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中基因的多态性多态符合什么规律

No 0005 中国汉族人群MTHFR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No 0005 中国汉族人群MTHFR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中国少数民族基因组DNA样本库的建立和CYP2D6在维吾尔族人群中的多态性分布规律--《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中国少数民族基因组DNA样本库的建立和CYP2D6在维吾尔族人群中的多态性分布规律
【摘要】:[目的与意义]
药物通常是和特定的靶点结合而产生药物效应,因此药物效应与靶部位的药物浓度有密切的关系,而靶部位的药物浓度又与血药浓度存在着动态平衡。血药浓度不仅取决于药物剂量,而且还与各种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密切相关。因此如能了解个体或群体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就能有效预测靶部位的药物浓度,使个体化给药成为可能。在各种药物动力学参数中,药物的代谢速率是影响血药浓度的最主要因素,而药物的代谢速率和代谢方式则是由特定的药物代谢酶所决定的。
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是人类肝脏中一种重要药物代谢酶系,能代谢多种内源性底物、药物和外源性化合物,是目前研究最多的药物代谢反应的第I相酶,其代谢的药物约占肝脏代谢药物的40%。CYP2D6是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酶系中的一个重要成员,是最先被发现具有基因多态性的药物代谢酶,也是迄今为止发现最具有遗传多态性特征的代谢酶。已发现CYP2D6有70多种突变基因,参与代谢了临床上20%-25%的处方药物,而且CYP2D6基因多态性具有很大的种族差异,其多态性在不同种族之间呈多元化的分布。
经科学研究证明,相同剂量的药物在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甚至是不同个体之间的代谢是不同的,这种代谢差异性是药物毒性及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而药物代谢酶基因遗传多态性是这些不良的医疗效应产生的主要内在因素之一。
本研究在建立中国少数民族基因组DNA样本库,保护现有少数民族遗传资源基础上,利用维吾尔族基因组DNA样本库,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药物代谢酶基因CYP2D6在维吾尔族人群中的多态性分布规律进行检测,从而为了解各民族药物代谢水平的差异,优化治疗剂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奠定充分实验基础。
[研究方法]
在中央民族大学新入学学生中,通过问卷调查,筛选三代以内无外族通婚史的少数民族健康成年人,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按照临床采血标准进行采血,通过非离心柱法提取全血基因组DNA。按照人类遗传资源标准编码统一编号,并通过琼脂糖电泳及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剔除断裂及降解的DNA,剔除纯度较低样本,超低温保存,建立了中国少数民族基因组DNA样本库。
目前对CYP2D61-5号外显子实验已经就绪,本实验分析CYP2D66-9号外显子突变情况及多态性分布规律。以维吾尔族人群全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CYP2D66-9号外显子,采用直接测序法对各样本进行了序列测定,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突变位点进行筛查,并对突变位点的多态性分布规律进行小规模扫描。在此基础之上,通过采用点突变PCR实验方法以CYP2D6CDS为模板获得了insG、2456GA、4124GC的三个突变位点,并采用双酶切、链接和转化实验构建了三个突变位点的真核表达质粒。
[研究结果]
1.中国少数民族DNA样本库的建立
共采集血液样本1800例,其中包括汉族501例、维吾尔族145例。初步建成包括朝鲜族,蒙古族,傣族,哈萨克族,维族,苗族,回族,藏族,土家族,彝族,侗族,羌族,壮族,瑶族,德昂族,纳西族,锡伯族,白族,柯尔克孜,满族,哈尼族,布依族,仡佬族,畲族,黎族,水族,阿昌族,汉族,乌孜别克族,裕固族等37个民族的1494个基因组DNA样本。
2.CYP2D6基因在维吾尔人群中的突变位点筛查
我们在中国维吾尔族人群中对CYP2D6外显子6-9筛查中得到2个已报导的等位基因型和5个未报道的等位基因型。已报导的等位基因分别是CYP2D6*2和CYP2D6*10D,它们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0%和15%。5个未报道的新的等位基因型,其分布频率介于5%到10%之间。
3.CYP2D6突变位点的构建
采用点突变方法,利用PCR技术,以pEGFP-N1为载体,成功构建了CYP2D6CDS和insG、2459GA、4124GC三个突变位点的真核表达体系。
1.中国少数民族基因组DNA样本库初步成功建立。
2.CYP2D6基因在中国维吾尔族人群分布频率与该基因已报道的其他民族中分布特点存在显著差异。
3.构建了CYP2D6CDS和INSG、2459GA、4124GC三个突变位点的真核表达体系。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R394【目录】:
摘要6-9ABSTRACT9-13第一章 药物代谢酶基因CYP2D6的国内外研究进展13-22 一、CYP2D6基因及其编码酶所代谢的底物13-14 二、CYP2D6基因多态性14 三、CYP2D6多态性的分子机制14-17 四、CYP2D6基因多态性在中国少数民族中的分布17-18 五、CYP2D6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易感性18-20 六、结语和展望20-22第二章 人全血基因组DNA样本库的建立22-30 第一节 样本的选择及血液的采集22-23
一、实验仪器及试剂22
二、研究对象的选取22-23
三、血液采集23
四、实验结果23 第二节 人全血基因组DNA样本库的建立23-29
一、实验仪器及试剂23-24
二、实验方法24-25
(一)、人全血基因组DNA的提取24
(二)、DNA纯度、盐度及浓度的测定24-25
三、实验结果25-29
