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托班班务总结上的混合班,怎样做到才能让不同年...

&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不同年龄班幼儿区域活动的特点及指导策略
10:09 &|&&作者:
泉州市第一幼儿园 &&|&&【查看229次】
如何有效地对区域活动进行指导, 特别是如何针对不同年龄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特点进行指导, 一直是教师开展区域活动的一大困惑。为了解决这一困惑, 我们对各年龄班幼儿的区域活动进行了认真观察和深入研究, 继而归纳出不同年龄班幼儿区域活动的特点及其指导策略。一、区域活动的特点(一) 活动的交往性1. 小班幼儿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 他们喜欢独自操作、平行活动, 常常是一个人独自在角落摆弄材料, 很少与人闲谈, 也很少就操作中的有关问题与同伴交流, 就是有交流也是片言只语, 很快就结束。小班幼儿的交往范围小, 活动中只关注自己,对别人做些什么没有特别的反应, 但在教师的引导下, 他们也开始关注别人的语言和行动, 并作出简单的回应。小班幼儿的交往更多的是以玩具为中介而发生的, 但这种交往常常是以负面的形式出现,如玩具被别人拿走而发生争执。2. 中班幼儿社会性交往水平开始从以自我为中心向以社会为中心转移, 他们已不再满足于自己玩, 而是开始喜欢找同伴一起玩, 有强烈的参与同伴游戏的愿望。他们会联合起来玩同一个玩具, 即使是玩不同的玩具, 在玩的过程中也会主动地把自己的发现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分享。但由于他们的社会行为规则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 因而他们的交往很容易发生冲突, 告状、“战争”是常有的事。中班幼儿的交往还出现“强强联合、弱弱相对”的现象,即能力强的幼儿常常在一起玩, 并一起很快进入活动, 而能力弱的幼儿虽聚在一起, 但无从开始, 结果是能力强的幼儿玩得津津有味, 能力弱的幼儿却面面相觑。3. 大班幼儿更喜欢与同伴一起活动, 而且关系较为融洽, 往往能把这种关系保持到活动结束。他们常常是边操作边交流, 乐意介绍自己的操作经验。他们的合作水平较高, 遇到困难时, 更愿意通过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一起尝试解决, 而不是直接求助于教师。在共同完成同一主题活动时, 幼儿分工明确, 能自主地协调好各自的分工, 如编辫子时一个拉, 一个编; 装饰乐器时, 一个固定好图案, 一个粘。(二) 活动的创造性1. 小班幼儿大多具有“从众心理”, 他们在区域中的操作活动很多情况下以模仿为主。他们在选择操作的内容、材料甚至是操作的表征上都常常模仿身边的同伴。对材料大多停留在常规性的操作上,不断地重复, 扩展性的操作较少出现, 如有也是简单的变化, 有时则离开了材料的固有功能, 只把材料作为随意摆弄的工具。小班幼儿有时也有创造性的表现, 只是这种表现是低水平的, 往往具有明显的生活印迹。2. 中班幼儿具备了一定的创造意识并能付诸行动。对于同一材料, 当他们多次操作后便不再满足于原有的常规性玩法, 而是尝试着提出自己的见解。尤其是男孩子, 能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 不断地变换方法和角度进行试验和探索。如动手区中的玩“夹食物喂小动物”游戏, 幼儿一开始出现的是重复夹、喂的动作, 后来把一筐食品全倒入“小猪”的口中, 从不同角度将大小、形状、软硬不同的食物夹出来。3. 大班幼儿的创造力有了一定的发展, 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 他们更容易迁移原有的经验进行创造性活动。在操作中不会局限于某一种玩法, 而是能对几种材料的综合使用或在前一游戏玩法的基础上拓展出不同的玩法。他们会通过互动交流,充实、补充、完善操作内容, 共同进行创造性的操作活动。如他们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示一起探索斜坡的玩法, 一开始按图示玩, 后来互相交流、讨论、比较,还搭出两面相连但坡度相对的坡面、坡度不一样但相连的两个坡面, 玩起了冲斜坡游戏及将物品滑入洞中的游戏。(三) 活动的问题性1. 小班幼儿经常会遇到像游戏人数、材料等常规性方面的问题, 或遇到不会使用材料、不会操作等知识性、技能性的问题。由于自我中心意识强, 能力有限, 他们缺乏解决问题的经验、能力和耐心, 容易中断或放弃活动, 或改换材料, 进行其他活动。对于突如其来的困难不知所措, 有畏难情绪, 较少采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如为了让自己能够进入某一区域, 而将别人的限制标志拿下, 放上自己的, 一经制止即放弃区域活动, 而转化为观望、闲逛。虽然有时也会试着去解决, 但更多的是停留在反复的动作操作上。2. 中班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小班幼儿明显增强, 遇到困难不再表现出畏惧或马上放弃, 但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当发生常规性争执时, 经常采用直接向老师告状、求助的方式来解决; 当发生知识性、技能性的困难时, 一开始会尝试解决, 但解决的办法比较简单, 一旦不成功, 往往转而选择其他内容的活动3. 