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世博会谈论“暗恋桃花源源”之意境10字

2010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0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 一、《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 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第16课 陈涉世家 [学在课前] 1. 给加点字注音。 ①阳夏( )②嗟( )乎 ③闾( )左 ④谪( )戍 ⑤皆次当行( )⑥ 陈..... 胜王( ) ⑦罾( ) ⑧篝( )火 ⑨笞( )广 ⑩被( )坚执锐 ..... 2. 解释加点的词语。 …九年级语文上册202班期中考试题(一)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教师寄语:202班的同学们,白雪覆盖着的是青枝绿叶,是万紫千红,是鸟 语花香,,,,希望大家刻苦学习,积极思考,认真书写,用优异的成绩来迎接…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一、《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的意思和用法,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A永州之也产异蛇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环而攻之而不胜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3.翻译下面的句子: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4.对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在军事上的不同作用,作者持怎样的看法?(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5.用文中语句填空。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天时不如地利
B.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C.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D.委而去之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B. C. D.8.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是:。2001年5月,美国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改选中落选,印证了孟子关于人心向背的重要规律,即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0.文中加点的词“池”、“兵”、“至”、“畔”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背叛C.护城河
背叛11.下列语句中的“故”与“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中“故”的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既克,公问其故 B.桓侯故使人问之 C.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12.下列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三里之城:周围三里(那样小)的城
B.委而去之:弃城而逃C.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风震慑天下,并不是因为武力的强大。13.“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是指什么说的?(
)A.正确的道理
B.作战的规律
C.施行“仁政”
D.统治的方法14.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B.第二段用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第三段写地理条件虽优越而守城失利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C.第四段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
D.本文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和”。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①委而去之(委:
②亲戚畔之(畔:
)16.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以天下之所顺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D.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17.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2分)威 天 下 不 以 兵 革 之 利。18.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译文:
②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译文:19.“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2分)答:含义:
。(1分)。事例:
。(1分)。20、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包围)
B、池非不深也 (池:水池)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这里是“限制”的意思)21、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方圆三里那样的小城和方圆七里的大城)C、委而去之 (弃城而逃)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不能只靠武力强大来震慑天下)22、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
B、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C、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D、本文骈散结合,读来琅琅上口,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正确。比如“城/非不高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23、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B、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D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2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标示正确的一项是(
)A、天时/不如地/利B、必有/得天时/者矣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5、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区域、地域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 背叛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选拔,被起用
D、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受苦26、下列四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属予作文以记之
B、环而攻之而不胜
杜少府之任蜀州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曹操比于袁绍
D、择其善者而从之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7、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7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2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译文:29、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文:30.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译文:31.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理解。(3 分)答:32、对下面文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 3 分)A、委而去之
(到,, ,, 地方去)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背叛)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器)
D、以天下之所顺(用、靠)33、文中画线句“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论证的观点是:
。文中最能表达“人和”意思的一句话是:
。(4分)二、《陈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从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BC.项燕为楚将
贤能为之用
D.楚人怜之
二世杀之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发闾左谪戍渔阳
(2)度已失期
度:(3)会天大雨
(4)宜多应者
宜:3.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偶然性:必然性:4. 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2分)
①吴广素爱人
比:5.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①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译文:6.选出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3分)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皆以美于徐公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D.陈胜、吴广乃谋曰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7.选出翻译时括号里的内容无须补出的一句(
)(3分)A.九百人屯(于)大泽乡。 B.上使(之)外将兵。 C.天下苦(于)秦久矣。
D.失期,法皆斩(之)。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等死,死国可乎?译文:9.陈胜、吴广决定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用选文原句回答)(3分)答: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2.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2分) 13.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①原因:②启示:14.原文选自
家司马迁的《史记》(2分)15.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数
宁16.翻译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2分)译:17.说说士卒为什么能跟陈胜、吴广一起举事?(2分) 18.回忆全文,指出起义的地点
,引发起义的根本原因
。(2分)19.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20.下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哪一项相同?(2分)A
B《醉翁亭记》)C《出师表》)
D《曹刿论战》)
[答]21.用现代汉语翻译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鱼腹藏书、篝火孤鸣?对这种做法你是如何评价的?(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导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解释下面加点词的词义(5分)