(一)、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人全血基因组DNA25-26
(二)、部分基因组DNA纯度、盐度及浓度的测定结果26-27
(三)、基因组DNA样本量统计27-28
(四)、基因组DNA样本库的建立28-29 第三节 讨论29-30第三章 CYP2D6基因在维吾尔人群中的突变位点筛查30-49 第一节 生物信息学分析30-35
一、CYP2D6基因的染色体定位30
二、CYP2D6基因全序列、外显子和内含子信息30-32
三、CYPD6酶切位点分析32-33
四、CYP2D6基因编码蛋白质信息33
五、CYP2D6基因编码蛋白质的MOTIF和DOMAIN分析33-34
六、CYP2D6基因编码蛋白质的亲疏水性分析34-35 第二节 CYP2D6基因部分外显子序列的扩增35-41
一、实验材料35-38
二、实验方法38-40
三、实验结果40-41 第三节 CYP2D6突变位点筛查41-43
一、实验材料41
二、实验方法41
三、实验结果41-43 第四节 小结43-46 第五节 讨论46-49第四章 CYP2D6基因突变位点的构建49-70 第一节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49-51
1. 实验材料49
2. 实验仪器49-50
3. 实验试剂50-51 第二节 实验方法51-59
(一)、CYP2D6 CDS PCR反应条件及反应体系51-55
(二)、定点突变 insG、2459G>A、4124G>C PGR反应条件及反应体系55-59 第三节 实验结果59-67 第四节 小结67 第五节 讨论67-70参考文献70-76附录76-91 附录1.少数民族遗传信息调查表76-77 附录2 知情同意书样版77-79 附录3.中国少数民族血样DNA收集整理保存技术规程79-83 附录4.测序图谱及与野生型序列比对结果83-91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91-92致谢92-93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槐;[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国昌,陈勇,陈文,王玉华;[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4年02期
李芹;王睿;郭雅;裴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9年04期
李文凯;刘清霞;陈放知;骆亚萍;陈慧娟;夏嘉志;陈汉春;;[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8年06期
李宗吉;王健;王惠成;葛立军;;[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施安国;[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3年08期
诸葛坚,余应年;[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5年02期
雷霆雯,许庆忠,吴宁,李红,吴青青;[J];中国公共卫生;2004年04期
于亮,黄小琴,史荔,史磊,俞建昆,褚嘉祐;[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5年03期
谢红光,周宏灏;[J];中华医学杂志;1997年01期
黄小琴,褚嘉祐,林克勤,陶玉芬,俞建昆,史磊,史荔,于亮,石铁流;[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焕;谢玉;黄跃华;;[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8年03期
宋兴勃;范红;应斌武;陆小军;王军;叶远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周亮;陆兵勋;尹恝;;[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杜瑜,李焕德;[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5年04期
孙海明;傅松滨;;[J];国际遗传学杂志;2006年01期
何燕;单可人;吴昌学;谢渊;李毅;官志忠;任锡麟;;[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黎海燕;申卫东;刘学军;李丽兰;卢芳;周燕;钟周琳;吴国光;;[J];广西医学;2012年03期
谢娟;温宁绥;查艳;袁军;;[J];贵州医药;2010年07期
张广超;黎明;杨敬源;孙良先;刘涛;唐莉娜;吴玛莉;;[J];贵州医药;2013年04期
吴仪;李建明;刘博;;[J];长沙医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汤义;[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周亮;[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郭占林;[D];四川大学;2005年
钱鸣蓉;[D];浙江大学;2006年
袁洪;[D];中南大学;2006年
邓琼英;[D];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
黄海花;[D];汕头大学;2008年
杨天燕;[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张耀东;[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万裴琦;[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芳;[D];西北大学;2011年
彭芳辰;[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韩晓文;[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邹延峰;[D];安徽医科大学;2006年
李杨;[D];郑州大学;2007年
王玲玲;[D];西北大学;2007年
王晓丹;[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江杨华;[D];西北大学;2008年
沙莎;[D];北京大学;2008年
翟晓艳;[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国昌,陈勇,陈文,王玉华;[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4年02期
