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故事的教学实践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逻辑...

顾沛: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相辅相成--南开讲堂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南开新闻网
&&南开大学今年计划招生3115人,其中国防定向生61人。总体招生计划跟去年相比基本持平。
&&究竟什么是“低碳生活”?“低碳生活”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理念呢……
顾沛: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相辅相成
 发稿时间:
――兼谈“大学文科数学”的教学改革
  高校的文科专业有必要开设数学课程,我校教务处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并且从1994年起在全校付诸实践。这在全国是比较领先的,近年来这种认识逐渐被多数高校接受。而"大学文科数学"的教学改革,其实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是因为对以下三个方面问题的认识,以及由认识导致的做法,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三个方面分别是:关于"数学教育对于文科学生的作用";关于"在教学中培养文科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相辅相成";关于"将数学文化融入文科数学教学"。  这三个方面的理念是相互联系的。本文打算以第二方面为主,以第一、三方面为辅,谈一些认识和做法。这些认识的深化,自然会导致高校"文科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试方式等方面改革的深化,所以也结合我们课程组的实践,介绍一些教改的具体例子,以与同行交流。  这里虽然讨论的是文科数学的教学改革,但是涉及"全面育人"的重大主题,因此其中的理念和做法,对于"数学"以外课程的教改,对于"文科"以外学生的培养,或许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对于三个方面问题的认识
  1.数学教育对于文科学生的作用  关于"数学教育对一般非数学类专业大学生的作用",许多学生和教师,过去往往认为主要是"工具"方面的作用---掌握数学知识,为本专业的学习服务。而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数学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则对此总结了五个方面的作用,即"数学工具"、"理性思维"、"数学文化"、"审美情操"、"终身学习"。  我校"大学文科数学"课程组研究认为,对于文、史、哲、外语、政治、社会、法律等人文专业的学生,数学教育在"工具"方面的作用相对次要,在"理性思维"、"数学文化"等方面的作用更加重要。即使是数学"工具"的方面,不同的文科专业,需要的侧重点也不同。  而过去文科数学课程内容的设计,基本上是理工科数学的简化和压缩。理工科数学课程的内容,则更多的是从"通用工具"的角度去设计的。现在考虑到文科学生的特点,以及数学教育的特点,对于数学教学在文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我们课程组形成了以下认识:  (1)对于文科学生,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应该掌握,但大学数学课程不应仅仅以"掌握工具"为目的教会学生解题;更应着眼于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提高数学素养"。这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2)应尽量使文科学生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并且结合数学思想的教学适度训练他们的辩证思维。  (3)理性思维、数学素养、数学文化不应该空泛地讲授,而应以恰当的知识为载体;课程原有的大部分内容,仍然可以作为这样的知识载体,只是需要适当的改造;此外,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开阔视野的内容。  (4)数学文化与数学知识,不应是"两层皮"的分离关系,而应是"一体化"的融入关系。如果把数学知识比作"水",数学文化比作"乳",则应尽可能做到水乳交融。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相辅相成  人文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除了继续自己的专业研究外,还面临大量的处理公务、制定计划、研究方案、组织实施的任务。从而就有许多写稿、讲话、谈判、交流、运筹的机会,需要思维的清晰性、条理性和全面性、辩证性,也需要较强的语言文字能力。而语言也是被思维支配的,因此,在教学中培养文科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重要的。现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有多方面的交叉,文科学生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各种科学分支,需要多种思维方式的结合,所以,"在教学中培养文科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相辅相成"是重要的。再者,知识爆炸的时代,获取信息渠道的多样化,人才全面成长的需求,探索创新精神的培养,都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给教师培养学生"多种思维的相辅相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而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多种思维的相辅相成方面,恰有其独特的优势。几何图形、函数图像与形象思维密切相关;数学推理、计算和证明与逻辑思维密切相关;抽象概念的形成、新的数学分支的创建和新的数学结论的发现与辩证思维密切相关;整个数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相辅相成的过程和结果。  在数学活动中,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看问题,运动地而不是静止地看问题,发展地而不是停滞地看问题,从多个角度而不是从单一角度看问题,联系地而不是割裂地看问题,都充满着辩证法和辩证思维。  数学中随处可见近似与精确的矛盾,有限与无限的矛盾,量变与质变的矛盾,变与不变的矛盾,肯定与否定的矛盾,偶然与必然的矛盾,具体与一般的矛盾,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它们都是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教育特别是辩证思维教育的适当材料。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主动揭示这些矛盾,并且善于讲解矛盾转化的条件和途径。  文科学生比较擅长形象思维,但是逻辑思维及辩证思维相对较弱。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全人"的素质教育,无论对于理科学生还是文科学生,都应该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双翼齐飞的全面教育。钱学森先生说过:"从思维科学角度看,科学工作总是从一个猜想开始,然后才是科学论证,换言之,科学工作源于形象思维,终于逻辑思维。"所以笔者认为,在各个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相辅相成,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还应该看到,教师如果善于发扬文科学生擅长形象思维的优点,在教学中把它与逻辑思维及辩证思维的培养结合起来,必将十分有利于数学教学。  3.将数学文化融入文科数学教学  数学,向学生展示的不仅是一门知识体系,一种科学语言,一些技术工具,还是一种思想方法、认识模式,一种理性思维,一种美学精神,一种文化境界。因此,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文科学生不同于理工科学生的特点,使得数学文化对文科学生更加重要。事实上,文科学生参加工作以后,具体的数学定理和公式可能较少使用,而更能够让他们受益的,往往是在学习这些数学知识过程中培养的数学素养。这些数学素养包括:从数学角度看问题的出发点,把实际问题简化和量化的习惯,有条理的理性思维,逻辑推理的意识和能力,周到地运筹帷幄,等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强调数学知识中蕴涵的数学思想、精神,把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主动地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上下工夫,是完全必要的。
