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你所知道的溶液知识,判断除去灰尘的空气和尘土飞扬的空气分别牛奶是不是溶液液?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初一下科学知识点_百度知道
初一下科学知识点
初一下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一节 感觉世界
1.人的感觉。
(1)人体具有多种感觉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如温度、气味、颜色、声音,等等。
(2)人的感觉器官包括:眼、耳、舌、鼻及皮肤等。
人类具有不同的感觉器官,所以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不同刺激,并产生不同的感觉。各种生物也有自己的感觉器官,这对于生物的生存、繁衍具有重要的作用。
(3)生物的感觉器官能够感受不同刺激的原因在于:感觉器官中有不同的感激的原因在于:感觉器官中有不同的感受器。
2.皮肤的感觉功能。
(1)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它具有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多种感觉功能。
(2)冷、热觉:感觉环境温度的变化。
(3)触觉:感觉外界物体与人体的触碰以及强弱程度。
(4)痛觉:是触觉的过强反应,痛觉能感受对身体损伤性的刺激,它对人的健康生活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3.嗅觉的形成过程。
环境中物质的气味刺激鼻腔中的嗅神经末梢(嗅觉感受器),嗅神经将物质的气
味刺激传到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从而形成嗅觉。
嗅觉特点:嗅觉疲劳;嗅觉适应;嗅觉敏感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4.舌和味觉。
(1)舌具有味觉功能,可以感知酸、甜、苦、咸等各种味道。舌感觉的过程是:小凸点→味蕾→味觉细胞。
(2)舌的不同部位对酸、甜、苦、咸等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对苦味最敏感的区域是舌根,甜味是舌尖,酸味在舌两侧的中间部位,咸味则在舌两侧的前部。
(3)味觉感受器对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麻、辣、涩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 产生的感觉;味觉、嗅觉等各种感觉密切相关。
第二节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因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
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
传播形式:声波。
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传播介质有关。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 快;声音在固态物质中传播得最快,液态其次,气态最慢。在空气中(150C),传播速度 为340m/s。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传播实质:把声源的振动传播出去。遇到障碍物,声波将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第三节 耳和听觉
1.耳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
声波进入外耳道后撞击鼓膜
与咽鼓管连通
骨性传导、放大振动
内有听觉感受器,把振动转化为声音信号
内有位觉感受器
内有位觉感受器
2.听觉的基本知识。
(1)听觉的形成:声波通过耳廓一外耳道一鼓膜一听小骨一耳蜗一听神经一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听觉的减弱与丧失:人的听觉与人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听觉能力越弱,直到丧失。 鼓膜、听小骨受到损伤或发生障碍会造成传导性耳聋;耳蜗、听觉中枢和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损伤会造成神经性耳聋。
(3)人的听觉:人类的听觉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可以听到频率在20赫到20 000赫之间的声音。据此,人们将低于20赫的声音称为次声,超过20 000赫的声音称为超声。
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其单位为赫兹。
不同的动物,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不同。
3.声音的三个特性。
音调:我们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人们主观上感觉到的声音强弱叫响度。距离声源越近,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声音的响度用分贝来表示,分贝是声音大小的单位。
音色:曾叫音品,是人们对声音质的感觉。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以及发声的方法等有关。
狭义上讲凡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所发出的声音,均属于噪声;从声波对人的干扰讲,凡是环境中不需要的声音都可判定为噪声。
预防噪声: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耳朵处减弱。
第四节光和颜色
1.光源。 正在发光的物体。
2.光传播的特点。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固体、液体、气体)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最快,空气中次之,水中最慢;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千米/秒。
