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井子区初二学生初二期中考试作文在11月10号...

甘井子区社区教育特色课程选编
本区特色课程
您的位置:首页 &&
甘井子区社区教育特色课程选编
社区教育处&&
&甘井子区社区教育特色课程选编&
2013年11月&
文化素养类
1、《市民英语ABC》 &&&&&&&&&&&甘井子社区学院()
2、《E网打尽》&&&&&&&&&&&&&甘井子社区学院()
道德礼仪类
3、《和谐楼院建设读本》&&甘井子区辛寨子街道美林园社区()
法制法规类
4《法治教育课堂》&&&&&甘井子区甘井子街道甘中社区()
职业技能类
5、《爱心编织技法》 &&&&甘井子区甘井子街道东山社区()
活动开展类
7、《太极课堂》&&&&&甘井子区周水子街道社区教育分院()
运动保健类
9、《膳食指导》&&&&&&&甘井子区甘井子街道站前社区()
文化素养类
市民英语ABC
课程开发单位:大连甘井子社区学院
大连做为北方著名的国际化都市,每年都要举办系列大型国际活动。2001年以来,大连市先后提出的建设学习型城市&以及&奥运在北京,观光在大连&口号,使广大市民对城市的热爱逐渐转变成积极学习的理智行为。为满足居民对英语学习的需要,甘井子社区学院自2001年开始,尝试开发《市民英语》系列课程。由《基础英语100句》到《大家说英语》再到《大连市民实用英语300句》,英语课程建设进入了有组织、有计划、有规模的发展阶段。
一、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市民英语ABC》的学习,能使居民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的知识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查阅英语字典或简单资料;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具有初步听说能力,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增进居民间相互了解,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增进社区和谐。
(二)具体目标
A级: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认识和掌握26个英文字母和48个音标。基本能听懂简单的常用数字(如年龄、电话号码、房间号码、时间等)。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游戏、做动作。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运用一些最常用的日常交际用语(如问候、告别、致谢、致歉等)。在学习中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
B级: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语言介绍自己或他人。能互相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通过逐步学习,掌握一些简单的交际内容,如见面常用语、自我介绍、问询、提供帮助,谈论时间日期、邀请,谈论天气,问路,购物等进行简单交流。能够顺利查阅字典或简单的资料。
C级: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自信心。能与教师或学员就熟悉的话题(如接打电话、宾馆入住、在银行完成一般业务、交通、在百货公司、游览观光等)进行一般交流。能参与简单的角色扮演等活动。能与外国朋友或亲友进行简单的交流。能尝试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能意识到语言交际中存在文化差异。
二、课程内容
《市民英语ABC》共包括3本教材,其中自主编写了两本教材&&《基础英语100句》、《大家说英语》,引进了一本教材&&《大连市民实用英语300句》。在内容上注重把握时代性、实用性、交际性,使不同水平、不同能力的学习者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基础英语100句》分三个部分:适用于英语初学者,即实现A级学习目标。每个模块用8课时完成,共160课时。第一部分:日常用语100句。这个部分里具体分为十个模块:问候、介绍、请求/提供帮助、谈论时间日期、邀请、谈论天气、问路,购物等。第二部分:日常会话举例。本部分将以上学过的内容以简短的小对话的形式出现。第三部分:常用词汇。本部分包含缩略词、节日、大连著名地方的名字、星期、颜色、服饰、水果蔬菜饮食等生活中各个方面的词汇。本部分采用选修的方式进行学习。
《大家说英语》分两个部分,适用于顺利完成基础学习而又有能力提高的学习者。即实现B级学习目标。每模块用8课时完成。共105课时。第一部分为十个模块。与初级的教材不同的是每个模块基本是以对话为主,每个模块的内容比原来的饱满;第二个部分内容是旅游在大连。用100句话展示了大连的风俗、人情、饮食、文化和美景。
《大连市民实用英语300句》共42个模块,即实现C级目标。每个模块8课时完成,共332课时。具体内容包括:探亲访友、看病就医、与人约会、安排活动和谈论时势等。《大连市民实用英语300句》以基本单句为基础,以情景对话为核心,以注释和句型替换练习为辅助手段,丰富了常用英语词汇和句型,有利于具有一定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居民学习。本教材采用选修的方式来学习。
三、课程实施
(一)科学管理是英语课程实施的先决条件
作为社区教育工作的教学组织者,社区学院的研训处对每门课程都进行了合理的教学安排,并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做到常规管理&五个一&:制订好一份学期授课计划,写好一份教学手册、下发一份&学员的联系方式&,填写一份考勤签到&,召开一次&学院座谈会这些教学制度的实施对于及时准确掌握学员情况、教学动态,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探索研究是英语课程实施的有力保障
专职英语教师当中有市级骨干教师,有区级优秀教师和年轻的英语教师。他们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具备教育教学的专业素养,在教学中他们认真准备,精心教学,注重反思,分析上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研究如何开展符合学员特点的教学活动,探讨教学方法的改进,着重分析学员对教师的反馈,逐步提高教学水平。
(三)多元的教学形式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依托
1、灵活多变的教学&四法&:
愉悦教学法&&在教学中,使教学充满和谐、融洽、饱满的情绪气氛。在教学时,使居民很快进入语境,创造情景,帮助居民通过英语直接理解教学内容意思。并适当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动。如:唱歌、游戏、绕口令等。
实物演示法&&在教学一些字母、单词时,采用日常实物或是大连风景图片、卡片来教学,能使居民头脑中形成比较鲜明的事物表象。
模仿练习法&&英语的语音、语调及书写与汉语截然不同,老年人在学习英语时首先必须看得准,听得准。因此,在范读字母、单词或句子之前,要让学员们听老师的读音,看老师的口形,并鼓励他们大胆开口,敢于大声讲英语,说错了及时纠正,并注意将正确的音与错误的音进行比较,反复训练。
互动交际法&&在《市民英语ABC》的教学过程中,采取&一对一&的互动交际教学手段,将学生以3&4人为一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小组长,教师选择班级里学的最快、最好的学员,将要学习的内容教会给他,他再将他所学会的内容教给每个小组长,小组长又将新内容教给自己组内的其他成员,老师在每个小组之间巡回纠正或鼓励学员。
2、老少同堂的相互促进
有的社区上课时间是周三下午,于是教师动员居民把在家的小学生&请&到课堂中来,作为他们学习的小助手,辅导年龄比较大的爷爷、奶奶。孩子们为了能够胜任&小教员&的任务,课堂上认真听课,课后积极复习,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大增,孩子的英语水平都比以前大有提高,他们感到能够辅导老人学英语,自己很有成就感。老人们因为能够有机会和自己的孙子、孙女一起学习英语,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还没有老,学习信心倍增,社区英语课堂内比学赶帮,其乐融融。
3、多种媒体的灵活运用
学员中老年学员的记忆力减退,他们在课堂上跟着老师能够说的很好,可是离开老师后就无法开口了,为了解决这个困难,教师动手制作了《市民英语ABC》的磁带、光盘等教学辅助材料,还把教学资料挂到学院的网上,并辅导居民如何上网去查阅学习资料,极大的方便了学员课后复习。
4、&英语角&情景再现
为更好把在课堂上学到的英语转化成实践运用,我们组织居民定期参加英语角。在英语角里,采用活动的形式,如:猜单词,游戏,即兴演讲等,居民也可以互相提问在课堂中学到的单词或句子,或是两人一组练习对话,有时教师指定一个主题,大家畅所欲言,任意交谈,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充分利用,做为助手,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交流中遇到的困难。
四、课程特色与实效
(一)课程特色
1、教师队伍专业化
&&& 学院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知识渊博、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英语专职教师。他们当中三位具有高级职称,一位具有中级职称。他们当中有市级骨干一名、区级优秀教师两名。现在学院的英语教师都被区政府评为社区教育优秀志愿者,而且被区聘为社区教育讲师团成员。他们撰写的论文多次在国家、省、市刊物上发表。在教学中他们注重因材施教,掌握教育技巧,确立有利于居民生活需要为培养目标,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平等,充满和谐温馨的课堂教学氛围。