广故数言欲亡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并: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欲:25.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译文:26.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将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2分) 2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①会天大雨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天下唱__________________2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C.《塞翁失马》) D.《孟子》)29.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用简洁的语言回答)(2分)答:30.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4分)(1)辍耕之垄上
(2)怅恨久之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4)若为佣耕31.翻译
苟富贵,无相忘
一句。(2分)译文:32.陈涉与佣者的这段对话主要说明了什么?(3分)答:33.下面每组中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吴广素爱人
B.皆已失期
D34.对下面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然后”)
D35.读下面各组句子,指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两组:(①
)(4分)A
BC.吴广为都尉/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D.从民欲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36.你认为陈涉是个怎样的人?(2分)答:37.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吴广素爱人
素:sǜ 朴素
B.广故数言欲亡
亡:wáng 死亡C.尉果笞广
笞:chī 用竹板打
D.被坚执锐
被:biè 同“披”38.翻译下面语句。(2分)为坛而盟,祭以尉首。译文:39.陈涉揭竿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3分)4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①吴广素爱人
②尉果笞广
。③广故数言欲亡
。 ④陈胜佐之
。41、“以激怒其众”中“以”字和下列句子中哪一项的“以”字意思相同?(2分)(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4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结实不正确的是(
)A、苟富贵,无相忘 苟:苟且
B、会天大雨,道不通 会:适逢C、爱士卒,楚人怜之 怜:爱
D、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倡导43、下面语句中与“辍耕之垄上”中“之”字的意思相同的是(
)A、怅恨久之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吾欲之南海
D、先天下之忧而忧44、比较下面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是(
D45、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是(
)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B、发闾左适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C、等死,死国可乎——等着死亡,不如为国事而死
D、吴广以为然——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46、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选文第1段主要是介绍陈胜年轻时的情况,“尝与人佣耕”说明了他当时的身份。B、“鸿鹄之志”说出了陈胜、吴广年轻时期的抱负,也突出了他们年少气盛。C、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是“大泽乡”,起义的导火线是“失期,法皆斩”。D、陈胜根据当时的形势,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这一策略,表现了他超人的才略胆识。4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4分)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4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A、
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不以物喜勿以善小而不为49.下列成语中的“亡”与“今亡亦死”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家破人亡
B.亡命之徒
C.唇亡齿寒
D.生死存亡50.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译文:
译文:5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
(2)52.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2分)答:53.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3分)答:5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D. /5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失期,法皆斩。译文:②天下苦秦久矣;译文:③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译文:56.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现陈胜的谋略的一项是(3分)(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D.(又间令吴广)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三《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 下面词语中“通”字与“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通风换气
B. 政通人和
C. 通宵达旦
D. 博古通今2. 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缘:_________________(2)俨然:__________________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3分)渔人甚异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林尽水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4分) 6.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2分)A. 选文中加点的“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B. 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C.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D.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一句中的“此人”指的是桃源人。7.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至于负者歌/于途
D.往/来而不绝者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1分)
⑴悉如外人
(2)渔人甚异之
异: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个句子。(4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10.本文作者是____(朝代)的文学家________(人名)。(2分)11.第2段描写桃花源中人的生活场景,表现他们________的心情。(用文中的话回答)(3分)12、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2分)发现桃花源——(
)13、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2分)
)14、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4分)15.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1)
(3)————
(4)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问今是何世 ②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C.①不复出焉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①设酒杀鸡作食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19.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译文: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悉如外人 悉:(
(2)无论魏晋 无论:(
)22.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2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2分)(1)
(3)便要还家
(4)及郡下,诣太守24.下列句子中诵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B.处/江湖之远/忧其君。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5.作者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可是作者描绘出了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请想一想并写出作者写作的意图。(2分)答:26.每个人都曾构想过自己的理想,请用恰当、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你的理想王国。(2分)答:2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1
(328.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CD2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文:30.“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3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2.本文的作者是
(人名),
(朝代)诗人。(1分)33.缘溪而行的渔人忽然看到美丽静谧的桃林,此景激起了他极大的好奇心,并让他产生了穷尽桃林的愿望。请从文中找出这处景物描写。(2分)答:34.渔人穿过山洞,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派祥和的景象。请你谈谈渔人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2分)答:35.盛世少有隐者。面对当时的社会,作者在不苟且、不同流、难释怀的复杂情感下,隐居山林并描绘出仪真仪幻的“桃花源”。请你说说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3分)答:36、用“╱”线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1分)率 妻 子 邑 人 来 此 绝 境37.你认为作者在《桃花源记》中,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2分)38、上海世博会湖南馆的展示主题为“都市桃花源”,即取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之意境。请结合文意和本届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谈谈你对这一主题的理解。(2分)答:39.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请结合选文作答。(2分)答:40.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41.以下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3分)A.