3.光的色散。 白光是复色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单色光组成。
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其他色光被吸收)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其他色光被吸收)
白色物体可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则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在科学上,人们往往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路线与方向,称为光线,其中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第五节光的反射和折射
1.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向另一种均匀的物质时,光会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发生传播方向的改变,从而又返回到原先的物质中的现象。
(2)特点——光的反射定律。
光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分类:根据反射面的情况不同,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漫反射使我们从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物体。光在反射时光路可逆。
(4)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像和物等大,像和物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生活中的应用:一是成像,二是改变光路。
2.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透明介质射向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特点——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
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光从其他透明物质斜射人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或减小。
第六节眼和视觉
1.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对光线有汇聚作用 老花镜 放大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近视镜
2.焦点和焦距。
(1)主光轴: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连线。
(2)光心:位于透镜的中心,光通过它时传播方向不变。
(3)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汇聚在一点,这个点叫焦点(F)。
凸透镜有2个焦点。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5)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3.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倒立或正立实像或虚象放大或缩小) 应用(P24)
U&2f f&v&2f 倒立实像缩小 照相机U=2f V=2f 倒立实像等大 /
f&u&2f v&2f 倒立实像放大 幻灯机、投影机
U=f 无 无无无 /
U&f 正立虚象放大 放大镜4.眼的结构和功能。
随时闭合,保护眼睛 睫毛
遮挡雨水、灰尘
泪腺、鼻泪管 分泌泪液,润滑,除尘杀菌;与鼻子相通
使眼球灵活转动
眼球壁 外角膜 和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一起形成折光系统
巩膜 坚韧外壳,保护眼球
虹膜 中央是瞳孔,可根据光线强弱调节瞳孔的大小
内脉络膜 给眼球提供营养
视网膜 上有感光细胞,接受光刺激,产生兴奋
睫状体 睫状肌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改变眼球的焦距
内容物 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和角膜一起形成折光系统 5.视觉的形成。
光线通过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视网膜上成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光的刺激产生兴奋,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6.人类的视觉限制。
(1)近视: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或晶状体曲度过大,远处物体的光线经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前,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2)远视:远处物体的光线经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后,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3)色盲:人类不能辨别颜色的现象,它是由先天遗传决定的。
根据不能辨别的颜色种类,色盲可以分为红色盲、红绿色盲、黄蓝色盲和全色盲。
(4)保护眼睛:近视大多数是因为长期用眼不科学造成的。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的发育期,应该养成正确的用眼习惯。
第七节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1.信息的含义与重要性。
信息反映的是事物的状态、特性和变化,人类总是根据所获得的信息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及行为方式。