2、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方法体现以人为本,按照居民的接受能力和水平设计贴近他们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四法&,由浅入深,关注点滴进步及时鼓励,使学员学习效果最大化。尊重英语学习的一般规律,注重语言输入,加强基本功训练,循序渐进。遵循求真务实的指导思想,教学中把握&实用、适用、能学、会用&的原则,注重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进行师生、生生互动,营造语言氛围,使他们在轻松中参与,在体验中学习,在展示中进步。
3、教学形式多样化
老少同堂的相互促进、多种媒体的灵活运用以及&英语角&情景再现,有效的调动了居民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居民从认识ABC开始,一个词、一个词地积累,一句一句地反复朗读,逐步达到比较自如的合理运用。教师还根据每个学员的水平随时变换问题的难度,让每种教学形式都充满了趣味性,让每一个学员都充满学习乐趣和学习好英语的自信心。
4、教学评价多元化
《市民英语ABC》采取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主要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如课堂问答、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小组表演等方式,允许居民根据自己的特长或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终结性评价中,通过组织居民参加各类活动,使居民能够站在各个舞台上展示自己。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使居民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了和谐与统一,有利促进了居民的学习。
(二)课程实效
《市民英语ABC》课程建设,在形式、内容、途径上不断创新,实现了由点到面,发挥了社区教育龙头作用,实现了学院与社区之间的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在实践层面上为社区教育有机结合提供了范例。《市民英语ABC》使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逐渐产生了认同感和自豪感,达到了陶冶人、教育人、凝聚人的目的。
1、深入社区,扩大规模,完成了学院在学习型城区建设中的新任务
05年我们在周水子街道举办第一期市民外语学习班共有25人参加,目前学院已经在&6个街道10社区&开设了&市民英语学习班&。学员数量增加到300多人,许多老人由原来的英语零基础通过学习,现在已经可以和外国朋友进行简单的交流,有许多老人担负起辅导孙辈英语学习的任务,还有的老人自愿到大连市的旅游景点为旅游的外国朋友服务,英语班由原来的一个级别发展到今天的A、B、C三个级别,现在A级学员有大约120人,B级学员150人左右,C级学员30人左右。06年大连市组织的市民外语等级考试,周水子街道参考的8名学员中有7人分别获得市民英语的A 级和C级证书。学员们纷纷给学院送来锦旗、感谢信。在感谢信中居民说:感谢贵院的老师,使我们这些过去未接触过英语的大叔大妈们,从认读A、B、C开始,到后来能够说几句流利的&外国话&,还会唱几首好听的&外国歌&。
社区英语教学为营造稳定和谐的社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提升社区文化层次,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都起到了积极作用。05年以来,学院先后两次被大连市授予&学习型组织&荣誉称号,现已经成为大连市社区教育基地、市民学外语培训基地,未成年人教育保护基地。2009年在大连市民学外语&十佳培训基地&评选中,甘井子社区学院位列&十佳培训基地&之首。
2、加强建设,搭建平台,开辟了课程建设的新领域
社区居民们经过努力学习,已经能够用流利的英语进行基本口语对话,演唱英文歌曲,表演英文节目等。在一年一度的甘井子区&社区学习节&进行展示,受到称赞和好评。2009年9月,社区学院承办了&大连市首届市民英语电视大赛&分赛区的比赛,选送的代表队获得分赛区冠军,进军全市总决赛。社区居民们从中体验到了外语活动的快乐。
《市民英语ABC》有效推动了学院课程建设的发展。学院根据社区教育的实际需要,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还先后开发了《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系列讲义》、《节日小常识》、《消防小常识》、《制冷基础知识讲义》、《常用药粥谱》等社区教材,发放到各个社区,并为社区推荐教材20余种。学院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加强统筹规划,加快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系统建设,形成了良好的课程开发环境与氛围。
3、典型示范、悉心指导,促进了课程建设新发展
打造特色课程,促进课程建设发展,是学院发挥龙头作用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的具体体现。《市民英语ABC》带动了课程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使学院借助办学优势,发挥指导功能,为分院以及社区课程建设提供了范例,有效促进了全区课程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政策与资金保障
《市民英语ABC》课程开发以来得到区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得到了社区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学院添置和更新了相关的教学设备,确保基础设施标准化、课程教学规范化。在《市民英语ABC》的设计、实施与完善的过程中,在政策、资金上给予了大力扶持。社区学院设立了课程开发的专项资金,随着课程建设工作的深入推广,竟进一步扩大投入力度,使课程建设具备持续的经费支撑,确保这一项目的持续、顺利运行。
课程开发单位:大连甘井子社区学院
《E网打尽》是学院众多社区课程中的一门。从2001年7月由我院两位教师编写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算起,十几位教师及教辅人员结合为辖区十几个街道、几十个委办局的培训经验,先后编写了《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讲义》(1-6级)等教材及讲义,课程也由边教、边总结的摸索教学阶段发展到了有固定教师队伍、固定场地、固定教学的&三固定&阶段。走进社区课堂,学习更新的计算机知识,与更远的人交流、沟通,已经成为居民生活中一件不可或缺的事情。
一、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E网打尽》的学习,能让居民们在电脑上打字、进行简单的排版;能够制作各种常见的表格和PPT课件;能够上网浏览、下载;能够查询天气预报、公积金、股市等信息;能制作简单的网页,能制作自己的博客或QQ空间、相册;学会网上购物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居民的动手乐趣,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创建健康、和谐、人人学习的社区氛围。
(二)分级目标
一级:居民对计算机基本没有了解或很少使用,培养居民基本的计算机知识;认识常见的各主要外设,做到能打字,会用Windows。
二级:居民对计算机有基本的认识,愿意继续学习。基本的Word排版、电子表格的制作,会常用函数。
三级:居民对计算机有一定的认识,希望能将计算机与生活联系起来。基本的IE使用,能上网看新闻,看博客,搜索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能自己制作简单的PPT课件。
四级:居民对计算机简单的应用已无问题,仍想继续提高。邮箱的申请及邮件收发,电子表格数据的复杂操作(如筛选、排序),能下载或保存自己需要的文件或网页。
五级:居民开始积极展示自我,并能将网络应用日常生活中。能制作自己的博客或空间、相册,能查询天气预报、公积金、股市等信息。
六级:居民的能力得到提高,自信心增强。能制作自己的网页,能够网上购物。
二、课程内容
《E网打尽》主教材使用我院自编教材《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讲义》(1-6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原有教材中的操作系统和网络应用两部分已难以适应时代的进步,因此教师的教材和讲义也在不断更新中;计算机课程在教材编订和实际教学中,注重时代性和应用性,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生活中的应用为主,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使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讲义》共六册,主要分为6个模块,每个模块24学时,共计144学时;主要完成以下教学目标:能够在计算机上面完成打字,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常见的OFFICE2003操作,会上网浏览、搜索、下载、购物、公积金或者天气预报的查询、博客(微博)的发布。
三、课程实施
(一)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的保证
八年来,社区学院先后有8名计算机教师、4名教学辅助人员投入到计算机社区教育第一线,他们都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部分教师达到研究生学历;先后撰写论文50余篇发表在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刊物上,多次被评为市区社区教育先进个人或社区教育
志愿者。多年的教学经验、雄厚的师资队伍为优秀的教学质量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二)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的金钥匙