徐承华;杨玉雯;曹蘅;;[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1年12期
钱鸣蓉;陈静;刘瑶;余露山;陈枢青;曾苏;;[J];药学学报;2011年02期
牛永红,马厚勋,李章勇,谢正祥;[J];高血压杂志;2003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宗廷勇;[D];西北大学;2011年
贾晋生;[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翟晓艳;[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姬婧;[D];西北大学;2010年
朱志慧;[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营,楼雅卿,L.Bertilsson,F.S[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89年01期
楼雅卿;[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1年02期
楼雅卿,L.Bertilsson,杜云龙,F.S[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2年01期
俞民澍,邱信芳,薛京伦,刘祖洞,谈家桢,李厚均,刘德祥,李力,余伍忠,唐仙珍,周美蓉;[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8年01期
方福德;[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4年05期
贺菽嘉;顾永耀;廖志红;;[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7年06期
廖名湘;[J];基础医学与临床;1999年01期
赵桐茂,张工梁,袁义达,杜若甫;[J];人类学学报;1984年02期
崔静,邵兴周,王静兰,王海涛,阿古,李传仁,吴明三,马金花,吐尔逊;[J];人类学学报;1991年04期
艾琼华,肖辉,赵建新,许煜和,赛福鼎;[J];人类学学报;199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严奉祥,廖端芳,CHOU Wen-Hwei,WEDLUND Peter-J,ROBBINS-WEILER Dorris-K,RYDER Thomas-B,PERBOST ClotildeQuintiles,Inc,FAIRCHILD Maureen,KOCH Walter-H;[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2年02期
施安国;[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3年08期
赵爱玲,赵靖平;[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3年02期
陈森清,许林,马国建,薛开先;[J];肿瘤;2004年02期
顾寿永,张忠彬,曹多志,万俊香,高晓玲,金锡鹏,夏昭林;[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5年03期
郭占林,周清华,朱文,李代蓉,袁天柱,王艳萍,陈晓禾,刘伦旭,伍伫,杨俊杰;[J];中国肺癌杂志;2005年02期
蔡卫民!210002,陈冰!210002,陶欣!210002,凌树森!210002,张银娣;[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0年03期
张顺国,唐跃年,卜书红;[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年10期
吴红;念红;吴琦;吴宜艳;刘桂莲;李伟阳;董凯;;[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韩璐;刘洁;;[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蔡卫民;潘润美;Ihnen MarkA.;Langub M.CFanti PWedlund Peter J.;;[A];2003全国中青年药理学英文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张鲁明;李芹;王睿;;[A];第九届全国药物和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向倩;赵侠;周颖;孙培红;梁雁;段京莉;崔一民;;[A];第十二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0年
刘高峰;郭兴蕾;黄丽军;;[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郑春松;叶蕻芝;黄钦;杜建;徐筱杰;;[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黄丽军;于卫江;刘艳;朱大岭;;[A];第八次全国药物与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A];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第十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高睿;邢清和;段世伟;李华芳;沈一峰;顾牛范;冯国鄞;贺林;;[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神经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王飚;杨晓敏;江三多;钱伊萍;汪栋祥;江开达;;[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神经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陈枢青;;[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广州医学院附属二院
陆志城;[N];医药经济报;2001年
广州医学院
陆志城;[N];医药经济报;2001年
邹婕;[N];医药经济报;2002年
付德明;[N];中国医药报;2004年
;[N];中国医药报;2004年
吴伯镛;[N];中国医药报;2004年
郦佳鸣;郦章安;[N];中国医药报;2004年
广州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临床药理基地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徐峰;[N];医药经济报;2001年