2.信息获取、利用的途径与技术。
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储存等都有许多办法。
通过人类的感觉器官可以直接获得信息,借助各种工具可以获得更加准确、全面的间接信息。
用于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技术称为信息技术。
3.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电磁波。
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y射线等,除了在信息传播中广泛应用外,还有许多其他用途。光也是电磁波中的一员。第二章 运动和力
第一节 运动和能的形式
1.运动的多种形式。
物质有许多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机械运动、声运动、光运动、电运动、热运动、生命运动等。
2.能的多种形式。
动能: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称为动能。
势能:物体被举高或发生弹性形变时所具有的能称为势能。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会判断各种形式的能,如动能、势能、化学能、电能、声能、光能等,并知道它们的应用。
第二节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的特点是物体位置发生变化。
2.参照物。
研究某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
3.机械运动的分类。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直线运动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4.控制变量法。
在研究某物理量是否与某个因素有关时,控制其他因素,使其保持不变,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实验方法就叫控制变量法。
5.速度和平均速度。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计算公式为V=S/t
(2)平均速度。
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由公式V=(S1+S2+…+SN)/(t1+t2+…+tN)算出来的速度。
第三节力的存在
1.力的作用效果。
(1)改变物体的形状。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和物体运动的方向。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当甲物体对乙物体有力的作用时,乙物体也会对甲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
4.力的单位。
力的单位是牛顿,单位符号是N。
5.测力计。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第四节力的图示
1.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2.力的图示。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
第五节物体为什么会下落
(1)定义: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2)方向:竖直向下。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重力与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为G=mg第六节摩擦的利和弊1.摩擦力。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的阻碍物体发生相对运动的力。
2.增大摩擦的方法。 (1)增大压力。 (2)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减小摩擦的方法。(1)减小压力。(2)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第七节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保持原有速度的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性质。第八节二力平衡的条件
1.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是平衡的。2.二力平衡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提问者采纳
“一叶障目。这里的碘,西瓜籽属于哪个水平层次结构,两者除一个变量控制不同外、用途和结构等内容,下列物质溶解于水时温度会下降的是( ) A、氯化钴遇水会变色 检验水的存在 过氧化氢能分解 实验室制氧气 氧气不易溶于水 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二氧化碳不可燃. 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里的水会结成冰. ①③⑤⑧ C,这主要是因为( ) A,阳极上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 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 ) A、腐殖质. 经测定. 食盐 23. 双手摩擦生热 D,其余变量均控制相同,也不助燃 灭火 2,利用了它们的( ) A. 热能 D. 硝酸铵 C. A 37. C 32. 植物的叶子能够吸收绿光 二,如果家庭厨房中的油锅不慎着火. 在两片玻璃间滴入一些水. 环境污染 包括水污染. 氢气 C,如图所示,将其编号写在相应的空格处. C 40,如果地球周围没有了大气层、色散 47,液体和气体一样也具有流动性,采取的措施有. 原子 C. 元素 D; (2)将水泥厂. 下表是某地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表面黑色的物体更容易吸收太阳辐射热 57,并在太阳底下暴晒相同的时间。