教学中,教师能够注意由浅入深,注意学员自身文化背景差异,注意学员不同的学习需求;按需施教、因人施教;本着实用、有趣的原则,注重学员动手能力的培养,少讲多练,少讲理论多操作;师生互动,分组完成项目,既培养了学员动手能力,又强化了团队精神,为构建社区和谐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三)严格的管理制度是教学实施的有利保障
社区学院为计算机课制定了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无论是学期初的教学计划和进度,还是教学过程中的签到、辅导,或者是学期中、末的座谈、交流比赛,这些都能对教师更熟悉学员特点,更好的完成将来的教学做好保证。
四、课程特色和实效
(一)师资队伍力量雄厚
甘井子社区学院凭借着雄厚的计算机师资队伍一直活跃在社区教学一线。社区学院先后为区机关工委、消防队、残联、武装部、禁毒支队、公安局、财政局、救助站、中华路街道、泉水街道、各街道社区专干等先后进行了几百次培训,参加培训人数达到万人次。多年的一线教学,为教师熟悉学员需求,更好的完成教学做好了积淀。自身能力与多年经验相叠加,保证了《E网打尽》教学计划的完成。
(二)教学活动丰富多彩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员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满足他们生活实际需要;计算机教学能够使他们足不出户,了解天下大事和身边的新闻,查询自己感兴趣的公积金、天气预报等新闻,使用各种工具与他人沟通;为了激发学习兴趣,每年甘井子区还组织居民社区学习节;学员将在社区学到的各项知识展现出来,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在活
动中找到了乐趣;各街道和社区还自发组织各种比赛,在比赛中鼓
励为主,更激发居民的学习乐趣。
(三)教学条件堪称一流
社区学院现有机房四个,均能连入互联网;其中,08年底新购置的三机房全为17寸液晶显示器,双核CPU;四个机房总计160余台的机器,为各街道、社区培训,各兄弟单位使用提供了过硬的硬件保障。三个综合教室可容纳近400人上课,触摸电脑、大屏幕、条屏为居民查询各种培训信息提供服务;各教室均配有电脑,可随时上网浏览、查询,方便了的学居民的学习。
五、课程评价
本课程评价对居民个人能力提升幅度及学习兴趣、态度,做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参考以下环节:
1、居民的学习积极性。
2、居民是否学到了想学的知识,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
3、居民能否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
4、居民能否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居民学习。
六、政策资金保障
&&& 多年以来,计算机课程一直得到区委、区政府、区机关工委以及区教育局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先后投入资金200余万元,6次更新300台计算机;投入10万购置的液晶屏幕,这些现代化设备的投入,确保学院在全市乃至全省同类院校中的领先地位。
道德礼仪类
和谐楼院建设读本
课程开发单位 :辛寨子街道美林园社区
美林园社区位于工业大学西部,南邻松江路,西邻张前路。由榆林街、榆水街、榆石街、张前路组成。占地面积0.6平方公里,有住宅楼149栋,居民8889户,人口3万多。是大连市人口最多的社区。居民多以外省市和市内动迁为主,人口复杂。近年来,尽管居住条件大为改善,但邻里关系却日渐淡漠,很多人相邻但不相识,邻里之间的交往日趋表面化、形式化,邻里之间的关系趋于平淡了,邻里之间成了最近的距离和最远的感情。这让我们十分向往儿时的大杂院,所以和谐楼院的建设是民心所向,也能透露出社会文化的新信息&&人们渴望交流,需要互助,向往和谐。
一、课程目标
通过开展和谐楼院创建,进一步加强楼院建设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强化党组织在楼院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进一步完善楼院协调机制和民主自治机制,提高社区基层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组织发动广大居民群众共同建设&居民自治、服务完善、管理有序、文化繁荣、环境优美、治安良好、文明祥和&的和谐文明楼院。
到2010年底,要有10%的楼院达到和谐楼院标准;到2011年底,要有20%的楼院达到和谐楼院标准;到2012年要有40%的楼院达到和谐楼院标准。
二、课程内容
&和谐&楼院建设读本共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规划篇。顺势而为,因势利导。第二部分:理论篇。建设基石,和谐标准。第三部分:实践篇。借势而谋,合力共建。第四部分:案例篇。乘势而上,丰富内容。在内容上注重把握政策性、时代性、实用性,使辖区居民都能融入到和谐楼院的建设中。
不同水平、不同能力的学习者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规划篇:&和谐&楼院建设读本以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为开篇,通过国家、省、市的建设意见和工作要求开展课程,顺应政策、意见,因势利导,开展楼院建设。
理论篇:通过和谐楼院的建设性理论入手,循序渐进,逐渐引出关于加强和谐社区、和谐楼院建设需解决的几个问题。建设基石,和谐标准是保障。
实践篇:&和谐&楼院建设,实践是关键,通过人人动手,家家参与,共建美好家园为开题,进一步推进开展&和谐&楼院建设,积极开展创建学习,立足楼院建设,夯实创建基础,全面提升辖区居民的素质。
案例篇:通过10各个鲜活的案例,把我社区&和谐&楼院建设完美案例展现出来,宣传典型、交流经验、推动工作,不断提高社区&和谐&楼院建设的水平。
三、课程实施
㈠ 要以居民为本,用真爱构建课堂
做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我在长期的社区工作中深刻地认识到:邻里关系做为社区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邻里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楼院的和谐支撑着社区乃至城市的和谐,只有人心合了,楼院才能&和&;楼院和了,社会的和谐才会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沿着这样一个思路,社区制定了一系列合理的教学安排,用爱心构筑宽松的现代课堂,用真爱去沟通,用真情去交流,唤起居民对&和谐&楼院潜在的意识,最大的调动辖区居民的参与热情。
㈡ 学会换位思考
教学是教与学双面的活动,对居民进行有效的教学,在思考如何把&和谐&一词的真正意义传授给居民的同时,还要从居民的角度思考居民是否能否喜欢、接受、掌握、运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关注另一个环节&&课堂生成。不仅要通过课堂预设来为居民营造学习场景和氛围,把握课堂的节奏和效率,同时需要激发居民群众的参与、创造热情,为课堂注入生命的活力,从而保障课堂教学有效性和时效性。
㈢ 关注居民的真实生活,关注居民的心理过程
&有效教学&研究最终的衡量标准就是&居民对构建和谐楼院的心理接受过程&。&将和谐融于生命,将教育融于生活,让和谐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显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和谐的完美和幸福&。
㈣ 关注辖区的个别楼院,进行个别楼院差异教学
要充分了解辖区每一栋楼,每一户居民,认识他们差异性的客观存在性,让每一个楼院都获得一样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科学的。所以要做到了解情况,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把每一个楼院的资源充分地合理地艺术地利用,真正形成互动。关心每一栋楼院,尊重每一栋楼院,关爱每一户居民,做到因材施教,因楼施教。使每一栋楼院都能体会到和谐快乐。
四、课程特色与实效
创建和谐楼院工作要注意其持续性和有效性。这项工作不可毕其功于一役,不能说环境改善了,一些活动搞了,楼院就和谐了,其实这才是刚刚迈出的第一步。&和谐&的创建很大层面是道德方面的,道德素质的培养要经过长期的、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从点到面,让和谐之风吹遍整个社区。
㈠ 以成功和谐楼院案例为切入点,特色化拓展课程
和谐是永恒的主题,提起美林园社区榆石街64号楼二单元的和谐楼院,相信在坐的各位并不会陌生。2010年11月7日,大连电视台&情动心动&栏目组,专题报道了这二十一户居民亲如一家的和睦邻里情。七层三号居民家里先后两次失火,殃及邻里,但是邻居们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家里是不是受损,楼上楼下全都跑向了七层三号,端水的,递抹布的,帮着往外抢物品的,个个忙得紧张而有序。此时,您看到的不是不同姓氏的二十一户家庭,分明就是一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即便在平常,这种不是亲情却胜是亲情的感情,也是自然而然地流露着。五层二号的男主人患了肝癌,全楼自发地为他捐上救命钱,为他送来营养品,用亲切的话语安慰他;四层三号的孩子生病了,爸、妈要上班,没有时间照顾,干脆就把孩子放在一层一号的孙阿姨家里,有了第一次,就会有下一次&&一层一号孙阿姨家里,有全楼二十一户人家的备用钥匙;居住在一层的便利条件,使孙阿姨家成了大家临时的歇脚点、存放物品的寄存处。这个单元的二十一户人家,就连平日买菜,都会喊一声,相互帮着捎带。一个单元是这样,一栋楼是这样,一个小区的所有楼院都这样,我们的社区不就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吗?我们的社会不就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吗?