  二、南开大学"文科数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举例
  1.文科数学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  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方面,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认识曾经是:对于讲究抽象思维的数学课程,应该慎重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但是近几年我们对此进行了再讨论和再认识,认为"大学文科数学"课程不同于一般的理工科数学课程,它培养抽象思维的任务相对较轻,而培养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融合的任务相对较重,可以较多地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下面是我们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个例子。  例:关于"函数发f(x)在x→a时的极限"不依赖于x=a点处的函数值;"函数f(x)在x=a点处的连续性"却依赖于x=a点处的函数值。  "极限"概念体现了"运动地而不是静止地看问题",其中又有严密的逻辑推理,配以多媒体的讲解,可以使学生体验直观与抽象的联系,在观察中感知,在感知中加深理解,这对于培养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相辅相成非常有利。  我们在同一屏上展示下面三幅动画:第一幅是函数f(x)在x→a时的极限等于该点处的函数值,第二幅除了函数在x=a点处无定义外与第一幅一样,第三幅除了函数在x=a点处的函数值比原来大1之外与第一幅一样。这样,三幅图表达的函数,在x→a时的极限都存在,并且极限值也相同;但是三幅图表达的函数是不同的,因为它们在x=a点处的函数值不同。这表明"函数f(x)在x→a时的极限"是不依赖于x=a点处的函数值的。  而第一幅图的函数在x=a点处连续,第二幅、第三幅图的函数在x=a点处不连续,这表明"函数在x=a点处的连续性"却是依赖于x=a点处的函数值的。  这些区别,本来是学生容易混淆和出错的地方,现在用形象、生动的动画配合讲授,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记住。  2."文科数学"教学如何处理推理和证明  在课时较紧的情况下,在"文科学生会算题就不错了"的想法下,不少高校的文科数学教学采取了重结论不重背景,重知识不重思想,重计算不重推理的方式;许多教师也满足于教会学生辨别"类型题",照猫画虎地解答"类型题",考试也几乎全是计算题。但是这种做法,教给学生形式的东西居多,本质的东西较少;学生学到的是照葫芦画瓢的"术",而不是数学思想。学生由此可以应付考试,却难以提高数学素养。  我们觉得,在文科数学教学中虽然不必像理工科数学那样全面地讲授定理证明,但是为了培养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相辅相成,也应该挑选少量有代表性的、体现数学素养的、并且证明过程并不繁琐的命题,讲授其推理过程。下面是我们在教学中有详有略地讲解推理和证明的三个例子。  (1)关于矩阵的秩、"不变量"的概念及概念的"一义性"。我们在文科数学的教学中,出于较为形象和直观的考虑,把"矩阵的秩"这一抽象的概念定义为"矩阵通过初等变换化为阶梯形后非0行的行数"。我们由此把以下两方面的推理和数学思想教给学生。  一是同一个矩阵用不同的初等变换可能化为不同的阶梯形,但不同的阶梯形中非0行的行数却是相同的。教师利用多媒体很容易展示同一个矩阵用不同的初等变换化成的几个不同的阶梯形,然后让学生观察会发现,它们非0行的行数果然是相同的。这种在事物变化当中不变的性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我们称之为"矩阵的秩",它是矩阵在初等变换下的"不变量"。在研究客观世界时,注意发现"不变量"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我们找到事物的本质。  二是只有当说明了"同一个矩阵用不同的初等变换化为不同的阶梯形时非0行的行数全都相同",才能赋予这样的"行数"一个概念--"矩阵的秩",并且给予一个记号。这就是概念的"一义性",它源于逻辑的"同一律"。这一段落的教学,体现了"变与不变"的对立统一。  (2)关于"逆矩阵"的定义及条件的等价性。"逆矩阵"的定义是:"设A是n阶方阵,若存在n阶方阵B使得AB=BA=I,则称A是可逆矩阵,而B称为A的逆矩阵"。这里"AB=I"与"BA=I"表面上是两个条件,但是从其中一个能够推出另一个来;所以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就与满足两个条件是"等价的",并且满足其中一个条件与满足另一个条件也是"等价的"。结合这些推理,让文科学生认真理解和体会这里的逻辑关系,搞清楚"充分必要条件"的意义,对于他们今后说话、办事、写文章,都是有益的。  (3)关于"微积分基本定理"中深刻的数学思想。  该定理十分重要,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其物理意义、几何意义的剖析给出一个反映其精神实质的简洁证明,进而浓墨重彩地讲授其中的思想。表达该定理的公式是:∫f(x)dx=F(b)-F(a)。等式两端表面上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两类事物,但两者却可以用等号联结起来,把反映函数整体性质的积分与反映函数局部性质的微分联系起来,鲜明地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且使计算"化难为易"了。  这里体现的思想,特别是"不同事物之间联系"的思想,是十分深刻的,有丰富的数学文化,而且是完全蕴含在数学知识当中的。在这里多花些时间,多用些语言,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思想、精神,是非常值得的。  在这一段落的最后,我们还常常画龙点睛地说:"有些表面上看来毫无联系的事物,其实是有深刻的内在联系的。在别人没有发现联系的地方,你揭示出联系,那就是创新!"这样充满辩证法的点睛之语,可能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影响他们的价值观,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  3."文科数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启发式教学不但重视教学的结果,更加重视教学的过程。针对文科学生比较擅长形象思维、不大擅长逻辑思维的特点,教师如果恰当地用形象的比喻扬长补短,往往会在培养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相辅相成方面收到很好的效果。下面是我们教学实践中的三个例子。  (1)关于数学上的"存在性"。数学中,"存在性"是十分重要的,但许多学生并不理解这一点,从而在实践上常犯错误。例如有人在求"两个函数乘积的极限"时,不假思索地写成等于"两个函数极限的乘积"。但是如果其中一个函数极限不存在的话,就会出错。  我们就用浅显的比喻,作"形象"的讲解:"哪位同学如果能给我一个最大的正整数,这学期的数学课成绩就给他100分。"