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3氯化铁加水煮沸制取氢氧化铁变成氯化铁胶体实验...

当前位置: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写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写序号).①将0.2moloL-1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然后继续加热并不断搅拌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②将95g的蒸馏水,倒人盛有5g氯化钠的烧杯中,搅拌溶解,配制5%的食盐水.③用苯萃取溴水中的Br2,分液时,苯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④使用容量瓶、滴定管、分液漏斗时,首先应检验是否漏水.⑤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饱和Na2CO3溶液的洗气瓶,除去CO2中HCl.(2)A、B、C、D四种固体均可溶于水,组成它们的阳离子为:Na+、Mg2+、Al3+、Ba2+;阴离子为:OH-、Cl-、CO32-、SO42-.分别取它们的水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①A与B、C、D反应均可产生白色沉淀;②B溶液与适量的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过量的D溶液时,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则A为______C为______(填写化学式);B溶液与NaHC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潍坊一模
(1)①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选用氯化铁饱和溶液,若氯化铁浓度过低,不利于氢氧化铁胶体的形成不能用玻璃棒搅拌,防止胶体聚沉,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应立即停止加热,如继续加热会导致胶体聚沉,故①错误;②95g的蒸馏水,倒人盛有5g氯化钠的烧杯中,搅拌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g5g+95g×100%=5%,故②正确;③用苯萃取溴水中的Br2,水在下层,从分液漏斗下管放出,苯层在上层,应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故③错误;④根据带有活塞或瓶塞的装置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容量瓶、滴定管、分液漏斗应检验是否漏水,故④正确;⑤碳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吸收二氧化碳,应改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除去HCl,故⑤错误;故答案为:②④;(2)根据离子共存可知,四种固体为Na2CO3、Ba(OH)2、Al2(SO4)3、MgCl2或Na2CO3、Ba(OH)2、AlCl3、MgSO4,A与B、C、D反应均可产生白色沉淀,则A为Na2CO3或Ba(OH)2,B溶液与适量的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过量的D溶液时,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则B为Al2(SO4)3,D为Ba(OH)2,故A为Na2CO3,C为MgCl2,硫酸铝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3++3HCO3-=Al(OH)3↓+3CO2↑,故答案为:Na2CO3;MgCl2;Al3++3HCO3-=Al(OH)3↓+3CO2↑.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写序..”主要考查你对&&基本仪器的使用,萃取,分液,离子的检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基本仪器的使用萃取分液离子的检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基本仪器的使用:1、可加热的仪器:
2、计量仪器:
3、可用于分类除杂的仪器
4、其他常用仪器
离子的检验:(1)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Ca2+:砖红色; (2)H+:H+酸性。遇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遇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3)NH4+:在试液中加强碱(NaOH)加热,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4++OH-NH3↑+H2O;NH3+H2ONH3?H2ONH4++OH- (4)Fe3+:①通KSCN或NH4SCN溶液呈血红色:Fe3++SCN-==[Fe(SCN)]2+;②通NaOH溶液红褐色沉淀:Fe3++3OH-==Fe(OH)3↓ (5)Fe2+:①遇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在空气中迅速转化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Fe3++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 ②试液中加KSCN少量无明显变化再加氯水出现血红色: 2Fe2++Cl2==2Fe3++2Cl-;Fe3++SCN-==[Fe(SCN)]2+ (6)Mg2+:遇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NaOH过量沉淀不溶解:Mg2++2OH-==Mg(OH)2↓,但该沉淀能溶于NH4Cl溶液; (7)Al3+:遇NaOH溶液(适量)有白色沉淀生成,NaOH溶液过量沉淀溶解: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 (8)Cu2+:遇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加强热变黑色沉淀:Cu2++2OH-==Cu(OH)2↓;Cu(OH)2CuO+H2O (9)Ba2+:遇稀H2SO4或硫酸盐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Ba2++SO42-==BaSO4↓ (10)Ag+: ①加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此沉淀迅速转变为棕色沉淀溶于氨水Ag++OH-==AgOH↓;2AgOH==Ag2O+H2O;AgOH+2NH3?H2O==[Ag(NO3)2]OH+2H2O ②加稀HCl或可溶性氧化物溶液再加稀HNO3生成白色沉淀:Ag++Cl-==AgCl↓ (11)OH-:OH-碱性:①遇紫色石蕊试液变蓝;②遇酚酞试液变红;③遇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12)Cl-:遇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Ag++Cl-=AgCl↓ (13)Br-:加AgNO3溶液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Ag++Br-=AgBr↓ (14)I-: ①加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Ag++I-=AgI↓;②加少量新制氯水后再加淀粉溶液显蓝色:2I-+Cl2=I2+2Cl-;I2遇淀粉变蓝 (15)S2-:①加强酸(非强氧化性)生成无色臭鸡蛋气味气体:S2-+2H+=H2S↑;②遇Pb(NO3)2或(CH3COO)2Pb试液生成黑色沉淀,遇CuSO4试液产生黑色沉淀:Pb2++S2-=PbS↓;Cu2++S2-=CuS↓ (16)SO42-:加可溶性钡盐[BaCl2或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再加稀HCl或稀HNO3沉淀不溶解:Ba2++SO42-=BaSO4↓ (17)SO32-:加强酸(H2SO4或HCl)把产生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SO32-+2H+=H2O+SO2↑ SO2使品红溶液褪色 (18)CO32-:加稀HCl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CO32-+2H+=H2O+CO2↑;CO2+Ca(OH)2=CaCO3↓+H2O (19)HCO3-:取含HCO3-盐溶液煮沸,放出无色无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或向HCO3-溶液里加入稀MgSO4溶液,无现象,加热煮沸有白色沉淀MgCO3生成,同时放出CO2气体。 (20)NO3-:浓缩试液加稀硫酸和铜片加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溶液变成蓝色: Cu+4H++2NO3-=Cu2++2NO2↑+2H2O (21)PO43-:加AgNO3溶液产生黄色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溶解:3Ag++PO43-=Ag3PO4↓;Ag3PO4溶于稀HNO3酸。 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1)仪器:容量瓶(应注明体积),烧杯,量筒,天平,玻璃棒,滴管 (2)原理: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3)步骤: 第一步:计算。 第二步:称量:在天平上称量溶质,并将它倒入小烧杯中。 第三步:溶解:在盛有溶质的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 第四步:移液:将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第五步:洗涤:用蒸馏水洗烧杯2~3次,并倒入容量瓶中。 第六步:定容:倒水至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到与凹液面平直。 第七步: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 第八步:装瓶、贴签。 (4)误差分析: ①计算是否准确 若计算的溶质质量(或体积)偏大,则所配制的溶液浓度也偏大;反之浓度偏小。 如配制一定浓度的CuSO4溶液,把硫酸铜的质量误认为硫酸铜晶体的质量,导致计算值偏小,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小。②称、量是否无误 如称量NaOH固体在纸上或称量时间过长,会导致NaOH部分潮解甚至变质,有少量NaOH黏附在纸上,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量取液体溶质时,俯视或仰视量筒读数,会导致所取溶质的量偏少或偏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小或偏大。 使用量筒量取液体溶质后再用蒸馏水冲洗量筒,把洗涤液也转入烧杯稀释,或用移液管将液体溶质移入烧杯中后把尖嘴处的残留液也吹入烧杯中。在制造量筒、移液管及滴定管时,已经把仪器内壁或尖嘴处的残留量扣除,所以上述操作均使溶质偏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③称量时天平未调零 结果不能确定。若此时天平重心偏左,则出称量值偏小,所配溶液的浓度也偏小;若重心偏小,则结果恰好相反。 ④称量时托盘天平的砝码生锈 砝码由于生锈而使质量变大,导致称量值偏大,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 ⑤操作中溶质有无损失 在溶液配制过程中,若溶质有损失,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如:⑴溶解(或稀释)溶质,搅拌时有少量液体溅出;⑵未洗涤烧杯或玻璃棒;⑶洗涤液未转入容量瓶;⑷转移洗涤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容量瓶。 影响溶液体积V的操作有: ①定容时不慎加水超过容量瓶的刻度线,再用胶头滴管吸出,使液面重新达到刻度线。当液面超过刻度线时,V偏大使溶液浓度CB已变小,无论是否取出都无法使溶液恢复,只有重新配制。 ②定容后盖上瓶塞,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滴加蒸馏水使液面重新达到刻度线。定容时由于少量溶液粘在瓶颈处没有回流,使液面偏低但溶液浓度未变,若再加水,则使V偏大,cB偏小。 ③定容时仰视或俯视 定容时仰视,则液面高于刻度线,V偏大,cB偏小;俯视时液面低于刻度线,V偏小,cB偏大。 ④移液或定容时玻璃棒下端放在容量瓶刻度线之上会导致V偏大,cB偏小。 ⑤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即转移入容量瓶 溶解或稀释过程常伴有热效应而使溶液温度升高或降低。容量瓶的使用温度为室温(20℃),若定容时溶液温度高于室温,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反之浓度偏低。
发现相似题
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写序..”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829352088897325620812325126688213当前位置:
>>>Ⅰ.实验室里通过向沸腾的蒸馏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取Fe(OH)3..
