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局海洋基础知识事业单位考试题型的题型,事业单位考试题型内容多少是出自大纲,考的内容灵活吗?

22.[掌握]:海流、环流的定义
海流是指海水大规模相对稳定的流动,是海水重要的普遍运动形式之一。海流一般是三维的,即不但水平方向流动,而且在铅直方向上也存在流动。海洋环流一般是指海域中的海流形成首尾相接的相对独立的环流系统或流旋。就整个世界大洋而言,海洋环流的时空变化是连续的,它把世界大洋联系在一起,使世界大洋的各种水文、化学要素及热盐状况得以保持长期相对稳定。
23.[熟悉]:海流的类型;海流流向表示方法
若不考虑海水的湍应力和其它能够影响海水流动的因素,则这种水平压强梯度力与科氏力取得平衡时的定常流动,称为地转流。
风海流仅是由风应力通过海面,借助于水平湍切应力向深层传递动量而引起的海水的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同时受到科氏力的作用,由于海面无限宽广,风场稳定且长时间作用,因此,当摩擦力与科氏力取得平衡时,海流将趋于稳定状态。
上升流是指海水从深层向上涌升,下降流是指海水自上层下沉的铅直向流动。
在比较陡峭的近岸,如果水深大于摩擦深度的两倍,当风沿岸边吹时(或有沿岸分量),则近岸海流自表至底可能存在三层流动结构。即表层流、中层流和底层流。
[了解]:描述海水运动的二种方法
描述海水运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拉格朗日方法,一是欧拉方法。前者是跟踪水质点以描述它的时空变化,这种方法实现起来比较困难,但近代用漂流瓶以及中性浮子等追踪流迹,可近似地了解流的变化规律。 通常多用欧拉方法来测量和描述海流,即在海洋中某些站点同时对海流进行观测,依测量结果,用矢量表示海流的速度大小和方向,绘制流线图来描述流场中速度的分布。如果流场不随时间而变化,那么流线也就代表了水质点的运动轨迹。
24.[熟悉]:黑潮的定义
与湾流相似,黑潮是北太平洋的一支西边界流,它是北太平洋赤道流的延续,因此仍存在着北赤道流的水文特征。在洋盆西侧,北赤道流的一支向南汇入赤道逆流,一支沿菲律宾群岛东侧北上,主流从台湾东侧经台湾和与那国岛之间的水道进入东海,沿陆坡向东北方向流动。到九洲西南方又有一部分向北称为对马暖流,经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在进入对马海峡之前,在济州岛南部,也有一部分进入黄海,称为黄海暖流,它具有风生补偿流的特征。黑潮主干经吐噶喇海峡,进入太平洋,然后沿日本列岛流向东北,在35°N附近分为两支:主干转向东流直到160°E,称为黑潮延续体;一支在40°N附近与来自高纬的亲潮汇合一起转向东流汇于黑潮延续体,一起横过太平洋。斯维尔德鲁普把从台湾南端开始到日本太平洋沿岸35°N附近的这一段流动称为黑潮,从35°N向东到160°E附近的流动称为黑潮续流;160°E以东为北太平洋流。三者合称黑潮流系。
[了解]:黑潮的主要特征
黑潮与湾流相似,也是一支斜压性很强的海流,同样处在准地转平衡中。强流带宽约(75~90)km,两侧水位相差1m左右。影响深度达1000m以下,两侧也有逆流存在,在日本南部流速最大可达(1.5~2.0)m/s。东海黑潮流速一般3月份最强,11月分最弱。
黑潮也能发生大弯曲,但与湾流有不同的特点。从30年代开始至今对其进行过多次考察,发现黑潮路径有两种可能位置:一种为明显弯曲的路径,弯曲中心在138°E,弯曲波长为(500~800)km,弯曲半径为(150~400)
km;另一种为没有弯曲的路径。在每种情况下都能使持续稳定的流量向高纬输送。西边界流每年向高纬区输送热量,约同暖气团向高纬输送的热量相等,这对高纬的海况和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
25.[了解]:世界大洋五大水团的名称和主要特征
(一)赤道流系