;[N];中国医药报;2004年
陆志城;[N];医药经济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汤义;[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郭占林;[D];四川大学;2005年
诸葛坚;[D];浙江大学;2003年
王磊;[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李芹;[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征;[D];中南大学;2003年
何非方;[D];浙江大学;2004年
黄乙人;[D];复旦大学;2012年
宗廷勇;[D];西北大学;2011年
杨汐;[D];泸州医学院;2012年
郭延垒;[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刘文;[D];中南大学;2007年
康桢;[D];中南大学;2007年
翟晓艳;[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张姣姣;[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骨质疏松症与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骨质疏松症与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摘 要:背景:骨质疏松是多基因调控疾痫,峰值骨量变化和骨量丢失均受遗传因素影响。目的:通过观察维生素D受体基因ApaI多态性在山东半岛汉族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及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易感因素
【题 名】骨质疏松症与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作 者】栾军伟 范学辉 陈占文
【机 构】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骨外科 山东省青岛市266300 即墨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 山东省青岛市266200
【刊 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 第50期 页 共5页
【关键词】维生素D受体 基因多态性 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组织工程
【文 摘】背景:骨质疏松是多基因调控疾痫,峰值骨量变化和骨量丢失均受遗传因素影响。目的:通过观察维生素D受体基因ApaI多态性在山东半岛汉族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及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易感因素。方法:选取367名长期居住在山东半岛地区无亲缘关系的汉族人群。将受试者分为骨密度正常组227例,骨质疏松组63例,骨质疏松性骨折组77例。结果与结论:实验人群维生素D受体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X^5:1.583,P〉0.05)。基因型频率分布依次为aa型占53.1%,Aa型占10.6%,AA型占36.3%。年龄与不同部位骨密度值之间呈负相关(P〈0.01),体质量指数与骨密度值之间早正相关(P〈0.01),存将年龄和体质量指数进行校正后发现aa基因型在腰椎(P〈0.05)、wardsj角(P〈0.05)骨密度较低。运用Ⅳ。检验分析骨密度正常组各基因型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4.795,P〉0.05)。结果证实,山东半岛地区汉族人群中,维生索D受体基因Apa Ⅰ酶切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存在关联,提示维生素D受体基因ApaI酶切位点多态性往决定个体骨质疏松症遗传易感性方面起重要作用。
【下载地址】
本文导航: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骨质疏松,骨密度,骨组织工程
上一篇:暂无  [摘要] 目的 探讨死亡受体(DR)4基因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UC)易感性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在147例"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死亡受体DR4基因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易感性的关系
2015年15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 目的 探讨死亡受体(DR)4基因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UC)易感性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在147例UC患者和244名健康对照者中,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DR4(rs2057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DR4(rs20575)基因多态性与UC的关系。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UC组DR4(rs20575)突变等位基因(G)和基因型(CG+GG)的频率明显升高(5.78% vs 1.23%,P=0.001,OR=4.930,95%CI:1.192~12.651;7.48% vs 2.46%,P=0.025,OR=3.208,95%CI:1.161~8.869)。根据改良的Truelove & Witts严重程度分型标准将UC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结果显示中重度UC患者中DR4(rs20575)突变等位基因(G)和基因型(CG+GG)的频率显著高于轻度患者(10.64% vs 3.50%,P=0.020,OR=3.282,95%CI:1.208~8.916;14.89% vs 4.00%,P=0.028,OR=4.200,95%CI:1.165~15.146)。