大班幼儿的思维积极、活跃, 愿意学习新的东西, 喜欢自己感兴趣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内容。他们常常采取“尝试错误法”探索解决困难的方法, 试图找出一种比较合适或正确的操作方法,但缺乏耐心, 不能认真观察, 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也不懂得在必要时寻求他人的帮助, 因此,常常是很久也不能解决问题, 最后只得放弃。操作技能有困难时, 会自行跳过有难度的部分, 寻找比较容易达到目标的操作材料。(四) 活动的自主性1. 小班幼儿的自主性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大部分幼儿能独立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和材料, 发起的活动大多是自发自愿的, 不需要教师过多的指导或控制。活动中有初步的自主支配行为和活动能力, 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调节活动时间,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操作。对于新材料、新内容或有一定操作难度的材料会出现犹疑, 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 才能完成。但完成一项操作后, 往往不能自主地进入下一项操作, 而是出现观望或停止的现象。他们经常不能自主地解决遇到的问题或纠纷而中断活动。2. 中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性日渐发展,有了比较明显的自主意识, 从对活动材料的使用到游戏同伴的选择; 从活动玩法的确定到游戏纠纷的解决, 幼儿都表现出了比较鲜明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决策的能力。如在活动的初始, 他们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入益智区并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和游戏同伴较快地进入游戏, 以往所存在的那种张望和犹豫不再出现。他们已逐步摆脱对教师讲解、示范的依赖, 探索中的目的性增强, 能有意识地根据材料所隐含的玩法进行思考和判断。当完成一项操作后, 能独立地转入另一项操作。3. 大班幼儿活动的主动性较中班强, 不再满足于追随、服从教师, 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活动前已能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有一个大致的想法, 他们的行为少了些盲目性, 多了些目的性、计划性。他们能根据分工的需要, 选择游戏的伙伴, 但在活动中有时会出现不按分工进行游戏的现象。他们愿意自主探索, 能通过不断调整找到适合自己能力的操作材料, 探索不同的操作方法, 使探索活动不断向前推进。探索中遇到困难时能通过同伴影响、迁移操作经验、和同伴讨论协商等办法解决。二、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一) 促进幼儿间的交往小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交往是比较被动的、负面的, 因此教师的引导和介入非常重要。一方面教师在活动前应向他们提出交往的要求, 使他们从无意识的交流逐步转向有意识的交流。另一方面应引导他们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活动经验和发现。同时, 还可以提供能够激发他们共同兴趣的、需要一起玩的玩具, 让他们在共同玩耍的过程中进行互动和交流。另外, 教师应注意及时地解决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以推动他们游戏和交往的顺利进行。为了促进中班幼儿在区域中的交往, 教师应解决他们在交往中经常出现的“矛盾”“告状”及“强强联合、弱弱相对”现象。教师一方面应与幼儿一起讨论、制定区域联合活动规则, 以此来规范幼儿的行为, 减少交往中出现的矛盾。另一方面, 应巧妙地引导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合理的交流。如教师可以给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发色卡, 规定在区域活动中,持不同色卡的幼儿必须结伴活动。运用这种方式,就自然而然地将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进行了隐性的调配。促进大班幼儿的交流, 指导主要放在交流的有效性上, 提高交流的水平。教师应创设让幼儿进行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引导幼儿进行积极的互动和交流, 共同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例如, 提供小木工、斜坡、球、轨道等需要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材料。