与两半球信风带对应的分别为西向的南赤道流与北赤道流,亦称信风流。这是两支比较稳定的由信风引起的风生漂流,它们都是南北半球巨大气旋式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南北信风流之间与赤道无风带相对应是一支向东运动的赤道逆流,流幅约300~500km。由于赤道无风带的平均位置在3~10°N之间,因此南北赤道流也与赤道不对称。夏季(8月),北赤道流约在10°N与20°~25°N之间,南赤道流约在3°N与20°S之间。冬季则稍偏南。赤道流自东向西逐渐加强。在洋盆边缘不论赤道逆流或信风流都变得更为复杂。赤道流系主要局限在表面以下到100~300m的上层,平均流速为0.25~0.75m/s。在其下部有强大的温跃层存在,跃层以上是充分混合的温暖高盐的表层水,溶解氧含量高,而营养盐含量却很低,浮游生物不易繁殖,从而具有海水透明度大,水色高的特点。总之赤道流是一支高温、高盐、高水色及透明度大为特征的流系。
(二)上层西边界流、湾流和黑潮
上层西边界流是指大洋西侧沿大陆坡从低纬向高纬的流,包括太平洋的黑潮与东澳流,大西洋的湾流与巴西流以及印度洋的莫三比克流等。它们都是北、南半球主要反气旋式环流的一部分,也是北、南赤道流的延续。因此,与近岸海水相比,具有赤道流的高温、高盐、高水色和透明度大等特征。
(三)西风漂流
与南北半球盛行西风带相对应的是自西向东的强盛的西风漂流,即北太平洋流、北大西洋流和南半球的南极绕极流,它们也分别是南北半球反气旋式大环流的组成部分。其界限是:向极一侧以极地冰区为界,向赤道一侧到副热带辐聚区为止。其共同特点是:在西风漂流区内存在着明显的温度经向梯度,这一梯度明显区域称为大洋极锋。极锋两侧的水文和气候状况具明显差异。
(四)东边界流
大洋的东边界流有太平洋的加里福尼亚流、秘鲁流,大西洋的加那利流、本格拉流以及印度洋的西澳流。由于它们从高纬流向低纬,因此都是寒流,同时都处在大洋东边界,故称东边界流。与西边界流相比,它们的流幅宽广、流速小,而且影响深度也浅。上升流是东边界流海区的一个重要海洋水文特征。这是由于信风几乎常年沿岸吹,而且风速分布不均,即近岸小,海面上大,从而造成海水离岸运动所致。前已提及上升流区往往是良好渔场。
(五)极地环流
北冰洋中的环流 北冰洋内主要有从大西洋进入的挪威流及一些沿岸流。加拿大海盆中为一个巨大的反气旋式环流,它从亚美交界处的楚科奇海穿越北极到达格陵兰海,部分折向西流,部分汇入东格陵兰流,一起把大量的浮冰携带进入大西洋,估计每年10000km。其它多为一些小型气旋式环流。南极海区环流 在南极大陆边缘一个很狭窄的范围内,由于极地东风的作用,形成了一支自东向西绕南极大陆边缘的小环流,称为东风环流。它与南极绕极环流之间,由于动力作用形成南极辐散带。与南极大陆之间形成海水沿陆架的辐聚下沉,此即南极大陆辐聚。这也是南极陆架区表层海水下沉的动力学原因。极地海区的共同特点是:几乎终年或大多数时间由冰覆盖,结冰与融冰过程导致全年水温与盐度较低,形成低温低盐的表层水。
世界大洋水团的分布和特征
在世界大洋的中纬度区域,铅直方向的水团分布比较典型。通常沿铅直方向将海洋分为表层、次表层、中层、深层和底层等 5个基本水层。对于每个基本水层来说,在各大洋的不同海域,又可再分为几种不同的水团。大洋表层的海水在大气的直接作用下,通过内部的混合及与相邻水体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些表层水团。其厚度因海区而异,从几十米到 200米不等,取决于湍流混合和对流混合的深度。表层水团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这与海流的性质、海面气候的区域特征及海-气之间的热量和水量交换有关。中纬度海域的表层水团,还具有很大的季节变化。
次表层在表层之下,其间以跃层为界。次表层的厚度,一般为200~300米,而在大洋的西部边界处,厚度达最大值。例如在北大西洋的马尾藻海区内,厚度可达900米。按水团的形成过程和特征的不同,可把次表层中的水团分成中央水团、亚南极水团和亚北极水团3类。