学生乍一听,觉得"找一个最大的正整数"很容易办到,但是尝试之后发现办不到。这时候教师再说明"最大的正整数"是不存在的,同时讲解"存在性"的重要,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  (2)关于复合函数的计算及复合函数的求导。如何识别复合函数的层次,并按照"链锁法则"进行复合函数的求导,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我们先对照复合函数的求值过程来讲解复合函数的求导过程:复合函数的求值是按照从里层函数到外层函数的顺序计算;复合函数的求导是按照从外层函数到里层函数的顺序计算。然后我们再用"穿""脱"衣服的比喻,作"形象"的讲解:复合函数的求值好比是"穿衣服",应该先穿背心,再穿衬衫,再穿毛衣,最后穿外衣,从里到外;复合函数的求导好比是"脱衣服",应该先脱外衣,再脱毛衣,再脱衬衫,最后脱背心,从外到里。  作了这种形象的说明,再结合具体例题,识别复合函数的层次,训练用"链锁法则"进行复合函数的求导,把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结合起来,效果就比较好。  (3)关于极值的必要条件。在"导数的应用"中,"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是一个重点。我们在介绍"极值"的定义后,启发学生结合"导数的几何意义是函数曲线在该点切线的斜率",观察几个函数图像极值点附近切线的情况,然后自己猜测"极值点的必要条件"。当学生借助形象思维得到的"必要条件"是"该点切线为水平线"的结论后,再用函数曲线的切线"随点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画演示,检验该结论,进而启发学生把这一形象的结论转述成"函数在该点导数为0"的数学表述。然后再用逻辑推理证明该结论。这样的教学,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辅相成,猜想推断与严格证明相辅相成。  4.考试和评价的改革   教学改革只有与考试评价改革相配合,才能够真正被教师和学生接受,才能够落实和持久。为配合培养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相辅相成的教学改革,我们近年来实施了三个方面的考试评价改革。  (1)在"平时成绩"中增加"撰写读书报告"的要求。"读书报告"的内容,学期初就给出若干参考选题;"读书报告"的字数,要求不少于1500字;对"读书报告"的评价,包括内容、思想和写作水平;"读书报告"在总评成绩中占10%。优秀的"读书报告"还推荐到我们自己创办的校内刊物《数学之美》上发表。  这一措施把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和阅读写作的能力,在写作实践中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2)实行"半开卷"的期末考试。"半开卷"的含义是:允许学生带进考场一张带有复习内容的纸(A4大小),以避免死记硬背,提倡学懂学会。学生准备这张纸的过程,就是很好的复习过程;也是思维能力、总结能力的训练过程。  (3)期末试题中适当增加对推理能力的考查。我们的期末考试,有意识地安排了约25%关于概念和推理的题目,考查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能力,难度适中。  "概念题"例如有:叙述"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联系与区别;谈谈你对"微积分基本定理"的理解;尽可能多地列举"线性方程组"与"矩阵"之间的关系。  "推理题"例如有:设f(x)有一个原函数sinx/x,求∫xf′(x)dx;设函数f(x)满足f+′(1)=-2,f-′(1)=0,试问f(x)在x=1点处是否连续?并说明理由。  学生知道考试中会有推理方面的题目,平时自然也加强了相关的训练,就不是仅仅满足于照猫画虎地做计算题了。这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的思想实质,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养很有好处。  "大学文科数学"课程的这些教学改革实施以来,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对于提高思维品质有用,兴趣大大增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结果,他们不但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学到了数学思想,因此总体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样,即使将来忘记了某些具体的数学定理和公式,数学素养仍然会让他们终生受益。  2005年,南开大学的教学成果"文科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本文是我们此后的一些工作和成果。
相关新闻: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 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0
新闻热线:022- 投稿信箱:nknews@
网站总访问量: 人次  摘要: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或者影响,这就使得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或者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或者影响,这就使得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或者重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本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和阐述,不仅仅阐述了培养或者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性或者重要性,与此同时也讲述了培养或者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具体方法或者途径。 中国论文网 /9/view-5964839.htm  关键词:初中数学老师;初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在学习以及以后的工作过程中,都需要比较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学生在学校期间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需要采取各种科学合理的措施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训练,直到他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为止。   一、培养或者提升初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通过社会实践的调查以及相关的研究工作人员的分析,发现初中学生如果能够培养比较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会对提升他们自身的学习能力、综合专业素质以及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或者推动作用。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初中数学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符合逻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的过程中,假如数学教师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那么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能够获得很大程度的提高。   