为了操作这些材料, 幼儿必须分工协作, 这将使幼儿学会如何与同伴进行有效的合作与交流, 从中体验到合作、交流所带来的快乐, 也可获得交往的经验。(二) 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培养小班幼儿的创造性, 首先应理解和接纳他们不自觉的模仿行为, 并挖掘其中的积极因素, 巧妙地使模仿成为小班幼儿学习的动机、成长的过程, 为创造打下基础。一方面, 教师可以用平行游戏来代替说教, 使幼儿得以观察、模仿、学习;另一方面, 教师在尊重他们好模仿的同时, 应创设适当的环境, 营造创造的氛围, 引发他们生活中的各种经验, 鼓励他们在操作游戏时同中求异, 进行初步的创造。如: 利用辅助材料在原有造型的基础上添枝加叶, 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 运用简单的问题启发, 扩展出常规以外的多种玩法。中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重点应放在投放的材料上。一方面投放的材料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结合, 以利于幼儿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 不断地变换方法和角度进行试验、探索和创造。另一方面投放的材料应体现开放性。如半成品材料, 具备了多种组合和变通的可能, 可促使幼儿通过自主的探索不断地创新玩法。随着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教师可以尝试阶段性、系列化的材料投放方式, 即同一种材料, 由易到难不断地提高操作难度, 以引领幼儿不断地深入探索和创造。如夹食物材料, 可以不断升级为暗箱夹物、管道夹物等, 让不断出现的挑战去激发幼儿的创造热情。大班幼儿创造力有较快的发展, 他们的创造性随时随处都有可能表现出来。教师应注意敏感地捕捉幼儿创造思维的“闪光点”, 从中挖掘潜在的创造素材, 进而鼓励幼儿大胆地“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如同样的操作材料, 应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方向、功能等方面举一反三, 大胆探索多种玩法和规则。教师还应注意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启发性的提问, 激发他们思维的灵感火花。如, 在接水管活动中, 教师向幼儿提出:“怎么让水流到每个家庭中? ”在这一问题的启发下, 幼儿找到了不同的解决办法。有的用细铁丝捆牢, 有的用透明胶粘住, 有的则以合作的方式解决, 等等。(三) 引导幼儿解决问题小班幼儿的矛盾较多地表现为常规性、知识性和技能性问题, 教师应分别采取有针对的解决策略。对于常规性的问题, 主要的解决办法是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 明确游戏的规则, 如减少空间的拥挤, 讲清楚操作的程序; 对于知识性的问题, 应巧妙采用各种启发方式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对于技能性问题, 则可以采用适当的讲解示范或平行参与活动的方法, 给幼儿以技术上的支持。如动手区的幼儿由于没有掌握包糖果的方法, 结果重复了多次也没有把糖果包住, 教师就采用讲解示范的方法, 使他很快地掌握了方法。中班幼儿在遇到困难时经常采用直接向老师求助的方式来解决, 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此, 教师应当重点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当幼儿求助时, 不妨与他们共同思考:“为什么会出错? 错在哪里? ”并进一步与其讨论:“怎样才能不出错? ”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初步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要使幼儿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 给予幼儿心理上的帮助, 以鼓起他们探索的信心。对于大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不必直接参与解决或示范讲解, 而是应尽量让幼儿自己去思考、操作, 在“试误”中不断地调整, 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养成思考的习惯。有时, 大班幼儿不能解决问题, 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细心观察、分析自己操作的情况, 不能发现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因此, 教师应通过提问或具体操作的方式, 引导幼儿认真观察, 发现问题存在的关键原因。