DR4(rs20575)的突变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广泛性结肠炎和远端结肠炎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DR4(rs20575)基因多态性与UC易感性密切相关,且可能影响UC的病情严重程度。 中国论文网 /6/view-7011623.htm  [关键词] 死亡受体;基因多态性;溃疡性结肠炎   [中图分类号] R5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4-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eath receptor (DR) 4 gene polymorphism and the predisposition of ulcerative colitis (UC). Methods DR4(rs20575) genotypes were determined by direct sequencing in a total of 147 UC patients and 244 healthy controls.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employed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R4(rs20575)gene polymorphism and UC. Result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s, the frequencies of variant allele(G)and genotype(CG+GG) of DR4(rs20575)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UC patients(5.78% vs 1.23%,P=0.001,OR=4.930,95%CI:1.192-12.651;7.48% vs 2.46%,P=0.025,OR=3.208,95%CI:1.161-8.869). According to the Truelove & Witt Activity Index, the severity of UC was further stratified into the mild, moderate and severe disease. In result, variant allele (G)and genotype(CG+GG)in DR4(rs20575)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and severe UC than those with mild UC(10.64% vs 3.50%,P=0.020,OR=3.282,95%CI:1.208-8.916; 14.89% vs 4.00%,P=0.028,OR=4.200,95%CI:1.165-15.146). DR4(rs20575) mutant allele and genotype frequencies between extensive colitis and distal colitis wer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The genetic polymorphism of DR4(rs20575)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with the susceptibility to UC, as well as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in this cohort of Chinese patients.   [Key words] Death receptor; Gene polymorphism; Ulcerative colitis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的炎症性疾病,病变只局限于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临床主要表现为黏液脓血便、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体重减轻和贫血等。据流行病学研究报道,我国UC的发病率约为11.6/100000,并呈逐年上升趋势[1]。目前认为肠上皮细胞及免疫细胞的凋亡缺陷可能是引起肠组织中异常免疫应答、导致炎症反应失控的关键环节[2]。   死亡受体(death receptor,DR)4是肿瘤坏死因子(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 TRAIL)的功能性受体之一,它与TRAIL结合后,能产生促靶细胞凋亡信号,不仅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免疫监视,还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现有研究证实DR4/TRAIL凋亡信号能影响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尤其是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3]、多发性硬化[4]、类风湿性关节炎[5]等。据报道DR4介导的生物学功能除受自身蛋白功能和表达的影响外,还与其遗传多态性密切相关。DR4基因位于染色体8p21-22,该区域存在多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位点,其中DR4(rs20575)是亚洲人群中常见的功能性位点[6-10]。至今国内外有关DR4基因多态性与UC的研究报道少见,因此本研究将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探讨DR4(rs20575)基因多态性与UC的关系,旨在为深入阐明UC的遗传免疫学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4年10月~2014年5月我院收集的住院或门诊确诊的UC患者147例,其中男75例,女72例,平均年龄(40.06±13.84)岁。根据2012年中华医学会发表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经过组织病理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电子结肠镜、影像学检查等综合确立UC诊断。