初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或者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此同时又将逻辑思维能力实际地运用到了数学课程的学习中,并且逻辑思维能力不仅仅对学生现在的学习以及生活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同时它还能够对以后的各种学科的学习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鉴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以及工作产生如此重要的作用或者影响,所以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在进行数学知识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时刻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然而要想培养或者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使得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要进行更多的努力或者探索。   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或者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数学教师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或者学习思维   小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寻找相应的事物进行运算或者观察,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但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讲,他们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可能不能够在实践生活以及学习中找到,因此他们必须要利用抽象的思维进行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总言而之就是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将小学生的具体思维改变为抽象思维,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或者练习,初中学生就能够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初中的数学学习中,需要理解以及掌握相应的代数式以及几何知识,这些在实际生活中并不能够找到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能再使用具体性思维,而是需要将其进行抽象化,从而培养自己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这样的学习方式才能够让初中学生真正地学习到目前的数学知识以及以后相应学科的知识。由于初中学生在经过了小学几年的学习之后,很难将自己的思维转化过来,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训练或者强化,使得这些学生能够比较快速地利用抽象的逻辑思维去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具体来说,可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多进行例题或者方法的讲解,与此同时在课下让学生们进行结组训练。只有让学生时刻进行训练或者练习,他们才能够逐渐熟悉这种学习方式,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之后就可以熟练地掌握逻辑思维方式,从而真正地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2.关注或者重视几何内容的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几何知识的学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几何证明题中条件之间的联系,以及条件与结论间的联系,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将这些关系辨别清楚,那么他们就会比较容易地解决相应的几何问题,与此同时也能够培养或者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学科是一门要求非常精准的学科,它不容许有一丁点错误,因此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非常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是说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的相关教育教学工作时,需要让学生对这些逻辑关系进行严格的辨别,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够将问题解决,更重要的是能够使这种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或者练习。   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或者指导   数学教师在进行相应的理论知识讲授的时候,尽管能够比较详细地进行解说或者示范,同时也能够按照相应的逻辑思维顺序进行解题,然而对于有些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并不能够理解。所以他们在课下完成习题或者其他作业的过程中,就会有很多疑惑,这个时候就需要数学教师对他们进行特殊的指导或者引导。对于不同的学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是完全相同的,这就使得教师在引导他们学习的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至于沦为一句空话。与此同时有的同学会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提出相应的问题,这个时候数学教师应该尽量采取逻辑思维方法进行解释,学生们经过长时间的熏陶以及影响之后,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只有长期坚持不懈地探索和总结,才能慢慢看到成效,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石青枝.浅谈初中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0(09):39-43.   2.王晟.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学周刊:B, 2012(02):25-28.   3.都跃林.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学教育家,2009(03):33-44.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发展初中生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发展初中生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摘要】:发展学生的数学合情推理能力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是培养创新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数学发现的重要途径,必须加以重视。 本文对八、九年级学生数学合情推理能力发展的现状作了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笔者对八、九年级约 930 人就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方面的表现作了测试调查,对九位教师和 12 名学生进行了分小组集体访谈,对九年级两个班约 70 人进行了“加强合情推理的教学是否有助于发展合情推理能力”的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的数学归纳猜想能力是与其自身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成正相关的