中央水团是表层水团在亚热带辐合带下沉形成的,其典型特征是盐度比较高。在大西洋里,南北两个中央水团之间,以一过渡带相连;但在太平洋的南北两个中央水团之间,却隔着一个赤道水团。太平洋的南北两个中央水团,都可以再细分为东、西两个水团。在印度洋也有相应的赤道水团,但是中央水团只有一个。
亚南极水团是由亚热带辐合带的表层水下沉后,向南散布的海水与当地的海水混合而成的,故其盐度低于中央水团,但仍高于当地的表层水和其下的中层水。因此,这一海区盐度的垂直分布,在次表层出现一个相应的极大值。亚南极水团的分布范围,以南极辐合带为其明确而连续的南界,向北可达南纬40°。在南太平洋东部,部分亚南极水团沿南美大陆的西海岸向北扩展,其影响可达南纬20°。
亚北极水团在北大西洋中的范围很小,盐度较高。它是由东格陵兰寒流从北极海区携运而来的。太平洋的亚北极水团盐度较低,范围也广,散布在亚极地海区,东部还向低纬海域扩展,其影响可达北纬 25°。它是由西北辐合带的表层水下沉后形成的。由于有强烈淡化的表层水掺入,故其盐度虽比表层水高,但已低于中层水。
中层水团分布于次表层水团之下深达米的水层之内。源于高纬和中、低纬度海区的中层水团,分别以低盐度和高盐度为突出的特征。前者如南极中层水团和北太平洋中层水团,后者如红海水团和地中海水团。南极中层水团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中都分布很广,它是南极表层水向北运动到南极辐合带附近,与周围的海水强烈混合再下沉而形成的,具有盐度极小值的水团。在南纬60°附近,它迅速下沉到800~1000米深处,一面参加向东的绕极运动,一面北上进入3大洋。它在大西洋的势力最强,可扩展到北纬25°附近。在太平洋西部它可达赤道,而在东部只能到南纬10°左右。它在印度洋的势力最弱,不会越过南纬10°。因为那里有高盐度的红海水团,其密度和南极中层水团相当,所以阻挡了南极中层水团的继续北上。在太平洋北部,也有一个势力较强的中层水团──北太平洋中层水团。北大西洋的北极中层水很弱,仅出现于其西北部海域。高盐度的地中海水团,经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之后,迅速下沉到米深处,广泛地散布于北大西洋的中央海域。
深层水团位于中层水团之下到4000米深的范围内,厚度比其他水层都大。北大西洋深层水团主要是从挪威海盆中溢出的海水与中层水和底层水混合而形成的。在它向南运动的过程中,由于上层与地中海水团混合,故显出高盐度和贫氧等特征。印度洋的深层水团和大西洋相似,也具有高盐度和贫氧等特征,它是由底层水和中层高盐度的红海水团混合而形成的。太平洋深层水团的盐度较低,介于中层水和底层水之间,特别是其氧含量比中层和底层都低。一般认为其源地不在太平洋,而是由大西洋和印度洋移来的。
大洋底层的水团,主要是在南极大陆架一些海区形成的南极底层水团散布的结果。南极底层水团主要是在威德尔海形成的。它进入绕极流后,有一部分向北运动,散布于各大洋的底层,在大西洋向北可达北纬45°,在太
平洋影响可达北纬50°,在印度洋也可到赤道以北。 至于在北极海区中形成的北极底层水团,由于受格陵兰-设德兰海岭和白令海峡的影响,仅局限于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北部。
(七)海洋中的波动
26.[掌握]:波高、波陡、波长等波要素的概念
一个简单波动的剖面可用一条正弦曲线加以描述。如图6-1所示,曲线的最高点称为波峰,曲线的最低点称为波谷,相邻两波峰(或波谷)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波长(λ),相邻两波峰(或者波谷)通过某固定点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周期(T),显然,波形传播的速度C=λ/T。从波峰到波谷之间的铅直距离称为波高(H),波高的一半a=H/2称为振幅,是指水质点离开其平衡位置的向上(或向下)的最大铅直位移。波高与波长之比称为波陡,以δ=H/λ表示。在直角坐标系中取海面为xoy平面,设波动沿x方向传播,波峰在y方向将形成一条线,该线称为波锋线,与波锋线垂直指向波浪传播方向的线称为波向线。