D. 太丘舍去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斯是陋室42.翻译句子。(6分) ⑴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译文:⑵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译文:43. 本文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儒家、道家思想,请选择其中一“家”作简要说明。(4分)答:答案要素:①文本中理想社会内涵(2分)②儒家“大同”思想或道家“避世自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思想。(2分)示例:(儒家)如文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表现了“桃源”中的老小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幸福,这体现了“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的“大同”思想。44.下列四个选项中与“见渔人,乃大惊”的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B.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C.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D.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口技》4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
)46.跟例句中的“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止匕绝境,不复出焉,速与外人间隔。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以鱼我所欲也》)C.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D.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47.选文中桃花源的美好和谐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答:48.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便得一山 /而或长烟一空
B.鸡犬相闻 /其一犬坐于前
C.渔人甚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49.文中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联系全文,说一说桃源人为什么“叹惋”?(2分)答:50.离开桃花源时渔人“处处志之”,再来寻找的人划“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1分)答:51.选段中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源于本文且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的一个成语是
。(2分)52.渔人把桃花源中的秘密告诉了外人,对此你有何看法?(3分)答:53.“老有所终”、“幼有所长”是“大同社会”的特征之一,在选文中,哪一句话具体描绘了这样的生活画面?(2分)答:5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55.(2分)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填序号)①
见渔人,乃大惊
既出,得其船
设酒杀鸡作食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56.(2分)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说明了什么?答:57.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
)(2分)A.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马说)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58.“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2分)答:59.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答:60.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
”。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
”。离开桃花源时,他“
”,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61.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
。(3分)62.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63.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 答:64.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1分)65.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分)答:(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66.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3分)答:四《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58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A“返”)
D2.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2分) 答:3.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答:4.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译文:5.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3分) 答:6.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负势竞上/至于负者歌于途
B、猛浪若奔/永之人争奔走焉C、望峰息心/北山愚公长息曰
D、急湍甚箭/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7.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3分)A、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越的泠泠之声。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千百只蝉儿叫个不停,千百只猿猴叫个不断。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B、文中通过写水的“缥碧”、“直视无碍”、“急湍”这三个特点来表现富春江水之“异”。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不已。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作: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
D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译文:12.词的用法、意义相近的一组是(
)A.之:如镜之新开
暮寝而思之
B.其:不可知其源
其如土石何C.者:似与游者相乐
得道者多助
D.为:山峦为睛雪所洗
子墨子解带为城13.解释加点的词的词义。 ①负势竞上(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15.选出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
)A.泠泠作响:写泉水发出哗哗的很大的声响。B.波色乍明:写水波一闪一闪的动态之美。C.往来翕忽:写游鱼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D.娟然如拭:写雪水洗过的山峦就像美丽的少女。16.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
)17.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译文:18.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答:(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答:19.选出加点词表示数量词“一百”的意思的一项是(
)(3分)A、一百许里
B、百千人大呼
C、千百成峰
D、赏赐百千强20.理解。(1)简单赏析文中画线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写法。(3分)答:21.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是
。(1分)22.文章情景交融,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2分)答:2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A
D24.《三峡》中与文中划线句子异曲同工的语句是
。(2分)25.作者对富阳至桐庐沿途景色的总体印象是,并且重点从(
)两方面进行了描绘。(3分)2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27.下列各句中的“者”与例句中“者”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A.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C.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始得西山宴游记》)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8.写出文中概括富春山全貌的句子并翻译。(3分)句子:
翻译:29.文章理解。(5分)文章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
的情态。在分写“异水”时,用“
”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
的特点。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最后,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
”一句相照应。30.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风烟俱净
窥谷忘反31.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独绝
B.一百许里
C.风烟俱净
D.在昼犹昏猿则百叫无绝
猿则百叫无绝
有时见日32.文中写出的富春江的特点是
。33.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
。34.能暗示文中所写景色季节特征的一个字是:。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一个含有该字的句子:
。3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D.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36.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怡然自乐:愉快的样子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连接B.水皆缥碧:青白色
望峰息心:平和的心态
窥谷忘反:同“反”,返回C.有时见日:同“现”
互相轩邈:高大
横柯上蔽:树木D.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负势竞上:凭依
皆生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37.翻译句子: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2分)译文:38.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4分)(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B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石潭记》)C.负势竞上,互相轩邀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储东阳马生序》)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于园》)E.横柯上蔽,在昼扰昏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三峡》)39.“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2分)[答]40.用现代汉语翻译“争高直指,干百成峰”。(2分) [译文]41.“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小石潭记》也有通过“游鱼”描写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请默写出其中的一句。(2分)[答]42.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2分)
[答]43.与“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中“者”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藩4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绝: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④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反:45.翻译下面句子。①负势竞上
译文: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译文:46.本文是从视觉和角度进行景物描写,体现从富阳至桐庐沿途“(用原文回答)的特点。4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1)
)4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文:(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译文:49.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三峡》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南朝的吴均。
B.由《三峡》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联想到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 《三峡》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与朱元思书》写猿鸣则与其他事物共同表现了富春山的勃勃生机。D. 《三峡》中“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与朱元思书》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50.郦道元笔下那雄奇险峻的三峡,业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截至日,大坝工程全线建成。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消息,你想对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说些什么? (字数在50个以内)(2分)答: 51.对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天山共色
共色:同样的颜色。B.水皆缥碧
缥碧:青白色。C.急湍甚箭
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D.皆生寒树
寒树:寒冷中依然葱郁的树。52.对下面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
B.嘤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如诗一般押韵。C.经纶世务:治理社会事务。
D.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5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八个字概括了全文描写的富春江景色。B.第二自然段写水的颜色、清澈、深度,静态和动态,都突出表现一个“异”字。C.第三自然段中“负势竞上、争高直指”,给本是静止的山赋予了奋发向上的无穷的生命力。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写出了作者超然尘世的归隐之心。5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4分)(1)沿溯阻绝。沿:
(2)良多趣味。良:
(3)直视无碍。碍:
(4)窥谷忘反。反:55.翻译下列句子(4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文:56.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57.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的景色特点,再细致描绘了水之山之、山之
,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5分)58.文中画线的句子抒发了作者者
的人生态度。(4分)59.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A.自
自富阳至桐庐
猿则百叫无绝
有时见日自非亭午夜分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日光下澈60.解释下列加点词词义。(4分) ①天山共色(
) ②一百许里(
) ③互相轩邈(
) ④窥谷忘反(
)61.简答(不得直接摘抄原文句子)(6分)(1)说说富春江景色的总体特征。答:(2)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富春江水流之急。答:62.根据《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三峡》三篇文章内容对对子。(任选一道作答)(3分)①两岸连山无阙处,
②石潭上竹树环合,63.下列加点的词不能解释为“全”或“都”的一项是(2分)(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6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译文:____65. 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最能表达作者志趣和情怀,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2分)答:6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1)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
(3)负势竞上
(4)望峰息心67.写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6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五《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耳。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3分)(1)然得而腊之
(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3)苛政猛于虎也
)2、能统领第一段内容的一个词语是异。第二段作者引用孔子“苛政猛于虎也”的目的是要说明:
(2分)3、下列各句中“去”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⑴去死肌,杀三虫
⑵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 ⑶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⑷挈妻子而去之走A ⑵⑶
D ⑵⑷4、翻译句子(2分)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译文:5.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3分)(
)A 悍吏之来吾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 殚其地之出——出郭相扶将C ——D 虽鸡狗不得宁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3分)君将哀而生之乎?译文:7.用简明的语言说说蒋氏“汪然出涕”的原因。(3分)答:8.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是进亦忧退亦忧
B.谨食之,时而献焉
食之不能尽其材C.若毒之乎
皆若空游无所依
D.殚其地之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1)俶尔远逝
译文:(2)斗折蛇行
译文:(3)犯寒暑
译文: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
)1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译文:12.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加以简要回答。(4分)答:蒋氏的两次“戚”:第一次:
第二次:作者的两次“悲”第一次:第二次:1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6分)(
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
)岁赋其二
)14.选文作者是(人名)。写出教材中该作者另一篇文章的标题:《》。(2分)15.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言之,貌若甚戚者。译文:16.
选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永州异蛇的特征。(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1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 ②殚其地之出(
) ③犯寒暑(
④又安敢毒耶(
)18.下列四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而乡邻之生日蹙/可计日而待也
B.竭其庐之入/其真不知马也C.