2.信息表征方式随着知识量的增加和巩固而缓慢增加
3.中学生数学归纳推理能力的发展很缓慢,还只是一种自发的发展。原因有:教材没有单独介绍合情推理的章节;考纲中没有给合情推理合适的地位,所以在教学中猜想几乎处于被遗忘的地位;学生猜想的意识被忽视。
4.加强合情推理的教学有助于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最后,从研究的结果出发,笔者对教材该部分内容的设置方式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等提出了一些建议及有待继续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5【分类号】:G633.6【目录】:
中文摘要3-4
英文摘要4-5
1. 课题及相关的背景介绍6-14
1.1 课题的提出背景6-7
1.2 课题的研究价值7-9
1.3 基本概念9-10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1.5 研究的问题与目标13-14
2. 研究方法14-17
2.1 预研究14-15
2.2 正式研究15-17
3. 问卷、访谈的结果及分析17-25
3.1 问卷的结果17-20
3.2 访谈的结果20-25
4. 教学实践与反思25-42
4.1 教学实践25-34
4.2 教学试验的结果34-35
4.3 教学试验的引申35-39
4.4 教学实验的反思39-42
参考文献45-4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瑾;[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永艳;[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隋志杰;[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公伟娜;[D];吉林大学;2007年
杨志杰;[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庞红霞;[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王莉珺;[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武锡环,李祥兆;[J];数学教育学报;2004年03期
,黄翔;[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盛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郑德琴;;[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张丽娟;;[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张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徐小伍;[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桂和存;[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殷芳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杨进,王金玲;[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令狐荣涛;[J];安顺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赖天德;[J];安徽体育科技;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闫杰;;[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徐卫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黄绍轩;;[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吴杰;;[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李凤平;;[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李庚烈;;[A];创新驱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吉林省第七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陈跃宏;;[A];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云南卷)[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静;[D];西南大学;2011年
张昆;[D];西南大学;2011年
张瑞;[D];西南大学;2011年
高文君;[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曹荣荣;[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张文宇;[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桂德怀;[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徐建星;[D];西南大学;2011年
王瑾;[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毕力格图;[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苏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李喜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王晓翎;[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于艳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丁春莲;[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刘明伟;[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张汉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高学明;[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傅瑜;[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殷丽娟;[D];苏州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韩富万,李善明;[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郭连红;李生刚;信秀;;[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王宏宇,任建娅;[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范建玮,刘凯年;[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许明春;[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马明;;[J];时代数学学习;2006年09期
纪良俊;[J];池州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张旭;;[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年04期