27.[了解]:波动能量与波高的关系
小振幅波中,波动的动能与势能相等,但对斯托克斯波而言并不相等,而是Ek>Ep,即动能大于势能;还可证明,在铅直方向上波动的动能大于水平方向上的动能。
28.[掌握]:海洋内波的概念
除了海面的波动而外,在海洋内部也会发生波动现象,称为海洋内波。它是发生在海水密度层结稳定的海洋中的一种波动,它的最大振幅出现在海面以下。
29.[掌握]:风浪、涌浪的定义;决定风浪大小的因素
风浪是指当地风产生,且一直处在风的作用之下的海面波动状态;涌浪则指海面上由其它海区传来的或者当地风力迅速减小、平息,或者风向改变后海面上遗留下来的波动。
风浪的成长与消衰主要地取决于对能量的摄取与消耗之间的平衡关系。
风浪成长与风时、风区的关系
常言道“风大浪高”,也有“无风不起浪”等说法,这是对风与浪关系的一种描述。但这只是部分正确。人所共知,小小的水湾中,那怕再大的风也决不会掀起汪洋大海中那种惊涛骇浪,因为它受到了水域的限制。另外,即便是在辽阔的海洋中,短暂的风也不会产生滔天巨浪。可见风浪的成长与大小,不是只取决于风力,而是与风所作用水域的大小和风所作用时间的长短有密切关系。当实际风时一定时,当然对应于某一风区(长度)内的波浪达到定常状态,此一风区长度称为最小风区。因此最小风区的定义为,对应于某一风时,风浪成长至理论上最大尺度所需要的最短距离。当实际风区小于最小风区时风浪为定常状态,反之为过渡状态。
当海面的风力迅速减小、平息或风向改变后,海面上遗留下来的波动将不会从原来的风场中继续摄取能量,但波动不会立即消失。它们在原来海区继续传播,甚至传至其它海区,经过漫长路程和时间而慢慢消衰。此时的波动称为涌浪。
涌浪在传播过程中的显著特点是波高逐渐降低,波长、周期逐渐变大,从而波速变快。这一方面由于内摩擦作用使其能量不断消耗所致,另一方面是由于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弥散和角散所致。
[熟悉]:风浪、涌浪的波面特征
风浪和涌浪是海面上最引人注目的波动。风浪的特征往往波峰尖削,在海面上的分布很不规律,波锋线短,周期小,当风大时常常出现破碎现象,形成浪花。涌浪的波面比较平坦,光滑,波锋线长,周期、波长都比较大,在海上的传播比较规则。2014年国家海洋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大纲
16:22:22&&&来源:&&& 点击:
& & & & & & 厦门事业单位考试交流群
更多信息请关注|
[责任编辑:陈苏苏]
提问人:凡灿灿|01-04已解决
提问人:kang祺|01-03已解决
提问人:顾里lily_|01-03已解决
提问人:栗子溧子|01-02已解决
畅销榜1¥121.002¥82.00345导读:属于正常知识范围,思路是答题的基础,但是考试的题型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先熟练掌握基础题型思路,(从医生、病人、相关单位的角度分析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3、相关单位(医院,(从医生、病人、相关单位的角度分析这种社会现象造成的社会影响),3、相关单位(行业,公务员面试题型思路及例题答案解析公务员面试题型思路及例题答案解析(本章内容为复习重点,必须熟练掌握)曾经看到几个考生在讨论面试复习,有的说要背
公务员面试题型思路及例题答案解析
公务员面试题型思路及例题答案解析
(本章内容为复习重点,必须熟练掌握)
曾经看到几个考生在讨论面试复习,有的说要背书上的答案,有的说不能背,还有的说多看一些真题就行了……争来争去也没有结果。我大致浏览了那本面试书,挺厚的一本,内容都是面试题和答案,解析部分较少,而且每种题型的题目都非常多,如果要把整本书都看完的话,至少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大部分考生不懂得如何去复习,不知从何入手,加上时间紧迫,因此便感到慌张、迷茫。面试题本身并不难,大多数题目的难度还是比较适中,属于正常知识范围,因此考生只要掌握了正确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技巧,加以认真的练习,基本上可以得个很不错的分数。本章主要从公务员面试题型思路入手,结合例题进行答案解析,并将答题的技巧运用到答题过程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俗易懂,便于掌握。