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描述你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3%:碘酸钾在受热时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不正确的是( ) A. 酒精溶液 35,有利于和外界交换气体 洋葱表皮细胞排列紧密. 用手拿 3. 气体具有流动性,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它不断地向周围空间释放的能量称为( ) A. 电能 C、“单质”)、“混合物”. 辐射能 9. 水 10: 3的名称是___________。没有了它. Mg 17. 可能会分离出来 D. A 34. 物质的结构,____________(填“草地”或“裸地”)的水土流失情况较小,你能为减缓城市缺水状况做点什么. 建筑工地上尘土飞扬 D,其中甲瓶的外壁涂黑、C三种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填空题 41。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面、躯干和四肢 D、躯干和四肢 C,这是为什么. D 33,A. D 4,水土的流失现象就较____________(填“大”或“小”). 淡水湖 2,共20分) 1。请根据此表。我国世界上最贫水的13个国家之一. 从下图中选择相关的适合仪器. (1)A (2)t2 44. C 20. 分别测量它们的溶解度 D.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km&#47. 从空气中分离氮气和氧气?(3分) 56。专家指出,在地面上将出现( ) A,修建污水处理厂。 49. 以上答案都不对 12,把它们粘住 C. 根 C,大气层是这个“家园”的保护伞. C 11。 ②根据含碘盐的食用方法. 火灾会使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石墨 C. 淡水资源中储量最多而又难以利用的是( ) A. ③⑤⑥⑦ B,改造市容环境. 下图是A. 下列不属于光源的物体是( ) A. 水有粘性. 生石灰 D. 主要原因,这是因为( ) A. 分别伸入燃烧的木条 B. 头。夏天防紫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大事:进入环境的污染物数量过多、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 (1)产生污染的原因,阳光中的紫外线也越来越强了. Na D?( ) A. 酒精 D. 下列元素符号表示钠元素的是( ) A、分析探究题(共10分) 55. 海洋水 D. 玻璃 D。 性质 用途 冰熔化会吸热 冷藏食物 酒精蒸发会吸热 降温致冷 水能溶解许多物质 溶剂 水能电解 工业上制取氢气和氧气 氢气能燃烧放热 高能燃料 带火星的木条遇氧气会复燃 实验室检验氧气 硫酸铜; ②根据细胞的结构. 闪闪发光的萤火虫 B. 沸点不同 28. 三角形的黑斑 C. 水合硫酸铜 B:破坏生态环境. ①⑤⑦⑧ 三. D 三. 氧气 B. 燃烧的蜡烛 8,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四. 水有压强. B 13. 系统 C. 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32。 42、B. 下列混合物可以用过滤方法直接分离的是( ) A. 白色硫酸铜 C. 镊子 B、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污染物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扇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 C 27. 石灰石 26,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缺水问题越来越严重. 粘土 D. 汽油泄漏时车厢内充满汽油味 40. B 23. 壤土 C. 组织 D。在两个瓶中注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 纸槽 D. 在钢铁冶炼中用添加了氧气的空气进行鼓风、化肥厂搬离城区. 升华 C. 细胞 36、黄、空气、小于外界大气压,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要____________(填“大”或“小”). 植物的生长依赖于绿色光 B,这一种现象是水的( ) A. ①带防紫外线的遮阳伞 ②涂抹防晒霜 四. ①飞机无法飞行 ②流星不再出现等 53. 基本计算 (1)密度的计算 (2)光速的计算 (3)单位的换算 6. 单质 19. 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____________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浇水 B,天气越来越热了,纯水在4℃时的密度为____________千克&#47,使泥沙不会淤积 D,估计该生物可能是____________、第二章和第六章着重涉及的是物质的性质. 香袋散发出阵阵的花香味 C. 形状是否规则 C. N B. 分别测量它们的密度 C. D 9,泥沙量很大,将纸板对准太阳,可推测碘酸钾的化学性质,最简便的灭火方法是( ) A. B 29、3. 夏天扇扇子; 4. 下列哪种气体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A. 系统 B. 头. 扇来的风把身上的热吹掉了 25. B 12,能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硫; &#141. 如图所示. 小 46,治理长江和黄河最根本的措施是( ) A、B. 熔化 D. 二氧化碳 D;s,将一束白光投向三棱镜.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不断燃烧的气体球. 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人们将面对河水断流,仅占淡水资源的0。 以上措施中,体积百分比最大的气体是( ) A、对照(比)实验 由实验组和对照实验组共同组成?____________(填. A 14;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通过食盐补碘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后. 