当时授课老师灵机一动,何不把这真真实实的案例作为课程的一个内容呢!老师把她的想法跟居民们一说,马上得到了响应。
上面这个故事所描述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典型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它是授课老师和居民们自发、自主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虽然只是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一种类型,但还是很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也使得我社区真正地拥有适合自己的授课思想和教育观念。
如果说社会是一个大舞台,而社区就是一个小舞台。社区很小,小到在地图上只是一个点;社区居委会的官很小,小到无职无级;社区居委会的权很小,小到谁都能来管你。但是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来看,权很大,责任也很重大,关心辖区居民,让每一个辖区居民感受到社区工作的存在,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是我们社区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社区工作,任重道远&、&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勤种小爱,终成大爱&,贯穿了我们社区工作的始终,我们的社区里有太多的真情在演绎,有太多的故事在传颂,让我们携手并肩用真情去谱写更加动人的故事,用一个个实际行动为建设和谐楼院,和谐社区而努力。
法制法规类
法治教育课堂
课程开发单位:甘井子街道甘中社区
甘中社区在建设社区教育特色课程方面,一直有着良好的社区基础和群众热情。本着对广大市民知法、守法、用法的负责任态度,甘中社区从2004年起开设社区《法制教育课堂》,并一直跟踪走访,把社区法制教育开展的红红火火。《法制教育课堂》特色课程的开设,既充分合理的利用了社区教育资源、又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在教学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让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能够参与其中,身受其益。
一、课程简介
《法制教育课堂》就是以街道的专业法律服务所和司法所为根基,将法律知识普及社区居民的生活中,通过社区组织上课,讨论身边案例,开展模拟法庭等方式,使社区居民融入到良好的生活环境中,知法、守法、用法,既受到法律知识的教育又能应用实际,及时处理生活中的涉法问题。《法制教育课堂》具有简便易懂、生活中应用性强的特点,是体现居民素质涵养、深受社区居民欢迎的人文社科类课程。
二、课程目标
(一)指导思想
《法制教育课堂》课程宗旨是,让社区居民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并且通过学习法律相关知识,倡导起&社会依法,法制社会&的新风尚,让社区的每个居民带动自己的亲朋好友,一起建设法治,懂得用法律约束自我和维护自身利益。
(二)教学目标
1.基础性目标:让社区的市民了解宪法、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常识,能够对日常生活中的涉法问题做出理性的判断,理智的用法律解决不可调和的问题。
2.创造性目标:在处理好自身法律问题的基础上,对身边亲朋好友所遇到的涉法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在社区组织开设的&模拟法庭&中,积极参与,深入案例,学以致用。
三、课程实施
(一)以社区的法律服务所为契机,大力展开法制教育理论课
甘井子街道法律服务所成立于2004年,在开办的5年间,曾多次政府授予&优秀司法所&,多年间解决重大经济案件300多起,民事纠纷500多起,伸张正义,履行职责,义务为社区居民上《社区法制教育课堂》针对社区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层次的人群安排了不同的授课内容及教育辅导课程,在广大社区居民心目中有着良好的形象。
法制教育课堂内容和授课方法。例如:对受过高等教育生活中涉及经济类实体较多,并有一定法律基础的人群,着重对法律应用的培养,使这部分人群具有分析案件的能力,在遇到法律问题的时候能用较专业的视角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对于文化程度不高,工作不稳定的人群,重点加强法律知识普及教育,让他们了解最基本的法律常识,有意识的遵守法律,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对于处于财产纠纷(继承遗产,夫妻离异等)特殊群体,开设专项课程,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免费咨询给出好的建议和方法,帮助居民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以社区法律工作者为基础,特色课程蓬勃开展
在社区法律服务所的大力支持下,社区已经形成了规模性的课程安排。每月的法律知识讲座,每个月的模拟法庭开庭,典型案例的法庭现场观摩,周密的理论学习再加上生动的现场教学,甘中社区的《法制教育课堂》如今已发展成为一项特色课程,成为一种文化,一种让市民信得过的解决身边涉法案件的有效途径。现在《法制教育课堂》不但成为居民解决法律问题的依靠,更吸引了其他社区服务人员前来参观,成为甘中社区的代表和标志。
(三)以街道法律服务所和司法所为阵地,积极发扬人文氛围
为了进一步推广和发展法制教育,甘中社区积极利用青少年课外教育活动为抓手,将法制教育讲座特色课程引入中小学生第二课堂,宣传、普及青少年法制教育。先后在新甘井子小学,大连第十一中学,大连第七十七中学等学校义务宣讲。社区法律工作者开拓思路,对于在校中小学生的法律教育教学模式,采取删繁就简、难度适中、贴近于学生的生活,重点在于让青少年从小就养成法律意识,要有知法守法的理念。这也给同学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他们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对自身的成长也具有重要意义,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体会到了乐趣,逐渐成长起来。学生们在分析案例时,自觉
学习、自由思考,对于不明白的地方积极提出问题,在&寓教于乐&
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动脑思考,提高了自身品德修养。
四、课程特色
《法制教育课堂》是甘中社区开设的一门既体现人文素质又紧跟时代发展、深受社区居民欢迎,特色鲜明的社区教育课程,在选择指导教师、设计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各方面都具有独创性和可操作性。
(一)默默无闻的法律工作者是特色教学的中流砥柱
《法制教育课堂》之所以能够广泛的被接受和认可,与社区默默无闻的法律工作者是分不开的,是他们在社区的统一组织安排下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义务的为社区居民开办讲座,制定教案,设身处地的为居民设想,把居民最需要的法律知识提供给他们,为他们出谋划策,解决实际问题。他们所倡导和发扬的不仅是法律,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一种默默奉献不图回报的人格魅力。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甘中社区的《法制教育课堂》。黄晓文就是甘井子街道法律服务所的一位资深律师,多年来一心投在法律事业上,自从事法律工作者以来处理各类案件400多起,先后被评为法律援助先进个人,现为社区特约法律顾问,自从《法律教育课程》开办以来,黄所长一直在幕后为普及社区法律知识,提供法律咨询,虽然从没收过一分钱的回报,但是却赢得了全社区居民的赞许,大家都开玩笑的说&有黄所长在就有法律在,他就是我们心目中的大法官!&
(二)用事实说话让市民看到法律的力量和作用
只有理论知识,没有事实说话总是不够生动,不能使人信服的。针对许多社区居民的这种心理,《法制教育课堂》的组织者们开动脑筋,积极筹划,把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把社区居民现实生活的涉法问题作为案例进行教学,与大家一起边分析边探讨解决的办法,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设身处地的为市民着想。今年3月份,在社区市民王先生陷入一场意外交通事故的官司中,经过的几天反复交涉,王先生与原告不能达成一致,身心疲惫的王先生向社区《法制教育课堂》发来了求救。在几位资深律师的指导下,王先生是清楚的认识了整个事态,随后又在律师的建议下与原告进行庭外调解,双方共同分析了开庭审理的利弊,最后能够达成一致,使王先生不但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是损失,还解除了困扰多天的苦恼。