根据蒙特利尔分类标准将UC患者分为广泛结肠炎和远端结肠炎。采用Truelove&Witts分型标准将UC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对照组均来自泰顺县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收集的健康体检者,共244例,其中男130例,女114例,平均年龄(41.12±14.76)岁。所有研究对象在纳入实验前均经各项临床检查排除肿瘤、感染性疾病及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无血缘关系的汉族人群,纳入实验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取得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研究方法   1.2.1全基因组DNA提取 所有研究的对象均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约5 mL,置于乙二胺四乙酸钠(EDTA-Na2)抗凝管中,采用Promega公司生产的试剂盒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后者稀释至10 ng/μL后置于-20℃冻存。   1.2.2直接测序法检测DR4(rs20575)基因多态性 ①引物设计:DR4(rs20575)的引物由Primer 6.0软件设计,由北京三博远志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合成。其引物序列如下:(F:5’GGGCTGATAGATACGGGTACAAGGA3’;R:5’ACCACGACCAGGAACACAGCAT3’),②PCR扩增及纯化:PCR总反应体系10 μL,包括1 μL全基因组DNA,0.5U FastTaq酶(Roche公司),1 μL dNTP (Promega公司),1 μL的10×PCR缓冲液及适量无核酸酶去离子水。循环条件为95℃ 5 min;95℃ 30 s,65℃ 1 min,72℃ 1 min,共35个循环;72℃ 10 min,4℃保存。PCR产物经3%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取2 μL PCR产物,加入1.5U虾碱性磷酸酶(SAP)和2U外切酶(Exon I),扩容至7.4 μL,置于37℃ 80 min,85℃ 15 min,4℃保存。③测序反应以及上机、纯化:测序反应总体系6 μL,包括3 μL PCR纯化产物,0.4 μL Bigdye (ABI公司),1.2 μL 5×buffer缓冲液,0.4 μL正向引物(10 μmol/L)和适量去离子水。循环条件:96℃ 1 min,96℃ 10 s,52℃ 5 s,60℃ 4 min,共25个循环。反应产物中加入醋酸钠和无水乙醇混合物并离心,最后往96孔板中每孔中加入8 μL HiDi(甲酰胺,ABI公司),经ABI 3730遗传分析仪平台进行测序分析,获取数据后经GeneMapper 4.0软件(ABI公司)分析判读基因型。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输入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分别用χ2检验和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组间性别、年龄差异。DR4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用频数(率)来表示,其中等位基因频数=纯合子基因频数×2+杂合基因频数。采用χ2分析检验DR4基因型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经校正年龄、性别后,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DR4(rs20575)基因多态性与UC易感性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一般资料   147例UC患者中,采用蒙特利尔分类,直肠、左半结肠炎(E1+E2)和广泛结肠炎(E3)分别为82例(55.78%)和65例(44.22%);以改良的Truelove & Witts严重程度分型标准[12]为依据,轻度100例(68.03%),中度31例(21.09%),重度16例(10.88%);吸烟者57例(38.78%),不吸烟及已戒烟者90例(61.22%)。治疗上采用柳氮磺吡啶或5-氨基水杨酸117例(79.59%),泼尼松51例(34.69%),抗生素36例(24.49%),免疫抑制剂2例(1.36%)。UC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构成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2.2 DR4基因多态性在UC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分布   对照组中经χ2检验发现DR4(rs20575)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规律(P>0.05)。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对照组比较,UC组DR4(rs20575)突变等位基因(G)和基因型(CG+GG)的频率均明显升高(5.78% vs 1.23%,P=0.001,OR=4.930, 95%CI:1.192~12.651;7.48% vs 2.46%,P=0.025,OR=3.208,95%CI:1.161~8.869),而DR5(rs1047266)的突变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UC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2.3 DR4基因多态性与UC疾病严重程度和病变范围的关系   根据Truelove&Witts分型标准将UC分为轻度和中重度,结果显示DR4(rs20575)基因多态性与UC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中重度UC患者中DR4(rs20575)突变等位基因(G)和基因型(CG+GG)的频率明显高于轻度患者(10.64% vs 3.50%,P=0.020,OR=3.282,95%CI:1.208~8.916;14.89% vs 4.00%,P=0.028, OR=4.200,95%CI:1.165~15.146)(表2)。而DR4(rs20575)基因多态性与UC患者的疾病部位无统计学关联(P均>0.05),见表3。