Ⅰ.实验室里通过向沸腾的蒸馏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取Fe(OH)3胶体。回答下列问题(1)Fe(OH)3胶体呈________色,制取它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____________实验可以验证所得上述的液体是胶体。 (3)氢氧化铁胶体能比较稳定存在的原因是________。 A.胶粒直径小于1&nm&&B.胶粒带正电荷 C.胶粒作布朗运动&&D.胶粒能够通过滤纸 Ⅱ.(4)用什么方法可以除去淀粉胶体中含有的NaCl杂质?在实验室完成该实验除了使用烧杯、玻璃棒,还要使用什么实验用品(药品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何验证(4)中淀粉胶体已经基本净化(写出具体操作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实验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1)红褐;FeCl3+3H2OFe(OH)3(胶体)+3HCl(2)丁达尔效应 (3)BC(4)渗析;半透膜、细绳(5)取烧杯中最后一次渗析液少量于一支洁净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振荡,如果没有沉淀产生,说明胶体已经基本净化。(或其他合理答案)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Ⅰ.实验室里通过向沸腾的蒸馏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取Fe(OH)3..”主要考查你对&&胶体,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设计实验方案及探究实验&&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胶体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设计实验方案及探究实验
胶体: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m~10-7m之间的分散系胶粒直径的大小是胶体的本质特征 胶体可分为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 ①常见的液溶胶:Fe(OH)3、AgI、牛奶、豆浆、粥等 ②常见的气溶胶:雾、云、烟等;③常见的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胶体的性质: 丁达尔效应:①当光束通过氢氧化铁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条光亮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光波偏离原来方向而分散传播)形成的,即为丁达尔效应。 ②布朗运动:粒子在不停地、无秩序的运动 ③电泳: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定向移动。一般来讲: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粒吸附阳离子,胶体微粒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胶粒吸附阴离子,胶体微粒带负电荷。 ④胶体聚沉:向胶体中加入少量电解质溶液时,由于加入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中和了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使胶体粒子聚集成为较大的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该过程不可逆。 &胶体的特性:
(1)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光通过胶体时,胶体内会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的,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胶体和浊液。 (2)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但改变条件就有可能发生聚沉。 (3)聚沉:给胶体加热、加入电解质或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颗粒等均能使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聚沉常用来解释生活常识,如长江三角洲的形成、明矾净水等。(4)电泳现象: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作定向移动。电泳现象说明胶体粒子带电。电泳常用来分离提纯胶体,如工业上静电除尘。分散系比较:
胶体发生聚沉的条件:
因胶粒带电,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聚沉:
向胶体中滴加电解质
向胶体中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
加热常见的胶体的带电情况:
胶粒带正电荷的胶体有: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例如Fe(OH)3、Al(OH)3等。
胶粒带负电荷的胶体有: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胶体、土壤胶体。
胶粒不带电的胶体有:淀粉胶体。
特殊的,AgI胶粒随着AgNO3和KI相对量不同,而带正电或负电。若KI过量,则AgI胶粒吸附较多I-而带负电;若AgNO3过量,则因吸附较多Ag+而带正电。
注意:胶体不带电,而胶粒可以带电。
Fe(OH)3胶体的制备:
操作步骤: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滴加5~6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呈红褐色为止。离子方程式:Fe3++3H2O=(加热)=Fe(OH)3(胶体)+3H+