(三)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和法庭现场观摩
为了更好的实现《法制教育课堂》的实用性,社区每月组织一次公共性法律常识讲座,市民参加非常踊跃,社区还不定时的组织观摩法庭审理,感受法律气息,观摩结束后,《法制教育课堂》还将把法庭审理记录作为教案,给没有时间实地观看的市民进行分析讲解,模拟法庭再现,用最生动的方式把法律传播到每个人的心中。
五、课程成效
(一)市民道德标准的提高
法律是约束人们的道德准绳,执行法律不是为了惩罚人们而是为了教育人们改正错误,提高人们的道德标准。自从社区开展《法制教育课堂》之后,最显著的效果就是甘中社区的市民道德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以前社区的治安环境并不很好,有自行车等物品丢失的现象,并且还常有入室盗窃发生,从《法制教育课堂》开展之后,市民们懂得了什么是法律,知道了不遵守法律的严重后果,也看到了法律可以行使的权利,社区的治安情况也逐渐好转。
(二)学以致用,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利益
&&& 以前社区居民遇到涉法问题总是忍气吞声,为了少惹麻烦不愿与别人发生争执,在听取《法制教育课堂》的讲座之后,从前看似软弱的居民变得勇敢起来,积极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再怕麻烦,不再怕打官司,因为代表正义的法律已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
(三)积极参与,影响范围扩大
如今甘中社区的《法制教育课堂》,已发展成为一种文化底蕴,成为民间自发组织开展法制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不仅是一堂法律课,也是一堂人生哲理课,一个法治社会的好的开端。想让市民守法用法,首先就要让市民懂法,相信法律,甘中社区的法制教育课堂出色的完成了这项特殊的任务。现在不仅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影响范围已经扩大到社区居民的亲朋好友,越来越多的居民愿意运用法律手段解决不可调和的矛盾,并且大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甘中社区本着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全民素质的指导思想,已经把《法制教育课堂》开展的红红火火。在法律服务所的大力支持下,在社区工作者的无私奉献下,在广大社区市民的大力支持和拥护下,《法制教育课堂》经历了一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已成长壮大起来,先后免费为社区组织讲座10次,组织观看法庭现场观摩1次,为社区市民解决民事经济案件300多起,挽回经济损失累计20万元,正是这样的事实说明,《法制教育课堂》不但效果明显而且意义深刻。今天我们将甘中社区《法治教育课堂》申报全国特色课程,就是为了将它推广,让更多的社区和市民融入到法治社会的大家庭中。无论申报是否成功,我们都将继续开办《法制教育课程》,立志用我们的真诚打动居民,用我们的行动支持正义,用我们的成果展示知法、用法、守法的深渊意义!
爱心编织技法
课程开发单位:甘井子街道东山社区
甘井子街道爱心编织创业培训基地位于东翠名苑小区,作为辖区社区教育特色培训学校,专门针对辖区失业人员进行创业培训基地和手工制作实训活动。该基地建筑面积450平方米,内设手工缝纫组和爱心编织组,能同时容纳培训学员60人。年内已培训了多个手工制作项目,其中包括十字绣、串珠首饰链、布艺作品、绢花等,所有项目实行统一采购原料、统一组织制作、开辟专门的统一销售渠道,形成自成体系的产销一条龙作业模式。目前已培训学员500多人次。通过创业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生存能力和创业能力。同时我们还借助实用技能实训基地,为想创业的人员搭建了实地演练平台,借以孵化出更多的创业人员。
为了更好地深化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建设,街道同时注重对民间传统艺术的挖掘和发展。甘井子街道东山社区爱心&编织&就是植根于我街别具特色的艺术品。特别是&编织窜珠&特色课程的开设,既充实了社区教育课程资源、丰富了课程形式,又传承和扩大了民间艺术的影响力,让越来越多喜爱民间艺术的社区市民能够参与进来。
一、爱心课程简介
爱心编织,由街道聘请的失业巧手米华老师带领东山社区失业人员在爱心编织创业培训基地集体培训、集体编织,共同创作编织艺术作品。通购统销,形成一条龙服务特色。编织和窜珠子,都属于民艺术,但窜珠子有着更加鲜明的艺术个性,不运用剪刀、刻刀等工具,而是以手代刀,用手去编织,是中国民间艺术中最原始,最古老的民俗艺术。&编织&具有取材方便、简便易学的特点,是体现我社区民间文化特色、深受社区居民欢迎的艺术修养类课程。
二、课程目标
(一)指导思想
《爱心编织》课程一方面旨在扶持弱势群体,满足百姓生活愿望;让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国民间艺术,传授民间编织技艺,激发社区市民创作欲望,通过提高市民的艺术欣赏能力,达到创建和谐社区的目的。通过实训演练,让更多有生活需求和喜爱民间艺术的社区市民学会编织&水果、动物、花卉、党旗&等各种艺术品,创作出具有鲜明艺术个性的编织作品。
(二)课程目标
1、通过学习,使社区市民通过学习编织的基本动作、花样,材料等不同的编织方法,掌握基本的编织手法。使作品线条流畅、结构优美。
2、通过学习,使社区市民通过学习能得心应手地熟练运用基本技法、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编织出具有鲜明个性和丰富内涵的艺术作品,并使作品在市场能占有一席之地。
三、课程实施
(一)以编织为纽带,特色课程传递爱心
针对爱心编织创业培训基地培训目标以及社区失业人员集中的特点,我们又在东山社区积极开发爱心编织课程,激发了社区失业人员学艺术的兴趣,在任课教师的悉心辅导下,初步掌握了编织艺术品的制作技巧和创作方法,每次课程学习中她们均能完成1-2件自己的习作。当&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体学员满含深情地制作了一幅幅具有祝福意义的&作品&,表达了她们对灾区人民的深切同情和慰问之情。经过她们勤学苦练、刻苦钻研,发挥想象和创作力,制作了一件件表达自己心意的编织作品,培训班里的许多学员,不仅自己勤学苦练,还把学到的编织技巧带回家教给邻居,受到居民的欢迎。
(二)以社区学校为基础,特色课程蓬勃开展
编织制作安全、有趣、简单、省力、易学,能自如表现,随时随地搭配及更改,使学习者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通过认识、感知和动手,融趣味性、知识性为一体。操作过程中比用笔作画更自由、随意、简便易行,且更加生动、自然,更能体现学习者的创造性,因此受到了社区市民的&热烈追捧&。几年来,编织技法已经成为我街多个社区学校的特色课程。爱心编织创业培训基有很多的市民要求 到&骗织&课程班学习,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我们一方面分批次开设课程,一方面安排课程教师深入到社区教学点开设短期讲座,教会大家简单的基本方法,学会创作简单的作品,让更多的市民走近编织艺术。随着课程的不断开展,编织技艺被社区许多市民了解和熟悉,在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家庭装饰、建设和谐社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课程特色与实效
1、课程独创性和可操作性
《爱心编织技法》是东山社区开设的一门体现既体现民间传统艺术又紧跟时代发展、深受社区市民欢迎,特色鲜明的社区教育课程,在教材、教师、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各方面都具有独创性和可操作性。
2、课程的适切性和普及性