第一节 题型思路简介
题型思路解析之前,先强调思路的重要性,考生必须了解思路的深刻含义。思路就是人们思考某一问题时思维活动进展的线路或轨迹,思路决定出路。答题没有思路,就像盲人没有了拐杖,司机没有了方向盘。有人把思路当做是套路,那是错误的想法,因为思路是活的,套路是死的。打个比方,我们出门要坐车,坐车有很多种方式,自驾、搭公交车,坐出租车,乘地铁等,这就是思路。但套路是只认定一种形式,比如坐公交车,这就是思路和套路的区别。当然了,有个别题型的思路相对来说比较固定,比如组织活动型的题型,这种题型有一半的内容相对来说是比较固定,可以记下来。只有真正重视思路并熟练掌握思路的考生才能取得好成绩,曾经有位考生对思路进行了经典的总结:思路很重要,只有心中有了思路,才能在熟练之后抛开思路。很多考生听到这句话后,马上联想到武侠小说经常提及的:无招胜有招。因此,思路是答题的基础,必经之路,没有思路的答案犹如一片浆糊,一团糟。但是考试的题型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相当一部分是复合型的题型,就好比学数学,要先掌握基本的公式,才会推导新的公式,因此考生要想答好这种题型,必须先熟练掌握基础题型思路,经过练习,逐渐形成转换思路、提炼思路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做到“手中无剑心中有剑。”
一、题型分类
经过整理和过滤,最经常考到并占评分标准权重较高的面试题型大致有以下五大类:
题型一、人际关系型(与领导、同事、群众之间的矛盾)
题型二、表达观点型(肯定观点型、否定观点型、可辩证型)
题型三、计划组织协调型(活动型,调查型)
题型四、灵活突变应对型
题型五,突发事件型
其它比较不经常出现的题型有:自我认知型、报考动机及岗位匹配型、串词、演讲、漫画等。
各种题型的答题方式大同小异,大的模式和框架不变,只是在细节上有所区分。
二、答题模式和框架
写文章要列提纲,面试答题也一样,答案要有一个模式和框架,一般分为三大部分:
(一)简短的铺垫:简要概述或归纳题目,表明观点或处理事情的原则、态度;铺垫虽短,却很重要,其作用一是迎合人的正常习惯,比如我们有事需要朋友帮忙,打电话时要先寒暄几句,互相关心一下近况,再把需要朋友帮忙的事情说出来,而不是电话一接通就说:“某某人,有个事情帮我一下。”那样显得很突兀,不礼貌,当然了,如果这个朋友和你非常熟悉,平时经常联系,倒是可以开门见山说正事。包括我们听歌曲也是一样的道理,每首歌曲都先有一段优美的前奏,然后再带出歌词,而不是一开始就唱出歌词。铺垫的另一个重要的作用是表明观点,因为有些题型需要考生先亮出观点,就像写议论文一样,文章的论点、主题要在第一段就表明。而且从考官的角度看,大部分考官听考生答题时有时会走神,但考生答每题的开始部分他们会比较注意听,因此考生一开始就要表明观点,才能让考官清楚其答题的主要思想和方向。
(二)答案的主体内容:可能是阐述原因理由、意义影响、解决问题的办法等;
(三)总结经验教训。
三、答题步骤
考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就要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也就是严格按照答题步骤来回答。答题主要有以下4个步骤:
(一)判断题型并审题想思路;
(二)抓主要和次要关键词;
(三)写下答题的思路、要点,搭好框架;
(四)根据要点,结合关键词展开内容。
下面结合一道例题进一步详解答题步骤。
【例题】关于医生收红包的问题你是怎么看的?