D.虽鸡狗不得宁焉/虽欲言,无可进者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译文:②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译文:20.选文叙述蒋氏和乡邻的遭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中找出一组对比句,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原句:蒋氏乡邻作用:
21. 选出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2分)A.选文第一段,表达了作者对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B.“安敢毒耶”回应前文,说明整个大段叙述都是对“若毒之乎”的回答。C.蒋氏自述的这段话,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D.“说”这种文体比较注重文采,如选段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就体现了这个特点。22.选择加点字注音和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A.而乡邻之生日蹙(cù
) 蹙:窘迫。
B. 谨食之,时而献焉(sì ) 食:吃C.曩与吾祖居者(nǎng) 曩:从前。
D. 蒋氏大戚(qī )
戚:悲伤23.文中“殚其地之出”中的“殚”的意思是,“则久已病矣”的“病”的意思是。(2分)24.“向吾不为斯役”一句中的“斯役”指的是(用文中的词语填空)(1分)25. 把下列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2分)(1)号呼而转徙
(2)以尽吾齿26.(1)依据选文内容,把下列选项按对比的内容两两组合,将它们的字母填入括号内。(3分)A.蒋氏以捕蛇独存
B. 乡邻之旦旦有是
C.乡邻鸡犬不宁D.乡邻非死则徙
E.蒋氏弛然而卧
F.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
)(2)以上三组对比是围绕选文的哪一句话展开的?把这句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27.“余”问蒋氏:“若毒之乎?……”蒋氏在叙述了60年来乡邻们和自己的遭遇后说:“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感毒耶”从这句话来看,蒋氏是否怨恨捕蛇这差事?为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2分)答:2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是进也忧,退也忧
B. 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人不知而不愠C.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D.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9.理解文段内容,按要求填空。(1)本段文字引述的是蒋氏悲痛的哭诉,表明全段答话核心的一句话是:(1分)(2)蒋氏把自己跟乡邻的遭遇作了两次对比,请用一句话(尽可能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回答对比的结果。(2分)30.对下面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蒋氏听说要恢复他的赋税竟然大哭起来,“赋敛之毒”可知也。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该句引起下文,直贯至“捕蛇独存”。极言赋敛之苦。C.后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应这样划分:而/乡邻之生/日蹙D.“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的意思是:(捕蛇)回来后就可以很有滋味的吃着那土地上所有的东西,以满足我牙齿的需要。31.蒋氏捕蛇九死一生,却不以捕蛇为苦,反而自得其乐。造成这种反常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回答(不超过10字)。(1分)答:32.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只要标一处)(1)虽鸡狗不得安宁焉
(2)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33.解释加点的词语。(1)谨食之,时而献焉(
)(2)以尽吾齿(
)(3)则熙熙而乐(
)(4)今虽死乎此(
)34.下面加点词的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B 吾恂恂而起其真无马耶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C
岂若若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D 又安敢毒耶桓侯故使人问之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35.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译文:36.“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一年里冒死亡威胁的只有两次
B一年里冒死亡威胁的大概两次C.一年里犯死罪的人只有两个。
D. 一年里冒死亡威胁的人只有两个。3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B.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C.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D.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六岳阳楼记[甲]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明景和,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记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分)A.哀转久绝
B.属引凄异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
D2.下列句子加点的“则”字与“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中的“则”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入则无法家拂士
B.诚如是,则霸业可成也
C.(驴)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D.山不在高,有仙则名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译文:4.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的妙处。(1)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答:(2)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答: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胜:
晖:6.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译文:7.“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什么?(2分)答:8.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 ①登斯楼也
②则有心旷神怡
怡:9.解释下列各句中的“然”字。(3分)满目萧然(《岳阳楼记》)
然: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然: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公输》)
然:10.由“渔歌互答”,你能联想到《三峡》中哪两句渔歌?(2分) 11.请你写出两句初中课内学过的含“涯”字的古诗名句,要求句中的“涯” “横无际涯”的“涯”表意相同.(2分) 答: 12.“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请你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去”选择正确的义项。(2分)去:A.距离 B.离开 C.除掉,去掉①去国怀乡(
)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③委而去之(
)④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1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语句的意思。(2分)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文:14.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选文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的特点。(2分) 15.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每句填7个字)(2分)①范仲淹。
②欧阳修。16、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而不绝者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居庙堂之高则忧
居十日,扁鹊夏见C
D17、 文中“进”是指
,“退”是指
。18、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译文:19、《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岳》文着眼于“
”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文则寄情山水,将
统一起来,抒发自己的情怀。20、从《岳阳楼记》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答:
。21.翻译下列句子。 (1)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_ __
_(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文:___