社区教育课程的发展离不开配套教材的开发和推广,教材作为课程的表现形式是促进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为了配合编织在区域范围内实施规范的教学活动,推广和普及编织艺术,在社区和街道的指导和支持下,&爱心编织技法&课程教师米华在总结多年编织经验的基础上,编织出中国共产党的党旗等系列作品,现保存在街道党员活动中心,向建国六十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爱心编织技法&特色课程只是东山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一个特色,我街社区教育发展方面历来都非常关注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和教材开发,制定了相关的三年发展扶持规划;深入挖掘内部人力资源,建立了课程建设队伍,由公共服务社和社区统筹教育管理者、社区教育基层工作者、志愿者教师、有关方面的行家以及民间艺术家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投入建设工作。有的慕名而来学习,培训中的很多作品,大到几米的十字绣小到拖鞋、储物盒;有十二生肖小动物,也有大小&白菜&、四季& 水果&等等工艺品。较好地满足了社区居民日益提高的学习需求,同时也赢得了社会各方面的赞誉:手工编织产品远销国内外、走入百姓千家万户。今年以来,爱心编织做为本地区民生工程,前不久得到了国家领导人习副主席的高度评价,希望我们继续保持领先;同时还先后十多批次代表街道民生工程被省内外有关领导、专家、学者誉为为民办实事的典范,其成功做法,得到省委书记首肯。爱心编织促进了社会和谐。
太 极 课 堂
课程开发单位:周水子街道
周水子街道社区教育分院以全民终身教育为宗旨,以&教育文化促和谐&为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挖掘文化资源,在全面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逐步开发出一系列适应城市居民尤其是中老年人身心特点及喜好需求的社区教育课程。其中《太极课堂》是街道在开展学习调查的基础上,由周水子街道社区教育分院组织,以&整体优化的生命观、形神皆备的审美观和身心俱健的健康观&为基本理念,以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增进友谊为愿景的社区教育课程。《太极课堂》在社区文化培育以及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课程目标
1、运动技能目标。基本掌握太极拳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培养对太极文化的兴趣,养成自觉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生理健康目标。通过太极拳练习,有效地改善大脑皮层神经兴奋与抑制的过程,提高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循环系统的功能。使身心得到全面的、均衡的发展,真正起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
3、心理健康目标。长期的太极拳练习,不仅达到修身养德的教育作用,而且能得到愉悦的体验和美的享受,培养学员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4、社会适应目标。通过对太极文化的了解,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结;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通过《太极课堂》教学,吸引更多的居民走出家门,参与健身活动,投身和谐社区建设之中,推进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课程内容
(一)基础内容。
教材采用北京体育大学出版,李德印教授编著的《24式太极拳教与学》和配套教学光盘。内容包括:太极拳基本知识、24式太极拳概述、如何练好24式太极拳、24式太极拳图解说明和教学要点、24式太极拳教学原则与方法等五个方面。
(二)教学内容
理论部分:
1、太极拳运动概述、太极拳的特点和练习要求
2、太极拳的哲学基础、太极拳与道德修养
3、太极拳锻炼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4、太极拳欣赏与评价、太极文化内涵
技术部分:
1、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桩功、手型、步型、步法、腿法等相关图解。
2、基本套路:
基础专项课:二十四式太极拳
专项提高课:三十二式太极剑、四十二式太极拳
社团活动课:二十四式太极拳、三十二式太极剑
专项训练课:四十二式太极拳、
艺术展演课:太极功夫扇、太极柔力球
3、基本能力:
发展身体素质的能力:(提高心肺功能、柔韧、灵敏、协调素质)
发展专项锻炼的能力:(编制个人练习计划,专项准备活动创编等)
专项欣赏和评价能力:(观摩比赛和学会评价,组织和指导他人进行练习)
(三)课时安排(24式太极拳)
内 &&&&&容
备 &&&&&注
介绍本课程学期内容安排、要求
太极拳概述
恢复体力练习
恢复、适应练习。
准备活动要充分,量适中。
1.基本身型、手型、步法步型
2.24式&1、2势
3.配乐练习、球类练习
复习24式&1、2势
学习基本手法及推掌、步型之虚步、步法之跟步 学习24式&3、5势
24式&1~5势配乐练习
动作均匀、连贯
眼随手走,自然呼吸
复习24式&1~5势
学习太极拳基本步法之退步
学习24式&第六势
24式&1~6势配乐练习
身体保持中正
加强动作熟练
提高动作质量
复习24式&1~6势
学习基本手法之棚、捋、挤、按
学习24式&7~9势
24式&1~9势配乐练习
棚与野马分鬃的手臂动作不同,棚挤式要求以腰代臂。
课下复习熟练动作
复习24式&7~9势
学习基本手法之云手、步法之侧行步
学习24式&第10~12势
24式&1~12势配乐练习
云手要求以腰代臂
侧行步重心平稳、身体中正、眼随手走
复习24式基本步法及24式&1~12势
24式&1~12势配乐练习
提高基本步法动作质量
加强熟练性和连贯性,熟悉动作名称
学习基本手法之贯拳、分掌、腿法之蹬脚
学习24式&第13~15势
24式&1~15势配乐练习
蹬脚重心平稳要下沉
复习24式13~15势
学习基本手法之穿掌、挑掌,步型之仆步、独立步
学习24式&第16~15势
24 式& 1~17 势配乐练习
下势要求仆步变弓步时动作要清晰、准确,独立步重心要稳
复习24式&16~17势
学习基本手法之插掌
学习24式&第18~20势
24式&1~20势配乐练习
保持身体中正
复习24式基本步法:进步、退步、侧行步
复习24式&1~20势
24式&1~20势配乐练习
加强熟练性和连贯性,提高动作质量
音乐与动作配合协调同步
学习基本手法之打拳 学习&第21~24势
24式&1~24势配乐练习
搬拳重心落于左腿
总复习:24式全套动作
学习定步推手:单搭手、双搭手
1、独立完成24式、连贯圆活、虚实分明、呼吸自然
2、推手体会 棚、捋、挤、按
总复习:24式全套动作
继续学习定步推手:单搭手、双搭手
1、独立完成24式、连贯圆活、虚实分明、呼吸自然
2、推手体会 棚、捋、挤、按
三、课程实施
为了使《太极课堂》课程达到理想的实施效果,我街道社区教育分院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努力:以网络化教学管理为先导,以优秀师资队伍为基本保障,以灵活多样化的教学组织为依托,以各社区学校的协同为重要条件,确保课程效果实施的最优化。
(一)网络化教学管理,分院与学校联动
1、以社区教育分院为龙头,培训教师和骨干
街道社区教育分院先后组建了三期60多人的&太极文化系列培训班&,作为全街道教师、骨干培训基地。几年来,除寒暑假外,培训班坚持每周一次的教学活动(第一年是一周两次),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2、以社区学校为基地,大力普及和推广
2006年,14个社区学校都先后开设了《太极课堂》,把原来松散晨练的居民组织起来,纳入到社区教育的常规管理之中,使《太极课堂》教学形成了覆盖全街的网络。社区教育分院培训班成为教学信息的传递枢纽,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教学进度。街道分管领导、分院负责人、培训班教师、顾问和班干部经常下到各社区学校察看《太极课堂》教学,帮助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各社区根据自身实际采取了室内教学与室外教学相结合、理论传授与示范教学相结合,教材教学与光盘教学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社区教育分院每年9月份都要以群众性文体活动的形式组织各社区学校分别进行展演和比赛,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
(二)高素质师资从教,强调拳理和内涵
周水子街道社区教育分院特邀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孙喜和、王宝智担任专职顾问,聘请大连市永年太极拳社的理事赵洪盛、武术协会会员郑祖敏、杨梓木担任总教练,以街道分院的学员骨干为指导老师,各社区学校培训课堂专设负责人督导教学,组成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分层次教学。我们还定期邀请医学(中医)、体育、营养保健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太极文化&讲师团深入各个社区进行巡回讲座弘扬太极文化,不仅丰富了《太极课堂》的内容,还赋予太极拳这一传统健身项目更深层次的内涵,促进学员身心和谐发展,提高学员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和文化素养,形成良好的体育行为和锻炼习惯。