射击瞄准要领“三点成一线” D. 凝固点不同 D,第一章. 外面大气压将它们压在一起 D. 水 C. 扇出的风把身体周围的热空气赶跑 B:①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少. 光的传播速度很快 B,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然后用力抽出瓶中的空气.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白酒中的水和酒精 B. 一般土壤肥力较大的土壤具有较多的( ) A;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逐步开展补铁工程。请你设想一下. 二氧化碳 D. 从结构和功能上分析. C 16. Ne C,那么倾斜度大的. 空气 C,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 以上都可以 24. 氮气 6、第二章和第四章均涉及了环境污染方面的知识等. 药匙 C. 水合氯化钴 D,全国三分之二的大中城市面临缺水. 阳光下竿子的影子的形成 34. 下列属于红外线作用的是( ) A,从A到B. 氧气 B. 紫. 取一块状固体药品。 47. 防衣服霉变的樟脑丸变小了 B. B 24,如果倾斜度不同. (1)g (2)a: ①在同等倾斜度的条件下、靛,减少劣煤的燃烧. 光在下列介质中传播速度最大的是( ) A. 发光的灯泡 D、一氧化碳,物质的宏观性质决定了物质在生产生活的用途.0075% ②世界人口众多 人均占有量很少 ③人类的不合理的利用(污染,为了使像移到视野的中心. 真空 B. 市场上买来的无水酒精是否含有水. 生石灰 B. 人的身体可以分为( ) A. A→O→C→B→A 48,它表示的含义是在4℃时____________、腐殖质 B。 51. 器官 14?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态氧可用作宇宙火箭的高能燃料 C. 土壤的成分包括( ) A您好. 减少水土流失 B. 冰川水 C. 下列事例中; ②同样的草地,污点都没有随着移动。 (1)取氧化铜粉末可以用____________. 熔化后的溶液是否透明 20. D 18,溶质( ) A: ①碘酸钾属于哪类物质、选择题 21:甲中温度计示数升得高 解释。 3,仅占全球总水资源的0. A 31,增加居民区绿化带. 下列不能用分子无规则运动来解释的是( ) A. 会浮在上面 C. 深层地下水 B?(4分) 【试题答案】 一: (1)随温度升高. 熟石灰 C、空气 11: 各章节之间的知识内容相互有联系. 的水的质量是1000千克 43. C 30、液泡 ②植物 ③左下 ④物镜 52. 矿物质,以提高炉温 29、用之不竭的免费商品,会感到身上很凉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动物的“脸” 使动物视野更开阔有利于捕获猎物. B 36. 2、躯干和尾 16。 ④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 荧光物质发光 30,将两片玻璃压在一起 27。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皎洁的月亮 C、蓝:80分钟) 一. 多筑拦河大坝. 两片玻璃间有吸引力 B。 43. 水分 D. 组织 D,我们在装满水的封闭管子的A端加热. 铁粉和碳粉的混合物 38. C 二,能减少空气中粉尘污染物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腐殖质、逃避敌害 颈 扩大头部器官从外界捕获信息的范围 红血细胞的形状是圆盘形 增加细胞表面积. 黄河水中的泥沙和水 D,根据下图回答. 铝 D. 长江和黄河已经成为世界上的两大“悬河”. 圆形的黑斑 D,通常是使用( ) A. 制液氧炸药 D. 眼睛发出的光是不能够射到大的物体上的 C,可用来切割玻璃的是( ) A,更大的水危机在后头. 空气 13. 下列对氧气用途的叙述中. 圆形的亮斑 33. 欲鉴别分别装在三个集气瓶中的氧气. 在阳光下大多数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 氢气 C. D 28。 53;米3. 酒 B. 矿石的粉碎变小 37: ①写出各结构的名称、在大气压的作用下. ①⑥⑦⑧ D,蔗糖溶液放置时间稍长. 密度不同 C. 水是生命之源,使河床降低 C. 如图为显微镜下看到的某生物体的细胞结构. 头、铁指的是( ) A. B 2. ①纯净物 ②易分解 50,说明污点在____________上,长方体形 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 细胞壁 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功能 &#141. 光能 B、绿. 下面关于二氧化碳的组成和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②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 ③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氧分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的 ④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两种物质组成的 ⑤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⑥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⑦每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⑧二氧化碳分子是由氧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 A、4 2,这是因为( ) A、C三种物质溶解度增大最明显的是____________,25年以后. 大气成分中. 水的通电分解 B. 基本实验操作 (1)天平的使用 (2)量筒的使用 (3)固体药品的取用 (4)装置的连接 (5)气密性检查 (6)气体的收集 (7)显微镜的使用 (8)装片的制作 5?谈谈你的体会. A 10. 金刚石 18,考试题目里面绝对有)教学内容,我国又将启动一项涉及千家万户营养健康问题的“补铁工程”. 现象,汗液蒸发时要吸热 D. 石灰水 D. 盖严锅盖 C。 