点拨:(1)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虽叫做溶液,但属于胶体。 &&&&&&&&&&& (2)胶体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固体、气体,如烟、云、雾、有色玻璃等。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1)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往100mL烧杯中加入50mL水并加热至沸腾,向沸水滴加几滴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停止加热。 注意:(1)实验过程不能用玻璃棒搅拌,否则溶液出现浑浊;(2)当反应体系呈现红褐色,即制得氢氧化铁胶体,应立即停止加热,否则也容易出现浑浊,产生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 (2)氢氧化铁的制备: ①原理:FeCl3+3NaOH=Fe(OH)3↓+3NaCl ②操作方法:向试管里注入少量氯化铁溶液,再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③现象:有红褐色沉淀产生。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1.概念: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在实施化学实验之前.根据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运用相关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对实验的仪器、装置和方法所进行的一种规划。 2.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程序和方法必须科学合理。 (2)安全性:尽量避免使用有毒药品和进行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操作,保护人身安全,保护仪器。 (3)可行性:实验所选用的药品、仪器、设备和方法等在中学现有条件下能满足要求。 (4)简约性:方案简单易行,尽可能采用简单的实验装置,较少的实验步骤和药品。还应遵循完成实验所用时间较短,副反应少,效果好等基本要求。 (5)经济性:综合考虑原料的用量和价格。 3.化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一个相对完整的化学实验方案一般包括下述内容: (1)实验名称;(2)实验目的;(3)实验原理; (4)实验用品(药品、仪器、装置、设备)及规格; (5)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6)实验注意事项; (7)实验现象的记录及结果处理; (8)问题与讨论。 4.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1)明确目的、原理首先必须认真审题,明确实验的目的,弄清题目有哪些新的信息,结合已学过的知识,通过类比、迁移、分析,从而明确实验原理。 (2)选择仪器、药品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能否腐蚀仪器、反应是否需要加热及温度是否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等),合理选择化学仪器和药品。 (3)设汁装置、步骤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以及所选用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学生应具备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实验步骤应既完整又简明。 (4)记录现象、数据根据观察,全面而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 (5)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图表、推理等,得出正确的结论。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分类:1.物质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观察外观性质一预测物质性质一实验和观察一解释及结论。图示如下:在进行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时,要充分了解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与制法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根据物质的结构特点,设计化学实验方案来探究或验证物质所具有的一些性质: 2.物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条件合适,操作简便; (2)原理正确,步骤简单; (3)原料丰富,价格低廉; (4)产物纯净,污染物少。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主要涉及原料、基本化学反应原理,实验程序和仪器、设备。核心是原料,由原料可确定反应原理,推导出实验步骤及所用仪器。 3.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通过特定的反应现象,推断被检验物质是否存在。在对物质进行检验或鉴别时,一般的原则是:①给出n 种物质进行鉴别,一般只需检验n一1种即可;②物理和化学方法可并用,一般先用物理方法(如物质的颜色、气味、水溶性等),再用化学方法;③设计的实验步骤越简单越好,实验现象越明显越好;④有干扰离子存在时,应先排除干扰,以免得出错误的结论;⑤进行检验的一般步骤为:观察外表一一加热固体(确定是否有结晶水)——配成溶液——观察外观一一加入试剂——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对几个实验方案的正确与错误、严密与不严密、准确与不准确作出判断,要考虑是否合理、有无干扰现象、经济上是否合算和对环境有无污染等。 