(三)授课方式贴近生活,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1、采用理论知识在实践课上获取的方法,结合太极拳的拳理和文化内涵,编制实践课理论教程,加强体育文化传播,提高学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式教学和师生角色互换的方法,把学员骨干分配在各社区晨练点组织习练,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调动学员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员自我锻炼以及组织和辅导他人进行练习的能力增强学员的团队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定期组织街道分院的&互学求精&主题班会,以社区为单位现场演练、交流心得、攻坚难点,再由指导老师分别点评。形成了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社区与社区的多边互动,使学员学会学习、评价与借鉴,培养学员创新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4、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依据学员的身体、运动素质和专项能力实际水平,确定教学层次和级别标准。允许学员结合自身条件跨社区、跨级别选择课程,给予学员选择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的权利。
5、发挥两支队伍的示范功能与带动作用:
骨干教学队伍&&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乐于为社区作奉献的,主要是以街道太极拳社团的老队员为主。
骨干表演队伍&&以拳法技艺谙熟、表演水平较高,展演经验丰富,又相对年轻的队员为主。担任的任务:以协助创作,参加重大活动的演出和比赛,及对外交流为主。这些教练是普及推广中的主力军,他们有着熟练的技术,可以随时随地教学辅导居民学习。
多年来,周水子街道社区教育分院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14个社区学校普及推广《太极课堂》,通过各个层面推广、各种级别的展示、各项比赛活动等有效地检验到教学成果。并以社区学校为基地培训出学员骨干,再依托骨干在先后设立25个免费教学点(晨练点),通过滚雪球式的教学,用二年左右的时间精心培育出有1000多人参与的太极文化展演型团队。
四、课程特色和实效
(一)课程特色
特色之一:传统文化与社区教育相互交融,实现双赢
太极文化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堪称中华文化之瑰宝。在社区教育中,向居民们传授太极文化,既借助了它的深远影响力,丰富了课程内涵,又为弘扬传统文化贡献了力量。太极系列项目虽已成为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真正把它作为社区教育的重要课程,实现学习内容生活化,技能指导结构化,教学序列网络化的社区教育模式,且在全街道范围内,有计划、有目标、系统持久地进行教学,尚属首次。
特色之二:课程理论与实践演练的有机结合,效果明显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和实践练习为主,两者交互穿插进行。理论教学以武术基础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分若干部分随实践教学进程分别讲授,每次课后安排课后复习和辅导,在实践课的教学中,结合技术动作穿插进行若干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复习。实践课以教师现场教授、组织学员练习的形式为主。教学依据太极拳运动的特点,从易到难从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开始学习,从动作组合的练习到套路的学习,最后达到能够自主演练。
特色之三: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的战略转型,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
《太极课堂》不仅名称选择、课程定位和实施方略具有创新之举,而且太极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内容确定了该课程发展的可持续性。该课程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明确,课程的建设理念和教学内容把握住公益性、群众性、社会化的原则,体现了基础性、时代性和前沿性的要求,充分满足了居民的需求,学员之多和增长的趋势是其它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太极课堂》的开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居民参加社区学校的学习,教育分院和各社区学校又根据居民的需求,开设了书法、绘画、英语、声乐、吟诗、朗诵、剪纸、编织等十几门课程,现在参加社区学校学习的居民已有数千人,促进了我街社区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课程实效
1、健身成效显著
通过太极拳等课程的学习,使居民们掌握了科学的健身方法,增强了体质,提高了免疫力。居民们普遍反应,通过太极拳等课程的学习,运用以意导体,动静结合的方式锻炼,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等慢性疾病有显著疗效。如:75岁的居民闫美容大娘,原来血压高(110-180),现在血压稳定在80-140;居民于在军原来患有颈椎病,手脚麻木,疼痛难忍,现在身体慢慢康复了;居民孔承焕10多年前做了癌症手术,经过太极系列课程的学习和锻炼,身体好转很快&&据统计,现在学员中基本不感冒的占96%以上,患过慢性病已康复或有好转的占90%以上。
2、品牌效应凸现
《太极课堂》经过2007年的宣传普及阶段、2008年的巩固提高阶段和2009年精炼品牌阶段,得到了广大居民,特别是中老年朋友和健身爱好者们真诚的喜爱和积极地参与,从而以火热的场面广泛传播。以社区教育分院《太极课堂》架构为基础的千人太极拳团队经常参加省、市、区各项展演、比赛广受赞誉。以&文化体育促和谐&为主题的千人太极拳展演活动每年都会举办一届,成为周水子街道群众性文体工作的压轴节目。活动扩大了《太极课堂》知名度,逐步形成了社区教育的品牌课程。
3、社会效益突出
《太极课堂》由最初的区区十几人迅速发展成为上千人的大型学习团队,不仅稳定巩固了社区学校的学员队伍,促进了社区各项文体活动的开展,还以滚雪球的形式为各个社区学校带来了更多的学员,有效带动其它课程的开展。广大居民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许多居民高兴地说,原来社区有些活动自己不太适合,现在有了《太极课堂》,解决了我们老年人的大问题。有的说,我们新小区的居民,刚搬来时谁都不认识,心里很郁闷,参加了《太极课堂》学习后,结识了许多邻居,既健了身,又舒了心。社区专文体骨干反应,原来社区教育工作重点不明确,有时一年一个新花样,忙于应付。现在我们有了方向,可以抓住重点,长计划,短安排,并带动其他活动的开展。社区负责人说,真没想到《太极课堂》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现在邻里关系和谐友善,居民们也与社区走得更近了,许多人成为志愿者,投身到社区的各项工作之中,促进了和谐社区的建设。
五、街道、社区两级组织的重视和支持
1、《太极课堂》是街道主要领导2006年首先提出,分管领导始终狠抓的社区教育课程,充分体现了党工委、办事处对特色课程建设的重视程度。
2、几年来,街道在组织实施&和谐文明社区、和谐效能机关建设&和&服务年&工作的过程中,始终把推广普及《太极课堂》作为对街道有关部门和各社区为民服务的考核内容。
3、街道、社区两级组织在《太极课堂》教学过程中从经费、办学条件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解决了教学场地、师资安排、教材配备、展演服装等方面的困难。
开设《太极课程》是我街开辟社区教育新模式的特色课程,历时三年的教学实践与积极探索,有成功有经验有反思,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我们把它作为全国特色课程申报,是希望得到上级领导和专家们的检查指导,以促进我街社区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
膳 食 指 导
课程开发单位:甘井子街道站前社区