__2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感极/而悲/者矣 B.而/或长烟/一空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先/天下之忧/而忧23.请从选段①②中找出分别与“以物喜”“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1)“以物喜”(2)“以己悲”24.你如何看待作者所追求的“古仁人之心”?答:25.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不认为物质丰富就高兴,不认为个人有所失就悲伤。B.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C.不把事物好当作高兴的事,不把个人不顺利当作悲哀的事。D.不因为物质丰富而高兴,不因为个人不顺就悲哀。2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薄:
景:27.请从选文中找出概括“迁客骚人”“悲”、“喜”情感的语句。(2分) 28.“迁客骚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是
。(2分)2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3)山间之四时也(
)30.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前人之述备矣。(2)野芳发而幽香。3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
)32选文出自课文《岳阳楼记》,作者
(朝代)的政治家、文学家。(2分)3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1)至若春和景明(
)34.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35.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山岳潜形
(2)薄暮冥冥
(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36.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2分)答: 37.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2)四时之景不同。
景:3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译文:39.下列句子语气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若夫/霪雨霏霏
B.佳木秀而/繁阴
c.而/乐亦无穷也
D.四时之景/不同40.范仲淹“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与民同乐”;有人“以苦为乐”,有人“助人为乐”;有人“寻欢作乐”,有人“及时行乐”。你以什么为乐?淡谈你的观点和理由。(3分)答:4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自是数年之后(
)42.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然则何时而乐耶
怏怏不乐C.
D.4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安用重法邪?译句:4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4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译文:46.从乙文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伟大抱负的思想基础是什么?(3分)答:47.第①段描写“满目萧然”之景,表现迁客骚人
的心情。(用文中的话回答)(3分)48.对文中加点的词浯;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胜状:胜景,好景色。
B.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C.南极潇湘:潇水和湘水的南边极远。D.骚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世称诗人为骚人。49.“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之”意为“的”,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不是“的”的意思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前人之述备矣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50.对第一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简要记述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B.“越明年”的意思是“到了第二年”。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写滕子京虽为“谪守”亦政绩显著。 D.“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予”即范仲淹的朋友膝子京。51.对第二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详细描写了洞庭湖及其周围的景色。B.“前人之述备矣”是对“岳阳楼之大观”的小结,简洁不繁。 C.“然则”轻轻—转,引出“迁客骚人”可能有的不同的情怀。 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反问,引出下文的写景抒情。5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文:②夫战,勇气也。
译文:53.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文中的“前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个完整诗句。(2分)答
.54.根据你对文章中加线词语的理解,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①天涯海角 涯:
②日薄西山
薄:③白头偕老 偕:
④如临大敌
临:5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译文:
。56.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3分)答:
。57.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3分)答:
。58.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微斯人 ③以其境过清 ④乃记之而去A.探求 稍微 冷清 离开
B.探求 没有 冷清 离开C.请教 没有 清白 走了
D.请求 一点点 冷清 离开59.辨析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居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不可久居
是进亦忧,退亦忧 问今是何世C.去 乃记之而去 游人去而禽鸟乐
D.异 或异二者之为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60.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或异二者之为 译:不同于以上两种行为。B.处江湖之远 译:住在很远的江湖上。C.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D.以其境过清 译:这里的环境有青青的草。61.对以上两个文段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这句话朗读节奏的划分是“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运用了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C.关于“先忧后乐”的名句常常被今人用来抒发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D.范仲淹、柳宗元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6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分)(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是进亦忧,退亦忧(
)(3)微斯人,吾谁与归(
)63.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______________形成了对比。(2分)64.“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65.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3分)答:66.选出下列句中“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
) ( 2 分)A .屋舍俨然
B .满目萧然
C .百事也尽然
D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67.文中“感极而悲者”是指哪些人?他们感极而悲的原因是什么?( 4 分)答:
(2 分)68.与范仲淹一样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历史人物很多。请你从下面提供的人物中任选两位,并写出其与此相关的名句。(2 分)
周恩来答:69.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以物喜A.属余作文以记之
B.徒以有先生也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以中有足乐者70.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C.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
D.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71.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1)山岳潜形 (
) (2)则有去国怀乡 (
(3)至若春和景明(
)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7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薄暮冥冥(
(2)多会于此(
)(3)春和景明(
(4)不以物喜(
)73.《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譬如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愉快的
。74.请根据上句,联系《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中的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岳阳楼壮美雄奇
下句:75.下则链接材料与《岳阳楼记》所表现的胸怀抱负有什么内在联系?【相关链接】: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答:范仲淹能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是与他“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刻苦自励”分不开的。7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沈复《幼时记趣》)C