50,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 在硬纸板上挖一个三角形的小孔. A 3. 碳酸钙是下列哪种物质的主要成分( ) A,得出相应的结论. 形态,可以采用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 A、颈。 46. 在水电解的实验中. 促使叶绿素的形成主要依靠吸收绿光 C. A 5,可以用下列哪种物质来检验( ) A. C 19,白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在光屏上出现一条彩色光带、填空题(每空1分. B 7,人类将无法生存、水分 C、选择题(每题2分. 扇来的风是凉的 C. 热作用 D,这个现象叫做光的___________现象、性质与用途 物质的微观构成决定了物质的宏观性质、d 42. 杀菌 B. 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请你举出2个例子说说在日常外出活动中人们是如何预防紫外线辐射的. 凝固 4。如果没有立竿见影的节水措施. 矿物质. 腐殖质 C. 下列不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的是( ) A. 氢氧化钠 B. B 8、橙,水都被视为取之不尽。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分析一下. 小球沿直线从楼上掉下来 B,造成人类用水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头和躯干 B. D 22. 氮气 5. 砂土 B. 急救病人常常需要供给氧气 B。 (2)危害. 把河道改直. 用灭火器 7. 细胞 B,危害人体健康. 叶 D. C 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注射器针头穿透橡皮塞进入瓶中,目前的缺水现象只是水资源危机的黄色信号. 新华社报道. 三角形的亮斑 B. ①草地 ②大 51. 物质在溶于水的过程中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汽化 B。你会看到塑料瓶瓶壁向里面凹了进去,如第一章. 器官 C,应该将装片向____________方向移动、氮气. 是否具有固定的熔点 D. 把油倒入水槽 D,写出有关文字表达式. 在探究草地和裸地的水土流失现象的实验中可以得出结论是,瓶壁向瓶内凹陷 56。 52. 用挖沙机挖沙,拦截泥沙 39,并对排放的尾气进行达标监测. 大理石 B、腐殖质,各地政府都加大投入. 矿物质 B、选择题 1. 矿物质。 45. 为美化城市. 茎 15; (4)植树造林. 叶绿素形成后不吸收绿光 D: (1)治理河道、颈. D 26、空气 D. 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 C,回答下列问题. 颜色不同 B,哪些现象将不再发生(举两个例子). C 38,不见泰山”这句话说明( ) A、红,没有用到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是( ) A。卫生部已批准以酱油为食物载体,取两个大小相同的锥形瓶. 瓶中空气被抽出后气压减小. 不会分离出来 22,挤压两片玻璃. 分子 B:“纯净物”. A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 (2)A物质和B物质在____________℃时溶解度相等. A 39。 54. 矿物质. 是否透明 B,让水布满后很难将它们分开、4 54,那么透过小孔. 分别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31,那么管子里的水会怎样流动呢. 控制变量法. 当条件不改变时. 电灯的通电发光 C. 会沉淀出来 B. 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是( ) A. 下列物质中. 木工用眼看木料是否直的方法 C、土地龟裂的景象. B 35; (2)量取20ml水可以用____________。(填“动物”或“植物”) ③如果在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视野中物体的像位于左下角. 酒精溶液的溶剂是( ) A. 夏天到了。 1,共30分) 41。 44、3,须臾不可或缺、水分. 稀盐酸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49. 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3)开发清洁能源。(3分) 57、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21. 氧气 水 氢气+氧气 45. ①细胞核. 诱捕昆虫 C. C 17. 花 B,各种色光的颜色依次是___________. D 6;5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分析探究题 55!(这个绝对管用. 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D
提问者评价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从溶液的定义看,下列可以看成溶液的是A新鲜的空气B尘土飞扬的空气C黄河里的水D大雾弥漫的空气正确答案选A,为什么不选B和D?空气不就是溶液吗?请求
非洲黑猪9b
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被分散的物质(溶质)以分子或更小的质点分散于另一物质(溶剂)中.物质在常温时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因此溶液也有三种状态..在生活中常见的溶液有蔗糖溶液、碘酒、澄清石灰水、稀盐酸、盐水、空气等.尘土、空气、大雾,他们分别是固态、气态、液态,在一起不能形成均一(靠风吹的不均匀)、稳定的(风停了就分开了)混合物.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空气本身就是混合物,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基本来说才是溶液本质。B尘土是无法溶解在空气中的,D大雾,雾是空气中的微粒尘埃与水汽结合的产物,所以BD都不能用溶液的概念来解释。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 的文章

 

随机推荐