中国历来重视膳食。《&入国》中说:&劝子弟精膳食,问所欲,求所嗜,此之谓老老。&这里把膳食提高到尊老敬长的高度。近年来,甘井子街道大部分居民的膳食状况明显改善,辖区儿童青少年平均身高增加,营养不良患病率下降。但在一些贫困低保家庭中,仍存在着营养不足的问题,与之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患病率增加,这已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突出问题。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街道决定开展平衡膳食活动,编制膳食指导课程。通过问卷调查、召开研讨会、案例分析、访问家庭等活动,掌握了比较详细的数据。为了使课程通俗易懂,街道聘请专业人士分析数据,编写教材。本课程以最新的科学知识为基础,说明了当前我国居民的营养需要及膳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获取合理营养的行动方案等,对广大居民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自开设以来,效果明显,受到居民普遍欢迎。
一、课程目标
学习如何合理搭配营养,哪些食物相生相克,避免对人身体造成伤害。
引导居民&树立合理膳食、营养均衡&的理念,在关注自身食品安全的同时,关注他人的安全,从而进一步增强食品安全与自我保护的意识。
通过培训,让辖区待业居民能够初步掌握一技之长,帮助他们重新就业。
通过膳食指导培训,让辖区低保家庭人群能够根据自家人的身体状况及消费标准,科学安排一日三餐,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二、课程内容
膳食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发展性和可持续性。它主要从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一是围绕居民应知应会的膳食理论开展百姓健康与膳食讲座,让居民掌握科学膳食常识,接受科学膳食的理念。例如,如何平衡膳食宝塔、如何进行膳食选材、膳食指导烹调、膳食指导饮与食以及膳食指导提示等五大方面的而进行;二是针对辖区低保家庭居多的特点,教居民如何吃得好、吃得省、吃得精,而开展的&跟巧手学厨艺&现场教学活动;如,开展巧手厨艺大比拼,如,一菜多吃观摩教学、怎样&精打细算&做家常菜观摩教学及定期举办膳食百家宴课程展演活动等内容;三是针对辖区失业人员,开展膳食技能培训及请名厨传艺教学,让有需求的居民掌握一技之长。这些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老百姓,极富针对性和实用性,绝大部分内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如何平衡膳食,如何选材等这些民以食为天的话题,无论时代怎么变迁,《膳食指导》课程都不会过时。对膳食指导的基本需要,是社区居民物质文化需要中的基本需要。
三、课程实施
(一)认真实施培训
1.全铺开。《膳食指导》试点课程开课后,甘井子街道成立了五家膳食指导站,并以此为平台陆续开设此课程的试点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街道社区教育分院召开了课程培训研讨会,会议上汇报了此课程培训的工作情况,重点研讨了此课程培训的可行性和实效性,经多方领导参与研讨后,决定在站前甘园社区等有效范围内开设此门课程并全面推广普及。
2.保课时。膳食指导课程是我街道教育新增的一项重点课程,每周均有2课时专门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培训。为了使《膳食指导》课程培训扎实有效,社区有机会性的对培训内容进行调整,并根据辖区的特点和居民的要求开设专项人员膳食培训,譬如家庭主妇,失业人员,热爱烹饪等人员,灵活安排培训内容。经年底检查结果显示,此课程培训中无一例外减少培训课时情况
(二)加强培训工作力度
1.建制度。为确保《膳食指导》课程培训扎实有效,特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教师上课要求&、&课程培训制度&、&膳食指导培训记录规定&等规章制度,不仅保证了课程培训步入制度化、规范化之路,而且提升了培训工作实际效果。同时社区教育学校与任课老师签订了培训工作合同保证了教师的规范化。
2.抓落实。在《膳食指导》实施过程中,区社区学院十分重视师资培训工作和教学管理,一方面派出专人定期到站前社区指导开展膳食培训,有计划、分批次地指导社区教育分院采用灵活新颖的方式开展课程培训,不断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另一方面,区社区学院定期组织社区膳食工作人员参与全区课程培训班的学习,提高社区教育教师的业务素质;此外,我们以社区市民学校为平台,与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区劳技中心联姻,定期组织各点服务人员及部分居民到培训基地进行食品雕刻、面点制作、食品包装等培训,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通过培训选一批待业人员到街道的膳食指导店就业;与此同时,街道社区教育学院分院根据各膳食店的具体情况还分类别聘请亚惠快餐厅的面点、凉菜、大连老菜等方面的专业厨师到进店对新上岗的服务人员进行技能面授与操作指导,手把手教教会各种膳食的制作技巧;此外社区膳食培训学校还聘请辖区膳食巧手到楼院组织居民开展一菜多吃、看谁花钱少厨艺大比拼等实践观摩课、并派专人深入辖区重点人群家中进行跟踪指导,由于采用分层指导、分类培训、重点扶持等培训手段,保证了课程的有序进行。
3.重效率。此外街道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还多次投资改善培训条件,及时满足培训需要,为各社区教育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购置音箱器材、投影仪等现设备,成立志愿者讲师团队,大大提高了社区教育的培训效率。
四、课程特色与实效
(一)方法灵活,形式多样
膳食指导课程的开设,是根据辖区居民需求,经过多方论证而设立的课程,其教学方法多元且灵活,有专业名厨示范培训,有民间巧手深入楼院引路教学观摩,也有懂教学、懂营养的社区健康讲师适时的进行膳食科普理论讲座,也有百姓厨艺大比拼、膳食百家宴等教学互动。教学场地多层,或居民家厨房,或社区课堂,或实训基地等,多渠道进行,教学形式新颖,或膳食理论讲座、或名厨手把手传艺,或厨艺大比拼,教学相长、互动互惠,将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性,破有实效。
(二)带动就业,保障民生
近三年来,膳食指导课程已培训学员1000多人,经过重新就业者有400多人,85%的社区居民特别是低保居民经过培训,懂得了合理膳食、科学安排日常生活的理念。更有那些平时三餐不饱的特殊群体,得到了免费用餐机会,自此也过上了吃不愁的日子。膳食指导课程的开办,关乎民生、贴近百姓,不仅迎合了辖区老百姓的需求,增进了邻里间的友谊,更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它是我们甘井子街道站前社区围绕民生而开展教育服务的一个成功范例。2009年以来,辽宁省和谐社区示范街道现场会在甘井子街道站前社区党员活动中心召开,膳食指导店的成功做法得到了省领导组的高度评价,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及省市有关领导多次到甘井子街道站前社区膳食店参观、调研,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五、政策支持
《膳食指导》课程实施以来,不仅得到了社区居民广泛的关注,而且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区教育局每年下拨一定的经费,扶持社区课程研发,及时表彰优秀社区教育志愿者;街道党工委近年来相继投资近200万元分别在站前、松山、海燕、甘峰等不同地段建立了五家居民膳食指导店,并根据情况陆续将经过膳食培训的待业人员安置到膳食指导店不同的岗位,帮助解决就业;针对瘫痪在床、年老行动不便、特困儿童、孤寡老人这一群体,膳食指导店则免费为他们提供营养配餐,且送餐上门、或设立小餐桌,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居民需求。
《膳食指导》课程,是一门优于其它课程的课程。社区教育学院一直把这门课程建设作为深化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问题抓紧抓实,全心致力于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使每个社区教育学校拥有属于自己社区特点的一门特色课程,较好地满足了广大居民的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为提升广大社区居民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推进社会科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二期中考试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