(一)判断题型并审题想思路(用时5-15秒)
判断题型:此题为表达观点型之否定观点型题型
审题想思路:马上想到复习时掌握的否定型思路
注意:复习的初期,不要受时间限制,以掌握答题技巧、懂得如何答题为目的。加强练习,熟能生巧可以缩短思考时间。
(二)抓主要关键词和次要关键词(用时5秒)
本题的关键词是医生、收红包。考生可以利用关键词进行联想和扩展,这就是“关键词法”答题技巧。比如该题的关键词之一是医生,思考时可以围绕和医生有关的因素,比如病人、医院,收红包可以联想到职业道德,违反规定,社会监督等,这些都是答题的要点。
(三)结合思路和关键词写下要点(40秒左右)
在草稿纸上写下以下一些关键词,并标注好答题顺序,比如“首先”、“其次”、“最后”“综上所述”、“第一”、“第二”…….(黑体部分为旁白解析):
(铺垫)不正常、制止(先简要给该现象定性,表明观点,等会答题时可以用到)
(答案主体内容)
(从医生、病人、相关单位的角度分析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
1、医生―内心想法,职业道德
首先,原因
2、病人―担忧,放心
3、相关单位(医院,社会)―监督,制度,管理
(从医生、病人、相关单位的角度分析这种社会现象造成的社会影响)
1、病人―加重负担,经济,精神
其次、影响
2、医生―心态,工作态度
3、相关单位(行业,社会)―风气败坏
(从社会、医院的角度分析如何采取措施制止这种不良社会现象,作为总结)
总结:措施―制止,监督
(四)根据要点,结合关键词展开内容,开始答题(2-3分钟)
写下答题要点后,根据要点按顺序用遣词造句的方法进行扩展,黑体部分内容为思路及要点解析。
比如铺垫,草稿纸上只有“不正常”“制止”几个字,要点扩展时就要说一句甚至几句话:
参考答案:
对于医生收红包的问题,我认为是违规和违反社会道德的,甚至可能违法,应该给予严厉制止和惩罚。
再如答题要点的第一点,产生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从医生角度的因素,即“内心想法”出发,联想到医生的“职业道德”,结合起来进行扩展:
参考答案:
首先我认为产生这种不良的社会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公务员为人民服务,教师教书育人,医生救死扶伤本是天经地义,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医院已经支付了报酬,但有些医生因为利欲熏心,职业道德败坏而收红包,对于公务员来说,那就是受贿违法行为,对于医生目前虽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但至少是不道德的。
接下来从病人的角度,即病人的“担忧”,送了红包才“放心”,结合起来进行扩展:
参考答案:
二是医生收红包的陋习由来已久,从病人角度看,如果不包红包给医生,心里不踏实,担心医生不尽力;
以上都是从“小”的方面来分析医生收红包的原因,还可以从“大”的方面,比如从“社会”、“政府相关部门”(这两个最经常用到,所以考生在思考要点时,要多往这方面去想)、“医院”去展开:
参考答案:
三是医院及政府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加上取证困难,导致此现象得以长期存在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原因阐述完后,接着论述此现象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样也可以从“医生”、“病人”、“社会”的角度,根据草稿纸上的要点进行展开:
参考答案:
其次,医生收红包的行为会造成以下不良影响:
1、患者住院治疗,精神和肉体已经遭受痛苦的折磨,还要付一笔不小的医疗费,如果医生再收红包,会给患者造成经济上的压力;
2、这种行为影响了这部分收红包的医生的心态及工作的态度,另外也会给其他没有收红包的医生带来不平衡的心理。
3、长此以往,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必将搅乱整个医疗行业,不良风气横行,到那时候,病人上的是手术台还是屠宰场的砧板?