  3讨论   TRAIL受体家族包括2种死亡受体DR4、DR5, 2种诱骗受体DcR1、DcR2及护骨素(osteoprotegerin,OPG)。理论上,DR4含有功能性死亡结构域,细胞表面的DR4与游离TRAIL发生结合后,将激活细胞内FADD和Caspase级联反应,最终诱导靶细胞凋亡。而诱骗受体不含功能性死亡结构,与TRAIL结合后不产生凋亡信号,却能竞争性削弱TRAIL诱导的细胞凋亡效应[11]。研究证实TRAIL介导的凋亡信号除受多种细胞因子和微生物因素影响外,还与其受体的遗传多态性密切相关,尤其是死亡受体。   DR4基因全长33 kb,含10个外显子,其中(rs20575)位于外显子4,负责编码的氨基酸位于细胞外富含半胱氨酸的区域,是DR4与TRAIL特异性结合的部位。研究证实若该位点野生型等位基因C突变为G,所编码的苏氨酸转变为精氨酸,可能使受体-配体结合部位发生空间结构的改变,导致DR4与TRAIL结合缺陷,从而可能影响TRAIL凋亡途径的正常启动[12]。鉴于DR4/TRAIL介导的凋亡信号参与多种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DR4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疾病易感性密切相关。例如,来自高加索人群的研究报道,DR4(rs20575)基因突变会增加头颈部鳞癌发生的危险性[13],但却能降低套细胞淋巴瘤[14]和膀胱癌[15]的发病风险。但另有一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DR4(rs20575)基因多态性对卵巢癌、胃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的易感性无显著影响[16]。此外,DR4(rs20575)基因多态性被证实与日本人群胃癌的易感性无统计学关联[10]。推测上述结论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不同种族人群间的遗传背景差异所致。   本研究中,虽然DR4(rs20575)的突变等位基因G的频率(1.23%)在对照组中偏低(表1),但与数据库中千人基因组计划所报道的中国人群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inor allele frequency,MAF)基本相符(北方汉族MAF:2.58%,南方汉族MAF:2.50%)。参考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报道,发现DR4(rs20575)基因多态性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高加索人群中该位点的突变率较高[13,14],而亚洲人群中则较低[10]。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较,UC组中DR4(rs20575)突变等位基因(G)和基因型(CG+GG)的频率明显升高。中重度UC患者中DR4(rs20575)突变等位基因(G)和基因型(CG+GG)的频率显著亦显著高于轻度患者。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DR4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UC密切相关,DR4基因突变不仅能影响UC易感性,还与UC疾病严重度密切相关。推测其机制可能是DR4基因突变后导致DR4功能或活性异常,直接或间接影响DR4信号的促细胞凋亡作用。近年来,已有研究证实TRAIL/DR4的凋亡信号参与体内先天和后天免疫功能调节,但该信号通路异常导致UC发病机制的潜在影响仍不清楚。研究发现TRAIL/DR4既能影响Th1/Th2细胞极化[17],还与Treg细胞的分化密切相关[18]。TRAIL与其受体结合后通过NF-кB途径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19],而NF-кB是影响T细胞分化的关键因素,提示TRAIL在幼稚CD4+T细胞向Treg细胞分化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20,21]。另据报道,Th17细胞对包括TRAIL在内的TNF家族成员所诱导的凋亡反应几乎均存在抵抗。   总之,本研究提示DR4(rs20575)基因多态性与UC易感性密切相关,并且还可能影响UC的病情严重程度。由于DR4信号通路的影响因素纷繁复杂,涉及DR4蛋白的表达和功能及其配体TRAIL功能的影响,并且至今有关该通路对机体免疫系统的潜在影响仍未完全阐明,因此本研究尚不能完全诠释该信号影响UC发病的潜在机制,这将是我们后续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Wang YF,Ouyang Q,Hu RW. Progression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 China[J]. J Dig Dis,):76-82.   [2] Brost S,Koschny R,Sykora J,et al.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the TRAIL/TRAIL-receptor system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 Pathol Res Pract,(1):43-50.   [3] El-Karaksy SM,Kholoussi NM,Shahin RMH,et al. TRAIL mRNA expression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of Egyptian SLE patients[J]. Gene,(1):211-214.   [4] Tawdy MH,El Nasser MMA,El Shafy SSA,et al. Role of serum TRAIL level and TRAIL apoptosis gene expression in multiple sclerosis and relation to brain atrophy[J].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   [5] Byeon HJ,Min S Y,Kim I,et al. Human serum albumin-TRAIL conjugate for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J].Bioconjugate Chemistry,):.