另外,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四) 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小班幼儿的自主性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还很不稳定, 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 需要教师的积极培养。为此, 教师应为他们创设一种能感受到的、有自由选择游戏权利的心理环境, 鼓励他们自由地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游戏。在幼儿的每一次操作中,不要过多的干涉或评价, 而是经常以一个微笑、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满意的点头, 鼓励他们自主地操作、自主地思考、自主地解决问题。如“你可以去玩你自己想玩的游戏”“再来一次会成功的”。这样,他们在每次活动中就会大胆而自主地开展活动, 充分展现自我, 发展个性。中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性、独立性日渐发展。教师应充分发挥区域环境的暗示性功能, 为幼儿自主地探索留出空间, 尤其在涉及必要的技能学习时, 可尝试运用图示、流程图等方法, 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提供可攀爬的阶梯, 让幼儿通过自主的探索获得必要的技能。如在投放新图书时, 教师可以尝试利用图示法向幼儿提出阅读的要求和问题, 让幼儿在阅读完新书后在图示表上用简笔画的方式回答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幼儿确定较明确的阅读目的, 让他们能带着问题, 认真观察画面, 寻找画面间的联系, 思考画面内容, 从而逐渐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大班幼儿自主性的培养, 应着力于操作的计划性上。在区域活动中, 凡是能够让幼儿自己选择、计划和作出决定的地方, 教师就应尽可能地提供机会, 引导幼儿参与学习计划的制订, 并按照计划进行学习。教师应成为幼儿决定和计划的支持者, 为幼儿执行并完成计划提供适宜的条件与必要的帮助, 并使幼儿与他人交流、讨论以完善自己的计划与决定, 更好地为幼儿自主性发展服务。
上一篇: 下一篇:
&&本资料(文章/新闻/图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儿童空间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用户发现该资料侵犯了自己的知识产权,请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在接到投诉的第一时间内删除涉嫌侵权的资料,并核实产权归属问题,请投诉人提供身份证明及版权证明。如所发布资料确属侵权,我们会永久删除此资料,不承担其它任何责任。
&&&&&网友评论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幼儿园网站最新模板
幼儿园教案
按班级分类
按学科分类
幼儿园活动视频
幼师工具箱
| 档案管理系统 |
| 轻松一刻
| 区域活动 |
| 品牌规划
家长 ? 宝宝
| 游戏王国[转载]华德福幼儿园的故事--如何为不同年龄的孩子选择童话故
华德福幼儿园的故事
&&&&在世界各地不同的华德福幼儿园里,教师会依年龄、季节或者孩子们的状况,选择不同主题的故事。内容多以古老的童话故事、或是神话寓言故事为主。同一个故事每天重复地讲一个星期的,也有重复到三个星期不等的。孩子们最喜欢重复地听自己喜爱的故事。故事也可以用小小布偶戏来展示。说故事时,老师会先点上蜡烛,并将事先熟记的故事,用平常的语气说出,不需要刻意地声调变化和戏剧性地夸张,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从叙述的故事中,发挥自我想象与创造。说故事在华德福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因为童话故事不仅浓缩历史,帮助引导孩子的心走过人类的发展,发展过程中人类遇见困难、惊险、患难,童话故事让孩子看见善良的心、勇敢的行为,以及智慧的思想可以帮助挑战困难、跨越困难…,童话故事使孩子对看不见的世界产生崇敬、热爱的情感,并帮助他们走过害怕、惊吓与困难,在聆听故事的时候,也是对想像力的发展和注意力的培养。通过聆听美好的,描述性的语言,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和文学感受能力。
如何为不同年龄的孩子选择童话故事?
原著:Joan Aalmon / 翻译整理:林玉珠
 在诸多童话故事中,有许多不同复杂的程度,其中程度最简单的是“甜稀饭”的故事,相较之下,法国美丽的童话“Perronik”故事就复杂多了,一个为追求圣杯的傻子,经过了七个困难重重的关卡和障碍,终于克服万难、完成使命.......。像这样的故事,就适合正要脱离童话世界,也许大约九岁左右的小学生来听最好,而前面那个很快乐的甜稀饭的小故事则很适合作为三岁小朋友们的第一个故事,他们很喜欢听那丰丰富富的,充满着好吃的甜稀饭的小饭锅,是如此的奇妙,只因为忘了咒语,锅子里的甜稀饭竟然会溢满全村..。这个年纪的孩子对自己的生命满有一种永恒的感觉,有一个小孩,当他母亲告诉他说她因为太忙不能带他外出时,他竟然如此回他母亲:“我多的是时间,我给你一些好了!”