1.从可行性方面对实验方案作出评价科学性和可行性是设计实验方案的两条重要原则,在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时,要分析实验方案是否科学可行,实验方案是否遵循化学理论和实验方法的要求,在实际操作时能否做到可控易行。评价时,可从以下4个方面分析: (1)实验原理是否正确、可行; (2)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合理; (3)实验步骤是否简单、方便; (4)实验现象是否明显。 2.从“绿色化学”视角对实验方案作出评价 “绿色化学”要求设计安全的、对环境友好的合成线路,降低化学工业生产过程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据此,对化学实验过程或方案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反应原料是否易得、安全、无毒; (2)反应速率是否适巾; (3)原料利用率以及合成物质的产率是否较高; (4)合成过程中是否造成环境污染。 3.从安全性方面对实验方案作出评价从安全角度常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下: (1)净化、吸收气体及熄灭酒精灯时要防止液体倒吸; (2)使用某些易燃易爆品进行实验时要防爆炸(如 H2还原CuO应先通H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先验纯等); (3)防氧化(如H2还原CuO后要“先灭灯再停氢”,白磷切割宜在水中进行等); (4)防吸水(如实验取用、制取易吸水、潮解、水解的物质时宜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达到实验目的); (5)冷凝回流(有些反应中,为减少易挥发液体反应物的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需在反应装置上加装冷凝回流装置,如长玻璃管、竖装的干燥管及冷凝管等); (6)易挥发液体产物(导出时可为蒸气)的及时冷却; (7)仪器拆卸的科学性与安全性(可从防污染、防氧化、防倒吸、防爆炸、防泄漏等角度考虑); (8)其他(如实验操作顺序、试剂加入顺序等)。
发现相似题
与“Ⅰ.实验室里通过向沸腾的蒸馏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取Fe(OH)3..”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5040310764311226813286098589143258反应:Fe3+ +Cl-
+HCl
由于电离产生的氢离子很少,所以产生的盐酸浓度很低,无法使氢氧化铁分解,就产生了氢氧化铁沉淀,也就是胶体。
60.217.173.*
这才是正解,老师是不会给学生讲这些的,因为他们也不一定就是明白原因。所以大部分人这是对表面现象有通俗的理解,其实这才是真正答案!!!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前者:硫离子少,被完全氧化,生成硫沉淀,淡黄色。
后者:铁离子被完全还原,生成的二价铁离子与过量的硫离子生成黑色硫化亚铁沉淀,同时颜色较浅的硫沉淀被掩盖。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其他登录方式:
Hi~亲,欢迎来到题谷网,新用户注册7天内每天完成登录送积分一个,7天后赠积分33个,购买VIP服务可抵相同金额现金哦~
意见详细错误描述:
教师讲解错误
错误详细描述:
当前位置:>>>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与鉴别)教材实验原型Fe(OH)3胶体的制备取3个小烧杯,分别加入25mL蒸馏水、25mL CuSO4溶液和25 mL泥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观察制得的Fe(OH)3胶体,并与CuSO4溶液和泥水比较。教材实验精讲1.Fe(OH)3胶体的制备原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加热。FeCl3+3H2OFe(OH)3(胶体)+3HCl2.实验现象:溶液逐渐变成红褐色液体用一束光照射,Fe(OH)3胶体中出现一条明亮的“通路”,而CuSO4溶液、泥水中无此现象。3.制备Fe(OH)3胶体时须注意:(1)实验操作中,必须选用FeCl3饱和溶液而不能用FeCl3稀溶液。原因是若FeCl3溶液浓度过低,不利于Fe(OH)3胶体的形成。(2)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而不是直接加热FeCl3饱和溶液,否则会因溶液浓度过大直接生成Fe(OH)3沉淀而无法得到Fe(OH)3胶体。(3)实验中必须用蒸馏水,而不能用自来水。原因是自来水中含有的杂质较多,易使制备的胶体发生聚沉。(4)往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后,可稍微加热煮沸,但不宜长时间加热。原因是长时间加热将导致Fe(OH)3胶体聚沉。命题角度探究1.若将该实验中的沸水改为氨水或NaOH溶液,还能制得Fe(OH)3胶体吗?为什么?[提示]不能,得到的是Fe(OH)3沉淀。2.Fe(OH)3胶体形成后继续加热,可能有什么现象?[提示].有红褐色沉淀形成。3.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H2SO4,有什么现象?[提示]先生成沉淀,后又逐渐溶解。4.要鉴别胶体和溶液,除观察外,最简单方法是什么?如何操作?[提示]丁达尔效应,用一束光照射两液体,在其中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的液体为胶体。
给视频打分
电话:01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28号B座6层601
扫一扫有惊喜!