  [6] Arakawa S,Takahashi A,Ashikawa K,et al.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identifies two susceptibility loci for exudative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in the Japanese population[J]. Nat Genet,):.   [7] Nakata I,Yamashiro K,Akagi-Kurashige Y,et al. Association of genetic variants on 8p21 and 4q12 with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in Asian populations[J].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8] Lee EB,Jeon HS,Yoo SS,et al. Polymorphisms in apoptosis-related genes and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early-stag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 Ann Surg Oncol,):.   [9] Kim H,Ku SY,Suh CS,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endometriosis and polymorphisms in 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TRAIL receptor and osteoprotegerin genes and their serum levels[J]. Arch Gynecol Obstet,(1):147-153.   [10] Kuraoka K,Matsumura S,Sanada Y,et al. A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in the extracellular domain of TRAIL receptor DR4 at nucleotide 626 in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in Japan[J]. Oncol Rep,):465-470.   [11] Pan G,O'Rourke K,Chinnaiyan AM,et al. The receptor for the cytotoxic ligand TRAIL[J]. Science,(5309):111-113.   [12] Fisher MJ,Virmani AK,Wu L,et al. Nucleotide substitution in the ectodomain of trail receptor DR4 is associated with lung cancer and head and neck cancer[J]. Clin Cancer Res,):.   [13] Teng MS,Brandwein-Gensler MS,Teixeira MS,et al. A study of TRAIL receptors i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J].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5):407-412.   [14] Fernandez V,Jares P,Bea S,et al. Frequent polymorphic changes but not mutations of TRAIL receptors DR4 and DR5 in mantle cell lymphoma and other B-cell lymphoid neoplasms[J]. Haematologica,):.   [15] Hazra A,Chamberlain RM,Grossman HB,et al. Death receptor 4 and bladder cancer risk[J]. Cancer Res,):.   [16] Chen B,Liu S,Wang XL,et al. TRAIL-R1 polymorphisms and cancer susceptibility:An evidence-based meta-analysis[J]. Eur J Cancer,):.   [17] Zhang XR,Zhang LY,Devadas S,et al. Reciprocal expression of TRAIL and CD95L in Th1 and Th2 cells:Role of apoptosis in T helper subset differentiation[J]. Cell Death Differ,):203-210.   [18] Ikeda T,Hirata S,Fukushima S,et al. Dual effects of TRAIL in suppression of autoimmunity:The inhibition of Th1 cells and the promotion of regulatory T cells[J]. J Immunol,(9):.   [19] Tang W,Wang W,Zhang Y,et al. TRAIL receptor mediates inflammatory cytokine release in an NF-kappaB-dependent manner[J]. Cell Res,):758-767.   [20] Ruan Q,Chen YH. Nuclear factor-kappaB in immunity and inflammation:the Treg and Th17 connection[J]. Adv Exp Med Biol,:207-221.   [21] Oh H,Ghosh S. NF-kappaB:Roles and regulation in different CD4(+)T-cell subsets[J]. Immunol Rev,(1):41-51.   (收稿日期:)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因的多态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