿园,应有计划的加强领导与整顿。现有不少民办幼儿园,师资不合格,办园不符合条件,且只以盈利为目的。其中,幼教师资缺乏是个大问题。多年前,一阵风、一刀切要求全国所有幼儿师范学校或取消或并入高校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合格幼教师资缺乏的矛盾更为突出。有些地区的教育部门既不承认这些不合格的幼儿园,又不采取任何办法而放任自流、任凭市场作为。为此,建议在加强调研的基础上,对各类幼儿园的教师加强全员培训和管理,可以由幼儿教育主管部门和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各级教师培训机构、优质幼儿教育机构等通力合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培训,分别情况逐一整顿,使问题幼儿园纳入正轨。   陈鹤琴先生在去世前一年,曾为《幼儿教育》杂志题词:“热爱、了解和研究儿童,教育他们使之胜过前人。”今天,国家的发展和教育的振兴都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我们深信,学前教育事业也一定能获得有效的提升和发展。我们深信,在党的正确教育方针的指引下,依靠广大干部、教育工作者、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我国的教育事业一定能得到长足发展;千千万万富有朝气、充满活力并“胜过前人”的祖国幼苗,必将成为振兴中华大业的栋梁之材。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职业道德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利益关系的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职业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日趋复杂,这些经济关系的实质是经济利益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各经济主体的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时常发生冲突。会计职业道德可以配合国家法律制度,调整职业关系中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会计职业道德允许个人和各经济主体获取合法的自身利益,但反对通过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而获取违法利益。   2.会计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稳定性。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是为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服务的。市场经济的客观性是通过价值规律表现出来的。任何社会和个人,对于客观经济规律,只能在认识的基础上,去主动适应、掌握和运用它,而不能去改造它,更不能违背它。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作为对单位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会计,会计标准的设计,会计政策的制定,会计方法的选择,都必须遵循其内在的客观经济规律和要求。正由于人们面对的是共同的客观经济规律,因此,会计职业道德主要依附于历史继承性和经济规律,在社会经济关系不断的变迁中,保持自己的相对稳定性。没有任何一个社会制度能够容忍虚假会计信息,也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主体会允许会计人员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商业秘密,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是会计职业的普遍要求。  3.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会计职业道德是人们对会计职业行为的客观要求。从受托责任观念出发,会计目标决定了会计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尤其是随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会计不仅要为政府机构、企业管理层、金融机构等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而且要为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服务。医生职业道德的优劣影响的是一个或几个患者,而会计因其服务对象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公共产品,所以会计职业道德的优劣将影响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广厦(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银广厦)会计造假丑闻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该上市公司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该公司的股票在其会计造假丑闻败露后股价大幅下跌,使广大股东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干扰了社会经济的正常秩序。可见,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秩序的健康运行,会计职业道德必将受到社会关注,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规范的重要补充,其作用是其他会计法律制度所不能替代的。例如,会计法律只能对会计人员不得违法的行为作出规定,不宜对他们如何爱岗敬业、提高技能、强化服务等提出具体要求,但是,如果会计人员缺乏爱岗敬业的热情和态度,没有必要的职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则很难保证会计信息达到真实、完整的法定要求。很显然,会计职业道德可以对此起很重要的辅助和补充作用。  2.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动机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动机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会计行为是由内心信念来支配的,信念的善与恶将导致行为的是与非。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的行为动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引导、规劝、约束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遵循职业道德要求,从而达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  3.会计职业道德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从会计职业关系角度讲,会计目标就是为会计职业关系中的各个服务对象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能否为这些服务对象及时提供相关的、可靠的会计信息,取决于会计职业者能否严格履行职业行为准则。如果会计职业者故意或非故意地提供了不充分、不可靠的会计信息,会严重背离会计目标,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使服务对象的决策失误,甚至导致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因此,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约束着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4.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会计职业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体现。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当做到爱岗敬业、提高专业胜任能力,这不仅是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也是会计职业者遵循会计职业道德的可靠保证。倡导会计职业道德,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并结合会计职业活动,引导会计职业者进一步加强自我修养,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有利于促进会计职业者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二,摘要 当今社会早恋现象越来越严重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和回避的问题.学校,家长,老师都反对中学生早恋.但到底早恋对中学生是否有影响呢 会有什么影响呢 为此我们组合成一个小组,决定对这一个问题进行调查.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对早恋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我们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早恋的定义,制定调查问卷,向我校高一级的同学进行调查.分析我们收回来的调查问卷,分析调查结果,制成表格进行比较,分析. 我们分析出现在中学生的早恋现象比较严重,好多中学生都沉迷在早恋中.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做成一定的影响. 三,关键词:中学生 早恋 影响 四,课题背景 当今社会早恋现象越来越严重以成为一个不可忽视和回避的问题.好多学校,好多老师都说中学生不可以早恋,好多家长都说中学生不可以早恋.还有好多研究的人都说中学生早恋不行.那到底早恋在中学生心中是怎样的呢 是不是每个中学生都赞成早恋 那到底早恋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不是真的只有坏处呢 会有好处吗 五,课题研究的目的 家长和老师认为中学阶段是中学生的黄金时段,不应该早恋.那到底早恋在中学生心中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对于中学生,他们自己赞成早恋吗 那到底早恋对于中学生来说是有什么影响呢 为此我决定对这一问题进行调查.通过这份研究报告希望可以使中学生和广大家长老师对早恋有一个更深的认识,知道早恋到底有那些好处或那些坏处.让中学生知道当早恋的时候应该用什么办法无解决. 六,研究的内容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中学生早恋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有的人认为它对中学生是有害的会影响学习和发展,但也有人认为只要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和对待它就不会有什么危害. 那么早恋在中学生心中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概念,中学生为什么要早恋呢 他们对早恋持有怎样的态度呢 早恋对中学生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广大中学生知道了解为什么家长和学校再三反对早恋吗 还有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对待早恋呢 七,研究的方法 1.七,课题研究的方法:通过上网收集资料和口头问卷,对一部分中学生进行调查. 2.然后对答卷进行综合分析. 3.在调查问卷中,我们以中学生或朋友的身份进行,建立被调查者的信任,减少他们对思想的顾虑,在调查中做到畅所欲言. 4.得出结论. 八,结果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打开重命名文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