几乎,每一个童话不是要解决问题,就是要对抗恶魔,譬如:白雪公主里的皇后,或是Perronik所遇见的各种不同的怪物等等。简言之,故事里的问题越轻微、越不严重的话,就是越适合年纪小一点的孩子,反之,恶魔越大的就适合大的孩子们听。
  再者,童话故事里的英雄或女英雄,在他们成功的追寻到他们所求之前,必定会经历某些特定的过程,或者复杂、艰辛的旅程,在三只小猪的创作中,那只最后成功战胜大野狼的猪,有三次几乎落入大野狼的陷阱。“三”是一个在童话故事中经常被提到,与挑战有相当关系的数字,在此故事中,也许小猪的任务并没有被描述得很怎么样,然而,小猪处理问题的幽默,却使得这个故事成为四岁的孩子们的最爱。在“七只乌鸦”的故事里,扮演主角的女孩一定得先到星星、月亮和太阳那里去,要不然,她就无法帮助她的哥哥们恢复人形,这是一个可以说给五、六岁左右的孩子们听的一个很好的故事,另外,还有一个更复杂、更美丽的童话故事就是挪威有名的“东边的太阳和西边的月亮”的故事,这个故事也一样,女英雄必须经历千辛万苦跋涉,才能救出王子,旅途中,首先,她遇见三位智慧的女人,后来又加上四个风,北风将她吹到东边的太阳和西边的月亮的城堡,可是,她的任务还是没有完成,在她和王子结婚之前,她又经历了更多的挑战。这是一个较适合小学一年级或一年级以上,较不适合幼稚园的小朋友们听的故事,只有当孩子内在自我的心思成长得更细密,他们能从更复杂的童话故事中获取滋养时才合适听复杂的故事。
  在心里有了这些观念之后,我想把娃得福学校里常说的故事,依复杂的程度分类,这其实是件有些危险的事,因为童话故事是活生生的,岂可如此随意地被分到这一类或那一类的?即使分了类,也可能会不停地把故事归入一类之后,又转换到另一类,最后,最可能做的决定是,这个故事究竟适合哪一个年龄群或某一个特别的孩子?所以,请仅止约略的接受以下的分类即可,或只当是个指引,等时间过去让自己在这个领域里成长自己的判断,不过,还是有些帮助的,如果你将之作为了解不同复杂程度故事的工具,而从中选读不同类别的故事,这也是不错的!在幼稚园里,三岁或混龄的孩子很能满足于短小的,大自然的故事。简单的,如:“甜稀饭”的故事,三岁以上的孩子通常已经准备好要听有连续性的故事了,如:“拔萝卜”的故事,萝卜长得太大了,老爷爷没办法独自拔起来,所以一个接一个地请了奶奶、孙子、狗、猫,最后还请了老鼠,大家一起合力才把大萝卜拔起来。我们发现:很多这类故事都有一种强调反覆和顺序的形式,很多传统的歌谣也是如此,如:“我有一只猫,我的猫很喜欢我”或那首以色列人过踰越节时唱的“Had
Gad Ya”等…。有顺序性的故事还有一个附加的好处:刚学讲故事的新手都会觉得讲这些故事“不难!不难!”
这个年龄层,三岁左右的孩子适合的故事包含如下:
  甜稀饭(Sweet Porridge, Grimm, 格林童话103)
  金锁与三只熊(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Russian, 俄国)
  虱子与跳蚤(Little Louse and Little Flea, Spindrift)
  手套(The Mitten)
  小老太婆和小猪(Little Madam, Spindrift)
  约翰的蛋糕(The Johnny Cake, English 英国)
  饥饿的猫(the Hungry Cat, Norwegian, Play for puppets 挪威布偶戏)
  (注:这里,把格林童话从1到200的编码标出来,是为了帮助大家容易从格林童话全集中找到所需的故事)
  接下来的故事类别稍微复杂一些,但整体而言,感觉多是快乐,少烦恼或争战的,四岁或刚满五岁左右的孩子很喜欢这类故事:
  比利山羊(Billy Goats Gruff, Norwegian 挪威)
  三只小猪(Three Little Pigs, English 英国)
  野狼和七只小羊(Wolf and Seven Kids, Grimm,5,格林童话5)
  松饼工厂(Pancake Mill,Acorn Hill Anthology)
  马璇卡和熊(Mashenka and the Bear, Russian, Play for Puppets布偶戏)
  鞋匠和小木偶(The Shoemaker and The Elves, Grimm, 39,格林童话39)
  再下来的这个故事类别,我们通常会联想到五六岁左右的孩子,相关的这些故事有更多的挑战,更多的细节,其中的主角,通常,在他们的世界开始之时即被赋予了一个起码的任务,如:[面粉场的男孩和猫],不过,虽然他们遭遇困难、障碍,但他们并不因此觉得他们个人的灵魂背负过重…。这类故事包括:
  星星钱币(Star Money, Grimm, 153,格林童话153)
  青蛙王子(Frog Prince, Grimm, 1,格林童话 1)
  荷利妈妈(Mothe Holle, Grimm,
24,格林童话24)
  小红帽(Little Red Cap, Grimm 26,格林童话26)