COPYRIGHT (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题谷教育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考点:胶体的重要性质
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
分析:(1)自来水中含电解质杂质较多;(2)氯化铁溶液浓度过稀;(3)加热能使胶体聚沉.
解:(1)自来水中含电解质杂质较多,可使胶体聚沉,故答案为:自来水中含电解质、杂质较多,易使制备的胶体马上发生凝聚,导致实验失败;(2)氯化铁溶液浓度过稀,不利于氢氧化铁胶体的形成,故答案为:因为氯化铁溶液浓度过稀,不利于氢氧化铁胶体的形成;(3)长时间的加热能使胶体聚沉,故答案为:长时间的加热能够导致氢氧化铁胶体聚沉.
点评:本题考查胶体的性质,难度较小,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化学
某种甲酸酯水解反应方程式为:HCOOR(l)+H2O(l)?HCOOH(l)+ROH&(l)△H>0某小组通过实验研究该反应(反应过程中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起始浓度如下表:组分HCOORH2OHCOOHROH物质的量浓度/mol?L一1’1.001.990.010.52甲酸酯转化率在温度T1下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根据上述条件,计算不同时间范围内甲酸酯的平均反应速率,结果见下表:反应时间/min0~510~1520~2530~3540~4550~5575~80平均速率/10-3mol?L-1?min-11.97.47.84.41.60.80.0(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不要求计算);T1温度下平衡体系中.c(ROH&)为&mol?L一1(2)15~20min范围内用甲酸酯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mol?L一1?min一1,(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3)根据题给数据分析,从影响反应速率的角度来看,生成物甲酸在该反应中还起到了的作用.
科目:高中化学
标准状况下,将224L&HCl&气体溶于645mL(p=1.00g/cm3)水中,所得盐酸的密度为1.20g/cm3.试求:(1)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2)标准状况下,取这种盐酸100mL与足量的NaHCO3溶液反应后,放出多少升气体?
科目:高中化学
把电子层数目相同各种元素,按排成横行;再排成纵行得到一个表,这个表就叫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相互联系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科目:高中化学
A、B代表不同物质,都是H、N、O、Na中的任意三种元素组成的强电解质,A的水溶液呈碱性,B的水溶液呈酸性,请找出A、B可能的两种组合.要求:相同浓度时,A1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于A2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浓度时,B1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于B2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且B2溶液中只有阳离子发生水解反应(已知:HNO2是弱酸).(1)写出化学式A1,A2,B1,B2.(2)相同温度下,当A1、B1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时,两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3)写出0.1mol?L-1的A2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排序.
科目:高中化学
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所在的周期序数=;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主族元素(氧、氟除外)的最高化合价数值=;ⅣA~ⅦA族元素(氧、氟除外)的最低化合价和最高化合价的绝对值之和为.
科目:高中化学
(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共个周期(、、短周期;、、长周期;不完全周期).填表:类别周期序数起止元素包括元素种数核外电子层数短周期长周期不完全周期(2)总称镧系元素.总称锕系元素.在锕系元素中以后的各种元素,多数是人工进行核反应制得的元素,这些元素又叫做超铀元素.
科目:高中化学
、、、都属于糖类.组成中均含有、、元素.讨论:人们曾把糖类化合物称“碳水化合物”这个说法是否恰当?糖类物质一定有甜味吗?
科目:高中化学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过量氯气通入溴化亚铁溶液中:3Cl2+2Fe2++4Br-═6Cl-+2Fe3++2Br2B、过量二氧化碳通入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中:CO2+[Al(OH)4]-═Al(OH)3↓+HCO3-C、在溶液中亚硫酸氢铵与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混合:HSO3-+OH-═SO32-+H2OD、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石灰水:Mg2++2HCO3-+Ca2++2OH-═CaCO3↓+2H2O+MgCO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氢氧化铁变成氯化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