陈开金;;[J];湖北教育(教学版);2007年02期
路娟,伏文清,李生刚;[J];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宁连华;[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旺;[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王朝晖;[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冯廷勇;[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何磊;[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李宇;[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陈莉辉;[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訾雪旻;[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黄德雄;[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王早霞;[D];山西大学;2004年
高飞;[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倩倩;;[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年02期
孟庆甲;;[J];教学与管理;2014年02期
夏月香;;[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年1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闫莉丽;[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王小宁;[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孟贺;[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奠宙;[J];数学教学;2002年02期
宁连华;[J];数学教育学报;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于洪波;;[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08期
王建华;;[J];上海中学数学;2009年09期
李晓渊;[J];中学生数学;2003年15期
卜言春;;[J];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1年03期
曹会洲;;[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年05期
陈义根;;[J];青苹果;2010年10期
朱占奎;张建国;;[J];考试(高考数学版);2008年Z6期
弓爱芳;夏婧;;[J];数学教学通讯;2006年02期
缪芳;;[J];福建中学数学;2008年11期
赵建新;;[J];中学数学杂志;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丽;;[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一届教学设计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印大双;;[A];法律逻辑与法律思维——第十七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C];2009年
周倩;沈夏炯;;[A];计算机研究新进展(2010)——河南省计算机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彭磊;;[A];云南省思维科学学会、云南省逻辑学会2007年联合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陈灵;;[A];法律逻辑与法律思维——第十七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C];2009年
张金兴;;[A];1997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7年
于明晟;;[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陶伯华;;[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李红;冯廷勇;;[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李友银;;[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亦实;[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5年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
孙妍;[N];人民法院报;2009年
江苏省滨海县第二中学
李海霞;[N];学知报;2010年
陈鹏;[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朱砂;[N];云南经济日报;2001年
孔英 博乐市第八中学;[N];博尔塔拉报(汉);2010年
河南省安阳县人民法院
平国良;[N];人民法院报;2007年
杨再纲;[N];中国医药报;2006年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检察院
阴家华?张铭训;[N];人民法院报;2008年
靖江市季市中学
薛进宏;[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瑾;[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邱琴;[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张继华;[D];西南大学;2012年
赵顶位;[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史亮;[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李富洪;[D];西南大学;2008年
宋诚挚;[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1年
蒋柯;[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沈琪;[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刘声涛;[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成华;[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李淑杰;[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蒋永红;[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王晓利;[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杨健;[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徐佰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蓝碧裕;[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段赛花;[D];苏州大学;2008年
孙金栋;[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隋志杰;[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数学教学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