  柏门城音乐家(Bermen Town Musicians, Grimm, 27,格林童话27)
  金鹅(Golden Goose, Grimm, 64,格林童话 64)
  纺垂木、梭子和针(Spindle, Shuttle and Needle, Grimm, 188,格林童话188)
  森林里的小屋(Hut in the Forest, Grimm, 169,格林童话 169)
  女王蜂(Queen Bee, Grimm, 62,格林童话 62)
  雪姑娘(Snow-White and Rose Red, Grimm, 161,格林童话 161)
  七只鸟鸦(The Seven Ravens, Grimm, 25,格林童话 25)
  白玫瑰和红玫瑰(Snow-White and Rose Red Grimm, 161,格林童话 161)
  小野蔷薇(Little Briar Rose, Grimm, 50,格林童话50)
  火焰城公主(Princess in the Flaming Castle)
  (Rumpelstiltskin, Grimm, 55,格林童话 55)
  驴子(The Donkey, Grimm, 144,格林童话 144)
  白雪和七矮人(Snow-White and the Seven Dwarves, Grimm, 52,格林童话 53)
  糖果屋(Hansel and Gretel, Grimm, 15,格林童话 15)
  最后,我要谈的这一类是特别适合六岁,准备要进入一年级的小朋友的故事,这个时期的孩子,他们承受着失去乳牙的压力,同时,也感受到精华的童年即将离去。(不过,还好,直到他们最终的[失落]天堂乐园时段,仍然还有好几年)这一类故事,主角的受苦,或烦恼的经验正好符合这个转换新阶段的儿童的内在成长经验,通常,这些故事是在幼稚园里,在孩子们要离开,要进入小学一年级以前讲的。
  (Jorinda and Joringel, Grimm, 69,格林童话 69)
  (Brother and Sister, Grimm, 11,格林童话 11)
  灰姑娘(Cinderella, Grimm, 21,格林童话 21)
  (Rapunzel, Grimm, 12,格林童话 12)
  一个经常困扰幼稚园老师们的问题是:如何为混龄班的孩子们选择故事。如果一个班级是三岁到六岁的混龄团体,有些老师会担心是否难度较高的故事会伤害到较小年纪的孩子?我自己和其他一些老师的经验是:“没有问题!”只要,这个故事是适合这个班的某个年纪的孩子就可以了!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事情是这样子的:在一个混有三到六岁孩子的混龄班里,老师可以选择一个适合五、六岁孩子们听的故事,这时,三、四岁的孩子们也会听,他们也许不像听比较简单的故事那么专注,但他们很少会显得不安,虽然,有些时候让小一点的孩子坐到靠近老师或助教的身边会更有助于这些孩子们的专注程度。反之,如果老师把这个同样深度的故事说给分龄的三岁或四岁班的小朋友听,老师会发现:孩子很不专心,而且他们很快地就失去了兴趣,这就好像是在团体中没有帮忙“传送”故事的人。在混龄班里,从故事中,老师也可以制造一些平衡的感觉,例如有时候讲些适合小的孩子们听的故事,通常,大的孩子不会对简单的故事感到无聊,因为他们现在够长大,他们可以从顺序的或简单的故事中看出幽默,当小的孩子正全心认真地听讲时,他们会在幽默的部份笑出来。
  选择故事另一个要考虑的因素是:这个童话是否是整个社会所周知的,不管这个故事是否能兼顾到适合的年龄。当一个故事是众所周知的,通常比起其他方面来说,孩子会在更小的时候就已经听到这样的故事了!最后的一个考虑,也可能是最重要的考虑,即:说故事的人自己与故事的关系。有时候,人会因为非常喜欢一个故事,结果在孩子还小时,他们就开始讲这个故事给孩子们听,这样作其实是无妨的,这里的前提是,说故事者以他自己对故事的锺爱而为小朋友们建构了一座沟通的桥。我认识一位非常酷爱“七只乌鸦”的老师,他年复一年的讲这个故事给他的三、四岁的小朋友班级听。虽然我自己不一定会这么做,但是,当说故事的人伴随着他对故事的爱和对故事的了解,童话故事的大门即会开放,童话故事对生命全领域开放,在生命的全领域中,童话故事是真实而且能存活到永远的。在述说童话故事时,不只是孩子,我们自己也一样被滋润、培养,并且被带进入这样的永恒的,生命的全领域之中。鲁道夫史代纳曾经如此的形容童话故事的优美,他说:“童话故事比我们所能想像的还要深入,隐藏在这个资源里面的,从那里面流露出来的诚挚和真正的民俗故事,是经过世纪以来,全人类的进化所能表达的,精粹的,迷人的魅力。”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园托班班务总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