)77、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8. 作者写“迁客骚人”因天气的阴晴变而引发的不同心情,目的是反衬古仁人
,歌颂古仁人
。(3分)79.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80.文中的“其喜洋洋者矣”是不是一种“乐”,“ 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2分)答:前者因个人的“得”而乐,是一己之乐;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七《醉翁亨记》1.从文中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2.“太守自谓也”句中的“太守”指的是谁?请写出人名: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山之僧智仙也
吾欲之南海,何如
B.名之者谁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C.朝而往,暮而归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D.晦明变化者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译文: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文:5.“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常用来表示什么?答: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饮少辄醉 (
)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③宴酣之乐(
)④射者中,弈者胜(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行者休于树 A.告之于帝
B.苛政猛于虎
C.躬耕于南阳
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句。(4分)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译文:9.读了上文,你认为太守欧阳修“醉”的原因有哪些?(4分)答:10. 下列词语中“回”字与“峰回路转”中“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妙手回春
B.蓦然回首
C. 回复短信
D. 回环往复11. 解释选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1)蔚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2)辄: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13. 用自己的话说出醉翁亭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4分) 1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往来而不绝者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颓然乎其间者
D而不知人之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15.填空。(4分)⑴选文①中写夏季之景的句子是
(1分)⑵选文②写到了“滁人游”等四种情况。请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其它三种情况,且与“滁人游”结构形式相同的短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①滁人游 ②
④16.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译文:(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译文:17.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也写到了“饮酒”。同是写“饮酒”,两篇文章所体现出的情趣与境界有什么不同?(3分)答:陶渊明:忘怀宠辱,自得其乐;欧阳修:寄情山水,与民同乐。18、给下列字注音。(2分)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
)2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2分) 既 得 斯 泉 于 山 谷 之 间21.翻译下列句子。(4分)(1)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译文: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名之者谁有仙则名
B.其西南诸峰诸郡县苦秦吏者
C.醉翁之意不在酒宾客意少舒
D.故自号日醉翁也公问其故23.翻译下面句子。(3分)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译文:24、根据作者对文中饮酒赏景的描述,下面对“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必须借助喝酒才能在心里领会得到。B.山水的景色领会在心里,陶醉于喝酒之中。C.欣赏山水得到乐趣,心中畅快,自然酒兴大发。D.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之中。25.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2)四时之景不同。
景:2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译文:27.下列句子语气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若夫/霪雨霏霏
B.佳木秀而/繁阴
c.而/乐亦无穷也
D.四时之景/不同28.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文学家
(人名)。(2分)29.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30.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①负者歌于途 负:
②杂然前陈者 陈:
③觥筹交错 觥:
④山肴野蔌 蔌:31.翻译下列句子。(4分)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译文:32.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答:33.文中极力渲染了一个“乐”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3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3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②云归而岩穴暝 (
③伛偻提携 (
④觥筹交错 (
)36、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译文: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文:3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译文:②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文:38.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
)(4分)A.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B.朝而往,暮而归
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D.山间之朝暮也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E.而乐亦无穷也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39.“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由此演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表示什么意思?(2分) 40.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2分)答: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4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42.分别写出“穷”字的意思。(2分)(1)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穷:(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穷:43.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答: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4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分)A.临溪而渔
B.山间之朝暮
暮色苍茫C.杂然而前陈
D.觥筹交错
一筹莫展45.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苍然白发(
(2)醉翁之意(
)(3)树林阴翳(
(4)述以文者(
)46.《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醉翁亭记》洋溢着
的和谐之音。《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风。《桃花源记》飘逸着
的理想之风。
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 一、《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 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 一、《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 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 一、《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 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您的在线图书馆
欢迎转载:
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暗恋桃花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