最后从社会、医院的角度分析如何采取措施制止这种不良社会现象。
参考答案:
综上所述,这种行为是可耻的,不道德的,必将遭到谴责和唾弃,医院及医疗卫生部门必须加大力度查处此类违规行为,相关立法机构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惩罚和约束这种行为,还病人患者一个健康的治疗环境。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该题的答案:
开始先做个铺垫,表明观点。
接着便是答案的主体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原因,并分为三小点来回答;第二部分阐述造成的影响,也分为三个小点回答。
最后进行小结,内容为采取措施制止此种不正常现象。
关于题型的思路及答案解析在后面的章节分不同的题型继续详细讲解。
包含总结汇报、党团工作、考试资料、人文社科、经管营销、专业文献、旅游景点、资格考试以及2011国家海洋局事业单位考试海洋学基础知识等内容。本文共7页
相关内容搜索2016国家海洋局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大纲
16:40:03 | 国家海洋局
国家海洋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是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国家海洋局有关规定,结合海洋工作实际需要,对应聘局属事业单位人员进行的海洋基础知识、职业能力等方面的测试。
一、笔试形式与题型
(一)笔试方式及分值:闭卷考试。考试科目为海洋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测试,试卷分值为各100分。笔试最终结果,海洋基础知识占40%,职业能力测试占60%。
(二)笔试用时:海洋基础知识笔试60分钟,职业能力测试90分钟,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三)试卷题型:
海洋基础知识笔试题型可采取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等多种形式。
职业能力测试题型为选择题。
二、海洋基础知识笔试大纲
根据对海洋基础知识认知和掌握程度的不同要求,将知识点划分为&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对相关知识点有一定的认识和记忆,明白并理解具体概念、作用、意义等。
[熟悉]&&清楚地知道相关知识点,认知的程度比较深刻。
[掌握]&&理解相关知识点的内涵和意义,包括具体分类、
区别、流程、误区等的认知和学习,能够深刻领会相关知识并加以运用:①转换: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某一知识点的认识;②解释: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说明或概述;③推断:估计将来的趋势,即预期的结果。
部分:海洋科学基本知识
(一)海、洋概观
1.[掌握]:洋、海、海湾、海峡的概念
[熟悉]:海和洋的主要特征
[了解]:海湾潮差、海峡流速的主要特征
2.[熟悉]:海按照位置的分类;中国近海海洋区域划分及基本形态特征
[了解]:中国近海各海区所属海洋类型
3.[掌握]:世界大洋按照位置的划分及各大洋形态特征
[了解]:&南大洋&的概念
(二)海岸带和海底地形
4.[掌握]:海岸带、潮间带等概念
[熟悉]:海岸带组成
[了解]:海岸带类型
5.[掌握]:大陆边缘类型及各部分的名称
[熟悉]:大洋中脊的定义及分布特征
[了解]:海底地貌所包括内容
6.[了解]:海底构造主要学说
(三)水和海水的物理性质
7.[熟悉]:水分子结构的特殊性;水的溶解性、密度变化异常现象
8.[掌握]:盐度定义
[熟悉]:标准海水的定义
9.[了解]:海水热容、热膨胀、蒸发、压缩性等的热力学定义;海水温度相对大气温度变化缓慢、海水不遵循热胀冷缩规律等特性
10.[熟悉]:海水的盐度对海水冰点温度、密度对应的温度的影响
11.[掌握]:海水密度定义
责任编辑(杨朋)
相关文章推荐
提问人:浮生若梦的虚无|08-17已解决
提问人:多啦A梦的A|08-15已解决
提问人:汪栗君|08-15已解决
提问人:波比我我|08-12已解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事业单位考试题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